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第一次出现了要求在高中的必修课中使用“研究性课题学习”,如今,我国高中学校对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定方式方法的实施,通过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教学上的进步,为高中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成熟的经验,需要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多加观察和改变。本文就高中数学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及相关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什么是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社会生活中、课本中选取具有促进高中生思考能力的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与科研相似的学习方式中实践自身学到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的效果以及研究性思维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开放性就是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没有任何限制。探究性就是指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研究问题,需要学生对问题的深刻了解。实践性就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高中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2.1在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要做到因学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学校和学校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在地域、教师能力、学校的氛围、学校的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差异,做到因学校的不同而不同,做到适合本学校的发展。比如在经济发达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高中学校能够通过与周边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以及学术性团队之间数学专业的创新性人才进行交流,选择合适的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比如,银行存贷款汇率的研究等。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就无法做到以上的程度,这些偏远地区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育更加需要得到实施,在这些地区就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以及所在地区能够支持的资源,然后通过整合运用到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例如:怎样打车能够做到最省钱?通过对出租车的计费方式和变量进行分析,建立一个里程数与出租车费相联系的方程,通过方程计算最优的打车方案。另一方面,各个高中学校的教师专业素质并不相同,按照拿来主义的标准进行自身学校的实施,不仅不会产生促进作用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因学校制宜。
2.2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中要注意教师因素,转变教师的观念
2.2.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主要因素,承担着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角色。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所以就需要教师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成为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引导者。学习最终起于对问题的疑惑。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到时刻引领学生思考和对问题的质疑,帮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的重新组合,比如,通过情景化的问题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解疑。
2.2.2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中要做到有针对性,结合区域因素、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状况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此外,还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必要问题做好解释,在实施过程中视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2.2.3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做到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和对此次教学作出反思。在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阶段完成之后,需要教师主动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变的方式都要做出合理的评价。比如,把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较优的学生的研究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评价的典型例子进行全班评价,同时,总结出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理论。教师还需要进行本次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出本次教学优秀的方面以及不足的方面,然后,再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规避不足,逐渐完善和发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2.3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需要做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需要做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体,让高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数学研究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通过模式的改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单独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规定好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
总之,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做到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参与,改变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实施素质化教育、研究性学习教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兴趣,从而使学生切身参与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去。
【参考文献】
[1]何昱.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
[2]张欣.基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7
【关键词】地理教学 研究性学习 局限性 必要性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研究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一项基本素质,研究问题的能力也成为衡量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学会搜集和运用现代社会的各种地理信息,以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关系的意识等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培养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甚至地理教师本身都没能对初中地理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甚至是下滑的状态,更谈不上发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初中地理学科带来了希望,也为初中地理教师的发展带来了希望,研究性学习则可促进这一希望的实现。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研究内容的确定、资料的搜集、都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3.地理学科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适合学生进行研究的问题俯首皆是。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历史原因”等就非常适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事物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社会的发展、工农业建设促进了地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和变化也都与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初中地理学科目前有了这样好的教材、并且大部分农村学校中小学都有了微机室、实现了网络远程教育很多的学生家庭有了电脑,信息的查询和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有了这样好的条件,如果再不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是对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极大不负责任。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希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要从地理学科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地、适量地选用这种学习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它所固有的优越性,但不能误认为初中地理教学应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事实上,研究性学习方式虽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受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限,其优点难以在学科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第一,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
第二,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课时不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矛盾。有些内容如“气温、降水的分布”等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而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就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第三,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
第四,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适合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如:大陆、岛屿、半岛的概念等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等方式就能掌握。那种把整本教材都分解成研究性课题的做法值得商榷。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运用多种感官,通过主体活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为一体,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交融,理论与实践统一。
2.过程性。研究性学习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它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体验上升为科学结论,从中感受到数学发现的乐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现实创新的过程。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可以大胆怀疑,提出问题;大胆猜测,进行假设;大胆尝试,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学生可以超越课本,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自我,在自由的空间中大胆创新。
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1.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原则。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自主开展学习、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建立概念、法则、知识树,教师主要负责在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下,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作指点、指导,对提出的解决方案只提适当的建议等。
2.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原则。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提高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一定要采用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全班)合作学习相结合,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开展讨论、研究,最后得出比较合理、简便的解决方案,这样既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也重视了问题解决的研究过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别人合作研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最终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3.情境创设原则。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前提,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的提出,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要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自主去进行探索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1.立足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成分,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实际,找准知识切入点,揭示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对象,使学生深入其境,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去从事研究,体验研究的氛围和真谛。例如,在“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我这样设计问题的情境:有A、B、C三户人家,现要在他们之间挖一口井,使得这三户人家到这口井的距离相等,此井该挖何处?请你画一画,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猜想,通过交流和研究得到:此井应挖到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上。但该圆的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呢?教师的追问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也导出了课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画图、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去钻研教材。
2.体验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体验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在情感、行为的支配下,通过反复观察尝试,最终构建知识的过程,它所追求的是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的积累和更新。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体验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列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并列举了一些课题研究的实例。这些课题主要是从学生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要求学生以个人自主探索性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经验和态度,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 研究性学习 特点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并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推广到其他学习方式中去。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
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确定学习主题后,通过书刊、网络等渠道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收集信息,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中的感情和体验。学习地点不再限于学校、教室和图书馆,还要走出校门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2.学习方式具有探究性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需要探究的问题,可以教师自己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得出结论。
3.学习过程强调感悟性
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内化过程对于青年学生的影响是长期起作用的,它对学生的一生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二、课题研究是实施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最佳途径
1.确立课题,组建课题小组
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确立课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自己确立课题;二是由教师提供若干个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题。我根据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初二年级中开展了“基本乡情与对策”为课题的研究性活动,初三年级有学生基本上是5―6人一组,自由组合,自愿参加,成立了“家乡环境状况与对策”、“家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农民法律意识与现状”、“新港花园社区建设”等课题小组。
2.制定研究方案,正式实施研究
课题小组确立后,小组成员首先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分工,确立了组长、采访员、资料员等。然后根据自己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研究的具体方法等内容,以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课题研究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活动,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紧,课余时间有限,我要求学生要有时间保证,利用双休日、利用平时中午、傍晚休息时间实施研究,学生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通过实地考察、通过走访有关主管部门、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获得大量的信息。
3. 处理获得信息,撰写报告论文
各课题小组将收集到的具体的事实、数据、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加工,结合自己的思考,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4. 进行成果交流,认真总结反思
各小组的调查报告完成后,我利用班级活动课进行交流,一方面交流自己的小论文,另一方面交流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研究,进行思维碰撞,同学们学会了合作与分享,懂得了尊重他人,学会了交往;锻炼了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的品质,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实践活动能力。
三、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中进人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自主掌握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什么课题,通过什么途径与形式去研究学习,应该由学生自主决定,切忌老师包办代替。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不成熟、待发展的主体,长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又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如果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下,教师疏于、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将必然陷于无序、无效的状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①指导学生科学选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形成探究的兴趣,在学生自主选题一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之更趋完善。②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学生在收集资料信息、甄别资料价值、提炼资料内涵等方面会碰到一些困难,教师要在热情鼓励的基础上加强指导和有效的调节。③引领学生探究的价值导向。在讨论中要尊重、信任学生,创造条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敢于发表意见,同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总之,让研究性学习走进中学思想政治课,能改变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成就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发现者。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36期
[2]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3期
[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性学习;概念;习题练习;环境
所谓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在概念、定理等学习中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原来听都没听过的概念,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都是要求学生机械记忆,这样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就不够完整,也就影响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去体验一些实例,关注概念形成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
比如函数的概念。函数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教材中给出的概念,如表达式、值域、定义域、幂等等理解非常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选择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通过实例去体会函数的变化规律。如,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变量,写出问题的表达式,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变量的本质属性,最后再让学生去辨别真假函数,总结出函数的定义。
而对于定理、法则、公式等内容,虽然已经被很多数学家论证,并广泛地应用,可是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讲,仍然是全新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然需要引导学生去探寻定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对数学家的定理、法则进行新一轮的验证,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共同探究。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中位线,如何画出中位线,接下来还要让学生区别中位线与中线,并让学生探究中位线和三角形各边有什么关系等等,最后让学生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这样,学生无论是理解概念、还是记忆定理都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的,理解当然就更加深刻了,记忆也会更加清晰,在实际运用中也就更加灵活了。
二、在习题练习中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布置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习题,让学生在习题联系中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题进行观察、猜测和推理验证,去探索习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比如:
1+3=4
1+3+5=9
1+3+5+7=16
1+3+5+7+9=25
…
那么1+3+5+7+…+(2n-1)=?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与答案的特点,通过比较猜测其中的规律,然后再进行验证。
另外,教师还应该多布置一些初中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来做练习,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在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后,就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市场销售的问题。
如:有一批冰箱,原来售价为每台6000元,在A、B两个商场都有销售。A商场促销的办法是买一台的单价为5800元,买两台的话单价就是5600元,并且每多买一台单价就会减少200元,不过每台单价最低不可低于3400元;而B商场则是按原价的七五折销售。问某餐厅需购买一批这种冰箱,去哪家商场购买比较合适?
再如:在学习“如何制作最大的无盖长方体”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何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板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才能做到容积最大?让学生做一做、算一算。这样,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样的问题因为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更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营造一个和谐的合作探究环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有新奇兴奋的感觉,从而催化学生的内动力,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学习当中。
比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我是这样来导入新课的:“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的景象,正是这些矛盾组成了我们美妙无穷的大自然。在数学世界中也同样存在着许多意义相反的事物,它们彼此矛盾而又和平共处,共同组成了魅力无穷的数学王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对矛盾的事物――正数和负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很快就投入到了和谐的探究氛围之中了。
另外,我们要创设和谐的探究环境,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所谓探究,必须有恰当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探究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学生的探究也才有动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绝不可以为了问而问。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问,以问促答,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更大的帮助。
比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分类以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提前预备几个三角形,然后把这些三角形夹在备课夹中,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三角形的形状,并说出判断的依据。这样的活动,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