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业科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范文第1篇

    SPSS的全称是StatisticalProgramforSocial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现阶段使用较多的是SPSS17.0汉化版。SPSS集便捷的数据处理、直观的图表编辑、强大的统计分析以及丰富的数据接口于一体,被业界称为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

    1.1数据编辑功能

    利用SPSS,可以完成数据的增加、删除、复制、剪切和粘贴等常规编辑;可以快捷高效地进行数据的排序、转化、拆分、聚合、加权等操作处理;并且具有多个数据文件的合并功能。

    1.2图形生成与编辑功能

    利用SPSS可以生成各种基本图和交互图。其中基本图包括条形图、线图、面积图、饼图、高低图、箱图、误差条图、直方图、散点图等。交互图可以是二维或三维的,包括条形交互图、线形交互图、带形交互图、饼形交互图、点型交互图、箱型交互图、误差条形交互图、直方交互图和散点交互图等[1]。

    1.3表格生成和编辑功能

    利用SPSS可以生成数十种风格的表格,根据功能又可有一般表、多响应表和频数表等。利用专门的编辑窗口或直接在查看器中可以编辑所生成的表格。

    1.4统计分析功能

    利用SPSS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数理统计任务。具体包括样本数据的描述、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列联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线性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可靠性分析等[2]。

    1.5与其他软件的联接功能

    SPSS能读取和调用Excel、DeBase、Foxbase、Lotus1-2-3、Access、文本编辑器等生成的数据文件。通过其内置的VBA编程开发,可以实现增强的应用功能,完成对复杂数据的管理,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

    2SPSS在林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2.1频数分布分析

    频数分布分析过程可以较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按组分类整理,形成各变量的不同水平的频数分布表和图形,从而把握变量的数据特征和分布状况的规律[3]。下面对苗木样本进行频数分析,探讨苗木高度的生产规律。从某苗圃中抽取50株苗木样本,测得苗木高度数据资料如下(单位:cm)。101、90、99、96、90、98、103、94、98、113、92、99、100、87、102、100、96、103、102、92、93、95、101、93、94、103、95、104、96、93、102、94、93、100、95、109、95、98、91、97、94、96、88、91、106、97、93、96、93、98。运行程序,输入样本资料,建立SPSS数据文件。依次点击“转换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菜单,打开“重新编码”对话框选择分组变量,定义输出变量名“所在组”,输入变量标签“苗木高度数据分组”。在“旧值和新值”中,定义分组区间。本例将苗木高度分为90以下、90~94、95~99、100~104、105~109、110以上6组。打开“分析描述统计频率”菜单,在“频率”对话框中确立频数分析“变量”,选择统计图形。本例点选“直方图”,勾选“常正态曲线”。单击“确定”按钮,在输出窗口中显示苗木高度数据的频数分析报表和直方图。详见表1和图1。频率分布表和分布图十分清楚地表述了苗木高度变量取了哪些数值,取得这些数值机率是多少,以及苗木高度变量分布规律。

    2.2相关分析

    针对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相关分析。下面介绍两种方式:散点图方式、相关系数方式。

    2.2.1散点图

    表2为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数据,依据数据资料绘制散点图。根据散点图初步判断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之间是否有相关关系。输入样本编号、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等数据资料,建立数据文件。依次点击“图形旧对话框散点”菜单,选择散点图类型,本例选择“简单分布”。选择定义X、Y轴变量。本例选择“胸高断面积”为X轴,选择“蓄积量”为Y轴。单击“确定”按钮,在输出窗口显示出散点图。如图2所示。从散点图可直观的看出胸高断面积x与蓄积量y之间大致成直线关系,蓄积量y随胸高断面积x增加而增加。要想较准确推断它们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计算相关系数。

    2.2.2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的大小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仍以上例数据资料为基础,介绍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打开“分析相关双变量相关”菜单,在“双变量相关”对话框中确定相关系数的类型;选择“显着性检验”标准;勾选“标记显着性相关”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在输出窗口中显示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相关系数为0.974。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3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回归分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解析式;第二步利用所建的数学解析式进行预测。SPSS中的回归分析方法有: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等[4]。下面以表2数据资料为例,介绍线性回归分析的计算过程。设胸高断面积x和蓄积量y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a+bx。打开“分析回归线性”菜单,在线性回归对话框中选择一个因变量,一个自变量;在“统计量”中设置输出的分析内容。本例使用默认选项“估计”和“模型拟合度”。单击“确定”按钮,在输出窗口中显示出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从结果中可看出,截距a为0.027,回归系数b为9.788,所以胸高断面积x和蓄积量y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27+9.788x。在此直线回归中,如果选定自变量胸高断面积x的值,就可以对因变量蓄积量y进行直线回归预测。

林业科学研究范文第2篇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属于园林专业设计基础课程。[1]对于园林专业来说,平面构成课程是美术基础向景观设计过渡的必经之路,因为园林设计的创新培养和设计思维都是在这个阶段培养和训练的。所以平面构成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平面构成的教学效果对园林设计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各课程都强调教学与科研环节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近年来,各院校都在逐步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平面构成也不例外,实验教学更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上有所提高和深入,培养全面型人才。

一、平面构成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一)实验课程教材缺失、课程内容守旧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入了三大构成基础教学以来,虽然经历了20余年的教学实践,但对于当前而言,平面构成实验训练的教材和内容守旧和保守。在历年出版的平面构成教材中,对实训部分的练习阐述简单,要求含糊不清,学生往往混淆,而且造成设计作业与实训题目脱节。平面构成实验课程缺少专门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个别院校的实验指导书也是内容简单,没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练习的内容因循守旧。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做一些几何图形,点线面构成、骨格单元形的练习。这样的实验课程无法起到园林绘画向设计课程的过渡,也无法让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不能适应教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的视野难以开阔,学生的思维也难以拓展,偏离了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园林专业平面构成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目前的实验课单纯追求设计的视觉效果,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临摹书本上老旧的图例范本,追求作业的精致和美观,学生画一样的图,或完成具有同样风格的作业,这样往往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创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精神,艺术贵在具有创新性。没有创新,园林景观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失去了观赏的乐趣。在平面构成实验教学中,就应该以是否具有创新性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学生也可以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给学生提供灵感的源泉:一段音乐,春天的一朵花,秋天的一片红叶,城市生活中的某个场景[3],都能给人以创新的体验。

(三)实验课堂学生作业表现手法单一

就目前平面构成实验课来看,教师往往墨守成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手绘作业的练习过分注重,学生对实验题目根本不做细致的推敲和反复的构思,作业的评判更多的以工整程度以及精细度为标准。实验课中,工具也是传统的毛笔、钢笔、墨水、绘图笔这种以黑白色为主体的表现手法,平面构成实验课使用的材料也多以纸张为主。这必然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当学生有好的灵感时,也很难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手法的单一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平面构成实验课与园林设计联系少[4]

平面构成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专业课特别是园林设计课程服务的,平面构成教学是各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内容,所有设计专业都体现了对它的依赖。目前来看,实验课堂中,教师大多单纯从平面构成课程本身入手,对平面构成的点线面、骨格、构成形式的练习安排较多,学生也单纯从这几方面机械练习,和园林设计的衔接体现不出来。授课中应该通过案例和课题训练,有意识的往专业课上引导,否则学生即使学习了平面构成知识,实验课中简单的训练了点线面和各种构成形式,也很难在以后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

二、园林专业平面构成实验教学的初步构思

(一)调整实验课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作为园林专业,创新是园林专业发展的动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关系到园林专业设计能力的强弱,专业素质的高低,其重要性不容被忽视。学生阶段是创新性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善于发现和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敏捷。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园林专业平面构成实验课中的核心问题,是实验课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平面构成实验课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就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不能机械地临摹和模仿老化图例;不能一味否定学生的作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开阔、更自由、更宽松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冒险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设计风格的形成;鼓励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设计观点和理念。

(二)引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综合运用各种手法表现创意

园林景观本身就是多彩的、丰富的,作为基础课的平面构成,就要引导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实验课中就要求学生的作业以体现创新为重点。当学生有了好的设计时,就应该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作业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现在的工具具有多样性,各种纸张、各种工具乃至各种物质都层出不穷。实验课中让学生们对各种设计材料去探索和开发,在探寻材料、寻找工具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思维,发现不同材料的美和不同材料所产生的各种效果美。比如肌理构成这一节中,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如石材、木材、土壤、各种动物皮毛、各种植物茎叶等自然材料,也可以运用人类先进技术和发明的各种新材料,如塑料、合金、化纤面料等。表现手法也可综合运用手绘式、压印法、喷洒法、拓印法、渲染法、自流法、刮擦法、拼贴法、烟熏火烧法等。这样会使我们的平面构成实验课在充分调动学生创作欲望的同时,使作品得以多角度的展现。

(三)平面构成实验教学与专业设计课程相联系

园林专业开设平面构成课程就是为了学习专业课程服务的,学好平面构成课程可以为以后的园林设计课打下基础。在实验课中,可以多联系园林设计好的构思来开阔学生园林设计的视野,促进理论知识的消化。比如采用主题式训练的教学方式,以园林设计相关内容为题目,结合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以及形式美原则来完成训练课题。举个例子,以苏州水乡为题做平面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考虑江南水乡建筑和水体的特点,就可以选择苏州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建筑的瓦来设计成涟漪的波纹,点出苏州江南水乡的主题。[5]在实验课中就应该以大量的优秀作品赏析和案例设计鼓励学生多和专业知识联系,在作业中多看、多分析、多思考,从而消除平面构成课程和园林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分化现象。

林业科学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 建筑设计 教学改革 课程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30-02

园林建筑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在不同学科背景的院校中均必须开设。建筑是园林构成的四大要素之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求设计师必须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及房屋结构的相关知识。[1]

一、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目标

根据我院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二个学期进行,在此之前学生将学习建筑绘画、景观设计初步、建筑工程制图和工程测量等基础课程,为设计课程作准备。本课程一共64个学时,每周8个课时,教学时间共历时8周近两个月。其中包括了两周的园林建筑抄绘,两周的一次草图构思及设计模型构公开讨论,一周的两次草图定稿,两周的正式成果图绘制及一周的正式模型制作。

该课程重点研究处于园林环境中的建筑空间组织、功能布局、环境整合及生态保护等内容,结合景观专业自身的发展方向,使教学内容不仅能满足对初学建筑设计的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初步涉及文化和生态方面的知识,体现园林建筑设计的生态性、地域性、环境整体性,并适当借助生态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帮助,使课程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学习,掌握小型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工程实践知识,对后续景观设计、景观详细规划设计的课程学习提供基本支持和前期指导,符合培养复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园林建筑设计的课题选择及教学内容特色

选择郊外自然风景环境良好的独栋小别墅设计作为题目,拟定一地块内建独栋别墅,供一个家庭长期使用。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2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250平方米,四周环境幽静,树木成林。地块北部有一小区内部道路经过;南面为一自然湖泊,湖岸平缓可亲近水面;东西两面为景观绿化;地块内部有一古树,需要设计者保留,并合理利用。

(一)面向自然场地环境的建筑设计

在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别提出了建筑面积可有10%的浮动,鼓励学生设计屋顶平台、屋顶花园、室内外花园及地段内场地环境。将建筑设计放到景观环境中进行设计,做到室内室外贯通融合,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塑造整体空间意识,将建筑设计与场地环境设计两条线同时进行,集中解决功能动线,综合处理空间效果。

(二)注重人文精神挖掘的建筑设计

注重人文精神挖掘的含义即是让学生在设计初必须确立设计主题,并将其设计主题贯穿、统领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作为在人文地理学院中的风景园林专业,挖掘人文主题融合到设计思路中是学生的强项,场所精神的主题设置也是该建筑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任务书对该住宅的居住人群没有进行特别的指定,要求学生自我设定居住人群。假定一个“主人”(即一特定家庭),合理分析、探究“主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特点,并把这些分析、探究作为设计的依据。再根据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将使用空间、形体塑造、结构与材料工艺等有机地组合成一栋别墅住宅,为特定的“住宅主人”服务。

(三)强调材料与建构的建筑设计

由于我院对风景园林专业同时开设有园林建筑构造专业理论课程,学生在设计前已对建筑构造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该建筑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积极探究空间组织的变化和界面材料的应用;积极尝试有特点的结构与构造做法,并通过手工模型制作体会功能、技术、艺术、经济、环境等诸因素对建筑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鼓励生态技术运用的建筑设计

根据风景园林学科的前沿发展融入新的知识点,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和技术水平加入部分3D技术、生态技术等工程技术实作理念,加强设计理念与技术实践的融合。鼓励学生运用生态技术和电脑技术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对所设计的建筑合理性进行有效论证,使得该课程设计全面面向工程实践,注重设计的真实性。

三、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相关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

由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实践要求,教学第一周的内容通常安排为现场踏勘及对小型园林建筑进行测绘,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工程的实践能力。学生首先将完成测绘图的绘制,对建筑设计的制图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一定的了解,再结合园林建筑的任务书要求,对适合基地的建筑进行设计,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感知相结合,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对设计理念的掌握。

(二)师生互动启发教学

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周两次的课堂看图讲评,或者学生上台自我汇报的方式,锻炼学生汇报方案的口才能力和胆量,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促使其对自己所做、所画、所讲的方案有更清晰的认识,作图也更加规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快速运用所学到的设计方法,更好地理解设计概念,理清设计逻辑,非常直观、适用。

针对部分与设计内容相关的技术难题,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发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启发思维,引导并鼓励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平时的积累,提出全新的设计方案或思路,学会自己做设计。

(三)多媒体教学及模型辅助设计

由于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得也比较紧密,需要在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电子课件中不仅需要大量使用文字、图片,还需要播放视频及动态解说等多种媒体,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现代园林建筑的经典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园林建筑设计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配合直接板书的细节讲解,使学生清晰地看懂设计细节,了解设计概念。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手工的工作模型直观、真实地模拟环境空间、建筑造型,培养体会空间尺度感,帮助设计理念的表达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如Sketch Up建模软件)、图纸绘制(如CAD制图软件)和剖断面设计,必须建立起尺度标尺:环境要素(如街道、绿化、河流)的尺度、建筑尺度(建筑规模、体量大小)、内部空间尺度(家具、人体尺度的对应关系)等等。

(四)建立广泛的横向交流平台

设计需要沟通,需要交流,在课程中设置公开评图的环节有助于系内各个专业(如城市规划、人文地理、GIS)的同学进行相互学习,跨专业交流,避免培养模式单一、关注重点的局限,增强师生之间多层次和多环节的互动交流,营造全新的创新型教学环境。

四、课程考核方式及成果验收

本课程实施开放、启发和研讨的教学方法及开放式成果的考核机制。最终成果要求以图纸和手工模型呈现,手工模型按1:100比例制作,需简要表达周边环境,不再另行作理论考试。其图纸设计成果的具体要求为:总平面图(包括总体环境部分)比例1:300,建筑单体各层平面图1:100(重点注意:一层平面需包括室外平台及庭院环境布置,各层房间家具、洁具、厨具必须布置), 建筑主要立面图、剖面图1:100各2个,同时参考一些建筑图解相关的手绘分析图,清楚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功能分配及环境布置的绘图思路,直观抽象地展示建筑的各种构成关系,运用所学的美术手绘技能完成建筑整体透视图,准确表达建筑及周边环境关系的全貌。

文字说明部分字数不少于100字,简洁阐述设计者对设计基本要求的思路和做法,重点为自己的方案特点描述,语言应清晰、准确并与图纸相吻合。此外,必须有该建筑的经济技术指标。对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覆盖率、绿地率及车位数等)运用建筑工程测量知识进行详细测算和说明。

通过本次进行的教学改革的课程实践发现,这种与专业实践方向相符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中引起广泛好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意义是,在园林建筑课程设计中对空间逻辑、功能逻辑、结构逻辑等的训练,对不同材料与建构关系的把握,在系统、科学的建筑设计引导下,均能指向外部环境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今天的建筑教育就意味着人类明天的城乡空间环境品质,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建筑设计教学,也必须向着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建筑教育拓展的自明性、教学体系的创新性和示范引领的普适性方向不断发展与深化。[2]

[ 注 释 ]

林业科学研究范文第4篇

1.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管理队伍,不管是指导老师还是学位的任课老师,都是学术研究型的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重科学、轻技术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这就造成我国培养的研究生实践能力不行,所以,研究生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教学的方式,要培养适合国家发展的应用型的人才和复合型的人才。

2. 灵活安排教学课程。

将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在临床实践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来安排学习时间,缩短六个月的学位课程集中学习的时间,安排合理的学位课程时间,以保障临床课程的时间需求。

林业科学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艺;园林绿化;教学实践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意识不断提高,环境园林绿化的建设的发展的方向趋向于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统一。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的将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预示着全国上下都将非常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将随着国家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园林绿化将会保持空前的持续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园林绿化城市,同时商业及居民区建设也非常重视打造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非常有发展前景。大的环境趋势的发展也促使我们在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的与时俱进,让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运用的要求和行业的发展。

一、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特点

园林绿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的手段,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与小品、布置园路、设置水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确定了在园林绿化课程的课时量的总量不能与园林专业相比,所以要抓住重点,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学习内容必须有较强的实用性,比如和居住空间绿化和庭院建设、小绿地、小中景观的设计实用性转换相关。园林绿化教学内容的特点首先是涉及范围广,课程内容包括植物的基本知识、生长习性、适应环境、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综合治理等诸多知识;其次是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环境结合紧密,实践操作性较强。总体来说,环艺专业园林绿化的课程设置内容多,课时有限,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一定要精准抓住常用植物的造景运用和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二、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

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园林绿化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课程内容的讲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对易懂易学的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要求,一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园林植物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变化规律,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熟悉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主要生态因子调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三是树立生态观点,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生态观念;突出实践环节,加强能力培养。

三、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教学实践重要性分析

园林绿化课程的理论对专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比例不应低于教学计划的1/4,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园林绿化的实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绿化园林的操作能力,如植物种植、修剪技巧,绿化植物的日常养护、园林绿地的规划原则等;二是培养学生组织实施绿化园林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绘图、地势测量、施工现场调查,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程序、设计要点和方法,学会综合使用植物材料及园林设计手法创造良好的绿化景观环境设计。然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化建设提出改进方案和思路等。

四、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

实践性强的课程切忌空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该课程的主要方法。在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各种资源尝试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方法。对于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具体运用探索。一方面,指导学生自行编制关于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计划。实践计划可以利用虚拟项目或者实际项目中的数据、要求、技术、需要的植物种类、环境小品、园路铺设等具体的事项和数值。编制实践计划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园林绿化部门联合实习,联系周边的园林育苗基地,带领学生去考察,制作考察调研表。总结归类常用的适合地域性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乔木,注意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地域适应性。园林绿化设计中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意义,园林绿化建设在美化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冀媛.园林绿化设计解析[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