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旅游道路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并没有得到统一的定论,但是所谓的乡村旅游可以阐述为以乡村地域以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提高,人们对回归自然的休闲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休闲旅游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本溪小市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的产业特色、大力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休闲采摘、旅游观光、池塘垂钓、民俗风情、温泉小镇、水上游乐、科普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主题公园、农家乐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纷纷涌现,带动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各个行业融合发展。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一、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1.缺乏总体发展规划与宏观调控
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宏观调控。然而,该地区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总体处于简单粗放开发和盲目无序发展的状态,缺少总体规划。由于宏观调控的不完善,申请乡村旅游经营个体户数量逐年猛增,导致硬件不达标,服务不完善,经营不规范;另外,近几年发现部分生产企业“扎进”乡村旅游发展区,开垦林地,从长远来看,若不控制企业的数量,定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这和政府所拥有的调控手段和能力是分不开的;此外,从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网政务版规划一栏中可以看到,于2015年7月2日的《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0)》目录中,文件从宏观的角度第一次较为完整的阐述了本溪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方面,在纵观全局与细节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设施相对落后
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商店、文化世值确矫妫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本溪小市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发展较快,不断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但在有些方面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一方面体现在停车场建设上。首先,由于本溪小市地区所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天然地形,山体较多,道路建设相对困难,每逢旅游旺季,道路拥堵让游客苦不堪言,平常离开高速到旅游目的地一个小时的车程,旅游旺季之时甚至要花上三个小时,严重影响游客出游的心情。所以,道路建设受限,导致停车场远远不够使用。在临近旅游目的地之地,游客会选择把车辆停在道路边缘甚至农田里、河流旁等地方,严重阻碍了正常的交通疏散,并且易导致与当地居民的矛盾甚至安全隐患,给整个出行带了不便。另一方面体现在厕所建设上。从国家开始发起“旅游厕所要革命”以来,国家在旅游景区厕所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旅游厕所是游客出行必备的生活设施,是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更是反映旅游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的厕所建设工程还远远不够。从离开高速到旅游目的地之间仍有一定路程,但是在行进路程中的厕所设施少之又少,导致各种不文明旅游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环境;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厕所设施在旅游旺季之时也很难满足正常的需求。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够
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都来自当地的乡村居民,主要以年长者为主。一方面,长时间受当地生活状态的影响,养成了比较自由、随意、散漫的状态,所提供的的服务与游客所期待的服务要求不符合;另一方面,当地的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且当地大多数年轻人员外出工作,导致服务人员老龄化;再加上政府缺少必要的培训与定期的交流学习,所以导致该地区乡村旅游总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管理效率低、服务技能差等问题。
4.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市场影响力不足
本溪小市地区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如葡萄酒、黑木耳、山野菜、大榛子等,刺五加茶、蓝莓、寒富苹果、速冻玉米、小米等多种产品还获得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深受游客们的喜爱。然而该区对特色产品的销售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采用摊位与固定经营单位的方式,虽然旅游经营单位在全县已经发展到150多家,但也仅仅满足旅游旺季时对游客购买需求,旅游旺季一过,旅游产品便进入销售缓慢阶段。此外,销售市场定位过于狭隘,仅仅以来此游玩的游客为主。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特色产品虽然逐步形成品牌化,规模化,但是销售的范围还局限在本地,本省,打造省外市场、国内市场,甚至国外市场的目标与力度还远远不够,严重影响了该地特色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二、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的对策
1.坚持规划先行,发挥政府主导调控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政府要立足本地整体发展做统筹全局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积极对乡村旅游进行策划、指导、管理和扶持。第一,立足本地资源、环境与优势,并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聘请相关资质机构,系统、标准的做好乡村旅游的具体线路、景点规划,通过整合资源,协调发展,促进村落之间互通合作,互利共赢,不断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第二,政府要严格把关经营乡村旅游单位资质。逐步建立起具有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高服务的乡村旅游单位,不求数量,只求质量,确保经营单位手续的齐全,定期审核与评估。第三,政府要严格把控生产企业驻进乡村旅游发展区问题。政府在推进乡村旅游的建设中依然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切不可一味的发展乡村企业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此外,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之下,要突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题和重点,确定发展任务和目标,制定保障机制和措施,尽快扭转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简单粗放开发和盲目无序发展的局面,确保乡村旅游实现精细、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2.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一,停车场建设方面。在乡村旅游区之间应该增加缓冲停车场的建设。即在未到达旅游目的地的空旷之地,增设多个缓冲停车场,目的在于减轻区内停车场的压力,起到分流的作用。并且在缓冲停车场内增设乡村旅游直通车,开往各个乡村旅游点,这样可以大大缓解乡村旅游旺季道路的压力,减少游客在道路行进中的时间。其二,厕所建设方面。“厕所要革命”势在必行,所以要集中加强对乡村旅游厕所的建设。一方面增设行进道路中的休息服务点,解决行进过程中的如厕问题;另一方面,在厕所的建设过程中,厕所外观建设要突出本溪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与特色的宣传效果,并且硬件完善要有标准、设施摆放要更具人性化,逐步的促进道路两旁以及旅游区内厕所的升级。
3.规范服务,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
服务质量的优劣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心情,以及对旅游地的直接感受,并且乡村旅游更要突出的是淳朴的乡村风情,热情好客的乡村服务业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无形资产。所以要不断地加强本溪小市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学习,提高从业者的服务意识。一方面,由政府主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定期聘请相关领域人士,如高校教师、企业经理等那些具有扎实的服务理念和丰富的实践能力人员,对从业人员做相关的讲座与培训;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定期的加强与其他乡村旅游示范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乡村旅游服务工作的经验,促进彼此的学习;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定制详细的服务标准体系与奖赏考核制度,对表现突出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及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与鼓励,并予以公示,目的在于鼓励从业人员的服务热情,促进乡村旅游区域内整体的服务质量提高;此外,政府还可以设定扶持资金,鼓励大学生回家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大学生凭借着灵活的头脑与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断的为家乡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逐渐打破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
4.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人们的销售渠道与消费方式,并且这种趋势不可扭转。所以对于本溪小市乡村旅游的特色产品,在现有的销售方式基础上更应该拓宽在网络中的销售渠道。尽管在各大网络销售平台也会检索到销售本溪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的店铺,但是从其店铺数量、销售记录与评价等方面来看,其规模有限,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分析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对网络销售渠道存在认知偏差与接受能力的滞后,另一方面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严重不足。所以为了拓宽本溪小市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在政府有效政策扶持下,依托电子商务网站、微商、报纸、杂志等平台,逐步构建稳定的网络、报纸、杂志、广播宣传推介渠道,满足消费者在线上线下购买、线上线下消费的需求,形成报纸有文章、网络有专题、广播有声音的格局,提升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宣传效果最大化,逐步拓宽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品牌的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
三、结语
农村地区曾经因落后而很少有人愿意扎根奉献到农村的工作当中去,如今时代的变迁与飞速的发展,促进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本溪小市地区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只有政府的有效决策与指导,人们共同努力与合作,才能促进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走向新高度。
参考文I:
[1]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14.
[2]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0)[EB/OL].http:///bxzw/news/News_View.asp?NewsI D=226,2015-07-02/2015-12-27.
[3]马国良.我国旅游“厕所革命”的市场化道路建设--基于中德旅游景区厕所管理之比较[J].社会科学家,2015(10):91.
公路建设难免破坏原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导致区域自然元素的重新分布,改变生物群落的外部环境。而生物群落适应新的变化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生态脆弱区,一些影响是灾难性的,不可逆的。对于农村公路而言同样如此,更突出的问题是公路用地和农业用地的矛盾。目前农路公路选线时往往不够重视农业用地的保护,设计简单粗暴、不精细,整块的农田往往被肆意切割,不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利于规模化机械作业。乡村地域水系既有排涝系统,又有灌溉系统,修筑乡村道路如何保护现有水系,也是设计中的难点。若处理不好,则会破坏原有的农业生态系统。例如由于修筑道路排涝设施不到位,导致周边地块排水不畅,多雨季节长时间浸水作物无法生长,诸如此类的问题较为突出。
2、乡村旅游道路生态保护理念的设计对策
2.1路线选择乡村旅游道路建设尽量减少侵占农田、林地、水体等,保护现有自然风貌。如山岭微丘地区选线尽量靠近山体一侧,利用荒地布线,保护地势平坦处的耕地,同时也要避免开挖身体。原有的老路应充分利用,节约用地。道路走向应总体顺应地势而行,贴近自然,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不必过分追求路线的平直,避免大填大挖,尽量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如受地形、珍贵树木等限制,可采用分离式路基。选线时若条件受限,必须穿越农田时,应处理好与地块、水系的关系,尽量采用较短的里程穿沙维维江南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11越农田。对于乡村旅游业而言,原有的青山绿水、农田、村庄构成了乡村特有的自然风光,旅游道路的建设应尽量减少破坏。路线不应归于接近景点以致破坏原始风貌,修筑支线、人行步道通达即可。
2.2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路基生态防护,是处理好公路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关键环节,始终是公路工程中的终点难点。如深路堑边坡、石质边坡防护,若采用圬工防护景观效果差,而采用一般的植物防护,植物又难以成活。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较为成熟的是挂网客土喷播技术。客土喷播技术突出优点在于:(1)以土壤结构改良为突破口,以处理后的树皮、纤维、养生材料、植物种子与少量当地优质土混合,掺加营养剂、粘结剂和土壤稳定剂制成客土,借助喷播机均与喷涂于坡面上,建成后边坡植被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这一技术使岩石坡面及不具备植物生长的各种边坡实现绿化,而且植物根系扎入岩石缝隙,可起到边坡加固作用。
2.3公路环境治理工程同步设计目前,多数公路项目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往往得不到重视,设计方案大多是公路开挖后由中标者自行设计和施工。在这些设计中,常出现忽视植物的工程功能性和路域特殊性,过分强调不切实际的园林美化效果,不仅增加工程造价,也增加了后期养护难度。更突出的问题是公路设计与环境治理脱节,公路设计难以兼顾环境治理。后者往往较为被动,设计难度大,效果差。对于乡村旅游道路而言,更迫切需要公路与环境治理同步设计、协同设计。这是由于乡村旅游道路路域环境要求高,环境治理工程量大,包括路域自然环境治理和沿线村庄整治等。而公路与环境治理同步设计,有利于处理公路与自然的关系,提升旅游道路景观效果,并节约建设成本。例如环境工程设计可对路线方案选择提供合理建议,公路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环境治理要求合理选线,尽量做到公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再如公路边坡防护、边沟型式等均可根据环境治理的要求选取合理的方案,避免后期变更,造成返工浪费。
3、结语
关键词:丘陵地区; 社区总体规划; 雁湖社区;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规划背景
近年来,乐清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但是应当看到,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农村地区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偏小,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社会管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农村社区是由一定的地域人群、按照相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行共同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所构成的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通过集聚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有利于公共资源向农村基层延伸和集约利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图1区位图)
本文以雁湖社区为例,探讨农村新社区规划编制过程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策略,以期对新农村社区建设起到一定指导作用。雁湖社区作为典型的山区农村新社区,位于芙蓉镇西北部(图1),北临雁荡山风景区,南接芙蓉镇区,东接小芙社区,西接雁楠社区,为北雁荡山风景区的西大门,交通便利。
雁湖社区辖丹灶里、尚谷山、长山头、山坑、长徼等14个村,现状总人口13099人,现状总用地26.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90.1公顷,山体林地约2232公顷,农田约230公顷,水域约80公顷。现状人均建设用地68.81平米。区内有黄金溪,往北流向雁荡山景区,往西流向楠溪江,往东流经芙蓉镇区流向芙蓉池。区内主要的交通线路为山老区联线白芙线。其建设条件有着典型的山地社区特性为了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方针,满足社区建设的更高要求,雁湖社区在充分考虑以上建设现状和山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社区建设规划编制(规划年限为2012年~2030年),明确了发展方向,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生态景观健康的目标。
2、存在问题及规划设计思路
规划设计小组重视公众参与,走访了雁湖社区内14个村庄农家,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村民的家庭结构、就业状况、居住状况、道路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状况、绿化环境状况等及规划期望和改善设想。其中,90%以上的被访者最关心和迫切希望改善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上。如村域道路狭窄,公交站点缺乏,对外交通不畅。另外,村落内基础设施匮乏、宅基地环境不佳等问题也是农民关注的问题。因此,规划从雁湖社区发展现状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合理归并分散的村庄,确定居民集中居住点;构建与住宅规模相匹配、符合社区需要的道路体系、基础设施;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乡村风貌,利用农村地域特色,开发旅游业,建设具有雁湖人文特色的新农村社区。
3、社区总体布局
3.1社区总体发展战略——“依托大雁荡、借力芙蓉镇,促产业转型;建山水体验暨乡村旅游区”。
“依托大雁荡、借力芙蓉镇,促产业转型”:依托雁荡山这一国际品牌,推进雁湖境内旅游景点、线路、产品的开发。雁湖景区作为雁荡山风景区西大门,以及在芙蓉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和地位,将雁湖开发成为雁荡山风景区西大门旅游接待中心及旅游服务基地。抓住这一机遇,在黄金溪周边发展旅游服务基地,由以单一农业为特色的基础产业转型为集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山水体验暨乡村旅游区。
“打造山水体验暨乡村旅游区”:加快乡村旅游休闲化升级步伐,改变乡村旅游从传统单一的观光,提升至休闲旅游,从“农家乐”的简单模式到“休闲度假”的体验模式,规划应改变从传统旅游到现代乡村旅游的转变。
3.2社区的职能定位——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型宜居型农村新社区”。
“农业基础”:雁湖地处山区,域内工业较弱,农业还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社区中有种植药材、茶叶,南部有水稻、蔬菜、枇杷种植。
“发展乡村旅游为特色”:规划将雁湖打造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成为雁荡山分景区之一。
3.3社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利用社区现状资源特征形成“三大功能区、十个产业基地”。
“三大功能区” 即北部旅游产业区、中部综合生活区、南部生态农业产业区。
“十个产业基地”即三个旅游景点、二个旅游服务基地、餐饮服务基地、爱国教育服务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枇杷种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
(图2产业规划图)
3.4社区空间结构—— “两带连四片”。
“两带”即东西向黄金溪滨水旅游景观带和南北向山老区联线的白芙线形成的山地旅游观光带。
“四片”即北部乡村旅游区、中部文物古迹保护区、中南部居住生活区和南部生态农业种植区。
(图3社区空间结构图)
3.5社区土地利用规划
3.5.1社区建设用地规模
雁湖社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为26.3平方公里,社区建设用地面积106.1公顷,建设用地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构成。
3.5.2社区用地发展方向
社区内居民点向核心区即尚古山、丹灶里、长山头、山坑、路上和西滕6个行政村所在地集聚。核心区建设用地向东南向靠雁楠公路发展为主,远景随着核心区规模扩大可向芙蓉镇区靠近建设。同时利用现状开发基础和用地自然条件,各组团在现有开发基础上适当拓展,形成“北旅南居”的空间发展格局。
3.5.3核心区规划用地结构
核心区用地规划结构概括为“一心、两轴、三组团” 。
“一心”即规划以教育、文体、医疗、商业金融、集贸功能为一体的公建中心。
“两轴”即沿黄金溪水系发展轴和沿雁芙路交通发展轴。
“三组团”即由道路分割形成的三个规模相当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涉及两个村庄,规划人口约4000人,同时配套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公建用地,为居民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
(图4核心区规划结构)
回顾总结近年来的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3月18日晋中市建设工作、4月9日晋中市引深“四城联创”工作会议精神。安排布置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理清发展思路,再掀乡村建设和管理的新,进一步确立我市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区域性中心乡村的地位。一会,秦市长还要就建设工作作重要讲话,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先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全市“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的简要回顾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年打基础,2006年。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乡村建设目标,全市投资15亿元相继铺开了路桥建设、公用设施、绿化美化等30项重点工程,经过三年的奋力实施,30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有23项全部完工,三年出形象”目标全面实现,乡村形象得到迅速改善,功能和品位得到全面提升。可以说,过去的三年是城建史上投资力度最大、乡村空间扩张最快、乡村特色塑造最明显、乡村面貌改善最显著、人民群众从城建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中等乡村框架基本拉开。三年来,全市累计投资4.2亿元用于乡村路桥的建设和改造,新建总里程35公里,改造20公里,三贤大道、高架桥、南外环、西外环、金融路延伸等道路相继建成,对新华街、新建路、绵山街、文明街、高速路连接线等乡村主次干道和14条小街小巷实施了全面改造。以这些道路为依托,乡村规划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初步构筑起中等城市的发展框架。特别是总投资2亿元的三贤大道成为乃至晋中规范最高的景观大道和介孝汾城镇组群建设的骨干道路。目前,市拥有乡村主干道路共计110公里,道路总面积146万平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2平方米,高于国家园林乡村要求的9平方米。二是公用设施更加健全,乡村功能日趋完善。投资2.5亿元实施乡村集中供热工程,装置完成三台75吨锅炉,铺设主管网21公里,建成换热站26个,实现供热面积280万平米,加上现有汾矿集团100万平米的集中供热面积,全市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380万平米。投资1300万元实施了乡村第二气源厂供气工程,乡村燃气普及率达到90%与中石油就天然气接入达成框架协议,年内将正式接入。兴地引水工程正全部完工,新建成谢峪水厂,乡村供水能力达到4万立方米/日。投资4700万元完成了乡村污水处置厂建设,投资2.1亿元建成全省县级乡村中首个垃圾焚烧电厂。三是园林环卫装备迈上新台阶,乡村景观亮化效果显著。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乡村园林、环卫设施建设,新增各类机械40余台,装备水平走在全省县级乡村前列。投资1300万元对三贤大道、旧城区主要街道、绵山街、北坛路、新华街等主干道路灯进行亮化建设和改造,全市新增、改造路灯1800盏,景观灯1000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和生活,提升乡村的街景亮化水平。
(二)城乡规划调控有力。请名家、找高手做规划,2006年以来,先后投资近3000万元委托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全国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市乡村总体规划》市旧城维护与改造总体布局规划》市乡村道路建设规划》市城市绿地、供热、供水、供气、消防、排水专项规划》义安镇、三佳乡城镇建设规划》等30余项,基本形成乡村总规、专业规划、详细规划相互衔接、相融互补的城乡规划体系。积极推进“阳光规划”成立了市乡村规划委员会,组建了市乡村规划评审专家库,定期对乡村建设项目进行集中审核,初步行成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科学决策,依法审批”规划审核体系。城乡规划指导下,全市城乡建设更加规范有序,节点、立面及整体建设更加合理,建设品位逐步提升。同时,加快推进村镇建设步伐加快,近三年来,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投资2.9亿元。全市各乡镇新修建道路40多条,全长近200公里,一会曹市长还要对全市的公路建设进行总结;累计铺设给排水管道11公里,下水道12公里,自来水通水率达97%新增商住房面积5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1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3.5平方米。同时,农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进,高标准建成60个生态示范园林村,使村镇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镇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园林乡村建设效果卓著。采取规划建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加快园林乡村建设步伐,乡村景观水平显著提升,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新增乡村绿地超越100万平米。完成了新华街、绵山街、新建路等道路的绿化改造工程,建成了乡村内环景观带。三贤大道景观绿化成为一大亮点,完成投资20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米。实施了迎宾广场新建、火车站广场、东城公园、汾秀公园改造等一大批乡村绿化重点工程。目前,市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1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7平方米,全部达到园林乡村规范,并于去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乡村的验收。
(四)建设与管理并重。晋中市率先提出了四城联创”目标,去年,市被授予省级卫生城市,并通过了省级园林乡村的考核验收,同时,四城联创”工作受晋中市政府惩处,乡村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一是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全市道路保洁总面积达到235万平米,较2006年的两倍还多,南北河沿街、裕华路、西大街等重点路段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保洁。乡村道路的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对主要路段实行了一扫四保、一冲两洒”二是市场经营秩序明显改善。投资4500万元新建南街金属构件、鑫东方建材、长鸿家具等5个9万平米专业、便民市场,城区汽修汽配、殡葬服务等行业实现了划行归市。对城区临时摊点全部实行备案管理,定街道、定区域、定时间经营,完全解决了北坛路临时摊点占道经营问题。三是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投资1400万元实施了交通指挥中心、天眼工程”建设,新增、改造红绿灯20套,新增隔离护栏10公里,深入实施疏通工程,规范货运车辆在城区行驶,对城市的主要出入口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切实提高了管理的效果。四是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全市累计新增乡村住宅面积180万平米,世纪馨园、盛华丽园、福馨园、宏顺家园等一批高标准居住小区相继建成入住,乡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8平方米。开工经济适用房3.3万平米、400套,廉租房1.7万平米、400套。
(五)城建筹融资渠道拓宽。群众参与,社会化运作”方式进行,完成了定阳路、南北文明街、融路延伸段的改造和建设。采用民间资本,完成了乡村集中供热、污水处置、垃圾发电厂的建设。利用国家开发银行1.7亿元的贷款用于乡村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产权置换方式新建成全市标准一流的北坛小学。引进福建乐辉、北京浙温工贸公司公司参与投资我市南北河沿改造,两家公司合计投资额超越4亿元。
凝聚着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汗水,同志们上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此,对大家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需要注意的目前,市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示在一是市政基础设施仍然单薄,供热、供气、供电不能满足乡村快速发展的需要,乡村排水管网的改造这两年比较滞后。二是乡村个性不够鲜明,特色、精品不够突出,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与近邻孝义市相比,路网等基础设施上还有一定差异。三是城中村”和城效结合部规划和建设管理相对单薄,违法建设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还相当突出。四是乡村管理“韧”劲不够,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弹。五是小城镇建设管理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为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真抓实干,掌握关键。全力推进2009年全市“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
重点围绕“五年大变化”要求,2009年的四城联创”和建设工作要依照打造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区域性中心乡村、介孝汾城镇组群核心乡村和担当晋中建设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乡村群龙头的目标。完成现有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一批新的道路建设和改造、公用设施、乡村绿化、便民利民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凸现的中心乡村、功能乡村、特色乡村”地位。要突出“四城联创”载体功能,力争再用二到三年的时间完成“四城联创”工作。为此,要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重点加大五个片区控制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力度。继续对城区地图进行补测,1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依照《城乡规划法》要求。为明年《乡村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准备。要突出乡村特色,加强人文景观的维护,重视大型建筑物和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尽快完成文体中心的规划设计;加强街景设计,统一管理,形成一街一景的风格,一街一景的特色。要注重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未完成小城镇规划编制的6个镇今年要启动完成。强化规划管理,严把建设项目选址、方案评审关,所有建设项目必需经市规划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方可开工建设。继续加强建设项目的批后管理,对无证开工、随意调整规划、改变用地性质,侵占绿地,随意提高建筑密度等违反规划的行为要进行查处。规划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执法一定要严,对乱搭乱建决不能姑息迁就。要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整治力度,对违法建筑,要做到露头就拆,毫不手软,市执法大队要尽快完成已明确的绵山街等路段几处违法建筑的撤除工作。
消除断头路,2完善配套、整合改造市政设施。一是继续推进乡村路网建设。完成在建的军民路、史公路、西外环延伸、北坛西路延伸、迎翠街延伸、经天路延伸6条道路。优化、完善乡村道路网络。同时,新开工军民路(新华街—经天街段)新建工程,实施南北河沿街道路改造,形成乡村外环道路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乡村内部的路网通行条件。二是加快实施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设施改造。规范乡村供热、供气的运行体制,完善监管制度,保证平安、稳定、有序运行。今年,要投资1亿元开工乡村第二热源厂,新增供热面积170万平米,确保新建成的住宅小区有稳定热源。积极推进天然气接入工程,年内争取正式供气。加快推进乡村电网改造,完成定阳变电站建设,启动南北河沿街变电站,解决南北河沿街供电问题。对西南排干和中排干纬二路段进行改造,提高乡村防洪能力。实施乡村污水处置厂配套工程建设,推进中水回用工程。
全面完成省级园林乡村创立的基础上向全国园林乡村迈进。一是要投资3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40万平米的汾河湿地公园,3高标准、高品位实施乡村绿化。巩固乡村绿化取得的成果。打造全省一流的滨河景观带。二是要完成军民路、史公路、北坛路延伸等新建道路绿化,新增绿地10万平米;对北坛路、新建路等城区主干道的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品位。三是要对现有的汾秀公园、东城公园、迎宾广场要增加精品景观、提升人文气息。四是要新增一中、盛华丽园等一批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和小区。五是要加强乡村绿地的常态管理,提高绿地管护水平,适时做好乡村绿地的更新、补栽、增绿工作。
加快保证性住房建设的精神,4扎实推进利民惠民工程。一是要全面贯彻国家扩大内需。建的400套3.3万平米、经济适用房和400套2万平米廉租住房要确保完工,同时,新开工或回购一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二是要继续加大小街小巷的改造力度,今年要完成5条小街小巷的改造。三是要完成新建路、体育路、金融路、金华街的路灯改造,基本完成城区的亮化工程建设。四是要新增一批便民市场停车场、公厕、垃圾箱等服务设施。旧城区、绵山街、金融街等街道新建2-3个小型便民市场,文明街、光明路等占道摊点全部进入,完全解决马路市场乱摆乱设的问题。新布局建设一批公厕,目前,市的万人拥有公厕仅有2座,离国家园林乡村和优秀旅游乡村的规范差了一半,通过今年的努力,这项指标上争取全面达标。
推进文化旅游工程,5积极实施文化旅游工程。着眼于打造的乡村亮点、文化精品和旅游景点。提升乡村品位,全面推进中国优秀旅游乡村创立。总投资1.5亿元的文体中心5月份以前完成规划设计,争取上半年正式开工。实施好后土庙、祆神楼广场的建设,增加绿化景观和停车场。做好张壁古堡的深度开发,打造精品景区,今年要新建总面积5000平米的停车场。加快推进天竣山风景区的维护开发工作,五一”前文风塔的修复工作要全面启动。市旅游局要在6月底前牵头完成新增20块旅游标识标牌的任务。
加快道路、绿化、电力、供水、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的建设,6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要从规划入手。不时完善城镇功能,以增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要依照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抓好村镇建设。城关、宋古、绵山等城区乡镇要协调好镇区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义安、张兰、义棠等基础水平比较好的水平,完善公用设施建筑的基础上,要在建筑的控制上下功夫,明确风貌、形态,要细化到建筑的高度、体量、形象和颜色等指标,形成整体、协调的风格。龙凤镇要加大张壁古堡的维护与开发。
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7提升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从严从细治理乡村乱扔、乱倒、乱贴、乱画等现象。一是要继续加大环卫机械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主次干道“一扫四保”一冲两洒”清扫保洁规范,巩固好去年乡村环境整治的效果。城关、宋古、绵山等乡镇要抓好“城中村”卫生整治,有条件的村要全部纳入乡村环卫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二是要清理好城市“牛皮癣”坚决杜绝和清除好城区建筑物、构筑物和公共设施上乱贴各类小广告和乱喷制贩假证电话号码。环卫部门要做好乡村主要街道的小广告清理,各办事处要做好小街小巷的清理工作。公安、城管部门要实行重点地段重点守护,重点问题重点治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消除乡村“牛皮癣”三是要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全市各单位都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意识,高度重视“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把“门前三包”管理作为本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切实履行职责,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负责主抓,把工作落到实处。环卫部门要负责督促临街商业门店做好“门前三包”确保乡村主次干道的整洁、有序。
努力形成严格科学、高效、规范的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格局。今年5月底前,8规范乡村交通管理。加快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完成总投资1400万元的城区交通监控中心建设,启用电子警察系统,将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交警部门要抽调警力集中整治车辆乱停乱放、随意调头等交通违章行为,查处超载、抛洒车辆。环卫部门和执法大队要规范城区商业街自行车的停放,切实提高管理效果。
规划部门负责对乡村主干道、商场等重点区域的户外广告,9开展乡村广告整治。一是要减量。当前我市户外广告设置的突出问题是过多过乱。要全面撤除取缔过街的龙门架广告;园林部门负责对绿化带、人行道上的广告进行排查。对未按规定顺序审批设置的广告、存在平安隐患的广告一律予以清除,对影响视觉景观的广告,一律要清除或整改。二是要规范。规划部门要对乡村重点部位的户外广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置,每条街道、每个区域都明确一定的数量、体量、色彩、高度等,防止整齐不齐,高低不一,色彩混乱。要边整治,边完善,及时规范管理顺序,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管理水平。
今后要鼓励建设把一批占地面积较大、功能设施齐全的精品住宅小区,实现房地产开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精品型转变,推动我市房地产业的健康、继续发展。二是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平安生产,严防建筑平安事故发生,所有建筑工程必需操持“一书两证”后方可开工建设,属违章建设的要立即停工,限期整改。对手续完善的项目,要落实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要加大对建设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督管理,保证建筑业继续健康发展。三是要规范工地施工现场管理。建筑资料不得乱堆乱放,10规范房地产开发和建筑工程工地管理。一是规范住宅小区开发。更不得占用乡村道路、人行道,运输车辆不得飞扬洒漏,建筑工地封闭作业,工地出入口和场内道路硬化,建筑四周必需设置质量合格的平安网、封闭网和平安防护通道。建设部门要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对存在问题的要及时进行纠处。
三、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确保完成2009年的工作任务
四城联创”和各项建设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五年大变样”目标的实现,2009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同时,2009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更是检验我队伍的能力、水平和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的重要之年。只有坚定信心,强化责任,齐心协力,埋头苦干,迎难而上,才干确保2009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在
(一)进一步增强城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乡村面貌是一个乡村综合实力的体现。与建设区域性中心乡村的要求相比,与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相比,特别是依照“五年大变样”目标要求,任务仍然艰巨。建设系统广大干部思想上必需高度重视,认识上更加清醒,行动上更加自觉,措施上更加有力。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已经分解到建设系统各单位,并明确了相关负责同志,大家对各自承担的具体工作,必需要倾注真心,使上真劲,多下实招。
(二)更新观念。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瓶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广开渠道,不时探索经营乡村的路子,积极筹措城建资金,保证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资格局。一是要积极向上争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城市供热、供气、污水处置等公用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利用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二是要激活土地市场。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聚集建设资金。三是要招商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拓宽筹资渠道,把城市道路、广场、公园以及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与城建开发建设项目捆绑在一起,整体考虑,统筹布置。四是乡村绿化、市政养护、环卫等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
关键词:乡村旅游;传统模式;发展建议;转型模式1乡村旅游简介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项新事物,但它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乡村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乡村旅游,即旅游者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以乡村的空间环境包括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出的新兴旅游方式。广义的乡村旅游,还包括农村居民的外出旅游。本文探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乡村旅游。
如今,我国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一个良好发展的新态势。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促进我国的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涉及到的国计民生问题的解决,发展乡村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2我国“十一五”期间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过去的五年是一个辉煌的五年,我国乡村旅游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民生状况的改善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1“十一五”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①“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模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旅游方式。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在汶川灾后重建中,这一模式得到了成功的运用。离重灾区映秀只有十公里的三江乡,“农家乐”的数目已发展到300多户,每年可创造上千万的收入,还会吸纳上千人就业,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的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
②民族风情模式。民族风情模式是少数民族以当地特有的民族风情为依托,通过改善各项设施,引导少数民族的村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一发展模式,不仅为少数民族农村的农民带来了收入,同时也将当地的民族文化向世人展示了出来。2006年,湖北恩施市政府着力开发枫香坡的侗族文化特色,展示侗族风情,如今当地的农民收入年年递增,也更好的向外界展示了侗族文化。
③度假村模式。度假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的场所,度假村内通常设有多项设施以应付客人的需要,如餐饮、住宿、体育活动、娱乐、购物等。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将来,团体和会议客人会在度假村的客源中占很大比例。
④休闲农庄模式。休闲农庄模式是以乡村农庄为主体,依托于乡村田园风景,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服务。休闲农庄给游客们提供了一种大自然的绿色享受,游客可以在那欣赏山村田园风景,还可在农庄内唱歌、跳舞或者打牌等一系列娱乐活动,可以使游客放松心情,领悟到田园风光之美。
⑤农园模式。农园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放一些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采摘、欣赏;另一方面是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开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促进城市人对乡村农业的了解。以上五种模式是我国“十一五”建设期间,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过去五年乡村旅游的发展给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乡村旅游还会继续大力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十一五”建设期间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过去五年,乡村旅游发展的传统模式虽取得了较大成功,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过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继续走向成功。经调查,传统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①管理混乱,缺乏经营理念。过去五年,我国乡村旅游在经营管理与开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经营者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相关的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比较短缺,对管理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第二,许多乡村旅游景点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依然将饭菜质量、味道、价格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没有将一些重要的吸引游客的因素摆在重要的位置上;第三,经营者的宣传意识不强,忽视了广告效应,促销手段不多;第四,许多乡村旅游景点缺乏互相合作的意识,各自为政,效益不高;第五,存在重复开发和低层次开发,一些乡村旅游景点过于依赖农业资源,甚至浪费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吸引力不够。要使乡村旅游更有吸引力,乡村旅游经营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并规范管理体系。政府可组织力量,对经营者进行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及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他们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政府要能够为大学生投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创造出优惠条件,在旅游教育培训上也要下工夫。各级政府要坚持特色发展,避免重复开发、避免乡村建设与城市化建设趋同。在经营方面,针对不同的游客,做到开发差异化产品并打出旅游品牌。建立自己的乡村旅游网,公布旅游信息,扩大宣传范围。各个乡村旅游景点可建立联络机制,在合作中形成有序的竞争。坚持创新经营的理念,一些新的服务、新的景观都可以加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国外在乡村旅游方面的一些案例,我们可从网上、外出考察予以了解,并将成功经验整合后运用到我国乡村旅游事业上。
②环境的破坏性较大。乡村旅游要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随着游客的涌入,将会对旅游地的环境造成消极影响,一旦保护措施不完善,当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将遭到破坏。在过去的五年中,一些旅游景点因环境遭到破坏而收到到较大打击,例如桂林山水,由于游客的增多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其生态环境已出现恶化迹象。同时,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也会破坏当地的环境。乡村旅游发展要提高生态文化水平,保持乡土气息、保持乡村的碧水蓝天。对于游客的涌入,各个景区一方面要从自身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一些温馨的提示,使游客也能够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在景点的建设中,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