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丽乡村建设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三化、四有、五洁净”为目标,即:全镇垃圾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保洁机制达到有队伍、有设施、有制度、有经费;镇村环境达到村组洁净、道路洁净、河塘沟渠洁净、村庄周围洁净、房前屋后洁净的要求,建设生态、秀美、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
二、目标任务
2014年主要实施三大目标任务。
1、统一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全镇的生活垃圾统一按两种模式处理:一是中转处理模式,即按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要求,城区附近的社区和村结合县城各垃圾中转站,将垃圾统一清运至县垃圾填理场处理;二是离县城较远,暂不具备条件将垃圾装运至各垃圾中转站的村采取集中或分户焚烧处理模式,即分户或集中建垃圾池,分别进行垃圾无害化焚烧。各村(居)要根据各自人口数量、环卫现状,落实好商户、居民的“门前三包”,完善垃圾桶、垃圾池、垃圾清运车辆等垃圾处理设施,建立环卫保洁队伍,完善卫生保洁管理制度。
2、重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点和扶贫重点村的垃圾处理。2014年度全镇的美丽乡村建设点和扶贫重点村,都要规范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做到“户有小垃圾桶或(池)、片有大垃圾桶或(池),自然村组集中清运”,将垃圾统一集中处理。
3、着力推进主干道沿线可视范围的卫生保洁。结合主干道沿线改造提升工程,其他区域2015年推进,2016年全面完成。
三、工作措施
1、统一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各村(居)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推广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厨余垃圾放入沤肥窖或沼气池,转化为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废弃电池、农药、油漆等有毒有害垃圾统一封存处理;碎砖碎瓦、沙石、炉渣、石灰、水泥块等土建垃圾运到统一指定位置铺路填坑;金属、塑料、橡胶、纸类、玻璃陶罐、毛发等可利用垃圾统一回收;其它可焚烧垃圾实行就地焚烧。村(居)医疗垃圾按卫生部门要求处理。
2、着力抓好三个主体建设。搞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必须充分发挥农(居)户、保洁员(回收员)、村(居)民理事会这三个主体的作用,突出垃圾源头分类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环节。一是教育农(居)户主体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和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力争垃圾在村(居)民家庭层面一次性分类到位;二是建设好保洁员主体,原则上按每50户的基数配足一个保洁员,每个村点最少要有一个保洁员,要将有责任心、肯吃苦的人充实到保洁队伍,并做好公共场所垃圾的清扫、对可利用垃圾和不可利用垃圾进行合理处置;三是理事会主体,各村(居)要选择有奉献精神、威信较高的村民作为理事会成员,着力抓好理事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理事会在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切实解决好有人管事、有人办事这一关键问题。
3、大力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各村(居)要因地制宜、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完善村点集中收集设施和保洁员用具。每个村要按要求设置垃圾分类棚屋和土建垃圾堆填点,棚屋要尽量利用村内现有的空闲旧房,用于暂时存放可回收利用和有毒有害的两类垃圾,对于人流量比较大的公共场所,也要放置垃圾分类桶,便于过往行人分类投放垃圾;保洁员每人要配齐“一车一铲一钳一扫斗一扫把”等保洁用具,每天定时清运各户垃圾,定期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并对棚屋及其设施进行清扫消毒,确保卫生和安全。完善户有垃圾处理设施。每家农户要配齐“两桶一池”,“两桶”一个用于装可回收的废旧塑料、纸类、金属、玻璃、橡胶等无机垃圾,另一个用于装不可回收的食物残渣、果皮、菜皮等有机垃圾,“一池”是指建户用垃圾池或沼气池。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镇级奖补、各村为主、农户自筹、社会支持”的原则积极筹措工作经费。镇财政对各村的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奖补投入,各村(居)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并可通过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对垃圾处理受益的相关农、居、商户收取适当卫生费以弥补经费不足,对今年新建的垃圾处理设施,经镇清洁办验收后,将根据实际投入的规模和效果分类实施奖补。
5、强化宣传培训和督导工作。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为让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保洁工作,要通过民歌、童谣、漫画、宣传栏、标语等多种方式,将“3+5”操作规程形象地表现出来,把日常生活中可能涉及的生活垃圾物品种类列出来,让群众一看就懂;对村(居)民开展面对面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村(居)民对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操作水平。增强村(居)民环卫意识,激发净化洁化美化家园的热情,以身边的典型、身边的变化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参与卫生清洁工程的积极性。
6、强化考核和竞赛评比。全镇各村(居)今年要全面启动垃圾处理长效保洁工作,尤其是干道沿线村庄和美丽乡村建设村点要尽快开展,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和机制;村“两委”要加强对村点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组织、监管,不定期检查保洁员工作及农户的垃圾分类、室内外卫生保洁情况;村点理事会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订立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评比办法,并对农(居)户垃圾分拣分类和保洁工作进行评比和公布,积极探索适合实际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首先,它是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尤其是垃圾卫生治理)PPP模式的具体实践。所谓PPP模式,其核心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就是说,政府划定或“让渡”出城乡公共管理体系中的某一议题领域,允许社会企业(资本)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获得对该议题领域某一时间段的投资与专营权利,同时要对社会企业的运营状况承担监管责任,并向其支付一定数额的公共服务维持费用。可以说,全椒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转运处置PPP项目,就是按照上述原则实施的。从笔者一行的实地观察来看,它的初步实施确实带来了乡村生活环境的实质性改观,农户居民的生活垃圾基本做到了有序存放、当日清扫集中、收集运转过程中无次生污染,而专业化公司的专业管理与地方政府的目标管理也实现了较好地衔接互补,因而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地方性案例。
其次,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不断提升与细化的鲜活实例。十以来,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紧密关联的“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我国过去一段时间内强力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延续或升级版。就全椒和滁州而言,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PPP项目,并非是一个孤立的政策个例,而应放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之下。比如,我们先后参观考察的两个中心村――石沛镇黄栗树村和六镇镇柴岗村,就既与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支持下的新乡村规划与大规模修建直接相关,也与国家当下正大力推动的“美丽乡村建设”战略支持下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产业发展直接相关。
最后,它也是重塑我国未来乡村集体经济、公共服务体系与社区共同体感的形式与路径的大胆探索。乡村个体经济、民营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村社管理体制与机构及其职能的日益弱化,导致的是广大乡村集体经济(资产)的锐减和公共服务体系与功能的严重削弱,相应地,群众对于乡村集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已大大降低。因而,对于广大农村来说,不仅需要妥善保留那些历史性村社建筑来留得住民众的“乡愁”,还要通过主动的新型集体经济、社会与文化空间和服务系统的构建来创造民众的“共同体意识”。而且,这一点对于全椒来说似乎更为迫切。随着全国经济一体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和居民流动性的增强,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和皖苏交界处的全椒县,所受到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其中一个直接性难题就是农村常住人口的大幅度减少,日常生活中的乡村呈现为严重的“空巢化”。
去年6月,上海有一家叫翠域・木竹坞Emerald Hills的团队,在莫千山一个叫木竹坞的美丽村庄,打造起一个万国洋家乐群。从去年秋天开始,这个融合了加拿大籍、新加坡籍、中国上海籍的管理团队,寻找来意大利、W地利、西班牙、中国上海等各国设计师,共同寻找异国风情和莫千山民居的完美结合点,来到了这个叫木竹坞的地方。每个设计师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绞尽脑汁,为的是自己的设计能和这个地方有个更好的融合。在这个莫千山木竹坞这块翠绿的地方,共同打造一个e有风情的精品设计民宿群。一幢幢传统民居在各国设计师创意之下,被改造成风格不同的度假别墅,并保留传统乡村文化,让这个小山村重焕生机。正是这种管理层和设计师不同文化的大胆交融和不拘一格,造就了翠域.木竹坞也许是莫千山包容度最大的一个地方。
翠域.木竹坞Emerald hills不同的建筑风格满足了绝大部分人们的追求,无论是自然舒适的中国新乡村风还是简约明理的新中式抑或是热情洋溢的西班牙式风格甚至还有意大利地中海式风格,应有尽有。尽管是不同年龄层次和审美标准的人们,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能找到最符合自己的地方居住。当然,最重要的是彼此都能享受到美丽且自然的莫千山风景,能在这里有个美好的住宿和游玩体验。
上海悦榕庄行政总厨打造餐点,选用金可儿的床垫和5星标准的床铺,西班牙进口的洗浴用品……每样配置他们都是精益求精,在这自然清幽的山谷中,奢华与朴素混搭,只为让舒适和自然达到最佳的结合!
当前,制约天津市宝坻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机构设置、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与大众旅游产业相同,乡村旅游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其与众多的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服务业、建筑业、农业等,另外还设计到特色农业生产、生态资源管理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运用等。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一个全面、综合的管理体系来支撑。虽然,天津市宝坻区的农村旅游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尚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全面关注,没有成立综合化、针对性的机构或者部门来管理以及协调整个农村的旅游工作,存在管理粗放、机构设置不健全、协调性不强等问题。另外,宝坻区尚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地区的乡村旅游事业。上述为与农民、乡村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其体系的不健全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间的权衡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对农村旅游可以简要理解为依托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来实现开发地区经济效益的提升。可见,农村旅游经济效益的获得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于天津市宝坻区而言,也是这种情况。但是,纵观当前宝坻区的发展现状,普遍存在着乡村旅游项目缺乏总体规划,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保护的问题,经常会发生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如景点的乱搭乱建、生态资源没有给予硬性的保护措施等,这些都会导致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出现。这些行为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以及前景非常不利。
(三)基层缺乏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专业建设人才乡村旅游的起源地为广大的农村,其绝大多数的从业人员为农民和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因为受到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在素质水平、文化程度以及专业能力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需要。另外,相关部门对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以及培训体系也处于缺失的状态。上述现象都导致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这必然会导致在乡村旅游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会制约其战略性发展。
(四)农村对于乡村旅游的认同存在差别乡村旅游在宝坻区的发展时间尚短,在其经济效益、经营目的以及发展前景方面,农村地区的很多居民都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没有深入的有深入地认识与理解乡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这些人员由于认识上的不足,难免对乡村旅游项目存在一定的偏见,可能会认为其会打破乡村原有的生活格局,影响其一贯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另外,大量旅游人员的进入也会使一部分人感到恐慌,认为其侵犯了其生活领域,进而对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偏见。这种消极情绪的存在势必会影响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
二、天津市宝坻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
振农村经济的措施分析针对上述提及的制约因素,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经济工作经验以及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乡村旅游、振兴地方经济。
(一)建立健全与乡村旅游发展相关的机构以及制度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基础支持天津市宝坻区经过一段时期的农村旅游的发展,在基层农村已经初具规模,如当前宝坻区的每个镇都有农家院等旅游、休闲景点。但是,目前还是个人化的行为,每个镇的政府没有相关的部门以及制度对其进行专门负责管理和规范。这一问题在前文已经提到。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地方政府必须要针对各自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现状成立综合事务办公室,用来管理、协调、推进各自地区的农家院建设,使之形成特色化、规模化,提升品质,创造出自有的独特品牌。另外,要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专业、社会人士以及基层农民的意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用来规范和约束乡村旅游。总之,通过机构以及制度体系的建设,能够对宝坻区的乡村旅游起到导向作用,使之协调、健康前进。
(二)全方位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对将要进行的各个乡村旅游子项目进行严格、全面的科学调查、研究和论证,对所涉及的生态环境影响力做出正确评估。在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下,充分地、秩序化地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的措施来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当前宝坻区一些地区开始尝试生态村项目建设,即将农村的乡村旅游项目和文明生态村(美丽村庄)项目结合起来,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建设美丽的家园,给与生态环境充分的保护,而不是一味盲目的发展经济。其中文明生态村建设包括村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街边绿化、能源清洁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生活健康化、等主要项目。随着乡村旅游地区对于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搞好生态文明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多途径构建乡村旅游建设人才队伍,夯实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宝坻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匮乏的现状,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要积极构建多个途径来完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人力资源,为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主力军和后备军。首先,要对现有的乡村旅游从业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工作。即基层政府要针对各自地区的发展现状,通过外聘教师培训、视频教程、组织观摩会等形式对本地区的主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再通过这些人员的推介,以点带面,从而推动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其次,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旅游人才来充实和壮大基层乡村旅游管理部门人才队伍,要给与人才充分的重视,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给与其支持。这样能够通过人才的引进来创新管理理念、方法和途径。同时还能够带动现有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激励其不断地追求自身的成长。
(四)向农民大力推介乡村旅游,获取其大力支持,提供旅游和谐环境针对宝坻区当地农民对乡村旅游认识肤浅,存在一定偏见的问题,基层政府要积极地向农民推介乡村旅游,通过播放宣传片、基层走访、座谈等途径来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将其实现途径、最终目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向农民详细的说明,可以通过成功案例说明的途径来完成,这样能够使对方从感官上体会到乡村旅游的益处。另外,还可以合理安排一部分村干部到乡村旅游开发成功地区进行观摩,切实感受到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以及改善农村生存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最终争取获得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为乡村旅游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三、结语
【关键词】 农家书屋 措施 困难
近年来,在对我县农家书屋建设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重建轻管,书屋建成交付使用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书屋的图书更新速度较慢;后续经费投入不足,农民需求不旺,缺少专职管理员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农家书屋单靠自身力量几乎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桐庐县农家书屋建设的实际,从措施、成效及困难等方面对农家书屋建设与有效运行进行了研究。
1 桐庐县农家书屋建设的案例分析
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的富春江旁,上游是新安江,下游是钱塘江,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是浙江省二类一档县市,全县总人口40万,辖4个街道,10个乡镇,183个行政村,12个社区。2009年开始,率先在杭州地区开始推行图书馆总分管制工作的试点,经过两年的努力,至2010年底已成功建成12个乡镇分馆,200多个图书流通点,实现了乡镇图书分馆和图书流通点两个全覆盖,从2011年开始,我县又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将村社区的图书流通点向更高的要求――农家书屋方向推进,2011年共建成农家书屋136家,2012年继续建设农家书屋59家,确保“到2012年5月底完成全县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的任务。
1.1 乡镇分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相互作用并驾齐驱
乡镇分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成员,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因素。桐庐县图书馆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总分馆建设,至2010年底,实现了全县范围内乡镇图书馆分馆建设全覆盖。同时,桐庐县的农家书屋已于2011年起启动,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图书服务网络。同时,依托乡镇分馆、农家书屋,建设桐庐县城乡一体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桐庐县图书馆对乡镇分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的管理员进行统一培训,使管理员能熟练掌握乡镇分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管理业务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提高管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乡镇分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作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成员,三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成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三者必将相互作用、并驾齐驱。
1.2 桐庐县农家书屋建设的发展前景
目前,桐庐县全力建设山水如画的生态美、全域景区的城乡美、绿色低碳的产业美、崇文尚德的人文美、幸福和谐的生活美,努力实现“美丽中国、桐庐先行”。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每天都有村民来农家书屋翻书报杂志、查技术资料、交流技术经验、探寻问题的答案、寻找生活的乐趣。农家书屋成了村民农闲、茶余饭后等闲暇时间较热闹的地方。农家书屋建设也顺应广大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依托农家书屋,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读书用书活动,激发农民对读书、用书的积极性,积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美丽乡村建设会促进农家书屋建设。反之,农家书屋建设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必将会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彩。
2 桐庐县农家书屋建设的保障措施
2.1 以领导重视为动力,出台相关政策
2011年3月,我县启动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成立了由分管县长周建英担任组长,由县府办余晓群、县文广新局局长王樟松担任副组长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县文广新局、县财政局、县农办、各乡镇(街道)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家书屋建设协调小组。随即县政府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及时出台了《桐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桐政办〔2011〕118号)文件,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指明了我县农家书屋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要求、资金安排、保障措施等。各乡镇(街道)均把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工作小组的成立和相关文件的出台为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2 以资金保障为重点,推进农家书屋建设
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利用、统一要求”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2007年我县实施了一证通工程,至2010年底全县183个行政村全都建立了流通点,并配送了500册以上的图书,为我县农家书屋的建设打好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摸清各村农家书屋的家底,我们前后共组织2次摸底调查,掌握了各村已有图书册数与品种。根据新书屋的建设标准,统计出全县农家书屋建设的缺口资金,经过各部门的协商沟通,确保的资金落实到位。2011―2012年县政府已拨入专款350万元,市文广新局拨入58.5万元,对我县40个农家书屋做进一步的提升。
2.3 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建设模式多样化
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上,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资源的整合。如一是将书屋建在村委大院。充分利用村文化大院、党员远程教育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场所建设农家书屋,不断丰富农村文化服务的内容。如横村的孙家村、瑶琳的东琳村、富春江的金山村、分水的柏山村、莪山的民族村等;二是将书屋建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整合农村资源,实行文化、卫生、科技、教育、生产生活等“一条龙”综合服务,为农民提供便利。如横村的阳山畈村等;三是将书屋建在老年活动室里。由热心图书工作的老年负责人与文化宣传员一起共同管理农家书屋工作,其优点是能保证每天开放。如城南街道的春江村,江南镇的荻浦村等;四是将书屋建在当地的古建筑中。
2.4 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促进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上,我们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促进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统一建设要求。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规模,统一标识,统一制度。在做到以上“三个统一”的基础上,部分乡镇还统一购置了书架等,比如分水镇、旧县街道、瑶琳镇这几个乡镇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经过文化站长的努力,为各村农家书屋统一购置了书架。二是集中上岗培训。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文化建设,2011年县委宣传部在全县各村招聘录用了宣传文化员。同年11月县文广新局立马召集了全县180多位文化员进行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的业务培训,使每位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要求和职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三是逐一考核验收。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至2012年5月底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必须完成100%的任务,由此,县文广新局专门成立农家书屋考核验收小组,分组分片对已建成的农家书屋逐一进行调查、验收,并对验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
3 桐庐县农家书屋建设的实施成效
桐庐县图书馆创新性地坚持不懈地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该馆严格按照农家书屋建设要求,妥善解决资金投入、图书配备、社会效益、长效机制四个问题,高要求地完成了全县183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优秀书籍真正“走”到了农民身边。
桐庐县图书馆把“优化服务”,至使至终贯穿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服务的重要内容紧扣住“近、实、快”三个字。“近”,就是离农民近。“实”,就是实用性书籍。 “快”就是图书流通快。为方便群众借阅,县图书馆还在一些偏远自然村也设立图书流通点,使远离县城的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文化大餐,优秀书籍离农民近了些,又近了些。
4 农家书屋建设实践中碰到的困难
(1)重建轻管。有的书屋建成交付使用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甚至于有些镇、村干部对农家书屋重视不够,没有落实专人负责,有些村庄把农家书屋当做“盆景”,只有领导视察时才开门,对其日常的运行缺乏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2)图书更新机制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农家书屋里的图书都由县图书馆统一配送,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县图书馆不能及时更新图书,而书屋自购新书较少,种类单一,可读性小,有些知识内容解决不了生产实际问题,满足不了生活娱乐所需,这样就激发不了村民读者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书屋的吸引力必然会锐减。现有农家书屋,只有少数自己添置了新的图书,其余全部是一样的种类,一样的册数,并且外借图书丢失现象严重。
(3)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村里工作人员兼任,无暇或无能力钻研专业知识,管理上也仅仅做些传统的借借还还服务,工作时间无法保证,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不利于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推广。
5 结语
“农家书屋”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载体,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尽管农家书屋在建设过程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研究、探索和总结。但,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最终会把农家书屋打造成为农民群众常去、乐去、愿去的重要场所,让农家书屋为美丽乡村添彩。
参考文献:
[1]李静.《农家书屋特色发展路径之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