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设计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发展史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1目前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现状

(1)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差,课堂教授内容陈旧枯燥,大部分专业课内容授课方式单一且重复性较大,课堂实习实践内容少等。多数教学问题在全国各个普通职业高中中均存在,而且大都是很长时间未得到解决的共性问题。

(2)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现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职业教育高中的计算机类专业仍采取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进步,能够将实验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中,但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仍然存在难以找到工作,无法胜任普通企业岗位等问题,这就充分说明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模式方案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

2计算机类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方案与改革思路

2.1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和学生听的呆板方式,取而代之采用引导式教学、项目教学等类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还可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以及开办空中课堂等,同样教师也可大胆地把授课课堂设在实验室或者机房,让学生边练、边学、边动手,做到教学训练两不误。总之,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方案都能拿到课堂上尝试着应用。

2.2根据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社会需要更新教材

在教材编著和更新的同时存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教材的编著和更新应该贴近社会贴近实践,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可把全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编入教材。编者要联系社会和教学实际需要,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将计算机专业内容与技术编写入教材,同时也要尽量把本专业当前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编入其中,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教师也不要只求新却忽视那些基础性计算机知识如C语言等,这些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新知识与基础知识完美结合起来才可以称为好教材。第二,教材的编著与更新并不是一蹴而就,原因就在于本专业发展过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建议大约要每隔两、三年或者每年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次修订,以获得教材上的与时俱进。其实,在校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就是教材,没有好的教材,教师培养优秀的学生无从谈起。所以,教材的修订和更新需要频繁地进行。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材的修订工作还是比较难进行的,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大力配合,同时要注意职业教育毕竟不同于高中和大学,教材的编纂与修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2.3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

各个职业高中院校的毕业生都存在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虽然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实习、实践的课时较多,但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是很严重。为解决这个普遍问题,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动手,另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创新大赛,增加参观考察基地和企业培训,并可以创建开放试验室和机房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尽快接触社会,接触岗位,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4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加课改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那么,要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就要提高原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例如可以增加教师的进修和学习机会,加大师资素质培训过等。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服务。对于新上任的教师的则要严格把关,不能盲目、随意地聘任无教学经验教师,聘任时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是关键。

2.5多方面改革考试制度,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

当前,大部分职教学生在思想上认为,上课学习的目的就是最终考试。换句话说,学校考试对教学质量将会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只有把考试的内容形式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普遍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于考试的方式来讲也可大胆进行改革,比如,可以把某些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作为考核的内容,达到标准,完成任务则通过,否则需要重新进行学习,这样不但督促了学生要重视实际,而且还能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开阔思路的目的。

3教改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

(1)教师一味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某些老教师在思想上一直认为只有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不能对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否定,但我们也应着力促进教师认识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社会发展需求,使其明确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更好的课堂教学作用。

(2)学生不适应新型的教学方式。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而且职业教育的生源普遍质量差,所以,必然存在部分同学不适应新教学方式而造成学习效率降低的状况。对于这些状况辅导员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认清自我,明确学习目的以适应新方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4结束语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课程概念;设计;实施

一、翻转课堂概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被灌输,学生在学习当中一直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学习兴趣不高。这些在课堂上别动接受的知识,印象并不深刻,由于没有做到完全的理解,所以课下再去做时就会出现不明白、不理解甚至完全忘记的情况。这种学习模式屡见不鲜,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予以变化,这样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而对于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颠倒过来,该教学的新模式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为颠倒课堂,就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颠倒,针对课堂外的知识学习提供了在线的指导,将课后作业带入课堂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我看来,翻转课堂是将课堂上的时间结构进行了改变,把“教”与“学”时间比例进行了“翻转”。总体课堂时间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组成结构,课下的时间也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内容,将学生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而决定权正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其学习方法自主化、学习态度积极化、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时间灵活化、学习地点不限化等。

二、基于计算机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相关了解,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组成结构等;二是在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计算机的软件,并能进行相关操作,熟练程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掌握数值和编码的相互转换;三是运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二)学习者分析

传统的计算机授课模式固定,课堂活动基本没有,学生大多很难从枯燥的计算机学习中找到兴趣点,我以本校的学生作为调查的样本,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基本网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情况水平相差较大,能力也参差不齐;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应用操作熟练;学生对于自主、讨论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都比较感兴趣。

本课程实际操作性强而且需要相当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有限,尽管学校配备有机房,但是课下时间较少、课下上网缴费等相关问题促使学生不能很好的长时间接触计算机,这样就使得该课程对大部分学生是比较陌生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想要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就要在课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

(三)计算机课程网络学习环境分析

为了更好的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我对本校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针对学生最喜欢的计算机学习方式和学生可以接受的网络环境进行展开,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如果选择合适的网络环境进行计算机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学生对小组的学习有着较高的期望。

(四)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混合学习的方法,我们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课上的教学模式按照授课的内容进行设计。授课的内容大概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型课堂、能力型课堂和技能型课堂。

根据授课内容的分类,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会有所改变。学习活动和学习策略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所以在课程内容分类的同时,课堂形式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而分类,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基于以上的分析,知识型课堂设计的教学方式有:知识竞赛、小组汇报、辩论赛。能力型课堂设计的教学方式有:辩论赛、期末分享、个人展示。技能型课堂设计的教学方式有:个人展示、头脑风暴、参观学习。每个学生展示完自己的研究成果后,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最后老师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进行点评。

学习方法的混合模式造就了课堂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生被设置在一个真实的问题环境中,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之后,学生开始整理思路、搜索资源、积极探究、寻求帮助、求得结果、检验答案、分析总结,这所有的步骤都是有学生自己完成。合作学习适用于以知识型和能力型为教学内容的课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定的小组任务,并且会有至少一次机会代表小组在班级做总结性的任务汇报。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合作、讨论、实践的能力,也可以在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正因为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导致了学习活动也具备多样化的特点,知识竞赛、辩论赛、个人展示、小组汇报等活动在教学的设计中都可以展开。

三、基于计算机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

我们这里以知识型为内容的计算机课程为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文化,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思维。

(一)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研究的该课学习目标:了解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

(二)学习内容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发展、分代、分类和应用、计算机文化含义。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信息化的实例;明确了解、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作用。

(三)活动设计―小组汇报

班级学生分为8个组,教师将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计算机的发展做简单引导,小组分别就计算机发展史、未来计算机、计算机思维等方面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完成汇报内容,提出设想与疑问。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个人任务,再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一起完成小组任务,课上,每组派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将小组学习成果汇报给大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翻转课堂实施过程

1.第一个课时教学内容

课上,教师活动安排:播放5分钟视频引入信息化社会就信息化社会引申到信息素养,据实际例子说明何为信息素养引入计算机的发展做简单叙述 将本学期的课程学习安排详细的介绍安排任务,布置学生课下自学内容与小组任务。

学生活动安排:观看视频,了解信息化社会根据实际例子明白如何正确看待信息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明确本学期该课程的学习方式与本节课课下要完成的自主学习任务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课下(线上、线下),教师活动安排:建立班级QQ群加入到班级群与各小组的QQ讨论组中接收学生利用QQ邮件发来的个人作业(自我介绍)并作回信分析学生前测结果,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设计下节课的系列学习任务卡集中各组组长总结的学生自学疑问 在网络平台与学生O2O交流。

学生活动安排:加入班级QQ群与小组QQ讨论组创建电子邮箱,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写自我介绍信发送给教师接收系列任务卡,完成自学内容,将电子版发送给教师小组固定集中讨论时间地点进行小组任务的集中习或者讨论 在线上O2O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准备下节课的小组汇报内容(确定汇报主题―制作 PPT―组织语言)。

2.第二个课时教学内容

课上,教师活动安排:播放(微软对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预计)视频为学生开拓眼界组织学生开始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汇报就每组的计算机发展相关内容汇报做简单的点评组织其他组学生就汇报小组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学生课下的问题,并将没有涵盖的知识点做最后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硬件部分的自学任务。

学生活动安排: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相关发展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旧计算机发展系列问题做汇报,时长3分钟,PPT辅助其他学生就汇报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疑问或者解答问题,也可以叙述个人看法、结合自学内容阐述等。

课下(线上、线下),教师活动安排:收集学生上交的相关个人任务(电子版)并做修改与回复设计下节课的系列学习任务卡集中各组组长总结的学生自学疑问在网络平台与学生O2O交流。

学生活动安排:完成个人任务(计算机系统分类中硬件系统知识的个人学习报告,邮件中要包含硬件图片与文字),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等待回复对于自学计算机硬件内容相关知识提出疑问,上交给组长统计小组集中讨论小组任务(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欲购买一台计算机,应该如何配置,给出配置清单。(计算机配置表和价格,并简要说明理由;任务二:选择计算机硬件的四大部件之一,通过搜集资料,讨论其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在线上O2O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准备下节课的小组汇报内容(确定汇报主题―制 作PPT―组织语言)。

(五)观察评价

教师就学生发送的电子邮件(自我介绍)进行个性化回复,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对课堂观察量表提取数据分析。

(六)修订和完善

教师对任务卡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完善,根据学生课上的活跃度对教学的方式与教学的内容进行修改。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2012(4)总第211期:46-51.

[2]曹育红.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明[J].成人教2014(01):72-75.

[3]张新明,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式探究明[J].现代教育2013(08):21―25.

[4]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 95.

[5]李宏敏.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以《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D].广西师范学院,2013(06).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科学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使我们的梦想得以一一实现,没有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今天的生活很可能还处于祖辈那种状况。由此可见,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和愿望,就要应用技术对大自然进行不断的改造。

由上可知技术在人类的生活中尤为重要。因此技术及其性质作为我们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章十分重要。为上好这一课,我是这样准备的:

一、了解技术的起源

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创造,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技术最早源于人类寻找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随着人类的发展,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纺织业的发展需求导致新的工作机器的发明。矿井排水和其他动力需求导致蒸汽机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人们为实现像鸟一样飞翔的美好愿望,发明了飞机。探索宇宙空间奥秘的强烈愿望,推动着人类不断努力,进而发明了载人航天飞船等等。可以说许多技术的进步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就不觉得技术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不是深不可测的东西,进而让他们对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总而言之,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方法。

二、学习和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技术作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活动的手段,其历史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悠久。正如在探讨技术起源时所举例:技术开始于非常简单的工具。从远古人类使用的木棒、石头作为工具的开始,人类就翻开了技术发展史的第一页。

这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我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查阅各种资料作进一步详细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归纳出技术的发展史至少引起了三次重大的历史变革。特别是从数十年前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以来,信息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成就。

通过这一环节的讲解、自学、合作学习、资料查阅等让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新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在查种资料时学会使用不同的教学材料。从而更深刻的了解什么是技术,技术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拉近学生与“技术”之间的距离。

三、了解技术的影响

当代社会,技术无处不在。技术已充分地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外交、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环境、伦理道德各个层面。

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须适当的举例:例如,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只要拥有计算机并且连上了因特网,你只需要操纵鼠标,就可以方便地到世界各个角落去“访问”;有了网上的远程教学,就有了集图形、声音、动画种种要素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因特网还为您打开了一闪人际交往之窗等;这样也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对大自然的保护也极为有利。

例如杂交水稻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粮食)这个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再如,电冰箱的诞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等。通举例,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全面地认识技术的作用和地位,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正解使用、管理和评价技术的能力的强弱程度恰恰就代表了一个人技术素养水平的高低。

四、技术的关键是设计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正是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主要途径。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设计,设计都包括什么内容。设计:是基于预定的设想和目标,遵从相关的原则和规范进行的构思和规划,最后用某种形式(模型、图纸、图表、文字文本等)表达出来的活动。它可以是技术设计术设计、工业设计、程度设计和教学设计等。这里我们主要讲给学生的是技术设计。

其次,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再次,技术的发明和技术活动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学习本节表1-4“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所用到的各种知识及综合运用”。让学生了解真正掌握好的设计技术还必须掌握好相关的各门学科知识。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计算机基础 教学方法 改革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

技工院校教育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其中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科学,所涉猎的领域横跨许多学科。当前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首先是受大学、高职、高中扩招的影响, 技工学校生源较差, 总体水平偏低,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其次,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师角色,由控制者转变为帮促者;由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这种理念的转变对课堂的教学十分重要了。此外,当前教学还存在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二、因地制宜,改建教学方法

(一)采取形象化手段激发兴趣。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利者,对抽象的内容缺乏信心和兴趣,往往只能直接地被某些新奇的现象吸引。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形象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计算机教学有着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教师讲十句不如学生看一眼。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切入点,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学生不了解,运用多媒体电影录像再现历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计算机过去的感性认识,增进对计算机发展史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不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操作实践的参与和对千变万化的客观现象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新发现的快乐,巩固和发展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面的配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朝如下两个方面发展:一是教学应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要求教师或信息技术内容与学习者需要相匹配,并且为学习者创设互动的学习机会。二是教学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深度的、投入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重视意义的建构。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三)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学生动手能力是使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际物质成果的中介能力,是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常出现一些学生不主动操作,在上机课上做一个参观者,或随意操作的现象。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加强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并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建筑起来的科技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四)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前面计算机教学现状中提到技工院校生源较差, 总体水平偏低,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老师上课时不能因为要照顾基础差的学生而讲得太浅,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就不想听课了,做完作业后就想玩游戏了,但也不能讲得太深,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又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把同一个课题的练习设置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如在叫学生做Word排版的练习时,可以出三道作业,难度分别为“低”、“中”、“高”,其中“低”档作业的难度是大纲要求的难度,也就是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会做“低”档的作业,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一道题来做,能和“高”作业的分数最高,其次是“中”作业,只能做“低”作业的分数最低,这样就刺激基础差的学生在做完“低”档的作业时,接着研究“中”档的作业,而基础好的学生先做“中”档的作业,做完后也会再研究“高”档的作业,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都在思考问题。这样采取分层次教学手段可激励学生去主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五)注重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两者密不可分。有的学生讲起计算机口若悬河,操作起来却是笨手笨脚;有的学生操作如行云流水,可问及基础知识,却是目瞪口呆。作为技工学校教师,理论和实践应一起抓。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应当让他去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觉。在课上觉得什么都懂,可一上机就错误百出。 另外一种情况,是学生课上听得如坠云雾,可一上机,就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例如,在上文字处理软件Word 时,讲到“首字下沉”“图文混排”“设置页眉页脚”等,学生听得是目瞪口呆,但在上机操作时,学生觉得豁然开朗。因此,注重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三、结论

目前, 技工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 计算机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与学生当中。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传领,范建华.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4)

[2] 姚小岗.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职教研究.2011(4)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趣味性互动评价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很多行业已离不开计算机,如教育、金融、设计、航天、工业等。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上,部分学生上课不爱听讲,就是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针对这种情况在计算机教学中,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一、注重信息技术课的“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如改变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些操作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完成。笔者用数码相机给学生拍了一些照片,让学生改换自己的图像背景,笔者用多媒体演示后,学生能轻而易举地给计算机改头换面,看到自己编制的精彩的画面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勾”了起来,学习兴趣浓极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作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师生怎样密切配合,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病毒常识。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要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教师需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入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要出发。中学的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重要形式。因此,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形象性和趣味性。如在教上网时,笔者介绍了“熊猫烧香”病毒。笔者先找一台经特殊处理的计算机让它感染此病毒,然后让学生认识此病毒,只要在计算机发现有熊猫手捧三炷香图标,就知道感染了病毒,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出现死机、文件系统被删除等后果。然后笔者借此给学生讲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史及防治方法。笔者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来抓“坏蛋”,做到学以致用。

三、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精彩。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师应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应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例如,在学习“文件夹”内容时,课本上管理文件内容很枯燥,笔者把流行歌曲《秋天不回来》编进去,再让学生找出来,学生对此兴趣很浓,课堂气氛活跃。接着笔者把文件夹内杂乱的歌曲下发至学生机,让学生根据任务把所有歌曲进行分类,再新建一个“我的歌曲”文件夹,把校园歌曲、流行歌曲、通俗歌曲复制进去。此节课笔者灵活地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掌握了新建文件夹、复制、移动等知识技能。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不会游戏就等于不会学习。”聪明的教育家总是鼓励孩子从游戏中学习、明白道理。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而且游戏可以让大脑得到全方位的放松和休息。在上课之间,教师可穿插打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都不乐意单纯练习打字,但都乐于玩游戏,于是笔者利用《金山打字通2003》中的“吃苹果”、“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打字游戏软件,进行3分钟比赛,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于游戏之中,这样就将枯燥内容变得生动,提高了学生兴趣,把“苦学”变为“乐

学”、“愿学”。

四、全方位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计算机课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在接受前人总结的知识时,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观形象地感知学习材料。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让学生局限于学会几个操作步骤,而是应抓住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敢于探索和创新。在指导学生学习Word软件时,当学生已熟悉了基本的文字排版时,笔者先把排好的复杂的版面,让学生按格式完成。对其中一些本来不属于课本内容的笔者不作讲解,如页眉、页脚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又比如在PowerPoint软件学习中,学生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大同小异。于是,笔者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哪怕一点,笔者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让大家发表意见,鼓励大家一起试,这样时间一长,学生的创作思维被打开了,愿意动手了,长期的实践过程使他们体会了大胆运用才能创新的道理。

另外,笔者还学会“偷懒”,营造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在每个班选几个“临时小老师”,“临时小老师”负责每个组的学习情况,有时甚至手把手教。往往这些“临时小老师”上课思维比较活跃,上课比较积极认真、负责。这样,好像有很多教师在帮笔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能全部领会到“老师”的讲解,又调动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兴趣盎然,操作认真,还使得同学间关系融洽。当然,“临时小老师”是在上课比赛或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中入选的,每个人都有机会争取到。通过互帮互助,学生学习面拓宽了,学习效率提高了。

五、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人人可成才”的理念需要教师倡导多元评价。生动的、鼓励性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性评价比否定性评价的效果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表扬与鼓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对教师的指导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教育的效果也更为显著。尤其对那些缺乏兴趣的学生,若得到的负面评价多,其本来就非常脆弱的求知欲望,定会受到打击,也就更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要求。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有利环境,放手将一个个具体任务交给学生亲自去完成,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多动脑筋多创新。笔者在教学中的目标只有一个: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技能为主,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其迁移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做一个快乐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信息技术教学用书(试验修订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