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基础的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着眼点;C++;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61-02

C++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学习又着眼思维训练的基础课程,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基于教学中的不断总结,认为学习者在具有了一定C++入门知识后,可以从以下几个着眼点来学习和巩固C++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牢基础。

一、从内存着眼的观点

迈入程序设计门槛重要的一步是理解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相当多的基础概念都是围绕内存及对内存的操作展开的。教学中以内存条的实物展示结合内存的物理结构来介绍存储数据的空间,强调它们是一系列连续编号的“房间”。每个房间有门牌号和存储空间(即一个字节)。基于实物的认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并掌握对内存访问所涉及的基础概念。诸如,变量(对象)的名、值、地址、别名(引用)及指针;另一方面介绍系统内存是分区存在,以巩固用户区和代码区、静态存储区和动态存储区的概念,可以帮助理解函数原型、函数接口、函数指针等较为抽象的相关概念。

授课时,板书内存并标注在静态存储区和动态存储区后,可以形象地演示在动态存储区内动态申请和撤销对内存的使用情况,便于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习者轻松掌握生存期、作用域、输入输出流等一系列相关概念。由于程序设计语言中大多数概念都是与内存相关的,初学者有了对内存形象全面的认识,对掌握概念和理解原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类型着眼的观点

类型是一个贯穿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将类型作为深入学习的一种视角,有助于学习者在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克服学习中的难点。首先,深入了解万事万物是分型的,类型表明一类变量(对象)的示数能力、运算功能、占用存储空间。除系统支持的基本类型外,另有指针类型、引用类型、函数类型以及关联这些类型指针类型。集中巩固这些类型的定义形式、应用场合,将快速提升阅读程序代码的能力。接着,很自然引入自定义的类型――结构和类类型,指出与基本类型定义变量一样,自定义的类型定义对象也要开辟空间和赋初值(调用构造函数来完成),只不过开辟的空间是本类中数据成员空间的组合。这样从基本类型、变量的概念和应用,引申至类与对象,从而克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概念难点。

三、从语言着眼的观点

C++程序设计首先要介绍的是一门与机器打交道的语言,和外语课程的学习一样,基本概念语法规则等必须记忆、迁移和联想,以达到牢记并熟练应用的目的。

学习语言首先必须从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学习开始,在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和规则,作为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以运算符教学为例,做一叙述。教材中会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的关于运算符和结合性规则。教师在讲授时,首先强调这一表格是C++程序设计指令系统语法中的基本规则,一些运算符不同场合可以有多种语义功能,除去表上列出的功能外,还可以按照一定规则重新自定义其功能,但其优先级和结合性不变。其次,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前人总结的牢记方法。如,关于优先级、结合性记忆方法如下:①习惯上和数学规则一致;②括号优先级最高,“豆腐条”(即优先级最低的运算符是逗号、赋值、条件运算符)优先级最低;③在一个表达式中,可能包含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优先级从高到底为:“!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旷;④关于结合性,一般情况是从左到右,但是单目运算符和赋值(含复合赋值)运算符是从右到左。以上从记忆角度对书中表格的解读简洁实用,十分便于记忆。掌握了这四条后,通过较少的实例训练,学生即可将这一基础知识点牢固掌握。

牢固掌握上面的基础知识后,在后续讲解复杂类型时,如,int([3]),就可以利用语言学习迁移原理帮助初学者轻松掌握:可以按照上述知识记忆点分析如下:括号()和后部的括号[]优先级相同,从左到右先看()内的(口。其中与[]比较,[]优先,表明此处声明的是个数组,该数组元素是指针类型。()外部的int[]是指针的关联类型。于是可以明确地知道,该语句声明了包含3个元素的一个指向整型数组(有4个元素)的指针数组。该指针数组中元素有3个,为指针类型,每个指针可以指向一个包含4个元素的整形数组。

通过以上分析,向学生表明,从优先级和结合性的角度来看待复杂类型声明语句,复杂类型就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新瓶装旧酒。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引导学生通过前边已学知识迁移贯通,轻松迈过这一语言知识难点。

持有“我们正在学习的是一门语言”这一观点,可以在C++学习的进程中不断鼓励自己发现和总结记忆规律,为深入进阶学习阶段打下基础。金盾出版社于2010年7月出版的赵卫滨教授《背口诀14天精通C语言》就是理论口诀化方面长期经验总结的结晶。该书中结合各个知识点用归纳总结了一系列口诀,帮助初学者记忆。这些记忆口诀不但能给学习C++带来帮助,还能启发学习者立足自己的情况,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不断总结记忆新知识。

四、从参数化着眼的观点

进入到全局变量、预处理、函数和对象等知识的学习阶段后,学生逐渐体会基础知识中的参数化概念。有如刚小升初后接触代数一样,小学接触的确定的数据到初中开始被抽象描述为变量,此时程序设计逐步运用参数化来实现代码的复用、提高代码的通用性和灵活性。C++中的方法、函数、类库头文件等体现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让程序模块化,把特定的代码逻辑独立封装,只传人参数和返回参数,外部集中调用。

以参数化的观点看,预定义全局变量值的修改可完成后续设计代码中同一量的同步更新;预处理中条件编译可以依据参数不同选择参与编译的代码语句段;函数参数及其相关概念如参数传递机制:值传递、指针传递、引用传递均体现了数据量本身的参数化;函数模板、类模板所代表的泛型编程体现了数据类型的参数化。模板把函数或类要处理的数据类型参数化,用于表达逻辑结构相同但具体数据元素类型不同的数据对象的通用行为。参数化建模编程,为解决通用程序和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途径。

持有参数化的观点学习和巩固C++知识,可以在编程实践中不断体会代码复用优点和好处,还可以从更深的层面理解结构化编程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提出来的封装、交互、接口、抽象、复用、容器、泛型等较为抽象的概念术语,对后续学习数据结构及算法分析等相关课程做出充分铺垫。

五、与编译器打交道的观点

C++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很多硬件和软件中都有对应的C++编译工具。编写C++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首先要考虑能通过编译程序的编译,形成低级语言目标代码供调试和运行;其次要考虑能够移植到方便移植到的当前大部分平台上运行。编译系统软件程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着典型性和广泛性,在软件工程、逆向工程、语言转换及其它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谭浩强教授在《C++程序设计题解于上机指导》一书的前言中指出,学习C++不应只局限于使用一种编译环境,希望读者能掌握一种以上的编译和运行C++程序的环境与工具。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难点;处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n our country, the pace of city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accelerate, excava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more and more, in addition to ensure the foundation itself and the supporting engineering stability, must also ensure the safety of nearby buildings. The authordiscusses the support difficultie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deep foundation pit.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treatment;

TU74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也随之增多,在不影响毗邻建筑物沉降的施工方法中,深基坑支护已经成为首选的施工方案。由于深基坑支护包括挖土、挡土、围护和防水等项目的施工,任何一个中间过程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施工事故,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深基坑工程的内容分析

1.1 在施工现场进行量测与在适当位置安装监控。根据及时的数据反馈,在必要时加强工地施工人员的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方式,方便管理监督。

1.2 勘察施工现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并不是简单易行的,需要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施工步骤,因而在勘察施工现场的时候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对基坑的尺寸,面积,大致结构,岩石图层的密度条件,设计者及研究者均要了熟于心,所以说勘察现场是深基坑工程的重中之重。

1.3 基坑结构设计。我们一般意义上所了解的基坑结构包括:挡土墙围护结构(如连续墙、柱列式灌注桩挡墙)、支承体系(如内支撑、锚杆)以及土体加固等。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必须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精密性要高,设计者要考虑到实际的土壤特质,地下水环境,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否会对工程施工产生直接影响。

1.4 注重周边工程保护。如果遇到预测的变形超过允许值,必须立即修改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周边的重要工程设施采取专门的保护或加固措施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常见的问题

2.1、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在深基坑中需要支护施工时,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其水泥掺量会不够,这就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设计者最初的设计理念如若与施工时技术水平达不到一个平衡点,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产生问题,不能完美的切合在一起。另外,基坑挖土是支护受力与变形显著增加的过程,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不管这些框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

2.2 工程监理不到位

大多数事故工程都没有按规定实施工程监理,或者虽有监理而工作不到位,只管场内工程,不管场外影响,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建筑基础必须要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规范要求,因而建筑结构主体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施工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3 边坡修理并不完善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工修理时不可能深度挖掘,只能就机挖表面作平整度修整,在没有严格检查验收就开始初喷,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人工简单修坡后即开始挡土支护的砼初喷工序。使得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

2.4 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很多农民工的人身安全总是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还有待于完善,很多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这样就会导致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

三、深基坑支护的处理方案

3.1 更正原有的传统支护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

现如今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许多成功的经验都可以相互借鉴,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主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这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在基坑支护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现场监控设备的安装。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控项目、监控警报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控点的布置、监控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3.2 及时跟进施工进度,在发生状况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及时补救

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研究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和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状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

深基坑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把握在复杂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破坏,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基坑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展开调查,直接做出可靠有效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

深基坑工程作业一定要具备有关维护结构,用来阻挡水土。所使用的维护设备一定要安全有效。深基坑大多数情况下是运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同时加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在进行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将坑内的地下水抽取出来, 7~15m深的基坑,在其中间一定要加入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运用钢管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维护结构只有安全可靠才能够保证工程作业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从经济方面来分析,高质量的围护设计应当达到相关安全标准,然后通过对现场检测后所反应出来的动态信息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有关调整,以便于更好的运用到工程当中去。

3.3 每个工程环节都要全程调控,做到严谨,完美,一丝不苟。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于过程控制,一旦在施工过程的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开挖过程中及时核实土层地质,当开挖土层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院、监理共同处理。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做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安全

四、深基坑支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要想达到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就应该按照地下埋深嵌固所做出的具体要求。人们做了很多的努力,然而在现今的实际施工中面临着基坑会逐渐变深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要求逐渐日益提高的今天,一定要严肃的对待深基坑支护的问题。

4.2 目前,为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时间效应的影响,以前在有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大多以人工挖土为主,效率不高,今后必须大力研究开发小型、灵活、专用的地下挖土机械,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3 为减小基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应(如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或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需要,有时基坑采用帷幕型式进行支护。除地下连续墙外,一般采用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工法构筑成止水帷幕。目前,有将水利工程中防渗墙的工法引入到基坑工程中的趋势。

4.4 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具体开挖的方法必须与设计的工作情况应该相一致,要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的先决条件,最后进行分层开挖,坚决禁止有“超挖”现象的发生,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减小基坑开挖卸荷后没有支撑的在外的时间,使用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的理念。这是未来深基坑支护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岩土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的方式进行支护。

五、结束语

总之,深基坑工程施工尤为重要,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必须对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充分理解设计意图。这样才能在施工时确保各个施工环节、各道施工工序协调有序。业主也要认真审查设计、施工单位,选择社会信誉好、技术力量强、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置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成就突出。自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18.5公里的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短短二十三年间内,我国高速公路从0公里增加到2010年底的7.4万公里,仅次于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方便了人们的外出,但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便利、快捷和效益的同时,也常给人们造成灾难。近年来,全国高速公路重大、恶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且呈多发的趋势,以2010年为例,全年共发现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69起,同比增加8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34起,同比增加10起,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对高速公路抢险救援工作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速公路事故的特点

(1)事故突发性强、频率高、偶然性大,易造成交通中断。

高速公路事故频发多样,其发生受天气、路况、车况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发生事故后,通常涉及交通管制,容易造成交通中断。如车辆交通事故、火灾以及运输化学危险品槽车泄漏等突发灾害事故发生时,事发地点、性质、时间、环境及气象等因素预先都无确定性,事发突然;灾害事故发生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因而要求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应变性。

(2)事故多元性强,伤亡重,损失大,易造成群死群伤等恶性事故。

高速公路车速快、运输物品复杂,发生事故后往往存在人员被困的情况,而且灾害事故往往会引发火灾、泄漏、爆炸燃烧等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损失。此外,大量的事故往往还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外泄,污染生态环境,引发人员中毒,造成人员死伤。事故发生后,如果处置不当、不及时,或在阴雨、雾天情况下,极易造成连锁反应,引发二次,甚至更多的交通灾害事故。

(3)接处警复杂、危险因素多,救援风险大。

大量的高速事故发生在夜间,同时由于高速公路驾乘人员往往是外地人,对发生事故的地点不熟悉,与本地接处警人员在语言上差异较大,报警人通常不能准确描述具体的地点和方位。无形中增加了接处警难度,造成时间延误。易出现报警晚,事故现场情况不明等不利因素,加重救援工作的难度,延误了救援的最好时机。同时,由于事故情况复杂多元,救援人员面临的危险大,如在化学危险物品运输车泄漏事故中,容易造成救援人员中毒;车辆事故现场处置中,救援人员容易被零乱尖锐物品 “扎伤”、“刺伤”、“划伤”等危险。

(4)应急救援难度、大救援条件局限性强、易贻误战机。

由于高速公路全线封闭,且一般没有消防设施,因此在事故处置时装备器材、供水和灭火剂主要依靠救援车辆自备,在事故处置中,通常会造成水源短缺、救援物资运输困难等情况,往往容易贻误战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事故处置方面,高速公路交通灾害事故会导致大量汽车相撞,并同时伴随起火燃烧或爆炸、车辆毁坏变形或坠入路沟等情况,事故处置难度大;如果发生化学危险品泄漏,更增加了事故的处置难度;事故造成道路堵塞,救援装备和人员难以接近事故现场,疏散人员极其困难;高速公路灾害事故这种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大大增加了应急救援工作的难度。

3、高速公路事故处置的对策

正是由于高速公路事故存在的突发性强、损失大、处置困难等特点,所在在高速公路事故处置过程应当做到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确保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具体而言,主要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火警受理及时准确,弄清事故地点、明确具体行车路线。

路政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境内高速公路的道路公里标志(牌)以及相关报警设施的设置、维护以及保养;接处警人员要熟悉境内高速公路具体情况,能准确定位事故位置,问清报警人所报警的路段、周围特征、燃烧物等,并告之一般的自救方法;其次,处警人员及时与报警人、路政以及交警部门取得联系,第一时间掌握起火路段最方便、快捷的出入口,防止舍近求远。在存在交通拥堵等情况时,交警路政等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交通管制,协同作战,以便于灭火救援行动安全、顺利地开展。接警出动是事故处置的第一个环节,相对于高速公路的事故处置来讲尤为重要。

(2)备齐配强第一出动,快速处置。

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突发性强,发展迅速,救援力量调集要坚持快速精干的原则,调集出动的车辆力求行驶速度快、小巧灵活,要争取在第一时间到场出水。对运载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汽车火灾,同时还要考虑调集大功率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防化洗消消防车(设备)等,并根据出事地点和火灾情况,调动周边地区消防力量协同作战。此外,相关的医疗救助、路障清理等相关工作部门也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高速公路事故发生通常会引发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就近就便,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的调集,及时调出足够的救援力量和相应的救援器材装备赶赴火灾现场进行救助,意义重大了,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

(3)第一时间警戒隔离,安全措施到位。

处置力量到达现场时,警戒措施要周到及时,要正确选择停车位置时,停车位置不仅要有利于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的展开,而且要考虑到高速公路的通行,特别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事故”。一般来说,应停靠在事故车辆的同一车道,距事故现场30-100米左右。灭火救援时,应在离事故现场后方1公里处设立慢速行车标志,在200米处设立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绕着或慢速行驶。灭火救援行动中,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参战人员必须穿戴有荧光标志的服装,没有作战任务的人员应等车待命或站到护栏的外侧,避免被行驶车辆撞伤。

(4)积极抢救人命、坚决处置、及时主动报告。

“救人第一”是救援的指导思想,救援人员到场后应根据灾情迅速成立救生小组,分批分组同时开展生命救助;使用液压切割、扩张等一切可利用的破拆工具,破拆变形的车厢外壳,积极营救破损车厢内的被困人员。在对有火灾危险的部位破拆时,应用雾状水实施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灭火时,应尽量采用雾化水流进行灭火和冷却保护,对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时,要及时主动向上级部门报告,迅速调集有关职能部门参与处置。事故处置时要注意发下几点:一是扑救车辆和人员要安排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尽量避开地势低凹处;二是迅速控制火势,冷却油箱。对伴随有次生化学危害发生的事故,必须及时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遏制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燃烧或爆炸;三是破拆车体时(特别是易燃易爆车辆),应用雾状水实施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引燃油蒸汽等爆炸,发生二次灾害。

(5) 强化开展针对性熟悉与演练,提高整体协同作战能力。

应急救援人员要全面掌握辖区路段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对高速公路的各出入口位置、道路宽度、交通衔接情况以及沿途的重要危险区段、重点单部位、消防设施、天然水源可利用等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积极制定紧急救援行动方案,针对性开展抢险救灾应急演练,准确掌握行动要点、程序和方法,确保应急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辖区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消防、交警、巡警、医疗救护部门加强联系,要定期举行联合演习,不断提高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事故的能力

4、几点建议

(1)加强应急救援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充分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从历次高速公路灭火救援情况来看,应急救援人员对高速公路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急救安全常识掌握不够。当前开展对交通巡警和救援人员的事故现场救护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现场救护知识,及时抢救和运送伤员,避免加重伤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设立应急消防加水点,切实解决消防用水问题。建议路政管理部门依据道路实际展开调研,一定区段内增设消防水池,或提高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确保消防车加水需要,尽可能地避免消防车辆往返市区加水牵制较大警力,延误灭火战机。

(3)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体系,健全紧急医疗网。作为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二的中国,紧急救援体系尚不完善,全国仅有杭金衢高速公路诸暨服务区设置了高速公路医疗急救站,配备2辆120救护车。因此,尽快建立高速公路紧急救援体系刻不容缓。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管理方法,按人口密度、交通量等,可以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依托,设立医院救护服务点,配备必要的救护设备和专门人员,大中城市配备专门的救护直升飞机,在交巡警的配合下利用专业抢救知识和技术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保证紧急救援系统的有效运转。

(4)着眼长远,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通过建设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安装电子地图以及数字摄像头,随时发现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事件,对事故和抛锚车辆抓拍录像及时进行图象压缩传输,实现高速公路实时监控,确保指挥的直观和迅速,为事故处置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中国消防手册》第五卷第二篇;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良好发展,电力也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保障。而电力运行的相关设施的完善,是保证电力供应不可或缺的条件,高压线是高压架空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塔基础是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荷载的主要承担者,其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属于隐蔽性工程。同时其工作量大约占整个输电线路工程量的60%左右,其工时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进度,质量又是关系到线路整体施工质量,同时也是线路安全运行的保证。另外,铁电力线路塔基础施工特征是施工一次性,可见,如果施工质量存在问题,而修复又比较困难,这就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工期,也可能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如何加强输电线路铁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力度,对确保工程高效、优质、快速的建设发展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意义。

1.基坑的操平找正

将经纬仪安平于铁塔基础中心桩位处,并严格检查坑深、根开、以及对角线等尺寸是否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坑深中心应采用木桩等进行标识。以免出现基坑底板挖偏等不利问题。每个基坑操平时应包括基坑中心和铁塔塔基四角在内至少5个基准点。如果铁塔现浇基础设计有垫层者时。在基础未浇注前和浇注后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操平处理。对于终端塔、转角塔等有特殊设计要求的基础,还需要还按照设计要求将上拔腿(线路外角)坑深进行加大处理,满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基础预偏修正要求。

2.基础材料的要求

杆塔基础施工材料应在浇注前就运达搅拌现场,应按照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预备足够的数量。如:当原材料直接堆放于地面时,砂的预留富余量应在3%,碎石富余量应在2%左右;当施工原材料堆放在特殊预留场地时,可以按照设计备料要求进行预留。原材料在堆放过程中应做好完善的防止雨淋受潮等措施,有效确保原材料具有较高质量水平。

3.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

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着基础的质量。应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应尽可能用较大密实度的良好级配骨料,即要满足设计图纸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又要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尽量减少坍落度和水泥用量,必要时可以掺加部分的粉煤灰和外加剂等进行调试,从而合理的提升混凝土性能。搅拌时必须采取控制配合比措施,要求上料时要有专人负责增减砂、石料的比例。施工中砂、石用量一定要过秤,在料车上要画出标记线,并经常检查用料量。检查方法是装料人员装完后,再卸车称重,水泥应抽部分过秤,取平均值再计算砂、石用量。

4.地脚螺栓质量控制要点

铁塔基础地脚螺栓的安装质量,直接受基础的测量以及混凝土结构等因素制约,如果基础测量或混凝土结构施工不符合设计或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时。会直接影响铁塔地脚螺栓安装质量水平。在保证地脚螺栓的长度、尺寸、直径、以及规格型号等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转角塔、终端塔的基础受托腿螺栓和受压腿地脚螺栓等通常在规格型号等是不一致的。因此,施工前必须认真核对图纸后,方能准确无误的进行锚固螺栓安装,确保地脚螺栓具有较高安装质量水平。

5.基础钢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在基础钢筋入库时,应以照图纸为依据,对其作入库检验。在入库基础钢筋的堆放上,应以型号为标准,挂牌标识。当钢筋运送到施工现场时,应在使用之前再进行检验,对照图纸逐个检查型号、尺寸、规格、数量,避免错运和错用。

5.1钢筋弯钩加工

钢筋弯曲成型除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式、长度、规格外,还有符合结构构造规定:I级钢筋(HRB235)的末端应设180°的半圆弯钩,弯钩圆弧内径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Il、Ⅲ级钢筋末端需要做成90°或135°时,ll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4d(d为钢筋直径);Ⅲ级钢筋不宜小于5d。

5.2绑扎钢筋

在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过程中,当钢筋运到塔位时,需要保证其是洁净、无损伤的,所有钢筋表面上的油漆、铁锈也应该在绑前进行彻底清除,另外,还需按设计图纸检查其品种、规格、数量等、无误后,再进行钢筋笼的绑扎。

5.3钢筋焊接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而且对于同一根钢筋,不可以焊接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有下面几种规定:

(1)对于非预应力筋来说,其受拉区最好不超过50%,对于受压区没有限制。以使受压区不会受到限制。

(2)对于预应力筋来说,其受拉区最好不应超过25%,如果采取了一定的可靠措施,就可以将这一范围放宽到50%,对于受压区,没有限制。

(3)对于焊接的接头,最好应设置于受力相对较小的部位,另外,同一根筋在其全长上最好应少设接头。

(4)对于焊接接头同钢筋弯折处之间的距离,最好不超出10倍的钢筋直径,并最好超过构件最大弯矩处。

6.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制应采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一般是先砂、水泥、石子最后加水,拌和时间以2min为宜。特殊地形无法机械振捣时,采用“三干四湿”人工搅拌方法,即水泥和砂干拌2次加入石子干拌1次,然后加水拌4次,务必拌合均匀,稀释适度。混凝土拌制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2次及以上坍落度,其数值不得大于配合比设计的规定值。注意严格控制水灰比,用水量过多会产生流浆,混凝土粘聚性将降低。

浇筑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以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机械振捣。分层布料每层厚度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机械振捣应当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间距以300~400mm为宜,每次插入振捣延续时间一般为20~30s,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沉落为止。过分振捣容而产生离析,骨料间无法形成足够的黏着力,其承载力将降低。欠振捣混凝土密实度低,其抗压强度差。振捣上层混凝土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30~40mm以消涂两层合缝。底板、台阶采用斜面插入法振捣,立柱采用垂直插入法振捣,振捣时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应大于100mm并注意与钢筋不宜长时间接触。

混凝土试块应在出盘时随机取样制作。对转角、耐张、终端塔的基础每基应取一组,一般直线塔同一施工班组第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单基或连续浇筑混凝土量超过100m时亦应取一组;按大跨越设计的直线塔和拉线基础,每腿应取一组,但当基础混凝土量不超过同工程中大转角或终端塔基础时,则应每基取一组。试块养护条件与基础相同,试块应在28d龄期进行试压。整基基础浇筑完毕后应复查根开、对角线等及时将基础顶面抹平,耐张塔基础应按要求预留预偏高度,直线塔基础四腿应操平,填写施工技术记录。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在12h内开始养护,在夏季天气炎热、有风时,要在3h内进行淋水养护。养护方法是在基础顶部用草袋或砂子覆盖浇水,使基础表面经常保持湿润。拆模检查合格后立即回填,外露部分继续浇水养护,以保持回填土的湿润。普通水泥养护期不得少于5个昼夜,干燥、炎热时养护时间应当延长2~3d为宜。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的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0.引言

建筑的渗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也是住户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许多建筑在使用不久之后便会出现屋面漏水、墙壁渗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轻者会给建筑的美观带来影响,重者则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面对渗漏问题,人们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治理,可是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所以,建筑防水工程意义重大。本文就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初步分析。

1.建筑防水材料的选用

据有关部门对防水工程出现渗漏现象分析结果显示,渗漏原因中由于材料不良造成的占20%~30%,由于施工粗糙造成的约占45%~48%,由于设计存在问题造成的占18%~26%,建筑防水工程所谓四漏(屋面漏、厕浴间漏、外墙体渗漏和地下室漏)问题已成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应引起注意。

1.1刚性防水材料

防水混凝土兼有结构层和防水层的双重功效。其防水机理是依靠结构构件(如梁、板、墙体等)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再加上一些构造措施(如设置坡度、止水环等)达到结构自防水的目的。

1.1.1作业条件

完成钢筋、模版的隐检、预检的验收工作,并应在隐检、预检中查穿墙螺栓、设备管道、施工缝及位于防水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件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提前编制施工方案;配合比经试验确定。

1.1.2材料要求

水泥:应用不低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以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砂子:应该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石子:应该用卵石,最大粒径为5~40mm,含泥量不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太大;掺和料:其掺量应该由实验确定,等级符合规范要求。

1.2沥青防水卷材

沥青防水卷材是用原纸,纤维织物等胎体材料渗涂沥青,表面撒布粉状,粒粉或片状材料制成的可以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石油沥青纸胎是我国传统的防水材料,目前在屋面工程中仍然占主要地位。它具有低温柔性好,防水层耐用年限短,价格低的特性。在地下防水层施工时,当地下水位较高时,铺贴防水层前应该降低地下水,地下水位到防水层底标高下30cm,并保持到防水层施工完成;铺贴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表面残留的灰浆硬块及突出部分应该清除干净,不得有空鼓、开裂、起砂和脱皮的现象;防水层所用的卷材、基层处理剂、属于易燃物品,应该单独存放,远离火源,做好防火工作。卷材防水材料的材料要求必须符合规范,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卷材防水层空鼓,发生在找平层与卷材之间,且多在卷材接缝处,其原因是找平层不干燥,汗水率大,空气排除不彻底,卷材没有粘结牢固。

1.3涂膜防水材料

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是以合成橡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其他辅助材料配制而成的单组份或多组分防水涂料。与常用的材料相比,显得比较新型。涂刷在基层表面后,经过溶剂的挥发或水分的蒸发或各组分间的化学反应,形成坚韧的防水膜,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涂膜防水层完整、没有接缝、自重轻、施工简单方便、易于修补、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如果防水涂料配合密封灌缝材料使用,可以增强防水性能,有效防止渗漏水,延长防水层的耐用期限。由于双组分.多组分聚氨脂涂料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严重,在某些方面遭到禁止使用,因此使用单组分聚氨脂防水涂料,这类涂料是以聚醚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助剂制成,属于无有机溶剂挥发的单组分柔性涂料,其固体含量低强度高延伸率大于80%,拉伸强度大于1.9%。涂膜防水层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穿平底鞋作业。涂膜防水施工时,不得污染其他部位的墙地面。涂膜层施工后,要严格加以保护,任何人不得进入,也不得在上面堆放杂物,以免损坏防水层。防水保护层施工时,不得在防水层上拌砂浆,铺砂浆时铁棒不得触及防水层,要精工细作,不得损坏防水层。

2.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分格缝的设置技术

分格缝应设置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的交接处,并应与屋面板缝对齐,使防水层因温差的影响,砼干缩结构变形等因素造成的防水层裂缝,集中到分格缝处,以免板面开裂。分格缝的设置间距不宜过大,当大于6m时,应在中部设一"v"形分格缝,分格缝深度宜贯穿整个防水层厚度。当分格缝兼作排气道时,缝可适当加宽,并设排气孔出气,当屋面采用石油、沥青、油毡作防水层时,分格缝处应加200mm~300mm宽的油毡,用沥青胶单边点贴,分格缝内嵌填满油膏。

2.2屋面找平层技术

屋面采用建筑找坡与结构找坡相结合的做法。先按3%的结构找坡后,再在结构层上用1:6水泥炉渣或水泥膨胀砼石找坡,再做2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建筑找坡时,一定要找准泛水坡度,流水方向,将最高点与泄水口之间用鱼线拉直、打点、打巴、泄水口处厚度不得低于30mm。浇砌时,一定要用滚筒和尺方滚、压赶、使其密实。

2.3屋面隔离层技术

在施工中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把面上的这一层二布三油卷材防水层做在找平层与刚性层之间,既起了隔离层的作用,又不被日晒雨淋,既防止油膏老化,又起了防水作用。在做卷材施工时,应注意基层上涂刮基层处理剂,要求薄而均匀,一般干燥后,当不粘手才能铺贴卷材;卷材防水层的铺贴一般应由层面最低标高处向上平行屋脊施工,使卷材按水流方向搭接,当屋面坡度大于10%时,卷材应垂直于屋脊方向铺贴;铺贴方法:剥开卷材脊面的隔离纸,将卷材粘贴于基层表面,卷材长边搭接保持50mm,短边搭接保70mm,卷材要求保持自然松弛状态,不要拉得过紧,卷材铺妥后,应立即用平面振动器全面压实,垂直部位用橡胶榔头敲实;卷材搭接粘结:卷材压实后,将搭接部位掀开,用油漆刷将搭接粘接剂均匀涂刷,在掀开卷材接头之两个粘接面,涂后干燥片刻手感不粘时,即可进行粘合,再用橡胶榔头敲压密实,以免开缝造成漏水;防水层施工温度选择5℃以上为宜。

3.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加强防水工程现场材料质量检验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力度,“十二五”期间要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和一些重点工程实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让防水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方承担防水工程保修费用和连带的赔偿责任,使我国的建筑防水技术发展和进步建立在可靠的工程质量基础上。在健全防水工程质量专项验收制度的同时,要强调防水工程使用方管理维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修期内防水工程的维修虽然由施工方负责,但要分清是施工方责任还是使用方使用不当责任,其维修费用及赔偿费用由负责方负责。同时,鼓励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4.结语

总而言之,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了解防水材料的特性,其次要清楚该种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最后是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的细节进行施工,以满足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防水耐用年限,实现防水工程的高质量及良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