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学反思;各个方面;新课程理念;课堂的主体;调动积极性

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教学反思是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就好比学生进行课后回顾和思考一样,老师就是在课后重新以学生的角度进行课堂回顾和思考. 为了尽快适应好新课程、新理念,教师应从其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在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中,形成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从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积极地学习态度. 教师应摆脱之前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学习探索的过程更多的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老师所扮演的则是引导和辅助的角色.

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来制定教学内容,反思学习内容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需从两点着手,一点就是教师反思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教学内容可以更多地贴合生活实际,注意营造真实可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熟悉并熟练运用数学概念及公式. 如概率的学习和运用,一说到概率大家都会想到彩票,教师在黑板上可以写出1~10这十个数字,假设彩票中奖号码为3位数,可以让同学们算算其中一些数字出现的概率,这样会使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再如,在生活中,做游戏抽纸条时,大家有时候会说“不公平”,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我们学习的概率知识来解答. 所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的成功运用也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另一点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希望了解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 如“圆”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对于圆的基本性质也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如“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这种图像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抽象层面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画一画,看三角形怎样得到一个外接圆,这样更直观,再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外接圆和三角形的关系,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自己得到圆的另一个性质“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外心”. 把探索的过程给予学生,使得这些概念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不再干巴巴,而是立体的、丰富的.

另一方面,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能够使学生认识和突破重点难点. 知识点之间都是相通的,在反思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把新旧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讲解,是否把与某个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点列举出来,是否在教学中讲解清楚以及能否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如特殊三角形函数值这个知识点比较注重推理逻辑思维,正弦、余弦、正切不仅仅是三个单独的知识点,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我们在讲解中就要注意其公式的推理过程,最好把推理探索的过程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以便于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对数学教学过程中方法、方式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新课程理念归根到底就是教育模式和教学思想的一场改革,现在课堂有时出现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观念陈旧.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多接触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要有所提高,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以及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及运用.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学习. 教学过程其实是两个过程的结合,一个是“教”的过程,一个是“学”的过程. 教师应从这两个过程进行反思,因为教学过程中方法、方式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思可以帮助老师提取有效信息,如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的设置使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哪种教学方法是学生们接收知识效率较高的问题等,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

没有最好,只有做到更好. 从反思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从“教”这个过程进行反思,可以发现自己处理不妥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掌握上课与学生互动的时间点,使得学生有充分独立的思考时间.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暴露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思维模式的优势. 在“学”这个过程的反思中,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变化以及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接收和吸收效果.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系统复习是巩固、深化和继续生成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 恰当、有效地复习,不仅可以达到查漏补缺、掌握教材内容再学习的目的,还有利于学生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成功的复习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然而,很多教师抱怨:“这道题我反复讲了很多次,也让学生练过不知多少遍了,可他们就是不会做!”学生埋怨:“复习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不见长进.”究其原因,他们的复习(包括做题)只停留在重复的层面,教师没有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没有达成学生运用能力的内化和提升,教师只是试图通过不断重复来巩固复习的效果,忽视了知识技能的积累、迁移与延伸.

传统数学复习课的主要弊端

1. 拿来主义,对试题无优选,而是简单重复的题海战术. 俗话说,熟能生巧,多做题能使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题海战术的缺点也是不容忽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针对性差. 不同情况的学生做同样的题,效果肯定参差不齐,很难达到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目的. 中上成绩的学生甚至会引发思维厌倦,成绩不升反降. 二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为了练习个别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浪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一些已经被很多同学掌握的知识点,影响了其他内容的复习与巩固. 三是注重知识掌握,忽视答题技巧的积累. 题海战术的目的主要是巩固知识点和强化部分题的解题技巧,其操作仍停留在输入层面的检查,忽视了学生的输出层面. 四是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每次检测之后,老师、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都是成绩,很少有人深层次地探讨每个错误的根源. 上述种种缺点恰恰与减轻学生负担、打造高效课堂相违背.

2. “填鸭式”的讲解,缺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复习课,尤其是试卷评讲,教师习惯于包揽课堂,虽然偶尔也喊学生回答问题,但仅仅是因为该同学上课走神. “填鸭式”的讲解,虽然“效率高”,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激发,也不利于开展“探索性”学习所需创设的环境氛围.

3. 限制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如性格内向的中等生),也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如学困生)“被边缘化”,不利于学生人格发展和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班级学风.

4. 教师忙于寻找习题和批改作业,错过了典型例题的研究和示范性的推进,不利于培优. 由于寻找习题和批改作业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导致对典型例题的发现和研究不够,最为重要的是课堂因教师的精力不足而显得平淡和枯燥. 课堂气氛的沉闷必然导致学生注意力的难以维持、数学学习兴趣的减退,那些自觉性较差或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因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而更加落伍,不利于均衡发展.

如何克服上述弊端,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呢?对初中数学复习课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由静态结构向不断创新、灵活多变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对数学复习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是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和效果的前提与基础.

数学复习课各个环节的思考和

推敲

1. 课前做好数学复习方法的选择

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是做好复习工作的关键,而复习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师对班级学情的掌握程度. 数学复习方法要实用且有变化,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选择复习方法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不脱离课本、以练促能的原则.

复习应该是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应明确学生是主体,教材是载体,教师起着沟通教材与学生的桥梁作用. 复习时应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在此基础上,把课本与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有些教师丢下课本,以资料为主,渐渐地就将学生带入题海之中而不知觉. 课本基本是考试的范围,好的资料可以起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实和补充延伸的作用,但目前,资料泛滥,相互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资料制作者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和教学要求,粗制滥造,失去了参考的价值. 以课本为主,就是要紧扣教材,有些资料仅仅只能作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使用. 复习中,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因为课堂的群体效应比较明显. 教师还应在课前认真备课,主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选择合适的辅助资料. 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复习课应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增长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复习中要体现“有讲有练,精讲精练,以讲导练,以练促能”的原则,最终实现复习的最大效能.

在数学复习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视具体情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公式、定理,善于化未知为已知,如运用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法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2. 例题选择要富有示范性和典型性

对于概念定义法则的复习,选例题时应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紧扣定义、定理、法则,选择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来感性认知和巩固深化. 例如,当m为何值时,函数y=(m+3)x2m+1+4x-5是一个一次函数?讲练此题时,要求学生呈现一元一次方程满足的两个条件――最高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不为零. 通过这样的方式讲题、做题,能有目的地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为了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典型题目的复习,可通过专题把它们集中起来总结,如在梯形问题的复习中常需要添加辅助线. 作辅助线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辅助线的作法通常是平移对角线、平移一腰、过上底的顶点作下底的垂线和延长两腰,再请学生关注辅助线的作法如何与题目中的条件配合使用. 对于综合运用型题目的复习,应选择包含多个知识点的题目,这样能把平时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系统地加以梳理和沟通,如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m(-3,1)和点n(1,a).(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此题既巩固了函数的基本知识,又训练了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例题选择要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变通性,如将“一般四边形”分别改为矩形、菱形,结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探究,推出三组问题:①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②当一般四边形两对角线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顺次连结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会是梯形吗?为什么?③一般四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段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呢?为什么?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因材施教分层练习,使学生不感到特别困难为宜,让学生做完后能增强成就感,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且每次练习后都要进行适当的综合训练. 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温故一定要达到知新,每一次循环都要上一个台阶,达到解题过程中体现对能力的培养和转化.

3. 试卷讲评时重视知识点的整合

试卷讲评课要摆脱“学生不会做的到会做的”思维定式,要向“会做的提高、不会做的弄会”的转变. 一份试卷,除了满分的,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归类,哪些是会做的却搞错了,哪些本来就没有弄懂,似是而非的,再通过学生当堂订正、巩固和强化,达到讲评的预设效果.

对于一份由精心挑选的习题形成的试卷,在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批改,统计出各题的得分率,这样就可以发现本章试卷学生哪些知识点掌握得较好或没有理解透彻,然后根据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并对易错题回答很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 如发现学生这类习题错误较多,就得引起重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和,则斜边上的高等于________;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为4,周长为10,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 上述题,有人做错了,分析错误原因后知道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掌握还不到位,课上教师就应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透彻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并整合:直角三角形要考虑是直角边还是斜边,等腰三角形要思考它有两边相等.

另外,教师应把所有归纳、整合的知识点形成学案与批改过的试卷同时使用,强化学生没有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讲攻破此类习题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则会根据学案巩固和提高原来没有学会的知识和内容. 教师还应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克服困难,教师做学生坚强的后盾,指导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手里有了学案,学习起来就会“有理有据”,这会弥补学生“听时似是而非、听后什么也没有留下来”的不足.

4. 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在复习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大量的试卷分析来看,造成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虽然主要是由于所学知识的缺陷,但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字迹潦草,作图能力弱、粗心漏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于不仔细审题而造成条件不清、思路混乱、答非所问. 因此,复习阶段,应特别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识图、作图能力的训练,在编制复习题时,可选择一些有附加要求,学生容易疏忽而产生错误的题型,让学生比较异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审题再答题的习惯.

5. 营造数学复习课灵动的气氛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范文第3篇

1.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等,都是数学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数学设计中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多个教学目标,有的是主要目标,有的是次要目标;有的是直接目标,有的是间接目标,设计师要统筹把握。其次,要对教学程序第二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反思。反思知识展示的顺序是否合理;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例题与习题的搭配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的媒体是否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学程序;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等等。

2.对学生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是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教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把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课堂的反思

对课堂的反思不仅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学习中,让教师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的同时,学生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因此通过教学反思,要求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因此反思不仅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地途径,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4.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上课时要紧跟教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下课后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并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不应养成不懂即问的习惯,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5.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反思

马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题中学会数学”,发展其思维能力。这样就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并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也掌握了知识。

6.对新教材的反思

6.1 虽然新教材难度降低,但实际应用面较宽,贴近生活的内容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补充完善。

6.2 内容比较浅,但要求高。特别是相应的习题比较难,学生不易接受,例题少,不利于学生的模仿。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有利于课下的模仿和复习。

6.3 在内容上的联系性比较弱,在系统知识上的跳跃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257-01

一、实现课堂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以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我让初中二年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制作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PowerPoint

幻灯片。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查找有关环保资料,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灯片。这样,让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增长了课外知识,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教好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新课标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5-01

引言

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应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教师思想水平的提升也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对新课标教学方法进行思考的同时,要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反思,在反思的体系中找到系列的解决方法,同时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目标的拓展,为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能够培养出高层次的数学人才。

一、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误区归纳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中存在众多的体制障碍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障碍,这些都对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归纳:

首先,教与学的衔接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较为契合的过程,要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就必须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反之亦然。数学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看到,教与学的衔接力度非常的小,老师一味的教授知识,而学生却在机械的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是一种严重的误区,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的开发,并非纯记忆性,这说明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清晰,或者说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根本上的失误。

其次,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是较为单一的,最为直观的就是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这种方式。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并不能全盘接受,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仍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兼收并蓄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情景教学、实物教学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益的引导,而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一定的应用,是初中数学中体现出来的缺憾。

再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我们知道,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于知识的接纳以及吸收,都起到的主体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而反之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学生埋头学习知识,一切知识的接纳都在老师的安排之下,并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空间进行思索和考虑,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种阻碍,应该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

最后,教书与育人脱钩

学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在现阶段,学校的教育集中的体现在了教书的环节,而育人的任务却置之不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并非一般的知识的灌输,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要着重实现教学育人的平衡,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对于学校、教师来说都应该有一定的反思,从中取得经验教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书育人的契合。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建议

数学是启发智慧的学科,其承载的重任不容忽视,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教学方法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贯彻新课标的教学体制

在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新课标的各种措施已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实施,其中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标的首要要求。要实现初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摒弃盲目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革新,要推陈出新,结合教学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寻找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新动态。

其次,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这也是初中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方案以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过程汇总都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自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和目标,甚至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个别的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指导,这样既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巩固,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实现教与学的完美衔接,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独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

再次,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知识最为直接的方式,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有巨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对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接受程度上实现突破,目的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坚决摒弃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思路。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重大的弊端,应该引起理论工作者以及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在实践中摸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才能迎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4期。

[2]梁书伶.浅谈数学教师如何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J],新课程(中学),2010年03期。

相关期刊更多

南方园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经济林研究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省教育厅

蚕桑通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大学;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