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保健的目的

儿童保健的目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保健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保健的目的范文第1篇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妇幼保健所儿保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2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专家访谈方式对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和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是目前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结合影响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完善儿童保健管理机制、解决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和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服务建设重要的一环,也是衡量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加快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儿童保健问题日趋增多。目前,国内的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尚不完善,各地区尚未制定出统一的儿童保健管理办法,给儿童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儿童保健管理有关影响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儿童保健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区1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0 例儿童保健服务对象以及10 名我区从事孕产妇保健、胎儿及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以及儿童保健服务和儿童健康管理方面的专家。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 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象进行儿童保健管理满意度调查分析,对社区儿童保健管理模式中的各部分进行问卷调查,非常满意(5 分)、满意(4 分)、比较满意(3 分)、不满意(1 分)、非常不满意(0 分)。专家按照问题的严重性程度对儿童保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评分,以1~10 分,分数越高,代表问题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3.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保健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结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较低的为儿童保健门诊基础设施、儿童保健政策、儿童保健卫生费用投入。儿童免疫接种满意92 例,评分为3.85±0.95;儿童保健宣传力度满意88 例,评分3.68±1.01;儿童系统管理72 例,评分3.13±0.98;产前检查69 例,评分3.07±0.83;孕产妇系统管理67 例,评分3.05±0.87;儿童保健管理体制65 例,评分3.03±0.91;新生儿访视63 例,评分3.01±0.85;儿童常见病防治61,评分3.00±0.92;儿童保健队伍素质61例,评分3.00±0.87;孕产妇健康教育60 例,评分2.98±0.90;婚前医学检查54 例,评分2.80±0.77;儿童保健卫生费用投入38 例,评分1.89±0.69。

2.2 儿童保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

专家评估得分较高的依次为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和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详细见表1。

3 讨论

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儿童健康状况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儿童健康状况既直接关系到本人能否健康顺利成长,又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优劣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本次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专家访谈方式对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保健管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满意度较低的为儿童保健门诊基础设施、儿童保健政策、儿童保健卫生费用投入;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和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是目前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本次对影响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因素研究,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防控工作:(1)加大政府对儿童保健费用的投入,完善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将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内容纳入到我区经济发展规划中,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财力物力支持。(2)加大婚前医学检查宣传力度,保障新生儿质量:临床研究表明,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因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对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监管,解决儿童保健供需矛盾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财政扶持力度,免费提供婚前保健和产后随访保健教育,扩展免疫接种服务范围,尤其对于基层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保健工作,政府更要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其保健管理工作体系。(4)积极落实新生儿筛查制度:新生儿筛查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新生儿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儿童保健的目的范文第2篇

关键词:0~6岁 非户籍儿童母亲 儿童保健知识 探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46-0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实现,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快乐。儿童由于其生理发育不完全,免疫防护能力较弱,抵抗外界环境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害,且其患病后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1]。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目前我国非户籍儿童的比例较高,如何对非户籍儿童卫生保健情况进行分析,确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对非户籍儿童保健的现实状况的了解主要还是从非户籍儿童母亲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进行探讨,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选择仁怀市城区三个办事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两年期间的180例0~6岁非户籍儿童母亲育儿保健资料,对这些母亲的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和需要程度进行探讨,观察其认知结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城区三个办事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两年期间的180例0~6岁非户籍儿童母亲育儿保健资料,这些儿童都在0到6周岁之间,为非户籍儿童。儿童母亲的年龄分布在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27.6岁;儿童母亲的文化程度中有初中109例,高中41例,高中以上的30例,包括了高职、大专和大学本科等,儿童的家庭条件中年收入在一万到五万的有123人,年收入在五万到十万的有47人,年收入十万以上的有10人,在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以后,对这些非户籍儿童的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的调查研究。

1.2 方法。对该组非户籍儿童的母亲用的是多阶段抽样的方法,统一用0-6岁的非户籍儿童的卫生服务现在所处的状况及问卷调查,现场对目标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有儿童出生发育情况、儿童的自然情况、儿童接受保健教育的状况以及儿童母亲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和需求。

1.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抽样中的母亲对儿童的生理发育知识、儿童教育知识、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儿童心理发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很差,每项的了解程度都不超过20%,母亲表示不知道这些上述儿童保健项目占40%。

3 讨论

儿童保健主要是在儿科医生和公共卫生医师/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的指导下,对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情况进行开展和具体管理的。其包括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及学龄期保健。新生儿保健是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实施的保健,这个时期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保健工作以喂养、保温及清洁卫生为主。婴幼儿保健是指1周岁至3周岁过程中实施的保健,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智能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能力明显增强,但缺乏对危险识别的能力,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创伤、中毒、传染病为主。学龄前期保健是指3~7岁儿童的保健,此时期儿童发育减慢,求知欲强,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事故和传染病为主。学龄期保健是指7岁到13岁(青春期前)的保健,此时儿童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保健工作以防止龋齿、近视和慢性疾病为主[2]。其中对7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是重点。

调查结果显示,非户籍儿童的母亲对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就给在非户籍的人群中展开儿童各种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这一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非户籍儿童的母亲对于儿童接种疫苗以及定期的健康检查的需要性相对较高,但受计划生育政策限制的影响,对育儿的咨询以及对新生儿进行访视的要求却比较低,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该人群的非户籍性很大及母亲儿童的保健知识十分贫乏、宣传教育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大多数非户籍儿童的父母亲是来自于偏远的农村[3,4],她们不愿意到妇幼保健机构和医院去咨询,就是医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她们也不太乐意接受保健服务。针对非户籍人口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保健的意识相对淡薄等特点,相关的各个部门应该加强并且利用这类人群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程度,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或是采用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指导,以便更好的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针对非户籍人口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淡薄等特点,卫生部门应加强并协调相关部门采取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积极配合或接受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基层儿童保健问题的了解,对其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刚,吕军,张德英,刘英涛,张立.管理者与提供者对非户籍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12(09):716-717

[2] 史晓浩,杰.非户籍儿童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指向一种质量互释的混合研究[J].南方人口,2010,14(02):528-529

儿童保健的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儿童保健;影响因素;对策;事业;发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7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98-02

儿童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做好基层儿童保健工作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以及促进妇幼卫生事业顺利进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1]。为此,本文就各种基层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提出几点对策。

1基层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1基层儿童保健机构建设不够完善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工作量比较大,范围比较广,且专业性也很强。这就对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还需要较强的责任心及综合职业素养。然而目前我国的很多基层保健机构中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缺乏投入,工作人员数量不够多、专业技能不够强,尤其是很多偏远农村及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儿童保健工作几乎都是由妇保医生或从事其他科医生兼职完成,甚至有些地方的儿童保健工作是由无医疗知识的村妇女主任担任,而村妇女主任要面临多项工作的管理,这无论是从专业水平还是工作范围方面讲都对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基层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2]。

1.2缺乏专业的基层保健队伍由于儿童体质和性格特点关系,儿童保健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人员才能完成。而目前很多地区由于基层儿童保健机构建设不够完善,对于专业队伍的建设缺乏投入,现有的保健人员并非专业人才,而是由医师兼任或者一些业余人员担任,这就使得保健人员往往比较缺乏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专业理论差,管理水平低,缺乏系统理论。而由于人员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缺乏,使得儿童保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不协调、不完整,缺乏逻辑性、准确性,同上级部门沟通能力差,致使工作衔接不上,造成工作被动等等[3]。严重阻碍了基层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

1.3资金投入少,见效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各种医疗费用也随之增加,这就使得基层财政时常出现困难,保健机构收入往往比较少,投入的资金也只能够做好日常的基础维护工作,比如设备维修、房屋维修、日常工资开支等等。资金的缺乏就使得对儿童保健工作的投入经费比较缺乏,且见效慢,开展相关保健人员的培训、学习深造也就无从谈起,有一些地区采用农村妇幼人员兼职方式,而由于工资比较少,使得兼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比较缺乏,加上兼职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就非常低,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4地理环境受限,管理存在较大问题这主要是针对于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使得道路交通的建设也非常缺乏,加上医疗费用在不断地上升,就造成了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典型的就是集居、散居儿童无法纳入系统管理中,使得存在很多漏洞,一些医院由于经济或者其他原因并没有按照国家颁布的政策开展日常儿童保健工作,没有积极的对儿童进行免疫、接种以及贫血化验等等,新生儿疾病筛查、访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而很多农村家庭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疏于儿童的日常保健,一些留守儿童及流浪儿童更无法接受日常的保健。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乡村地区大部分偏远山区5岁以下儿童均散居,无人看护,以致在智商、安全程度均大大低于城市儿童[4]。

2加强基层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对策

2.1完善保健机构,加强逐级管理任何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依靠建立管理机构进行引导和监督,要加强基层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对策,首先是要完善保健机构,加强逐级管理。在具体的实施措施上:应由县级以下逐级努力创造优越条件,建立健全儿童保健制度、常规和职责。尽量改变兼职现状以及其他不合理的现状。落实责任制度,加强规范流程管理,层层把关,分清责任,突出重点,对于农村众多思想观念较落后的人员予以思想引导和教育,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保健的认识和重视。在基层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结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要从这三个部分入手,找准切入点,完善保健机构,加强逐级管理,切实推动儿童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

2.2加强保健人员的培训首先是要加强对各级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保健人员的专业水平,尽可能的为保健人员争取短期学习或进修的机会,同时要引进新力量,尽快提高儿童保健队伍的专业水平;其次是要加强保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保健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基层儿童保健工作应积极和各相关部门联系,调动起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让每一位村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儿童保健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积极投身儿童保健工作中来。

2.3加大儿童保健事业的经费投资这就需要引起各财政部门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加大经费投入使得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得到财力保证,以加强各项保健项目的开展、设备的维修,以及提高基层保健人员的工资待遇,从而提高保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从而促进基层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

3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基础医疗儿童保健事业由于受到人员队伍、机构建设、环境条件及经费投入的影响而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这就需要政府牵头,加大经费投入和宣传教育,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基层儿童保健工作,推动我国的基层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锐.一生致力于我国的儿童健康事业的儿童保健专家——钱倩教授[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02:95.

[2]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妇女发展规划和贵州省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1,15:5-25.

儿童保健的目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儿童保健; 整体运作;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owntown child health services operating mode at the present stag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owntown child health services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s.Method: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ld health services of this area,the whole operation mode was implementated.The indicators and the quality of child care services were analyzed in the last.Result:Implementated the whole operation mode in this area,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management rate and the anemia census rate of 0-3 years old children was better than before,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P

【Key words】 Child health care; Whole oper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Shaoguan 51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4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保健服务是卫生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1-2]。近年来,医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世界儿童保健服务观念也较之前有了改变[3-5]。为探讨观察现阶段城市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运行模式,提高城市儿童保健服务,本研究结合本辖区目前儿童保健服务的实际情况,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约儿童保健的儿童500名,采用常规儿童保健服务;另选取2012-2013年在本院约儿童保健的儿童500名,采用儿童保健服务整体运作模式。

1.2 整体运作模式构架 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儿童保健指导、儿童保健门诊以及集体儿童保健。

1.3 整体运作模式做法

1.3.1 转变保健服务观念 通过多种方式如短期培训、外出进修、工作例会以及个别指导等,对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保健服务观念进行一系列调整。在工作中,时刻将儿童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治疗有效结合,形成整体。预防措施包括疾病筛查、健康体检以及识别危险因素等;治疗措施包括矫正儿童生长发育问题以及干预心理行为等。除此之外,反馈制度及工作转诊也是十分必要的。

1.3.2 工作人员组成 主要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儿童保健科临床医师组成,具体负责指导和监督儿童保健工作,并承担一定的门诊工作。

1.3.3 儿童保健门诊提供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是要多层次及全方位的:(1)有效结合预防门诊及体检门诊,根据实际情况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并防治各种常见病,指导母亲合理的早期教育及喂养;(2)不能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儿童身上,也要详细了解儿童父母及主要家庭成员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以及职业等,并对其提供有效的保健服务;(3)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儿童提供保健服务;(4)对根据儿童对服务的需求不同,分为常规项目(监测生长发育、指导母亲营养喂养)以及选择性项目(评估心理发育、肝脏功能检查、训练康复等)。

1.3.4 家长反馈 在实施儿童保健服务整体运作模式中,家长反馈制度十分必要。可以通过电话、反馈单等形式将儿童实际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并对健康有问题的儿童给与有效建议(及时复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儿童保健服务覆盖情况比较 在提高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听力筛查以及贫血普查等保健覆盖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后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施前后降低儿童常见病及行为问题等患病率方面比较 在降低儿童常见病及行为问题等患病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后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家长对儿童服务满意情况比较 在家长对儿童服务满意度方面常见病防治、喂养指导、预防接种以及生长发育等,实施整体运作后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目前儿童保健服务的特点 医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世界儿童保健服务观念也较之前有了改变,这就导致现阶段儿童保健服务的特点也在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由以往国家包经费、规定服务内容、包组织管理以及包服务的格局转变为目前的经费来源多渠道、管理多机构、服务内容多元化及管理全方位等新格局;(2)服务层次的转变:由以往的定期人体体检及预防接种服务转变为接受保健指导、接受定期全面体检、心理保健以及智力开发等;(3)由以往消极参与到目前的积极主动参与,接受保健的人群越来越多;(4)服务手段由以往的单一、不先进向目前的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方向发展[4-7]。

3.2 儿童保健服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存在众多问题严重制约保健服务整体运作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保健机制不合理:一直以来重视治疗却轻视预防,往往对于疾病的治疗设施配置十分齐全,却在预防疾病方面缺少完整的设施,即使是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妇幼保健院,也无法完全配置高级保健服务装置。目前的服务配置给医生带来极大压力,因为家长希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均能得到专业的指导,但由于医院没有相应的高级服务配置,根本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8-11]。本调查显示,在提高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听力筛查以及贫血普查等保健覆盖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前分别为71.3%、30.7%及66.4%;在佝偻病普查及婴儿母乳喂养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前分别为82.4%、75.3%,普及率很低。(2)保健服务的价值与价格不符:保健服务工作人员不仅要解答家长对儿童日常疾病的预防问题,还要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现阶段的许多保健服务人员还无法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有效提升儿童服务水平,在考虑问题时仍不能全面思考,思维仅仅局限于儿童个体[12-15]。所以,导致保健服务的价值无法完全体现出来,收益与支出脱节,严重制约保健服务事业的发展[4]。本调查显示,家长对儿童服务满意度方面,常见病防治满意度仅为61.3%,喂养指导满意度仅为73.1%,预防接种满意度仅为74.6%,生长发育满意度仅为61.4%,说明多数家长对儿童服务不满意。

3.3 改变保健服务模式后的效果 结合本辖区目前儿童保健服务的实际情况,对本辖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前后各项指标以及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与贫血普查率等儿童保健覆盖指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后(分别为89.4%和89.3%)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分别为71.3%和66.4%),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转变儿童保健服务观念至关重要,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各项指标以及服务质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艳红,赵鹏,徐志浩,等.0~36个月社区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71-173.

[2] 王颖丽,陈风华,王蓓,等.杨浦区户籍与外来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状况比较分析[J].上海医药,2012,33(4):47-50.

[3] 王俊红.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构建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2):55,57.

[4] 洪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现状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3):357-358,370.

[5] 毕霓霞.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39.

[6] 陈志玮.肇庆市2006-2010年儿童保健指标完成情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95-96.

[7] 简惠连.预防保健相结合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3(28):83-85.

[8] 花静,吴擢春,孟炜,等.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在我国应用效度的初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556-559.

[9] 戴兴芳.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45.

[10] 高春梅,杜亚平.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967-970.

[11] 黄晓琳,叶颖菲,黄巧娟,等.佛山南海城乡地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91-92.

[12] 李振林.社区1岁内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12):158-159.

[13] 王易,刘荣,辛秀梅,等.在儿科护士当中普及儿童保健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107-110.

[14] 于娟娟,尹德卢,李颖,等.北京市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培训模式及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3994-3996.

儿童保健的目的范文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闵行区0~3岁流动儿童。

1.2方法

查阅门诊个人健康档案获取保健管理信息。按照上海市0~6岁儿童系统健康检查要求[1],儿童满2个月均在相应社区儿保门诊或保健院建立体检卡并开始健康体检[2],规定1周岁内完成4次体检。满6个月时开始验血,此后每半年验血1次;满9个月时听力筛查;满1周岁时智力筛查和尿常规检查,此后每年智力筛查和尿常规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儿童数为统计年度内在闵行区接受免疫接种的0~3岁儿童数;保健管理数为该统计年度内接受1次及以上体格检查的总人数。常住儿童数为统计年度内在闵行区住满1年的0~3岁儿童数;系统管理数为该统计年度内常住儿童按年龄要求完成规定检查项目的总人数。保健覆盖率为保健管理数除以儿童数;系统管理率为系统管理数除以常住儿童数。率的差别比较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

2结果

2.1流动儿童总数

闵行区2008年、2009年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率分别为99.5%和99.7%。流动儿童的总数近似为在计免科进行免疫接种的儿童数。闵行区2008年、2009年0~3岁儿童数分被为38959人和42941人。

2.2流动儿童保健管理情况

2009年闵行区流动儿童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均较2008年有大幅增长(见表1)。表12008年、2009年上海闵行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情况

2.3验血率情况

2009年度内满6个月儿童验血率与满12个月儿童验血率均较2008年度有增长(见表2)。表22008年、2009年上海闵行区流动儿童验血情况

3讨论

3.1流动儿童管理现状

闵行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儿童人数多,为户籍儿童的2倍,且流动性大,对儿童保健缺乏认识,保健依从性差[3]。通过信息化建设,闵行区推动了流动儿童管理。2009年流动儿童保健覆盖率94.7%,较2008年明显提高,说明有更多的流动儿童参与到保健管理中来。同时,流动常住儿童的系统管理率为84.9%,满6个月验血率和满12个月验血率分别为88.1%和84.9%,提示保健管理质量也有提升。

3.2信息化建设

2008年1月,闵行区作为“卫生部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试点区”开始了信息化的建设。构建了覆盖卫生局、区域医疗中心、专业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村卫生室、居(村)委的网络体系[4]。不同于传统的健康档案,eHR具有一点(源)采集,多点综合利用;在线、实时、连续、整体、捷便的特点。2009年初,在完成了前期的规划、试运行后,闵行区儿童保健实施了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从出生开始的信息为基础的管理流程。区内每个儿童(包括户籍和流动儿童)均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eHR)”。辖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院的儿保门诊应用统一的儿童保健信息模块。同时,儿保信息与计划免疫、孕产妇管理、计划生育等部门相互链接,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儿保工作者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及时建立儿童保健卡,在区内实行网络化管理。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院网络一体化,区内儿童可以在任何一家单位完成系统保健管理。一旦出现儿童未按照预约时间来进行儿童保健时,系统会及时提供相应的信息,社区基层儿保医生会通过催访等多种形式提供保健服务。

3.3信息化建设对流动儿童管理的推进

个人电子健康档案(eHR)的建立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了便利。儿童保健工作是通过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运转来开展工作的。社区儿保医生作为网底是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妇幼保健院承担保健网络之间的枢纽功能。这一模式为儿童保健事业的普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流动更趋便利,给基层儿保工作者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信息化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服务形式,儿保工作者转被动为主动,完善了社区流动儿童系统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了疾病、生长发育的科学检测体系。使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覆盖率高、控制效果好、可拓展性强、满意度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