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校合作举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是加大合作社宣传力度,普及合作社基本知识。一是组织乡干部在全镇上下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普法宣传活动;二是以会代训,不断深入宣传合作社法、合作知识和合作社典型;三是农经站全体人员深入包保各村和现有合作社,根据实地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下乡指导、培训。
二是培育新型农民,造就经营人才。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计划,分层次、分步骤、有针对性地抓好合作社成员尤其是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努力为合作社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同时,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乡镇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科技人员、村社干部等不同对象创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依法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镇农经站积极与工商部门沟通,帮助创办人规范登记资料并与工商部门搞好对接。同时,帮助他们依法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尤其是在依法设立登记、依法建立章程、依法建立组织机构、依法实行财务管理和依法规范运行等方面加强指导。
四是把握合作社动态特征,搞好分类指导。一是对新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实行章程、制度、营业执照等复印件备案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合作社发展动态,研究制定规范措施;二是对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指导规范运行,在服务质量、利益联结、市场开拓能力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加大指导。三是对发展比较规范,有一定带动效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重点在品牌建设、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及农产品开发、深加工上给予大力指导、扶持和帮助。
一、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无为”之行
政府在校企深度合作中的主要职权是制度设计、政策出台、标准实施、经费保障。从实践上看,存在一个时间差的问题,而从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在于企业。但由于目前我国并未建立一套完备的约束与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加之现实中一部分企业的利益诉求与职业学校的利益诉求无法达成一致,一部分企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强。职业学校在校企深度合作中起先导和主体作用,在面对“政府慢”“企业冷”的现实状况时,一部分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自我改革,构建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部分职业学校虽在当前“热火朝天”的形式下,也有“顺势而为”的校企合作之行,但很快其“学校热”劲头被浇灭。从实质上看,这些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顺势而为”也是“无为”之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原地踏步”之行
一些职业学校在迎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春天”之时,往往先是兴奋、喝彩,然后大张旗鼓召开会议进行精神学习,最后再是等着政府的安排才进行校企合作。由于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安排较慢,一些职业学校按照上述逻辑行合作之事,往往出现较长一段时间的“原地踏步”。其根源在于职业学校未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中校企深度合作的市场属性,传统校企合作中的“等、靠、停、转”思想认识没有被摒弃。
2.“蜻蜓点水”之行
“蜻蜓点水”之行指的是与企业的合作仍然处于浅层次状态。具体体现在建立一年只召开一次会议的有名无实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职教集团,随性地邀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校开讲座或授课;例行公事地将一部分学生送进企业进行学习实习,漫无目的地将个别教师送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这些举措离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校企深度合作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其合作深度和广度均不够。
二、职业学校现实教育环境下的“可为”之举
学校作为实施校企深度合作的先导力量,在“政府慢”“企业冷”的现实时间差中,如何避免“无为”之行,做到现实教育环境下的“可为”之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1.秉承“春江水暖我先知”的态度了解企业
在校企深度合作中,职业学校应做的第一步是要先深入地了解企业,没有充分地了解行业企业,做不好校企合作,更做不好现代职业教育。在了解行业企业的过程中,需要梳理清楚企业需求、工作过程、职业标准、企业产品、企业文化等,为下一步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等等的确定打下基础。
2.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校企合作机制
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互惠互利达到双赢
(一)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课程进课堂
我校将企业主流优秀文化的核心内容有机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方式,在精神、制度、管理、环境、教学、活动等领域实现校园文化的形式、内容有明显的企业主流优秀文化的元素,以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从思想上、心理上接触接受企业文化,行为上适应企业文化,将职业素养培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
开设“企业课程选修班”是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举。学校先后与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阴爱康太阳能器材有限公司、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知名企业开办了“企业课程选修班”,让企业专家送教到校,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了“三个提前”和“两个延伸”:“提前选择、提前磨合、提前进入角色”;“企业员工培训延伸进校园、企业文化延伸进学校课程”。这一举措体现了学校办学“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理念。
(二)顶岗实习独具特色
目前学校建有包括江阴兴澄、双良、模塑、阳光、法尔胜、申达、长电等上市企业在内的86个紧密联系的校外实训基地,各专业均有对口、稳定、符合学生实习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我校聘请由骨干企业内退或退休的基层和中层管理干部组成顶岗实习管理队伍。通过例会、定期走访、定期座谈等制度,有效开展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了这支队伍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家庭之间的桥梁作用。成功地实现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促进了学生在新环境中的健康成长;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和企业在管理上的对接,有效地补充管理链,实现了学校管理全方位,形成了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三)服务企业深度拓宽
服务经济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近年来我校不仅努力做好就业服务、职工培训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开拓更加丰富的校企合作关系。2009年,我校校企合作办公室及110技术服务中心挂牌,这标志着我校企合作成功迈向新的高度,这是自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新举措以来,为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铺设的崭新平台。“中心”以“为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支持、产品研发、生产援助”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大大推动了校企互动,支持企业发展,同时使更多的教师走进企业,走进生产一线,使职业教育更深的扎跟于职业土壤。
目前我们已初步明确了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新模式。首先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合作模式,为此先后成立了数控技术、电子电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商务与管理技术、机械基础与设计技术等服务队。其次充分利用我校设施设备,重点开展为中小型企业解决核心产品加工,同时岗前培训培养学生骨干技术工。当前主要开展以数控技术产品加工、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网站设计、CAD制图和机械设计加工等产学研的服务业务。再次是在专业技术服务和产学研服务的过程中,要求各专业技术教师、学生开展创新研发,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寻找技术产品的创新研究并更新发明。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职业生涯及早规划
(一)学校重视学生创业教育,通过多渠道宣传,创设了良好创业氛围,创业的理念如火种般成功地播种在学生心里。提出“上课学专业,下课学创业”的口号,使我们的学生在“修品德、长才干、作贡献”各方面都取得有益的成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有GYB,SYB,领航者创业培训,职业生涯等,年培训学生近千人。
(二)在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设计中,以创业模拟模块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创业模拟,就是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虚拟环境中,验证自己的创业项目,经营自己创办的企业,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旦模拟成功,将来就可以将虚拟企业照搬到现实中来,从而降低新办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
(三)2010年9月学校成立了创业园,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包括《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在内的一系列创业园管理办法和制度。创业实践在学校的有序组织下开展的有声有色,全校有19个创业实体项目、8个淘宝项目正常运行,让一部分有创业意识的学生率先进行创业实践,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并形成了很好的创业声势,为在校学生的创业树立了榜样。
(四)我校在2011年成功通过“无锡市大中专(技、职)院校创业实验基地”评审验收。我们将以此作为新的动力,制定更加完善相关运行及管理制度,为进入基地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项目推介、后续跟踪指导等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中来,树立远大的志向,做到专业与创业两不误,干出一番事业,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找到人生的坐标!
参考文献:
[1].李梦卿,杨妍.基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3.
[2]黄智科,杨馨.职教集团建设新模式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1.
发现二 家校合作存在合作意向不一致,合作内容浮于表面,合作方式流于形式,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发现三 家校合作过程单向发展,学校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主导者和指挥者,家长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配合者和服从者,家校合作逐渐变异为支配与服务的关系。
发现四 家校合作的制度设计先天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缺少,针对家校合作双方的专业服务匮乏。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生本观念的深入,教育外延的扩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必须和家庭联手、协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但由于受到初中公办学校办学理念、制度设计、实施过程、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等因素制约,家校合作一直在困境中徘徊。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僭越,家庭教育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丧失了家庭教育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干扰学校教育,导致学校教育被动迎合,丧失了学校教育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家校合作应如何突破困境,即独立又融合,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家校合作新的历史命题。本文就初中公办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展开专题调查,探索加强改进公办学校家校合作的有效路径。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2年4月,调研组在本区内七所公办中学随机选取八年级30%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70份。问卷由调查组发给学生家长独立完成,统一回收后由调查组进行统计分析。问卷采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编制的家校合作问卷,共包括六个部分,涉及家长对家校合作目的的认识、家校合作的整体情况、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等,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认为:“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的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1]这是对家校合作最好的诠释,而本调研结果所呈现的家校合作状况远没有达到这一理想境界。
(一)家校双方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不清晰
家校合作本意是集聚双方力量,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出力,而调查结果发现,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目的和作用,被动服从者居多。仅有两成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可以促进自己更多地参与子女的教育,也是学校吸纳社会资源丰富学校教育的有利举措,更是自己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合法途径。而八成家长却认为家校合作只是“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48.0%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主动参与家校合作,家校合作主要就是听从、配合教师和学校的安排而已。
不仅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目的和作用,学校教育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也不清晰。他们更多地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教育,认为家长缺乏专业性知识,无法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过多参与还会对学校教育工作造成干扰和阻碍。于是,学校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主导者和指挥者,家长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配合者和服从者,家校合作逐渐变异为支配与服务的关系。
(二)家校双方对合作价值存在理解偏差
美国学者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iliams)研究发现,家长在学校中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其角色范围可从指导孩子或课堂辅助到参加校委会制定学校规章等。[2]另外两位学者兰根布伦纳(M·R·Langenbrunner)和索恩伯格(K·R·Thorn·bury)则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家长角色分为三类:“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3]
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基本以“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身份参与家校合作,具体形式有一学期1~2次的家长开放日、学生作品展示、家长会,随机的家校联系薄、电话沟通、个别约见、家访以及参与学校培训、个别咨询学生成长问题。从调查中不难发现,现在家校合作已从最初的家长会发展到多样的形式,但尽管学校在吸引家长参与合作上动足了脑筋,但合作的有效性仍无法得到保障。(见表1)
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活动基本由学校组织,家长旁观,双方缺乏深入互动,更多是单向参与。进入初中,专业化程度加深,家长“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制作教具、参与班级活动、课堂观摩的机会大大减少,只有约8%的家长有“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的意识。这表明家长在家校合作中还是处于被动局面。学校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上往往认为“家长只是简单地推卸责任”,或对学校进行“不成熟的质疑”。面对家长的参与热情,学校基本采取“推”和“拖”的方式消极应对,或者就事论事,提什么改进什么,缺乏有效的跟进措施。
(三)家校合作过程呈单向发展,缺乏深入互动
关键词:通信技术专业;零距离上岗;培养举措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29-01
通信行业的发展有目共睹:软交换技术的崛起、PTN技术的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组建、骨干传输网的提速、光纤到户的大力实施、TD-LTE的大规模组网测试、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出现都给通信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作为通信行业新鲜血液的毕业生能否承担起这些工作,既与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有关,又与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举措有关。
经过大量企业走访,多数企业招进新员工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培训期,在企业急需用人时很多毕业生还不具备承担工作能力,此时造成了用人单位、学生、学校三方尴尬的局面。
如何想办法让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是各个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以我院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为例讲解一系列举措。
一、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特点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大多体现为:知识点多,专业词汇多,行业标准多,机器语言命令多,各种设备网管系统不同,内容枯燥等。很多名词难以理解,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多个年级学生的座谈,得知学生都是想学好专业知识,但是很多时候理论课的枯燥无味都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造成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减少,毕业生理论功底不扎实的情况。
二、解决思路及举措
(一)开设学术讲座
1.聘请运营商和行业专家开设讲座
聘请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强的运营商和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对通信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通信行业中各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点、所需学生的素质要求等方面做详细介绍。通过专家讲座,让学生从思想上对通信系统有整体认识,对今后学习有个整体目标,从而了解通信,喜欢通信。
2.往届毕业生回校演讲
请部分往届毕业生回校演讲,给同学们讲解在校时是怎样学习通信的,所在工作岗位对通信知识点的要求,总结归纳如何学好通信知识及如何掌握各种技能。通过大家交流,让学生从倍感亲切的师兄师姐身上学到学习方法,对毕业后工作有大致方向,从而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增强实习实训环境
1.参观通信运营商机房
带领学生参观运营商机房,了解通信行业中各种业务、各种通信设备及组网、各种信号流程,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体会运营商工作模式及三大运营商的区别。通过参观实习,让学生对通信懵懂的认识上升到直观层面,以此联系通信专业开设的课程,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2.课余开放通信实训室
用学生管理学生、用学生培训学生的方法,将通信实训室的管辖权下放。课余开放机房,在大三大二学生中遴选素质合格、能力强的同学根据课程安排轮流担任课余机房的管理员,让学生管理员培训有兴趣的同学。这样,学生管理员不仅加强了自身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受培训的同学也会受到感染而努力学习。
(三)组建通信协会
成立通信协会,根据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的岗位群和现有实训条件将协会分为如下分会:移动通信分会、网络规划与优化分会、固定通信分会、交换分会、光传输分会、接入网分会、后台监控分会、行业标准分会、综合业务前台分会等,将学生按兴趣爱好、性别和以后工作方向分配到各个分会,定期让各分会开展讲座和培训,相互学习,共同学习,各个专业老师点评,达到增强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引入考核机制,每个分会会员根据志愿和轮流的原则在校报上发表文章,不断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好通信的信心。
(四)参加通信行业比赛
(1)组织并培训学生参加全省和全国的各类通信大赛,通过培训和公平遴选,让学生在准备比赛过程中不断竞争、不断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走出去和其他学校进行技能比武,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取长补短。
(2)学校也应想办法联合运营商和通信企业举办各类校内通信大赛,既进一步增强了校企合作力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五)考取执业资格证书
根据学校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实训条件和就业方向承办通信行业的执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实现课证融合。鼓励学生考取执业资格证书和行业职称认证,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六)强化专业教师队伍
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专业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除了参加国培与省陪计划外,还应不断与运营商及通信行业企业合作,参与具体工程建设,共同做项目。不断拓展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定期给学生开始讲座,将学习到的新知识逐步加入授课计划,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各通信企业人才需求。
聘请具有理论功底深厚、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相互学习,建设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一流的通信教师队伍。
(七)学校政策支撑
学校应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并多引入资质好的通信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壮大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现毕业生和企业零距离提供各种便利和优惠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