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学习基础心理学

如何学习基础心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学习基础心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学习基础心理学

如何学习基础心理学范文第1篇

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素养的职能。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给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职业学校来说,如何利用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自身的发展成为很多学校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最好的评价尺度就是所培养的学生的整体素质,这里所谓的学生素质,一方面是指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另一方面是指他们走上未来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相关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这门技能,以便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最终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但是,需要我们清楚认识到的是,因为很多学校依然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重视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自身技能的提升,导致学生虽然听了,但是实际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差。另外,一个客观原因的存在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那就是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身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就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困难,很多学生在知识上往往是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消化,这就会出现为学生表面上好像掌握了知识,而实际上他们还有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相对较少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很难真正地吸收所学的知识。那么,在现阶段应该怎样开展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

伴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学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之前课堂教学只是依赖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单一备课模式,要关注学生、分析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们的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计算机,也可能之前学习或者掌握了一些相关的技能,但是从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表现的能力来看,他们的基础还是相当薄弱的。这就需要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的体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要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以“点”及“面”,将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信息技术学习联系在一起。

二、明确教学主题与任务,做到教学有针对性

一堂好课一定是主次分明、重点明确的,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课45分钟,一定要做到核心明确、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任务,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的连接点,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知识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比较难解决的地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这里需要我们教师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方法也要注意调整。

三、完善教学环节,有的放矢

一堂完整的课是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紧密、合理的布局来构成的。因此,抓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定要完善各个教学环节,做到教学的有的放矢。

(一)课堂导入要生活化

在课堂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以此来提高课堂的生动、形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恰当的比喻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教师讲解硬盘时,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也没有见过,这时教师将硬盘喻作“仓库”“储物间”“汽车后备箱”……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也就知道硬盘的作用了。同时,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当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导入课堂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以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会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大众化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缺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因为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没有办法参与其中。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参与的大众化的教学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引导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加以解决,采用多种方法一起达到教师既定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多重性,教学难点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必须准备集中方案已被不时之需,如遇问题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一法不灵,再换一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善导还必须讲究分寸、适可而止,做到导而不死,导而不露。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本构成时,在让学生判断耳麦是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时,学生上来就判断是输出设备。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将耳麦从结构上分开,先分析耳机,判断出耳机是输出设备;再分析麦克,判断出麦克是向电脑输入声音的,所以是输入设备;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耳麦是属于哪种设备时,学生一下就知道:耳麦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三)善于联系实际

实际生活是学生感受到的,也经历过的,他们有体会也有发言权。所以,教师教学不宜空讲知识,尤其是照本宣科,从书本到书本,那样只能使人反感,诱发学生“厌学”心理,以致教学的效果被无限的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说会讲。即善讲,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上做到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词,通俗易懂。进而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做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然而这还不是善讲的全部。因为一位善讲的优秀教师的语言功力不独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还体现在善于驾驭和处理教材上,把厚书变薄,把死书变活。

(四)作业设计要“简单化”

简单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轻松地完成,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四、改变评价体制,使学生学有所得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只看学生考试成绩,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孤立、片面的测验,脱离了生活实际,对于学生的真实能力体现很少。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真实性和情境性,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衡量,而要从其生活价值进行考量,采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要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学生。

如何学习基础心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应用性、变化性和社会时代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还给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还给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还不能及时地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特点不适合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该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实践,教师首先对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演示,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想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识灵活运用起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动手操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只是让学生去记住教材中的理论,学生就不能完全理解教材内容,也不便于学生记忆,只有自己动手去验证教材中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技术,所以信息技术理论的讲授要与上机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刚接受新知识后就得到实际的锻炼,教师也要转变思想,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二、教学资源生活化

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般来说,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把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很少有时间或精力去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单一,与实际生活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初中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成熟,教师如果忽视了教材与生活的连接,学生很可能也会把教材中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分别开来,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因此,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教师要尽量扩充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内的资源,最好是学生每天能见到的,如校园板报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展示的板报为素材,让学生制作电子板报。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从网络中获取资源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好办法,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做好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下来再进行讲解,这时,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较快。

三、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脱离实践,应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可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结合起来,现在很多学校为了宣扬校园文化都建有自己的学校论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建立一个班级的论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动手去装饰班级论坛,看谁设计得最好,学生就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不断地试验和修改,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课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找寻答案,校外的资源是丰富的,初中学生很容易对网络产生兴趣,为了防止学生在课外沉溺于网络,教师布置的任务应该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把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当做―种乐趣,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外,学生都在不断地进行信息技术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这是现在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可以采用竞争法对学生进行激励,如进行操作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完成得最快,让学生在竞争意识下快速学习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迁移法,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建立激励机制

如何学习基础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育在各国备受重视,计算机知识与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优秀计算机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教育的入门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这么课程的效果,也对他们对以后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我们主动地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的素养,最终让计算机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在一线执教数年,现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敬请各位同行不吝指教。

计算机素质培养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试想一个缺乏必要的道德素质,而拥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人员势必会对计算机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危害;而一个只是拥有基本素质,而没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人对于我们社会来说又不会产生影响。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应该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具备必要的素质基础下着重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素质培养

《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对操作技术的要求比较低,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它的重点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像这一章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比较乏味的感觉。那么怎样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多媒体工具的演示、当时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们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

教学实例:在讲计算机发展史的时候我们可以准备计算机从出现到现在在外观和操作系统方面一步一步“进化”的典型图片。如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NIAC它在体积、重量、运算速度和现在的计算机的区别。在讲到未来计算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些机器人、微型计算机、或一些科幻电影片段中的计算机作为代表来讲授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这样图形并茂随着讲课的进行逐步展示图片,要求学生们结合历史课的知识讨论不同图片中物体出现的大概时间,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由于本节课基本属于纯理论知识,其中的内容学生有的不了解,通过这种展示、讨论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避免那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育。最后结合媒体的报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学的反感。

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让计算机为我们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会亲自动手去操作计算机。

首先,打字技能的培养。打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这是一个比较乏味的学习过程,但我习惯让学生在玩的同时提高打字速度。比如,我会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指法对打字速度的影响,告诉他们正确的指法对他们盲打有非常大的帮助,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打字的时候必须用正确的指法。其次,结合打字教程的一些打字游戏让学生们在玩的同时提高打字速度。再次,我会不定期地进行一些打字比赛,让学生们在竞争中有所提高。

另外,一些使用性很强办公软件的学习,如:World,Excel,Ppt等。像这样的学习,我会以完成一项任务为线索,通常情况下我会把一个任务分解成几个分支任务,把教学融入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自主地去研究和求助于教师,从而把问题解决,掌握这项任务的操作技能。

教学实例1:任务,让学生利用World统计我班其中考试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并计算出各科的平均成绩,班级的平均成绩以及学生的排名。任务分解:1.信息的录入。这部分都可以很好的完成。2.表格的设计。首先我会教学生如何去合并单元格,如何去设置行高和列宽,如何去个标准设置颜色。3.数据的计算。我会让学生手动计算一下,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计算机从而比较出计算机的性能。4.自己总结从新头在做一次。

教学实例2: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一种电子贺卡。上课时我会演示制作好的电子贺卡让学生去看。然后我会把任务分解。1.自己在纸上设计一张贺卡,比如中秋快贺卡。2.电子贺卡素材的搜集。在这里我会教会学生如何去互联网上去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3.Powerpoint中电子贺卡的实现。我会先给学生演示如何去实现简单的动画效果的制作,给学生演示各种动画效果是如何实现的。4.完成并展示自己的电子贺卡。

如何学习基础心理学范文第4篇

一、在生活中收集处理信息,自主交流

教师可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使他们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并把这种课前广泛收集、小组自由交流的方式,逐步培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长期训练,学生会慢慢养成主动收集信息的习惯,并注重从观察物理现象来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例如,为什么热水瓶能保温,为什么直升飞机能停在空中而不掉落下来,为什么水滴总是球形。通过对这些与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知识的收集,并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物理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大学生自主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二、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阅读收集和处理信息,重点交流

新课程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为我们收集和处理信息提供了方便。可以课堂内学习内容为切入口,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而课内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尝试课内外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带动课外收集信息,使课本内容更丰富,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课,我们是这样安排学生进行一系列收集与处理信息的。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找到一些地方的重力加速度值,大多学生能将《物理①》第44页已经列出来的各城市重力加速度值说出来。这些难度并不大,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引起他们的思考。但紧接着,我们将一个提前设计好的表格给每位同学发了下去。并要求:(1)将表格内容补填完整;(2)通过表格内的数据探究相关规律;(3)思考从这张表格中你所能发现的问题。

表格发下去后,学生立即来了兴趣,原因很简单,这里面有他们居住的城市――拉萨,带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完成了一系列“艰苦”的工作。现把我们在高一年级做的情况记录如下。

学生很快把课本中已知城市的信息填了进去,剩下的三个他们暂时找不到,有的来问我“答案”,有的来问我该怎么找,我告诉他们就一句话:先自己找找看。第二天一上课,学生都表现出比较兴奋的表情,看来收获不小。果然,同学们开始踊跃发言,他们有的查了地理书,有的上网查了,有的问了别人。面对这么好的时机我们开始逐步引导,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第一个问题:除拉萨外,这张表格数据有什么规律?全班同学几乎都能回答出来,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第二个问题:拉萨的纬度比广州的高,但重力加速度为什么反而比广州的低?有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出是因为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等;第三个问题:有没有人思考如何测量重力加速度?有两个同学回答说,他问了高三的朋友,可以用单摆来测,具体怎么做不太清楚。

从这次收集与处理的活动看,主要有以下收获:①设置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收集的过程要给学生足够的信心。本次活动加入学生居住城市的名字是提高他们兴趣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信心来自于他们能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②学生能够根据收集的信息去主动探究规律,如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并会简单的处理和应用信息,如比较两地的异同等。③通过这次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活动既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三、拓展收集、强化技能,通过设计、提炼各种信息,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运用、整理信息的技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利用物理课本中的STS(科学、技术、社会)。例如,在学习了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后,学生对课后“科学漫步”栏的“流体的阻力”中神舟号返回舱的空降实验很感兴趣,我们抓住机会,因势利导,组建了几个探究小组,指导他们查阅资料,设计并开展有关神舟号相关信息收集活动,最后帮助他们把收集来的信息和我们自己掌握的信息,利用电脑做成了一张长约十分钟的影片。在做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两个细节,一是尽量采用学生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有些纸张上的信息用相机拍成照片后再用,学生看到后感到有很大的“成就”感;二是把学生收集来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知识做一个比较系统的介绍,整个介绍过程由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来讲,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参与热情非常高。虽然限于所学知识,他们的讲解也很浅显,但他们在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既培养了人际合作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精神。

2.应用图表型信息,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

所谓图表型信息,就是利用图表提供的物理量间的数据关系信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适当数学手段解决问题,揭示规律,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如何学习基础心理学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时代逐渐来临,信息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初中也开设了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来加强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水平。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的科目区别较大,这门课程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授课时更加注重对于初中生技能操作的培养,经过不断的操作培训加强学生技能水平。

一、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教师认知层面的问题

技术教师认识上有一个错误,教师认为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应付考试。所以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注重讲解考试要点,忽略了学生的技能训练。虽然目前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但是教师应该重视起信息技术教学,全面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并且加强初中生专业技能培训,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把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信息技术开课的时间较短,考试涉及的数值不高,这让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时产生了松懈,教授学生应付考试的技巧,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有效的管理课堂纪律,设置出现了很多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利用电脑玩游戏的现象。

2.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

因为分值较小的原因,很多初中生一直把信息技术课程当做了一门副课,有些学生甚至不去上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技术课程用作学习其他课程。再加上信息技术上课是在微机房,教师对于不去的学生无法有效管制,这让学生的思想上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造成初中生大都以为信息技术课程是用来上网冲浪的休闲课,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开展,学生学习的仅仅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训练,使得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

3.教学模式固定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发展的历史较短,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样就造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完善,很多初中信息技术老师采用传统式的授课方式,以老师的讲解为核心,学生不停的记录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学生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4.信息技术教师水平有限

很多中学教师在毕业之后,就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但是信息技术是不停发展的,知识系统非常庞大,教师自身不进行学习就会和时代脱节,给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讲解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全面,硕士论文没有时效性。目前的实际状况是极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老师知识水平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水平,没有自身学习完善知识网络。

二、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实践

1.针对性教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喜欢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对于教师讲解的信息技术知识很快就理解吸收,但是一些对信息技术没兴趣的学生,勉强地学习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这样就造成了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时授课内容有冲突,针对这样的情况初中信息技术老师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教学。比如在讲解“PPT”的操作设计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初中生,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掌握“PPT”软件的基本使用,了解软件内的一些功能,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PPT”课件制作,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设计幻灯片。

2.小组模式,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通过组员的合作一起进行实践,共同研究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每个学生能够很好的合作交流,通过组内的共同探究完成课题实验,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初中生都可以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巧,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意识

1.信息技术授课中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取很多方式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意识,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把自己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自主的学习计算机技术,老师开展教学时学生听讲很认真,学会自主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创新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不再感到信息技术课程和原来一样无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我们学习生活中,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个新时代,只有不停地完善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发展,老师也要记住这一点,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不要忘记了加强自身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