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纳米技术治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深入研究,临床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也得以提高。本文就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用于肿瘤治疗的纳米粒子作一简要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期望。
关键词:
纳米技术;肿瘤诊断;肿瘤治疗
目前,肿瘤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何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靶向性一直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寸(1~100nm)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种高新技术,该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就纳米技术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简要阐述。
1纳米诊断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
当前,临床上针对肿瘤的多种诊断手段都存在准确性和灵敏度低的问题,纳米技术的出现可大大改善这一局面。
1.1细胞分离技术
一直以来,从大量外周血中筛选出极少量的肿瘤细胞是一项难题,纳米细胞分离技术尤其是免疫磁性分离技术的出现有助于快速获取细胞标本,使其成为可能。目前,Wang等[1]发现基于该技术产生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检测表明,在乳腺癌等领域,肿瘤患者的预后与其外周血中的CTCs计数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甚至在化疗过程中,可以反映患者对当前化疗方案是否敏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1.2纳米造影剂
将无机纳米粒子用作新型的生物造影材料,不仅可以提供较好的检测信号对比度和生物分布度,并有望将现有解剖学层面的造影技术推向分子水平从而提高诊断效率。Chen等[2]研究表明包裹金纳米棒-液态氟碳的纳米级造影剂,实现了体外超声/光声双模态增强显影。另有研究表明多功能纳米造影剂Fa-PEI-SPIO可高效负载MRI和荧光造影剂实现对肝癌细胞的高效率敏感显像,并同时实现目的基因的传输[3,4]。
1.3纳米传感器
纳米传感器可获取活细胞内多种电、化学反应的动态信息,用于监测肿瘤细胞中的异常情况,对认识肿瘤的发生及指导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都有着深远的意义。Wang等[5]已开发出一种含有嵌入金纳米颗粒的碳基传感器的装置Nano-nose,分析了呼吸气体成分,确定肺癌患者存在的气体成分。
2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存在毒副作用大的问题,纳米技术的引入能够提高化疗的靶向性,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1纳米靶向载体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药物载体即溶解或分散有药物的各种纳米颗粒,如纳米囊、纳米球、纳米脂质体等。纳米靶向载体因其表面经过生物或理化修饰后具有靶向作用,可以作为良好的肿瘤药物与基因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无免疫原性、在血液中有较长的循环时间等特点,大大降低了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Yao等[6]以PVP-β环糊精作为亲水嵌段,金刚烷—聚天冬氨酸为疏水嵌段构建了嵌段聚合物,其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尾静脉注1h后就能到达肿瘤部位,表现出明显的肿瘤靶向性。Gao等[7]将细菌膜包覆到30nm左右的金纳米粒表面(BM-AuNP)用于淋巴结靶向。
2.2纳米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中药是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原药及其复方制剂。同传统中药相比,纳米中药对一些肿瘤细胞株和动物肿瘤甚至人体晚期癌肿均显示了良好的抑制效应。Huang等[8]成功制备了粒径为97.5nm的冬凌草三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并与冬凌草甲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冬凌草三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对小鼠H22瘤体的抑制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冬凌草甲素。
2.3磁控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多项研究表明磁控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的治疗中能够达到很好的靶向效果,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3.1磁控纳米载药系统
磁控纳米载药系统具有磁特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抗肿瘤药物能及时、定点、定向地聚集到病灶处,既能最大程度的浓集效应分子,又能使体内磁性微粒在治疗结束后得以彻底有效的清除,以减少其在体内慢性蓄积的毒性作用。Assa等[9]的研究表明,磁性纳米药物运载系统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2.3.2磁性纳米材料对肿瘤的热疗作用
磁热疗即应用直接或静脉注射的方法将产热材料定向汇聚于肿瘤部位,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磁热效应,将肿瘤组织加热至42~48℃高温,以使肿瘤细胞死亡的新技术。Beik等[10]将磁性阳离子脂质体注射到MM46小鼠乳腺癌中,利用交变磁场使肿瘤表面温度达到45℃,经过几次重复磁热疗,所有小鼠的肿瘤均完全退化。该技术如可同时利用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磁粒子准确输送到肿瘤组织,将能达到靶向热疗的目的。
2.3.3磁性纳米微球对肿瘤血管的磁控栓塞作用
磁性纳米微球因具有体积微小、磁控导向等特点,能够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进入并滞留在肿瘤组织的末梢血管床,部分或完全地阻断血管内的血流。惠旭辉等[11]用自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醋磁性微球对血管内栓塞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PMMA磁性微球具有磁响应能力强、磁控栓塞效果好,在高血流速情况下仍能实现靶位栓塞等优点。
2.4纳米控释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控释系统在肿瘤药物输送方面的优越性得益于其可缓释药物、减少给药剂量、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特性。Zhang等[12]利用对酸性敏感的腙键将抗癌药物阿霉素共价键连在介孔二氧化硅的表面,同样可以实现pH敏感的抗癌药物阿霉素的释放,从而有效地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3用于肿瘤治疗的纳米粒子
为提高肿瘤的疗效,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好、缓控释速度适中、靶向性强的纳米制剂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3.1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
3.1.1多糖类
3.1.1.1壳聚糖
壳聚糖是一类无毒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和成膜性的聚多糖,被用作靶向给药载体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Abouelmagd等[13]将低相对分子质量(低于6500)的壳聚糖通过多巴胺聚合的方法连接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上,减少了巨噬细胞的吞噬,增加了酸性环境下细胞对药物的摄取。
3.1.1.2海藻酸钠
海藻酸钠具有无毒及可生物降解等优点。Guo等[14]制备了一种以甘草次酸为肝靶向因子的海藻酸钠pH响应型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研究表明,该纳米粒的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有显著提高。
3.1.1.3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又名玻尿酸,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非免疫原性等特点外还具有主动靶向到CD44受体的作用,因此可作为靶向因子用于修饰其它载体材料,促进其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15]。
3.1.2蛋白类
3.1.2.1白蛋白
白蛋白受体(gp60、gp30、gp18等)广泛存在于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内皮的细胞膜上,故白蛋白可作为构建药物载体的优良材料。Ru-go等[16]将45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TX)组和紫杉醇注射剂(CrE-PTX)组,结果显示,nab-PTX组缓解率显著高于CrE-PTX组(33%vs.19%),并且nab-PTX治疗组无过敏反应出现,提示nab-PTX治疗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CrE-PTX。
3.1.2.2酪蛋白
酪蛋白毒性较低且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药物载体。有研究人员在合成的酪蛋白纳米粒子中负载了顺铂,通过近紫外活体成像技术观察到该粒子能够在肿瘤部位有效地富集,显示出了较好的肿瘤靶向作用[17]。
3.1.2.3脂蛋白
脂蛋白是一种大量存在于人体的天然脂质运输载体,作为载体材料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Ding等[18]将载脂蛋白apoA-I和穿膜肽(CPP)插入到脂质纳米粒表面构建了一个双功能的仿生HDL用于藤黄酸的递送,提高了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然而由于脂蛋白均来源于血浆,既难以大规模生产,又在生物安全性方面也受到质疑,因此Simonsen等[19]开发出了新型的仿HDL纳米载体颗粒(HPPS)。
3.1.2.4乳铁蛋白
Zhang等[20]制备了藤黄酸—乳铁蛋白纳米粒,用于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抗肿瘤活性,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此外,利用乳铁蛋白受体存在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依据,可对脑部肿瘤发挥治疗作用。
3.2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聚乳酸(PLA)、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羟基乙酸(PGA)是乳聚酯类高分子材料,现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研究最多的载体材料之一。Kwak等[21]将紫衫醇负载在PEG-PLA纳米粒上,同时采用MT1-AF7p修饰纳米粒,实现了对胶质瘤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当前对共聚物的研究也较为常见,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A/PLGA-b-PEG)等[22]。
3.3不可生物降解的靶向纳米材料
3.3.1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是由层状结构的石墨片卷曲而成,因其独特的中空结构和纳米管径可作为递药载体。Sajid等[23]用生物大分子对碳纳米管进行了非共价修饰,除提高其对肿瘤的亲和力外还避免了网状内皮系统对它的迅速清除,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3.3.2纳米石墨烯及其衍生物
近几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发展迅速。GO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和环氧基团,这些含氧活性基团的引入不仅使其拥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水溶性,而且可使其更易于被修饰而具有了功能化作用,其中,作为药物载体就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Chen等[24]报道了一种新颖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即通过原位还原法将银纳米粒负载于GO上,再载药,制得的递药系统可通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荧光结合光谱检测,观察到其中药物的胞内释放行为,故能用于癌细胞内的药物输送和成像。
3.3.3金纳米粒
金纳米粒(goldnanoparticles,GNPs)是一种新型的载体材料,鉴于其表面单层被修饰后可与多种药物结合的特点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Favi等[25]通过巯基聚乙二醇与紫杉醇共价连接之后再与金纳米粒子偶联,制备了PTX-PEG-GNP共聚物,该共聚物不仅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也增加了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聚集和肿瘤杀伤效果。
3.3.4介孔二氧化硅
介孔二氧化硅因其不同的孔径可以直接包埋药物,还可与其他载体材料合用,连接适当的靶向因子制成靶向纳米载体以发挥快速杀伤这些肿瘤细胞的作用。Wang等[26]首先制备了Fe3O4@SiO2核—壳纳米粒,并进一步合成Fe3O4@MgSiO3磁性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并将之用于在体靶向研究和抗肿瘤体外体内研究,结果显示,人肝母细胞瘤耐药细胞Hep-G2/MDR细胞对复合材料多柔比星摄取较游离多柔比星溶液有5倍的增幅。
3.3.5磁性纳米靶向载体材料
磁小体作为载体材料,其膜上存在大量的活基团,可通过氨基、羧基、巯基以及分子架桥的方式偶联药物。Deng等[27]将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成功负载于磁小体表面,所得的纳米粒径在(72.7±6.0)nm,其不仅具有长循环作用,还能改善阿糖胞苷的释药行为,解决了药物的突释现象。
4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综上所述,纳米技术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纳米颗粒的发展为现代医学进步带来了许多可能性。但是,本研究认为关于纳米技术的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①研究内容多聚焦在体外研究;②趋向于评价急性毒性和死亡率,评价慢性毒副作用及致病率的研究很少[28]。此外,对于纳米技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本研究有以下设想:①采取多学科联合攻关,将更多效果更好的纳米中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②有针对性地将不同类型的高分子材料组合起来,取长补短,使所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多功能将会是研究靶向给药制剂的重点。③纳米粒子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上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惠旭辉,高立达,何能前.聚甲基丙烯酸甲醋磁性微球血管内栓塞实验研究[J].四川医学,2001,22(10):928-929.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arbon nanoparticles labeled lymph node in curative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
fu jun, yu baoming, bian guowei, et al.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shanghai eighth hospital, shanghai 2002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arbon nanoparticles labeled lymph node in curative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with perspective research, 6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carbon nanoparticle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periphery of the tumor in 30 patients before or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30 patients were as control without any injection during operation.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dyed or not dyed) and the location of metastatic nodes were recorded separately. results (1) in the labelling group, the average number of eliminated lymph nodes(12.6, 618)i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1, 414)(p=0.0065). the ratio of dyed lymph nodes was 51.9%. (2) the metastasis rate of dyed lymph nodes in labell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3.6% vs. 24.7%, p=0.014), especially significant in <4mm nodes (p=0.0021). (3) during operation, two dyed lymph nodes in two cases were found at the root of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along the side of internal iliac artery, so the dissection was extended and the dyed lymph nodes were confirmed to be positive. conclusion the technique of carbon nanoparticles labeled lymph nodes is easy and effective. the dyed lymph nodes can be easily identified and can used as a guide for lymph nodes dissect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operation.
[key words] colorectal neoplasms;lymph node metastasis;charcoal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首选是外科手术治疗。据报道在施行癌肿根治切除病例中,伴淋巴结转移者可高达45.3%[1],而手术中尽量清除转移淋巴结对判断预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和预防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对转移淋巴结的切除率、避免遗漏,我们在术前和术中向癌灶周围注入纳米碳来标记结直肠癌引流淋巴结,并以此指导结直肠癌手术中淋巴结的清扫,通过60例结直肠癌手术资料的对比分析,以探讨它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我们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米碳标记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9岁,平均52.4岁。其中升结肠癌4例,横结肠癌2例,降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10例,直肠上段癌3例,腹膜返折下直肠癌3例。dukes分期:a期4例,b期15例,c期10例,d期1例。术前在直肠镜下或术中在肿瘤周围肠壁内注入钠米碳。对照组30例则不予注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按根治术要求行癌肿切除术。
1.2 染色方法 纳米碳由重庆莱美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每支1 ml含钠米碳50 mg,混悬液中的碳团粒平均直径150 nm。开腹暴露病灶后,在癌肿周围选择4~6点,用皮试针头穿刺,在浆膜下潜行一段距离后再推药,每点注射0.15~0.25 ml,推注速度宜慢,为防药液渗漏取出针头时用纱布轻压穿刺点。对腹膜返折下直肠肿瘤则于术前经直肠镜在病灶周围黏膜下注入药液。术中按常规清除各站淋巴结。
1.3 淋巴结检查 仔细检查手术切除标本各站淋巴结,分别记录黑染淋巴结与未黑染淋巴结数量以及病理检测所有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术中情况 钠米碳注入后2 min左右第一站淋巴结即见显影,15 min内第二、三站淋巴结相继显影,所有显影淋巴结均呈黑色点状,清晰易被辨认。
2.2 淋巴结检出率 钠米碳标记组共检出淋巴结378个,平均每例检出12.6个(少者6个,多者18个)。黑染淋巴结196个,淋巴结黑染率为51.9%(196/378)。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243个,平均每例检出8.1个。标记组淋巴结检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65)。
2.3 转移淋巴结检出率 标记组检出转移淋巴结102个,淋巴结转移率为26.9%(102/378),其中黑染的转移淋巴结为66个,占转移淋巴结的64.7%(66/102),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33.6%(66/196)。对照组转移淋巴结60个,淋巴结转移率为24.7%(60/243)。两组总的检出淋巴结转移率虽相差不多(p=0.083)。但黑染淋巴结阳性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
2.4 <4 mm转移淋巴结检出率 标记组共检出<4 mm转移淋巴结9个,占标记组转移淋巴结总数的8.8%(9/102),其中黑染淋巴结8个。对照组共检出<4 mm转移淋巴结2个,占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总数的3.3%(2/6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21)。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2例直肠癌患者术中发现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髂内动脉旁有黑染淋巴结,扩大手术范围并切除该处淋巴结。术后病理示该两处黑染淋巴结转移。
3 讨 论
早中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尽管进行了根治术,仍有约30%患者癌肿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2]。其中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程度及肿瘤分期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尤其是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淋巴结示踪技术很早就被应用于临床,最初的示踪剂主要是印度墨水、美蓝等。但这些示踪剂颗粒大、弥散性差、着色不明显,故示踪效果不理想。1978年荻原明郎开始对活性碳这种新的淋巴结示踪剂进行研究[3]。纳米碳混悬注射液是采用钠米级碳粒,经处理、分散制成的碳悬液,注射到局部组织后迅速被巨噬细胞吞噬,进入毛细淋巴管,滞留积聚到淋巴结,使淋巴结染成黑色,几乎不进入血管。邱存平等[4]对6例口腔癌患者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淋巴结清除效果。
世界胃肠学组织建议要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至少需要检测12枚淋巴结[5]。本组研究显示:(1) 钠米碳标记组平均每例可清除12.6个淋巴结,高于对照组的每例8.1个, 这有利于更精确的病理分期,从而指导术后辅助治疗。(2)传统的手工法淋巴结活检依靠病理科医师眼看、手摸来寻找淋巴结。而很多较小的淋巴结(<5 mm)隐藏于系膜及脂肪中无法检出。salvatore等在一项实验中证实,转移的淋巴结中45.4%为直径<5 mm的小淋巴结,极易漏检 [6]。因而最终导致分期偏低影响对治疗及预后的评估。钠米碳染色的淋巴结呈黑色点状,容易辨认。可帮助病理科医师更快、更多的找到这些微小转移淋巴结。标记组<4 mm转移淋巴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同时黑染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对照组证明了这一点。
临床上淋巴结病理检测往往由于工作量大,对微小淋巴结的检测如不仔细或经验不足,极易被遗漏或疏忽。而淋巴结的检测数不但影响分期和对预后的判断,并直接影响手术清扫的范围,更影响对术后辅助治疗的决定,因而影响预后。术前或术中应用纳米碳染色示踪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正确性,更有利于外科医师减少遗漏未被发现该清扫淋巴结的不良后果。从本组直肠癌手术中发现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髂内动脉旁有黑染淋巴结,而此两处淋巴结处于常规直肠手术解剖范围之外,经发现后我们扩大了手术切除范围,并及时清除了该处淋巴结。我们认为注射钠米碳后,能清楚显示淋巴结的分布情况,有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除,又可避免盲目扩大清扫范围以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初步结果表明:钠米碳淋巴示踪技术简便,易操作,无任何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平均每例仅增加手术时间10~15 min,但通过快速,准确的查找淋巴结,提高了结直肠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为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清扫淋巴结及后续治疗提供了帮助。在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新舒.直肠癌淋巴清除范围探讨[j].中华肿瘤杂志,1987,9(4)308.
[2] saha s, nora d,wong jh, et al. 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in colorectal cancera review[j].surg clin north am,2000,80(6):1811.
[3] 荻原明郎,高桥俊雄. 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对癌性胸腹膜炎的治疗[j].jposoc cancer ther,1985,20(9):21442153.
[4] 邱存平,王昌美,温玉明,等 活性碳吸附卡铂在口腔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初步临床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1):911.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甲硝唑;阿米巴痢疾
【中图分类号】R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97-02
小儿阿米巴痢疾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壁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常用甲硝唑治疗,但有时效果并不满意,部分甚至出现耐药而转为慢性。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32例小儿阿米巴痢疾,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阿米巴痢疾患儿62例,全部病例粪便检查均找到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同时排除了细菌性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患儿年龄9个月~12岁,男33例,女29例,腹泻62例,其中果酱色大便占62.0%,黄色稀水便占20.2%,红白色黏液便占12%,鲜红色血丝便占5.8%;腹痛或阵发性哭闹47例,发热40例, 脱水16例。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患儿年龄1岁2个月至12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患儿年龄9个月至11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7.5 mg/(kg・次)静脉滴注,每天2次,视病情给予退热、解痉止痛、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剂50mg/(k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2次。以上治疗7天为1个疗程,应用1至2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每例均于治疗14天后评估疗效,治愈:症状消失,粪便性状恢复正常,粪便化验连续3次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好转:症状好转,粪便性状基本正常,有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未愈:症状未减轻,粪便性状亦无好转或出现并发症,仍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治愈及好转合计为总有效。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为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的消化道,并寄生于结肠腔内,以细菌、真菌或组织基质为食摄取营养。当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肠壁组织,大量增殖,形成致病性滋养体,不断地破坏肠壁组织,引起原发病灶。其致病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与宿主的抵抗力、虫株的毒力、肠道内环境等有关,尤其是肠道共生细菌群的作用十分显著[1]。
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的传统药物是甲硝唑,然而近年来的文献报道证实单用甲硝唑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许多病例经用甲硝唑治疗后虽症状改善,大便中仍可查见阿米巴滋养体和(或)包囊,甚至极少数治疗无效,考虑存在耐药虫株[2]。由于肠道细菌提供了阿米巴原虫必需的新陈代谢因子,为阿米巴原虫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及必要的条件,增强其毒力,所以肠道细菌的繁殖有利于阿米巴原虫的生存,故在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中应强调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从而才能有效地改变共生菌群的作用,改变阿米巴赖以生存的肠道内环境,阻断阿米巴原虫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有利于彻底根除。目前成人阿米巴痢疾多数是用甲硝唑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考虑到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儿童骨关节发育的影响,故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儿科受到限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作为第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以其具抗菌谱广、耐药率低,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3]。
本组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总有效率为93.8%,与郭爱平等[4]报道相近,高于对照组的73.3%(P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2-1134.
[2] 王堂明.氟哌酸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1,22(3):294-295.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1.纳米尺度空间
国际上公认0.1~100nm为纳米尺度空间。为研究工作方便,有人把尺寸0.1~1μm视为亚微米体系,尺寸1~100nm划分纳米体系,典型尺寸
纳米尺度空间所涉及的物质层次,是既非宏观又非微观的相对独立的中间领域,被人称之为介观(mesoscopy)研究领域。
2.纳米技术范畴
(1)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固体。纳米微粒通常>1nm,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纳米固体系纳米结构材料,尺寸为1―100nm的纳米微粒凝聚而成的块体、薄膜、多层膜和纤维。又分为晶态、准晶态和非晶态三类。
纳米材料技术(包括纳米相材料技术和纳米复合改性技术)是缘于纳米颗粒的性能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纳米材料在力学、磁学、热学、光学、电学、催化等性能及生物活性方面发生变化,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领域;医学上可用于人造骨、人造牙齿等。
(2)纳米器件及技术:其一,微型传感器:利用尖端直径小到足以插入活细胞内而不严重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以获取活细胞内足够的动态信息来反映其功能状态。这将为临床相应疾病提供诊断及治疗的客观指标,也为药理学、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研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技术。
其二,微机器人(包括微型机器人与微操作机器人)微型机器人是指外形很小,便于进入微小空间进行可控操作的微型机器。如果机械结构能做到前所未有的微细,再集成高度的智能的话,那么人们将创造出面目全非的机械,建立一门概念全新的学科。
纳米技术能为医学做些什么
1.纳米生物学(Nanobiology)研究以纳米为尺度,研究(1)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线粒体、细胞核)(2)细胞内外之间及生物体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3)生物反应机理:包括修复、复制和调控等方面的生物过程:(4)根据生物学原理,发展分子工程,包括纳米生物分子机器人和纳米信息处理系统。
2.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
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可在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中进行显微注射与显微切割,这是一项复杂的微操作过程,其精度要求在微米级。目前上述操作基本上由人工在显微镜下手动或半自动完成。手工操作效率极低,如微注射产生转基因家畜的成功率只有5%左右,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一天大约可注射100个受精卵,而培养一名熟练的操作人员要花5年时间。
3.诊断与监测
(1)光学相干层析术(OCT)已于1997年12月24日,由清华大学单原子探测实验室研制成功,可望1999年进入临床,被科学家誉为“分子雷达”。
OCT的分辨率可达1个微米级,较CT和核磁共振术的精密度高出上千倍。它能每秒2000次完成生物体内活细胞的动态成像,观察活细胞的动态,发现单个细胞病变,且不会像X光、CT、磁共振那样杀死活细胞。有了如此准确的依据,人们或许有办法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而不必等到生命的尾声才被CT与磁共振检查出癌组织病变。
(2)激光单原子分子探测术:此术同样具有超高灵敏性,可在含有1000亿亿(1019)个原子或分子的1CM3气态物质中,在单个原子分子层次上准确获取其中一个。按照这一办法,科学家希望对生物体尤其是人体内生物分子的活动进行探测,以找到影响人类健康的某些答案。通过人的唾液、血液、粪便以及呼出的气体,及时发现人体中哪怕只有亿万分之一的各种致病或带病游离分子(或标志体),相信已不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3)微小探针技术可向人体内植入,根据不同的诊断和监测目的,可定位于体内的不同部位,也可随血液在体内运行,随时将体内的各种生物信息反馈于体外记录装置。此项技术有可能成为21世纪医学界常用的手段。
4.临床治疗
(1)显微外科术的革命――细胞修复术众所周知,本世纪器官移植,人工器官技术的发展,曾使得外科从修复外科时代(对病变器官与组织的切除)向替代外科时代(器官移植、人工器官)发展,并有专家预言21世纪医学仍然是替代外科为主的时代。
(2)定点给药:利用微型机器人深人体内做到定点给药,将是21世纪内科疾病治疗的革命。①糖尿病:外源性补充胰岛素,需要准确了解体内血糖的变化,且常年肌注,病人极为不便。胰岛移植的手术费用、病人痛苦以及成功率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利用纳米药物存储器,定点存放在人体胰岛部位,根据纳米监测器对体内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控对胰岛素的释放。对此,日本科学家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②肿瘤:肿瘤的放疗、化疗及外科手术以及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的现行治疗方法,因其功用只是弥补疾病后果或推迟死亡,尽管在大众传媒中被视为高技术的同义词,而实际上耗资巨大,已成为西方医疗危机的主要原因,故被刘易斯・托玛斯称为“半拉子”医疗技术。而纳米技术正是向类似的“牛拉子”医疗技术挑战的有力武器,因为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生物导弹”可导向定点给药,将肿瘤杀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机遇与对策
1.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内的发展前景
除纳米材料在替代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外,纳米器件有可能成为未来保卫人类健康的一支忠实可靠的“卫队”。(1)纳米生物传感器用于监测、收集、播送体内细胞的健康状态和病变信息(2)纳米药物存储器(药泵) 用于存储、运输指定存储的药物,并按指定的部位存放,即定点给药,其体积可达数个微米(3)纳米生物导弹直接用于治疗各种细胞水平的疾病,对病变组织有亲和力,对病变细胞有杀伤力,可特异性地杀灭肿瘤细胞(4)纳米细胞修复器用于修复细胞内的各种病变,如线粒体、细胞核的病变(5)纳米细胞监督器用于监视免疫细胞、白细胞等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6)纳米细胞清扫器:帮助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以及外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7)纳米细胞检疫器:巴西和美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能够称量10-9克的物体,即相当于一个病毒的重量。利用纳米“秤”可称出不同病毒的重量,以发现新的病毒。可定点于口腔、咽喉、食道、气管等外界开放的部位,以充当“检疫”。
2.迎接纳米技术的挑战
既然,这一项新兴技术让世界各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我国扎实的基础教育在中学阶段开发和实践纳米课程,争取能培养更多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高校输送一些愿意在科学道路上继续埋头苦干的学子.
本文笔者主要想和大家一起讨论在高中阶段开展纳米课程的一点思考,选择高中生这个群体,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学过了物理、生物、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样对于接受纳米知识做好了一些科学准备.幸运的是,笔者所在的学校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装备了纳米实验室,也为笔者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近水楼台的条件.
我们可以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开发哪些纳米课程资源呢?能在中学装备纳米实验室的学校不多,高校的课程对于高中生又太难,在实践中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相信将来随着纳米技术的普及,会有更多的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这里我们只能是抛砖引玉,提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 了解纳米和纳米技术
1.1 让学生知道纳米究竟是什么东西?
纳米(nm)实际上是一种计量单位,从宏观的角度上看1米等于100万微米,而1微米等于1000纳米;从微观上看,纳米是描述原子、分子等尺寸及其距离,1纳米仅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人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于6万个纳米.纳米小得可爱,却威力无比,它可以对材料性质产生影响,并发生变化,使材料呈现出极强的活跃性.科学家们说,纳米这个“小东西”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震憾会比被视为迄今为止影响现代生活方式最为重要的计算机技术更深刻、更广泛、更持久.
1.2 让学生知道纳米技术应用广泛
在汽车行业,纳米技术的应用十分广阔.特别是纳米技术的集成,可以使这个传统产业产生新的亮点,拥有更清洁的能源、更好的安全性能,更强的马力等等.这些方面已经引起一些大公司的关注,预计在近期内可形成约10亿美元的市场.
在建材行业,纳米技术的全面应用,将使这个传统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一场革命,绿色家具、环保洁具、绿色装修、清洁能源等等,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
在纺织行业,纳米技术的应用将给人类提供更加舒适的着装,提供更优良品质的功能纤维,甚至可以应用到国防技术上,从而引发纺织面料的又一次革命,提高我国纺织品的附加值和我国纺织业的整体实力水平,同时大大提高我国纤维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把我国从纺织大国变成真正的纺织强国.
在机械行业,纳米技术的应用,将解决该行业的一些难题,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我国机械工业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的加工制造业飞速发展,承担起世界加工厂的重任.
在改造传统工业部门的同时,纳米经济也在促进着新兴经济部门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下面让我们具体的来看一下纳米技术对新兴经济的作用.
在电子信息产业,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克服以强场效应、量子隧穿效应等为代表的物理限制,制造出基于量子效应的新型纳米器件和制备技术.这将是对信息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些技术的突破将全面地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正如美国《新技术周刊》指出,纳米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应用,将成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发动机,其作用可使微电子学在20世纪后半叶对世界的影响相形见绌.
纳米技术将在生物医学、药学、人类健康等生命科学领域有重大应用.在纳米生物材料、微细加工、光学显示、生物信息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形成新型生物分子识别的专家系统、临床疾病检测系统、药物筛选系统和生物工业活性监测系统等实用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前景.
纳米技术在环保产业上的应用,将使处理“三废”的手段更有效率,使人类居住的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我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新型纳米环境材料及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迫切需求.
2 了解我们身边的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搜寻,然后再相互沟通和交流.
比如:日本的8 mm摄像机的生产,抗菌除臭冰箱、洗衣机、高性能彩打墨粉等,都是采用的纳米技术,如果在分散的纳米分子材料上经过特殊处理,再运用到纤维物体上,那么衣服就可以不粘油、不粘水,由于纳米分子非常非常小,它不会影响纤维物体的透气性和清洗效果.
又如:纳米技术用在医学上,专家们把磁性纳米复合高分子微粒用于细胞分离,或者把非常细小磁性纳米微粒,放入一种液体中,然后让病人喝下后,对人身体的病灶部位进行治疗,并且通过操纵,可使纳米微粒在人的身体病灶部位聚集进行有目标的治疗,在不破坏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把癌细胞等分离出来,也可以制成靶向药物控释纳米微粒载体(俗称“生物导弹”),用于治疗脑栓塞等疾病,同时也可用纳米技术生产出纳米探针(微型机器人)深入体内治疗疾病或清理体内垃圾等.如果在火箭燃料中加入不到1%的纳米铝粉,就可将燃烧能力提高一倍,纳米技术如果应用在陶瓷上,可使陶瓷具有超塑性,大大增强了陶瓷的韧性,不怕摔,不怕碎,陶瓷坚固无比.另外,戴上涂有纳米涂料的眼镜,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从室外进入室内,就能避免眼镜上蒙上一层水气.令科学家高兴的是,纳米钛与树脂化合后生成的多种全新涂料,具有多种同类产品无法相比的优越性,在海水中浸泡10年不损,并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洁性,纳米钛还作为唯一对人植物神经、味觉没有任何影响的金属,其用途广泛.
3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TSTM看微观世界并制作简单的纳米材料
3.1 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学会操作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缩写为STM.它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简单得出乎意料.就如同一根唱针扫过一张唱片,一根探针慢慢地通过要被分析的材料(针尖极为尖锐,仅仅由一个原子组成).一个小小的电荷被放置在探针上,一股电流从探针流出,通过整个材料,到底层表面.当探针通过单个的原子,流过探针的电流量便有所不同,这些变化被记录下来.电流在流过一个原子的时候有涨有落,如此便极其细致地探出它的轮廓.在许多的流通后,通过绘出电流量的波动,人们可以得到组成一个网格结构的单个原子的美丽图片.
操作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个精细活儿,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分步骤反复训练才能逐渐熟练起来.制作一个良好的针尖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而针尖的材料是铂金,为了让这个价格昂贵的实验耗材以后少损失,教师特别需要指导学生在实验初学好此基本功,这就如同学武功的人一定要练好马步一样.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操作软件,记录数据和图像,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电脑的能力.
3.2 学会制作纳米材料
比如Fe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两种:
(1)物理制备方法
具体又包含气相法、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制备法、磁控溅射法与等离子体法等.
(2)化学制备方法
具体又包含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喷雾干燥法、微乳法等.
我们可以与学生用其中一两种方法尝试制作Fe纳米材料并[HJ1.73mm]研究其性质,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功底.
4 了解假纳米和纳米技术的风险
4.1 纳米打假
纳米技术并非高不可攀,但也决非人人都能“纳”一把,因此,我们要提前做好纳米技术的打假工作,为纳米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现在只要留心大城市的市场上,打着“纳米家用电器”、“纳米防辐射衣服”、“纳米防紫外线化妆品”、“纳米太阳伞”等新奇广告招牌随处可见,就如同“绿色食品”、“基因食品”、“数字电视”等一样,“前卫”商品堂而皇之地摆在商场的柜台上,纳米技术的用途相当广泛这点不错,但还没有到广泛地应用阶段,因此,一些企业借纳米造势,趁老百姓对纳米技术的内涵还不太清楚,或把一点点皮毛的加工谎称为纳米技术,甚至置纳米材料不会释放微波这一普通常识不顾,声称自己产品能释放保健微波来欺骗消费者.
学生既然在学校学习了相应的纳米知识,应该去更多地影响身边的人,帮助大家识别真假纳米,这其实也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会更多地查找资料,思考讨论,更进一步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能力.
4.2 纳米技术的负面效应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元方院士说,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已经从实验室走出来,成为触手可及的商品,但除了产品功能,这些新型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远远没有被我们了解.
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原来没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到了纳米尺度后是否对环境安全带来新的风险.目前有关尺度、形貌对毒性的影响,纳米材料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外界环境如温场、光场、pH值对暴露在环境中的纳米粒子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等方面的研究甚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需要着手建立纳米尺度有毒化学物质的数据库,进一步明确划分纳米尺度有毒化学物质的范围,以利于重点防范这些物质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对环境安全造成的危害.
同时,在纳米改性升级产品中,对纳米材料存在引起环境安全风险的研究,也才刚刚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化工产品,如农药、化肥、杀虫剂,因为这些产品与农业关系密切.纳米材料改性后产品功能升级,提高了使用效率,但是无机纳米粒子和有机修饰的纳米粒子,以及纳米尺度的有机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却直接暴露在空气、水和土壤中,它们给环境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