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插图;低段;语文阅读
目前低段学生的阅读表达正走向两条极端路线。一条是揠苗助长式地把中高段学生习作模式提前应用到低段孩子身上;另一种是纯粹的语言练习,比如:串词、造句、写话等。
那么,怎样才能重新燃起孩子们对文学的热情之火呢?况且低段儿童阅读,绝不单单只是一件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对此现象比较关注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师都在思考这一问题:能不能在小学一、二年级的低段时期,利用课文插图助力阅读教学,以此来保护孩子对自我内心、对世界儿童式的关注能力,以及促使儿童顺利地走过从“文学感觉”到“文学阅读”“文学创作”的断裂层。
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插图与课文内容相搭配。但平时的教学中这些插图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呢?部分老师把课文的插图当做是制作课件的素材,偶尔会用到少数插图来制作课件,作为课件的背景图等。还有部分老师则完全摒弃了课文中的插图。大部分插图毫无用武之地,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对课文插图的处理失衡,完全忽略了编者在编写教材时的初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巧用课文插图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
插图的合理利用颇受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已经有很多前辈发现了插图运用的失衡现象。还有很多前辈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课文插图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如:《教学月刊》2010年第9期中朱红老师在《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中就讲到“教师要善用和巧用课文插图,让插图成为可以跟学生“对话”的特殊文本,引导学生“以图会文”,这不仅可使学生感受到具体可悟的课文内容,受到情操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美好的想象,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力的培养。”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合理巧妙地运用课文插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第一,低段课文中的插图色彩鲜明,人物形象等活泼可爱,往非常富有童趣,而低段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弱,对课堂的持续关注力不够。巧妙地运用课文插图,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对课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关注力。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课文插图,还可以用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同,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课文的内容,有效展开阅读教学。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课文插图,可以帮助低段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进一步提高低段孩子的阅读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运用插图,使插图充分发挥作用,使插图成为提高低段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助推器呢?
一、课前适当导入插图
1.吸引孩子注意力,激发课文学习兴趣
在课堂伊始适当地导入插图,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吸引住低段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从课间的休息回到安静的课堂中来。同时激发孩子们对新课文学习的兴趣。
2.观察课文插图,整体感知课文
有些课文的插图很好地结合了整篇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插图在课堂伊始时导入可以帮助孩子感知课文。让低段孩子更容易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对比课文插图,引发冲突
低段孩子很容易从两幅插图中找到不同,发现变化。在课堂伊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冲突可以帮助孩子更有目的地进入课文的阅读中去。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时,就可以在课堂伊始就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让孩子通过观察说说两幅图有什么不同。通过对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现的对比,使学生对课文产生疑问,带着兴趣走进课文。如此就提高了课文学习的效率,课堂也显得兴趣盎然。
二、课中灵活运用插图
1.利用插图,助力重难点突破
课文的插图往往是突破重难点的最好载体。插图可以使文章内容形象化,帮助低段孩子理解课文中较困难的字、词、句。
2.插图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配合插图模仿,适合低段孩子的个性,让孩子为插图配画外音能引发孩子创新思维,激发孩子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3.插图为训练说话,写话创设情境
低段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常常过于简单或者错乱无序。课文就是一种直观的手段,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酸的和甜的》一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让孩子进行想象说话,在想象说话后再出示课文内容。让孩子对自己的想象和课文实际进行对比,从对比中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完善。不仅能提高孩子对课文的理解,更能使孩子的说话、写话兴趣得到大大地提升。
4.插图使课文延伸,升华感悟
有些课文插图使课文内容的延续。再学习完全文后,让孩子结合这些插图展开续写,可以使孩子对课文的感悟有了全新的体验,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5.插图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搭桥
对于低段孩子来说,插图是非常好的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的工具,插图可以给他们提供很大的方便。
三、课后合理开发插图
1.创作插图
结合课文内容创作插图对孩子来说是将枯燥的阅读学习转变成了有趣的能力展示。同时通过为课文创作合适的插图,有助于帮助孩子将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2.实践插图
关键词: 晨读 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课上老师都较为重视阅读,想让每名学生都有锻炼与提高的机会,但每节课的时间实在有限,除去复习、教授新课字词、了解作者等基本环节外,可以用作阅读的时间便十分有限。课外教师会布置相应的阅读内容,但实际执行起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阅读任务。晨读可以解除这些弊端,因为晨读时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可以安排负责此工作的同学监管,尽量让其发挥作用。下面简要谈谈晨读的优势。
一、晨读可以将安排的阅读任务面向全体同学
一般情况下,每位班级的班主任都会布置一定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早自习时间完成,那么什么任务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呢?多数老师会选择阅读,每天清晨我们进入校门,首先听到什么,肯定有人会说是“学生的琅琅读书声”,这也是我们喜欢听到的。早晨学生到校后,由老师事先安排阅读任务,便可以统一行动起来,这就是面向全体同学,有哪个同学想偷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所有人的任务是一样的,如此早自习的时间便会充分利用起来。如果没有晨读安排,那么学生可能做什么的都有,组织纪律不便管理,就连学习有的学生可能也会投机取巧,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此方面,还需要老师仔细研究,尽可能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兴趣,通过晨读训练,真正把阅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晨读可以将阅读任务落到实处,有负责监管验收的同学
布置晨读任务时,老师大都会在学生中选择一位有威信的、有能力的学生负责此项工作,把任务布置下去后,与该同学交代明白如何辅助管理,让学生们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晨读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表现出优秀的综合能力,在学生中培养出有能力、有威信的同学,让其在晨读时间段进行组织,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教师安排的任务顺利、保质保量地完成,这对整个班级的成绩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如:负责的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练习后,该负责的学生可以逐一检查,看看同学的阅读效果,发现不足的可以着重练习,有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其提高。这就是监管与验收的作用,既有监管又有验收,那么晨读的效果一定会达到教师的期望值。
三、晨读有利于互相提高、互相进步
在晨读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阅读声音洪亮,充满感情,而且有互相竞赛的成分,这样效果就更好了。这往往表现在同桌之间互相比较,前后桌之间、每个小组之间都会产生竞赛的时候,互相比拼读的声音、读的流畅、读的感情,等等,教师常常在教室外不看教室内的现场状况,都能猜到里面是什么场面。有时,学生间会把所发现的问题与存在的错误互相纠正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哪里读错了,语气、情感不对,都会一一列举,这种既竞赛又互助的学习方式是难能可贵的。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水平便自然得到提升,教师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把不足的地方再跟同学讲一下,使其阅读能力快速提高。
四、晨读的时间段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一、如何认识“探究式阅读”
(一)开放性
“探究式阅读”是集学习的主体、对象、目标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阅读方式,它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探究式阅读”中,师生应当是平等、自由的,因此,教师应当正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重新审视并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建立三维式学习目标,让学生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学生应当建立自主学习的目标和意识,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对真理的探索精神。
(二)自觉性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它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和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而在“探究式阅读”中,学生的自觉性与主体性显得更为重要。学生首先要有阅读的自觉性。阅读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应该自觉地去阅读名著,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其次,学生应该有学习的自觉性,即自主学习的意识。阅读是一种理解、感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学生应该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学会自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在阅读中,学生还应该自主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便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探究性
“探究式阅读”可大致分为学生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或小组)探究、总结提高等几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多个环节加以联系,使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和承接,提高课堂的有序性和系统性。
中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身心还不成熟,阅历尚浅,对事物的判断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学生会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当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教师可以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探究的环境中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探究阅读与学习中,教师应该在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并在总结的基础上,升华学生认知,真正使学生得到提高。
二、如何应用“探究式阅读”
名著阅读的好处众所周知。阅读名著有助于使学生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得以不断提高和升华,并树立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事观。在中学时代,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以往的语文教师往往以教材内容为主,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力度往往不够。因此,教师应该延伸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名著资源。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探究式阅读”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与体会。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有阅读的欲望,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鲁迅先生曾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可以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简短的课堂导入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为整堂课打下良好基础。
在当今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自主探究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猎取知识。让学生做到学、想、问的结合。自主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探究学习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教师应当在学生发现问题后,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并积极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新课程理念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弱化与和忽视教师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的解决加以指导。教师可以对定期内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分类整理,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小组都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见解与看法,并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古人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精神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式的阅读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读,阅读教学,作用
“读”既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默读,可以是精读,也可以是泛读,可以是自由读,也可以是思考读。书不是教师讲懂的,而是学生自己读懂的,可见“读”的重要性。“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学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在读中悟道、求知。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阅读教学中的“读”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理解“读”在教材中的地位
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内涵,吃透教材的设计意图,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加深理解“读”在教材中的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点在于“读”。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正确运用“读”的方法感悟文章
1.运用各种方法来“读”。“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初读、熟读、精读、朗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教师有激情的“范读”能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与教材特点,适当地采用分角色朗读、朗读竞赛等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创设有吸引力的阅读环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到文章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思想内容。
2.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学生熟读了课文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进行当堂朗读。这时候,教师要重视读后评议,对学生的“读”给予认真地评议,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都喜欢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哪怕是教师一点点的表扬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阅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读”的方法
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掌握“读”的正确方法,能否充分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流利—有感情”为朗读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读”的正确方法。
1.正确阅读,把握整体。正确阅读是流利读、有感情地读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把音读准,因为准确的阅读能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能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为阅读做好铺垫。
2.要流利地阅读。流利地阅读是指阅读时停顿适当,句子清晰,语言顺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变音现象的指导,要帮助学生克服朗读时形成的“唱读、念读”等习惯性腔调。流利的阅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要有感情地阅读。有感情的阅读是指学生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要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并在读的过程中展现出文章的风格神采。教师要经常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促使学生与文章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提高阅读效果,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可以说,有感情的阅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要充分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如果没有进行充分地阅读,就不能深刻理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阅读是一项技能,单纯地去看、去听、去分析,而不去反复进行实践是很难形成这项技能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进行精讲,以讲来促进学生阅读,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勤加练习,从而真正做到在阅读中理解课文。
5.要坚持课后练习阅读。课后的巩固阅读训练很重要,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训练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而为了进一步巩固阅读效果,教师要将阅读教学由课内发展到课外,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做练习,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读”可以增长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加强作文能力
多读可以充实自己,增加知识量,增长见闻,可以让这些知识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时事,能知天下事,并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无限徜徉。学生要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和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这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能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写,有故事可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技巧。
五、结语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重视“读”开始,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并提倡广泛阅读。阅读能带领我们驶向知识的彼岸,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其不仅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学习成绩。“读”是教师比较基本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师要把阅读指导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这会使阅读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锦.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教师,2011(19).
2.胡志宏.浅谈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
3.张德霞.将德育渗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S1).
4.马桂蓉.课外阅读辅导初探[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2(05).
【关键词】绘本;补充;创编
【Abstract】Picture books reading supplement to inspire the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attention, look at the picture of picture books reading supplement for the students to write composition provided material, picture books reading supplement stimulating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to draw the plait.
【Key words】Picture books; Supplement; The plait
绘本以其独有的图文并茂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文字、图画和故事给孩子带来的启迪与思考,往往会随着人们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变得丰厚。不少学校在小学高年级段不再进行绘本阅读或绘本阅读占很小比例。作为一种尝试,在五六级的阅读课教学中,我精心选用了一些经典的绘本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通过近两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愿与同仁们分享。
一、绘本阅读的补充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高年级所选的阅读书籍主要以文字为主,在学生自己准备的阅读书籍里,我发现不少学生依然对绘本阅读书籍情有独钟,兴趣依然不减当年,而对纯文字的阅读书籍则有些心不在焉。悦读才能好读,在阅读教学中,我投学生所好,对同样阅读内容,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选纯文字阅读,或选绘本阅读,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阅读的要求。绘本阅读的补充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爱上绘本,在无限的绘本阅读中丰厚自己的人生积淀。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生底蕴,如何让孩子们对看似浅显的绘本产生持久的兴趣是高段绘本阅读策略研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出发,我选了以下一些文质兼美、人文性浓厚绘本阅读书目,如《大脚丫跳芭蕾》、《肚子好饿的毛毛虫》、《乱挠痒痒的章鱼》、《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温情的狮子》、《月亮的味道》等,同时要求学生自己选购比较精美的名著绘本作为课外阅读。通过近两年的尝试,绘本阅读的补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提高了整体阅读水平,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的阅读效果。
二、绘本阅读的补充提高了学生看图作文的写作能力
看图作文在小学作文课中有一定的比例,学生在低年级时由于受认知诸方面的限制,面对一幅图片,往往如雾里看花,不知道如何下笔,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着眼点,写出来的看图作文犹如对图片的解说,到了高年级,教材里安排的看图作文的训练少了,学生训练的机会也就变得少了,可是写作要求和高了。绘本阅读为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表达困难的现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图文结合的绘本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少年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绘本摆脱了单纯文字的枯燥,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故事的讲述,对情节的理解、感受,对图片背后内容的大胆猜测进行交流。有利于孩子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的培养。通过对绘本阅读,我所教学的班级在写看图作文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学生不再对看图作文茫然,大都能运用绘本阅读课中的知识,学会通过自己的视觉角度去切入,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展开作文写作!
三、绘本阅读的补充促进了学生对绘本的创编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