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单位内部安全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范文第1篇

政法委副书记在全县企业事业单位内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年月日)

同志们,去年月日,国务院第号令公布了《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并于去年月日起施行。今天召开全县企业事业单位内保工作会议,主题就是为了贯彻实施《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迅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条例》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专门规范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一部重要法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是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今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单位内保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当前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应急机制建设、构筑社会安全网的新形势下,《条例》的施行对完善法制,规范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落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各企业事业单位要切实提高对《条例》重要性的认识,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要积极参加公安机关组织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干部集中培训,熟练掌握、准确理解《条例》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并能在工作中正确执行,要配合公安机关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和张贴宣传挂图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条例》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在全社会迅速掀起贯彻落实《条例》的。

二、进一步明确企业事业单位及公安机关治安保卫工作职责和任务。《条例》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要求,确立了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具体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新机制。公安机关主要负责对治安保卫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对有关行业、系统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要指导单位制定、完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对因不落实《条例》规定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防范措施及有关要求而导致相应后果的,公安机关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各企业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单位负责制”,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组织领导本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制定、完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范文第2篇

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

企业内部的重点要害部位是对本企业安全生产、政治治安稳定有关键影响和作用的部位,主要包括危险物品部位、生产关键部位、重要设备部位、重要供给部位、财物集中部位等,其中危险物品部位最为典型。重点要害部位的管控是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重中之中,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就如何强化对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管控,增强重点要害部位的总体治安防范能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现状

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位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多领域、多行业,且所处位置分散,点多面广,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要实现对重点要害部位完全、细致的安全管控,势必影响企业当前经济利益,导致防范措施不到位,安防投入不足等现象发生。同时,基层单位保卫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不深入等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制分级管理。

二、我单位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工作中的特色及取得成效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保卫部门坚持从“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多种手段入手,实现对重点要害部位的全方位安全管控,多年来,未发生任何由重点要害部位引发的灾害、事故,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层级安全管理职责。公司重点要害部位分别位于钼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科研等单位,为了建立一套全方位、多行业统一的安全管理规定,公司保卫处深入各生产一线单位,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各单位生产实际及《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点要害部位管理办法》,分别从重点要害部位的范围及确定、各层级的管理职责、从业人员管理、安全检查、基础资料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为进一步强化重点要害部位管控打下基础。

2、准确确定重点要害部位,实行责任制分级管理。重点要害部位确定是安全管控工作的起点,是安全管控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准确确定重点要害部位是搞好安全管控工作的首要前提。各基层单位在公司保卫处的指导下,从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按照本单位要害部位的构成要素,逐一进行调查研究,准确确定重点要害部位,并建立完善基础信息资料,上报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保卫处、安全环保处、生产运行处等职能部门逐单位、逐部位进行重点要害部位风险等级评估,最终确定一(公司)、二(单位)级重点要害部位。

同时,重点要害部位岗位人员与车间、车间与单位、单位与集团公司层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晰任务,落实责任,并形成日巡查、周检查、月考评、季度大检查的安全防控体系。

3、资源共享,建立基础信息资料电子档案。为了进一步规范重点要害部位基础信息资料,使安全管控正规化、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公司保卫处将重点要害部位基础资料与消防基础资料整合,建立网站形式的电子信息档案。同时,将日常工作动态、隐患排查整治等情况即时,不仅实现了重点要害部位的统一管理,而且在一定层面上拓宽了安全管控工作的重视度及认知度。

三、强化企业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的对策和建议

1、坚持原则,形成安全管控长效机制。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是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基本原则,同时,不断加强对安全管控工作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预警、联防、奖罚机制,努力形成全社会、各单位、各层级齐抓共管之势,形成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2、科学研判,准确确定重点要害部位。重点要害部位的确定与否以及确定的准确与否,都对安全管控工作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确定重点要害部位的总体要求是准确性,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服从全局、宽窄适度、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五大原则,组织专门力量,把企业内部所有单位的基本情况、重要程度、影响大小等调查清楚,摸清底数,并按照重点要害部位确定程序,准确确定。

3、把握重点,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制度,是做好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基础建设和根据保证。因此,企业单位要以确保重点要害部位的绝对安全为契机,来带动一般性的保卫工作。在建立健全重点要害部位储存保管、登记注册、批准备案、使用运输、岗位人员管理(审查、考核、培训)、防范设施建设与管理等制度的同时,不断完善门卫、值班、巡查制度,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治安防范教育培训制度等其他有关的治安保卫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的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4、统一管理,实现基础信息资源整合。企业重点要害部位的危险源涉及化工、民爆、放射等多个行业,知识面广,因此,必须掌握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遵循其基本管理原则,实现统一管理。首先要了解掌握其基本性能及物质特点,调查研究管理发展变化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管理的效能和安全性,实现科学管控。其次要从执行规章制度,建筑、设备要求,执行操作规程,安全防范设施,用人制度等方面入手,认真落实,严格管理。第三要将企业消防、安全环保、生产运行、调度等部门的基础信息资源逐渐进行整合,搭建集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效能监管等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在节约企业成本的同时,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形成合力,严密管控。

总之,对于企业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管控,从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全过程都要依照客观规律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管控,以保证其安全生产、使用,使其充分发挥造福企业、造福社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控建设 改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一个单位越来越重要,内控管理是单位现代化科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它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流程的设置,来防范各项风险和错误、保证资产合理有效地使用、保证信息真实准确有效,从而提高管理的效果和效率。2014年1月1日,国家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内部控制规范正式作为一项管理制度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以保证单位组织目标的实施。事业单位的行业性质决定其内部控制制度不同于企业。本文对内部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风险的防范和规避

由于事业单位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变化,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有二,一是内部风险,指内部流程不规范、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岗位设置有漏洞等内部管理因素导致的风险;二是外部风险,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自然灾害、政策的变更、科学的进步等)而产生的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流程及行业特点,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识别,找到风险点,及时做出应对,从而有效防范和规避。

(二)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完善财务制度,优化岗位设置,规范经济业务流程,加强预算控制,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从而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了资产采购、使用、调剂、报废等流程,明确了相关岗位的职责和不相容岗位制衡,可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四)有利于促进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不断健全。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以符合单位发展的需要。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将制度落实,严格按制度执行,以制度管人、管物、管事。通过制度规范各项业务流程,形成一个规范化的执行环境,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安全有效地进行。同时,加强监管检查机制,加大问责机制。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内部监督方面,以单位财务部门自查和单位审计部门审查的形式,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外部监督方面,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对单位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单位负责人及相应的责任人进行处罚。通过问责机制,加强单位负责人有关内控制度执行的意识。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内控考核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同时结合自身的业务流程和行业特点,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科学、合理、严谨、公平的内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单位的内控工作成效进行及时的、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价,特别是对风险防范、成本控制、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价。

(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工作

根据单位业务的发展状况,经常对各项业务流程规范及内控制度进行检查、梳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完善相应的制度,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全融入单位业务流程,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从而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提高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完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措施如下述。

(1)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由法人代表作为第一责任人,设置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牵头部门,全面负责单位的内控工作,组织财务、审计、资产管理、后勤保障、纪检等各部门全程参与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在内控工作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在重视纵向权力分配的同时,更要重视横向的团队协作。

(2)明确组织目标,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围绕组织目标开展内控工作,设置各项业务流程,编制风险防范预案。根据现状及预测的目标,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对内控制度及内控流程进行不断完善和修订,以符合单位发展的需要。

(3)人力资源的控制。明确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重要岗位实施轮岗制度;不相容岗位实施相互分离、制衡制度,以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保证资金安全。不断完善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各种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4)业务层面的控制。主要有预算控制、收支业务控制、资产安全控制、政府采购控制等。事业单位预算贯穿单位的整个经济活动,必须设置牵头部门,组织各部门积极配合,对预算编制进行严格把关,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收入及时入库,加强对支出单据规范性、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力度,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严格审批流程,不可越权审批,大额支出必须实行集体决策制度;规范预算外报批程序。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流程,运用内控制度对采购流程进行监管。对资产实行归口管理,明确保管人员和使用人员的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资产的使用、调剂、对外投资、租借、报废等严格按国家相关制度进行办理。账、卡、物必须相符,定期进行盘点,切实保证资产的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率。

(四)加强内控制度的信息化建设

在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中充分运用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发挥信息软件对内控制度的作用。通过信息化软件规范各业务流程,对库存情况、预算执行率情况、资产到期情况等设置风险值,及时应对风险。对各软件不同的使用人进行不同的权限的设置,以防范各项风险。通过信息化软件,更好地收集单位的各项信息、数据,做好各信息化软件之间的信息对接,使相互间的数据可以验证。此外,利用信息化软件还可以减少人力成本。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法制的健全,内控制度对事业单位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必须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参考文献:

[1]彭程甸,祝子丽.高校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比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8):47-53.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水利;事业;会计;内部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12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019- 02

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和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要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机制。当前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一方面担负着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服务,国家给予财政补贴部分水利资金;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补助经费的不足,又必须面向市场,通过自身掌握的资源面向市场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创收来弥补财政经费不足。所以水利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必须结合单位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保证水利资金准确安全运用。

1 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1)管理者认识不足,内控制度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岗位牵制制度流于形式,未按会计控制制度要求设置工作岗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混岗现象;二是有章不循现象严重,会计内控制度仅限于“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制度执行有偏差,甚至被束之高阁;三是在经济业务活动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由不按程序办理,使内控制度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与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内控管理作为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与水利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目前,财务工作与内控工作涉及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经营各环节的生产要素、成本费用、经营风险、市场变化等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财务部门,这就给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经营中的问题,从整体上,动态地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以及开拓市场、创造市场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判断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但目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各种不同学习背景、工作经历的人员对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理解与执行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矛盾重重,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控制作用受到限制。

(3)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导致监督执行力度不够。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眼下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虽然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把它当成了财务部门的从属机构,使得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相应的权利履行其对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使内审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履行职责困难重重,达不到监督效果。在查出问题时,往往偏重于对单位予以处罚而忽视对单位领导、相关责任人的处罚;更为严重的是,有时对查出的问题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予以处理,长此以往,致使内审机构形同虚设。

2 完善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会计人员控制责任意识,发挥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会计人员作为内控制度的实施主体,在执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实会计内部控制,要注重会计人员责任意识的灌输与培训,营造出一种诚实守信、各负其责、相互监督、有条不紊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氛围,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内部制度控制的有效实施。

(2)健全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在控制制度形成过程,制度设计和贯彻实施等方面进行诸多创新,在制度起草时坚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在制度设计上坚持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制度的有用性;在制度实施中建立科学监管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得到有效实施,必然使水利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及各专项资金从资金拨付及使用等方面都得到规范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挪用、转移、挤占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为依法理财提供制度保障。

(3)强化预算管理。水利事业单位使用资金为财政资金,也就是说,单位收支的依据是经过批准的预算,预算规定了单位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水平,所以预算是会计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手段。近几年财政支农资金不断增加,对水利财务工作和预算资金的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资金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资金,严格收支管理,从财务手续和工作程序上规范财务行为,增加预算执行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检查。首先,水利事业单位要认识内部审计机构的性质与重要性,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跟踪,促进单位不断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履行使政府赋予的职责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强化单位外部相关部门的审计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履行政府职责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经济业务活动全部或部分进行审计检查,分析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帮助事业单位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内部安全制度范文第5篇

一、何为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完整,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单位内部制定的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内部管理需求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管理与控制财务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基本目标定位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1 .合法合规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闰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能在本单位有效施行。

2. 全面性原则。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会计基础,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的每项经济业务、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3. 岗位责任制度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科室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 动态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制度不是僵死的教条,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已修订’单位的工作范围发生变化等情况,都会弓I起制度的改变,单位应根据这些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

三、内控制度建设之途径措施

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也针对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监督、检查作出明确的规定,内控这一管理手段正逐渐成为单位管理的核心与重点工作。

1. 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可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以及各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宣传等多种形式,使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岗位的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

任到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充分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如:(1)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2)授权控制制度;(3)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审核批准控制制度;(4)预算控制制度;(5)财产保护控制制度;(6)会计系统控制制度;(7)内部牵制制度;(8)信息技术控制制度。

3. 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要以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作为监督的对象。实践表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审计对象主要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单位领导,以便领导及时调整决策’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要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使相关的每个岗位、每个人、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第一,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监督,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实行源头控制的重要环节,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要有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完整的账簿登记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及科学的预算制度;第二,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第三,建立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清查相结合制度,可达到防微杜渐的最佳效果;第四,会计岗位定期轮换,并建立严格的交接制度;第五,定期进行会计会审,将内部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进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控制。

4. 加强会计核算监督和财务收支控制。会计核算监督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会计核算业务流程控制,主要是会计核算的程序、方法等应当符合会计法规政策的要求;二是会计核算具体业务的控制。是指在办理具体会计核算业务时直接地与会计对经济业务过程的记录紧密联系,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和披露。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体系是一个十分严密的系统,本身就具有牵制和监督的功能。

财务收支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对财务收支权限的控制应当是收支的重要控制点,其基本要求是:一是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二是权限统一。财务收支权限的授权应当体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不能将单一的财务收支审批权经办权同时授权多个人。应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三是职权分离。指财务收支的审批人与经办人必须职务分离。

5. 完善单位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任何单位的内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包括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影响会计的意识控制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它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一个重要因素。(1)完善单位的治理结构。内控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通过实施内控,使内制度成为“单位之法”,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执行不好,就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说明内控制度的建设,更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2)提高管理者及职工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素质不同,对单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直接影响到单位的业绩,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者的素质不仅指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个方面,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全体员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竞争和激励机制、绩效评价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为内部控制培育良好的环境基础。

6. 设AL良好的控制活动。单位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层为达到其控制目标的实现,用以辨认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能有效落实。控制活动存在整个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绩效、保障资产安全等多种程序。

7. 电子信息技术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信息的安全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电算化控制势在必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8. 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人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施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1)内部审计和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过程的设计顾问,使成员能自觉地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形成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而控制自我评估指的是各单位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控系统进行评估,基本特征是关注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工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2)促进和完善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外部监督。这需要立法、执法、审计、监管诸方面对单位内控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研究,或制定准则,或指出指南,或提供框架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