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提出问题 ;学会提问;引导;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68-03
作者简介 张家萍(1967―),女,江苏南京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教师,中学高级。
笔者听了一节一年级下册第一页的《十几减九》,情境描述如下:课始教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数学情境动画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回答:“从图中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图后很快说出“图中小猴有13个桃,兔子来买了9个”。接着,教师提出:“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小手也一起举了起来,学生1说:“13-9”。老师未置可否,说:“再请一个同学说。”这时学生举起的小手寥寥可数,学生2说:“13-9=4”。 老师停顿了一下,说:“再请一个同学说。”学生3说:“4+9=13”,老师思考了片刻后说:“刚才同学说的是算式,不是问题,谁再说说。”只见教室里一片寂静,很久一只小手举了起来,看样子该生在班级是个佼佼者,老师目光巡视教室一遍,也只好喊她回答,学生说:“小猴卖13个桃,小兔买走了9个,还剩4个。”老师强压住火气:“这也不是数学问题,什么叫数学问题呢?”学生一脸茫然……老师开始引导:“假如你给弟弟做这道题,你会问什么问题呢?”学生:“我会问小兔为什么不全部买走?”老师几乎要崩溃……笔者认为数学问题是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已知条件或图画信息提出的相应的数学方面的问题,或是在数学情境下提出的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例如:“小兔为什么不全部买走?”在生活中它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它就不是数学问题。本节课在此情境下,学生可以提出“小猴卖13个桃,小兔买走了9个,还剩几个桃?”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解决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能从日常、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即“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收集、处理信息,进而提出问题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让学生不但会解决问题,更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一、借助教材,以问引问
教学时,当教师向学生呈现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富于童趣的情境图时,学生首先关注的往往是多彩的图案、可爱的小动物或是有趣的活动场景,还不会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可运用“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等话语来引导学生解读图中蕴含的丰富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和数量表示有关信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情境,逐渐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首先我呈现主题图――学生在儿童乐园玩耍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什么。学生1说:“小朋友在游乐园玩得很开心。”学生2说:“我发现游乐园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学生3回答:“我发现游乐场里有鲜花,还有小鸟” ……显然,孩子关注的是游乐园中人的情绪、物的形状、游戏的方式等。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这幅图?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这几位同学都很了不起,能从图中发现很多信息,老师也发现了图上有1个滑梯、2个秋千,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发现和数学有关的内容吗?”当再有学生说:“我发现有蝴蝶。”笔者顺势引导:“能说说有几只蝴蝶吗?”当学生对图中的物和人的个数有了了解后,笔者提出了要求:“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一人提问一个与书中情境有关联的问题,一人回答,比如左边的同学提出‘图中有几只小鸟?’右边的同学回答‘图中有6只小鸟’”有了这样长久坚持的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提问题的习惯就会得到养成。
二、设计问题,学会提问
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有文字叙述和图画组成的解决问题,也出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不少学生不懂得什么是数学问题,提了很多与数学无关的生活问题,有的认为列一个算式就是提问题了;有的不知道怎样提数学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和叙述问题,很多时候把答案一起说了出来。对于这些情况,教师不仅仅要调动学生的提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也要交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例如上述“十几减九”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搜集信息,并提问:“从图中你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有的学生可能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老师可以引导:“从图上同学们发现桌上有几个桃?”学生回答:“有13个桃。”老师再提问:“小兔来买了几个桃?”学生回答:“买了5个桃。”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为下一步的提出问题打下基础。在学生对图中的数学信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学生回答:“13-9。”教师可以这样处理:“13表示什么?9呢?13-9求出的是什么(或13-9等于4)?”学生回答:“有13个桃,小兔买了9个,13-9求出的是剩下的个数。”教师乘势引导:“13-9的得数就是剩下的个数,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猴卖13个桃,小兔买走了9个,还剩几个桃?”
三、利用生成,及时引导
教师总有这样的疑惑:“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什么学生提问题时,总是提不到点子上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首先,教师语言单一,对于错误(或不完整)问题没有及时引导。如,在学生提问题时,教师不加讲评,只是反复用“还有吗”来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长时间在原有思维水平上徘徊,以致学生提出的问题迟迟达不到教者事先的预定,反而在那些与本课无关的问题上纠缠了很长时间。其次,教师没有及时利用学生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进行引导。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但由于跟预设不一致,而被教师忽略,没有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造成了教学效率较低的现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一节计算课,根据书中的场景提出问题: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打算互相欣赏各人带来的图片,小亮说“我有24张图片”;小明说“我有9张图片”;小红说“我有6张图片”;你能根据他们所说的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现摘录师生一段对话:
生1:小亮比小明多几张?
师:好的,还有吗?
生2:小明比小红多几张?
师:可以,还有不同的吗?
生3:小明比小亮少几张?
师:(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还有不同的提法吗?
生4:小亮比小红多几张?
师:你们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5:他们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师:能不能提两个数相加的问题吗?
生6: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当学生提出“小亮比小明多几张?”时,教师就可以问“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当学生说用减法来计算时,教师适时指出“像这样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我们以后再学,你能提出一个需要用加法来计算的问题吗?”,及时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我们需要的数学问题。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但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适时介入、把握时机,当问则问,注意实效性。
四、方法指点,训练到位
在一年级一道题不论给出几个已知条件,我们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来提出数学问题:一种求和,一种求差。学生可以由已知的几个问题进行联想,提出一些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一年级上册第73页的第10题的教学,根据“图中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人?”根据“拿篮的小矮人有几个?没有拿篮的小矮人有几人?”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或“没有拿篮的小矮人比拿篮的小矮人多几人?”追问:“反过来可以怎么问?”等。
要让学生学会并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就要培养和训练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更多地去考虑如何设计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提出,课堂就会成为以问题为主线,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觉反思,逐渐明确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使以后提问更贴近所学数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教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发现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才能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导向目标 思维训练 创设情景
1、导向目标思维训练法:
体育教学的导向目标思维训练是指在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明确导向目标、作用,让学生了解体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是人的第一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单元教材导向目标思维训练。即每一单元的教材目标、任务、考核标准让学生了解,启发学生思维如何学,达到教学目的及创新。如校本课程——剑舞:在剑舞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讲解示范动作,并在课堂中播放剑术和舞蹈以及校本自编教材剑舞的录像,然后由小干部及有艺术特长的同学担当训练任务,教师则作指导,做到引而不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同学的思维及创新能力,努力达到单元(剑舞)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完成基础上,再让学生编排新的动作及练习队形(三角形、圆形、菱形等)这样练习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队列练习动作的兴趣爱好,为终生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时导向目标思维训练方面,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自锻——启发思维——导向目标等三步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实心球投掷中,我们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动作要领进行多次反复练习,在自锻练习中启发学生思维,如何能使实心球投的远,尽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投掷的角度。双手用力的初速度及上肢爆发力、腰部的发力及工作距离等,同学们通过教师的提问及思维逐渐掌握投掷的要点,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动作,使学生的动作及投掷成绩导向目标。
2、想象思维训练法
想象思维训练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它在运动技术训练中起着一种强化技术动作的作用。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使练习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和艺术的体验。根据高中生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想象性和概括性,我们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教材内容的想象思维训练。在前滚翻、后滚翻教学中,学生往往团身不够,动作不能协调完成,这时我在正确讲解(一蹬三靠,动力加速度)示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象车轮、皮球滚动的现象,让学生想象自行车轮子,皮球不圆是否能滚动,另外让学生从已学知识中进行分析,使学生领会滚翻要领在于缩短人体的半径,利用人体重力加速度和减小摩擦力,这样进行想象及仔细琢磨并进行练习,最后同学们都能以准确的较完善的动作滚翻过去,动作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同学作通过想象训练及联系,改进了动作提高了运动成绩。为终生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意念思维训练法
意念思维训练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正确讲解及动作示范,学生在练习前或在练习后在头脑中默述复映动作的过程,而后进行练习的一种训练方法。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成熟的这一特征,我们开展了有地方矢的教学工作,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在教武术太极拳这一项目时,教师正确讲解示范,并把动作要领编成口诀,利于学生掌握动作的要点。在教白鹤亮翅时,先编出:“一个西瓜胸前抱,一分为二上下带,沉肩坠肘护住腋,左脚前伸中间坐,犹如白鹤落枝头”。而后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在每个动作练习前,让学生默述动作两遍,而后进行练习。在练习完毕后请同学们继续复述动作要领以及自我练习感觉,存在问题进行自我分析,以使大脑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促使动作的完善与提高。在分阶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动作意念复述并进行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要求重点复述动作要点(如动作的连绵不断,运动路线的准确,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则对动作做出简明的提示,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表象。由于在教学中采用了意念思维训练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创设情景思维训练法
创设情景思维训练法,即在中学的教学中,寓教材内容于情景中,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自锻能力及组织能力的一种方法。
创设情景思维训练法即要求我们中学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为今后的终身体育观的培养打下扎实基础。例在我校的校运会入场式编排训练及教学课中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运动会入场式进场编排训练,过去都是由教师统一编排,统一操练入场式。而最近几年里,校运动会入场式则采用各班体育干部、班长、文艺委员带领同学自编自创入场式节目。在主席台前设立表演区,要求每个班级在相同音乐指导下,编排出个性彰显的内容进行表演。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大大丰富了入场式节目,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指挥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使运动会的入场式丰富多彩,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得到了发展,有利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5小结:
通过对思维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初探,使我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因为高中生正在处于思维发展的敏感期,心理特点已从起伏状态迈向稳定,是人体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应抓紧这一敏感、成熟期、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为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综上所述,我觉得思维训练在职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基本途径;思维障碍;思维训练
一、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基本途径
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从而产生跳跃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1.提供机会,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既不能停止于一般的指导,也不能满足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而要努力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如有些教学内容虽然从形式上结束了,但却意无穷境,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因此,教师不能就此止步,应为学生创设意境,让学生展开思路,把故事说下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极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2.启发思考,点燃思维的火花
这要求教师一定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即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启发他们去思考、去想象。
3.鼓励探索,清除思维障碍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和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去“创造”意识,学生“发现”的问题即使微不足道,“创见”即使是遭误解,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引导他们学会探求真理、鉴别谬误、标新立异。
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方法
1.设计多种方式进行集中思维训练
集中思维,就是综合多种已有知识的信息,寻找一种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集中思维训练,主要抓好如下三个方面的训练。
(1)逻辑顺序的训练
掌握逻辑顺序,是培养集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归类,从而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并概括出各个类别。
(2)辩证训练
在训练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以引导学生辨明是非,改正错误。
2.设计多种方式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与集中思维相反,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它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方式的约束,但结果可以由已知到未知,从而发现新知识理论。因此,这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也是检测创造性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例如作文的一题多做、数学的一题多解、科学的一题多法等。
关键词:数学思维;幼师生;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教育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发展。”这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教育内容和要求中被鲜明地提出的。可见即要重视数学课程基础、文化、工具方面的显性作用,更要从数学课程的隐出发,它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科学语言、进行科学审美,尤其是训练理性思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认知能力和思维训练在内的幼儿数学活动的好坏,无疑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以教育目标与课程改革为宗旨,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并由此制定相应的思维训练方法已经势在必行。为此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立足于幼师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幼师生的数学思维现状,从而有效地改进幼师生数学课程,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亦为从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启迪。
1问题的提出
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教学活动被称为思维训练。教师如何在正常的幼师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继而形成指导幼儿数学思维的能力,是所谓的幼师数学课程中的思维训练。学生、数学教师与数学家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维。要完成这种由低到高的数学思维转变,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身数学思维的劣势与提升点;二是教师在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中,发现数学家的思维方法;三是在数学教师的思维的推动下,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与数学家的思维接近直至转变。可见数学作为思维训练的体操,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肩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可见,在幼师数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水平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将来继而应用于职业,还能使幼师生在未来从教过程中,对幼儿的数学思维培养富有积极的影响,对实现幼师数学课程服务专业、面向未来、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也意义重大。本文拟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维现状的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为幼师数学课程中思维训练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全体在编学生,从中抽取了150名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进行了关于幼师生的数学思维意识、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数学思维状况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2.2研究工具
以班级为单位,对被测幼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被测幼师生在填写调查问卷之前,主测教师要告知调查问卷的填写说明,再按要求施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调查问卷。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明确了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数学思维状况,再综合其他相关成果的研究,我们把幼师生数学思维分为意识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思维和方法数学思维。这里的意识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没有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没有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又存在着诸多数学思维的方法问题。这里的习惯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拥有较全面的数学知识,又初具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数学思维习惯初步养成,数学思维的方法却略显不够;这里的方法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丰厚的数学知识和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亦可以合理地使用数学思维的方法。
3结论与分析
3.1幼师生对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培养幼师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从理论层面,幼儿数学知识固然浅显易懂,但是相应数学概念丰富,并且各概念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从内容层面,幼儿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算术,更涉猎数、量、形、逻辑等众多数学领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其中就包括数学领域活动的教学。因此幼师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将对所教授幼儿的数学知识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师生如果没有数学再学习思维意识,那么他怎能学会数学知识,从而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更遑论指导幼儿学习数学,对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基于此,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程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的幼师生约占65%;约38%的幼师生对幼儿数学各个领域知识具有较强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约62%的幼师生认为已经具备从事幼儿教师的基本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薄弱或者没有;认为有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学好数学具有必要性的只占33.5%,约66.5%的幼师生觉得幼儿学习数学的优劣与幼儿教师的数学再学习思维意识关系不大或者无关;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训练数学思维的仅占28%。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幼师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但对身边的数学不敏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和再学习的思维意识不强。近三分之二的幼师生认为职业规划中不需要或者没有必要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学习,大多数幼师生对数学的思维训练作用感受不深,这部分幼师生处于意识数学思维。
3.2幼师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
所谓创新,绝对不是在数学课程中幼师生不会提出问题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答案;所谓学会,只有具备举一反三、设疑反问的思维习惯才可以。在数学课程中,幼师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应用这种数学思维的能力,才能使幼师生终身受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状况问卷的思维习惯调查结果中发现,根据数学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幼师生有16%,学生乐于且习惯自学数学;习惯于教师帮助进行数学学习的幼师生占25.5%;41%的幼师生偏于讲练结合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其余的幼师生只能接受教师详尽的讲授才行。对幼师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形式的调查结果说明,在长期的先修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形成了不愿意自觉分析数学问题的惰性,缺乏自觉地将问题提出并把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的习惯。少部分幼师生对数学问题乐于积极思维,有爱好,具有较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处于习惯数学思维。
3.3幼师生对数学应用的思维方法
数学课程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仅坚持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还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适合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幼师生坚持优秀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也有利于幼师生在未来职业中指导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审题后没有思路,18%的幼师生习惯反复推敲,选择不同的思维方法;立刻寻求教师帮助的幼师生占61%;21%的幼师生会彻底放弃。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应用的思维的方法调查结果证明,幼师生如果不具备优秀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势必影响其数学知识的认知、再认知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的坚持。反之,促进幼师生数学知识认知和形成良好思维品质时,是处于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方法的运用不容小觑。基于以上调查数据,了解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状况。调查结论和分析显示,首先,从数学思维意识层面,我们必须打破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幼师数学课程思维训练形式,否则将抑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其次,我们必须击破为了练就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而采用的强行灌输与认同的思维训练方式,不然将会造成幼师生刻苦学习的假象,习惯性地形成教师对幼师生数学思维训练的忽视,和幼师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劣势。最后,我们必须突破幼师数学课程中薄弱的数学学习方式,明确形成与学前教育专业相适应的系统科学的数学思维训练模式的必要性。在数学课程中,教师根据幼师生的学习状态,在体现主导作用的同时,注意适时情境的创设、合理时机的把握,注重在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意识、习惯和方法,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问题解决型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训练模式,并应用于指导未来幼儿数学活动思维训练之中。
作者:闫玲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胡香兰,等.高师数学专业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通识教育,2010(4).
[2]张丽萍.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研究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4).
[3]郑英昇.高中数学优秀生数学思维的AHP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4).
关键词:临床决策能力;高职护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影响
临床决策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做出专业决策的速度、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是高职护生必须具备的能力[1]。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校180名高职护生作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20.3±0.9)岁。
(二)方法。在进行正式的临床教学前,对选择的研究对象进行32学时的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包括案例中疾病诊断、护理要求、护理方法、疾病观察和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全面涉及到了专科和基础护理中的常用操作技能。包括18个内外科案例,12例儿科,10例妇产科。培训时主要采取情景模拟和PBL教学模式。老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7-10人,选出一位组长。教学时,老师先给出案例,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总问题,课后查阅相关医学文献或者是请教临床专业护生,在下一节课堂教学时,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对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并随机抽取其中一组进行实际护理操作演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病房情景模拟的方法: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场地资源,模拟病房情景,提前将案例信息写在模拟病人的病床旁,呈现出多种不同疾病以及演变过程。课堂上,老师分布任务,小组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包括询问病史、病情观察以及基本生命指标测量等,并且做出决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次教学中85%案例采用PBL教学,15%采用情景模拟教学。
(三)观察指标。培训前后在校高职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用叶旭春等人研制的测量工具。其中评分项共5个,分别为发现问题(37分)、确定目标(14分)、决断方案(42分)、实施决策(25分)、评价反馈(11分),加权后的总分为100分。临床决策能力和测量得分成正比。通过试卷方式测试。
(四)统计学方法。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
二、结果
180例在校高职护生经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后,决策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经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1。
三、讨论
准确的决策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提高在校高职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是高职护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目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中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弱,临床决策能力差。临床决策能力需要在培养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其中临床实践就是最好的锻炼机会[3]。随着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很多高职院校都具备了在校给W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例如通过病房情景模拟等进行模拟护理实践[4]。
进行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时,采用问题式教学法(PBL)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后独立检索文献进行查询,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病房情景模拟教学,可培养学生面对护理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尽早适应临床护理环境,避免在校高职护生和临床护理发展的脱节。在本次研究中,进行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的180名在校护生培训后的临床决策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充分证明针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可有效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旭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4):75-78.
[2]陈志祥,张轶杰,王琦珠等.发散性思维训练在精神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