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场公共空间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当代中国女性无论是在商界、政界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她们的消费模式、消费观念逐渐改变,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消费群体,正在引领消费社会的时代潮流。女性作为消费行为的主体之一,在商场购物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这也引起了商家们的关注,各种购物场所设计新颖、时尚,深得女性顾客的喜爱。本文就选取了其中一个深受众多女性消费者喜爱的购物空间,作为了解女性的心理,以及分析在商场设计中有哪些深得人心的设计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性别与女性
性别自我概念的一个成分是性别认同,即一个人是女是男的自我界定。生物学性的意义是由我们的染色体、激素、生殖器官和脑的组织所界定的。男女在生理结构方面,包括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空间设计思维能力和心理层面、社会教化、日常行为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体现在消费方式中,男女的差异更是明显。如女性消费者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比男性差;消费决策比男性犹豫;女性比男性更喜欢结伴而行等。在商场购物中,兴趣是产生消费行为的重要动机因素之一,而在兴趣方面,男性消费者一般多购买“硬性商品”,注重理性、商品质量、实用性,较强调阳刚气质,而且不愿讨价还价。相较男性,女性则对时尚和美有着强烈的追求,她们大多具有热情细腻、联想丰富、“浪漫主义”的心理特征,更加注重商品的外观、色彩、款式等。另外,中年女性更加注重个性风格的体现,成熟、稳重、不落俗套的风格更能引起她们的注意。并且这类女性大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更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也乐于在消费上表达自己的个性、品味和审美。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可以用“亘古不变”来形容。由于女性角色的不同,使她们不仅注重自身的美,同时也注重家庭成员的形象。她们不仅需要购买自己所消费的产品,同时也是大多数儿童用品、老人用品、家庭用品的主要购买者。因此,商家要占领市场必须对女性购买群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商业购物空间的概念
商业购物空间泛指为人们日常购物提供商业活动的各种空间、场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为各类商场、商店。它们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桥梁和纽带。商场是流通主体—商品和消费主体—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作为纽带的商场,必须全面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促进购买环节的顺利进行。当今女性文化影响下的商业空间案例调查研究
1.成都金牛区凯德广场的室内规划与设计
成都金牛区凯德广场位于交大路-沙湾沿线商业带,作为区域性的购物中心,凯德广场金牛店集购物休闲、美食娱乐、生活配套为一体,打造了娱乐化、个性化、综合性一站式购物中心的商业特色。商场的楼层导购布置清晰地体现了商场的服务人群定位,商场主要入口和出口为一层、负一层,人流量庞大,一层“精致风尚”、二层“潮尚之地”,众多女性品牌的进驻,是商家精心打造的结果,满足了女性消费者对于美、时尚和个性的需求。三层绅士品格,集男装、男性配饰、亲子教育为一体,男性商场空间所占比例仅占第三层空间的1/2,这本身与男性消费市场的占有份额有关,四层欢乐家庭,集影院、KTV、儿童、餐饮,为商场的娱乐区,人流量庞大,特别是近年电影市场在中国的火爆,消费需求在近几年瑞增。也是二期商场的主推区域,成为了凯德商用的重点消费区域。五层宴萃有约,六层开放的空中花园为商场打造“吃”、“喝”、“玩”、“乐”的购物体验,增添了实用性和趣味性。
2.悦诗风吟
Innisfree(悦诗风吟)是韩国化妆品品牌。之所以选择这个品牌,是因为笔者不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此次调研的过程中,这个品牌经常能够吸引众多的女性顾客光顾,这和它的寻找到了都市女性心目中所向往的未来的化妆品的特性:自然、健康、朴素、时尚的理念不无关系。但是吸引众多女性消费者光顾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它基于产品理念所做的成功的空间装饰设计。“城市中心的绿色空间”是悦诗风吟的设计主题。悦诗风吟的店面设计主要以简洁、自然的黑白两色为主,招牌设计以白色镂空字体,内藏绿色LED灯带为主体,形象鲜明、突出。这样统一的设计风格,让悦诗风吟的品牌效应无论在何地都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店内招牌式的绿植墙是悦诗风吟的设计特色,顾客可以感受到悦诗风吟来自济州的纯净自然之感。店内主要以木色、白色为主,绿色植物加以点缀,色彩淡雅,大量采用局部照明,突出商品。灯具的选择主要以造型简洁的筒灯为主,主要区域则为透明圆形玻璃吊灯,很好地迎合了室内清透、明亮的设计主题。商品的陈列方式多样,俨然有序,满足了商品柜架设计的实用性、灵活性、美观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特点。整个空间为突出韩国自然主义化妆品,精心营造出了一个享受城市中心的清净空间,释放生活的压力,感受纯净济州绿意的空间。
3.禾文阿思
禾文阿思,英文名:HeavenArts,它的意思是:艺术的天堂!它是专注南亚风情手工精品,主营印巴风情服饰、印巴特色饰品、印巴纯银宝石饰品、特色印度香等的一个综合性品牌。产品以人文、手工、自然、时尚的理念而主。因此,在空间的装饰设计上颇具有东南亚的异域风情特色,吸引了大批崇尚异域风情、优雅妩媚的女性顾客。
禾文阿思的空间装饰设计以浪漫的东南亚风格为主,因此来自大自然的木材、藤、竹成为首选。空间的店面设计以实木搭配文化石装饰,质朴自然。招牌设计为原木配以金色金属字暗藏LED灯带,主体鲜明、奢华高贵。局部实木雕花装饰,尽显精致。店面外立面大面积的纯铜铸造的佛头装饰,凸显异域特色。店内外环绕植物与水池取与自然无限接近之意,室内重视水环境的引入,受中式思想的影响,讲求风水即水生财,水循环还能起到室内降温的作用,这是东南亚风格的一大设计元素。店内以深色原木家具为主,白色和原木深褐色,打造沉稳空间。同时大面积的紫色的运用传达出神秘、妩媚的女性气质。局部陈列选用具有精美雕花工艺的凳、桌、展柜等,集聚实用性和装饰性。石雕、木雕、陶艺制品和与佛像有关的青铜雕像,是店内设计的一大特色。光洁的地面搭配深沉色系条纹图案地毯,打造主要展示区域,吸引眼球。顶棚采用石膏板吊顶,巧妙地利用颇具东南亚特色的暴露木结构为顶棚装饰,灯具则选择了东南亚竹编灯饰、藤条灯饰为主,灯光柔和、温暖。禾文阿思的空间装饰设计为整个色彩艳丽、妩媚优雅的女装服饰打造了一个梦幻、神秘的空间。
当今女性文化影响下商业空间设计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商业空间俨然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也涌现出非常多人性化的设计,然而在设计中仍然存在不合理、不成熟之处,值得我们探讨。在笔者调研金牛区凯德广场的过程中,主要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卫生间的功能有待完善。笔者观察到女性用户在卫生间纸筒的使用上存在不便,不能够让女性灵活抽取使用,会产生不良情绪。其次是坐便器的使用率低,出现即使短暂的排队,也不愿使用坐便器的现象。第二,升降电梯导视信息有待明确。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升降电梯下到停车场后,不能迅速找到停车的位置,如果不是从同一电梯来回商场,通常找不到停车的位置,总在停车场不断穿行。第三,公共设施形式较单一。在休息区的设计上,椅子的材料与色彩都比较单一,缺少生趣,不利于人们的购物体验。特别是带小孩子的家长们,缺少了和孩子休息时互动的空间。总之,女性文化影响下的商业空间设计还存在些许问题,所以研究女性文化影响下的商业空间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结论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商业空间;功能置换;可持续
1.相关概念与发展概况
旧工业建筑是指具有历史、社会和建筑价值,包括厂房、车间、磨坊、工厂、矿井和加工提炼的场地、仓库,能生产、传输和使用场所,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住宅、宗教崇拜或教育等社会活动场所。功能置换是指保留旧建筑的原有内部空间,通过转换其使用功能而实现对原建筑空间的动态保护的目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商业空间设计是指旧工业建筑在“功能置换”原则下将其改造成购物、饮食、娱乐、文化及服务交换的商业活动的空间场所。随着北京798艺术区改造成功,人们逐步意识到旧工业建筑改造带来的经济、社会和建筑价值。但目前国内大部分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与研究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园、LOFT办公、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改造,而改造成商业空间的研究相对滞后,且成果参差不齐,因此亟须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2.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的可行性与矛盾性
2.1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的可行性
随着城市扩张,原工业用地由城市郊区成为城市中心,区位优势得到提升,为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提供先决条件。同时旧工业建筑大部分是近代以来建造,主要采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粘土砖等材料,大跨度刚架梁柱、中性化的结构、高耸的空间和良好的采光方式等空间特征,也都为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提供极强的适应性与易操作性。现代商业建筑经历商铺、百货商场到大型购物中心,消费者对商业建筑的需求也不局限于购买商品。购物中心都转型为以体验型商业空间,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体验型消费,这样可以避免电商挤压和同行竞争。体验型商业空间要营造出消费者认同的体验型“场所”,而旧工业建筑具有城市街区的公共识别性和认同感的特质与之相吻合。因此旧工业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情境感与体验型产品的结合,使得其商业性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杭州新天地就属于改造成以体验、游乐消费为特色的商业综合体,将杭州重机厂改造成IMAX影院。(图1)
2.2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的矛盾性
2.2.1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物质载体,见证城市的发展,应当有计划地保留;然而,再利用开发是以商业赢利为目的,投资收益周期要求短,实现资本最大化,这与旧建筑保护存在利益矛盾。同时商业空间因不同业态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主题餐厅注重空间的精致性,咖啡店强调空间的私密性;这样过多的改造造成工业元素被遮挡或破坏。因此,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我们需要在法规和政策引导下谨慎地评估保护与利用,避免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旧工业建筑的文化挖掘,造成项目的同质化。2.2.2满足商业设计规范的困难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设计必然满足商业设计规范,包括场地设计、交通流线、消防等。早期工业建筑设计规范与现行规范存在差异,导致在改造中满足商业设计规范有一定困难。工业建筑的功能单一,交通系统简单,因而根据商业功能需求,对原场地重新规划设计,满足商业的易达性。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采用“加法”创造丰富多样的空间,但流线势必变得复杂,这就要求合理组织商业动线。商业要求有一定停车位配比,如何在有限的基地中设置足够且合理的停车位是改造设计必须解决的难题。通常采用分散式停车,另外设置机械式停车提供更多停车位,满足配比。商业建筑因为人流密集,交通复杂,对消防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改造中必须严格满足消防规范要求;也可以技术的改进或设施的完善如使用防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或合理增加消防器材达到消防要求。
3.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3.1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原则
改造设计比一般的建筑设计更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改造之前应对旧工业建筑的工业美学与历史地位价值评估,作出合理的改造方式。3.1.1保护性修复针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的旧工业建筑一般采用保护性修复,保留原有建筑特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复或更换局部构件。保护性修复能够营造具有人文特质的场所,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的记忆。西安大华1935基地南侧区域为上世纪30年代的砖木结构建筑,通过院落组织在一起,尺度亲切,空间舒适。针对此区域采取了保护性修复,对原建筑进行清理和修缮,保留原建筑立面和细部。增加少量新建筑、连廊、小品及构筑物,打造成具有民国特色的休闲、文化商业街。3.1.2新旧形式共存新旧形式共存是针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在整体上保持原建筑的形态,更新部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风格,明确新旧建筑间的时空传承关系。新旧之间通过色彩和符号等元素上的协调,达到整体统一、局部对比的效果。黑川纪章设计的墨尔本中心,旧兵工厂被置于玻璃锥体的购物中庭之下。高大的圆锥玻璃顶不仅成为这一共享空间的采光罩,也为古旧而高耸的红砖烟囱提供了与现代商业共存的空间联系。旧兵工厂被改造成餐厅,与锥形玻璃中庭成为墨尔本中心文化特点。(图2)3.1.3形式全面更新当建筑建造年代较短且文化价值不高或严重破损而难以修复,一般采取完全更新的改造方式。该类型旧工业建筑改造自由度大,抛弃建筑的原始风貌,在原结构基础上用现代的技术和材料重新设计,使得建筑形式全面更新。上海复地四季广场改造项目中对一些厂房加固保留建筑的原结构,立面采用砖红色面砖重新装饰,窗户等构件用全新的材料构造,使得建筑焕然一新。
3.2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环境改造方式
空间是建筑物质实体限定的“场所”,包括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空间设计按照商业定位对其进行空间环境改造。3.2.1通过分割、拆除和扩建改造内部空间分割是指在内部空间高大的旧工业建筑中,通过对原空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分割出若干新的空间。这类改造的适应性强,形式灵活多样,但改造前应对结构进行评估与加固。某些旧工业建筑在改造成商场或购物中心等商业空间中,结合原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结构特征,通过竖向、水平分割或合并的手法于适当位置改建成中庭空间。维也纳煤气储罐A座的改造中,让-努维尔将1至3层周围布置商店,中间改为竖向3层通高的商业中庭,营造出良好的商业氛围。拆除是指在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商业空间中,将原有的墙体、楼板、梁、柱子等拆除,创造适应商业功能的空间。如加拿大多伦多皇后码头仓库改造案例中,为了创造出良好的共享空间,将建筑中部一些柱子拆除并安装扶梯构成新商业空间的中央大厅。扩建是在旧工业建筑的上部或相邻的范围内,对原建筑进行加建,甚至有时出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需要,采取地下扩建的方式。在扩建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新建筑或构筑物与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使两者风格上协调。商业空间重在人流顺畅,在相邻的空间之间加建连廊或天桥使原分离旧工业建筑保持连接。上海8号桥原由7栋房子构成,设计师在改造中通过“桥”连通每一栋房子,使得人流的组织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3.3商业空间的外部环境整合
商业空间对外部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改造设计中应结合商业类型及定位进行外部环境整合;一方面要合理组织与城市交通的联系;另一方面应该合理设置内部商业动线与节点空间。3.3.1与城市交通的联系合理组织与城市交通的联系影响改造项目中各功能之间运转正常和商业空间的便捷性。车行系统的设计应在主入口设置疏散广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疏散;步行系统与城市交通设置缓冲区,确保人流出入安全便捷。太原良仓1954商业综合体改造前北侧与道路有4至5米高差,考虑与城市空间对话,通过阶梯广场化解高差,方便人群进入商业空间。同时在集中商业设计采用双首层概念,与阶梯广场形成灰空间,实现商业最大经济价值。(图3)3.3.2合理设置内部商业动线与节点空间在改造项目中,尽可能采取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车行流线在基地外侧展开,内部设置尺度适宜的步行商业动线与导视系统,方便人们快捷到达目的空间,避免商业死角。在商业动线重要节点合理设计广场,进行各种商业活动,同时设置符合人体尺度的室外公共设施与景观的工业特性再设计,使商业空间更具吸引力。
4.结语
商业空间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中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的功能更容易影响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目前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践越来越多,在保护工业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商业空间设计,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实现旧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利用。另外挖掘旧工业建筑文化特质,结合商业定位,改造成具有人文特色的体验型商业空间,成为城市名片,对城市区域的复兴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彭立磊.《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过程中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面向商业空间的再利用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3].常建,刘骏.《国内旧工业建筑的商业改造分析》[J].华中建筑,2013
[4].肖振萍.《老工业建筑改造商业空间的条件与设计特征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4
1对建筑空间与自然对话的启示
天井、厅堂徽州传统建筑的一大的特点就是进入大门先见“天井”。天井空间既能下进雨,又能射进光,还能吹进风,能感知四季寒暑变化。这与安藤忠雄的抽象自然的空间设计理念不谋而合。“门堂分立”是我国建筑构成的一个很主要的特色,其目的在于产生“内”、“外”之别以及由此形成一个中庭,在徽州传统建筑中这个中庭即天井。穿过天井之后便是徽州民居中等级最高的空间单元———厅堂。厅堂与自然的交流便是通过天井来实现的,因此有“坐堂观天”之说。这样一个传统的内部公共空间,在新徽派建筑设计中可以拓展成为一个共享空间,利用现代的手法设置一个天井,将自然引入建筑内部,多重功能积聚在这样一个可以和自然交流的空间,产生积极空间的效果。如商场中的天井空间可以安排一个休闲的咖啡吧等。对于天井、厅堂空间的采用,不仅是对传统的一种继承,更能体现出与自然的对话。庭院在徽州民居的后部或一侧,常意想不到的出现一个自由布局的庭院。庭院不仅在徽州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都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体现。上文也提到过,庭院空间的营造也是安藤忠雄对话自然的一个重要手法。在新徽派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庭院空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自然的渴望和追求是庭院空间永恒的主题,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引入以及“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体现。在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设计中,随处可见由建筑、围栏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给予人们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和空间,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的渴望。因此在新徽派建筑空间设计中要尤为注意庭院空间的营造。“廊”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空间形式,《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中说廊即“古建筑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在徽州传统建筑中,这种形式也同样存在。如唐模村的临水街的廊道,再如南屏抱一书斋的庭院里的廊道。廊道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同时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安藤在他的作品中也常有这种廊道空间,如他在风之教堂中设置了一个连廊,人行走在其中,能感受到穿廊而过的风,这也正是安藤抽象自然的空间设计手法。在新徽派建筑中依然可以作为与自然交流,与人交流的灰空间,在新徽派建筑空间设计中应当得到重视。
2对徽州文化继承方面的启示
安藤忠雄在他的《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中对如何继承传统阐述了他的观点:继承非形态的精神。同时他接受了“批判地域主义”的思想,即在批判现代建筑的同时,采用现代建筑的的进步之处,并将其运用于建筑实践中。并且不是讲地域主义无批判的直接引用到建筑形态中,而是在空间中重新解释地域主义。他本人的代表作三大教堂就充分体现了他的思想。这一思想对新徽派建筑文化传承方面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不应当一味的套用传统元素,对建筑文化物质特征背后的精神特征也应当进行研究,在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审美要求的同时,利用现代建筑的技术手段,对传统进行继承,这和单德启先生所提出的的“新而徽”有着异曲同工之意。空间意象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一切蕴含着意的物象或表象都可称为“意象”。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国人非常喜欢把客观存在的某个具体的空间触发为主观想象中的一种意境,即虚幻空间。它所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升华,是心理空间的开拓。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常追求这种空间意象,如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重建的竞赛中,安腾的竞赛作品是一个作为景观的坟墓,形状为球形剖面的1/6,该球由地面缓缓升起,高出地面30米,这是一个“安抚灵魂和供人反省的场所”,与周围繁杂的城市环境中形成对比,由此带给人心灵上的触动和给人无限的遐想。
徽州传统建筑创造了丰富的“实景”与“实境”,同时也能因视觉带动听觉、触觉、嗅觉组构的全面感受而致的“虚境”。如雨打芭蕉、莺歌燕语、蝉噪鸟鸣等听觉和“花香”嗅觉结合的空间形态之实景,可产生不同的空间意境,这也体现了审美的“联觉”功能。怎样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之间找到最佳的立意契合点,是新徽派建筑意境创造的关键。例如,在芜湖县图书馆的方案设计中,丰富的光影变化,高低错落的外墙,玻璃天棚,营造的空间透露出传统徽州建筑的风格。色彩保持温和俊秀的黑白灰基调,与基地中的水系极为协调,立意与环境背景和谐而同一。以上这些因素的合理使用,使得芜湖县图书馆成为新徽派建筑中意境创造较为成功的案例。一般都遵循着“门———门厅———天井———厅堂”的空间序列的基调。随着家族的扩大,当整个建筑不满足其使用时,便以并联、串联或以院落为中心的组合方式,来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建筑群组的不断扩大,便造就了徽派建筑特有的空间的序。这种空间序列是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在黄山管委会综合办公楼中的设计中,建筑结合地形有三栋建筑组成,每栋建筑都由灰空间由室外过渡到室内,室内空间都围绕着中心的天井空间展开。然后由室外连廊将这看似分开的建筑联系起来,可以说抗空间的序列表现得淋漓尽致。
徽州传统建筑的庭院空间不仅是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在增加空间层次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漏窗或者门等将庭院空间渗透到室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丰富了人们在游览建筑时的视觉感受。在深圳万科第五园中,这种传统的空间层次被广泛的运用,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尽可能多的感知空间,丰富建筑本身的精神内涵。随处可见的小庭院、廊道,使人们身处不同的地方,能看到不同的景观,有着“步移景异”、“层出不穷”的游园感受,将景观与建筑完美结合,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空间对比徽州传统建筑主要由门厅、天井、厅堂三个分布组成。其平面布局看似平常,实际上,从大门经过时开时合的门厅到露天敞开的天井,再到开放式的厅堂及厅堂两旁封闭式的厢房。室外空间到室内空间是明与暗、开放与封闭不断交替变化的格局,形成了徽州古民居建筑中虚实相对的空间序列。在新徽派建筑设计中,通过虚实对比的运用使得建筑内外空间互为补充,建筑内外空间相互融合。既充分体现了阴与阳的区别,也完成了阴与阳的交汇与贯通,把建筑室内外空间作为一整体来看待,完美的处理自然、人、建筑的有机关系。从传统徽州民居墙体中提取元素,把传统上极具防御性的高而实的外墙,用各种高低长短虚实不一的墙体,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形成外实内虚,外简内繁的空间布局,在引入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对住宅私密性的保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设置双重墙,里层墙体可以完全按照内部空间的要求开窗或门,而外层的墙体可根据外部景观、通风遮阳的要求开洞。两层墙体之间设置露台、阳台或留空形成缓冲空间做为室内外的过度。
二、小结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层高控制;楼梯设计;安全疏散 地下商业建筑建设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利益的考虑,很多商场或高层将其地下部分开发作为商业功能,而地下交通的发展也使得大量的人群进入地下空间,为地下商场带来了顾客群,使得地下商场的开发变得有利可图。但是目前我国对地下商业建筑在消防和人防上都有严格的要求,致使国内大部分地下商业开发建设很难突破常规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对地下商业建筑一些细节节点进行优化设计。 相关规范对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要求
2.1对层高控制要求
地下商业建筑的层高是建筑布置和空间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埋在土中的地下建筑侧墙要承受相当大的水平荷载,层高越大,就相当于墙板的跨度加大。同时,层高影响到埋深,而建筑物的埋深越大,土方等工程量越大,都会使结构工程量和造价提高,工期延长。虽然埋深与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除垂直出入口外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进行总体布置时,应在满足地面上街道、地下管线布置和绿化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覆土厚度和整个地下建筑的埋深深度。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版第5.1.13条,地下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若地下没有设置停车场功能,建议地下商业建筑采用两层结构。同时指出,若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超过10m,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因此,地下商业建筑室内地面距地坪高度不大于10m,对优化疏散宽度、设备布置、工程量和造价都是有利的。
2.2 对疏散口形式要求
1)出入口的设计:疏散口应与日常出入口结合,不建议日常出入口为纯自动扶梯形式,因为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条规定中,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火灾时大多数人都愿意从自己进入的路线撤离,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比在正常情况下更愿意撤离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因此,在设计紧急流线时,要尽量与人们进入和离开建筑的路线保持一致。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才设计人们进出路线以外的第二条疏散路线。
2)疏散楼梯的设计:在我国大多数商业建筑中,楼梯仍是主要的垂直交通设施。它的设计不仅要满通的要求,还要在非常的情况下满足疏散、防火的需要。
地下商业建筑应属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5条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1.4m;《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05版中第6.7.10条规定,商场楼梯踏步最小宽度为280mm,最大高度为160mm;疏散楼梯门洞的尺寸选择还应结合防火门和人防门标准图集,净宽1.4m以上可用的国标人防门宽度有1500mm和2000mm。综上所诉,为了减小楼梯数量过多分散和梯段占用空间,可以优先采用楼梯门洞宽2000mm,2000mm净宽梯段和280mm宽、160mm高的踏步形式。
地下商业建筑疏散楼楼梯一般采用双跑折返梯和剪刀梯两种形式。其中双跑折返梯运用比较普遍,受层高限制小,梯段布置灵活,但占用面积大,疏散宽度效率低。相比而言,剪刀梯间内包含两个重叠的楼梯,可以代替两个疏散出口,其占面积小于两个同等宽度的双跑折返梯,所以采用剪刀梯是一项合理经济的措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剪刀梯受层高影响较大。若层高过高,梯段超过18步;若层高过低,满足不了梯段平台上下部过人空间或人防门开启的净高要求。在设置剪刀梯的地下商业建筑里,层高选择应考虑剪刀梯设计的影响。
2.3对安全疏散的要求
为了减小防火分区分隔数量,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3.3条规定,设计将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尽量接近2000O。地下商业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人数按该防火分区内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70%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确定,换算系数地下一层为0.85人/O,地下二层为0.8人/O。人员密集的地下商业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
比如地下商业建筑最大防火分区面积为2000O,疏散宽度计算应为2000×0.7×0.85×0.01=11.9m。如果按照每部疏散楼梯净宽为1.5m计算,总共要设计近8部楼梯,一部疏散楼梯按设计占用建筑面积8.5m×3.6m计算,约30O左右,总共占用240O。安全疏散设施占用了大量营业厅建筑面积,对于造价高昂和商业价值极高的地下商业建筑来说,显然是不经济合理的。而且地下商业经营管理上偏重于防盗,严格控制进出路线。因此在进行地下商业建筑疏散楼梯设计时,应该避免楼梯过于分散布置,并且多采用像剪刀梯这种能够优化楼梯数量及面积的措施。
此外,若地面对地下商业建筑疏散口数量和位置有限制时,可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9版第5.2.5条设置避难走道,火灾时人员疏散到避难走道,再通过避难走道疏散到室外适宜位置(图1)。避难走道疏散宽度可以被每层各个防火分区共用,其净宽只需满足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这样可以在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前提下,减少了通往地面的出口数量和疏散总宽度。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地下商业建筑有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所需疏散宽度分别为11m和9m。不采用避难走道时,出地面疏散口数量至少为4个,疏散至地面的总疏散宽度为20m。当全采用避难走道疏散时,则可以设置一条净宽为11m的避难走道,总宽为11m的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即可满足该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要求。
图1 避难走道示意图 华强北地下空间案例特点
本节以深圳华强北地下空间项目为例,阐述空间构成的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设计,探讨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原则。
3.1项目概况
华强北地下空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与红荔路之间的华强北路路下,为地下街道型商业街,功能以地铁换乘、集散及市政过街功能为主,兼顾商业。地下空间将与地铁7号线工程同期建设,同步施工。该工程为地下三层结构,地下空间主要位于地下一层及局部地下二层,其余为7号线地铁车站和区间。华强北地下空间主体全长855.8m,宽28.1m,总地下建筑面积为44513.62 m2。随着7号线和华强北路地下空间项目的建设,将构建串联地铁1、2、3、7号线及通过与周边建筑物的地下连接,基本形成“以地铁为骨干”的立体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解决地面人、车、货三者混行带来的交通拥堵,为地区交通的系统立体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3.2交通组织
地下街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华强北地下空间利用地下街内的公共步行通道和各种出入口,将华强北路地面上的大量人流引导到地下,与多条线路地铁换乘也多在地下进行,就可以比较有效的实现人车分流和减少地面的拥挤现状。
1)水平交通组织
由地下一层一条宽10m的公共通道组成的地下街内部水平交通系统,通过地下街连接5处交通节点的出入口、两侧商铺、地铁换乘节点、与周边建筑地下室连接的地下通道和垂直楼扶梯的交通空间,是人流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华强北地下空间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街的出入口,应在可能条件下设置下沉广场,但由于项目正位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正下方,道路地面两侧建筑和物业较多,地下管线密集,建设条件局促,因此只能选用了开敞式入口的形式。
2)垂直交通组织
华强北地下空间主要垂直交通有电梯、扶梯和楼梯三种。13组日常出入口均分布在五处交通节点空间里,主要起联系地下一层与地面垂直交通的作用,兼做地下过街交通功能。由于地下一层埋深较大,且出入口受限于主体侧墙与地面规划道路之间的间距,按相关部门的决定,每个出入口采用了上下行扶梯结合的形式。
华强北地下空间共设置18组楼梯,主要起紧急疏散作用,平时亦可作为联系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和地下一层与顶板之间夹层垂直交通使用。大部分楼梯采用剪刀楼梯形式,能够优化疏散楼梯的数量和减少占用这里价值非常高的商业空间。
3.3安全疏散
前面已经提过,华强北地下空间出入口均采用自动扶梯的形式,而规范规定扶梯不能作为安全出口,所以需要另外设置楼梯进行紧急疏散。面积最大的地下一层计算所需的疏散宽度为84m,如果将这些宽度的所有楼梯加上日常出入口均直通地面,对于整个华强北路地面景观是不利的,明显和规划部门的要求相违背。在设置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可引用《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9版第5.2.5条“避难走道”的概念。不过特别的是,华强北地下空间的避难走道与需要疏散的防火分区不是同层设置,而是在上方夹层空间开辟一条避难走道,先将发生火灾区域的人员通过楼梯疏散至夹层避难走道安全区里,再通过夹层避难走道转换到中间直跑楼梯,疏散至华强北路中间设计的绿化带上,以达到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图2)。
结 语
本文通过相关设计规范对地下商业建筑设计要求的剖析,并结合深圳华强北地下空间工程设计实例分析,提出了地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以下几点标准原则:
(1)入口空间优先与下沉广场结合,避免出入口纯自动扶梯布置这种不利于疏散的设计。
(2)地下商业建筑尽可能减少覆土厚度和整个地下建筑的埋深深度,埋深控制在10m以内。同时,如果疏散楼梯采用剪刀楼梯的形式,层高还应考虑受剪刀楼梯设计的影响。
(3)若有条件,多采用剪刀楼梯作为疏散梯,以减少疏散楼梯数量和占用商业空间。门洞宽和梯段宽按2000mm宽一个作为标准,每个踏步尺寸统一采用280mm宽、160mm高标准设计。
(4)地下商业建筑部分疏散可利用避难走道作为每层各个分区共用的直通室外的出口,以达到减少直通地面疏散楼梯数量和灵活设置直通地面楼梯口位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童林旭. 地下商业街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 GB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浸润胡同儿文化,品历史韵味儿
从小在北京后海长大的赵虹,无论是孩童时期还是青年阶段都伴随着浓厚的京味儿和无穷的历史韵味儿,每天清晨听到清脆的虫鸣,看到大爷大妈大姑娘小伙儿洒着汗水晨练,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剪影早已融入了他的骨子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另外,因为父亲在文学艺术联合会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小时候的他经常去父亲单位的图书馆翻阅无数感兴趣的图书,也能时常接触摄影、舞蹈、音乐、戏曲等各类艺术学科,开放式的文化元素撞击着潜伏在他内心深处的艺术细胞,再加上个人对画画兴趣浓厚,经常转着北京的胡同儿画了好多房子,所以大学时期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建筑专业。
而在大学时期有位教建筑史的老先生对赵虹的影响尤其重要,可以说奠定了他的建筑道路,并影响着他对建筑和艺术的看法。他说,这位老先生也是出自艺术之家,家人有的从事演艺界,有的做英语翻译,还有的演话剧等,而他本人是研究建筑史的,平时教授课程的时候会给学生们讲述很多历史上的建筑故事,跨越古今中外,将建筑师的生平、设计过程掰开了揉碎了,运用或幽默、或讽刺、或生动的方式讲述,引发了我们对于建筑师行业的思考,从而对建筑和艺术有新的启发和认识。而自己在听课的时候非常感动,受老先生的影响,也特别喜欢四处走访,旅游,去当地看一些实实在在的建筑,积淀直观的历史文化。
传承古老文化艺术瑰宝
从小浸润在老北京建筑文化里的赵虹对古老的建筑和工艺情有独钟,而最近国内的一些社会现象让他颇为担忧,他提到,自己很喜欢到处旅游,品味当地的文化艺术,比如深圳、上海等地方气候很不错,城市发展建设得也很不错,但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北京更有意思,而且有些外国朋友们在中国游历的途中也深有同感。有些城市建得非常新但不一定有价值,虽然以前看得、住得最多的都是四合院,甚至后来都有点腻,但真正到国外走一圈,还是喜欢咱们的建筑文化,因为这种生活氛围、居住方式以及行为学等还是符合我们骨子里的情结,它就是我们最本质的东西。现在有时候从设计角度来谈,容易把它符号化,比如局限于圆、方、楞等图案都是表面的,其实里面的方式更重要,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化等方面。而现今社会这些重要的东西正在慢慢消失,古老的建筑也保护得不够完善。
记得什刹海前海和后海之间的银锭桥因桥形似元宝,取名“银锭桥”。它始建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的桥是1984年重建的。当时拆掉重建的时候发现其中有大量的特别复杂的结构,好像是元代或宋代的工艺,是由一层木,一层石,一层砖等叠加起来的,水都可以滤过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工艺,它本身也非常动人,但之后重建的桥一次不如一次,它还原不了以前的工艺。就像卢沟桥上的狮子,听一些老人讲述和翻阅史料得知,早期卢沟桥上的狮子长得都不一样,就像人一样表情各异,有怪异的,恐怖的,微笑的,非常立体和活灵活现。新时期翻修的一些古建筑都是特别标准的,没有和人的互动,表情也是工业化的没有任何意思。
设计领域无极限
赵虹大学时期专修的是建筑专业,不过现在从事工装项目的设计,从国人的角度看两者似乎有些距离,一个偏向理性,一个偏向感性,另外设计更需要创意和灵感,赵虹是如何在这几者之间找到平衡呢?他回答道,其实设计灵感有时候更需要一个包容的社会环境,在国内灵感是受压制的,设计师在做项目的时候都在迎合一些东西,而不是产生灵感,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做的很多东西长得都很像,设计师只是一部声控电脑,做出了甲方或领导喜欢的样子,没有体现设计的价值。所以我们也尝试做一些其他的东西,能够喊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比如做一些产品设计。其实目前国内大家因为国情所限都习惯于定向思维,其实建筑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设计、产品设计等都是相通的。国外不少事务所做得项目非常大,但他们往往也是10人不到,有的做平面,有的做建筑,有的负责文字,他们在一起对一个东西感兴趣从而研究一系列问题,不会局限于一个方面的设计范围,思路方面也相对宽阔很多。
曾有个设计师朋友开玩笑说,他看到一个产品后受启发想做一个柜子,但这个柜子的开门方式不一样,就需要重新选一个五金件。但发现这个五金件是没有现成品的,需要去工厂定制。但这个五金件的制作需要的特殊设备工厂还没有,这么大的中国,这么多生产力,却没有一个小小的特殊五金件,因为它需要特殊的工人,工艺和厂房,于是在有挫败感之余发现自己在挑战社会。赵虹继续道,以前工作的重点是空间规划,现在想能不能从空间设计中抽离出来,开始转向一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家居产品相对来说不受社会环境的局限,如创意点很好大家都喜欢也可以发展成一个家居品牌。只要是和我们生活方式相关的产品,比如椅子、灯具、配饰等传达出一种新的理念,同时现在新技术也推陈出新,我们自身也具备这些条件开发和生产。比如LED光源,它节能,光源强,体积小,亮度高,所以灯完全可以很轻很薄,而不用像现在这样很笨重,任意改变空间的布置方位,这个在某种程度上就颠覆一些传统方式。有条件的设计师可以尝试创造一些新产品,在产品研究的时候和大家互动,接触新技术再做应用。以前设计师关注所谓文化,符号这些东西,其实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改变也是蛮重要的。
自然而然流露的创意设计
从业二十余年,赵虹主持设计了多项工程,多次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上获奖,并和欧美及港台多个事务所有过合作设计经历,在以往做过的案例中,他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个驾校两层老食堂改造的会所,它还同时兼具售楼处的功能。他介绍道,这个项目要将原本3000平米的面积扩充至5000平米,并通过设计吸引顾客过来。刚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围着它转来转去,看到有卖饭口,废旧的桌椅,斑驳的碗柜等物品的空间,要在这里融入会所的诸多东西,比如乒乓球、室内篮球、攀岩、瑜伽、台球、飞镖等年轻人喜欢的运动,还想让这些活动和室外有个良好的互动。所以当时就冒出来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在天窗上开一个大洞,并请来设计院的结构师考察,得知通过加固等手段就可以实现这个创意。不过开始实施的时候也引起了一片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但当这个洞实实在在存在后,大家都觉得特别有意思,原先不透光、黑乎乎的空间有了生气,而且顶部拆完后空出来一个圆,从早上到黄昏阳 光都会随着太阳的移动在屋里来回转,就像一束有生命力的光源,年轻人在里面灵活的运动,正好契合了朝气蓬勃的精神。
作为设计师,赵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为社会带来一些改变,比如非常实用的,很有创意的,带给大家轻松的氛围等等。还记得他曾设计过一个1.8平米,1米8高的毛线房子,请了一些家庭妇女在北京郊区的农村院子里完成,作品完成后大人小孩都觉得特别好玩,就像一个童话世界里的小屋子,和家人或朋友在里面玩耍,仿佛也找到了童年时期的乐趣。提到设计创意点,他笑道,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希望能带来一些特别的东西,而这些点也是自然而然的产生,从而证明设计的力量。最近在唐山有一个商场外立面的改造项目,其实以前也曾在唐山做过酒店、办公楼、银行等项目,看到了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个项目临街,本身经过历次改造后显得较乱,所以希望能用一种语言将它统一起来,并在统一中有变化,增加一些功能,商场是不需要采光的,但它旁边的办公楼和商场连在一起,如果他们也隔断光源就不太现实,也不符合环保节能。在这些条件下,尝试用一种铝板做成两种色彩统一外立面,然后窗户随机分布在外立面各个地方,在需要采光的办公区域多开一些窗户,不需要采光的商场就少一些,这样上下就有个渐变,好像一座漂浮的建筑。
设计师是空间的导演
在反映城市文化、建筑艺术和设计个性的结合点上,酒店成为各个地方的一张名片,对酒店设计颇有心得的赵虹是如何看待酒店和当地文化之间的关系呢?他回答道,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改变人的心情和感受,让人们的视觉不再那么疲劳,多提供一些独特的角度回味。如果太强调标准化和统一化就失去了它最本质的东西。如果在国内20天的时间来回住宿看到的都是一个面孔,大堂都设计得宛若庄严神圣的纪念堂,走廊、会议室都是气势恢宏,客房也苍白得像一张干净的纸,相信谁都不会很舒服。
他补充道,城市文化是最值得尊重的东西,它融入了当地文化的特色和生活方式,如何找寻最深入的结合点,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发掘,比如最近的会所项目,它是时尚产业的一部分,客户会定期举行一些时装会,并希望把这个秀场和北京时尚人群的生活方式连接起来。白天是俱乐部和酒吧,这个建筑本身是纺织厂的厂房,斜斜的屋顶白天会透着斑驳的光,非常有小资的艺术情调,另外因为空间特别高,所以改造后的空间人们可以去屋顶外看景色;晚上室内有演出和秀,不同于常规看演出的方式,观众都正面或侧面观赏,但我们能不能从四面八方多个角度,同时运用天鹅绒的帘子划分出各式的空间来欣赏表演。就像一个百人的party,大家希望它既是公共的,又是个人的,有朋友的小空间又有一个社交大圈子,朋友之间私密谈话的时候拉上帘子,和大众狂欢时打开帘子,岂不其乐融融。所以设计师就是空间的导演,可以调度这么多的资源,运用新的艺术品,沿用古老的工艺,结合空间变化、灯光等元素搭出一个闪耀的舞台,让大家去体验和感受。
尊重设计,尊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