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之间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定义;关系;应用课程;注意问题
近年来,数字化和网络新技术正在快速改变大学校园和课堂教学,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名词在各个大学不断的被提及,成为科研,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人们对于这些新式的教学平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来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MOOC,什么是微课、什么是翻转课堂呢?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这些新式的教学平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以后的教学又会产生什么的影响呢?
一、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形成的背景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EDX所提供的免费的网络开放课程。随后,美国一些著名的大学也纷纷建立了类似的网络学习平台,为网络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免费课程,使得网络学习者系统化学习成为可能。清华大学在2013年5月正式宣布加盟EDX,成为EDX的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在2013年7月时,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又与慕课平台Coursera进行签约。在2015年3月时,南京大学也有四门课程首次登录国际网络学习平台Coursera,成为中国第五所加入国际“慕课”平台的大学。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Model”翻译过来的专业术语,它是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所开创的一种创新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先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通过网络进行自学,然后师生再在课堂中进行讨论,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佛山市教育局在2011年11月举办了首届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各级学校和广大教师都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与博客、微博、Facebook等普遍应用的社会性工具软件一样,微课也将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微课改变了传统的教研与教学方式,突破了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教学、电子教案以及教学之后的反思也将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对于学生来说,微课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及按需求学习的愿望,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由于手机与无线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也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定义及三者的关系
具体地说,MOOC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它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学习到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开设的著名课程。翻转课堂指教师创建视频,使学生通过可以登录互联网在线观看网络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任务清单中的项目任务,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它包括课堂翻转、教师角色翻转、学习过程翻转等,它把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了调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翻转课堂完全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微课是则是以阐释答疑某一知识点和技能点为目标,以简短、完整的在线视频为形式,以供补偿学习或辅助教学为目的的视频教学资源。“微课”不同与传统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它是以其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简单地说,MOOC是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MOOC课程为前提条件的。而微课则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补充学习,与MOOC、翻转课堂完全不同。
三、适合做慕课与微课的课程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做MOOC,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做微课。适合做MOOC的课程必须量大面广,讲授、讲解,知识,能力可以切分。课程的属性则比较多:比如公共基础课(例如:马哲、邓论)、通识课、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等等。还有人际交往,知识传承,文明发展等方面的课程也可以做成MOOC。微课有许多特点,比如说视频、动画等网络流媒体播放,时间一般为2-5分钟,内容一般为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技能点,经典示范案例,制作简便实用,精致教学设计,反馈及时、针对性强,成果简化、多样传播,一对一的自主学习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才适合做微课呢?比如说,新授课教学结束后,总有一些学生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没完全掌握或存在一些疑惑,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重点问题或学习的难点,精确切分知识点,精确设计知识点的教学方案。然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配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录制视频,做成微课并传给学生。
四、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优点与缺点
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有其优点,但是也存在缺点。慕课课程的学习者比传统课堂的学习者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听或放慢速度听,还可以跳过简单的部分,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慕课课程的优质资源的共享也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而且慕课课程的证书也得到了高效认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它的缺点则是缺乏传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欢快气氛,相互感染的气氛。翻转课堂不仅使学生可以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观看视频,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翻转课堂则侧重于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而不是教师被动的讲授,但是每个学生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都可以上网,这样的学习方式真的好吗?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授课时面对的不再是活生生的学生,而是冷冰冰的机器,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课堂还有激情可言吗?微课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内容少,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它太碎片化,知识也不够系统化,不适合长期教学使用。
五、MOOC课程中的视频录制
视频录制也是MOOC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课程视频的录制不仅可以按教学单元录制,也可以按难点、重点,按知识点、技能点来录制。除此之外,课程视频的录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说:录制环境光线要充足、安静;教师衣着要得体;讲话要清晰,板书要清楚;摄像要专业等等。
六、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新的教学平台、教学模式的影响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成功实现了一种高端的知识交换。学习方面的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网络课堂有很多益处,它让人们的学习更加便利,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再者,它让人们都能免费的获得来自一些著名大学的学习资源,这就是慕课的价值所在。翻转课堂与微课也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则可以将课堂上的时间用于与教师进行互动,与同学进行讨论。
除此之外,MOOC开发设计中也要注意很多问题,比如说微课制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要求;如何积累MOOC课程的资料;如何开发MOOC课程的资源;MOOC拍摄应注意哪些问题;制作教学课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编制试题等等。
随着对MOOC、微课、翻转课堂了解的增多,如何有效地将三者结合起来为教学服务,成为很多教师研究和探索的焦点。总之,MOOC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这种方式的教学模式才刚刚开始。而且任何一次变革,都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因此会有很多人抵触反对,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我们应该努力的抓住机遇,完成一次完美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李宏敏.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课程设计与开发[D].广西师范学院,2013.
[2] 李燕.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教学方式 有机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57
Abstract "Organic chemistry" is a basic course in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 biology, food, environment, medicine and other professional, with more content, scope, system, law, abstract an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e to other chemistry course. And in recent years, the requirement of teaching reform, further compress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hours from the pressur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enthusiasm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ased on the above factors caused "organic chemistr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ers teach boring, students learn boring situ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s; 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教学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知识再加工的脑力劳动过程,其成效取决于对知识产生、运用的研究性探索程度,因此教学方式的差异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属于经验传授型教学,教学形式机械地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继承知识。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仅限于知识的讲解,学生的任务就是消化、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讨论互动学习较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被忽略,评判性思维能力也未受到培养,绝大部分学生不爱问“为什么”,形成了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弊端更加明显,更加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善“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股对传统教育的颠覆性变革,多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2012年兴起于美国。它突破了传统课程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依托互联网整合了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量系统。微课,即微课例或微课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翻转课堂,即Flipped Classroom,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这些信息通过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完成,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老师的主要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从而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其特点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慕课教学是一种分众的教学方式,发端于非正式学习,具有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参与自主性强的特点。它将知识传授过程放到教室外,打破传统课堂先教后练,课内讲授课外练习的学习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创造了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帮助老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它不同于传统学校的高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而是采用了同侪互助的教学策略,强化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其大规模不仅体现在参与教学的人数众多,更体现在学习者人数庞大。基于众多学习者的基础差异,慕课作为课堂正式学习和教学的支持和辅助手段,它适用于学生对课程章节内容的泛学习和预学习。学生通过自我组织、借助慕课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沟通,完成相应知识内容的初步了解和建构。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形式,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节课要完成众多复杂的教学内容而言,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一个微课就是一个主题,即知识碎片化、细节化。微课素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出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具体、典型的案例化教与学情景中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及默会知识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虽然微课教学中没有了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因此微课的主题需要经过审慎筛选和凝炼,要做到明确和精准。教师往往需要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课后教学反思、学生意见反馈等途径,才能总结形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微课主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典型、明确的小知识点的讲解。
翻转课堂,由于改变了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结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新架构,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信息传递,即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知识的初步了解;第二个阶段吸收内化,即学生自己通过各种形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中,吸收内化阶段由于缺少教师的互动和同侪的参与,常常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则反转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这两个阶段。信息传递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吸收内化则调整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和疑点,给学生提出与讲授内容紧密相关、需要深思的关键问题,进而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演绎的方式分析对比相关知识点的共性与个性,使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分解、细化、重组,从本质上认识问题、掌握知识的脉络,帮助学生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性,并在更高的层面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逻辑关系。因此,问题设计是翻转课堂设计的核心,要把教学重点难点或其它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提出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握这些要点。这一环节也是把传统的知识点灌输转化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的关键,也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根本所在。因此,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于糅合多个知识背景的知识点的教学。
(下转第126页)(上接第120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以《有机化学》(汪晓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四版)中,“烯烃”一节所涉及的“烯烃结构”和“亲电加成反应”为例,分析如何引入新模式来开展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如图1所示)。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对于烯烃结构的导入,都是由碳原子的sp2杂化开始的,进而引入到p轨道肩并肩重叠生成键,最后以新的立体异构――几何异构的产生(进而命名)结束。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可以由学生在课前通过慕课,对烯烃的结构、特征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进行预学习,明确烯烃具有了不同于烷烃特征反应――自由基型取代反应的化学性质。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找到特征性质的根源――键的存在,进而提出“为什么会产生键”这一问题,通过“碳原子的三种不同杂化方式”这一主题微课,使学生了解碳原子杂化方式由烷烃碳的sp3变成烯烃碳的sp2,是键产生的本质原因。进而,在sp2杂化方式中,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会在成键原子的原子核连线外侧发生肩并肩式的重叠――生成键,这种并未沿p轨道对称轴的方向发生轨道重叠的成键方式,导致键具有了异于 键的“不能旋转”的特征,正是源于此产生了几何异构。在几何异构这个知识点,具有键并不是产生几何异构的必要条件,因此就“产生几何异构现象的条件”为主题开展翻转课堂,引导学生明确旋转受限是几何异构产生的根本原因,除键外,环的存在也是一种限制旋转的方式,最终掌握“有限制旋转的因素,且连接不同基团”才是这种立体异构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
“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所谓是新型教育模式“三件课”,其从初始之日起历经了近10年的发展,给教学模式造输送了新鲜血液。我们可以畅想,新型教育模式“三件课”的教学理念意味着或许有一天,高楼耸立的大学校园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几千万个台式机或是移动设备连接成的“虚拟大学城”,而书房、咖啡厅甚至是广阔的草原,只要是可以移动的地方都成了“虚拟大学城”的一部分,是师生共同学习、交流的场所。这将是多么有趣且值得展望的事情。
何谓“三件课”?概括来说,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是学习形式的突破与颠覆;慕课(MOOCS),是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其重要意义在于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是对传统的以课程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三件课”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优势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改变了其学习方式,且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崭新途径,是一种教育改革背景下艺术教育的新思路。“三件课”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并在一些艺术高校也得到了应用。一些教师参与到“三件课”的教学中,搜集资料、制作视频并参加全国比赛;一些学校组织开展了微课、慕课教师培训讲座,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在现今教育系统中逐步发展起来。
翻转课堂――时空的合理“翻转”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以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课堂上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为代表,而后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一个叫萨尔曼・汗的人把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11年,其创建了“可汗学院”,颠倒了传统学校“教师课上授课,学生回家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前学生观看视频,课堂教师对视频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答疑解惑的形式。
作为慕课、微课的“鼻祖”,翻转课堂的特点为,教学视频较为精致,针对性强,信息清晰且明确,复习检测方便快捷,重点在于其重新构建了学习流程,把传统课堂上对知识的信息传递、课后的吸收消化转变为课前就完成了知识信息传递的过程,而在课堂上进行吸收消化。这种教学时间、空间的“翻转式”变化,为之后各种新型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平台。需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并不真正等同于在线视频,其除了教学视频外,还包括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互动,具体步骤分为创建教学视频和组织课堂活动。
翻转课堂最初始于中小学教育,而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开始在大学中沿用。截至2012年初,全世界已经有30多个城市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验。迄今为止,“可汗学院”已经在网站上了2300多个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个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目前,在我国进行“翻转课堂”尝试的学校也有上千所,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教师及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认知也仅仅处于“听说过”或“看见过”,并没有实践过。也就是说,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大力推进“翻转课堂”的学校仅是少部分,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慕课――大型网络教育“集结号”
慕课(MOOCS)是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这个术语最初于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于是各个国家的很多大学开始触及这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而后,以2011年来自世界各地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教授联合开出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为代表,开启了慕课的发展之门。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在线教育初创公司)、Coursera(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共同合作的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 以及 edX(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建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都纷纷上马,有十几个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
慕课的重要意义在于,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以及庞大的受众群。慕课是针对网络的课堂,极具开放性。无论学生身在何处,是何种学历、职位,都可通过注册一个邮箱在网络上学习到世界上一流大学的课程。慕课的课程不是搜集资料放于网络,而是把世界各地的教授者和学习者通过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联系起来,然后进行讲授、研讨问题以及提出阅读建议等。其主要特点是规模庞大,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往往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可达10多万人。慕课强大的“网络集结性”使其尽显网络课程的巨大魅力,为教育界带来了极大影响。
根据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则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于其他国家。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型在线教育模式为“90后”“95后”的新生代提供了机遇与帮助。当今,Coursera也逐步开始和国内的一些企业合作,让更多中国大学的课程出现在Coursera平台上。在我国,由北京慕课科技中心成立的慕课网是目前国内慕课的先驱者之一;而“酷学习”网是上海首个推出基础教育慕课的公益免费视频网站。
就艺术高校教育教学而言,我国一些院校也在积极尝试慕课的方式。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依托山东大学课程中心网站的软硬件支持,通过建设网上课程的方式,实现了网络布置作业、提交作业的功能,部分实现了考试的功能。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安宁介绍了本校网络课程的优点:“这种学习方式的更新让学生逐渐意识到网络上‘西方音乐史’的课程网站不仅可以看到教师授课的视频,而且还具有课堂教学所没有的便利。”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由于强化了教师端的主导性作用和软硬件平台的支持,又实现了互动――通过网络提交作业、参与网络讨论、在网上考试等措施,更加全面、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的便捷优势。“这使得全球学生选修同一门课,在同一个虚拟的‘教室’里上课,互相讨论,共同参与考试等成为现实。”安宁说。
微课――精益求精的“微观世界”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继近年的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广泛传播之后,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提出的“1分钟演讲”。而现今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由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而在国内,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给出微课的概念以来,其内涵建设在不断深入发展,并于2012年、2013年迅速升温。
2012年可谓是国内微课建设的“元年”。2010年、2011年,微课只在国内少数几个地区(如佛山、深圳等地区)进行探索性发展;2012年,其开始在全国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甚至是企业教育领域全面开展,出现了各个层面、等级的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应用推广等活动。随后,微课在多种教学资源组成的概念上,增加了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评论反馈等环节,在原有的“微视频”“微教案”“微练习”外,又产生了“微反思”“微点评”。微课此时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被引入“翻转课堂”中,成为翻转课堂教学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某种程度上,微课也可以借鉴慕课的定义,是一种“微网络课程”。国外的慕课立志于开发免费的高等教育,而微网络课程却更加适合我国国情。具体到我国,仅以高校为主开发的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本科课程就达到1.4万多门,高职课程将近6000门。如安宁就分别于2013年、2014年录制了中国大学精品视频课《中国音乐十讲》和《西方音乐十讲》。
微课最突出的特点为视频教学课程较短且内容精炼。为适应学生普遍的学习特点及规律,时长为5至8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相对其他类型的课程,微课教学内容较少,主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精致、简单、实用,且有经典师范案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其资源容量小的特点让其不仅仅应用于固定台式机上,同样也适用于移动设备和移动学习。在众多网络经典课程中,微课凭借着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一春所总结的“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的特点,以其最具精髓的“微世界”传播并改善着传统教学的大环境。
艺术高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应用情况和师生自身的资源需求特点,往往通过自主开发、征集评审、项目申报、竞赛活动等方式,有计划和针对性地组织开发一批新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库。一般情况下,微课的视频格式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 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屠艳就本院学生学习状况介绍:“学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看教案课件和教师点评信息。这也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学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
的确如此,微课短小精悍的教学手段不仅便捷了学生,更让艺术高校教师通过大量教学视频的录制与使用体会到便利和成就。与此同时,至于线下的配套辅导,屠艳指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会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的情况反馈设计课堂的交互活动,采用讨论、协作、问答、辩论等多种互动的形式进行线下辅导、演练与评测。教师既可以进行个别化的答疑和辅导,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共性的问题。”与此同时,很多艺术高校也是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且定期组织开展基于此类课程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
教育的“预习班”和“淘宝网”
“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正通过各种平台向人们广泛传播,而其在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更让我们展望着未来“虚拟大学城”的景象。与国外的教育情况不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三件课”目前还不足以构筑起整座“虚拟大学城”,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必然会在我国长足发展下去。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其必将适用于我国教育形式的整体发展。
目前,我国的新型教育模式“三件课”既属于校内学生课堂的“预习班”,又属于校外教育市场的“淘宝网”。我国的高校多以“三件课”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新型教育模式的优势。安宁就自身教学经验谈了自己的看法:“从我国教育整体情况来看,我认为应以课堂教学(传统教育模式)为主,以视频课程(新型教育模式)为辅。我会要求学生提前观看视频课程,并在下次课上将这些内容融合进教学内容中。这种做法类似于‘预习’,这种新颖的形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学习效果。”
另外,基于我国国情和很多社会因素,完全免费、无偿的网络课程似乎难以推动新型教育模式以及市场发展需求。实惠、便捷、价格低廉的大型“教育淘宝网”相比之下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淘智网创始人陈庆发自2011年起组建团队承担省教育厅的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开发系统,建设网站,策划、运作了“微课”启蒙、“微课”大赛项目。2014年,其创办了“淘智网”,在全国高校组建了一个10多人的教师团队,利用“淘宝同学、百度传课、腾讯课堂”的营销平台和国际领先的Gensee(展示互动)等在线授课技术,以免费和超额低收费的公益化,但又完全市场化的模式,面向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大学生,为其提供各种在线教育产品。陈庆发把网站授课的模式比作早期的“新东方”,只是由线下转为线上,并介绍:“网站晚上、周末都是免费直播,次日免费重播,学员需要随时听课者,可超额低价购买录播。目前发展形势良好。”
三问探究“虚拟大学城”未来
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的共通性决定着“翻转课堂、慕课、微课”这“三件课”的特点有异有同,关系相辅相成。慕课、微课的创设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必要而又良好的教学资源,而在某种程度上,“微课”即为慕课的核心概念,慕课的特点是“规模大”;微课的特点是“制作精”。慕课、微课体现的是教学资源的创新,而翻转课堂则偏重于教学形式的颠覆。它们的发展成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历史必然。从另一方面理解慕课和微课,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慕课的课程更多倾向于高校和成人教育,而微课则更适合于中小学(含幼儿教育和中职教育),虽然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其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即以某门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是围绕、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来精心设计制作,以系列化、专题化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开放(以免费为主)且在线(无地域限制)且具有相当规模。展望未来,新型教育模式“三件课”是否能彻底取代传统艺术教育模式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必将成为搭建“虚拟大学城”的强大基石。对于此,记者提出3个问题以探究“虚拟大学城”的发展前景。
问题1:教育教学中有何问题?
不可忽视的是,艺术教育因其特殊性,除了理论类课程外,技能类教学是其主要特点。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面授似乎永远具有网络授课无法取代的优势。“三件课”这种依赖网络存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艺术教育中有其明显的优点,但同时也有缺陷。在某种程度上,网络的便捷、自由会成为微课的优势,而无法直接地互动则是其“死穴”。对此,安宁认为:“这些课程的存在应该依附一个更加宏观的指导思想,或成为某个具体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或成为慕课、翻转课堂制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在视频制作方面,从世界上教育领先国家的实践成果来看,影响最大的慕课对于制作技术的要求似乎并不很高;而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和编辑技术则是制约网络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瓶颈。很多教师认为微课不够成功,就是因为制作水平偏低所造成的。而在现实中,通过对“爱课程”网站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观摩发现,各高校的制作水准高低不一。安宁表示:“首先两条腿走路是必要的,如在慕课这类特别强调教师对授课内容、课堂环节、教学方法的主观设计的课程中,不必过于强调录制水平的精确完美;其次,在类似于网络视频课的录制中,学校录制单位或专业团队、公司提供的专业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此种问题的解决方式,屠艳提出:“教师要善于把‘微教案’转化成拍摄与制作微视频的‘微脚本’,把好的微课设计变成主线清晰、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视频制作脚本,既便于理清自己的讲课思路和重点环节,也便于视频拍摄和编辑人员的后期加工。”其强调,国内微课建设,要打破从真实课堂教学情景中进行课例拍摄录制的单一方式,开发多种教学视频的录制方式,并在学习支持工具和个性化咨询答疑辅导方面有所加强,要提升微课的学习支持功能。对此,陈庆发也指出:“高校专任教师应以教学为主,但往往现行的制度是以科研成果为指挥棒的。因此,教师难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在线产品。而对教师进行在线教育实践的培训往往也没实际作用,与专业团队、公司合作某种程度上得不到学习支持,成为了个人的事。”
综上所述,一方面,应注重培养教师团队的制作水平,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对其进行适当培训;另一方面,基于各个高校整体水平的不同,可以同专业团队、公司进行合作。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人力、物力方面的困扰,无偿、免费制作相对费力的课程视频能否被教师所采纳和有效应用,很多院校展开的教师“微课制作技术”培训班又能否真正适用,这些都是日后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摸索的问题。
问题2:为何不能迅速普及?
目前,翻转课堂、微课、慕课这“三件课”的应用逐渐从中小学、职业学院升级到了各个高校,速度虽快却没有在艺术高校快速普及,其中原因有很多。首先,“三件课”处于应用探索期,课程资源建设也比较复杂。“如微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我们还没有完备的条件以及一个相对成熟的模式。”屠艳说。而对于网络等电子平台的依赖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有些“三件课”的成品要么不是很成体,要么就是刚刚起步建设,造成了课程量少、优秀课程少的现状,而艺术教育的早期阶段通常是实践学习,不十分适用这种授课形式。因此,“三件课”难以在艺术高校快速普及。
其次,在学生接受程度方面,“三件课”对学习者的主动性有较高要求,往往习惯了传统“填鸭式”学习的学生可能并不适应。而我国的微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视频片段,虽然情景真实,但由于信息量太大、拍摄编辑水平不高、交互性较差,往往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和教学反思而不适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再次,在教师授课方面,“三件课”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课外精力的投入提出了较高要求,往往为了完成这些课程,教师要提前制作大量视频内容,相对费时费力,习惯传统模式授课的教师往往难以适应。对此,陈庆发认为:“福利型教育机制与市场化的人性泛滥,是其主要原因。有能力提供者不愿意无偿供给,即使有免费产品也只是为了‘名’或引来更大的商业利益而为之。相反,需求者因为长期享受福利型的学校教育,不愿意为教师提供的在线产品而支出。”
问题3:能否取代传统艺术教育教学模式?
这种新型教学形式“三件课”与艺术教育传统教学形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即对网络的依赖。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复杂繁多,而“三件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教学主题更加明确。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打破了以往课堂“面授”的形式,适应时代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开放性、便捷性、灵活性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而且突破了教师传统的听评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最重要的是,其实现了教育“均衡”,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教育产品和人类发展的优秀成果。这不仅仅是教育形式的深度改革,更是教育思想的崭新飞跃。
对此,安宁认为:“从教育发达国家的现状来看,‘三件课’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冲击是巨大的,被认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近年来,我国此类课程也在突飞猛进的“扩容”中,如山东大学在自主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于2014―2015学年开始引进校外优质网络通识核心课程,用作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的补充。“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校园内通过网络选修国内其他高校的课程。通过网络考试便可如本校其他课程那样获得学分。教师只在家里授课、在网上回答学生提问、批改作业,以及通过网络进行考试,给未曾谋面的学生学分等这些在以前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
关键词:课堂 优质课 传统课堂教学 网络课 论优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68-02
一、引言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人们一直在追寻更全面的优质课堂标准、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过去,优质课模式较单一,仅为教师面授和板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现今,优质课模式逐渐多样化,大部分地区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更诞生了以网络视频为主的网络优质课如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等形式,而今后的优质课更注重的是公平与优质并重、理论与问题并举、移植与实证并行、开放与融合并论[1]。本文运用样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传统优质课堂在学生心中的标准,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法得出网络优质课的特点,最终得出优质课堂的共同原则。
二、优质课堂
1.传统优质课堂
传统优质课堂是利用板书教学、教师面授、学生坐听形式的好的教学课堂。通过对初中、高中、大学三个学生群体的问卷(253份)调查统计,把学生心中的传统优质课堂标准进行整理归纳如表1。
表1 学生心中的传统优质课堂标准
2.网络优质课
2.1网络优质课的定义及分类
网络课程是指把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通过网络视频形式而展现的课堂表现形式,最具代表的就是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
2.1.1慕课
简称MOOC,是由具有实力和权威的组织或个人为增强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学习化而与互联网的开放课,其特点为:(1)免费性。只要在网络慕课的平台上注册,任何人都可以免费的进行慕课学习。(2)权威性。慕课的授课者都是知名大学的知名教师,他们的讲课经过严谨的布局和分析,可作为所有课堂教学的权威代表,具有前沿性和真理性。(3)高效精品性。网络慕课一般是10到20分钟的小视频课,制作精益求精,时间虽短,但讲授内容包含了学习的重、难、疑点,轻松易懂,学习者没有长时间学习的疲劳,且可选择在精神状态好的时候进行高效学习。(4)交流方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知识惑点可借助免费交流的平台,立即与其他学习者或老师进行交流咨询,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与干扰。
2.1.2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微课还具有慕课以外的特点:(1)短时性。微课的教学视频只有核心内容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把时间压缩得更短,结构更加缜密。(2)针对性。微课不以课本章节知识点分节讲授,而只是针对某个学习突出问题或学科知识点进行讲授,内容具体,一个问题一个主题。(3)创作性。微课内容微小,涉及众多领域,草根研究、趣味创作不胜枚举,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讲授者。(4)易传播性,微课视频内容少,所以成果会更加突出,传播会更加快速、便利,更容易转化研究成果。
2.1.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2],决定学习权利的角色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让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只是一个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场所,其特点在于把授课的主要任务落于互联网上,它的课程结构以网络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同时具有了慕课、微课及其它一些网络课模式的特点,这让它所达效果胜过单一网络课程教学或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3]。
2.2 网络优质课的共同点
慕课、微课、反转课堂等网络优质课的共同点如下:(1)无成本且可重复的学习。它是以视频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上,学习者只要拥有网络任何时候都可以反复学习,直到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为止;(2)自由而纯粹的学习。网络优质课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地点、没有任何多余的束缚,是一个只为学习而存在的学习环境;(3)高质量且高效率的学习。网络优质课要面对全世界的学习者,任何的不足都可引起强烈的反应,因而它的课程设计必须精益求精,是高质量、高效率的优质课;(4)网络优质课是把传统优质课进行模式更改,制作成为网络视频,实现传统优质教学资源向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转变[4]。
3.优质课堂的论优原则
通过对传统和网络优质课模式的讨论得出优质课堂遵循的几个原则:(1)应用导向原则 新时代下的优质课堂设计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强化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5],好的课堂不只是为了学习者学到知识,而是学习者将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2)教学有效原则 教学效果突出是一堂好课的本质特征,网络和传统优质课堂都是为了培养目标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它们都对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而达到教育目的。(3)教学多元化原则 课堂优质化即保留传统课原有的优点,又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及课堂扩展活动而呈现多元化特点。(4)学生中心原则 网络优质课为学生塑造了自由、高效的学习环境,是经过多次实践的检验和提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教学模式[6],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质课营造了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各方面教学因素达到优质的最佳状态。塑造的环境和营造的气氛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让学生能有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5)科学评价原则优质课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只有尽量避免片面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才能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科学正确地评价优质课[7],应是遵循科学依据,结合各方面的因素,理智的、公平的进行评价。
4.课堂教学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建议
4.1教学优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4.1.1对优质课的重要性不够认识。面对教育的模式改革,很多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没有改变,不明白教育改革目的为何,教师只是为上好课而上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无责任心,教学行为的不端正等都让优质课的普及与推广举步维艰。
4.1.2课程实施的诸多因素不完善。教育只注重教案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至于教学效果和实施程度如何并不深究,对课程改革的实施对策和具体措施考虑甚少。
4.1.3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及观念依然存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盛行,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填鸭式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8],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倍感痛苦,成绩决定学生一切的落后观念让学生失去多向发展的潜力,破坏了新型人才的培养。
4.1.4学校对于优质课的评选,大多是通过试讲、公开课、赛课等形式产生,评判的标准由学校及老师决定,这不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而脱离教学对象评判出的优质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课。
4.2解决办法建议
4.2.1增加对优质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普及和推广优质课的运用,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教师不负责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奖惩机制。
4.2.2在制度上进行变革对课程的实施提供政策指导,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处理不利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环境[9],共同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4.2.3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改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师教、引导学生学为主,有尊重个性的教育观和遵循认知规律的学习观[10]。
4.2.4优质课评选应是以学生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课堂进行设计和构思,从当前受学生喜欢的课堂入手才是最有意义和有价值。
三、结论与研究意义
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变化,课堂教学如何改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模式改革是课程优化的重要手段,教学有效、受学生喜欢是优质课堂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指向、教师基本素质、教师技能方法、学生自身习性是影响课堂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学生中心原则、教学有效原则、教学多元化原则、应用导向原则、科学评价原则就是一节课的论优原则。本文的研究意义是通过传统与网络优质课的讨论,为优质课研究奠定一定基础,为课堂论优标准的统一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8):92-9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4): 46-51.
[3]迟学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文化思考与行动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 (5):37-40.
[4]廖宏建,吴涛, 庄琪.精品课程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构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 2006, (3)7:77-79.
[5]陈阳.刘雷艳. 浅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建设[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 (2) :92-93.
[6]吴也显.课堂教学模式浅谈[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88, (1)1:12-15.
[7]谭广.如何正确评价优质课[J].中国学校体育, 2000,(1):10-15.
[8]杨云云.图书馆推广MOOCs的必要性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01):151-157.
现代信息社会,碎片化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微电影、微课程、微博、微信等微信息化的广泛兴起,凸显了快节奏生活下人们更注重知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动态性。传统的课堂罐式教学方法亟需改进,幕课的产生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育的深度融合。翻转课堂,网络课程等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冲击着全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让学习不再受限于年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慕课,即MOOCs,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它基于全面开放共享知识的理念,进一步发展了开放式课程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全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慕课不仅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还提供包括课程教学视频、课堂讲义、课程任务布置、学习评估、补充教材等,并且提供各种用户交互性社区、师生互动与答疑机制。在这种课程模式中,教师提供的资源成为知识探究的出发点,学生可以在开发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兴趣使用多种工具和平台,成为学习和互动的中心,实现“课堂翻转”。
1 慕课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传统课堂强调先讲后练,教师在课堂教授知识、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后练习并完成作业。而幕课对教育的改变主要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重新定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MOOC对教学模式的影响体现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提倡先学后练,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观看慕课视频,学习知识并整理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随后在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探究、解惑,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结构,试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实现课程改革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必将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
2 课程建设目标
基于教育技术变革下现教中心的实际需求,我们开设《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课程供全校有计算机基础的同学学习,并以此课程试点实践慕课建设,旨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整合现有网络学习资源,优化传统的教学环境,改善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任选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延伸。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应用和网络基础三部分内容。课程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协作式学习和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重视实验实践环节,以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实际解决身边的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同时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智能路由器,盒子、其他智能设备等)使用方面的需求。此外,通过本课程发掘和培养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学生,协助老师完成学校网络维护的工作,为中心的实际工作培养了优秀的兼职人才。
3 课程建设和实践过程
本课程建设过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慕课建设),另一部分是课程实践。
网络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应用基于清华教育在线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课程,包含教学材料、教学课件、答疑讨论、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十几个板块。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为学生共享学习资源,在线学习,讨论问题,互助互评,总结反思等提供了平台。此外,为使学生更充分的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我们在网教平台上重点建设了慕课资源。按照慕课建设要求(如完整的课程结构,重视学习过程引导,及时学习效果反馈等)及课程架构,我们分解各章节知识点,录制了若干基于知识点的微视频,适于各类智能设备的浏览观看。例如,针对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我们按电脑硬件组成部分将知识点细分制作成微课视频,如CPU,主板,存储器,外部设备等。每段慕课以知识点为单位,视频制作与PPT录屏合成,视频长约10分钟,并在课程结尾配置相关的测试题以检验学习效果。在慕课程制作中还尝试多种录制方式,如教师出镜方式、PPT合成录音方式、实验指导录制(实验课操作演示)等。
基于以上网络教学资源,选课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教平台上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以便更好的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课程实践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本课程主要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实施有效教学。经过一学年的课程实践改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学时分配为理论课和实验课1:1,采用基于任务驱动(task-based teaching)的分组式教学模式。基本教学过程实施如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5-6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合理分工。基于任务驱动进行分组式学习,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在线慕课自主学习两种方式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后在实验课上以小组协作形式动手实践完成实验课任务和作业。
基于任务驱动(task-based teaching)的教学,也称作 “基于问题的教学”或任务驱动式教学。它是用“真实任务”来促使学生主动吸纳、调整、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在此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该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一个个真实完成的“任务”来“驱动”学习到任务(或作业)中隐含的知识。本课程布置的任务多为生活中实际遇到的计算机和网络问题(如操作系统的安装,无线路由器配置等),这些任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布置任务(作业)。学生通过网络慕课自主学习,对理论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按照每次实验内容布置的任务,思考任务解决方法。例如,第一次实验内容为硬件装机,学生的任务是自己实际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记录装机实验的全过程,总结装机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并以PPT或视频形式上交。(2)小组讨论—协作式学习。围绕任务,各小组分工协作。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互助学习,经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本课程中,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实际动手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兴趣,还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小组协作式学习相对于“自主学习”优点颇多,既能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又能锻炼表达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协作学习要求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进行互学习。(3)作业提交。本课程作业提交的环节主要在网上完成。学生完成任务后将作业提交至网络教学平台。作业的评判和优秀作业展示也在网上展示。学生在提交作业时,以小组形式提交,需注明小组成员及每个组员的分工。(4)展示讲解。各学习小组选一个代表轮流演示自己的作业,讲解本组的实验过程、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完成实验后在作业中对自己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是老师在学生分组演示时针对不同组遇到的问题和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总结和评价。
4 效果评价及总结
通过一年的课程建设,本课程初步达成原计划的课程目标。网络资源建设方面,共制作完成慕课视频18节,包括理论和实践课程,已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投入使用,在作业和答疑环境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选课学生方面,课程开设以来,选课人数呈现递增趋势,68人-106人。学习效果方面,学生选课热情高,反馈效果好;部分选课学生参加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均获嘉奖。总体而言,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基本认同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对课程效果也比较满意。然而,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受多方面条件制约,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如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不够完善,互动性不足,慕课制作比较初级,有待提高等。以后仍需做进一步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