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脐炎的护理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26―02
1 前言
新生儿脐部是易感染性部位,护理不当可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腹膜炎,新生儿败血症。脐带在自行脱落过程中分泌胶质,其胶质相当于创面上的一种异物,引起分泌物增多,为细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次剪脐可以解决新生儿残脐脱落时间长,残端未脱落而变干、变硬,容易划破或损伤脐周围皮肤,痴盖下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因而应选择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剪脐。临床验证,选择适当时间剪脐可减少脐部感染并发症,可有效提高围产期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1-3]。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选取2013年5月1日至5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足月健康新生儿126例,随机将新生儿分成实验组(A)和对照组(B)各63例,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出血,渗液,脐周有无发红,有无脐炎发生。
2.2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5月1日至5月31日黄山市母婴同室足月健康新生儿126例,排除:①脐部有畸形不能正常结扎者;②有难产史;③胎儿窒息;④早产儿;⑤需要特殊治疗的新生儿。
2.3 研究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即行常规方法断脐结扎,用无菌婴儿护脐(准字2006第2640034号,安徽省小山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内所备气门芯,在距离脐带根部皮肤0.5cm用气门芯结扎,在用丝线靠近气门芯处结扎,两道结扎可避免气门芯移位和脐带出血。实验组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行二次剪脐,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行二次剪脐。
二次剪脐方法:左手以高压灭菌的有齿镊夹紧脐残端的末端处,提直残端,绷紧脐周皮肤,右手用安尔碘棉签自内向外消毒脐轮周围的皮肤(包括脐残端部)直径约5cm,再用高压灭菌组织剪,以脐为中心,剪刀与腹壁成15°-20°。自脐残端根部上方,沿脐轮与残端的交界处为剪切起始点,自左向右顺时针方向剪除脐带残端,脐残端分离后,用安尔碘棉签消毒脐窝,并用明胶海绵覆盖,一次性脐贴固定一次性护脐加压包扎,包扎松紧适宜[4-6]。
新生儿脐炎:脐部残端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脱落后伤口迁延不愈;脐部及脐周皮肤红肿、发硬深及皮下。有其中1项即可诊断为新生儿脐炎。
出血的评价:二次剪脐后脐带残端出血不止或在2-4小时内新生儿脐部纱布有血迹,则判断脐带残端出血。
脐带脐部干燥愈合标准:新生儿出生后脐部经无菌结扎、二次剪脐后,局部无渗血、无渗液、无异味、为脐部干燥,脐残端闭合为愈合。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将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 检验, P
3 研究结果
3.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新生儿126例。均为笔者所在科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其中男婴66例,女婴60例,出生1分钟阿普加评分5-10分。新生儿体重2000~4500g,胎龄36~42周,剖宫产69例,顺产57例;按单双日的出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名。
3.2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带干燥时间分别为(5.68±1.23)d和(6.26±1.42)d,两组间脐带干燥时间无统计学意义。(t=1.372,p>0.10)
4 讨论
4.1二次剪脐的意义
表1说明二次剪脐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脐部是一个易感部位,脐带断面又是一个创面,是细菌入侵的门户,若脐带处理不当,容易引起脐部感染。实施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新生儿二次剪脐的安全系数。新生儿脐残端有2条动脉,1条静脉,如过早二次剪脐,血管未闭塞,可致剪脐后大出血,重者可危及新生儿生命。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7]。
新生儿二次剪脐可使脐带与脐带皮肤之处血液循环阻断,基底部早期暴露于空气中,利于干燥,使锯齿样表面被薄层皮肤所覆盖,瘢痕形成,以促进脐部愈合。本组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带干燥时间分别为(5.68±1.23)d和(6.26±1.42)d,这样大多数产妇出院时,新生儿脐带已愈合或基本愈合,减少了产妇及家属对脐部护理的担忧和因护理不当引起脐部感染和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2时间和技巧是关键
根据临床实践得出,掌握二次剪脐的时间和技巧,是防止新生儿脐带出血和感染的关键。表1可见对照组新生儿二次剪脐后脐部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推论及建议
5.1推论
儿脐部处理是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重点。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新生儿出生后行规范结扎,48-72小时后脐带残端萎缩,干瘪较充分,二次剪脐后脐带残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8]。
5.2建议
鉴于此研究结果,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3年起,在二次剪脐前对脐部残端进行评估,如脐带残端干燥,局部血管闭塞,胶质皱缩、瘪陷、变细、脐带质地柔软未变坚硬时为二次剪脐的最佳时机,对于个别脐带较粗的巨大儿二次剪脐延长至洗澡后,通过半年的实践,效果很好。实践证明值得临床推广。总体而言,在护理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掌握正确的剪脐时机和指征,应以脐部干燥为标准,不能单纯以时间为限,如发现脐带粗、软、灰白,应适当延长剪脐时间。时间尽量选择在新生儿沐浴后,此时新生儿较舒适,以免哭闹时闭合的血管复通或腹压增高致脐部出血。
第二,剪脐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源性感染,剪脐时把握好深度,尽量剪去所有的胶带组织,以免脐窝潮湿为滋生细菌提供条件。
第三,剪脐后严密观察,记录修剪时间,观察并记录30分钟、1小时、2小时脐部渗血情况。
第四,剪脐时如发现脐孔特别大,应考虑是否有脐周围组织缺损或先天性脐环发育不良,对于此类脐带,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让其自然脱落为好。
第五,做好健康宣教及科普宣教工作,避免尿布遮盖脐部,男婴常尿湿脐部,避免脐部涂撒滑石粉等情况,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
参考文献:
[1] 兰晓娥,洪惠珠,姚美蓉.二次剪脐四步骤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36.
[2] 吴仕孝.脐炎,《实用新生儿学》2003:354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2003:185
[4] 朱新群,贾殿举,马楠.妇产科感染基础与临床.2002:354.
[5] 王菊飞.8l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实用护理杂 2001:28-29
[6] 陈吉庆,吴升华 《实用儿科诊疗规范》.2002:56
[关键词] 地震;板房医院;新生儿;院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93-02
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高危区,本院由于地震而建立板房医院,结合本院板房医院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新生儿院感的发生。现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儿科,受条件限制为板房医院。本科分为新生儿科和普儿科,新生儿科为有陪伴病房,设床位20张。地震后2008年9 月~2009年12 月共收治的新生儿458 例(观察组)。其中,新生儿肺炎24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50例,早产儿28例,新生儿窒息(轻度)30例,新生儿脐炎5例,新生儿低血糖2例。地震前同期2006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378例(对照组),其中,新生儿肺炎17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37例,早产儿35例,新生儿窒息(轻度)27例,新生儿脐炎5例,新生儿低血糖2例。
1.2 方法
1.2.1 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由护士长全面负责,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建立健全了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及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等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每个月进行消毒工作的总结,认真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解决。工作中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立即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
1.2.2 在现有的条件下将新生儿病房与普儿病房隔开,形成相对独立区域。新生儿室分为感染间和非感染间,相对隔离。一旦发现患有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患儿时,及时将患儿安置到隔离病室或相对隔离区,用物专人专用,根据不同的传播方式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
1.2.3由于为有陪伴病房,因此加强对陪伴的管理尤为重要,我们采取发放陪伴卡,严格控制无卡陪伴入内,一个新生儿只能一个陪伴入内,同时在进门口设置洗手池,教会家长卫生洗手法,做好手卫生工作的健康教育工作,换陪伴鞋,穿隔离衣,同时每个暖箱配置一瓶快速手消液,教会陪伴使用方法。
1.2.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种医疗器械如导管、插管、雾化器、暖箱、蓝光箱、红外线抢救台等应规范消毒,每天派一副班负责使用中暖箱的日常清洁工作(清水清洗),清洁毛巾一用一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500 mg/L含氯消毒强效液擦拭,特别是暖箱内部要彻底消毒。凡常与患者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奶具等应根据各种物品性能及使用情况采取不同消毒方法,以切断医院感染传播。
1.2.5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1]:如皮肤护理,口、鼻、眼的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被服应经过高温消毒后备用,包裹婴儿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用过的被服放带盖的桶内,不要随意扔在地上,更不能与其他污物混放,每日送洗衣房单独清洗和消毒处理。新生儿奶瓶用毕及时清洗,一人一瓶一消毒,牛奶要现吃现配。婴儿毛巾、手帕需一人一巾。
1.2.6 室内通风[2]:每日保证新生儿室内通风2~3次,每次20~30 min,保持适宜的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室内放置空气净化器,每日消毒1次,新生儿室内床及床头柜、桌椅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洗,新生儿出院时,新生儿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每日含氯消毒液拖地3~4次,床头桌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洗2次,每个月做空气培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1.2.7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广泛使用抗生素的病房里,尤其是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因抗生素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推动力[3],所以应严格掌握选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对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均严格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7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胃肠炎2例,静脉炎1例。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1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脐炎1例。两组资料对比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板房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主要易感因素
新生儿长期处于宫内的无菌环境,缺少各种微生物抗原的刺激,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处在一定程度的抑制状态,对很多微生物缺乏抗定植能力而易发感染[4]。
“5・12”地震后本院由于受条件限制为板房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除与医护人员因素、各类侵入性操作因素及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等传统因素有关外,板房医院环境因素建筑布局受限,病房空间相对狭小,消毒设备不完善,管理起来难度较大,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也对其有一定影响。同时,病室通风换气不良,易造成空气污染,也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5]。
3.2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
地震后本科在现有的条件下将新生儿病房与普儿病房隔开,形成相对独立区域。新生儿室分为感染间和非感染间,相对隔离。同时加强对陪伴的管理,笔者采取发放陪伴卡的措施进行管理,同时,严格掌握选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对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均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尽管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尽管本院为板房医院,但是预防是最好的防治手段,通过实践,高度重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规范管理程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措施得当,本科的新生儿院内感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夏莲,沈灯霞.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控制的体会[J].江西医药,2009,44(8):846.
[2]席建宏,古丽苏玛依・热合曼.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222.
[3]牛桂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护理措篪[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55-56.
[4]董海峰,张玮.新生儿医院感染323例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5):467-468.
新手妈妈疑惑:带着宝宝出院两周左右,我在给宝宝洗澡时看到宝宝脐窝里的脐根部长出白色的东西,用酒精也擦不掉,于是赶紧抱着宝宝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是脐肉芽肿,经过搔刮上药后,几天才痊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新生儿的脐部,若在接生时消毒不严格,或家长在护理时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脐部发炎、出血、渗出、有脓液、脐轮红肿等症状。若有上述症状出现,尤其是脐轮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那就是脐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缺乏,有可能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约有30%~50%的败血症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常有合并症,如硬脑膜下积液、低钠综合征、失明、失聪、癫痫或痴呆等。所以妈妈对宝宝的小肚脐护理绝不能掉以轻心。
新生宝宝肚脐会凸出来怎么办?
肚脐也会发生疝气,所谓“肚疝”是指在小孩哭闹或用力的时候,肚脐会凸出的病症。正常的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其肠道是膨出在脐带中的,在10周左右才会慢慢回缩腹内,腹壁也会逐渐密合。如果肚脐处的腹壁肌肉较薄弱,支撑力不足,当婴儿用力时会使腹内脏器鼓出,而形成脐疝。
脐疝气不具危险性,大部分的患者会在1~2岁内自行痊愈,所以通常不必开刀。若小孩大于两岁还没愈合,或腹壁缺损直径大于2厘米,或另有其他因素,就要考虑以外科手术来治疗了。
新生儿脐部该怎么护理?
用酒精消毒
在新生儿出生脐带脱落前后,通常需要用95%酒精加以消毒,加速脐带的干燥,避免细菌感染。在正常的照顾下,脐带在宝宝出生后约七至十天之后,就会自然干燥脱落。在刚脱落的肚脐处,可能渗出一些血水,妈妈们不需要太紧张,它会像一般的伤口一样渐行愈合,此时仍依脐带处理规则继续处理就行了。
如果脐带脱落不完整
有些脐带脱落的不完整,可能仍留一点在肚脐上,使肚脐经常是湿润的,这样的情形,很容易引起慢性发炎及肉芽组织增生,称为脐息肉或脐肉芽。
脐息肉芽若持续两、三个星期都没有消退的现象时,可以找医生用化学物质,如硝酸银或电烧灼破坏肉芽,待5-7天后,脐息肉芽就会逐渐干化并掉落。这些虽是小问题,但如处理不当,会引起细菌感染,也不可掉以轻心。
尿布勤换消毒
同时尿布要勤换消毒,尿布不要覆盖在脐部,以免厌氧菌生长繁殖。预防脐炎,最好能为小儿创造一个洁净的、近乎无菌的环境,母婴最好采用抗菌系列产品,如抗菌织物制成的床上用品、内裤、毛巾及婴儿尿布等。
脐带是胎儿的生命线,是胎儿连接母体( 胎盘) 的通道,是胎儿从母亲那里获取营养和排泄废物的必经之道;新生儿离开母体,脐带的历史使命即告完成,脐带即刻被结扎剪断,留下脐带的残端。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24 至48 小时自然干瘪,3 至4 天开始脱落,10 天至半个月自行愈合。但如果护理不当,细菌可在局部生长繁殖,引起新生儿脐炎。细菌还可以通过脐带进入血液,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所以必须做好脐部的护理。不过,虽然很多年轻女性在准妈妈期间已经掌握了一些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但是当满心欢喜地面对刚出生的宝宝、进入实质性的护理阶段却是手足无措。毕竟,出生后立即被切断的脐带根部是伤口,而且脐带内血管没有完全闭死,一旦护理不当导致细菌乘虚而入,就可能引起脐炎、败血症等危及宝宝的生命,所以很多新妈妈对于如何进行脐带护理这一方面很挠头了,甚至有些害怕,其实,只要能遵循以下三大原则来来行事,就安全得多了。
首先,要注意脐部的消毒。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二天,就应把脐部包扎的纱布拿掉,换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而且应坚持每天更换一次。如果脐带残端已干缩,就不必再用纱布了,将脐带暴露在外,有利于脐带干燥,也有利于脐带脱落。新生儿脐部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5%聚维酮碘,或75%的酒精溶液消毒脐部一次;消毒时左手食指和母指暴露脐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签自内向外成螺旋形消毒,直径约3cm左右,同时注意脐轮下缘凹陷部分的消毒。
其次,脐带脱落后,要经常注意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和干燥,以免细菌入侵。如果发现脐部常常比较湿润,可撒一些消毒用滑石粉以保持干燥,但不要用消炎粉;如有肉芽形成,可用5%至10%的硝酸银溶液点一下,促其愈合,如果肉芽反复,那么就应该去医院请医生诊治了。如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并伴有异味,且脐部周围发红,属炎症表现,有诱发败血症的可能。
再次,新妈妈每次在护理宝宝的时候都要注意观察脐部的变化,如果出现有脐孔潮湿、渗血、分泌物增多等应加强消毒,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了:
1.脐部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时。
2.脐部潮湿、脐周围腹壁皮肤红肿。
3.脐孔溶血,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4.愈合时间延长,超过半个月。
“在我们家乡有个习惯,那就是宝宝出生后要用艾叶包裹脐部,这样做有科学依据吗?”
答疑:
据我们所知,有些地方的确有用用艾叶或脏布包裹脐部的习俗,这样做非常不科学,一定要彻底摒除。新生儿时期,脐部是细菌侵入的主要门户,如护理不当,细菌繁殖会造成脐部化脓,甚至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前,不要沾湿和污染,如果发现宝宝的脐带残端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见有黄色或白色脓液排出,这就是新生儿脐带感染的征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以免并发败血症和新生儿破伤风。
洗澡时,要尽量避免洗澡水溅入脐孔,洗澡后立即擦干净并用75%酒精擦洗消毒;与脐带残端接触的衣物、尿布等都必须保持洁净、干燥,发现潮湿要及时更换。要特别注意避免大小便污染。换尿布时也要注意尿布不要覆盖于脐部,以防大小便污染脐部。
“宝宝的脐带脱落后脐部有些红红的,会不会有问题啊?”
答疑:
脐带脱落后创面稍有湿红这是属正常现象,可涂1%龙胆紫(即紫药水)帮助济口愈合。脐窝结痂后,务必等它自行脱落,痂皮脱落后,如果脐窝处有少量浆液状分泌物,可以每天用75%酒精擦洗,然后再涂1%龙胆紫,用无窗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灰、滑石粉之类涂敷,以免感染。如果发现脐根部长出肉芽组织,可以先用75%酒精擦洗,再拿10%硝酸银水点灼一下,最后用消毒生理盐水洗掉硝酸银,有助于促进愈合。如果发现脐部纱布有鲜血或脐部周围皮肤发红,脐窝部有脓性分泌物或分泌有异味时,都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我的宝宝出生已经半个月了,脐带还没有脱落,这样是不是不正常啊?”
答疑:
正常情况下,断脐后新生儿的残留脐带在24 至48 小时自然干瘪,3至4 天开始脱落,10 天至半个月自行愈合,但也有不少宝宝超过15 天甚至20 多天还为脱落,最长的达54 天。延迟脱落的脐带给产妇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心理负担,也为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埋下了隐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脐带结扎位置太高、新生儿脐带较粗大、脐带消毒不当、脐部潮湿等等原因,在不清楚是哪一项原因引起的时候,建议你不妨带着宝宝到医院做检查,有备无患。
六大要点防治新生儿脐带受感染
1、脐带未脱落前要保持脐部清洁与干燥,避免尿液弄湿脐部。
2、宝宝出生后24 小时即可打开脐上的消毒纱布,若无感染,以后可不用纱布覆盖,以促使脐带更快干燥脱落。
3、纱布打开后,可用75%的酒精棉球轻轻擦洗脐根部及周围皮肤,以后每次洗完澡均应擦洗1 次,以利脐结端干燥。
4、脐部潮湿或有分泌物时,每天可用75%酒精消毒。
5、勤换内衣,尿布不要盖在脐部,防止粪尿感染,发生脐炎。
6、脐带脱落后,仍要尽量保持脐部干燥和清洁。
【关键词】产妇 新生儿 家庭访视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17-02
产后访视是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访视可了解产妇的生理和哺乳情况, 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健康指导, 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利于母亲身体恢复健康。我科对我院分娩的市区产妇进行家庭访视,(郊区及乡下的由当地卫生院上门检查)。发现产妇和新生儿存在诸多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需要健康指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被访视的产后0-42 d的产妇及新生儿,产妇850例,新生儿856例(含3对双胞胎)。对产后访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别对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恶露、乳腺、会阴情况、大小便和新生儿体温、皮肤、黄疸、身长、体重、大小便及母乳喂养等情况进行分析。
1.2 方法
产后访视内容 产妇保健手册访视要求,对每一位产妇于产后7 d、14 d、28 d进行访视记录,访视内容主要是:收集资料并进行建档,包括年龄、职业、婚姻、职业状况、生活习惯、孕期情况、分娩经过及本次检查情况,进行体检并记录。产妇要观察体温、血压、乳腺、子宫复旧、会阴、二便等情况有无异常。检查婴儿的反应、心肺、黄疸、囟门、皮肤黏膜、口腔、生殖器官、脐带、喂养、吃奶、二便等情况,评估产妇的精神,心理状况及家庭环境、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对存在或潜在问题运用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和护理支持等手段加以解决,对不能以上述方法解决的疾病或情况及时与本院联系并动员其入院诊治。对访视情况认真记录于《保健手册》中。
2 结果
剖宫产450例,阴道顺产391例,阴道助产分娩9例。全部母乳喂养650例,部分母乳喂养150例;人工喂养50例。产妇情况:皲裂37例,内陷35例,乳汁淤积49例,乳腺纤维瘤2例,尿潴留2例,会阴切口愈合差12例。新生儿情况:第一次访视时新生儿存在问题依次为病理性黄疸35例,红臀21例,脐炎16例,鹅口疮11例,新生儿腹泻11例。第二次访视时上述各症状明显减少。第三次访视时除个别湿疹外已全部治愈。出院后的母亲母乳喂养率低及新生儿的脐部及皮肤的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感染率高。
3 讨论
3.1 产后家庭访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如第一次访视发现病理性黄疸35例,经住院治疗均治愈。
3.2 通过产后访视,大力宣传母乳喂养,传授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时解决产妇及家属在喂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常见问题,给予正确指导和处理。纠正传统的不合理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营养指导。
3.3 产后访视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婴儿健康成长和母乳喂养的成功。高质量的产后访视可以降低产妇产褥期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母乳喂养率。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保健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作为妇幼保健人员只有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的学习,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求。
3.4 要充分发挥孕妇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健全孕妇学校上公开课的制度,要经常上课,把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保健和婴儿保健知识传受给孕妇及其家属,避免在产褥期产妇自身保健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缺乏而出现问题。同时,产后访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及时上门进行产后访视,为产妇提供从住院到出院的连续性健康教育,使产妇能得到及时的护理支持和技术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保健水平,保障母婴安康。
参考文献
[1] 范玉震.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产后访视效果评价研究.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