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字: 岩土勘察; 工程技术; 测绘

Abstrac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 a part of modern science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it has gain greater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s a young discipline which was very practical, it has not rigorous enough, not perfect, not mature enough technical disciplines right now. With the continuous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man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be built deeper and deeper foundation and excavation depth, various public buildings of architectural styles, its plan and elevation change structure and survey professionals bring many new issuesKey word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urveying and Mapping

中图分类号: U469.6+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岩土工程技术作为近代科学中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存在许多不足。岩土工程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年轻学科,发展至今还是一门不够严谨、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的技术学科。因其难度大,发展潜力也更大,需要广大岩土工程师的继续努力和不断实践,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迥异,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诸多的新课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

二、 岩土工程勘探的方法

2.1 工程地质的测绘

它是岩土工程勘探的基本工作,通常在勘探初期阶段进行。此方法的本质是采用工程地质的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它的性质、规律,借以结果推断地下地质的情况,给勘探和测试工作等其他的勘察方法提供根据。在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较复杂的场地,必须对其进行工程地质的测绘。工程地质的测绘也是认识工程地质条件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高水平的测绘工作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地下地质的情况,有指导其他勘探方法的作用。

2.2 现场的检验和监测

它的目的主要在于保障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益。现场的检验包含施工阶段对之前的岩土勘探成果的核查验证和质量控制以及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现场监测则主要是对施工、运营中的结构物以及环境影响的监测。检验和监测所取得的资料,能够反映和求出工程技术的一些参数,井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提高,使得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得到优化。

2.3 勘探取样

勘探工作包含钻探、物探等方法。它不仅可以被用来勘探地下的地质情况而且还可以利用勘探工程取样来进行原位的测试、监测。应当依据勘探的目的和岩土特性选择上述的勘探方法。钻探也被称作勘探工程,是直接的勘探手段,可以准确地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是岩土工程勘探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手段。它的使用最为普遍,可以依据地层的类别以及勘探的要求选择不同的钻探方法。物探它是一种间接勘探手段,优点是比钻探经济、轻便并且快速,可以及时的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不容易推断并又急于了解的地下地质状况,因此经常和测绘工作配合起来使用。

三、岩土工程勘探技术改革措施

1、积极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探中,为了更加准确的确定出地基承载的特征值,可以用回归分析法,为了确保成果的正确性,可以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处理,为了减少由于勘探点布置的随意而导致的损失,可以用克里格法。在工程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精确度,可以用高密度点法和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所以先进的技术有很多,我们应尽可能多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必须严格规范市场行为、按照正确的建设程序进行勘察、严格遵循“先勘探、再设计、后施工”的原则。施工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仰仗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的准备和实施过程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则应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行工程监理的全程化,尽可能避免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使勘探的质量以及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有所保障。

3、加强相关人员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严格市场的准入。通过这些年勘探设计资质换证,使得勘探设计单位有了一定的清理和整顿,对市场的规范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勘探资质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目前通过高级技师的数量来衡量此行业的技术水平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勘探企业真实的技术水平。所以应该尽快的出台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这样真实的反映出我国岩土勘探的真实水平,促进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岩土工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1、负面影响和环境限制。岩土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是环境条件。环境条件越严,可选的方案越少。无论何种工法或方案,一般都是有缺点,有优点,可能有某些负面影响,又有其适用的一面。例如,城市中不能采用沉管式灌注桩和噪音大的锤击式预制桩,某些注浆材料污染地下水,泥浆污染城市,有些施工方法影响人体健康,深基坑开挖和地下开挖时,,严重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大量抽排地下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降落漏斗使邻近工程产生附加沉降等等。

2、施工的质量的可控制性和可操作性。有优质的施工优秀的设计才能成为现实。当有多种工法可选时,应尽量选用便于操作,施工简单,施工单位有经验的熟悉的工法。设计得过于复杂,会降低施工的可操作性。岩土工程多为隐蔽工程,质量的检验和控制十分重要,挖孔桩的广泛应用,质量易于控制是原因之一。有的工法虽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如果质量不易控制也只得放弃。例如粉喷桩许使用就是在于质量不易控制,曾被一些地方封杀。两千零二年版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定,必须配有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及计量部门确认的粉体计量装置,就是为了解决粉喷桩质量的可控制性问题。

3、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方案的不适用还是适用,无效还是有效。例如,孔隙水压力难以消散,由于软黏性土的透水性弱,因此,不宜采用密集的挤土桩也不宜采用强夯法加固。密集挤土桩的挤土效应造成浮桩、歪桩、断桩的事故屡有发生。挡土墙背后的填土一般不采用黏性土,采用无黏性土,不仅孔隙水容易积聚而增加土水压力,而且是黏性土的压实性不易控制。所谓有效性,是指该方法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某种方法的有效性如何,显而易见的可以通过直观经验判断,直观经验难以判断时,需通过验算作出结论。

五、结语

提供各种相关的技术数据,查明情况,评价和分析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并提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以保证工程建设高效、安全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任务。

六、参考文献

[1]地基处理新技术:孔内深层强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1.3.1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岩土 工程勘察 质量 思考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08-1

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

1 针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在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行业中,由于主管部门长期以来的监管不力,导致各种从业单位的对于勘察人员和勘察质量的标准较低,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当前的勘察形式,从而造成市场中的勘察从业单位日益增多,鱼龙混杂,而且由于勘察资质管理不够健全,导致勘察市场的不规范。

(2)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普遍缺乏重视,导致我国工程领域的重建设、轻勘察局面。虽然在我国法律中对于建设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了明确的条例规定,但在实际建设中,大部分建设单位只是将勘察工作抱着例行公事的心态,使得勘察工作流于形式,从而造成勘察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勘察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充分尊重的情况。

(3)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勘察单位采用的勘察手段仍然是以传统钻探取样方法为主,结合动力和静力触探的勘察方式,其勘察手段呈现出极大的单一化,加之室内试验仍然以传统的常规试验为主,相对于国外先进的勘察手段和技术而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我国当前的很多建设单位实施的勘探操作不够规范,很多单位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自身经济效益,采取最低价中标的方式,大肆压低岩土工程勘察的造价;还有的建设单位盲目的追求政绩和短期的经济效益,随意缩短勘察周期,以不符合勘察规律的方式勘察,从而导致勘察工作的不完善,造成勘察质量较差的情况。

2我国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合理的勘察方案,在实际勘察中往往存在着工作量偏多或偏少的情况,与实际的勘察需要不相符,也有的勘察单位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争夺标的物而刻意压低费用,从而导致勘察工作极为粗糙,不能满足实际的勘察要求。

(2)现阶段,很多勘察单位仍未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形式,在实际的勘察报告中只进行定性的分析,而对于定量指标的分析极其缺乏,没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导致勘察结果的实用性较差。

(3)建设单位不能高度重视岩土地质的检测工作。在实际建设工程中,由于岩土地质条件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仅通过前期勘察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和掌握所有岩土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避免工程投资的损失,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岩土性质及其条件进行动态监测,但建设单位往往对此没有很好的重视。

(4)岩土工程勘察是对岩土性质和条件进行判定的过程,其勘察成果仅靠短期勘察并没有太大的成效,必须充分结合地区性的长期勘察经验和成果,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岩土进行综合评价。但在我国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中,通常都只有对工程点的勘察,并未充分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岩土勘察研究,其勘察成果往往不能提供较好的建议。

3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建议和对策

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作用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或期望的水平。这种情况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如我国建设单位重设计轻勘察的思想,缺乏健全的勘察体制,勘察市场中存在恶性竞争等。

(1)要不断加强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勘察人员整体素质;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集多种学科于一体,近年来,随着勘察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规范和标准不断更新,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岩土工程勘察要求。在推行土木工程师准入制度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勘察人员的培训,以全面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管,推行勘察监理体制。

(2)要不断加强勘察质量的认证,健全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以过程模式作为勘察标准的结构。而且要明确勘察工作的质量标准,通过过程方法对岩土工程实施PDCA的勘察管理方式,以全面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及作用。

(3)对建设程序、市场勘察进行严格的规范,科学的建设程序应该严格坚持先勘察、再设计、后施工的流程。对于投资决策的工程,如没有科学的地质勘察资料,则不予报建。对于未按照地质勘察规范进行勘察的的工程不予报建。此外,还应该建立高效的市场约束体系。一方面加强国家和政府法律法规的监管,通过项目招投标制度和实际过程中对行为主体进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应该实行工程建设全程监理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勘察的地质控制办法,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地质问题,从而确保勘察有效,使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4)定期进行勘察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随时掌握各种室外勘察设备和室内试验设备的完好性能,这是确保勘察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对于现有的仪器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工作性能和状态,对于老化陈旧的设备仪器要及时更新换代。

(5)大力引进先进的勘察工艺、技术和设备。在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要不断加强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创新;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要不断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如通过岩土工程图件制作软件制作勘察图纸,对各种定性定量指标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等;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从而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岩土工程勘察过程及地质问题治理的模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地质的预警监测及防治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岩土工程勘察更加有效,还能大量的节约勘察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

4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时的基础性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勘查工作是否详实上,而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技术,若想提高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最新技术,那么就要对理论以及规范、规程的学习进行加强,以便来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奎华.岩土工程勘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边坡工程;勘察

前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及城市间高速干道建设大规模开展环境下,边坡工程治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更好做好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客观、可靠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的设计参数及经济、有效、实用的治理措施,撰写此文对边坡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在边坡岩土工程勘察中,查明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即边坡各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其边界条件等因素为工程勘察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边坡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及地表水储存条件、补给、径流及排泄特征,以及各地层水理性质,即持水性、保水性、透水性、软化性等特征。在地区经验、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行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推荐各地层的岩土工程参数。最后根据边坡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岩土特性及不良地质发育情况,评价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提出边坡治理措施建议。

实际工程勘察中,工程技术人员的对边坡认识不尽相同、涉及边坡类型差异大等因素,以至于技术报告种类繁多、 顾此失彼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工作中统一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1 边坡分类

为统一国内边坡勘察、设计与施工标准,2002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以下简称边坡规范。建筑工程开挖的边坡统称建筑边坡,根据边坡规范规定,其安全性等级与边坡地层类型、坡高及破坏后果挂钩,关系见下表:

由上表得,边坡类型按有岩质、土质两类,土岩混合型边坡须灵活综合两类边坡特征进行判定。岩质坡按三个量级划分坡高,土质坡按两个两级划分坡高。按边坡破坏对周边建构筑物、车辆、设备及人员危害程度划分为很严重、严重和不严重三个破坏等级并映射三个安全等级。另外,对同一长大边坡的不同地段,可分别评级。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存在危岩和滑坡地段或边坡破坏影响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的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边坡可化为一级边坡。勘察中按边坡勘察等级对应的间距原则布置边坡勘探线及勘探点,并根据勘察阶段及工程地质复杂情况,适当调整间距。

2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勘察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在边坡工程勘察中主要为岩土的空间分布,为边坡的稳定检算提供地层特性及边界条件,为设计专业提供地层依据,因此岩土分类是勘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岩土分类是工程勘察中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要求,在野外调绘、钻探及挖探等工作中,对下更新统及以上地层首先通过野外简易物理方法及原位测试进行鉴别,野外鉴别简易物理方法为目测、触摸或敲击、嗅感等。在野外初步定名基础上,并经过室内土工试验数据进行进一步校对,最终确认土的名称。对下更新统与全风化岩界线划分以及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规定。残积层、全风化和强风化之间的分界应用标准贯入击数来划分的原则是:标准贯入击数小于30为残积层,30~50击为全风化岩,而大于50击划定的强风化岩。有标准贯入试验的钻孔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简易物理方法为辅,两者结合得出判定标准,对常规鉴别孔地层进行判断。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微风化岩及未风化的分界较易判定,可以通过简易物理方式鉴别(岩性可参考区域地质资料),也可通过岩矿分析、抗压试验、软化试验来鉴别分析岩石名称及风化程度。对岩质边坡,在地质调绘中还应调查其不连续结构面,评价其发育程度、结合程度及充填情况。应用野外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对地层进行判定的基础上,还可结合物理勘探(如浅层地震、电法等)对比完善钻孔见地层分布,甚至对上钻探困难小型边坡以物理勘探结合野外调绘资料作分层依据。

边坡工程勘察中进行工程岩土的分类后,通过工程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地层等高线反映岩土的空间分布,便使岩土的边界条件清晰明了。

3 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勘察

水文地质条件对边坡的稳定影响较大,边坡的稳定性计算中常规的两种计算工况为:一般工况和暴雨工况。在工程勘察中常要求查明边坡及其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赋存、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主要的工作方法有收集相关水文及气象资料、调绘、勘探、原位和室内水文地质试验、室内水质分析。收集水文气象资料一般可以提供地区降雨量、地层渗透系数参考值等,现场调查填绘地表水置图、估测地表水流量、标识地下水露头及流量等;量测勘探孔地下水初见及稳定水位,并进行长期水位观测;水文地质原位试验常用抽水、压水及注水试验等,目的是获取地层的渗透系数,以自作为设计依据;室内渗透试验可获取强风化及以上地层的渗透系数;天然孔隙比对计算给出土的容水度、给水度及持水度有较大作用;室内水质分析用作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腐蚀性。通过采集水文地质数据,综合分析边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合理建议工程水文治理措施。

4 岩土工程参数采集、分析与选取

在边坡工程稳定性计算中,地层容重、凝聚力、内摩擦角为最基本的参数,边坡勘察中通过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方法采集以上参数。其中,同一地层土试样数量不宜少于6个,岩石试样不宜少于9个。容重要求提供天然容重和饱和容重,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试验条件要求为天然快剪、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残余快剪、便携式十字板剪切或大面积原位剪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要求对地层指标进行统计得出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并对统计中离散性较大的数据做出合理解释,利于结合地区经验选取岩土工程参数。临界状态的边坡可用反分析法确定抗剪强度参数。岩质边坡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可根据调绘所取结构面发育程度、结合程度及填充情况查表取等效内摩擦角值。在边坡工程治理设计中,支挡结构持力层选取尤为重要,因此持力层参数如地基承载力、基底摩擦系数、地基反力系数等参数可经过原位载荷试验、室内试验结合查表,类比地区经验后综合得出。

5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是边坡选取治理方案必须的前期工作。根据边坡的地层条件、破坏或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选择最不利组合进行稳定性验算,从而确定支护形式。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以圆弧形滑动破坏为主,少量折线滑动破坏。其稳定性计算常采用以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圆弧法、条分法及传递系数法,也有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的数值分析方法:有限元法、流形元法等。岩质边坡破坏常沿着不利结构面崩塌、滑移,运用传递系数法和有限元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比较多些。在不同工况下,可选用国内外基于以上理论开发的软件如理正、SLOPE等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比较分析计算结果,得出结论。在稳定性分析中始终遵循初步定性定量(半定量)定性原则,方使定量不偏离实际情况。

6 边坡治理工程措施建议

边坡工程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削方减载或堆载反压、抗滑支挡、锚固、加筋注浆、坡面防护与绿化、水工设计、监测。根据大量的边坡治理经验,边坡治理建议措施可遵循以下原则:未发生破坏的边坡首先用坡率法进行经验性判断,偏陡边坡首先应进行削方减载,再上支护措施。若无放坡条件,应设置强有力的支挡措施。已发生破坏的边坡,首先判断其破坏形式,据其力学特征确认减载还是加载合适,然后进行支挡。各边坡支挡结构主体工程完工后,疏理坡体及坡面排水体系,确保地下及地表排水畅通。坡面采用植被绿化,即美观也防雨水冲刷。埋设边坡及支挡构筑物变形检测点并定期收集及整理数据,便于后期边坡维护。此外,进行边坡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时应详细分析周边建构筑物有效边界,防止侵入现象。

7 结论

(1)从建筑边坡分类分级入手,本着边坡勘察与设计承接性,阐述边坡地层勘察方法、参数采集分析及选取,初步分类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列举边坡治理措施。为边坡勘察服务于设计各层次作较全面的定位诠释。

(2)本文有目的地分析边坡工程的勘察各工作环节,有助于初步接触边坡工程勘察和设计的技术人员工作。

(3)在边坡工程勘察过程中,运用好现行规程规范,可使得勘察方案布置有理有据、岩土参数采集与分析合理、边坡稳定性分析透彻以及边坡工程治理措施建议可行、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重庆市建设委员会[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5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

[3]《边坡工程处治技术》赵明阶 何光春 王多垠[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7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选型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项目概况

本住宅小区规划用地面积9.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50万平方米。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1地下水位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潜水水位如下:初见水位埋深1.01~3.82m,相当于标高2.10~1.65m。静止水位埋深0.09~2.69m,相当于标高2.76~2.64m。该区域的表层地下水类型属于潜水型,主要来源于天气降水形成水源,排泄方式为自然蒸发,该区域的地下水位随季节产生变化,通常年变化量在0.43~0.96m之间。

通过地址勘察过程中对该区域地下水位的观测,并结合该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该区域的抗浮设计水位可以定位标高3.49m进行设计。

2.2地下水水质及腐蚀性评价

根据室内水质简分析试验结果,场地地下水属CL-、SO42----K++Na+型中性~弱碱性水,PH值介于6.94~7.70之间。

2.3浅层地基土的渗透性

根据本次勘察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埋深20.00m以上各层土的渗透性主要为不透水或微透水性。

2.4标准冻结深度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第5.1.7条,本场地标准冻结深度为0.60m。

3地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3.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第4.1.7条规定,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本场地地势平坦,地基土分布均匀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故拟建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3.2抗压桩基础评价

根据拟建物性质及场地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本次拟建住宅楼及公建均建议采用桩基础,由于桩基础施工技术相对成熟,机械化程度高,有利于本工程的快速施工,加上前期地质数据的勘察也表明,该区域适合使用桩基础进行施工,因此选择桩基础比较合理。

3.3抗拔桩基础评价

本次拟建地下车库1层,底板埋深约5.00m,本场地地下水位较浅,受水浮力作用较大,建议采用抗拔桩。抗拔桩桩端可置于埋深21.00~24.00m段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⑧2)中或置于埋深24.00~32.00m段粉质粘土(⑨1)中,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用物性法对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uk以10号孔地层进行估算,抗拔系数取0.70,估算条件及结果如表3。

表3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uk

桩型 桩顶标高(m) 桩端标高(m) 桩长(m) 桩径(m) Tuk(kN)

钻孔灌注桩 -1.00 -19.00 18.00 Φ=0.50 645.9

Φ=0.60 775.0

-1.00 -26.00 25.00 Φ=0.50 1065.1

Φ=0.60 1278.2

3.4桩基础沉降估算

本次拟建高层住宅高度大、荷重大、对变形要求严格,本报告采用以下三种估算最终沉降量的方法,以1#(11层)、3#(18层)楼为例对高层住宅楼最终沉降量进行估算。

①分层总和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②Geddes法(有限元分析法)

③简化估算法(《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

按以上方法、估算条件,18层住宅中心点沉降量估算结果为分别为48.89mm、43.38mm和36.17mm。

4、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与常见问题

4.1施工准备步骤

4.1.1 分析设计资料,选择勘察方案和施工方法:

勘察方案的内容包括:勘察方法、勘察机具、勘察顺序、勘察工艺;

勘察方案的基本要求:切实可行,勘察期限满足工程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经济合理,工料消耗和施工费用最低。

4.1.2 编制勘察工程进度图

编制勘察进度计划的步骤:

⑴研究勘察有关资料及勘察条件;⑵划分勘察项目计算实际工程数量;⑶编制合理勘察顺序和选择勘察方法;⑷计算各勘察过程的实际工作量(劳动量);⑸确定各工程的劳动力需要量及工种和机械台班数量及规格;⑹设计与绘制勘察进度图;⑺检查与调整勘察进度。

4.1.3 勘察准备工作

要求勘察队伍进场后,立即进行勘察准备工作,如勘察机械及勘察材料的进场、测量放样、原材料检测及同时进行场地平整、水源、电源的落实、取土区的划定、临时工程的施工等工作。

4.1.4技术准备工作

首先进行技术培训。第一步就是对勘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勘察工程、施工管理、勘察技术和勘察分析这几方面的技术知识培训,可以安排有勘察施工实践经验的相关人员进行授课,从而为项目勘察施工奠定了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的人才基础。

其次学习和核对勘察文件,把技术交底作为学习本工程技术规范和实施细则的重要一环。在现场勘察过程中,对勘察方案、主要控制点、勘察点、取样等工作重新进行复测;检查勘察机械设备与人员总体布置和施工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有错误和矛盾之处,确保勘察工作准备到位。

4.2勘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4.2.1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不扎实,缺乏科学真实的地质数据。此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管理疏漏不认真造成的,严谨的勘察数据时以后建筑设计、施工的有效保障,因此需要施工管理人员精益求精,把岩土地质勘察工作做仔细做到位。

4.2.2岩土勘察时钻孔深度欠缺,由于岩土勘察时没有查清较深范围内地基中无有软弱层等情况,难免会造成以后建筑物主体负荷过大,造成基础发生沉降。

4.2.3地基勘察时,钻空间距离过大,不能全面的反应地基的地质实际情况,就容易造成以后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严重的引发墙体裂缝,造成建筑物错位。

5结论和建议

6.1结论

5.1.1.本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采用桩基础进行地基基础工程建设。

5.1.2.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9g,属设计地震第一组,本场地属不液化场地,场地土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Ⅲ类。对建筑抗震属不利地段。

5.1.3.本场地浅层地下水主要为潜水,静止水位平均埋深0.49m,相当于大沽标高2.690m,年变幅一般为0.49~1.10m。该场地抗浮设计水位可按大沽标高3.49m考虑。标准冻结深度为0.59m。

5.1.4.无干湿交替作用时,地下水对砼结构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SO4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有干湿交替作用时,地下水对砼结构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SO4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强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地下水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SO42-。

5.2建议

5.2.1.本次拟建住宅楼及公建建议采用桩基础;地下车库建议采用抗拔桩基础。桩基础评价详见“地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5.2.2.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承载力应结合试桩结果综合确定。

5.2.3.钻孔灌注桩因其单桩承载力与施工质量有密切关系,应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理及对桩身质量的检测工作,施工应做好泥浆护壁及孔底回淤土处理工作。

5.2.4. 以粉质粘土(⑧1)为桩端持力层,沉桩较容易;以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⑧2)为桩端持力层,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应注意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⑧2)局部顶板起伏对沉桩的影响;以粉质粘土(⑨1)为桩端持力层时,预应力管桩需穿透⑧2层,⑧2层强度较高,局部较密实,应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相匹配的桩身强度,可在适当位置试沉桩,以合理确定施工机械及施工控制参数;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应以标高结合压桩力(贯入度)控制沉桩,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桩间距,施工时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顺序,防止产生挤土效应。

5.2.5.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5.10m,基坑开挖建议采用深层搅拌桩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及止水,降水可采用大口井降水体系,将水位降至槽底0.49~1.10m以下。

5.2.6.工程竣工后应对拟建物沉降进行长期观测工作。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范文第5篇

[作者简介]李明(1978―),男,河南南阳人,博士,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从2002年开始实施,是由国家建设部和人事部推动,主要由勘察协会组织进行的国家级考试。这项考试旨在提高我国从事岩土勘察、设计、咨询等技术的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加强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互认,推动我国的岩土工程事业与国际接轨。该项考试涉及的范围广泛,对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规范的理解和应用、具体问题的分析熟练程度等要求较高,因此,考生及格率较低。地基处理方法在注册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应该得到师生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作为岩土专业专业课程的“地基处理”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注册考试和市场需求。

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系的“地基处理”课程教学团队针对目前的新形势,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市场需求,积极改革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研组通过了解《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及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国内外的地基处理施工新技术,确定在“地基处理”课程中,除了讲授传统的换填?巢惴ā⑴潘?固结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灰土挤密桩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石灰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夯实水泥土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加筋法、灌浆法等方法外,还增加了既有建筑物的基础加固、建筑倾斜处理、建筑抗震、地基处理的监测与检测、复合地基的处理技术等内容。结合国内外的工程实例,将正在进行的重大工程运用的新技术介绍给学生,让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沿。这在培养学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应用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强化专业建设,提高教师水平

当前“地基处理”课程教学一般是由主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章节讲解。教师对理论讲得较多,而实践只能停留在视频和图片展示上,这并不符合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地基处理”课程的要求。

我们充分考虑教学团队整体的知识结构和教师个人研究课题的不同,结合注册工程师的要求,由学术带头人担任领导,带领教学团队与相关的设计、勘察和咨询单位持证人员沟通,让教师了解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在教学中,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分解和组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换填垫层法、预压法、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具有黏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基、倾斜地基纠偏技术、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与检测等专题,每个专题的内容由教师结合自己负责的课题和工程实践授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掌握知识,也提高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三、利用先进教学资源,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可以增强学生在社会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性,有利于以竞争力为目的对其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对于鼓励学生自学极为重要。

“地基处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学生不仅可以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自学。现场的施工进度与教学进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单一的工程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不可能同时具备教学所需要的全部条件,这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现场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或者在现场直接解决;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师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学有所获。课程结束后的考试采用与注册考试相同的方式进行,实行开卷考试,考试内容分为基础知识部分和计算部分,试题以历年注册考试的真题为样题。这样的考试方式减少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痛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获得了学生和同行的认可。

通过上述改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获得了发展,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和自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为他们将来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从近四年的情况来看,“地基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学生在注册考试中的通过率逐年提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