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市场分析的基本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方院校 证券投资学 交互式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85-03
证券投资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相关金融产品及其运行机制和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据沪深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上市公司数量183家,沪深两市总市值3661.3亿元;而到2013年末,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494家,沪深两市总市值超过24万亿元,投资者开户总户数超过2.1亿户。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证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证券投资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探索,以促使“教”、“学”乃至“用”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地方院校是指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全日制大学,其主要职能是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任务,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从大方向来说是培养能融入地方,服务基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证券人才。具体细述则分为几个层次:最低层次是要教会学生做基本的证券交易,不仅要掌握如何开户、委托下单、看盘等,还必须能作简单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不听信、不盲从,为日后证券市场培养合格的理性投资者。中等层次目标是培养学生证券方面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证券业的发展格局也为地方院校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近年来,证券公司的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营业网点从中心城市逐步向下发散以寻求规模效应,纷纷在地级市乃至县设立证券营业部或技术服务部,这恰好为地方院校学生在证券业发展提供了就业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适应就业需要的技能培养,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多考证书,日后踏入社会就业选择的余地更大。最高层次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专业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日后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地方院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步入社会,踏进职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以各种方式继续深造。证券业事实上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行业,对这一部分学生,通过证券投资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与其他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具备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中国高校经历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合并大潮后,基本都成为大而全的综合类大学,专业设置在兼顾自己原有特色的情况下,追大求全。特别是大众化的经管类专业,一般院校都设有,由此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开设也就遍地开花。但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师其素质却参差不齐,特别是地方院校,此种情况尤为显著,教师来源要么是相近专业调剂过来的教师,要么是新招聘入校的高学历青年教师,他们或对证券投资学系统性理论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或没有实践经验。而证券投资学却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深厚、系统的理论功底,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做好这门课程的授课工作,因此地方院校有必要对证券投资学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拿出切实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解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图表、公式、技术指标和数据资料等。因此,即便是地方院校,也不再是“粉笔+黑板”的古老模式,而是制作电子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以直观、明了的方式增强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证券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多媒体教学从总体上来说依然是一种静态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讲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久而久之,即便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双向很少互动的教学模式,也会磨灭学生的热情,弱化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实践环节有待强化。地方院校由于资金实力问题,金融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便建有金融实验室,配套设施也没有完全到位,硬件设施如机房、计算机终端投入难度不大,不存在问题,但相关配套软件较多,同时还需要后期的升级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资金问题的制约,配套软件要么数量不足要么得不到及时更新。因此,地方院校的证券投资实践教学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再则实践教学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一般院校证券投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为8个课时左右,课时量偏少,并且实践教学的时间多集中在某个学期的一个时间段,没有考虑教学进度是否与此相匹配,实践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还有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局限于股票,对其他证券投资品种没有涉及或者很少涉及,易给学生造成证券投资就要是股票投资的假象。
(四)考核评价制度有待完善。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起到强化学习和促进教学的效用。以往证券投资学考核评价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偏重投资工具和投资理论的记忆,而对原理的实践运用能力考察却有所忽略,体现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考核方式的单一性和考核制度的固化僵硬,没有灵活性。只注重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考察,期末考试基本上就只有闭卷笔试一种方式,即便学生平时学习不甚努力,期末突击复习,死记硬背也能应付过关;平时考察的形式主要放在考勤、提问、作业等方面,而对模拟证券投资、小论文形式的股票或行业分析报告等能够考核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其他方式运用不多,即便是对此加以运用,在最后成绩的评定中所占比重也是微乎其微。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对待模拟证券投资和各种分析报告的课程小论文,因为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会对整本书简单梳理一遍,点出考试重点,加班加点背背记记也能应付过关。
三、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路
(一)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专业素质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仅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在,还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针对地方院校证券投资学教师来源的构成,对于从相近专业调剂过来的教师,学校应予以经费支持,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是鼓励他们考研考博,继续深造,以获取本学科坚固的知识基础和系统理论。再则重点扶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进修、做访问学者、参加研讨班、研修班等交流模式,拓展教学与科研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入校时间不长的高学历青年教师,他们的优势是具有本学科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但课堂教学能力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于从事证券投资教学的年青老师而言,由于该课程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其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自身有扎实的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而提升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的途径,一是深入进去自己做,无论是做实盘还是模拟盘,都会积累实战经验,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二是与当地证券公司营业部多做互动交流,甚至可以在营业部一些重要岗位实习锻炼,如投资顾问岗、理财产品研发岗等,这样就能与证券投资最前沿的理财师、分析师相互切磋、学习,迅速获取实战经验,在证券投资实践中快速成长。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其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以现代教学手段为主开展课堂教学。鉴于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不仅包含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还有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征,单纯依靠“粉笔+黑板”的传统授课模式,肯定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因此,必须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Power Point或Adobe Director为媒介,综合运用各种应用软件,制作电子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展示证券投资中的诸如K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等诸多理论和实盘分析。这种直观、形象且与实时行情基本同步的展示方式,会极大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或网络教学平台的服务功能,就证券投资中的诸多问题,通过在线辅导解疑、视听对话等形式,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沟通与交流,借此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2.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探讨式教学等交互式教学方法。对于证券投资学中的基本知识篇,采用传统的“讲听式”教学模式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至多不过是枯燥无趣罢了。而对于基本分析篇、技术分析篇和组合管理篇而言,如果还是采用“讲听式”教学模式,那就不仅仅是枯燥乏味,而是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技术分析中的“支撑和压力”时,先以“讲听式”模式讲授支撑和压力的定义和作用,此时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还不能真正理解支撑和压力在证券运行趋势中所起的作用。此时就应结合证券实时行情推出一个鲜活的案例,来分析为什么大盘在涨,某只证券不涨,剔除掉影响这只证券的行业和公司因素外,那就是技术分析中的压力在起作用,是进入了一个前期的成交密集区?还是有一条隐形的压力线在起作用?抑或快接近前期高点?由此也可总结出证券运行趋势中起到压制作用的三种情形:最近时期的前期高点;最近时期的前期成交密集区;在证券运行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高点连接起来的压制线。像这样结合案例授课,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他们对相关类似问题的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在证券投资日常授课过程中,除案例教学外,其他交互式教学方法也运用很多,比如任务导入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如果课时安排在上午第一、二节课,沪深交易所还没有开盘,那么每次上课前就会拿出几分钟时间问学生上个交易日收盘后,国内外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有什么重要资讯,这些资讯对证券市场有什么影响,当天的大盘走向会如何运行。这样一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财经资讯,二是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众多财经资讯中把握能左右证券市场趋势的着力点;每次课的最后5~10分钟,一般也不讲课,而是让学生就他们手中模拟盘遇到的问题提问,然后对照老师事先下载好的证券行情,先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该如何处理,然后老师加以点评,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给出一个指导性建议。
3.启用证券模拟交易教学。在课堂上讲完证券投资学的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和证券交易制度等相关内容,此时就可启用证券模拟交易教学,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沪、深两市实时行情,为每一个学生开设证券模拟交易账户,分配虚拟资金,进行模拟盘操作。让学生在仿真的交易环境中,学会使用行情分析软件,感受交易气氛、识别盘面信息、熟悉交易规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此时正在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授课,证券模拟交易和证券投资分析可以相互影响、相得益彰。一方面,证券模拟交易恰好需要证券投资分析的知识和能力,模拟交易过程中,茫茫股海,如何选取有价值的证券?又如何确定最佳的买卖时点?这都依赖于操盘者的分析水平和能力。而这种投资分析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单靠老师的传授是不可能快速进步的,只有师傅的传授和自己的亲自操盘相结合,才会真正锻炼操盘者对大盘的敏锐性和捕捉能力,快速提升其投资分析水平。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的授课需要大量的案例素材和鲜活的实践效应,证券模拟交易正好投其所好,为投资分析提供师生交互探讨的素材和实践展示的平台。
(三)构建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在观念上改变以往教学实践环节偏少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的状况,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不再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子系统,仅占理论教学大纲中很少的部分,而要单独编制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大纲,同时增加实践课时,建立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其次,地方院校要在财力偏紧的条件下,确实拿出资金支持金融实验室的建设,不仅仅是建立标准化机房、添置电脑终端、模拟教学软件等,还要定期对相关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以保证仿真模拟教学软件与实时行情无论是投资品种的完备性还是资讯的及时性方面都能够高度一致。再次,学校要与当地的证券公司多加联系,相互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请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走进校园做讲座,内容既可涉及证券市场理论前沿和热点分析,也可是当下证券行情分析或投资经验介绍,拓展学生视野,获取与课堂教学不一样的感受。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走进校园这类活动,从中选拔优秀学生,为自己储备证券人才。最后,学校与证券公司可以联合共建“实训基地”,让对证券感兴趣的学生在空闲时段到公司实习,熟悉公司业务流程,在各个岗位做些辅工作,为公司的发展献策献力,这也有利于学生日后走入社会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完善考评体系。证券投资学的考核不要仅仅拘泥于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考核。所以,首先,在考评方式上就应该多样化,既要保留相对规范且成熟的期末闭卷笔试这一传统方式;也需要考勤记载、课堂提问、作业等常规方式;更要补充案例讨论分析、模拟投资参与度及成绩排名、撰写投资分析报告等新型方式。其次,需要随之调整各种考评方式在最后总成绩中的分值比例:一是降低期末考试的占比,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降至50%左右,最多不宜超过60%;二是保持常规考评方式的占比不变,这类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态度的考评指标,其分值占比应在15%~20%之间;三是提高新型考评方式的占比,模拟操作、撰写投资分析报告、案例讨论分析这类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其分值占比应提高到25%~30%左右。这样,有利于改变学生靠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的顽疾,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真实效果。
【参考文献】
[1]钱露.《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3]高岩.对《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
[4]李国义.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10)
摘 要:本文从财务分析与会计学、财务学的关系入手,研究了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与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的内涵与特征,引发了对财务分析学科发展与定位的思考,并结合财务分析面临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提出了改革与发展财务分析专业或方向,创新财务分析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财务分析;会计变革;学科定位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4-0081-06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财务信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财务分析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实践中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特许财务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简称CFA)是全球证券投资与管理界一致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职业资格称号。CFA资格目前在美国金融与证券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美国投资咨询协会”、“美国投资银行家协会”和“纽约金融协会”等机构也都表示其成员应具有CFA资格。同时许多著名大学,包括美国Richmond大学、美国Missouri-Columbia大学、Boston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已经将CFA的考试科目正式纳入他们的教学课程。因此,在财务分析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都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挑战。研究新的经济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创新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不仅是财务分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发展与创新财务分析的基础在于财务分析的教学改革,而作为应用经济学或管理学的组成部分,财务分析应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其教学改革的导向和关键。因此,本文将从财务分析学现状分析入手,在理清财务分析学与会计学和财务学关系的基础上,面对财务分析来自学科建设和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探讨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和财务分析专业的发展方向。
一、财务分析发展现状
什么是财务分析?什么是财务报表分析?什么是财务报告分析?它们的内涵是否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是实务界经常提到的问题,也是理论界应该回答的问题。从一般意义而言,人们并不在意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报告分析的区别,如目前出版的关于这方面的书名就是这样五花八门,说明上述概念的本质是相同或相近的。然而仔细斟酌,它们又有所区别: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显然,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区别是清楚的,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是明确的。但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和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区别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复杂性。这里将从财务分析所处学科及教学的现状入手,探究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目前的财务分析从其分析基础和应用方向看主要来自与会计学的发展和财务学的需要。因此,财务分析主要可分为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与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两种。
1.会计学中的财务分析与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
从会计学角度对财务分析的考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观察现有会计学教材中的财务分析;另一方面则要研究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这个角度的财务分析通常叫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
(1)会计学中的财务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会计学教材中设置财务报表分析一章的较少,而在西方国家一些会计学教材中,包括会计学基础和财务会计[1](或中级会计[2])中往往都设有财务报表分析一章。会计学中的财务报表分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主要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对更进一步的会计分析(包括会计政策等变更对财务报表影响分析)介绍的较少;
第二,主要介绍几个重要财务比率,没有对财务比率体系进行论证与分析,也不进行财务比率的因素分析;
第三,会计学中的财务报表分析不研究财务比率分析的应用。
(2)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
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以会计学中会计报表信息为基本出发点,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会计报表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调整,为财务比率分析奠定基础,从而准确分析企业单位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状况,并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边缘的科学。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
第二,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以会计报告信息分析为出发点,以影响会计报告信息的因素(特别是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因素)变动为分析重点;
第三,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往往将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作为会计信息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在处理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上,往往强调财务效率。
2.财务学中的财务分析与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
从财务学角度对财务分析的考察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观察现有财务学或财务管理教材中的财务分析;另一方面则要研究基于财务学或财务管理角度的财务分析。这个角度的财务分析通常就称为财务分析。
(1)财务学中的财务分析
目前,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一些财务管理类教材中都有财务分析一章。[3][4][5]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将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评价与激励等并列;
第二,将财务分析(或财务报告与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提供财务管理中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与分配活动决策的有用信息;
第三,将财务分析定义为财务比率分析,往往以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为分析的体系和主要内容。
(2)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
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以财务学或财务管理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以反映财务活动与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与内部报告为基本分析依据,以专门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为分析技术工具,形成一门独立的、边缘的科学。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内容广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
第二,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以财务学的领域为导向,以价值分析与量化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公司财务比率或能力分析、证券市场分析等为主要内容;
第三,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包括证券估价、业绩评价、风险管理、企业重组等;
第四,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在处理财务分析与会计学的关系上,往往将财务报告作为分析基础信息。
应当指出,从财务分析现状看,无论是会计学中的财务报表分析还是财务学中的财务比率分析,都无法反映财务分析的本质与全部内涵;无论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还是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都体现了财务分析学的独立性、综合性与边缘性。然而,在当今经济变革的时代,随着经济环境(包括实践与理论)的变化,财务分析的需求与供给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有目前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而且会出现基于其他学科的财务分析。因此,财务分析学科现状、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等都面临着来自学科发展和实践的挑战。
二、财务分析发展与定位的思考
关于财务分析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人将其划归会计学,有人将其划为财务管理,还有人将其划为金融学、统计学等。财务分析之所以定位较难是因为它是一个与上述学科都相关的一个边缘性学科。前面论述的无论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还是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都说明了这一点,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财务分析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的边缘性和独立性。
财务分析学实际上是在会计信息供给(会计学)与会计信息需求(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它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透视与剖析,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不同要求。因为在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和财务学等学科的关系中,都涉及到会计学的发展如何满足相关学科发展的信息需求,其他学科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问题。一方面,毕竟会计学并不是单纯满足某一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需要分析与转换而成为信息需求者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等相关学科的复杂性也不能要求会计学者完全或直接掌握其会计信息的需求,对相关学科决策需求的分析与转换为会计信息需求,也是会计学发展所需要的。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信息转换中,财务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就是根据相关学科或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标准的会计信息分析转换为决策与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财务分析又根据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所需求的信息,分析转换为会计应该提供的信息。财务分析的这种地位与作用,在会计学与财务学关系发展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与清楚,如图1所示。随着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加大,财务分析在连接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功能将进一步扩展,如图2所示。
从财务分析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看,随着会计学科地位的提升以及相关学科对会计学信息需求的范围、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财务分析学将在分析主体、分析对象、分析内容和学科地位上有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财务分析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管理者、员工等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可见,仅仅从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和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已经不能涵盖财务分析学科的范畴,基于其他学科和领域会计信息需求的财务分析将随之产生与发展。因此,伴随着财务分析地位的提升,独立于会计学专业、财务学专业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财务分析专业或方向的产生将成为必然。
当然,财务分析专业方向的设立与定位必然涉及对现行会计学科和财务学科定位的思考(注:作者在《会计相关性引发的思考》和《财务学科定位与发展研究》两篇文章中都有探讨,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论述。)。这里所说的独立于会计学专业或财务学专业,是指在目前会计学属于工商管理二级学科、财务管理属于工商管理的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下的现状而言。若重新界定会计学科内涵,将会计学科地位提升为会计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则财务分析专业方向所属的学科可定位于会计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如图2所示,财务分析专业方向将以会计学科为基础,扩展其应用领域至经济学、财务学等各个领域。
三、经济环境变化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财务分析的发展要适应学科地位及专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企业制度和会计准则等经济环境的变化。从财务分析最基本需求者,即外部投资者及投资环境和内部管理者及环境出发,金融市场发展和企业决策控制方面环境的变化将挑战传统财务分析体系和内容;从财务分析基础供给者出发,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变革也必然挑战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因此,要建立现代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提升财务分析学科地位,必须面对各种挑战,创新财务分析理论与方法。
1.金融市场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经济金融化的进程也日益加剧、程度不断加深。经济金融化表现在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关系化、社会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融资活动证券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体系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整个市场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无论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还是信贷市场参与者;无论是企业、个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无论是中央银行、证监会还是银监会、保监会,都需要和应用财务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由于财务分析主体和需求者的变化,传统的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挑战。
2.企业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角。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随着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目标的转变,为保证企业资本增值目标的实现,必然面临着企业投资、筹资、经营、分配各环节的决策与控制,企业管理决策与管理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企业管理中无论是管理决策(如战略决策、财务决策、经营决策),还是管理控制(如预算控制、报告控制、评价控制和激励控制),都离不开相应的财务分析信息。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基于价值管理的基础。而由于传统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外部投资者,因此随着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信息需求的转变,财务分析基础信息和财务分析基本内容也都面临着挑战。
3.会计变革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会计信息一直是财务分析最基本和重要的信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和会计国际化趋势,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学的领域与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时间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变革的实践使依据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必然也面临着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挑战。
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变革对财务分析的挑战看,财务报表发生了变革,财务报表主表、附表的种类、格式、内容的变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内容和内涵随之改变,从而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等的变化及灵活性,使同一经济业务所记录与报告的结果发生了改变,增加了财务分析的难度;不同国家会计准则差异、会计报表合并方法差异、特殊会计业务处理方法差异等的存在,使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与可靠性判断更加复杂。
从会计学的领域与内容变化对财务分析的挑战看,会计新领域的出现,如通货膨胀会计、跨国企业会计、企业重组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行为会计等,使会计信息量大增,这必然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与难度;会计学内容的更新,如筹资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增加,投资中证券品种的增加,等等,使会计报表信息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复杂性。
从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时间变化对财务分析的挑战看,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增加,特别是自愿披露内容的增加,使财务分析内容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的缩短,提高了财务分析的频率,对财务分析的及时性要求更高。
四、财务分析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构思
面对市场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对财务分析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思考,创新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设立财务分析专业方向,改革财务分析教学内容。
1.财务分析目标的思考
财务分析目标是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的关键。财务分析的目标应与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的目标相一致。随着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的增加及信息使用者目标的多重化,财务分析目标必然出现多样性与多重性。
从财务分析主体或信息使用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监管者财务分析目标、利益相关者财务分析目标等。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又可分为股权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债权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高级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部门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等。监管者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政府部门财务分析目标、中介机构财务分析目标等。利益相关者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客户财务分析目标、供应商财务分析目标、员工财务分析目标等。
从财务分析信息使用目的角度看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基于决策的财务分析目标和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目标。基于决策的财务分析目标可按决策类型分为投资决策财务分析目标、筹资决策财务分析目标、经营决策财务分析目标、分配决策财务分析目标等。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目标可按控制环节分为预测、预算中的财务分析目标、业绩评价中的财务分析目标、管理激励中的财务分析目标等。
2.财务分析的内涵与分类思考
在对财务分析现状、学科定位、面临环境的挑战和分析目标研究的基础上,界定财务分析的内涵是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关键。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财务分析的主体是多元的,投资者、中介机构(如财务分析师)、管理者、监管部门、其他利益相关者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主体。他们都从各自目的出发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分析依据或基础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相关信息为辅。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告信息和内部会计报告信息,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价格信息和利率信息等;其他相关信息包括非财务的统计信息、业务信息等。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分析的内容是其可靠性与有效性。所谓可靠性分析是分析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财务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特别是分析那些由于会计信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原则与方法的差异、变更、错误等对财务活动可靠性带来的影响。所谓有效性分析是分析财务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支付能力、增长能力等,以判断分析对象财务活动与结果的质量,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因此,从相关主体看,财务分析可分为投资者财务分析、管理者财务分析、监管者财务分析、客户财务分析、供应商财务分析、员工财务分析等;从分析方法看,财务分析可分为会计分析与比率分析;从服务对象看,财务分析可分为外部财务分析和内部财务分析;从职能作用看,财务分析可分为基于决策的财务分析、基于控制的财务分析和基于监管的财务分析。
3.财务分析的体系与内容思考
在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内涵与分类的基础上,可将财务分析的体系与内容构建如下:
第一,财务分析原理。财务分析原理主要介绍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该部分与目前的财务分析教材类似,主要包括财务分析导论、会计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三部分。财务分析原理是财务分析实务应用和财务分析专题分析的基础[6]。
第二,财务分析实务。财务分析实务是根据财务分析实践的需求,从分析主体或分析目的出发确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7];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8];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9];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务分析。本部分是对现行财务分析的创新与挑战,广泛考虑了金融市场对财务分析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对财务分析的需求以及其他财务分析需求领域。
第三,财务分析专题。财务分析专题是针对财务分析殊业务或特殊情况所进行的分析,主要包括: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分析;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分析。这些专题反映了在特殊经济环境下财务分析的特殊问题与难点问题。
这种体系体现了分析理论与分析实务的结合;一般分析原理与特殊分析方法的结合;外部投资分析与内部决策控制分析的结合。财务分析的这种创新体系可反映在一本教材中,也可通过三本教材或更多本教材来体现。
4.财务分析专业设立与教学体系改革
设立财务分析专门化方向,进而发展财务分析专业是财务分析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前面从财务分析的学科地位谈到财务分析专业方向设置的必然性。从财务分析实践需求看,财务分析专业方向的地位也是明显的。因为几乎所有企业都进行财务分析,设有财务分析岗位。在证券市场上,国外早已存在财务分析师职业,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与此相对的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既没有单独设置财务分析专业,也没有设置财务分析方向,这显然难以满足企业部门和证券市场的需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财务分析专门化方向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应根据上述财务分析目标、分类、体系与内容而建设。如果将课程分类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四类,则财务分析专门化方向的课程设置如下:学科基础课: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专业基础课: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金融学、统计学;专业方向课:财务分析原理、财务分析实务、财务分析专题;专业选修课:证券分析学、管理控制、价值评估、企业管理学等。
财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及由此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的财务分析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演变而来,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财务分析的理论、实践及学科建设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财务分析始终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任何一个方向、专业或学科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过程都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本文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财务分析学科发展的关注与投入,以加快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Robert F.Meigs,etc.Financial Accounting(Tenth edition)[M].McGraw-Hill.2001.
[2] Paul M.Fisher,William J.Taylor,Rita H.Cheng.Advanced Accounting.Eighth edition.South-western.2002.
[3] Eugene F.Brgham,Louis C.Gapensk.Financial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M].The Dryden Press,1997.
[4] 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陆正飞.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 Leopold A.Rernstein & John J.Wild.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Theory,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M].McGraw Hill,1998.
[7] Stephen H.Penman.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Security Valuation(Second edition)[M].McGraw-Hill,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