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居住空间设计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人性化理念下的居住空间是一种追求视觉效果的强烈性和室内设施功能的完备性完美融合的全新设计理念,它是利用现代各种技术手段、科学方法并充分结合人的特点以人为中心的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全新设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突破了原来的物质性界限而转变为舒适宜居、蕴含美学价值的精神享受的层次上,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应运而生。下面将就影响这种设计理念的因素进行一些探析。
一、色彩对居住空间的影响
不同的色彩往往带给观察者以不同的感受同时也使观察则产生不同的想象,这也就使得对于同一件除了颜色之外都相同的物体得到了迥异的评价,由此可见,色彩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感受。因此在人性化理念下的居住空间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色彩对居住空间装修效果、观察者感受的影响,才能使使用者达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感。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色彩一般包括背景色、强调色和主题色三种,三者的搭配不应逾越和谐统一的的界限。
色彩的选择还与空间的大小有关系,大的空间为了增加重量感常常采用较为深的色调,而相对较小的空间为了增加空间感时常采用浅色调。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色彩与空间方位的配合,由于色彩在不同强度的光线作用下,给人的感觉也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合理选择适合空间方位的色彩以达到更好的视角效果。
2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理念运用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结合生理学、心理学的相关因素来研究人和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使用者的安全舒适、人体健康等问题的科学,它是在以人为本以人为服务主体的基础之上从人的自身出发研究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人体工程学在居住空间设计上的应用体现在通过心理学、人体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考虑以实现室内环境和人关系的协调、选择适合人体特点的居住空间设计方法从而达到安全高效、舒适健康的最佳效能状态上。因此,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的相关概念对于居住空间人性化设计目标的实现必不可少。
3装修材料的选择
选用材料并恰当运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装修材料的熟练而适当的选用技能是在实践中不断形成的,设计者只有不断通过在实践中掌握装修材料的性能及其用途,不断地通过联系实际的装修设计训练才能切实提高装修水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加创意,进而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装修之中,这样才能创造出质量高超的装修方案。不同的装修材料能让人们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一个好的装修设计方案的前提就是装修材料的合适选择,只有这个步骤能很好地完成,才能赋予空间以迥然相异的面貌、才能使装修有很强的美学特性从而给人以极大地精神享受、才能实现人性化的居住空间设计的目标。
4影响人性化居住空间设计的心理学因素
人们对居住空间设计的感受源于他们直接的参与,而非仅仅是专业人士理性的理论分析,这就导致有时使用者比设计者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理解的更为到位。因为使用者是在平时使用设计的产品获得对装修效果的真实认知而非仅限于理性的分析。这些认知是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的,直接反映了使用者的心理,只有顺应这种心理,才能赢得使用者热爱、才能达到居住空间设计的初衷。人性化理念下的居住空间设计要求设计者的设计产品应该深入人心,符合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符合以人为本、贴近生活、适合生活需要的人性化设计要求。
5影响人性化室内设计的使用者因素
由于不同地区人的身体特点、风俗习惯、饮食起居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居住空间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生活特点。比如说进行厨房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如果是西方人由于其习惯于吃快餐,炊具并不需要太多,所以设计的厨房并不需要太大,其快捷方便性才是设计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但是对于中国人这种理念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中国人煎炒烹炸的多样的烹饪手法就要求需要多种多样的工具,这就要求厨房不能太小并且还要注重厨房结构的合理布局。这说明了不同地区、文化、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是非常大的,只有充分了解使用者的特点的基础上并在居住空间设计上满足人性化的需要,才能顺利地完成设计工作。
6总结
总之,居住空间设计只有利用知识体系进行理性的综合分析、感性的发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目标。人性化理念下的居住空间设计是个综合性、系统性过程。人性化的设计是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使用者需求的改变而随之改变的思维过程,只有不断适应时展,了解人们需要从而做出改变,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求。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畲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恰到好处的空间章法,及其所体现出的深入骨血的传统思想文化观念依然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启示。本文在分析畲族民居特色基础上,对其设计思想和手法进行梳理,探讨畲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
畲族传统民居;当代居住空间设计;启示;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听多了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客家的土楼、蒙古的蒙古包等如雷贯耳的特色民居,畲族民居,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还十分陌生。但是这个深藏于浙江西南部山区的畲族特色传统民居建筑,其所蕴含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居住环境的思考,以及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迪丝毫不逊于其他著名的特色民居。
1. 畲族传统民居特点
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景宁位于浙江西南部,这里主要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经历了千年的迁徙与经营,畲族众人在这群山之间落地生根,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聚落模式。在漫长而幽静的岁月中,特有的本土文化、地理地貌与畲族固有的民风、民俗相互碰撞、融合,从而积淀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独具风情的畲族地域文化。而其中最能反映畲族民众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就要数畲族传统民居了。它是畲族民众一日中逗留时间最长的场所,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畲族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与思想智慧。
畲族的民居在畲语中被称为“寮”,多建在避风处的山坡上或山坳处,以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寮依地势而建,背山面水,选用的建筑材料也以木、石、土、竹、草等当地常见的天然材料为主。寮的空间结构根据所在地域不同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出现有“一字形”、“H”形、“一颗印式”、“口”形、走马寮等布局结构。一字形寮向左右横向伸展,出现有九开间、十一开间的长屋,甚至有十三开间、十五开间。而另外的几种畲寮样式,则多在寮横向开间三间或五间的基础上,再向前后方向延展,形成形态各异的特色布局形式。寮的屋顶样式属于悬山顶,屋檐出檐深远,不仅挡风遮雨,减少阳光的直射,也大大扩展了檐下的可用空间。整个畲寮多分为上下两层,一层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区域,正厅、卧室、厨房都设在这里,次间、梢间地面比正厅的高出二十公分,上铺木板,可起到防潮防虫的作用;二层由于较为干爽,多作存储之用。猪栏、牛栏则通常设在寮的旁边。
2. 畲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2.1 畲族传统民居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处理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长久以来,“顺应自然”、“与自然无违”的思想在江浙一带深入民心,畲寮即是他们努力将建筑融入到大自然的有力代表,无论从规划选址还是环境布局,都极力淡化建筑自身的主体意识,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即使在当今仍然有着十分深刻的启示作用。
2.1.1规划选址要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虽然浙西南地处山地、丘陵地带,地势疏碎、零星,耕地较少,但是畲民在建寮选址时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地理条件,选择靠近水源的向阳处,随山势而建,尽可能地减轻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同时又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今天,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似乎可以被无限放大,不再受环境的限制,自由地选择居住用地。而事实上,畲族传统民居在选址规划上所显露出来的生态化、人性化理念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毕竟,真正理想的地形在现实中实在很难找到,而推山挖池,堆土成山,不仅不环保,也显得过于劳师动众。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机器,它的选址必然要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这也是“顺应自然”的一种方式。畲族村落中,各种活动如:“崇宗祀祖”;办理婚丧寿喜事;商议族内事务;族人子弟上学等都是在村中的祠堂进行的,村中的畲民不需要走很远的路程,就可以到达。联想到现在的居民小区,虽然没有了如旧时祠堂般的场所,但是在选址时还是要考虑到小区与周围配套设施之间的联系,即:以小区为中心的一定距离内,能就近解决居民吃饭、购物、休闲、娱乐、上学等民生各方面问题的场所和服务。这样,既不会因为长距离的路程而为城市交通带来严重的负荷,也可以减少因能源消耗所引致的城市污染。
2.1.2 空间环境布局应顺应自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为了追求土地价值最大化,带来了现代住房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诸多后遗症。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各种生存资源愈发紧张,并引发了的人们生活质量的恶化,甚至由此所导致了心理上的缺失。关于这一严峻问题,畲寮因地制宜的做法也许会使我们从中获得一些启示。畲寮讲求“顺应自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想办法适应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而不是单凭主观的需要盲目地改造自然。每个畲族村落规模一般不超过30户,降低了居民小区的人口密度。而且畲寮布局不讲求中心、轴线,仅随地势层叠错落,寮的周围还挖沟开渠、引水蓄塘、多植花木,以弥补地势所带来的日常生产生活上的不便,也将寮掩映在一片柳绿花红之间。这种朴素的自然-建筑观在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和环境特色的同时,不仅没有影响到人们的住宿和生活品质,反而因为对寮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巧妙处理,使得居住空间更加别具风味。
2.2畲族传统民居在人与居住空间之间关系的处理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随着乡土建筑的回归,从传统建筑汲取灵感,创作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空间设计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畲族传统民居虽因深锁高山之中,受外界影响较少而显示出建造风格和施工工艺的滞后性,却也因此造就了畲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独有风格,当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有的建造形式、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构件样式为当代居住空间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
2.2.1 引用畲族传统民居的空间结构组织方式,启迪当代设计的居住空间形式
任何民居都有其对周围空间环境和结构的独特理解,畲族民居当然也不例外,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汲取一些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迪与思考。
(1)改善邻里关系。一幢畲族民居一般住两家人,甚至有时会将几个寮相连接,供许多户人家共同居住。寮前是相对较为平整的共享庭院,为家人、邻居之间的日常交往提供了一个方便交流的平台。充分体现千百年来沉淀于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亲情观、家庭观、邻里观,它们为改变今天这种“高楼林立,一门关尽”的冷漠居住形式提供可行性方案。
(2)灰空间的运用。畲族传统民居中对灰空间的利用已相当纯熟,许多地方都体现出对这种空间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如过渡室内与室外空间之间的檐廊;还有檐廊与正厅之间模糊的界线。这种半开敞的空间形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也使得庭院与房间之间的空间大小呈现出可伸缩的特性,衍生出多种功能和用途。联想到现代住宅,这种空间缓冲的理念亦有所植入。“入户花园”、“阳台”这样的灰空间设计已普遍存在,它们在居室与外界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地带,进一步增加了居室的私密性,同时也营造出当代居室空间的“暧昧”氛围。
(3)丰富空间流线。畲族传统民居中的檐廊连接着进入居室的多个入口,可以选择穿过与前廊相连的正厅,从暖间或卧室进入室内;又或者直接从楼梯间处进入居室也可。甚至寮中每一间房间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这意味着即使目的地相同,同时从畲寮中的两个不同地点出发,行动的流线也可以完全不发生重叠。这种多向的空间组织形式对当今居室设计颇有启发。例如对类似于畲寮檐廊作用的入户花园的引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流线的灵活性。此外,阳台和露台也得到升级,除了面积加大,也开始连通如客厅、卧室、书房等房间,进一步开辟新的路径通道。而这种神似畲族传统民居多流线设计的空间组织形式不仅加强了各房间之间的空间联系,也增添了家庭生活的趣味。
2.2.2 利用畲族民居传统建筑语言符号的变异和转化,体现空间设计民族性和地域性
面对“全球化”思维下的“千楼一面”、“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冰冷、乏味的“火柴盒”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历史文脉的渴求和对本土建筑形式的认同感。而作为浙西南地区特有的畲寮,亦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与文脉。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对当代设计的某种启发。如畲寮中参差连绵,如百褶裙般的屋面,就可以运用多种手法,唤起人们对于畲族传统民居的熟悉记忆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新鲜感。例如:运用拆解、穿插、断裂、渗透、拓扑等方法使屋面产生变异;采用合金、玻璃等材料,重新诠释巨大曲面屋顶的形象;调整屋面原本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并通过抽象、转化、组合的方式改变空间形象等等。此外,畲族的图腾-盘瓠、以青、蓝为主的畲族色彩、竹篾编织的隔墙、以小竹片或芦苇杆编成篱笆围成的“千枝落地”墙体等畲族特色文化符号也都可以为当今居室空间设计提供大量创作的素材,通过多样的转译手法,搭建符合当代人口味的传统空间新形式。
3. 结束语
作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畲族传统民居虽然已很难适应当代社会人们生活的方式与节奏,但是,其因地制宜、恰到好处的空间章法,及其所体现出的深入骨血中的传统思想文化观念依然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启示。畲寮是畲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的智慧结晶,是由畲族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的地域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尽管一度曾遭到漠视,但是对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然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解读。因此,通过借鉴满载着畲族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民居设计手法和思想,并运用当代设计语言对其不断进行演绎与发展,相信一定能够创建出一个真正符合人们生理、心理需要的、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的,并且具有浙西南地域特色和畲族民族风情的现代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 程泰宁著. 程泰宁文集.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组编.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
[2] 丁俊清,杨新平著. 浙江民居.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陆元鼎主编. 中国民居建筑年鉴(2008-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4] 单德启著. 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8
[5] 朱良文著. 传统民居价值与传承.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
[6] 刘丽芳著. 中国民居文化. 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1
[7] 蓝法勤. 浙西南畲族传统民居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2):71-7
作者简介:王璇,女,现任教于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分院,讲师;
关键词:软装饰;室内装修;空间设计;功能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在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生活质量的要求方面更加的多样化,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开始强调精神生活对于整体生活的极大作用和意义。现代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仅取决于房屋的居住功能,更是取决于房屋对于个人在生活方面所给予的满足。在这一形势下,室内设计也显示出更大的意义和作用。就目前来看,人们“轻装修、重装饰”的装修理念,设计风格也逐渐的从功能化装修转向个性化的软装饰,这是我国家装行业趋于成熟的标志之一。本文就现代装饰中的软装设计与空间设计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 软装饰及其功能
所谓软装饰,是区别于硬装饰而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硬装修”之后通过利用那些能够便于更换品种和位置的家具以及饰物等来完成空间的综合性的再深入设计。这里所指的饰物主要由家具、灯具、地毯、挂画、窗帘、床品以及艺术摆件等。但软装设计是不应该离开室内设计而独立存在的。如果说室内环境是一部电影,而设计师则是片中导演,那么室内设计师应该是电影的主角,软装设计师应该是电影的配角。室内设计师通过对客户意向的分析来确定一个设计主题,软装设计师需要做的是配合室内设计师更好的营造这个主题的氛围,而绝不是自顾自美丽。进行软装设计时,要根据业主的生活习惯、经济状况以及兴趣所在,并且综合建筑物空间的大小、形状,进行整体上的一种综合的设计装修工作,以此来体现业主的品味、个性。可以说,软装饰是对业主生活方式和个人文化内涵的一种最为直接的阐述。
从本质上看,软装设计是脱胎于室内设计的。软装是市场驱动的结晶,是当前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我国室内设计整体发展进度的加速推进,软装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的距离必然会被逐步拉近,并且最终合为一体。软装饰在室内装修和空间设计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够对室内空间进行有效的分隔
通过采用软装饰可以在室内空间方面进行装饰性的分隔,比如在经过硬装之后,通过在墙面挂一些喜欢的、具有文化属性的挂屏、字画或者是进行与装修风格一致的墙体彩绘,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地毯的铺设等设计,就可以巧妙的实现空间的划分,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也使得空间形成相对均衡的隔断;
(2)净化空气
通过在室内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进行软装饰,不仅能够美化环境,也能够实现空气的净化效果。常见的绿色植物有芦荟、万年青、吊兰等,这些植物可以对空间内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有效的清除,保持空气的清新。
(3)彰显品味
通常艺术与品味是息息相关,艺术能够更好的彰显一个人的文化品位。软装饰就是通过一些装饰物来进行室内空间的装饰,其最高境界便是通过装饰物的选用、组合以及构成来彰显房主的品味。
二 软装饰与室内空间设计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软装饰的使用能够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情调。在室内空间的软装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以人为本
室内空间的直接对象是使用者,以人为本应该是进行软装设计时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就是要求装饰要能够满足室内空间舒适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要充分的考虑业主的活动情况,以及对于不同的空间的使用诉求,处理好空间、陈设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的美观性和科学性,这些都是应该给予重视的方面,也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2)统一与协调
软装饰是一门艺术,需要注重装修的协调与统一。一个优秀的空间设计,应该是协调性和统一性的完美呈现,不仅要对功能和形式、色彩与风格、材质和风格的协调与统一,更是整体与细节、科学与完美、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和统一;
(3)注重经济性
经济型始终备受人们的关注,在软装设计中,应该挑选一些性价比比较高的装饰物,发挥小物件、大功效的作用,利用其来提升空间的整体效果;
(4)自然性
在目前这种崇尚自然的氛围中,人们对自然有着极大的情感,于是体现在软装饰方面就是要能够体现崇尚自然的特点,通过提高装饰的自然性来达到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的目的。软装饰是多样的,而这种多样性就决定了在进行软装饰与空间的设计时必须要注重整体的艺术性和主体性的体现。在进行软装饰时,使用的纺织物要能够符合人们的健康心理的需求,也能从深层次将人们的审美心理和接受心理进行完美的融合,还要充分的利用这些物件的自身属性,将艺术与文化融为一体,充分的展示设计对于空间、软装饰对于空间的这种修饰和再造作用。在进行室内的软装设计的时候,不仅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对软装饰与空间关系具有很好的理解,把握好室内整体的设计风格,也要能够对室内居住者的个人情况比如年纪、文化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科学的设计,为不同的业主提供针对性的、有特色的设计,将情感、科学审美情趣等综合起来,为业主营造一种既独具艺术风格又能体现艺术个性的居住空间和场所。
作为一名软装设计师,需要根据居住环境来深化设计室内装饰方案,要注重主体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品位高、艺术感强的作品。所以,室内空间的设计需要有一个与居住环境相互关联的主题,这一主题需要突出业主的文化品味和精神诉求,之后通过软装饰的手段来实现这种主题、达到这种要求。软装饰要能够体现独特的艺术美丽和丰富的功能,这就需要不仅有传统的继承,也要有现代的革新,通过新的材料和思维理念来焕发新的内涵,体现新的生命力,并且最终达到居住空间物、人和谐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爱研, 周研. 解读室内空间环境中的软装饰设计[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 08.
关键词:节能策略;建筑空间设计;思考与实践
正文:
建筑空间包含了结构和功能。在当前技术进步和建筑领域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对于建筑室内设计如何达到节能、绿色的目标,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师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无论是居住需要,还是结构科学,建筑空间设计被赋予了多元化的思考与实践,在追求节能的道路上不断进行着探索与创新。
1、建筑空间设计的内涵
绿色节能是建筑业正在研究并大力发展的领域。科技创新的解决就是在少量的造价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建筑项目,创造更高的舒适的条件。真正的建筑设计是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的,设计出的产品是符合现代居住生活理念的居住空间。不仅具有完美的独特的视觉效果,还有总平面设计和整体性上的布局。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空间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项目的经济投入,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因此,建筑空间设计可谓是对空间的布局和组织的关系的多方位全面综合的设计,围绕建筑节能,利用设计手段,在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结构造型的合理性、技术手段的先进性、材料选用的创新性等等方面,都能够符合现代建筑设计的潮流。人对空间的认识是逐步在居住和使用中增进了解的。不同时代的人对建筑空间设计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同,因此带来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路和成果。建筑空间设计从生活中来,但是又反映生活、改变生活。发展至今,节能的空间设计已经成为带有时代特色的生活态度的体现,成为展现现代人生活的舞台。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建筑在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充分利用方面做的还不够。还不能真正做到与气候和环境的适应和利用,同时,一些建筑空间设计只注意了模仿,忽视了适应性,导致建筑本身的设计没有问题,但是与所处的地区气候格格不入,造成能源的浪费和消耗。
2.建筑空间设计的气候适应属性
现代建筑空间的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建筑设计,不再是孤立的封闭空间,而是增加了空间的流动性和多元化的诸多属性。对于建筑所处的地区的气候能够具有适应性。
2.1以当前较为流行的双层幕墙的节能构造为例,这种建筑表皮的设计,是根据气候设计的原理,灵感来源于阳光房,利用阳光透过玻璃幕墙产生温室效应,达到取暖的目的。这是一种对气候有多元化适应功能的“空腔”设计手段,能够根据不同的建筑构造进行空腔的开闭,对建筑内的采光、采暖、通风进行节能的设计,有效的管理,使得建筑空间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形成自主调解冷、热、湿的微气候环境[1]。
2.2建筑物理角度的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例如空气在建筑结构中的流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篡唐凤,在设计上要提前考虑通风的布局,还要考虑防热的问题。采取何种手段,能够保证群体空间的组织关系的同时,还能有效导入外环境的气流,得到建筑内部的微环境的良性循环。例如一种在顶棚加上顶盖的设计,就是设计了能够灵活开启的天窗,这种设计在保证建筑防热的效果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竖向流动的气流。使得建筑内部出现了通风效果。这是智慧融入建筑学的体现,使得建筑的空间价值大幅度增加。
3.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节能策略
3.1建筑技术与设备是为了人们在建筑中能够获得更多的舒适性而采取的手段。建筑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包括了暖气、通风、空调等很多设施。要将建筑整体能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达到生态建筑的要求,就需要针对建筑空间设计的节能设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节能的原理、机制、效能进行整体的考察。建筑空间设计将节能贯穿在整体的系统结构中,从宏观布局到微观构造加以审视。例如从仿生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考虑建筑的各个空间需要的通风、日照、绿化、水体、温度、噪声的问题,还要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建筑空间的物理性能和外部环境的物理性能的交互。使得不同层面的空间产生整体的连续的调节,使得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利用达到整体协调的效果。
3.2对于建筑内空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建筑表层和内部空间明确区分的问题。通过合理的建筑内空间的设计,充分利用建筑表层空间的节能技术,就能让建筑更加适应环境,与环境建立友好的关系。例如在当代的一些建筑中,为了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条件,在建筑主体的边缘设置了独立的空间,起到遮阳和隔热的作用,将建筑空间设计成拥有良好环境,实现绿色节能的居住空间[2]。
4.建筑空间的节能技术
4.1对能源的利用,特别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建筑空间设计的节能措施的有效体现。例如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将建筑空间与这些能源进行交互和融合,营造出安全、舒适、健康、环保、节能效果好,造价投入低的建筑空间,让人们在满足基本居住的条件的基础上,对能源不断地可循环再利用[3]。
4.2在网路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建筑空间智能化设计,利用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使得建筑内部的电器设备达到节能控制的模式,降低建筑的电能,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提高环境的舒适度[4]。
结语: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低碳经济的部署和实施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的节能思路,是整个世界建筑设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社会和经济已经进步到了现今的模式,因此建筑节能设计必须担当起落实节能策略的重任,将节能的潮流带入千家万户,使得建筑空间设计中标注上绿色节能的标签。并且通过探索与实践,真正拥有节能的建筑,绿色的建筑,并拥有众多名牌设计师和先进的设计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方一.基于节能策略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考[J].城市建筑,2013,(16):30-30.
[2]孟丽娜.基于节能策略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考[J].低碳地产,2016,2(12):149-149.
[3]杨洁.寒冷地区大型商业建筑空间与能耗和环境舒适度调查研究——以京津地区为例[D].天津大学,2014.
1.室内空间设计更注重人性化需求。室内空间设计体现人对环境的要求分为生理环境要求和心理环境要求,生理环境要求除了对物理环境,如居室空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的质量标准的硬性要求之外,更加注重个性发展需求,突出性别分室、年龄分室等个性化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对心理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感、健康感、自主性、私密性、灵活性成为综合考虑的要素,方便度、舒适度是考核室内空间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室内空间的功能划分中,首先,通过内外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确保室内空间质量;其次,通过对居室空间的组合变化,可创造出新的空间形态,获得良好的空间品性,实现更多的人性化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倾向于注重室内空间的组织艺术,利用对空间秩序、形态、构图进行合理组织的艺术手段,合理安排流线,把握各空间内部尺度以及大空间小空间的综合运用,从而获得层次丰富、清晰完整的空间形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与生活压力都在不断增加,便捷的现代化服务使得办公生活娱乐都可以让人做到足不出户,封闭的空间会导致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压力无法得到释放。为此,对室内空间“透明性”的需求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传统设计方式下的“通透设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含义。以“透明”手法可以营造开敞、通透、流动的室内空间,不仅能够增大空间划分的自由度,也能加强室内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室内外空间的交融渗透性,打破空间局限,从而有利于人们缓解压力,实现空间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最终目的。
2.室外空间设计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邻里的相互交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繁华热闹生活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不少的困扰,快节奏的和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大大减少了人们共同娱乐的时间。室外空间是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性空间,是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开放性场所,也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日渐增大,不仅促进了国人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同时也逐步提升了人们对社区室外环境宜居、开放性的要求,室外空间设计开始日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邻里的相互交往。不同的使用人群对室外空间的属性要求也不尽相同,人性化的室外空间设计就是创造条件让人置身其中能有愉悦的心理感受,在布局合理、环境良好的室外空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行为,得以展示自身价值,与人分享同乐,获得安全、自由、轻松的心理体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室外空间设计,要从构成室外空间的各要素、空间表现特征及空间美学意义的诸层面入手,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及有机结合,使得室外空间的布局与利用更加合理,由传统室外空间设计中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步向营造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此达到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方便、舒适的优美环境。当代室外空间设计,力求表达人类更多的内在精神需求,从而体现对大众公共生活需求的人文关怀。
3.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融合。城市化过程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长,在住宅大量刚性需求的背景下,其生产方式与工业化生产方式结合,住宅内容也就被以适应工业化大量性生产的标准、指标来加以描述和规定,而不是与每个居住者相结合的复杂需求。由此,空间成了客观的实在,建筑成了功能逻辑的装置,居住者和住宅分离、对立,居住空间成为功能完备的封闭容器,人为造成了室内外空间的完全分离。而建筑和环境空间的隔断会诱发甚至激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们一边抱怨孤独、寂寞,邻里关系冷淡;一边却又不愿走出家门,宁可在封闭的住宅内享受便利的物质生活,任由被严格的功能划分隔离开的过道、楼梯间、院落等公共空间成为无人关注、可有可无以致被人为浪费的消极空间。近年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室内外空间设计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室内空间的立体化、复合化及系统化,使得室内外空间设计的联系日益增加,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设计的界限日益模糊,二者之间的渗透和融合也越来越多。在城市可开发用地越来越紧缺,地块容积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室内外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必将更为紧密,在设计中注重其过渡与融合,更有利于在有限的土地上尽最大可能为居民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伴随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同于以往的生活需求和方式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除了从功能化、人性化、科学化和技术化四个基本方向把握空间设计的整体发展趋势之外,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对现代空间设计提出了更现实的要求。
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代社会发展阶段客观现实的要求。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只能逐步改变,而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需要面对的突出矛盾。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同时亦反对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失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动力。科学地把握二者相互关系,在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在室内外空间设计中,更注重环保、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绿色化学体系”、“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等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环保与可持续设计风格是大众的客观需求。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品质的新认识,对居住空间的理解不断变化着、提高着,人们向往自然,希望更多使用自然材料,希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人们已不会将更多的钱投入高档材料的盲目堆砌上,而更为关注居住环境本身的绿化指数、空间结构、采光状况、通风状况、环保程度等实质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大众的广泛接受和深入理解,人们对居住舒适性和持久的健康卫生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生活中越来越注重主体与客体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使环境质量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方面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融入环保与可持续理念的空间设计风格日益成为大众的客观需求,良好的空间设计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的空间,步入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喧嚣、静谧安宁的生存状态。希望生活回归自然的现实需求决定着室内外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为此,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流派也在兴起,在空间设计中注重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更多地强调利用自然色彩,同时结合采用许多民间艺术风格,运用多种设计手法来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多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