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范文第1篇

一、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总结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的数量较多,选材也较为丰富,小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难度。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又有限,且教材中所采用的文章都各具特色,这些都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就成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情境教学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接受,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对提升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比如,教学文言文,由于这部分知识离学生当下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定情境的内容就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学习文言文很吃力。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设置与文章相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从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是分角色朗读、对话等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逐渐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虽然说情境教学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开展怎样的情境教学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选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这样,情境教学才会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对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不重视,仍然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但是从语文的角度讲,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真正的魅力启示在于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丰富想象,不断思考和体验阅读的乐趣。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个性和优势,开展体验式的情境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通过情境教学能够满足所有学生发展,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为此,这也导致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情境教学时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只适用于部分优秀的学生,有很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处于边缘地位。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上考虑得还不够充分,很多常年积累下来的教学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所以最终导致学生的体验较少,主体作用被忽视。为此,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教学,如实验体验、活动体验、小组合作体验、调查体验、网络体验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增强他们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逐步推进,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在各中小学得到了普及,这一教学手段的出现无疑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施带来了福音。因为多媒体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积极性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以情境教学为例,多媒体的引入,往往就可以让一堂单一的以听为主的有语文课堂,转变成一堂能够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观,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情境下理解知识的课堂。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声音、影片等多种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有意识地去展开想象,进而逐步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所展示出的图片、声音或者影像等资料所营造的氛围当中,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审美对象,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艺术美都能完美地展现于学生的面前,并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无限的想象,这样一来课堂情境教学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结语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分类教学;教学方法

通识教育的目标与专业教育不一样。简单说就是不以知识的识记为目的,而以价值观和精神理念的接受、内化为目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与专业教育区别对待。目前通识教育效果不佳,除了对通识教育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外,教学方法的失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在对通识教育内容分类的基础上,并以哈工大深研院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为例,分别探讨相应的通识教育教学方法。

一、以熏陶为核心的人文艺术类课程教学法

人文艺术类课程是通识课程类别中重要的一类,一般包括文学、美学、文化、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讲授的内容多是文学艺术作品、美学现象、思想文化等。这些内容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都要依赖于人的情感思维发生作用,如文学常被表述为“文学是人学”[1]。文化艺术类课程的情感性特点要求我们在讲授此类通识课时不能像讲授专业课那样以概念、规律和定理为主,而是要尊重情感的接受规律。对于情感和以情感为基础的人文观念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相关知识的讲授。这些只是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对象,而不能真正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这也是目前我们的两课教育和人文教育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即熟知并不是真知,人文知识的了解并不代表人文观念的接受,更遑论人文精神的养成。根据行为心理学观点,对于情感和观念的接受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情感的认同和观念的内化。即把外在的情绪和观点移入接受者内心,让接受者心悦诚服的接受。这种情感的认同和观点的接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实现。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熏陶法”。比如《文艺与审美鉴赏》课需要我们把抽象的美和艺术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厚的人类情感传达给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大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共鸣。在创建情境时我们一般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感性材料,并减少PPT中的文字叙述,以尽量激发学生的官能感觉。在调动学生的感觉情绪后再辅以老师的讲授。如在讲悲剧美时我们会用影像展示作品,待学生进入观影状态,被影片所打动时再点出悲剧的美学特征。此外,人文艺术课还要发挥老师身教的作用,即老师的讲授要饱含感情,要先把自己投入到感情中去,这样学生才会信服。与熏陶法相似,并且可以配合使用的是经典导读法。经典是经过历史磨炼、沉淀下来的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宝藏,其往往对人的精神和心灵有着巨大的震撼作用。歌德曾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察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2]在这方面我们借鉴国外的名著通识课程,在一些课程中,如《中国文化原点导读》中老师会提前布置阅读任务,然后再进行课堂导读,最后组织小组讨论。不求多、快,只求精、深。从而避免了一些课程走马观花,只求面广,不求甚解的弊端。此外,人文教育需要稳定、持续的影响以激发学生心灵中的善端。因此我们的通识教育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育。我们应该利用学生课余休闲和阅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持续、正面人文影响。为此我们优选国内外一些精短的名家作品编成《人文读本》。按照古代君子自我成长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步骤分为数卷,发放给学生阅读。我们在选文时注意文章的深度与可读性结合,从而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以体验为核心的社会管理类课程教学法

社会管理类课程是人文通识课中又一重要类别的课程。他的突出特点不仅仅以知识的获取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和管理活动中的能力。通识课体系中涉及此类的课程主要有言语逻辑类、创业管理类和沟通交流类等课程。这类课程的关键是要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实际参与其中,在做中学。通过自己参与和实际锻炼达到心领神会,具备某种能力的目的。因此这类课程的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切近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教学思想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中。

1.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后来在很多课程中得到运用,收效良好。案例法是一种分析归纳式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我们在专业课讲授时常用的演绎法,先通过讲授一般原理和公式,再用具体练习和例子去巩固强化所学的公式。在案例法中老师现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提供几个成功的案例,最后通过不同案例的归纳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知识,而学生也在思考中得到了能力锻炼。案例教学法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

2.情境式课堂。

情境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其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环境,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提供互动的教学平台,通过多种反馈方式来实现评价系统。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讲课、考试和维持纪律,最重要的任务是布置学习环境,供应必要的资源。教师要设计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启发、鼓励、指导和帮助学生。比如我们的《言语交际课》,老师会把课程分为两类,一是普通社交类交流,一是辩论类。然后选取不同的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其余同学充当观众并未参与的同学打分、寻找存在的问题。课程一般是小班上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

3.体验教学法。

是使学生直接接触讲授对象,通过经验感知达到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院改革后的通识教育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接触和体验。如《西方礼仪简介》、《公共演讲技巧》等。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不仅局限于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生实际经验的体验与相关事务活动、相关习惯规则的熟悉与养成。针对于此,深研院尝试让人文教育走出课堂,要让学生体验和习惯所讲授的内容。如西方礼仪简介就把课堂放置在咖啡厅、西餐厅来学习西方进餐礼仪,在与外籍教师、留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学习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

三、以主动性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类课程教学法

科学技术类课程是理工类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体系中较具特色的一类课程。这类课程包括一些公共数学课、逻辑推理课,甚至还包括哲学课。科学技术类课程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采用一种探究式的态度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尝试研究了如下教学法。

1.问题导向式教学。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老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教授;以多学科的综合课程代替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以学生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课程往往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课程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在中国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法,但是目前主要在中学推广,大学课堂涉足的相对较少。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在大学课堂引入翻转教学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践中我们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在线教育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并重新设计了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在这方面我们突出的例子是《应用随机过程》课。在这门课中我们利用学校的blackboard在线教学平台把课程需要的教学录像和PPT、习题上传上去。然后我们要求学生要在线完成学习和习题练习任务。在学生学习时,我们通过这一教学平台搜集学生学习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老师会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调整学习进度。着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决定是否要补充内容,是否要重新学习某一个知识点。在课堂环节中我们设置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的自我陈述。即不同的组选派代表,讲述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面临的困难。第二个环节是小组之间的交流。这是在完成自我陈述后,要求不同小组对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研究表明,讲述一个问题要比学习一个问题难的多,而评价一个问题又比讲述一个问题难度多。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评价、比较可以互补有无。自己的问题可能已经被另外一个小组解决。而且小组间的交流与评价还可以在学生中造成竞争的情境,鼓励学生的学习劲头。第三个环节是老师的讲述。在完成前面所有环节后,老师应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对问题进行精准的讲解,这样可以节约课上宝贵时间。在讲解中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从知识到问题;也可以用归纳的方法,从问题到知识。最后,老师要应根据本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为学生梳理知识脉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应掌握的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钱谷融.钱谷融论文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范文第3篇

一、灵活实施教学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仅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而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他们求知欲强,喜欢标新立异。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都为意无意地窒息着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以阅读为例,分段只有一个标准,中心只有一种表达方式。我们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课堂上只有一个声音――教参的观点。学生丧失了发言权,变成了“留声机”。在作文上则走得更远,要求学生的文章,主题得积极,思想得深刻,否则便还以颜色。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情趣。传统的黑板、粉笔加一张嘴的单一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并终将被现代教学技术所取代。现代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的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讲《背影》时,根据文章的特点和直观的原则,从投影“背影”画面入手,凝聚学生视点,由形到神,由“背影”逐步联想,创造感人的形象和玄妙的意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二、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性

课堂气氛是学习效率提升的因素之一,教师要建立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听音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投其所好”,用音乐调动课堂的气氛。通过音乐调节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有很强的语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的能力。音乐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节奏比语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音乐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皮质,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及脑功能的提高。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初中生。如在执教朱自清《春》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用心唱出或用诗吟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用心地用他们自己喜欢方式进行了表达,最令我可喜的是,平时沉默不语的同学在这时却表现得非常兴奋,如在教学朱自清散文《背影》时,让学生唱了满文军的《懂你》和《父亲》。这样,父亲的形象也在音乐的声音与画面想象中变得丰富起来,具体起来了。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的。从因音乐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词)到亦庄亦谐的“元曲散”,因而将音乐与语文结缘也就顺音乐的生命力很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观正在形成,他们对于音乐的喜爱也是空前的。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同样的感情的作用的。将合理的音乐融进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课堂参与欲。

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学生自我意识强,但是有时心理很脆弱,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情操。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受到美的熏陶。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初中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使他们面临很多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必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教师可将语文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挖掘、整理出来,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例如学习鲁迅的《社戏》、《藤野先生》等作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应环境、改变自我、与人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教育;进行尊重师长、知恩报恩的教育;进行全面正确评价他人的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选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时文或名著片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选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可以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作文与做人是相通的,从育人的角度看,作文求真,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责任感,能陶治其坦荡的胸怀、纯洁的情操。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类的作文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胸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命题、指导、批改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康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创造性的。”我们知道,作为教材的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不是露天的珍珠,伸手可以摸得着;也不是碧代的银星,抬头可以看得见。它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和生动逼真的意境中。因此应开辟学生审美想象的通道,即通过作者用来描写艺术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使学生在美欣赏、。如教学《荷塘月色》,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描绘荷叶、荷花等形象的优美语言来想象中得到熏陶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像,用语言去描述“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叶的轮廊,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短裙亭亭玉立的倩影、翩扇起舞的视觉形象,从而体味出荷叶轻盈舒展、挺拔直立的秀姿之美。再如学习作者用歌声比喻香的形象描绘一段,可引导学生先用嗅觉感知已体验过的荷花的清香,然后再想象那种飘忽不定、隐约轻微、时断时续的荷香之美。借助美的语言外壳和想象使学生流连忘返于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到景语中的情语,进而领悟这优美的意境中所寄托作者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的人生理想,使学生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范文第4篇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法学专业被添加为开放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为了保证法学专业的继续存在和发展,开放教育的相关领导和责任教师一直很重视法学专业课的教授。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教授,最后到考前复习,老师们都积极参与,勤奋认真。经过20年的发展,开放教育的法学专业越办越红火,法学课程越上越有水平。而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相继成为了骨干,成为了社会跨越和单位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客观的说,在前些年的法学专业课的教学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还是不胜枚举的,并且也曾经多次被其他形式的办学模式所采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学专业队伍的不断壮大,法学专业的办学领域不断拓展,一些新兴的办学模式逐渐兴起,他们及时观察社会的发展动态,不断发现新现象,总结新经验,提出新问题,许多具有法学课程教学前沿的进步观点层出不穷,对原来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冲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法学教学的新模式。对比现有的新模式和开放教育原有的法学专业课教学模式,不难看出,传统的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概括总结如下:

(一)教学形式原始而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一样,都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近些年辅之以细微的为数不多的社会实践。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要求决定了,它必须以课堂灌输为重要教学方式,更多的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知识的专业性和应用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提高工作效能。尤其是对于开放教育的学员,他们基本上都是在一线从事劳作,他们学习的出发点是为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应用于所从事的工作,适应社会职业技能的发展。因此,单纯的课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专业的学习范围,限制技能的拓展。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必须更多地将书本知识联系到司法工作的实际。原有的单一课堂面授持续了十多年,这种局面必须被打破。

(二)教学方式古老而机械

原先的开放教育的法学专业课教学方式遵循了祖先留给我们的单一方式,即在课堂上,老师的作用就是根据所备课的内容,系统连贯的讲授,时而提问学员,时而独自讲解。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教师,单纯的追求课堂的教学完整性以及学员的出勤率和课堂学习的情况等。对于讲学的最终效果如何,学员乐不乐意听,实际上掌握了多少专业技能,这些都被抛之云外,甚至被一些老师当作可有可无,甚至认为不是他们的责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员的学习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或者说,已经严重落伍于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发展,阻碍了教学的改革。

(三)教学内容表面化和主观化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面授教学,在教学的内容上,追求的是知识的肤浅散布。反映在教学的理念上,仅凭主观的意愿出发,或者自认为很科学、很完美、无懈可击。客观的深入思考,可以看出,这种教学内容实际很肤浅,只是从形式上规范了自身的教学,而实质上却忽略了教学的真谛,破坏了教学的效果。教学的实质应当定位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真正能够应用于工作的概率有多大,而不是老师教了多少,教的内容广不广泛。

二改革开放教育的法学教学原有模式,实施现代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原有的教学模式产生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教育法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必须牢固树立改革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意识,使改革的成果普遍应用于工作实际,提高教学效果。(1)改革开放教育的法学教学原有模式,实施现代模式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发展的动力,没有教育的改革和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对于在高等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之一的开放教育中,率先改革教学模式,尤为重要。“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在全社会形成了强烈效应。法学作为开放教育的重要专业,承担了改革教学模式的重任。(2)改革开放教育的法学教学原有模式,实施现代模式是落实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家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高等教育是与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直接联系的一个桥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会影响到其为社会各行业输送的人才的整体素质,进而涉及到各项工作的优劣。开放教育的法学教学也应紧紧跟随教育改革的洪流,不断前进。(3)改革开放教育的法学教学原有模式,实施现代模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直接砝码。法学专业作为开放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在整个的开放教育教学中,举足轻重。法学专业一直是开放教育的主打专业,要想提高整个的开放教育教学水平,改革法学教学势在必行。(4)改革开放教育的法学教学原有模式,实施现代模式是提高执法者的执法水平,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开放教育的法学专业的学员,大多是正在或者即将进入司法部门工作的法律工作者。学习效果的好坏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未来执法的水平和效率。社会的发展,也必然带来司法执法的进步。社会上的新现象层出不穷,这就必然要求不断提高司法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作为直接培养法律工作者的阵地之一的开放教育的法学专业,要不断改革原有的落后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为学员的良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探究式教学;新课改

受诸多因素影响,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很多高职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缺乏。在此情况下,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强学习感悟,在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全面彰显高职体育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作用。要将探究式教学法有效应用到高职体育课堂,就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特点,认识到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不断增强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探究式教学与高职体育教学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明确表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给学生提供散发思维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不断培养学科素养。高职体育学科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理论性,教学目标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自身或帮助他人养成科学的健身习惯,促进高职学生健康茁壮成长,以健康体魄为前提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日后顺利步入工作岗位[1]。在这种目标下,探究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将其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现学科独有的教学特点,围绕学生实施高效的教学活动,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简单来说,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法理解为研究式教学法,这是新课改实施后兴起的先进教学理念,具体指的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并向学生展示某些事例,随后鼓励学生开展自主观察与思考,通过积极的思考查证各种疑问,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增长。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1.自主性。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核心在于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目标是增强学习自主性。就高职体育教学而言,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及时且正确的引导,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2.实践性。探究式教学法具备的实践性特点显著,有利于助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理解与应用体育专业知识的能力,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3.过程性。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积累体育知识、习得体育技能的具体过程,不管是教学过程抑或是学习过程,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质量。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发现体育学习乐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4.开放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氛围较为沉闷且压抑,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2]。然而,探究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凸显学生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灵活施教,形成了多样化的解题思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发展。5.全体性和差异性。将探究式教学法和高职体育教学相结合,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统一要求,还需要重视做好分层教学,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发挥所长,增强自信。6.民主性和独立性。虽然高职体育教学不能脱离教师的有效指导,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因此,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重视尊重并理解学生个性,鼓励自主思考,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培养高职生探索精神、独立意识。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分析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在教师创设的良好学习情境中,更能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并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或是基于问题和任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使其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例如,进行“篮球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国际篮球赛事的影像片段渲染氛围,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感共鸣,增强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3]。此外,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还可给学生播放一些动态音乐,创编生动有趣的篮球操,以此为前提抛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原地双手胸前传球、行进间运球等需要掌握哪些动作要领?篮球比赛中违规内容及其判断规则分别是什么?带球走和非法运球分别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动机,打开思维之门。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在给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以后,还需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善于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全班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鼓励小组内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也可以通过竞赛式教学,通过将学生们分成两个小组,将两个小组的学生围绕一个探究问题独立学习,然后通过比赛的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是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不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进行干预,即使学生的研究方式存在一些错误,教师也不要立即干预,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改正。例如,进行体育竞赛“4×100”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将其划分4个学习小组,引导全体学生正确理解跑步技巧,并在比赛过程中默契配合,既能发挥自身最佳水平,也能发挥同伴最佳水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增强学生信心,使其获得认同感[4]。提升了团队整体利益,也将自我利益最大化,合作共赢,是探究式教学最好的表现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