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以学生兴趣为起点,突出趣味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是决定他们对活动投入程度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他们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时,他们则兴致勃勃,全身心投入,即使充满困难和挑战,他们也甘之如饴;反之,若缺乏兴趣的引领,再好的活动形式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研读学生,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英语阅读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老师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①Magic mirror:Mirror, mirror, what can you see?在学生好奇地询问下,“魔镜”不断地展示出金碧辉煌的皇宫、皇帝、衣橱等。小学生年龄小,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将“魔镜”引入课堂,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从课下转移到课内,同时“魔镜”将一个“爱新衣的皇帝”活生生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自然无痕地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示了故事的场景;②Read the story:老师首先带领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出故事的人物,梳理故事的人物信息,接着则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划出人物的语言,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并采用“边演边学”的方法,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让阅读变得生动活泼;③My story: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展开想象,进行故事的续编和表演,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心。

案例中,老师将阅读教学变身为充满乐趣的游戏和表演,让阅读课堂从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释放了孩子的潜能和灵性,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让课堂变得趣味横生。

以课堂目标为中心,突出有效性

布鲁姆说:“有效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和设计的指向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阅读教学的功能,紧扣教学目标,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特点,灵活设计各项阅读学习活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有效地学习语言,发展英语阅读的技能。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时,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①Brain storming: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信息猜出对应的物品,如stocking/ Father Christmas/… 自然引出话题Christmas;②Read and tick: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本,并圈出Mike一家的圣诞活动,引导学生迅速找出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③Read and answer:让学生再读文本,引导学生将圣诞活动进行分类,理清What do they do before Christmas/ on Christmas Eve/on Christmas Day? 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梳理文本信息,对关键的词句进行推敲,优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④retell: 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展开复述,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整体,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整理和输出。

案例中,老师结合阅读教学的目标展开设计,将阅读技能和策略训练扎实有效地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循着老师的指导一步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的能力。

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突出灵活性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唯知识论”,将发展学生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构建灵动的语言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突出阅读教学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时,老师围绕“语用”展开教学设计:①I can guess: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照片猜一猜Who is he/ she?W生和老师的旧照片让学生感到好奇,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中感受“then and now”的主题;②I can say:出示文本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描述He/ She is… He/ She can… 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多年前他们的样子,他们和现在的不同,引发学生好奇,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③I can read:结合学生的预测让学生展开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表格,了解故事人物过去和现在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④I can say:结合表格人物的信息引导学生展开复述,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介绍一年级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提高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

案例中,老师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通过猜、说、写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有效理清文本信息,感受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让学生感受深刻、理解透彻,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开启心灵之门,打开智慧之窗,让学生进行自觉地认真学习。因此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充实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经验,始终将学生的学习必要、学习动机与兴趣放在首要地位。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咱们要充实应用新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的名篇佳作,应用多媒体技术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假设在进行《乡愁》一课的教学时,咱们可以应用多媒体,把婉转的音乐跟抑扬顿挫的朗诵联合起来,再加上夕阳西下的大海作为背景,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被这种气氛所感染,进而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那种思国、思乡的情怀。这种集图片、文字、音乐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刺激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变更他们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要刺激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一点是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让语文阅读教学融入真实生活,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自由、自觉的学习状态,这就必要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淡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被动接受意识,强化其主体意识、阅读意识。

二、设计合理,创设情境。

教学设计要努力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合作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在模仿、尝试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不同的文体,在散文教学中创设品味感悟的氛围, 在诗歌教学中营造朗读抒情的氛围, 在议论文教学中创设逻辑推理思辨的氛围等,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让学生在情境中作出态度、价值的选择。教学设计的方法很多, 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 突出课堂教学中将要出现的疑难问题, 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审美性等。如《变色龙》一课的阅读设计: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从动作词句中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关句子体味、推敲。这一教学设计,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三方面层层入手, 在“画―― 读―――思――并―议”中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人物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例如,我在讲《出师表》一课时,结合《三国演义》献给学生介绍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背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便更好的理解作品,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反思,了解诸葛亮的赤胆忠心,鞠躬尽瘁的精神,感受古代贤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更好的投入到作品中去,最后我创设了一个问题“:诸葛亮明知道刘禅成不了气候,为什么还有竭力辅佐?如果他用自己的智慧去辅佐曹丕的话,中国的历史不是就要改写吗?这样不显得更有意义吗?对于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你怎么评价?”同学们的兴致一下被激起来了,通过激烈的讨论我们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受万代景仰,不仅因为他过人的智慧,更是由于他的忠心耿耿,他明知道刘禅不可保但他仍尽力保他,正是“以报先帝遗德”,这显示了他崇高人格的光辉。

四、遵循“联系上下文”和“首尾呼应”的通用原则。

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文章中的过渡性语句与段落,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把握该句的意思,理解其在文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被安排在课本第二单元的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中四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而每次的环境都不一样,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出现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式点题“背影”。第二次是在火车站送别父亲的场景中,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步伐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一幕深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厚无私的爱;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便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群中,离别之时,催人泪下。第四次便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阅读父亲的来信,在盈盈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此处与文章开头呼应,紧扣主题,升华了作者的感情。

五、关注语言,进行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坚持这样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六、是要关注学生写作积累。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性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当代教育改革中,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升表达能力、阅读鉴赏能力,能顺利完成各种小学阅读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达到内心愉悦的状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阅读将自己的情感真正融入到对作品的理解当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一)强化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学习主体性,就要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来。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一个层次的阅读训练当中。教师切忌让班内几个学生一言堂,成为几个学生活动的舞台。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思考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阅读学习层次。如将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火箭组”,将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组成“飞机组”,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组成“汽车组”,这样趣味盎然的命名不但让学生感知到趣味性,而且弱化了学生能力的区别,让学困生消除了自卑。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到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中,这样在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和其他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而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对同一合作小组的不同层次的 学生教师也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这样兼顾全体,突出个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确定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千差万别,针对学生存在的阅读问题教师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既要把握全班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也要把握单个学生个体对阅读能力提升的需求。如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针对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底蕴,让学生能够在大量阅读中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目的。教师要确保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拔高阅读训练内容引导他们进行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的阅读能力上获得进步。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让学生善于设疑与释疑

(一)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训练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是以学定教的教学,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到课堂内外阅读训练的教学。教师要切实抓好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在课堂以及课外的阅读学习效率。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决定着学生接受阅读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教师要有针对性对进行教学设计,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提升。针对不同的阅读教学文本以及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索溪峪的野》的课堂引入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的材料以及已经掌握的教学重点难点,而在课堂新授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层层释疑来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环套一环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阅读教学,喜欢上在语文课上最大限度展示自己。

(二)教师要善于质疑和设疑,引导学生不断释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要善于给学生设疑,让学生在思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能够积极钻研教学问题,逐步接近教学目标。当学生完成这一阅读要求的时候,可继续提问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写作特点是什么?这样的层层设疑方式让学生一步步掌握了教学重点难点,实现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三、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阅读教学。目前,许多学校都已经有了多媒体设备,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的展示更多地了解到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营造更加和谐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思考创造时空。课堂上,教师要舍得放手,不但可以让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使用,还可以在课堂还是那个引导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文本资料,加深学生课堂的参与深度。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

(二)拓展阅读教学空间,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激趣教学活动 实效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阅读教学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体。从Go for it!新目标教材八年级开始,每单元都有1-2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篇幅长,且生词多,语法复杂,确实有一定的教学难度。这就是我们一线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仍有许多英语教师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如先教单词,讲语法,后阅读做题并逐句讲解,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生只把眼光停留在字、词、句上,多数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课,记笔记,并未真正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久而久之,学生上英语阅读课往往会缺乏兴趣,出现了厌倦、反感情绪,并产生紧张畏惧心理,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思考,阅读效果不佳。

为改变以上状况,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创设激趣任务教学活动。

二、创设激趣型阅读教学活动的意义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激趣型阅读教学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通过提供趣味性教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育部,2003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

2.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初中生一方面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另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善于联想、勇于创新,喜欢带着兴趣去探求事物的根源(郑和钧、邓京华,1995)。创设激趣型教学活动符合初中生年龄心理特征,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3.符合教育心理学理论。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感到新奇,产生兴趣和获得快乐,他们在学习上才能积极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激趣型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旨的。

4.有助于阅读课的教学。

从阅读课的特点看,篇幅长,生词多,语法结构复杂等,但他们都是围绕着某个事件或故事展开的,而且这些事件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多或少都有联系,若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激趣型教学活动,更能激起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在阅读课中创设激趣型教学活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把握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在阅读课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创设激趣型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热情和注意力投入到阅读中。以下是我在阅读课中创设激趣型教学活动的实例,让学生真正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阅读任务。

1.阅读前(Pre-reading)

阅读前导入环节的有趣设计和操作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新背景知识的思考;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吸引至课内,积极主动地转入上课的状态,为下一步教学做好热身和铺垫。下面是我在阅读导入环节中创设激趣型教学活动:

[案例1]

在授课九年级Unit1Reading :How do you learn best?事先我知道班上有一位同学(Miss Wen)已经拿到了去美国定居的签证,不久将要前往美国,可她的英语目前还不是很好,需要在短时间里提高,于是我抓住这一实例,通过设计情景提出有趣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让同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回答。

T: I know Miss Wen has got the visa to America. She is going to America and will live there. But now her English is not so good. She wants to improve her English in a short time. Can you tell her how to study English well?

因这是自己班同学当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每位同学都非常积极地回答,帮她出谋划策。

S1: By reading more English books.

S2: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s carefully.

……….

T: Your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are all very good. You know different student has different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Some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are successful, but some are not successful. Now let's read the article to find out which is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English well.

这样,在老师的诱导下,学生都迫不及待帮她解决问题,他们都积极兴奋地投入阅读,就连“学困生”也在尽力阅读帮找学好英语的最佳途径。

[案例2]

在授课九年级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中有关“Rules”阅读文章,我是这样设计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

T:What school rules do you have?

S1:Our school won't let us wear jeans at school.

S2: We mustn't have long hair. I want to have long hair. It's cool.

S3: We aren't allowed to wear our own clothes.

……….

在问及Do you agree these rules?时,有的同学回答Yes,有的回答No;学生对“仪表”。

非常关注,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说: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n article. In this article , there are some new different ideas about school rules. Some are very interesting and useful. Maybe we agree with them. And it also tells us what are the rules that a teenager should obey? Now let's read the article and find out.在我的激发下,学生很好奇地进入到阅读。

2.阅读中(While-reading)

在阅读环节中,同样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地投入阅读理解并完成阅读任务。

[案例3]

在授课八年级下Unit2What should I do? Reading“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中,我通过设计有趣的简笔画“图式结构”题,让学生带着好奇性、趣味性阅读文章,通过“图式”题的提示,学生对文章中的细节信息进行提炼,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填写信息表。然后分小组代表来抢答。

Answers: 1.Lots of homework/tests 2. teachers complain about teaching tired Ss

3.Add more class. 4.Not giving Ss time and freedom 5.Take kids to many after-school activities paring own with other children petition between families starts at a very young age. 8. Trying to plan kids' lives 9. Not giving kids much time and freedom to relax。

通过笔者设计出比喻、形象性的示意图,并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每位学生都有兴趣地积极地阅读该文章,阅读效果提高。

[案例4]

授课九年级Unit8 Reading: 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我先播放汶川大地震部分片段,让学生重温过去;之后,我对学生说现在汶川正处于恢复重建中,假如我们作为自愿者被派到那里,你们可以做些什么?接着让学生填写个人信息,开展Group-work,接着选小组长在全班作汇报.

紧接着我又呈现任务活动表,向学生说明我们几位亲密的笔友也要当自愿者去汶川,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填写自己Pen-friends信息。

刚刚讨论了自己的情况,接着填写并讨论自己Pen-friends的情况,这样学生达到了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拉近了师生间、同学间的距离,学生在这样设计的情景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愉快轻松的心情,阅读效率很好。

3.阅读后(Post-reading)

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心理流程来看:涣散――渐次集中――高度集中――开始衰退是注意力演进的一般规律(邵利群,2008)。所以,要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顺利性,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剩余短暂的时间,抓好“读后”关键环节。经过前两个环节的活动,学生的精力减退,注意力不强,为此,我经常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知识的学习得到巩固和升华。例如:

(1)开展阅读朗读大比拼: 先让全班认真完整地听录音,注意正确的发音和语调等,接着全班朗读,谁先读完,谁先坐下(起立读书,注意力会更集中);为避免“滥竽充数”或采取小组比拼、分角色表演等,让同学作评委,学生积极性高涨。

(2)师生间、小组间、同桌间开展问答或讨论,如就[案例1] 在小组中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就[案例2]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What rules should Ss obey?活动; 就[案例3]分小组讨论the Advantages & Disadvantages of Ss 'pressure. 学生热情高涨。

(3)根据图例、表格提供的信息或关键词,让学生叙述课文大意或仿写作文等。就[案例3]、[案例4]让学生比赛叙述或仿写作文。

四、创设激趣型阅读教学活动的思考

1.不为激趣而激趣。

创设激趣型阅读教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设计有效的、趣味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并高效地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所以,教师必须以运用语言、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为目标(夏飞华,2006)。

2.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兴趣为出发点。初中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强烈,所以,英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内心世界和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3.活动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活动的难度层次,若难度太大,学生不仅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反而更会挫伤其积极性;另外,设计的活动任务要具体化,要有足够的语言信息,这样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同上)。

【参考文献】

[1]丁琳, 陶战勇.2005.阅读教学中的图表运用例谈[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29-30

[2]周敏. 2006.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反思[J].中小学外语教学,(10):17-20

[3]夏飞华. 2006.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创设激趣型教学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11):7-12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增趣提效;趣味性;活力;作文难点

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体系中一直以来居于核心地位,但随着语文学习枯燥、低效感的蔓延及外来语学习热浪的紧逼,其核心地位其实早已名存实亡。汉语阅读热情持续消减、写作水平不断下滑已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甚至于一度掀起拯救汉语的运动。处于热点中心的教育界,从观念、内容、方法、手段方面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语文学习的枯燥、低效仍没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回顾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文学在1920年由“国文”到“国语”的改革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它不仅推动了文与语的合一,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童学习的兴趣与效率,从此儿童文学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赫伯特·里德在《今日之艺术》中指出:“我们从原始人(以及儿童)的最早的艺术表现中所得到的艺术之本质,较之于从文化最发达的时代的苦心经营出来的智慧艺术品中得到的更多。”[1]由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可从基础教育的起点——小学语文教育开始,重视、落实儿童文学的阅读,解决语文学习枯燥、低效的困境,从根本上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借助其欢愉性,建构汉语教学的趣味性

高尔基说过:“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现行的三大版本教材在第一学段都编入了不少篇目的儿童文学素材,人教版72篇(首),北师大版56篇(首),苏教版16篇(首),[3]但为什么欢愉的教材变得枯燥了呢?王金禾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中指出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应有的儿童文学素养;二是课堂教学不能抓住儿童文学的特征进行教学。[4]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急功近利与对知识性识记以外其他语文能力的忽视。当下,在无法撼动评价体系的条件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儿童文学阅读的新鲜感和完整性,如儿歌《柳树醒了》、童话《月亮的心愿》,故事《乌鸦喝水》[5]等儿童文学的韵律美、意蕴美、情节美,其浓郁的趣味性仍可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使学生在趣味的牵引下愉快地完成阅读,并逐步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借助第一学段丰富的儿童文学教学资源时,只需教师尽量少讲、少分析,把时间与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适宜地引导学生不断地从节奏、意蕴、情节等儿童文学特有的欢愉性切入教材,这样,学生既能在充分的阅读中享受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充满愉悦性的审美情趣,又能掌握文学类文章阅读的一些基本技巧,语文课堂就既能自然活泼起来,又能较好适应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在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构建起汉语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可以更长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搭建其交流平台,增强汉语阅读教学的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在教学中耗时最多,表面上也适合用“量”来评价的阅读教学,教师却死死守着每册教课书的二三十篇课文,对课外阅读教材及阅读篇目或点“目”为止,或置之不理。为什么呢?一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把阅读仅仅地理解为“读”,所以阅读变成了朗读,变成了堂上百花齐放的诵读与点评;二是对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理论,迫于急功近利的“分数考评”压力不敢实施,而是采用堂上过量分析、讲解的方式来“提升”学生阅读答题的套用能力。

其实,在当下师生都无法挣脱分数羁绊的前提下,通过搭建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交流平台,可以让教师慢慢由前台转到后台,从而自然而然地变革教学方式,使阅读由“读”回归阅读。譬如,儿歌适合朗诵与游戏:现在课堂教学常用的方式是诵读乃至背诵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汉语的节奏与韵律美及积累应试所需的语言材料。如,将教师讲解儿歌内容的时间缩短,加入设计的儿歌游戏,这样儿歌的学习可自然延展到学童的课外娱乐生活中了。堂上游戏平台的搭建,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不仅加强了学童对语言材料的识记,而且也加深了学童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语文学习发展为语文生活。这样做虽然会增加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工作量,但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及课程的活力都可得到提升。又如,学生们非常喜欢的童话、故事等儿童文学作品适合讲述与表演:当下已有不少教师在单篇作品中运用学生讲述与表演的方式来调节讲析为主单调的阅读教学方式,虽效果不错,却比较费时且受益面有限。其实童话与故事可用全册集中分组交流教学的方式,来解决时间与受益面的问题。堂上讲述与表演平台的搭建,不仅仅是训练了学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检测学童的阅读水平与矫正学童的阅读误区,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童课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散文适合自主阅读与体悟:当下常用的方式是讲读结合。其实,儿童散文一般比较清新、浅近,教师只需点拨一下,可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体悟与交流读后感。堂上阅读体悟与交流平台的搭建,不仅可节省大量的堂上时间,而且有助培养学童专注阅读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童自主学习与交流、探究能力的形成。

搭建各种儿童文学学习的平台,可促使教师更多地从台前走向幕后,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教学设计,从整体上、根本上动摇以教师为主的阅读教学方式的传统,把时间与空间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搭建起语文课与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的通道,[6]从而解决困扰各层次教育者的“学生读书少及不爱读书”的问题。

三、回归其审美特质,促进作文教学难点问题的解决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写老师难教,因而写作教学不仅枯燥而且低效。学生为什么“怕”呢?一是写不出来;二是“写不好”。其实儿童文学可以帮师长们找出原因与方法:“写”不为心声,不是自然而为的,所以写不出;“好的评价”来自成人标准,不是孩子能理解的,所以写不好。要解决写不出的问题,其实教师们首先要像儿童文学作品一样回归儿童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心智与情感特点,提出合理的写作要求:写心声,语言自然(稚拙)。对于还“写”不出心声的第一学段的学生“说”出心声,其实已是“写”了。这其实就体现了李吉林老师所说的“提前起步”的作文教学理念的“提前”了,这种“提前”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意识提前,为第二学段的作文教学做好铺垫,并不是简单地将三年级的作文写作要求提到二年级甚至一年级下学期,使不少学生在这种要求的压抑下写不出作文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书写困难的解决,学生或急中生智或背水一战,“写不出”的问题会得到缓解,但随之而来的“写不好”的问题却更为普遍、更难解决。真的有那么多的孩子写不好吗?其实,其中不少的作品我们用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去评判,则充满童真之趣。比如,有一个孩子写自己学琴时等待老师时的无聊心情,他不断地如实重复叙述他看到一个又一个学生来了,爬上楼梯,老师还没来,只好在走廊等,这样重复叙述了三四次。当然老师的评语是“重复啰嗦,应写出每个同学不同的细节。”这样的要求其实等同于福楼拜对莫泊桑的要求。站在非语文教师角色读这段文字:第一次叙述觉得“平”;第二次感觉“烦”;第三次有点想笑;第四次忍俊不住。回味整个片段很有荒诞派小说关于“无聊”情绪表现的艺术效果。教师们重温一下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7]就会发现有不少孩子的习作是写得很不错的。由是作文的问题,还不不仅是“分”的问题,还来自于成人对儿童的了解与尊重的问题——以适合孩子的标准判断他们的行为,包括写作活动,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的问题。

对于孩子们来讲,有趣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效。儿童文学是孩子们的文学,他们喜欢它。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在语文学习中让孩子们读自己喜欢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能写的语言。

参考文献:

[1][7]黄云生主编.转引于《儿童文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12:28;P23.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3]许湘云.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4]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