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理论宣讲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范文第1篇

顺应基层需要坚持突破创新

设置符合“三贴近”要求的宣讲专题。根据市委确定的“贴近实际、突出热点、加强引导、服务中心”原则,市委宣讲团通过四个途径确定宣讲专题。一是基层单位上报宣讲专题。根据基层需要,增加专题设置的针对性。二是通过深入到街道、工厂、社区、学校、部队等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座谈,与基层党员群众面对面,听取最真实的意见。三是邀请市委党校、市社科院、深圳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一线教研人员进行分析论证。四是市委宣传部和市委讲师团有关人员对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研究,最后确定重大主题,完善专题内容设置。据统计,“百课下基层”活动累计宣讲专题63个,其中有37个源于基层单位的建议,约占专题总数的60%。

采用符合“三贴近”要求的宣讲形式。深圳“百课下基层”宣讲活动在基层被称为“流动的课堂”、“百姓课堂”。由于听课对象不一样,会场条件各有千秋,时间安排不尽相同,市委宣讲团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宣讲形式,具体表现为“三不限”。不限条件——硬件条件好,就采取电脑投影课件教学;条件适中的,召开音响扩音报告会;条件一般的,就演讲授课。不限形式——既有几百人的大讲堂,也有十几个人的小圆桌。听课人员不多的,就围坐在一起,进行座谈互动交流。不限时间——有些工厂企业,白天有时间就安排在白天讲;白天有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安排在晚上的,就上晚间课。

建立符合“三贴近”要求的宣讲队伍。宣讲团整合全市社科理论专家资源,从高端学术精英、学者型领导、基层宣讲人才三个层次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高、讲课效果好的宣讲专家队伍。深圳市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基层讲得好的宣传工作者基本上都被涵盖到这支队伍中来。

打造有力品牌实现跨越转变

打造“百课下基层”理论学习服务品牌。经过连续七届活动的实践,“百课下基层”活动已经成为深圳市规范化、制度化形势政策教育和形势报告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组织领导方面,形成了成熟的组织实施工作模式。市委宣传部作为组织单位,负责项目计划的审定,明确宣讲活动的目的意义,确定宣讲专题和主讲人,安排活动时间及工作任务。市委讲师团作为实施单位,加强宣讲活动的过程管理,协调落实宣讲活动,跟踪工作质量,实施情况通报,创造信息交流平台,形成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经费保障方面,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列支“百课下基层”活动经费。在质量控制方面,建立宣讲活动信息反馈机制,让基层单位对每一场宣讲活动进行监督评估。通过基层单位对宣讲专题和主讲人受不受欢迎、宣讲效果好不好和组织协调保障措施到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过程优化。

理论宣讲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在组织者、实施者及听课对象三个层次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组织者做到提前调研、提前策划、提前安排,把完成上级工作任务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结合起来。许多专家反馈认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想法对于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纷纷主动要求下基层。二是从虚到实的转变。专题设置紧密联系国情省情市情,重点突出关系深圳发展的重大事件,关注社会民生。宣讲时少讲大话空话,多讲身边事;少一些填鸭式灌输,多一些互动式沟通交流,确保每一场宣讲活动都取得实效。三是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市委讲师团作为“百课下基层”的实施机构,在设计菜单式学习专题、推荐联系专家学者、提示工作细节、加强信息交流等方面,为基层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协调服务。

帮助基层单位和群众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俗话讲,工作好不好,关键看成效。“百课下基层”宣讲规模不断扩大,反响越来越好,其根本原因在于帮助基层单位和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思想认识问题。首先是转变了发展观。“百课下基层”活动深入基层宣讲经济形势和“质量深圳、效益深圳”,讨论交流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事实。宝安区怀德社区等基层组织受宣讲活动影响,主动转变发展观,推进社区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很好效果。其次是转变了文化观。近几年,“百课下基层”一直把文化建设作为宣讲活动中的重点专题,促进基层党员干部转变文化发展观。福田区南园街道在宣讲活动启发下,实施社区文化发展计划,创出了一条让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群众,融入生活”的社区管理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再者是转变了生活观。深圳外来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80%以上。“百课下基层”结合市委书记王荣同志提出的“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融入社会”,在基层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活动,调适人们的心理,引导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

立足深圳实际积累探索经验

树立高度的理论自信。理论宣传的重心下移,必然有许多平时在办公室听不到的相对尖锐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理论工作者应克服畏难情绪,树立高度的理论自信,敢于面对热点和难点,向群众做出科学的理论阐释,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退缩。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处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激烈冲撞的交汇处,一些基层群众容易产生模糊认识。对此,要毫不含糊地正面解答,结合深圳市改革开放的实际,科学论证深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坚定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紧紧贴近深圳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深圳改革发展实际进行理论宣讲,回答基层群众关注的问题,是宣讲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具体讲,就是以改革发展实践立论,用改革发展事实说话,做到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的有机结合,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提升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比如,针对有些干部、群众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形势盲目乐观和忽视发展质量的思想,结合科学发展观理论,说明深圳既是经济大市、能源消费大市,又是国土面积小市、能源拥有小市和资源小市。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如,针对部分群众促发展的松劲情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结合深圳成功举办大运会的经验,大力宣传弘扬“想干、敢干、快干、会干”的创业精神,为“深圳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范文第2篇

一、责任明确,加强组织领导

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教育系统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宣传任务、宣传内容和宣讲人,定期开展脱贫攻坚理论宣讲工作,深入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工作的精神引领作用,宣传县脱贫攻坚行业扶贫政策、惠民政策,宣讲教育行业扶贫政策,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内容丰富,宣传重点突出

(一)面向百姓,主题宣讲

教育局系统20名宣讲志愿者深入8个乡镇20个村开展以精神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活动。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精神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言语表达,用接地气、抵人心的方式为群众阐述党和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部署、奋斗目标和美好前景,鼓舞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召开会议,集中宣讲

一是召开家长会,集中学习学生资助政策。各校召开家长会,由学校讲师团成员对贫困学生家长宣讲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上级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教育行业扶贫政策。通过宣讲,使学生家长更加明确学生资助(学前资助、义务教育学生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和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等政策的资助对象和资助标准。

二是召开贫困户会议,集中学习扶贫脱贫政策。教育局派驻村和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贫困户到村委集中学习,学习我县脱贫攻坚行业扶贫政策、惠民政策、产业扶贫政策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帮助贫困户学好政策,用好政策。

(三)走访入户,面对面宣讲

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进村、到户、入心”,教育局领导、驻村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帮扶责任人走进贫困户家中开展面对面宣讲。各帮扶责任人紧紧围绕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开展“草根式”宣讲,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面对面的为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讲雨露计划、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学生资助等,帮助贫困户摸清2019年产业发展计划,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党的扶贫政策再一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四)制作标语,扩大宣传

教育系统各部门、学校制作悬挂条幅或利用电子屏宣传扶贫标语,加大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人心,营造出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创新举措,注重宣传实效

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帮扶责任人、志愿者和各校讲师团成员作为宣传主力,率先学习、认真解读政策,切实读懂政策要求,让自己成为“政策通”“活字典”,面向群众重点解读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省定“7+16+12”贫困对象退出标准等,宣传我县脱贫攻坚任务部署、工作思路和出台的特色政策措施,并为贫困户细致解读学生资助、易地扶贫搬迁、小额贷款、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具体扶贫政策。

2019年,教育系统围绕扶贫政策共开展了450余场宣讲活动,受众人数4000余人次。其中县域内乡镇学校召开家长会宣讲14场,受众人数达2000余人次;脱贫攻坚理论宣讲团宣讲员(志愿者)开展以精神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活动20余场,受众人数200余人次,主题宣讲所有完整视频已传县委宣传部;各帮扶责任人入村入户宣讲410余场,受众人数1800余人次。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范文第3篇

周密部署层层落实,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全会闭幕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头等政治任务进行部署,全市上下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形成了风和向正、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

――10月21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向省部级领导干部传达全会精神。市委书记在会上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继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之后,我们党又一次以全会的形式研究文化改革与发展,并作出重要决定,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意义重大,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方面,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也是抓民生;对重庆来说,也是在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抓发展的内生动力。

――10月21日,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10月21日,市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11年第四次会议,安排部署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10月25日,市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全会精神,部署文化改革发展的相关推进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在会上强调,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抓民生的理念,坚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性、时代性、群众性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实践,为全体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10月30日上午,中央宣讲团在重庆市委礼堂宣讲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作了主题报告。市委中心组成员、市级党外领导干部,主城九区党政领导,市级和主城九区宣传文化系统领导干部,以及全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团成员等近千人聆听了报告。在两个小时的宣讲中,蒋建国从理论到实践,对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准确、深刻生动的讲解。

10月下旬以来,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及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党委,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组织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百千万”宣讲,让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11月8日下午,重庆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在沙坪坝区拉开序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作首场宣讲报告。

何事忠深入浅出地宣讲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和主要举措,受到参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何事忠的宣讲报告,揭开了我市宣讲团下基层的序幕。

为了把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传达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去,市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的通知》,组建了市级宣讲团,分赴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开展巡回宣讲。各区县抽调理论骨干、相关部门领导和大学生“村官”等,组织成立区县、乡镇、村社宣讲团,积极深入基层部门和村社、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开展宣讲活动。按计划,我市将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全市宣讲场次不得少于100场,区县宣讲团在本辖区宣讲不少于1000场,乡镇、村社宣讲团宣讲不少于10000场,真正实现全会精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使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开展立体宣传,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浓厚舆论氛围

为广泛宣传全会精神,努力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浓厚舆论氛围,市委创新宣传形式,着力打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立体宣传”模式。

一是利用主流媒体宣传。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和重庆电视台、重庆广播电台等媒体及时开设“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聚焦文化体制改革”等专栏、专题,推出系列报道和评论,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全会精神,全面、准确、快捷、权威地宣传全会精神,跟踪报道全市各地学习动态和先进典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是运用新媒体宣传。注重发挥新媒体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方便快捷、影响力大的优势和特点,在“华龙网”、“七一网”、“大渝网”等新媒体上开设专栏,推出“重庆文化建设巡礼”等专题,受到网民的欢迎。

三是利用户外大型红色公益广告宣传。充分发挥户外大型红色公益广告的优势,在人流、车流集中,位置醒目、人员密集的地段,迅速设计创作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户外公益广告32块,营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范文第4篇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一些矛盾问题:(1)物理学的内容丰富,但大学物理的课时相对有限,为了要保障传递知识的效率以及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基本上采用传递一接受式的单一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2)物理教学中经典内容居多,对于科技发展的前沿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方面则无暇顾及,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偏重于对知识的掌握,与当今社会重视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大方向有些脱节。  

二、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引入多元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教学模式通常包含5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理论依据是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不同的教学理论或思想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则在教学模式诸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和步骤。实现条件是指能让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教学评价是对某种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相互取长补短,是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美国哈佛大学在大学物理课程中采取的教学模式就包括案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及传递一接受式教学模式等f31。大学物理课程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需要从实际出发,审视度势,从易到难。   

三、实践及结果分析  

 以传递一接受式模式为主,以发现式模式为辅的二元教学模式是我们实践的内容,前者作为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保障,后者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主动去发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期之初,教师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推出了数十个题目,取材于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或著名的实验,物理学研究前沿的热门问题等,也可以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题目,做到每人一题,要求自行查阅资料,准备PPT。然后在课堂上划出一定的时间,每次2-3人上讲台宣讲。  

 (1)取得的成效  

 1.每个同学都独自完成了PPT制作,并且对于课堂宣讲积极性很高,下面的同学都饶有兴趣地倾听,不时会掀起一些讨论和争论,课堂气氛得到活跃。

2.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体验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又通过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宣讲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当同学们发掘出了比教科书材料更加详尽的知识背景以及真实细节时,会具有更多的感悟,同时,体验科学家发现的喜悦也会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例如某个学生通过准备题目“法拉弟是怎样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得知了法拉弟首次发现感应电流的情形,他还得知法拉弟并未就此比步,而是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分析各种因素,设计更多的实验,最终总结出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学生山此感悟到科学家本人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意志、敏锐的洞察力、缤密的思考、反复不断的假设和实验对于最终透过表面现象发现知识是何等的重要。

3.有些题目涉及的知识范围大大超越了课本的局限,例如“自然界存在磁单极子吗?”就涉及了理论物理的最前沿一弦理论,对此题目的探索使学生了解到理论方面不断取得进展,而实践方面则停滞不前的磁单极子研究现状;“反物质是怎样发现的?”使学生了解到反物质的发现以及制备都已获得实现,而其保存是巨大的难题,自然界正反物质的巨大不对称性是科学上的悬疑问题;等等。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大大促进了教学大纲内的教学内容的学习。

4.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从文献的检索,到PPT的制作,以及宣讲时的口语表达,理解别人的表述思路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在PPT中的应用都达到一定的水准。

5.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增加。

6.学生们鲜明的个性得到了体现,有的严谨求实,有的挥洒自如,有的风趣幽默。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路   

在取得一些积极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在课堂上PPT宣讲占用了部分课堂教学时间,使得用于完成教学大纲计划的时间更加紧张。

2.由于查阅资料、准备PPT的发现式学习环节并未计入最后的总成绩,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后,学生们在此方面的兴趣便逐渐减弱,现实性的考虑,有限的学习时间,缺乏自己进一步的探究,使得问题的最后解析不可避免具有局限性

3.学生分批宣讲,最先讲的必然准备时间仓促,这样不利于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的评价。    据此,我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思路:   

①可以让学生的PPT宣讲制成录像或视频放在网上做为“微课”f41,供教师和同学观赏和鉴评,或者把制作PPT改为写小论文,在学期末统一上交,这样就避免占用课堂时间,另外要把这种发现式自主学习按一定比例计入最后的总成绩。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只有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及整体的设计,才能发挥其优势和效能。

②对于主要实行传递一接受式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大纲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增加课堂演不实验就是十分有效的一个方法,或者把教材的某些章节作为自学内容,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同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③引入多元教学模式的改革还要从国内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必然受到教学时间、教学环境等实现条件的限制,以文章的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例,它占用了部分课堂教学时间((PPT宣讲),学生的部分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和制作PPT) 。若要引入别的教学模式,例如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等,则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配置,更多教学素材的储备,教学团队教师数量的增加及教师功力的增强。这是一个逐步和渐进的过程,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以期实现多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局面。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集五大;改革;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023-02

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加快公司“两个转变”,国家电网公司在江苏、重庆公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正全力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在人、财、物集约化基础上,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公司运营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1]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培训将发挥先导作用,建立起为变革前做好思想准备的“三集五大”知识宣贯培训、变革中的新业务流程与技能培训、变革后转岗员工的岗位适应和思想稳定的“大培训”体系,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网公司的战略部署上来,使广大员工尽快适应和积极投入这场变革,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一、做好宣贯培训,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做好理论和思想准备

要实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就必须提高员工对企业改革的认识,加深对“三集五大”体系的理解,所以要建立全覆盖、分层次的“三集五大”宣贯培训体系,以“全覆盖、全过程”为前提,以“新流程、新要求、新能力”为主线,全面宣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三集五大”宣贯培训,加大改革宣传力度,消除对改革的畏惧思想,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改革和参与改革。

1.组织“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形势任务宣讲团,进行改革前的形势任务宣讲培训

辽宁省电力公司由公司领导带队,组成五个形势任务宣讲团,分片到各市供电公司进行形势任务宣讲,对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宣贯,主讲的领导把电网的发展形势和“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说得很透,着重强化了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科学认识,对当前变革形势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改革做了充分的舆论和思想准备。

2.组织领导班子“三集五大”培训班,分三期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三集五大”集中培训

公司各专业部门对各直属单位和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业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内容进行讲解,并提出了方案编制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参与公司“五大”体系设计的专家和领导把“五大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讲解得清晰透彻,各单位班子成员对“五大”体系如何实施有了深入的理解,基本做到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培训中采用行动学习的方式,对各单位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研讨,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明晰了各单位领导的思路,达成了改革的共识。

3.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全员“三集五大”集中培训

主要采用脱产集中培训为主,网络培训和班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把握了三个主题:第一,变革是大势所趋;第二,“五大体系”是公司向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是提高公司运营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举措;第三,强调变革不影响职工待遇,给员工一个定心丸。使广大员工明确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主要构架和运作模式、总体实施进程和工作要求。

近两个月通过三个层次的“三集五大”宣贯培训,做好了变革的舆论准备和思想引领。使广大员工了解了企业所面临的变革形势和变革的趋势,明白了改革是电网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利益相一致,消除了员工认识上的误区,把员工关注岗位变化的焦点转移到更多地关注如何快速适应新体系的工作要求上来,解决了员工对变革带来的恐慌思想,统一了员工对“五大体系”建设的改革发展认识,识大局、谋大体,进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二、做好“五大体系”专业化培训,为变革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准备

“五大体系”建设是全新的业务流程,为了使机构和人员配置、流程优化以及新旧机制转换的顺畅对接,必须按专业体系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对干部员工进行动态培训,使广大员工尽快掌握“五大”体系新知识、新技能和工作流程,以迅速适应变革。[2]

(1)专业化培训是在第一阶段总体宣贯培训的基础上,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第二阶段,组织“五大”体系所覆盖岗位相关人员开展的专业化培训,是保证“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和正常运作的基础性工作。培训主要是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五大体系,分专业制定涵盖管理、技术和标准制度等内容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手册,学习各项新标准、新要求和新流程,内容包括专业管理模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基本要求等,重在提升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帮助新上岗人员尽快适应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