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计;本科教学;信息传递;能力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13-02

一、课程教学中的信息传递规律

有位资深教师曾在课堂上感叹:“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像狗熊掰苞谷一样,学一门忘一门?”确实,笔者在广州美术学院原工业设计系和设计学系的教学中也发现,大一大二学过的内容,在大三大四需要运用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现得非常生疏。比如说,大一曾经安排过设计观察课程,但到了大二下学期的用户研究课程上,学生面临真实的观察和分析任务时,普遍显得在该方面无所储备。对此,授课教师曾本能地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之前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当授课教师指导后续的专题设计课程时,发现曾经教过的学生,即便在之前课程中表现优异,仍然需要适当地重温以及进阶性的教导。与此相似,在历年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很多教师需要对之前各个课程的内容予以重复指导,这自然导致了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激增,当然也随之增进了学生对这些科目知识的巩固、深化。如此现象也许呈现出当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规律:指望一次性地在阶段性课程里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并形成稳定的固化,显然是不现实的。知识信息的传播与内化,需要一种长期、反复、多频次的递进过程。当前设计院校专业教学普遍采取集中式的课程制,指的是以专业能力为基准,将本科阶段总体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每一个课程被局限在特定时间段内,将特定能力培养目标完成。然后遵照时间序列,将不同的课程串联起来,最终达成总体培养计划。这种工业化的管理模式,保证了教师上课时间集中,教学内容明确,教务管理方便。但课程制有一个理论前提:学生普遍具备充分学习、消化和吸收能力。当教师敬业教学,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时,即可达成预设任务。退一步说,即便学生当下还没有取得充分理解,在后续的自我学习和新课程中,这些知识能被学生自觉地融会贯通。确实,这是对理想学生的学习状态的理想描述,但我们的学生能有多少达到如此理想的程度呢?对学生而言,不论个人学习能力高低,本质都是有限度的信息接收体,单向的、单个课程的教学也许并不足够对学生形成刺激,需要在多次训练中持续学习才能获得增进。一些学生在学校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往往会发生蜕变,也有因为刺激达到足够强度和频次而激活认知之故。综上所述,设计和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有相似之处,其学习呈现出非线性的、持续性、循序性的特征。因为设计不只是某些知识的集合体,它更是一种复合的智慧和技能,需要提供潜移默化的涵化环境。僵化孤立地看待设计专业课程,认为可以像攻城拔寨一般逐一解决设计专业能力的教学问题,此观念俨然成为高校深化设计教学改革的潜在障碍。在这种模式下,教学内容的传递过于集中,缺乏持续性,无法形成系统性施教策略。而不同课程之间缺乏有效交接,课程教学目标笼统,对教学任务缺乏清晰界定的教师难以掌握施教的强度,为负责便多争取在有限课时内将知识尽量多地灌输,普遍导致信息量超载。学生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则多会表现出迷惘甚至厌倦、逃避的不良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其在本专业领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创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念,针对的就是这个典型的问题。

二、建立“专项设计能力课程群”和“专项设计能力教研室”

笔者曾先后担任用户研究、设计策划、品牌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现这些课程虽然内容不同,但无形中存在一种内在联系:用户研究课程不仅传授用户调查的方法,更需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思维能力。而只有具备一定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工作方法,策划教学才能更好地开展。当学生习得了设计策划的知识,品牌设计课程就更为容易教授了。这些课程之间有递进和承接的关系,形成某种系统的关联,恰好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形成持续的培养。若以整体高度把这些课程打包、串联、集中管理,从大一开始就编排进入本科教学计划,相信学生会更好地吸收、掌握该方面的知识,培养其特定能力。这种从孤立课程进化到群体课程的现象,应该正是当下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课程群”概念。课程群,不止是几个相关课程的集合,而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这种以信息的持续性传递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也许有助于解决前文所述的问题。本文提出“设计能力课程群”,不是从设计专业门类角度进行划分(如交通工具设计课程群或者交互设计课程群),而是从学生必需的设计能力角度进行划分。这里提及的能力,是一种复数概念,是从大的方面对能力范围的界定。关于设计能力的定义和界分并无定论,仍需广大教研工作者进行更多研讨。为清楚地表达笔者的认识,现粗略划分出若干设计能力课题群以供参考:设计思维能力、设计管理能力、设计构造能力、设计美学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等若干版块。以设计表达能力为例,其中包括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图形表达、模型表达、演示表达等等能力模块,这些模块原本作为单独的课程被不同的教师来教导,授课教师基本上彼此是独立的,课程之间是分离的。但模块之间的联系不应被生硬割裂:图形表达能力能在短短几周就被掌握吗?不需要后续教学以巩固提升吗?图形表达与模型表达课程之间难道不存在某种内在关联吗?当以上诸问答案都是肯定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参照“教研室”模式,将这些有内在关联的课程群落的授课教师划分为某个专项的“设计能力教研室”,由他们集体协商、优化该方面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与原本存在的“系科”课程结构相协调?

三、教学结构的演化与优化

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护理专业主要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病因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内外科护理学等课程。

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病因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等。

护理学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护理专业就业方向: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并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如果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为每一个家庭和小区配备一个护士,到那个时候护士可以进入家庭和社区,条件是国家有能力给这些人付工资。

(来源:文章屋网 )

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启发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0日

作为我国主干课程之一的社会心理学,在教学方法上应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对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和相关教学制度实行改革非常重要。

一、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一)改变传统集中教学模式。改变传统集中教学模式,即集中时段实行课堂上课,学期结束对主干课程进行考试,期末考试结束后该课程的学习也宣告结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称为快餐式教学。该教学模式适合学院的便捷管理也方便教师集中授课及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是集操作和实验于一体的,以这种方式教学是否违背教学规律?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我国本科、专科社会心理学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特性和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仅根据教学进度教授基础理论知识而没有让学生以本土化的思维去运用这些理论,不能满足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可操作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本土化研究,让他们在探究性学习和知识创新方面有所作为。笔者认为,可以对现行社会心理学教学时间制度进行改革,将教学时间分段利用,把整个课程教学时间分为三个时段:第一个时段,讲授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理论,重点讲授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程、研究方法;主要流派的理论成果;指明社会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自己对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见解和看法,最后拟定第二时段学生进行可操作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的题目;第二时段为学生可操作实验阶段。在该时间段,学生就自己选定的题目展开较充分深入的研究,并完成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提交给教师;第三时段为课堂讨论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简要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教师互动,开展辩论。在辩论中摩擦出创新的火花,授课教师再做中肯的点评,指出研究报告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改进意见。对研究成绩优异或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鼓励进行后续研究,并可以此为基础撰写高质量的学士学位论文。

(二)改革学习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打下良好的研究基础,通过课堂采取的相关创新措施让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1、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研究型教学模式尝试把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具体的可以由任课教师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视班级人数情况来定),每个小组8个人,然后任课教师再讲基础知识和理论划分出单元布置到各个小组作为教学任务。各组员接到教学任务后开始深入学习,相互探讨,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合作和集体备课的方式写出高质量教案,并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本单元内容,回答同学们的提问。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加强各个小组的成员间形成彼此促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气氛。通过良性竞争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全班产生浓厚的研究型学习的局面。

2、启发性教学:强化认知训练。前面提到的研究型教学并非否定了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第一时段运用直接讲授的方法是很必要的。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但因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主要以不同形式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所以探索新知真识的认知方法训练就成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任务,因此启发性教学模式正好符合这一要求。认知训练可以分为基本认知训练和创新认知训练。

基本认知训练要求学生应掌握基本的逻辑和思维法则,学会合乎逻辑,进而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教师在社会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从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问题提炼出辩论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正式辩论。在整个辩论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充分掌握把握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思维运行特点,辩论结束后做深刻点评。这种基本任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鉴别诸如武断、仅从个人偏见出发或仅从最后结论出发等常识性错误。向学生阐明思考与研究问题只能从事实出发,即使是真理也不能作为出发点的原理,使学生明白收集支撑观点或主张之事实材料的重要性。

创新认知训练要求学生对现有的课题进行创新,这对于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任课教师可以用如何去创新现有课题的示范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创新课题的方法和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创新认知训练是比较复杂的课题,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以研究学术界各个思想大师、重大发现、发明及各种知识、理论等作为基础,并总结、提炼、创新这些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思维和方法展示给学生看,或让学生直接参与进来。尽管向学生展示这些发生在他人头脑中的具有内隐性的创新认知过程及特点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但教师不是不能做到的。如果有抱负的教师持之以恒,不畏艰难地不懈探索,奋力在新知真识获取上、在新思想新理论的建构上大有作为,那么,把其自己创新认知过程向学生示范出来就是难能可贵的。

二、结语

以上分析论述的教学原则和各种具体方法并非是孤立存在,它们是互相关联、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因此,社会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够灵活的运用和适时的调整,努力使教学方法服从于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以上浅析的社会心理学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社会心理学》的教学,而且适用于高校的许多课程,希望笔者的探索对高校的教学方法改革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扈中平,刘朝晖.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1.7.

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15-02

20世纪初威斯康星理念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让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世人所接受。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是:从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随着医学技术及护理学学科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护理人才应该是高层次、多类型的,护生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护理心理学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将基本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从培养护生人文素质的角度来讲,护理心理学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护生了解自身心理活动的特点,进一步认识自己,为今后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在倡导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有助于护生思维方式的优化。护理心理学是护理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很重要的人文课程,护理心理学实验课的教学作为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教学效果不甚乐观。如何改善护理心理学实验教学值得深入分析与研究。

一、 护理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

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护理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传统的护理心理学实验课,教学方式及

内容单一[1],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基础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验为主,课时少,不能满足护生的差异化的要求。此外护生虽然能够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但不知如何将所学的心理护理基本技能和知识应用于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实验课教学改革目的:⑴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⑵提高护生临床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⑶融入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护生学习的兴趣;⑷提高实验教学设备利用率。

二、护理心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护理心理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在各医学院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护理心理学实验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医学院校护理心理学实验课内容仅为基础心理学实验,内容包括感觉实验、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思维实验、注意实验和动作技能实验等实验项目。护理专业学生多,学时少,实验课多采用分轮的方式。基础心理学实验课的教学基本遵循如下方式:⑴教师在实验前讲解实验目的、实验程序、操作步骤以及数据处理和讨论分析的要求;⑵.让学生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记录数据;⑶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挨个仪器讲解,费时费力,学生所需要做的是主要是记住实验步骤,然后按步照搬地对实验仪器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短时间内需要记住大量实验操作,冷眼旁观,机械记忆,主动性不高,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三、明确护理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实验课的意义

对于护理专业的本科、专科学生而言,护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理论内容都较为抽象。以我校为例,护理心理学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学基础的理论教学为8学时,护生除非上课认真听讲并具有良好的感性认知能力,否则许多概念和原理难以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基础心理学实验课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教师直观的示范性演示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知识进行具体形象的转化。对于尚未走出校门的护理学专业本科、专科学生而言,验证相关心理学定律和规律,能帮助护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护生科学态度,掌握正常人的心理特点,增强护生学习的价值感。

四、护理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

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1)建立护理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

护理心理学实验课的内容应广泛全面,实验教学应紧密结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往实验课的教学多重视基础心理学实验,这种培养模式现已不符合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如下:修改教学大纲,结合理论课提高实验课学时数,护理心理学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为可为1:5或3:8[2-3]。补充实验课教学内容,在重视基础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应着重心理评估、强化心身相关,锻炼护生对心理评估和心身医学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4]。形成以护生职业心理素质、心身医学、心理评估实验和实训课四个模块为核心的护理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基础心理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心理过程,训练和提高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心身医学相关部分实验可包括多参数生物反馈实验、音乐放松训练实验等,护生走入临床可教会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心理评估实验课内容可包括人格测验、学会使用焦虑/抑郁状况自评量表、了解心理测评量表使用方法,学会科学地评估病人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访谈模拟等,通过这部分内容促进护生自身心理成长,提高护生应对压力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护理实践能力。

(2)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意义

护理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对护生学好心理学理论,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推广以心身整体护理为核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满足医院对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验教学形式的改革

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单一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内容有:

(1)体验式教学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课以提高学生兴趣为主,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是最难忘的。在实验课教学中可适当融入体验式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场景中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情感,从而获得知识。“体验式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护理实践技、增强自我认知的能力以及优化职业心理素质。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心理学实验课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实验知识讲解和操作演示,缺乏与学生的深度交流和对学习问题的反馈,学生只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机械的动手练习,很少有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导致对基础心理学知识理解不足。如何解决教师教得累、学生动手少这一问题,需寻找一种实验教学改进方案。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明显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5]。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护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提前观看教师录制的基础心理学实验操作视频,在网上提前自行学习。护生观看视频可减少实验的生疏性和盲目性,大大减少教师讲授实验操作的时间,可极大地提高课堂实验效率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实验的操作中来,增加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现场示教,教学中需将视频和教师的示教合理地结合使用。

(3)实训课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护理本科、专科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的是医院,教育本身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护理人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训课可分为两部分:护生自我心理成长训练和心理护理基本技能训练。护生自我心理成长训练,可安排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室进行,让护生进行护患模拟训练,提高护生自我心理素质和能力[6]。心理护理基本技能训练有条件可安排护生到社区进行实践,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社区实训课中,在真实的情境中训练护生倾听能力、 学习倾听、 感受倾听中应该把握的基本要求,由此将基本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护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完善,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护理学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要求《护理心理学》实验教学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生从真正意义上学到临床心理护理的技能,成为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护理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国柱, 刘新民, 杭荣华, 王雪琴. 情景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3): 64-66.

[2] 高庆岭, 李阳, 曹枫林. 护理心理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08): 703-706.

[3] 王娟娣. 护理专业心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应用.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02): 44-46.

[4] 廉莹. 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心理学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卫生职业教育. 2011. (07): 86-87.

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传统式教学;护理心理学;实践

在护理专业专科阶段的教学中,《护理心理学》是其中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传统式教学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缺乏实践,学生不能亲身经历、体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1]。体验式教学法指的是教师通过设定具体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经过观察、反思、感悟后,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最终深化、灵活的运用知识[2]。笔者对我院护理专业65名5年制护理大专学生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级130名5年制护理大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授课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名,其中,男生5名,女生125名,年龄18~21岁。所有学生均运用蒋小剑主编的《护理心理学》教材,教学时数36课时。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入学成绩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组患者采取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2.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参与体验 教师根据《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目的、大纲以及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心身特征,设置具体的情境。由于体验式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游戏、心理测验、哲理故事、角色扮演、观看视频录像以及案例分组等形式创造教学情境。如对护患沟通与访谈法进行讲解时,可运用"撕纸游戏"进行课堂活动;采用音乐疗法,能够有效起到宣泄情绪的效果;对学生播放《一帘幽梦》中绿萍截肢的视频,让学生体验病人的心理等。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重寻找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经验,最大程度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3]。

1.2.2加强互动交流, 分享体验 互动交流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小组讨论分享与书面自我剖析,其中,小组讨论分享:按照座位次序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约5名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使其勇于表达自身体验,分享自身感受,每次讨论时间不超过10 min;书面自我剖析: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经验,运用书面方式进行自我分析、探索,勇于表达自身感受,对心理现象的理解进行总结,如运用自身成长经历对人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剖析。

1.2.3集思广益,构建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实现创设情境与护理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相关护理理论知识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进去,加深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进行"撕纸游戏"活动时,能够引导学生意识到无信息反馈的沟通,避免信息理解存在偏差,进而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双向沟通重要性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沟通意识。另外,还能够加强个体行为的惯性理解,扩大学生的思维广度,增加学生思维深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

1.3效果评价[4]

1.3.1教学效果的评价 结束课程后,将《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作为基本理论考试的参考标准,内容主要包括《护理心理学》的基础内用与临床心理护理综合运用能力,对两组学生进行比较主要以平均成绩为主,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1.3.2教学方法的评价 结束课程后,采用教学效果评价表评价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学习兴趣与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体验能力、促进知识掌握与迁移以及提高感悟与自我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比 实验组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与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体验能力、促进知识掌握与迁移以及提高感悟与自我认识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评价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学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高应激职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要求较高。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5]。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课堂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逐渐代替了以往传统教学法,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逐渐成为知识的主动摄取人员。体验式教学法设计比较灵活,能够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获得较多体验。另外,体验式教学能够促进护生自我成长,提升心理素质水平,并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加强自身感悟,促进发散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另外,还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和学习。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法,实验组患者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实验组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护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值得在护理专业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杏,陈长香,赵雅宁.多种体验教学在《护理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08):762-763.

[2]韩爱敏,姚志翠,纪敬敏,等."岗位体验"实践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01):114-115.

[3]姚桂英,李树雯,薛松梅,等.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