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第1篇

一、有很强的好奇心――因势利导,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初中生好奇心强,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利用,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的前提,所以我们物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魅力,使物理实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由于物理实验能帮助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吸引学生的兴趣,兴趣自然带动钻研劲头,于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就燃烧起来。学生有了对物理知识的亲切感和好奇心,物理学习也就有了学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一次教学时,我演示了如下的实验:找两根粗细均匀,但长短不同(差别应大些)的饮料吸管,将牙签放入吸管中,用嘴对准管口吹气,牙签将从吸管另一端飞出。学生凭经验往往会猜测在短吸管中的牙签飞得较远。事实上,在相同条件下,吸管越长则牙签飞得越远。这引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实验事实的冲突,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了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创新精神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批判性有所发展。这些变化表明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学习研究能力。他们越来越不喜欢人云亦云,喜欢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提出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要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培养和发挥。如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因素”的实验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猜想单摆的周期可能跟振幅、摆球质量、摆长等因素有关,并让学生对每一个猜测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用合理的实验器材进行验证。单摆的周期公式是单摆模型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交流讨论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探索公式的推导过程,最终得出单摆的周期公式。

三、有强烈自我意识――把课堂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态度。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突出特色是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对认识和评价自我有了浓厚兴趣,希望能在生活中、课堂上拥有表现自我的机会。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时候,关注的不是如何精心设计教案,而是课堂的组织和学生知识的内化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课堂表现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认识、主动地接受教育内容、主动地挖掘潜能,促进自身发展。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内部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并认为学生有自己制定学习方案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有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评价的权力。如在“位移和时间关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某一位移时间图像,让两位学生来模拟物体的运动,而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图像并非轨迹。这样做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有丰富情感――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中学生情感丰富但多变,极易因一些偶然刺激而影响情绪。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情绪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甚至影响教学的进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调控。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讲一些笑话或讲风趣的故事或说一些歇后语,从而使学生心情愉悦舒畅,注意力集中,又保证了课堂气氛活跃。如我在讲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时,用成语“同生共死”来描述;“机械波”的特点可用“介质中各个质点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逐流”来表达;“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可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类比。前苏联教学家斯准特洛夫说过:“教育家首先是个幽默高手。” 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融入幽默和风趣,不仅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师的教学魅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有旺盛的活动力――巧设课外活动,培养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活动欲望。单纯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那旺盛的活动欲望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必须密切联系社会,巧设课外活动。如我们可以开放实验室进行物理小制作比赛和课外小实验比赛;开展物理知识竞赛;开展近代物理知识讲座;学生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实际,可以体验物理带给他们的乐趣,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可以让他们把书本上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如自行车尾灯的效果是光的反射原理;海上救援中各种打捞工具是浮力的作用;照相机是光折射原理的应用……学生明白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后,学习物理的热情就大大加强了。课外活动没有过多的约束因素,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有利于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特点 体育教学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成人水平,脑的结构和机能大体上已经完备。由于身体营养和供给的需要,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有了更大的发展,心、肺继续增大,骨骼继续生长,男生肩膀变宽,女生骨盆增大,肌肉也随骨骼的变化而变长、加粗。这表明大学生有更大的可能从事比较繁重的工作和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此外,大学生的性机能发育已基本成熟,男女生在体态上表现出较大的两性差异。由于性激素的大量分泌,他们产生性生理冲动,对性体验敏感,性意识进一步增强,这是这一时期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的突出特点。

1.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了解和关心自己的成长。

大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接触面,更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了更多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他们在家庭、学校中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周围的人们都把他们当成成人看待。他们在生活、学习、课外活动中遇到的矛盾日益增多,还面临着对未来生活和专业、工作的选择。这些都引起他们长时间的独立思考,他们开始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探讨,思考自己在社会中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经常在日记、作文或与亲密朋友的交谈及信件中表露出来。他们要求了解自己性格和品德上的优缺点,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和态度,非常关心自己的才能、性格和品德的成长,并经常从报刊、名人传记或作品中选择一些警句和格言来督促自己、剖析自己。

此外,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日趋成熟。中小学生对别人和自己的评价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取得成就、遇到顺境时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而遭到挫折或处于逆境时又对自己评价过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比少年时期更现实、更客观、更全面。

2.自尊心的发展。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期望自己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获得较高的评价,得到人们的重视。当得到好的成绩,为集体和社会得到荣誉,受到人们的肯定评价时,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的尊严感,自尊心就提到了一个更自觉的水平。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大学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在就业、理想、生活、处事等方面的抉择。他们大都思考过“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他们都想弄清楚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意义。

3.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性,开始出现辩证法。

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眼界更开阔,思路更广泛,因此,他们不仅能分析各种实物和现象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对立统一在一起的,从而开始出现了辩证思维。

(1)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和深刻性。组织性表现在通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运动,将有关的知识组成具有逻辑结构的整体或系统;深刻性表现在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找出事物的重点,发现事物的本质。这样就使得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愿意独立思考,能进行理论思维,他们较少保守,富于想象,所以常会提出新的设想、新的见解,或者尝试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便是思维的独立性。他们喜欢探求事物根源,对别人的见解和习惯性的看法不轻信盲从,喜欢怀疑和争论,这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有批判性。这都是他们思维成熟的表现,对今后的独立工作或创建性的研究问题都有好处。

4.情感发展的特点: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

大学生既可能表现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诚,做出惊人的、壮烈的行动,又可能出于盲目的狂热和不计后果的冲动,做出蠢事或坏事。这两种情绪的强烈反差主要是由于个体不断增长的需求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引起的。此外,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了下丘脑情绪的定位部分的兴奋性,一般的刺激就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兴奋,而大脑皮层对于处于兴奋、亢进的下丘脑的神经暂时难以完全控制,因而使大学生的情绪带有更大的冲动性和爆发性。

(1)情感、情绪的延续性更长。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体感和自尊心,凡是与集体观念和自我观念相联系的情感体验都会有较大的延续性,从而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心境,并且常常出现“爱屋及乌”或“迁怒他人”之类的移情现象。如果由于挫折或失败引起的不良心境延续下去,既会影响人际关系,又会影响身心健康。

(2)情感具有文饰性、闭锁性和曲折性。大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自尊心和思维独立性的发展,其感情往往不立即外露,而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有时情感的外部表现与内心的体验并不一致,如比赛失利,心中非常难受,但在运动场上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对于自己羡慕、喜欢并且很想接近的人,在行为上反而会表现出冷淡和疏远。这种闭锁性使大学生不像少年那样坦率和容易被人了解,所以教育者不能只从他们情绪的外部表现对他们的内心状态简单地进行推测和下定语,而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和较长时间的了解,通过全面的分析,得出接近实际的看法,否则很能判断失误。

(3)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大学生能更深刻地体验到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感。当然,有些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暴露出消极、颓废的情感。大学生生理机能的成熟,受社会生活中男女情意的影响,往往萌发出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有些出现了恋爱或单恋。这些性意识的产生和对异性的好感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

二、体育教学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树立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广度和中心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广泛兴趣奠定思想基础,并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寓兴趣于知识中。每一种教材、每一个进度都有新的概念、新的技术、新的动作,会使学生不断产生疑问,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依据教学任务,严格而系统地组织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材的潜在能力,把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知识寓于科学之中。

2.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给予鼓励,激励大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教师应开设内容广泛,大学生喜欢的项目来进行教学。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可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心与社会交际的手段,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综合能力。

教师还应注意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大学生的性意识处于成熟阶段,他们的心理及生理都发生了变化,男生往往对体育项目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在女生面前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女生虽然也喜欢各项运动,但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对一些项目能否完成有顾虑,怕引起同学的嘲笑,不敢认真地进行练习。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特别要鼓励女生大胆进行练习,排除各种干扰,打消各种顾虑,努力完成课上任务。

此外,体育教学应与卫生保健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讲究体育卫生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英语听力 作业设计

听力课是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技能训练,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力求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听的技能成了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国际和国内大规模语言测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听力作业的布置,当下仅仅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是整个施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上课的延续,是检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也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巩固已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传统的听力作业布置形式与内容选择上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在新的环境与条件下,听力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听力作业。面对当前形势,笔者认为,听力作业的布置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作业布置要有趣味性

直观性原则是英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直观性原则对英语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力教师要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使学生触景生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过程,而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必不可少。有趣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听力课程是历年来学生认为最难的一门,在考试上得分率也偏低。其原因在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英语教学的重点基本上还是在笔试语法上,所以对听力兴趣和信心都不太大。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重视和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这是这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布置作业上,要尽量避免一些难度较高、形式单一、乏味的作业。一些时事材料、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和有趣的材料会受到他们的欢迎。比方说明星的娱乐报道,或者关于大学校园生活等材料。

网络已经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作为一种新的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作业设计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可以利用电脑网络,从中获取较新较快的信息。如英语广播电台VOA、BBC的听力材料,学生可以轻松从网络上获得,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听广播电台时间性的限制,而且还可以反复收听,达到训练听力的效果。

二、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全国新增了一大批本科院校,同时原有的高等院校也承担了繁重的扩招任务,由

此学生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在个体差异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对学生的作业设计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好的学生作业完成较好,低层次的作业容易使他们失去兴趣;而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业很多无法完成,有的根本不交作业,长期下去便会形成恶性循环。作业的布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确保“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乐于尝试并能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发展语言交际能力。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开放性地给出一些难度层次不同的材料,有慢速英语材料和标准英语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要求来完成作业。另外学生对作业完成的程度也可以不同,可以做泛听材料,也可以做精听训练,做好详细的笔记。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甚至想放弃的情绪。这样就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优生满足了更高的求知欲,感到了学习有味道;中等水平的学生减轻了心理压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增强了学习信心。

三、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

教授完一堂课后,适当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业量须适中,且要注意作业的质量、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需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便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动机达到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根据每次教学的不同目的,教师要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听力训练,这样才能对听力技能有一个相对巩固的过程。

四、作业布置要有实践性

具有实践性的英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英语角等活动,利用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听力包括口语水平;也鼓励学生在寝室之间互相用英语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五、作业布置要有延伸性

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可要求学生借阅一些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的趣味读物,使学生在轻轻松松、开开心心的阅读中得到提高,感受到英语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

六、结语

巧妙地布置听力作业,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得以升华,而且能使学生参与学习,促进了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了思维的准确性、概括性和条理性。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千方百计地选取、设计适当的作业留给学生去做,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后也能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探索与学习,以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惠兆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7(4).

[2]姜克仁,常蕾.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听力课程设计思考[J].东华大学学报,(6).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第4篇

一、首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

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和科技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中国特色,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研究教法,而且研究学法,这些方法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寓教于乐,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寓教于乐的“乐”指的是“enjoyment”,即通过一些娱乐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东西,达到教育目的。而我所用的乐指的是“music”,即音乐。

1.依据课文内容选择歌曲

2.依据时间选择歌曲

3.依据所学的语言知识点选择歌曲

三、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

1.形成疑点和难点

例如,在复习表原因的连词because,since,as,for,now that 等时,我让学生进一步设疑,学生会饶有兴趣地互相讨论,认真思考、推断,得出结论,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2.经历自主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氛围,允许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小组讨论、与他人争辩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学习,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才会把学生的知、情、意全面调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构建认知结构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具有综合性、启发性、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空间,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不仅有利于他们认至、认识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体性,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学有所问

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在平时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

(2)让学生敢于提问

首先应让学生克服两种心理:一是自卑、二是紧张。为此我利用名人故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其次,由“权威型”转向“民主型”,培养学生大胆提问的习惯,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其次,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难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能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通过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初中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个性特点的重要时期,已初步拥有独立意识,但是思想情绪不够稳定,再加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叛逆心理。语文学科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教师应借助语文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有效、及时的疏导,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作为展开教学的根本依据和主要参考,教师要想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性,应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深度挖掘心理教育因素,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心理教育,逐步消除他们的叛逆心理。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编者在编排教材时以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等为着手点,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所以,教师可利用语文教材资源的优势,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例如,在《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升入初中第一次站在中学的大门前,面对这所陌生的校园时你会有哪些感觉?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现在,同样有一扇门向大家敞开着,大家想不想踏进这扇大门?顺利引出课文题目。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设计问题:作者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回答:文学之门。追问:为什么要打开文学之门?让他们初步懂得文学能够将人们引进辽阔美好的世界,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且懂得人生真谛。以此,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好,对自己的内心产生震撼,对生活充满向往。

二、善于借助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一味的说教往往无法有效疏导叛逆心理,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引发他们的反感。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时,应给予他们充足的个人空间,使其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度探究,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仔细品味文章中蕴涵的各种道理,在无形中触动自己的内心,与个人的内心世界发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良好的疏导效果。

在这里,以《秋词》这首古诗教学为例,虽然是一首古诗篇幅短小,但是语句精湛,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古诗背后的深刻含义。教师应引领学生这样思考:对于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着萧瑟凄凉的角色,花落树枯、天气寒冷,在古时许多文人墨客的诗中也是扮演着一个悲叹凄凉的角色;但是在本诗中,作者却写到“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在他与众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下文中“晴空”写出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独特的,它通过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秋天的肃杀氛围。学生在阅读和探究之后可深刻体会到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让自己的叛逆心理消失。

三、运用语文课外活动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外活动也是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课后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教育范围。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求,将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合理延伸至课外活动中,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观看心理方面的影视作品;或者开展和心理疏导相关的演讲活动、辩论赛、讨论会等;也可私下对他们进行单独心理辅导。

比如,教师可通过举办演讲比赛的方式来疏导学生叛逆心理,在每周或每月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先设置好演讲主题,以小组为单位且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上台,通过比赛评比出表现较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在选择演讲主题环节,教师应选择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主题,诸如和平、奉献、关心、励志、感恩、智慧、奋斗等,能够挑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绪。另外,演讲难度应逐步递增,由念稿至脱稿,在过渡至即兴演讲,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举办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调整情绪,还能够为其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进而消除与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教材资源挖掘心理教育因素,通过阅读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式,从多个渠道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彩灵.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