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第1篇

一、处理好阅读与听读的关系

经常有老师问到,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不要听录音呢?对于这个问题程晓堂老师在教育部远程培训的时候曾说过,读不听,听不读。课堂常见的是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但是根据他学习的一些著作里面说这种方式其实不理想。俗话说心无二用,到底是听还是看?你只有一个注意力,包括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难说我是看懂的还是听懂的,所以要把它分开。

二、处理好阅读与朗读的关系

也有老师经常问到阅读的时候要不要让学生朗读呢?在这里还是来引用程晓堂老师的话,朗读故事主要是培养语感,为口头表达奠定一些基础。作为故事教学的后面的环节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读故事就是要学生朗读故事,目标就有点偏差。阅读和朗读的区别是很大的,过去我们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下,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

三、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合作的方式

PEP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具体的要求:尖子学生能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习,能朗读、表演、仿写等。中等学生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四、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初步的阅读策略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策略有:

(1)猜测。

(2)默读。

(3)按意群阅读,克服逐字读,尽量扩大视距。

(4)寻读所需信息。

(5)寻读具体细节等。

(6)积累词汇。

五、正确选择阅读材料

选择适合孩子的阅读材料是很重要的,否则起不到阅读教学的作用,要注意:

(1)最好是原文,不要自己编写。

(2)选择阅读材料时要与学生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难易程度相当,如果把握不好,可以看看课本中用的是什么句式等,与选择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

(3)生词不要太多,最多不能超过5个。

六、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老师不要包办代替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第2篇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各有千秋,有不同的类型。教学形式有关于拼音、汉字的教学;关于阅读理解的教学;关于写作的教学。关于拼音、汉字的教学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等,关于阅读理解的教学有情感阅读、思维阅读、管理阅读等。关于写作的教学:引导学生的读写结合或者快速写作。无论是那种教学的形式,都要按照新课程的教学指示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保证新时期下的学生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观因素

教师在把握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控制的力度不够好。小学语文是一个开发智力进行思维和促进交流的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合理地控制教学的力度,比如,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讲课的知识晦涩难懂,给学生的理解造成混乱。教师的反思工作做得不够好,不能及时在教学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比如,教师教学完成后,反思工作拖到最后一起总结,很难发现当时存在的教学问题。另外,教师的道德素质也有待提高,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应当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因素

语文教学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匀,给孩子的发展造成影响。对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没达到实质性的要求。此外,教师的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

二、制定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针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首先,制定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通过语文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语言的交流和理解的能力,掌握记忆思维能力,获得学习语言的经验和方法。其次,方法和过程的目标,在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上设立目标,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语文,锻炼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最后,是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比如,在学习后,学生应当学会感恩、爱国等。

(二)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语言能力的应用和表达,在教学的方式上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中采用对话的形式来演绎语文的学科魅力。此外,还可以采用朗读、背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时,还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三)认真落实教学的计划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细化教学的目标。比如,在进行字词的教学时,教学目标应当细致到字、词。字的拼音、字形、字义,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教授学生与这个字相关的词语。还要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分层实施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注重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子,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细致讲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充分使用多媒体,在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

(四)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馈

在课堂教学时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向教师反馈相关的教学信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进行课后复习时,少布置或者不布置书面作业,需要加强在口语方面的训练,具体形式是朗诵课文、复述课文,或是根据课文讲故事。比如,教师完成《天鹅的故事》教学任务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个故事讲给同桌、朋友或父母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结语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 数学阅读能力 培养

一、数学阅读能力的概念界定

数学学习就是对数学外化的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式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从而领会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而阅读就是这个过程的首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是对数学阅读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阅读是读者从数学书面语言代码中独立提取意义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数学阅读能力表现为:明确阅读目的、确定阅读计划、控制阅读进程、控制每段材料的阅读方式。

二、数学阅读教学的培养途径

1.转变观念,重视阅读。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让教师明确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阅读教学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研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关阅读的内容,注重并加强数学阅读教学与研究。

2.重视教材,训练阅读。首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提示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提示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还可以自己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数学教材的情景设计,在介绍数学文化,利用课程资源方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知识基础与接受水平,符合教育的原理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课本的阅读一般有课前、课中、课后阅读。

(1)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也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事前教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

(2)课中阅读时把读、思、议、练结合起来。对于定义、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的阅读,做到有耐心,讲究方式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其产生过程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让学生反复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含义,体会数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教师还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数学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思考,利用教材中数学文化知识板块,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书与讨论、质疑结合起来,使读书变成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行为。

(3)教师根据教材需要安排学生课后阅读。课后阅读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概括,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逐步养成不读懂学习内容,就不动笔计算的好习惯。并且,在班级内营造数学阅读的氛围,定期出数学黑板报,举办数学阅读趣味数学知识竞赛,数学智力竞赛,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积极性。

三、数学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发现性地读。教师除了要从现实中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让他们亲自感受数学外,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以致用,发挥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

2.以形代题具体化地读。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往往对于一些排列上的问题无从下手。 在我们数学学习中,适当地以形代题,以图代题,往往能够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让学生一目了然。

3.创设情境表演性地读。在语文阅读中,经常使用角色扮演或分角色朗读来理解内容,而这个方法在数学上某些地方也同等适用。小学低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适当的生活情境,角色扮演的形式,都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接受起来特别快,学生也觉得兴趣盎然。

4.写数学日记、周记总结性地读。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阅读 识字 识字与阅读

引言

阅读是随文字产生而产生,把语言的声音信息化为视觉信息,突破时空上限制,使人类积累的经验得以保留和传播,才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儿童阅读的过程是通过视听觉器官从书面语言文字符号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早期阅读就是把口头与书面语言对应于学习的过程,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将书面语言与自己的口语经验对应起来,就是落实到识字、词、句上。随着人们对儿童早期阅读的关注,识字问题受到普遍重视,如何尽早识字,轻松阅读,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

2010年3月10日《中国教育报》上苏令的文章《超前识字:有毒的儿童催熟剂》,把超前识字、大量识字等同于带有强迫性质的机械识字,把儿童情商低怪罪于超前识字,把识字说成对文字的崇拜等等。国内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不认同“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教育”,如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批判儿童早期阅读一大误区是“识字越多越好”。 许卓娅教授指出,“很多家长简单地把阅读作为识字工具,而事实上识多少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喜欢阅读,不要厌倦阅读”[1]。余珍有、周兢认为“早期阅读不是提前识字和认字”[2]。周兢还认为“识字和阅读是完全不同概念,一个人如果是好的阅读者,那么他就一定是识字的,但能够识字的人,却并不一定是个好阅读者”[3] 可见持这些观点的人主导着我们对儿童早期阅读的认识。殊不知超前识字并没错,关键是儿童该用怎样的方法去识字。

一、“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观点的由来

为什么总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呢?笔者查阅大量有关早期阅读的理论文章发现,作者们几乎都认为中国老百姓认同“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 但对究竟怎样形成上述观点,却少有深入的论述。这些学者们总是把“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的观点作为中心来论述该如何开展儿童早期阅读,似乎“识字”是早期阅读障碍、雷区,甚至将其妖魔化。

古人有一观点:“先识字,再读书”。古人的教学方法是讲“六书”,从字形分析字义。清代著名学者王筠的《教童子法》指出:“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阅读理解对识字的要求是“再认”,看到汉字就能读出字音知道含义;书面表达对识字的要求是“再现”,即想用哪个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脑子就能浮现出这个字。一个熟练的阅读者精细认知字的笔画结构,是阅读理解的内在基础,否则会出现误读或理解困难。所以在,识字阶段强调多认多写字,就会掌握汉字,这是运用汉字的不二法门。我国自古以来的识字认字教育始终重视读写字,其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才有清代名人赵翼,3岁能识字,12岁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左宗棠4岁进家塾,6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诸经典,12岁时首部诗文集问世。[4]

二、汉字独特的功能与优点

古老的华夏文化流传至今,汉字起着纽带作用。识字认字,不仅能让孩子掌握字形,且能让孩子了解世界,了解老祖宗留下的优秀灿烂文化,学会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即整体、辩证、具象、类比的思维方式[5],以及审美特征和道德规范。[6]

汉字还有许多优点:1.是音形义集于一身的独立符号,整齐美观,视觉印象深刻,便于识别。2.汉字单字直接表意,组合可构成无限的新词。3.汉字表达的书面语能摆脱口语的嗦冗长。4.汉字同音字多,但只要异义就不会同形。5.可以克服方言差异进行书面交流,同时不因时间变迁而产生阅读阻力。6.汉字中的形声字(标准的)既表音又示意,是一种设计极佳的智慧字。[7]

心理语言学认为,每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其1-6岁之间随发育与周边环境作用下自然而然获得的。人从出生到4岁左右,不经正式训练而顺利获得听说母语能力,其发展速度是其他复杂心理过程和特征无法比拟的。[8]

儿童早期阅读其实根本无需大量识字。因为学习汉字都要同时学习汉语,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识这个字就要知道其语音和语义及它在语言中的使用问题,认读一个汉字实际上就学习了汉语一个语素一个词;所以说汉字教学实质是把汉语教学诸多内容放到文字中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掌握2000个左右常用字,就可以阅读书写的道理。国家语委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个常用字当中,只要会500个常用字,覆盖率即高达80%,掌握900多个字,覆盖率为90%,所以说开展儿童早期阅读识读少量字是可行的。

三、儿童早期阅读识字贵在方法

周兢教授说:“一个能识字的人,并不一定是个好的阅读者”笔者认为,不识字者,肯定不是好的阅读者,甚至无法去阅读;再者一个好的阅读者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实现的,它是最高标准,也是每个人从幼小至成人甚至一辈子追求的目标。对于幼儿,“目的是让孩子通过阅读有趣的图画书,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应起来,慢慢亲近和熟悉书面语言,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9],而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起来的桥梁只有识字,所以想让孩子阅读,识字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所以,不是要不要早期识字,而是要依据幼儿心理特点和生活从实际出发,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培养识字阅读兴趣为出发点,以“一日生活”为中心,通过识字阅读活动来培养幼儿对文字、词汇和语句兴趣,使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注意力、记忆力、表达力、想象力、思维力。资料显示,2000年教育部召开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上就总结了4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10]可见这些都是让孩子轻松自然识字、阅读的钥匙。

对于启蒙教育,古人经过千百年实践,总结一套切实可行识字方法,简而之即“三、百、千”,就是通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来学习汉字。汉字都有一定规律,每个字都有独特音形义,“三、百、千”充分利用儿童学习兴趣和能力,采用三字四字句式,隔句押韵,平仄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据考证,宋初《百家姓》曾配有曲谱,旋律优美,适合儿童吟诵,是世界上第一部可以唱诵的识字的课文。

在看望北师大师生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典经典诗词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中国青年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调查2035人,显示对于小时候背诵古诗文,超过七成受访者觉得受用。[11]诵读这种“目视其形,口诵其声,耳闻其音”的识读方法能流传至今,道理就在此。这正如王蒙先生说的,“读书要趁早,越早读越好,我读点书还是小学初中读的,我能讲国学,那一点知识都是靠小学背的”。[12]

四、汉字特性易于识字阅读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是对图画的浓缩和提炼。图画的空白美和文字所表达的意境美有异曲同工之妙。“踏春归来马蹄香”和“大弦嘈嘈如急雨”同样令人陶醉神怡,因为图画与文字都本能地要求阅读者调动感官去感知。也不难看出它们在本源上是一致的,是天然不可分开的孪生兄弟。但对儿童来说,要想真正理解、深入图画书中内容与意境,还需逐渐引导使其转化为语言文字形式,这才能真正提升早期阅读的效果。

正确的识字途径可以规避儿童认读不好的影响。把识字融入到平常生活情趣中,将已有生活经验调动起来,与认读内容联系起来,借助一幅画启发儿童联想、再认,比单纯的认字效果好。单个字可以放在词句甚至文章中辩认,先让孩子去理解,然后再对单个字认识,以达灵活运用的目的。如“吃饭”,分别认“吃”和“饭”,联想到吃水果、吃肉等。熟悉、积累到一定字数后,再运用简单字组合等记忆法,一边认识新字,一边复习旧字。如认读“土地”一词,认识到该词表示由许多泥土汇集而成,两个字都有泥土之意,结合对“土”的理解,再联想到“土壤”“国土”等。像识字法中的随机法、歌谣法、猜谜法等比较成熟且可行的方法,都是使儿童在轻松愉快自然体验下去识字的。

儿童在积累一定量字数后,应采取斯霞老师提出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分散识字、随文识字。其要点就在于和语境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在生活情趣中认读汉字,在具体词汇语句中,边阅读、边识字,把识字与阅读理解、语言训练等揉合在一起,这样,儿童既提高了识字能力,又在循序渐进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早期阅读。

结语

综上,儿童早期识字与阅读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如同鱼和水、种子与土壤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那种人为割裂识字与早期阅读关系,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识字,就是超前识字大量机械识字,就是“神童”模式等偏激的论调,是错误的也是不可取的,其实这样简单的道理大家在生活中谁也不会不明白。余秋雨说过,阅读使文字具有永恒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跟清晰,比冥想更深邃。语

参考文献

[1]郑荔.携手共建儿童阅读的系统工程[J].幼儿教育,2004(7):10-11.

[2]余珍有,周兢.走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误区”[J].早期教育,2003(7):4-7.

[3]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0-23.

[4]钟成献.从儿童起抓读书的中国传统家教理念[J].图书馆杂志,2010(10):94-96.

[5]肖少北,张文香.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J].新东方,2001(5):53-56.

[6]张明悦,钟家莲.论识字教学的梯度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80-82.

[7]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331.

[8]刘电芝,洪显利.影响儿童早期语言获得的主要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00(6):10-12.

[9]周兢.早期阅读,让孩子终生热爱学习[J].幼儿教育,2005(1):4-5.

[10]耿红卫.我国百年汉字识字教学改革述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0):33-36.

小学阅读理解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一英语 阅读元认知策略 训练模式

一、引言

英语阅读不仅能让学生获取信息,锻炼语言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近年来,基于元认知理论的英语阅读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不少研究者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如将元认知策略训练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对大学英语阅读的可教性实验研究;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还有一些研究者,比如朱丽娜(2007)、王慧华(2007)、李福勇(2008)、郭忠民(2008)、韩程峰(2008)、郝少荣(2007)等进行了把元认知阅读策略训练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本文拟运用调查法,在高一学生中开展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

二、高一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能力问卷调查与分析

1.高一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能力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元认知能力,本研究对浙江台州某重点中学2010级高一两个自然班共107名学生进行了英语阅读元认知知识和策略调查。

(2)调查工具

为了能较全面地了解高中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能力的情况,本实验设计了一份调查表(见附录一),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阅读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者自身和任务的知识(1―5题)和阅读策略知识(6―13题)两部分;阅读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14―18题)、监控策略(19―23题)、调节策略(24―26题)和评价策略(27―29题)四部分。问卷采用类科特量表(Likert type scale),要求学生在五级刻度表上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选项。

(3)数据收集

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调查问卷由被调查学生的英语老师在晚读时发放并让学生当堂完成。调查时共发放问卷107份,收回有效问卷106份,并运用科学统计软件SPSS 11.5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

2.高一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能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阅读元认知知识调查(见附录二,表1)表明,在个人知识、阅读任务和阅读策略知识方面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的阅读元认知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阅读元认知策略调查(见附录二,表2)结果显示,在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和评价策略方面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的阅读元认知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总之,高一学生的阅读过程是比较消极的,不能恰当地运用策略来获取和处理信息,也不能积极地使用策略来调节整个阅读过程。因此,必须对高一学生进行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

三、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

学生要达到高考阅读要求,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外,还要了解相关的阅读元认知策略知识:第一,读前策略(计划、安排)。制定阶段性阅读目标,增强策略意识,多渠道拓展知识面,缩小文化理解差异。第二,读中策略(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调节)。1.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注意篇章结构;2.注意文章中的注释并用它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3.注意文章的印刷特点,辨别关键信息;4.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础;5.根据难度阅读量主动调节阅读速度;6.利用划线或标记强调重点,帮助回忆文章内容;7.阅读补救策略;第三,读后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1.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总结反思;2.在课后根据自己的目标设立阅读计划,找出符合自己水平的英语读物。

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应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以下三种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模式,即师生互动式、生生互动式和学生个别训练,可以增强阅读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1.师生互动式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模式

(1)读前计划

对教师来说,在分析学生个性特点和了解他们阅读策略掌握和使用情况,以及分析阅读材料后应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第一节课要偏重语篇层面、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的训练,教学目标应包含语篇层面和策略训练两方面要求;第二节课则偏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层面。教学目标确定后应制定阅读计划,包括阅读目标、阅读步骤、阅读时间安排和阅读方式的选择。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应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阅读策略。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的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阅读课为例,教师可把学习策略(Strategies)目标定为:

①阅读认知策略训练:能获取相关信息(Reading for language,Reading for information,Reading for appreciation,Reading for enriching experience),且进行predicting,skimming,scanning,generalization等阅读技能训练。

②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监控各种学习策略的执行情况,对整个阅读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

(2)读中监控和调节

教师要对整个阅读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有效使用提醒语,指导学生使用何种阅读策略和技巧来完成阅读任务,并要求他们有效控制阅读速度等。如果发现阅读任务太难,或学生无法正确使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时,教师应调整阅读要求。对学生来说,他们要积极响应教师的引导和提醒,有意识地运用各种阅读策略,碰到问题时应该学会调节阅读策略、阅读速度和阅读心态。如在上述课例中,有一处介绍湄公河的段落是理解的难点,一方面,生词比较多;另一方面,学生理解说明性的文字组织有难度。觉察到学生的“无从下手”,老师就应不失时机地提醒:不要受生词的干扰,这个介绍湄公河的段落是按空间顺序组织的,要注意这些空间转换词或从句:at first,then,sometimes,after it leaves China,as it enters Southeast Asia,at last,etc.果然,学生调整好阅读策略和心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读后反思、评价和调整

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检查他们是否完成了阅读目标,是否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运用了阅读元认知知识和使用了元认知策略,然后提出补救措施。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学习状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反馈和评价,如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阅读量表。

总之,师生互动式元认知阅读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教学向学生展示教师对阅读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认识和运用,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不断地训练、总结、评价、反思来促使自己更加娴熟地使用各种策略,增强阅读学习效果。

2.生生互动式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模式

生生互动式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为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为载体,课堂内外阅读齐头并进。在过程中,由学生提出阅读策略,由学生监控策略的有效性,如觉得不甚有效,要及时调整策略,最后也是由学生来自我评价阅读的效果。首先学生要明确自己的阅读任务和目标,然后自发组成阅读合作小组(一般一组4人),在自行阅读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形成小组阅读笔记,有内容记录、有总结、有策略评价,还要有各成员的反思。具体步骤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一步:“分”。学生明确自己处在哪个学习小组中,可以从小组中得到支持和帮助,心理上较为稳定。然后学生带着阅读任务各自阅读。

第二步:“合”。小组成员阅读和任务思考完毕,就掌握文章话题与文体特征,理解文章基本结构,了解段落大意和重点段落,弄清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等内容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如各执己见,各自从文章中找出事实依据(supporting sentences)试图说服;如涉及到文章观点等没有固定答案的话题,只要有理,都可保留意见。

第三步:“分”。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每个组员负责一项阅读任务,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整理记录本组成员对相应的阅读项目任务的观点或想法。整理完毕,各组负责相同阅读项目任务的学生就同一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修正补充自己的观点。

第四步:“合”。小组成员带着“修正稿”回到原小组,组员共同努力,对各个阅读项目任务逐一分析、逐一验证,最后由组长执笔,形成一份阅读笔记。

3.学生阅读元认知策略个别训练模式

研究学生的小组阅读笔记后,发现他们的阅读障碍主要有:信息提取,如上下文猜词,长句难句理解等;信息处理,涉及到类比、综合、排除、判断能力等思维能力;阅读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缺乏,个别学生对不同题材的阅读文章采用相同的阅读策略。综上所述,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水平、阅读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发展不平衡,因此,教师还应就学生个体英语阅读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学生在课后独立进行英语阅读策略训练,让他们用自我提问的方式监控阅读,进行自检。教师从学生的自我提问单中可以发现他们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检验他们元认知的使用情况,然后对症下药。同时建议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自我提问,自我设置问题,问题主要涉及:运用图示,预测文章内容;文章结构和中心内容;抓住已理解的关键信息,推断作者意图;反思阅读策略使用的有效性;评价和调整他们的阅读行为;语言、情感层面等。

四、结语

高一英语阅读教学应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为目的,以策略训练为核心,以三种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模式为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加强他们的阅读策略使用能力,最终促进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在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策略训练,切忌贪急求快。每个阶段的阅读教学设计或阅读练习最好都有所偏重某个阅读元认知策略的训练。第二,策略选择要难易兼顾,容易的策略课调动学生的兴趣,难点的策略可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挑战欲。第三,教师要用提醒语,阅读学生的阅读笔记或检查学生的阅读自我评估表和访谈调查等方式及时鼓励学生使用策略,帮助学生选择策略,评估策略,初始阶段要和学生一起监控各种策略在阅读过程中的使用。第四,后进生比学优生更需要元认知策略培训,由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因此更需要探索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郭忠民.元认知策略与英语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革新,2008,(03):13-14.

[2]朱丽娜.元认知策略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1):90-92.

[3]王慧华.元认知在高中英语阅读策略培养及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硕士学位论文].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7.

[4]李福勇.元认知监控与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教育革新,2008,(01):38-39.

[5]韩程峰.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5):58-61.

[6]郝少荣.元认知策略培训在高中英语(牛津上海版)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