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的压疮护理

老年人的压疮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的压疮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人的压疮护理

老年人的压疮护理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30例,年龄66—96岁,平均年龄75岁,糖尿病5 例,消瘦10例,水肿5例,皮肤擦伤10例。

2 护理

2.1术前访视 术前1日由巡回护士访视病人的基本信息,并对手术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

2.2术前认真检查患者皮肤情况,按照手术交接班的要求认真填写,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向手术医生反馈,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3术中护理实施

2.3.1患者由交换车至手术床或手术床至交换车搬动时,动作应轻稳、不能拖拉,并严格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保持手术床整、无折痕。

2.3.2常规执行手术摆放基本原则和要求,骨突部位用海绵垫、布垫等。

2.3.3严格落实术中患者保温的措施 从皮肤消毒到铺巾前,将室温提前调至26—28℃,术中注意非手术野的遮盖,减少体温的散发,术中切口冲洗液尽量加温,术中输血应尽量提前复温。

2.3.4消毒皮肤如用2%—3%碘酒时应脱碘彻底,防止皮肤灼伤,消毒皮肤的消毒液或冲洗液应防止流到受压部位。

2.3.5术前有大便失禁病人可用凡士林纱条填塞,纱条外露一小段后再用手术切口膜黏贴并固定纱条,防止大便流出刺激局部皮肤和污染手术野。

2.3.6术后皮肤的胶布痕迹用生理盐水轻轻擦净,尽量不用松节油等刺激性物质去除,防止因刺激性强导致皮肤过敏、发痒、抓破、感染等。

2.3.7重点部位的保护:因手术不同,皮肤的受力点也不同,侧卧60-90°,主要受力部位是对侧肩关节的肩峰、髂前上棘、股骨外髁、外踝四个部位应加强保护,术中改变或牵拉患肢时,导致支撑点皮肤移位,在术中应注意保护受力部位,提醒医生不能突然用力过猛牵拉,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反复牵拉。

2.3.8发挥团体力量。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3 结果

230例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有2例患者对侧髂前上棘发红,2例患者在手术结束撕脱手术切口膜过程中皮肤损伤。

4 讨论

2例对侧髂前上棘发红,1例是由于病人过分消瘦,术中复位牵拉引起,术后马上按摩皮肤等处理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术后加强巡视。1例是由于自制的垫没有弹性,建议医院购买弹性好,硅胶性质的各种垫;2例在撕手术切口膜过程中皮肤损伤,立即请医生对伤口进行处理,上报护理部,填写不良事件表格并上交护理部,分析原因,持续改进。

老年人的压疮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人 用药安全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2-02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逐渐增长,随着老年人的增加,对医疗护理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老年护理也越来越热门。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仅要认识疾病还要学会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护理,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1 老年病人的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出现衰退,听力、视觉、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逐渐降低;加上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人格的改变等多重因素,老年人在患病时会非常痛苦。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光要照顾老年人生理,还要重视老人心理问题,对可能发生的事做出正确判断。

2 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在老年病房里最常出现的安全风险有“跌倒、压疮、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自杀”等。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人安全用药的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这一系列风险。

2.1 安全风险。

2.1.1 跌倒。跌倒是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风险,欧美等国每年有35%以上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跌倒在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列第6位。对北京市10个城区2895名老年人的安全调查显示,跌到的发生率为31.26%,居所有安全问题之首。

2.1.2 压疮。调查显示70%的压疮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压疮比较隐蔽、易继发感染、愈合困难,加之老年病人全身反应不明显,常常会贻误治疗时机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压疮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与未发生者比较增加了4倍,如果压疮长期不愈合,其死亡率增加6陪。

2.1.3 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据统计35%~80%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无疼痛;49%的老年人患腹膜炎时疼痛反应不明显,往往会延误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导致严重后果。

2.2 影响老年人用药的相关因素。老年人在用药方面也应时刻注意。老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一些亲脂性的药物如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组织内蓄积,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护理人员在给老人用药时应注意。

2.2.1 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药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这些改变都能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于全身,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身体结构的组成成分(水、肌肉、脂肪)。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在结构成分上,水及肌肉成分减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变化。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分的增加较男性明显。

2.2.2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代谢,由肠或肾脏排出体外。肝脏作为主要代谢器官,在此主要通过各种酶类的活性,促进药物的生物转化,通过肝脏血流等决定药物代谢、排泄率。但老年人的肝脏体积和重量随老龄化而减少,功能性肝细胞和肝血流量也逐年减少,因而对在肝内代谢和排泄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影响。

2.2.3 多种药物相互干扰的影响。年老病多,联合用药在老年病人中十分常见。几种药物先后或同时应用,往往会使药效加强或削弱,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至诱发中毒,有时甚至属于配伍禁忌者,却误以为原发疾病的病情发展,导致生命危害。

3 老年病护理风险防范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尤其是身为老年病房管理者的护士长,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好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风险预案,积极介入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宣教,做到防患于未然。

4 按分级护理规定时间巡视病房

三级护理的患者没有明确的规定时间,夜间一般要求每小时1次。但老年人睡眠浅,频繁的巡视容易惊醒患者,造成患者不满。除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取得谅解外,要求护士在夜间巡视过程中,注意动作轻,关门轻。在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时,切忌把光直照到患者脸上,可用手挡一下光源。

5 夜间主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做好培训,建立起健全的风险预案,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教导,做到防范于未然。护理人员应时常对患者做好宣传教育,按规定时间巡视病房。在夜晚时分应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有“坠床、猝死、外出”。

5.1 坠床。我科通过调查,建议使用使用日本进口的八乐梦电控护理床,床两侧同时具有扶栏,升降便捷。夜间护士在患者睡前检查病床的护栏是否升起,并调整合理的床高,一般为47cm,便于患者安全地起身和躺下。

5.2 猝死。研究表明6~12点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所以需要提醒患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猝死发病急、病情凶,因此,应加强护士责任心,提高对猝死的认识,掌握其发病诱因、规律、临床先兆,避免情绪激动、劳累、饱餐、饮酒过量等因素。

5.3 外出。大多数老人有清晨锻炼的习惯,一旦病情稳定,往往恢复晨练,选择的地点、方式因人而异。而此时正是晨间护理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当班护士无法顾及每一个患者的行踪。为防意外,平时除做好宣教,严格请假制度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晨练方式、持续时间、愿意选择的地点。鼓励在院内、病区内活动,避免选择过于僻静的地点。鼓励与病友同行,尽量不要单独活动。如患者超出平时活动的正常时间,没有按时返回病房,应提高警惕,组织寻找。

参考文献

[1]老年医学委员会.实现健康老龄化迎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北京:中华医学会,2007:259

[2]王晓湘,张琳华,张莹,等.浅析危重患者救治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西南军医,2006,8(2):93-94

老年人的压疮护理范文第3篇

1.1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办法

老年人病患往往身体各个部分的新陈代谢功能衰退,循环系统的能力不强,易在身体损伤后很难康复,还会同时患有其他病症。所以老年患者在受到局部损伤后,再加上精神紧张、情绪不良和疼痛的刺激,都会导致身体防御机能减弱,免疫能力下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医护人员应该经常巡视病房,关心老年患者,注意患者的面色体征变化,并且进行病情治疗的切实记录。

1.2肺部感染的防治办法

在临床观察中,老年骨科患者时有发生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所以要对患者的呼吸道疾病进行预防。老年人患者的呼吸道功能衰退、长期卧床及骨病疼痛,以致于不敢咳嗽,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最终导致肺部感染的呼吸道疾病。所以患者在休养期间要戒烟、做深呼吸、扩胸运动及合理锻炼,以增加肺活量,防治肺部感染。在患者呼吸困难,有痰液不易咳出时,可以给患者吸入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等,便于将痰液排出体外[4,5]。

1.3压疮的防治办法

老年人的细胞代谢活动减慢,皮肤松弛干燥,供血不足,所以在长期时间的卧床后会发生压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换洗床单,晾晒被褥等,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同时还要时常协助病患翻身,避免发生压疮。护士应避免在活动中拖拉推患者以致患者皮肤受损,还要为患者按摩擦洗病痛处。

1.4泌尿疾病的防治办法

老年人长期卧床后,不常活动,饮食减少,胃肠蠕动减弱,会导致排泄系统功能衰退,出现尿储留现象,从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和便秘。所以要保持卧床病患的清洁,及时排泄,以加强泌尿系统功能。对于便秘患者,护理人员要控制患者的饮食,多吃一些含有粗纤维及维生素丰富的蔬果,还要鼓励患者多加饮水,并且让患者养成及时排便的习惯,以防发生便秘,还可以利用开塞露或者灌肠来协助排便。患者应该遵医嘱,多食用清淡的饭菜,忌辛辣食物。

1.5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办法

老年人的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高,还有手术时引起血管壁损伤,这些都会引发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会导致死亡。所以在手术后要加强患者的腿部肌肉活动,适当锻炼以增强血液循环,防止肌肉坏死及血栓形成。要定期为患者护理伤处,观察是否红肿发炎,还要强调患者戒烟,避免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若患者血液黏稠度过高,可以注射小剂量的肝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2康复护理方法

老年骨科患者在手术后早期要加强肢体锻炼,活动健康肢体和损伤处的肌肉;3周后要进行关节运动,用以增强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坏死。虽然患者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但是还要参与合适的锻炼活动,循序渐进的运动,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离床活动,以加快康复进程。

3讨论

老年人的压疮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骨科患者;老年人;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59-02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老年骨科患者92例,男60例,女32例,年龄60~93岁。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11例,胸椎骨折2例,锁骨骨折3例,下肢骨折6例,颈椎病、颈椎骨折10例,上肢骨折57例,股部金属异物1例,手压榨伤2例;除1例出现冠心病并发症外,其他均治愈出院。

2护理

骨科老年患者由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较好的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护理能力和护理意识。针对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根据多年来的护理实践和体会,认为对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可分为心理护理、牵引护理、饮食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四大方面。

2.1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骨折通常由意外造成,导致突然失去正常生活能力,他们担心自己会残疾,给儿女们带来麻烦和负担,进而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他们的心理负担主要表现为心理恐慌,治疗期间内心压力过大,有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也有的出现烦躁、焦虑、情绪脆弱、敏感、甚至失眠。良好的心理护理需要实现的目标是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并协调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尽可能争取家属的合作。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周到而细致地做好其生活护理,使其精神上受到安慰,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上的需要。

2.2牵引护理

卧硬板床,床尾抬高,以增加反牵引力,牵引重量一般维持体重的1/7,不可随意增减。在牵引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骨突部皮肤有无受压迫,皮肤有无发痒、过敏,或引起水泡,出现溃疡等情况。对皮肤牵引的患者要观察牵引带是否滑脱、松散。骨牵引患者观察其针孔处有无渗血、感染,保持针眼干燥、清洁,用75%乙醇点针孔处,2次/日。指导家属在护理时动作要轻,不可触动骨牵引针以免引起针移位及疼痛。下肢牵引的肢体要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并注意腓总神经不要受压,以免造成畸形愈合或腓总神经损伤。在牵引过程中鼓励并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练习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冬季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2.3饮食护理

骨科老年患者在医治过程中,身体消耗较大,且器官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加注意对患者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悉心照料患者的饮食,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多饮水,多食易消化又营养的食物。患者由于突如其来的疾病带来的沉重的心理负担,进而导致食欲不振,故引导患者在住院期间养成有规律、合理的饮食习惯是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项内容。

2.4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骨科老年患者在医治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系列诸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压疮等并发症。患者如果在医治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将会极大地影响患者原本就沉重的思想和心理负担,给护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尽力做好骨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工作对整个医治康复过程来说意义重大。

2.4.1 高血压

老年人由于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压调节功能降低,患者由于情绪紧张激动也易导致血压升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定期检测患者血压,遵医嘱合理给患者用药,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2.4.2 冠心病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衰老导致身体生理机能衰退的老年人是该病的好发群体。骨科老年患者因创伤疼痛易增加心脏负担,护理人员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观察患者的意识、表情,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设备。若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做止痛处理。

2.4.3糖尿病

创伤的刺激常常使老年人的血糖出现应激性升高现象。作为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定时检测患者血糖、尿糖变化。对于胰岛素的用量要合理适度、伤口要敷好,保持干燥。

2.4.4 压疮

骨科患者在医治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而长时间卧床容易引发压疮病症。然而,只要护理得当,完全可以避免。对于长期卧床的骨科老年患者,要仔细观察,重视基础性护理,尽早发现病症,及时处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和变换。保持受压部位清洁干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压疮出现的可能性。对于不配合翻身等动作的患者,需向其说明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多加引导和示范,帮助患者建立防治压疮的计划。

3结果

在我科收治的92例骨科老年患者中,除1例出现冠心病并发症外,其他均治愈出院。患者住院康复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4个月,平均2个月。在我院对康复后的92例患者进行的内容为“老年患者的健康行为养成率和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后发现,经过我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后,大部分患者康复后容易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也有较大改观,情绪由悲观失望到乐观向上,态度也从漠不关心转变为亲切热忱。由此可见,良好出色的护理工作对骨科老年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创伤的医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总结体会

对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包含心理护理和牵引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护理三方面的内容,但是追本溯源,最重要的仍是心理护理。古语有言:“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 。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是整个护理过程的首要要求,同时也是患者快速康复的前提条件。护理人员应开导家属,安慰和鼓励患者,多倾听患者的想法和要求,教导家属对患者不离不弃,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并通过讲解成功的康复案例给予患者和家属治愈康复的信心。除了心理护理的要求外,还需具备护理意识和护理能力。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时刻具有护理意识,表现在对病人的细心照顾,定时检测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尤其需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能力上,要求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柔,切记生拉硬拽,注意病人的卧位和床铺的清洁。值得指出的是,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心理护理和护理能力不能偏重一方,应当综合、协调使用两者,以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爱琼. 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3:357-358.

[2] 赵淑娥. 骨科老年患者护理体会[J]. 河北中医,2013,03:453-454.

老年人的压疮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风险与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5-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疾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股骨颈骨折又是老年人高发的一种外科疾病,同时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因此,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类型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共收治了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 80例,我们从病人自身的风险因素 (年龄、合并疾病、性格、心理状态等)、环境的风险因素 (病床、地面)、给药的风险因素、 病人交接的风险因素、便器使用中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素质水平的危险因素、工作流程上的风险因素等几方面来评估病人潜在的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及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有效的减少了风险的发生,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康复出院,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做法

1.1 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存在的护理风险:由于老年人自身适应性、协调性下降,主动活动减少加上年龄偏高,生理调节、自身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引起误吸、猝死、摔倒、坠床、压疮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常伴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早期老年痴呆、视力障碍等疾病,治疗常常涉及多专科用药、治疗;护理上涉及多专科护理,工作上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有时即使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都会存在风险[1]。如:各型糖尿病的专科治疗、各种胰岛素使用和注意事项,如没有经过专科的护理培训,注射胰岛素使用方法不正确容易引起低血糖、低渗性昏迷等护理风险。

1.2 组织全科护士对科内潜在和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学习交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常见潜在护理风险:误吸、猝死、摔倒、坠床、压疮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心力衰竭、出血性休克、骨折部位移位、术后内固定物(螺纹定、钢板、植入骨片等)松动、人工髋关节脱位、伤口感染或髋关节感染等相关知识,及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并规范各工作流程;对涉及它科的护理风险的相关知识,采取护理咨询,护理查房、组织专科讲课、参加院内相关知识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护士处理风险的应急能力,提高风险意识。

1.3 制定科内各种护理风险的应急处理流程,完善各种报告制度:根据科内常见潜在和存在护理风险,制定猝死、误吸、跌倒、坠床、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等应急预案处理程序,并经常组织学习及在晨会期间或床旁交接班时抽查提问,同时组织全科护士演练误吸、摔倒、坠床等常见风险预案及处理程序,使全科护理人员通过观看演练,加深理解,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

1.4 组织实施,防范于未然: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由于疼痛、肿胀等刺激,病人容易并发各种并发症。过去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很少向病人及其家属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风险性,以及解释需要配合的方法和原因等。而风险管理则强调将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在护士和病人、家属间透明化,使“家长制”管理转变为“理解配合”型,达到护患双方互利的目的,保证了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2]。病人入院时,接诊护士要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工作,对压疮好发的骨隆突处认真检查皮肤情况,对院外带入的压疮要写好护理记录,并填写高位压疮评估表及压疮报告单,留家属陪护,详细做好入院须知宣教及健康教育,告知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少因未尽告知义务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1.5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病人入院后及时评估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原始的护理方案和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入院初期,由于骨折致局部剧痛、肿胀,病人往往拒绝翻身、抬臀、活动患肢。患者骶尾部、足跟部、内外踝等受压的骨突部位,极易发生压疮。同时由于疼痛的刺激,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拒绝配合的情绪变化,有发生坠床、摔倒等风险。疾病初期护理措施的重点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讲解压疮危害及防范措施,根据病情帮助或协助病人翻身、抬臀,受压部位予垫水垫或气垫,减轻局部受压。烦躁病人适当使用约束带、加防护床栏、专人看护、关心安慰病人,取得病人的配合,防止坠床、摔倒等护理风险的发生。其后应根据疾病各期特点,动态式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对非本专科能解决护理问题,采用护理咨询、护理查房等方法寻求解决措施。整个管理过程,应遵循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管理思路,用扬弃的观点,不断审核各项护理流程[3]。

2 体会

2.1 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各种应急预案,护士既是创造者,也是使用者和受益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各项应急预案从评估制定实施,整个过程由科内护士直接参与,整个过程护士心中有数,能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护士能深入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并积极投身到风险管理中去。

2.2 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工作时能更有效地对重点病人、重点病种、重点的治疗、重点护理、重点时段及时有效地监控。根据我科部分病人并发糖尿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期过程中,任何时间都可以发生低血糖,但夜间多于白天[5]的特点,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都会被列如夜间重点监控的对象;同样地当天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早期可因术口出血量多而有出现失血性休克可能,也列为重点观察的对象。科内潜在和存在的护理风险预报及各项专科应急预案的制定,使护士工作更有目的性,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重点的工作中去,克服盲目性、依从性,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

2.3 风险意识增强,保护意识、自律性高;病人入院体格检查、皮肤情况的检查由马虎应付式主动检查和汇报;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强化了护士护理风险意识和责任心,明确了职责范围,克服了随意性,盲目性,使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障了病人的生命安全,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315

[2] 钟煜.普外科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学报,2006,13(9):89-90

[3] 张广清.流程再造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2,1(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