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的生理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校新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一、 正确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从生活环境变化来看。目前的职校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衣食习惯上都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在校园集体生活中,每日的饮食起居都具有统一性,这种变化就如同第二次断奶。曾有一名女同学打长途电话将母亲唤到学校,只是为了修补一下自动车内胎;一名新入学男生打电话叫母亲来给他套被罩,发的暖瓶坏了告诉母亲,让母亲给老师打电话;有的同学因不习惯茶炉的饮水而长期购买瓶装矿泉水;有的同学因不习惯双层床铺而导致失眠。学生生活上的不适应会在心理上造成紧张焦虑情绪,总盼望回家得以放松,对正常学习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
2、从学习环境变化来看。首先,许多中学目前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特别是在中考之前,学生处于书山题海之中,家长和教师实时监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每天的学习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进入技校就读后,升学压力解除,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也相对放松,这种学习环境的改变容易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合理的内驱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紧张或放松都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其次,技校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中学有了很大不同。许多专业在入学第一学期就开设职业道德和教学实习课程,这些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仅靠识记一些知识点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职校教师的教学个性也更为明显,脱离教材、超越大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学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种严峻考验。
3、从在班级中角色改变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职校的学生中,初中阶段的学业不良生占了很大比重。进入职校后,角色关系发生了改变,同学们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这种特定背景下,一些同学迅速适应了新的角色,由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同时,也有一些同学不能摆脱思维定势,一时难以适应主角的位置,变得困惑不安,极易变成新的学业不良生。新出现的学业不良生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IQ值偏常(低于常模);二是IQ值正常,但情感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的偏移和学习动机的减弱。前一类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自信,学习效率很低,忽视技能训练,以至无法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后一类学生主要是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过深,没有明确地将职业能力的获得作为自己的学习动机,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
4、从年龄增长因素来看。职校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己进入青年早期。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基本特征是,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职校生已由初中阶段的“异性疏远期”而转为“异性接近期”,极易对异性产生好感,甚至产生狂热的追求,从而导致精神上的种种烦恼,影响学业的完成。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技校生的交际范围大大扩展。据不完全调查 ,50% 的职校生拥有一名以上的异地或异校网友(一般为异性)。一方面,互联网增加了职校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这一新生事物也对职校生产生了负面作用,甚至有一些学生产生了网络依赖,导致不良心理。笔者曾目睹一名女生课余时间与异地网友进行电话交流,通话时间达一个小时以上,对学业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心理的幼稚和经验的不足,职校生对友谊和爱情的向往具有较多的理想和幻想成分,在实际中遭受挫折后,容易导致情绪的剧烈波动。
5、从家庭经济状况改变来看。职校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贫困农村或下岗职工家庭,这些家庭生活本来已很拮据,求学进一步加重了家庭负担。这部分同学中大多数学习刻苦、生活节俭、品学兼优;但也有少数同学心理负担过重,存在厌学情绪,特别是当前就业渠道的不畅,给这些同学带来了浓重的悲观情绪。
二、进行心理调适的对策和措施
新生心理调适要从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一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二是学生主动进行的自我心理调节。教师的心理辅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生活和学习指导。班主任和心理老师要强化学生的独立生活意识,向同学们传授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 并鼓励同学之间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在入学教育和每门课程开始时,有关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学校应组织在校生参加新生的接待工作,这样可以使新生尽快熟悉学习环境,并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2、提出合理的评价与要求。消极情绪是某种愿望不能满足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对职校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要求。过高的评价和要求就如同泡沫一样,极易使学生遭受挫折;过低的评价和要求,就象泼向学生的一盆冷水,使学生失去开发潜能的机会。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教学要求,并对学生给予热情鼓励,才会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一、初中物理学习中挫折心理的归因分析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在主观因素的各个方面,初中生仍出于尚未成熟的阶段对学习物理可能遇到的挫折没有全面的认识,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应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像枷锁一般束缚着学生的发展,给心智尚未成熟学生“增负”每个学生,无论大小,都有自己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动机,当这些目标动机与现实要求和社会价值观相悖时,“挫折心理”便油然而生
2物理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
物理学科侧重于实验前设计能力思维能力的形成、实验中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后交流能力总结能力的提高初中生接触物理之前,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实验过程,实验意识的缺失,实验能力的缺乏,导致学习物理缺少“感觉”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取自于自然,物理规律一直存在,只是科学家妙手偶得,学生学习之前也有“预习”,他们有的是丰富的感性材料,如何在感性的表象材料与理性的物理知识之间架起一座通道?这是学习物理的关键,同时也可能成为部分学生的挫折点
二、挫折心理的预防和调试
面对挫折,处于不同心理水平的群体表现大相径庭,处于同一心理层面的不同个体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由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及可塑性,对于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或已经产生的挫折,教师适时的进行预防及调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史为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歌德认为,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这是一种积极看待挫折的名人名言,老师们常常引经据典来引导学生认识挫折,这样的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物理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物理学史是一部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历史,它不仅囊括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蕴含了“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初中阶段的学生意志不坚定、可塑性强,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承的同时也要注意物理学史的渗透,在学习学科知识时利用与其相关的科学小故事带领学生全面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实际意义
2以趣为友,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此阶段存在的片面性与不稳定性要求教师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物理是一成不变、枯燥无味的,对学习没有兴趣,从而在学习中处处碰壁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这样即便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学生自己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动力和欲望,在其他非智力因素的保证下顺利摘到果实,增强了自信,减轻了挫折带来的压力
3以生为本,增加基础性实验的达成度
由于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偶然生成”,学生实验技能的缺乏及其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实验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克服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把握课堂节奏,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开发潜力?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完成实验前的预习初中生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群体,但在没有一定铺垫时,大部分学生拿到实验器材无从下手,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做好功课,通过预习,在脑中形成本次实验的流程图,明确注意事项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其次,做好实验中的指导在实验教学中如果只是提供器材以及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低效或是无效的以“电流表的使用”为例,电流表如何接入电路,正负极怎样连,量程该怎么选,有人认为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完成以上教学内容殊不知,物理实验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仪器的错误使用会导致不良结果甚至带来安全隐患,正确的操作指导尤为重要,使用仪器前,阅读说明,这是使用仪器的基本流程,同时也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提升实验的有效性
4以错易错,尊重学生的原创思维
【关键词】 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原因是由分娩过程中机械因素对新生儿造成的脑损伤和缺氧性脑损伤,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硬膜下、室管膜下、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围生期内的早产儿极易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致死率较高,并且预后差。现随机选择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并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1日-2012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41±1.56)岁;早产儿38例,足月儿62例;有产时窒息病史58例,其中轻度窒息31例,中度窒息19例,重度窒息8例;颅内出血原因:缺氧58例,产伤36例,维生素K1缺乏6例。
1.2 方法 对100例患儿的意识状态、各项生命征、囟门变化和惊厥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
2 结果
治愈95例,死亡3例,放弃2例,治愈率为95.00%,病死率为3.00%;出院半年后随访治愈的95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智力正常86例(90.53%),发生后遗症9例(占9.47%),其中继发性癫痫3例,脑瘫6例。
3 讨论
3.1 病情观察
3.1.1 意识状态 该病患儿的初期意识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易激惹、闹性尖叫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将出现嗜睡、昏迷及肌张力减弱等。意识状态常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新生儿自身系统形成有关。所以,当患儿意识状态出现不同程度改变时,应立即报告主治医生,行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以免延误病情[1]。
3.1.2 各项生命征 加强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征情况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如体温、呼吸节律和频率、瞳孔、心率等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或者呼吸暂停。呼吸的改变往往提示着病情的进展,如呼吸深大常常提示患儿颅内压较高,呼吸浅慢则提示病情危重等等。本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34例患儿出现过呼吸节律的改变或呼吸骤停,经及时救治后33例患儿病情好转,2例抢救无效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关系,双侧瞳孔多表现有不对称、固定、对光反射减弱或迟钝。
3.1.3 囟门变化和惊厥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囟门变化可反应颅内压的情况,如囟门紧张、突出提示颅内压升高;囟门平软提示患儿病情平稳或颅内压下降病情好转。惊厥是该疾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详细记录患儿的发生部位、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当患儿出现持续发作是,应立即报告床位医生做及时的处理[2]。
3.2 护理措施
3.2.1 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病情较重而且病情变化大,若没有事先告知患儿家属患儿病情的特点,或者许多的家属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好自身的情绪,而产生医患之间的矛盾。患儿诊断明确后,告知该患儿家属目前的病情、治疗方案、措施和预后等,以获得家属积极配合和理解,同时需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使患儿家属加深对疾病的认识,自觉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3]。
3.2.2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中,要保持患儿合理的室温(26.0℃-27.0℃)、相对的湿度(55%-65%)和安静的环境。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若因分娩过程中机械因素对新生儿造成的脑损伤应注意合理的,以减轻头颅的血肿为宜。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给氧,如取侧卧位或仰卧位,避免误吸呕吐物引起吸入性肺炎,并给部分缺氧的患儿低流量的吸氧,将血氧浓度控制在50-65mmHg之间。对患儿行一切护理治疗或非护理治疗操作时,都应该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过程中要尽量轻柔得当,避免因操作引起患儿的烦躁,影响治疗效果。
3.2.3 康复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后期的有效康复治疗,能减少该疾病带来的后遗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家庭都选择将患儿带回家中行康复治疗,所以在这些患儿出院时,需要对家属进行后期的康复治疗指导。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的后遗症,治疗的时间大约3-6个月。康复治疗的内容应包含康复训练方法和婴幼儿的基本护理常识,并建议家属定期到指定医院检查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3.2.4 注意事项 首先,婴幼儿在出生前的早期准备和产程中的应对。如建议早产孕妇行绝对卧床以减少宫缩;及时抢救产程中出现缺氧窒息的新生儿;对早产孕妇行剖宫产,避免分娩过程中对早产儿造成脑损伤等等。其次,正确评估已经出现颅内出血的新生儿,行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对患儿行全方位的精心护理。最后,在出院前,对患儿家长进行康复治疗培训,并建议定期的随访,尽可能的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后遗症,并改善今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学文.5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情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0(09):23-2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门基本学科,加强学生语文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奠定学生后期学习信息文化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改革。小学生因为正处于初级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完善结合起来,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处理应用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搜集处理信息意识
语文教学不像其它学科一样,它大都是一些阅读、名词解释、古文翻译之类的内容,平日里语文教师只需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就可以了,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要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厌倦的心理,更何况小学生的心性还不是很成熟,谁都不想天天坐在那只是死背书,所以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条件下,要想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语文信息知识的能力,最好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树立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图像与声音相结合起来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借助些与教材相关的图片、影像、文本等信息资源,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以便于学生的吸收、理解,增加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扩大语文学科的信息量,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与小学语文有关的内容。
如:学习《翠鸟》这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影像,让学生通过图画自己观察翠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还有它的活动和休息场所、平时所吃的食物等具体内容,教师再结合教材,将学生引导到课本知识上来。这时学生必定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定力来听课,而且根据教材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双重教学效果,学生还能了解到书本上所没有讲到的内容,如翠鸟的种类、繁殖、它的羽毛用途、分布范围等,增加了语文的信息量。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如何,并不仅仅是依据教师的教学方式来判定的,更多时候,再好的教学模式,再多的教学经验,也都离不开当前课程下需要的教材。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前提是必须要围绕着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以选择一些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资料,剔除不合适的信息。这样一来,也减少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会无目的性地浪费大把时间去寻找相关的资源,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如学习《乌鸦喝水》,内容讲述的是一只口渴的乌鸦为了能够喝到瓶里面的水,想尽一切办法最终实现这个愿望的事情。这篇课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寓言小故事,它引导和启发学生以后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要灰心、气馁,要勤于开动脑筋,多思考,总会有办法解决的;而且做什么事情也一定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教师在讲述此篇课文内容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熟练掌握程度,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思考,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三、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挖掘信息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渗透“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的思想观念,不仅要有效的利用课本知识使学生发现与生活有关的信息,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可以有效利用身边广泛接触的电视、网络、新闻、广告及各种自然、社会现象等,使学生学会挖掘和获取各种信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拓宽自己的视野,养成分析、搜集、处理信息的习惯;可以利用元旦、六一、圣诞等节假日,让学生搜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料,如来历、礼仪、活动等,并用所搜集的信息开展一些活动,使生活和学习相互融合;可以借助课本知识,通过查找课外书籍等手段,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总之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目的,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开展教学学活动。
一、坚持心理教育的三个原则
1.我相信,你能行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只要给予孩子们充分信任,他们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比如,教学生学习生字时,让他们用自己所熟悉和擅长的方式记住生字。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我们所不可估量的。如:“碧”——一王一白端坐石中央,“溅”——大海浅滩中间挖贝壳等等。
2.我相信,全都行
教师要公平、客观、实事求是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新课程也倡导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只有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我们的孩子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活动。
3.我相信,一定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二、关注心理教育的有效渗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锻炼坚定的意志
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例如,讲述越王勾践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卧薪尝胆》一课,描写布鲁斯王子坚强不屈精神的《第八次》一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好教材。
2.培养活跃的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利用教材中的故事来启迪学生,比如《苹果中的五角星》中的求异思维,《最佳路径》中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来感悟内涵,在体验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陶冶积极的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内化。如《但愿人长久》中的亲情,《老师,您好》中的师生情,《徐悲鸿励志学画》中的爱国情。
三、处理心理教育的辩证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是我们课堂的主人,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在思考中产生疑问,在合作中解决疑问,以此循环,不断探求新的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我会”为“我会学”。
2.学与练的关系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通过学习得以运用,针对这个前提基础,可以采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强化和训练,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道德品质。
3.学与评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多元评价: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社区评。教师要巧妙运用这种多元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心理道德品质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体现“三重”:重人,不是重分;重潜能,肯定学生的今天,展望学生的明天;重过程,强化学生心理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过程。
二是体现“三性”:全面性、差异性和策略性。在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孩子的性格差异、家庭背景、年龄特征等客观因素,重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是实行评价“金三角”。方向:比昨天、定今天、促明天;方式:师评、自评、他评;方法:知识、态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