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工程市场调研

土木工程市场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能力;教学方法;综合能力

0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技术型学科,培养目标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具有一定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科学素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建造及工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掌握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经济、管理类知识,要通晓经济、精于管理。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十分必要。

1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经济管理类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模块,起到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的作用。西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有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法规与工程监理等,它们共同构筑一个课程平台,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和工程监理能力。

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资料显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除少部分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其余大部分毕业生均走向与工程实际相关的工作岗位,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从事房地产开发、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参与市场竞争,就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懂施工会管理,即具备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与效果评价能力,能参与工程招投标,掌握概预算的编制,精通法律法规及合同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在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的同时,具备必要的经济管理类知识。

3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3.1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认为,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应以学习技术为主,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开设只是点缀。与大部分专业课程相比,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未被普遍认可,学生认为经济管理类知识对将来的就业起不到多大作用。对待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态度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足够的兴趣,被动学习。

3.2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

经济管理类课程对实践性要求较强,要在相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进行理论分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缺少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工程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在结合案例教学时,相应的理论分析就比较困难。

4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经济管理能力的措施

4.1经济管理类知识的合理配置

在土木工程的专业课程设置中,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数量很少,这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远远不够。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经济管理类知识,才能使所完成的项目达到三大目标的相对较优。根据工程建设的性质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还可开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招标与投标、工程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以适应这一需求。同时还需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以案例形式加以讲解,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强化,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到开设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2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可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各种开发潜能的有效措施,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将经济管理类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紧密配合。如精心准备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的有影响的成功管理的实例作为案例,这能引起学生兴趣,有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知识结构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问题求解策略,并使学生形成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态度。还可将讲座环节引入课堂,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的管理人员作报告,以切身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3综合能力的提高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具备在社会活动中把握自己、发掘创新思维的能力。经济管理类知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学生通过学习经济、管理、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可以开拓眼界,培养创造性思维。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判断、决策,更为科学、准确,能更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管理类知识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论文撰写,查阅资料,市场调研等,这些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有直接的帮助。

5结语

经济管理类知识是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必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并付诸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强化经济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艳娟,何明胜,江煜,夏多田.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1):67-71.

[2]刘小雷.基于“卓越计划”的《水工程经济》教学实践环节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43-46.

[3]赵玲.《工程经济》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建材,2017(3):291.

[4]刘光焰,王晓峰.基于新常态下工程管理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16(2):80-82.

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仿真技术;土木工程;施工实训;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理论型与实践型相结合的专业,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拥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在实验实训教学上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施工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将仿真技术引入到土木工程施工实验实训教学中,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改革,对激发学生的工程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仿真技术在施工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基本思想

仿真技术在航天航空、军事领域的应用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设计的基本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发展,使用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得到了迅速扩大,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被引入到了实验(实训)教学中,称为仿真实验[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施工课程有别于其他类别的课程。然而,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差、不安全因素多,一旦发生意外安全事故会造成法律责任纠纷,影响实训单位声誉,因此,多数施工单位不愿接受高校学生在工地实习实训,这是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需要,《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主要讲述建筑施工技术和组织中的施工工艺原理和操作要点,剖析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因素及对策。这些分部工程中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土方开挖、高大模板、起重吊装工程等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安全隐患多,而施工实习实训又是施工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实践。从目前就业情况看,土木工程专业绝大部分学生是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与此课程密切相关的单位。因此,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建设工作岗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目标[2]。

若要利用计算机创造虚拟环境来模拟各种真实环境,并根据真实环境和实际操作情况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操作、验证、设计、运行,把仿真技术与《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需要将土木工程施工中各个研究对象共性的规律提炼出来,归纳为各个单元操作,并将这些单元操作按施工工艺过程整合。例如,钢筋工程实训中,把钢筋施工工艺分为钢筋调直、下料、弯曲、接长(焊接)、绑扎安装、验收一条主线,开发出基于施工企业的虚拟仿真场景的实践教学软件或技能操作平台。不仅可以节省学校购买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电焊机及钢材等材料设备资金的投入,而且学生实训安全也得到保证,并能快速而高效率地提高学生技能实践的质量和安全。还可以实现施工技能实训中与仿真设备的交互,能够像玩电子游戏一样无限制地使用和复制,减少人为损坏设备的可能性,学生实训的安全也得到保障;也可通过修改实训模型有效增加新设备的功能,优化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实现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合作性训练、协同性训练以及远程训练等,达到资源共享目的。从学生的角度,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在相应仿真环境中进行施工实训操作,可以自由改变各个施工工艺的参数,自由控制各个节点实训内容,观察其施工工艺过程,从而进行施工生产实践中质量与安全的控制,掌握施工工艺操作技术,建造出符合《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合格建筑产品[3]。

二、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的现状

工程施工实习实训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的操作性实训和现场管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两大部分,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关键必修课,是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有别于其他选修类别的课程。然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滞后于现行规范、工程实践。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内容陈旧,技术落后,没有与时俱进,紧跟现行法律和规范,贴近工程实践,没有形成较好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有层次的互动式的施工类课程教学体系。例如,2009年国家出台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尽管是推荐性规范,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中讲述的仍然是50年代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2.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理论跨度大等特点。施工课基本是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陈旧,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一般较差。尽管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大量的图片、动画资料,然而,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也很难观察到施工的全过程。

3.施工生产管理实训方法和手段方面。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效果的好坏对毕业后学生适应社会工作及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现在全国高校土木类院校的培养方案实习分为施工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3周,条件好的学校有3周的实训,以老师根据教学安排事先联系好实习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组织学生到工地去参观、见习,由现场技术人员和老师对工程概况及施工技术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效果极差。

4.在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方面。实习实训教学资源的不足是长期困绕《土木工程施工》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难题。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实验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趋于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占用更多的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资源。而这种矛盾可通过仿真技术的应用得以缓解,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软件,可模拟环境情境,学生通过仿真实习实训后,对实训的整体到局部建立起直观感性认识,学生可不受实际实训条件和时间限制进行实验、实习实训方案设计。虚拟仿真技术和实际情境实验结合的模式可合理有效配置教学资源,解决实践课时少的问题,改善教学条件,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环境[4]。

三、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

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国际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要求。加入WTO以后,我国建筑行业人才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如何加快体制改革,全面适应和抗衡各方面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建立高等职业化的教学模式是中国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它既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也是整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所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国内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在沿袭传统教育思路,实行“智育第一”的应试教育,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相对滞后。在教学模式上,仍重书本、轻实践,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授课为重点;在课程的设置形式上,通论性、概述论课程多,实践性课程少,从而导致学生对老师过分依赖和对教材的一味拘泥,造成专业知识空泛,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勇于质疑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受到影响,严重地制约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点是教学尚未面向市场需求,没有把就业市场作为教育的导向,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企业需要,难以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面对入世的形势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联系到建筑类专业的教学,高等教育必须转变人才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树立差异性的教学观念,增开创造思维训练

创造是通过独立的思维推陈出新,求新求异。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开设创造思维训练课,把创造思维训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在思想观念、方法上创新。学生不仅从书本而且从大千世界中去体会,只要敢想,独立思索,可以加快培养学生动手造物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应在新的设计理念下,以改善人们的物质环境生活需求为前提,注重加强学生对“造物”活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应成为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综合能力的高下直接影响成才的比率。

(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以实训手段为主的职业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性环节上,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室和造物手段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应有大量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强化实训动手能力和设计产品开发是掌握专业能力的核心,也是人才能力结构重要的一环,没有了实训材质练习,是不会成为合格的设计者,只有纸上画图能力仅仅是完成了一半,学生从平面设计到成品制作完成全过程的实训,这正是设计专业以成品反映成果的特点,也是教学效果风格品味的具体体现。

在实施实践环节的参与指导上,既要有学校的专职老师,又要有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求者,教和学成为双向式教学过程。

(三)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进行综合竞争能力的培育

土木工程学生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主要着眼于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使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的特点,以及知识、能力的职业性等特点。

综合竞争能力主要指针对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

二、整合专业课程设置,探索“理论+实践”的教学改革

(一)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高低决定人才的规格和服务能力,而人才质量主要在于课程结构安排合理有效、优化。教学质量的内涵应从单纯知识传授扩展为知识、能力并重,技艺传承与全面提高素质并重。

建筑专业职业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专业培养要不断适应建筑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此,专业教育要适应新兴岗位群的人才智力结构,要有新知识的技术含量,才会保证人才质量合格。因而专业的筛选、建设和优化是需要紧密联接社会,并有一定的超前性,才会保持活力。知识结构的合理有效、整体优化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学改革工作是以提高建筑人才质量为核心,以专业拓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方向,课程整体优化、筛选、充实,以动态改革为教改内容,探索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的新人。

(二)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方向是当前新兴的岗位,社会上对这类人才需要量很大。高等院校要重视这种新的知识结构变化,通过加大投入,在软件方面具备相当规格,在教学中形成一、二年级计算机基础课,三年级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实习实训结合,建立两个单元的教学模式,以土木工程专业的主流软件为教学平台,来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三)开展与企业联接的课题选择

根据建筑的职业特点,在学习期间应要求学生广泛接触建筑类的企业,到社会需要中去发现寻找建筑项目的题材,进行市场调研和课题选择。特别是在毕业实习设计中,学生到建筑工程公司进行业务实践,与企业联合真题真作,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需要的课程结构的改革。学习要努力建设“教学――设计――生产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将学习内容与实践联接起来,既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又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同时高等院校应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参与社会业务竞标、参与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制作,在与企业广泛的联系之中,使教师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践、对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加深了解,以促成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结构的筛选、充实和完善,使教改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教育与社会实践课题相连结,才会使教学生动、活泼、有生命力。

三、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职业化教育之路

(一)面向市场需求,打造订单培养方式

1.整合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课程结构应采用“3+1”的模式(即三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和企业介入的方式(即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课程整合的方法(即调整部分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技术基础课,安排技术含量高的实训课程)等。

2.实施专业人才的订单培养

学校要瞄准建筑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要,积极进行订单式的培养。同时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努力适应企业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

3.毕业实习设计、岗前培训和就业安置相结合

用毕业实习设计、岗前培训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三合一”方式,取代以往的毕业设计方法。毕业实习设计环节放到企业中去进行,同时也是进行上岗前的培训,这样企业可以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考察过程。

(二)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土木工程专业如何对口社会需求,以及实施何种相应的职业资格培养还在摸索。学校应由原来单一学历教育逐步扩大到以初级职业资格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从而加大培训的技术含量,提高专业适应要求。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将使专业性更突出,适应性更强,对毕业生就业会更有帮助。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四、整合社会资源,打通产学研合作的途径

建筑人才职业教育以培养设计、管理、施工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企业具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因此,土木工程人才培养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双方积极沟通,打通产学研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

产学研合作的实施途径有:

1.初始阶段――一般性的参与合作。选用优秀学生、毕业生到企业参与实习、开拓市场等活动。

2.中级阶段――协地介入合作。让建筑企业介入学校教育的办学过程,参与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开发、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环节,同时接收毕业生实习训练。这种协的介入合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能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

3.高级阶段――互动性的产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职业教育,建立“职业培训基地”。这种形式是在前两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性产学合作。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

学校主动参与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这种形式学校如果能够实施,无疑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订单培养方式实施。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沈艳丽(1969-),女,沈阳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工程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2.2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2-63-02

一、问题的提出

工程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不足 15 年,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故国内大部分工科院校都设有工管专业。分为工程技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建设管理、房地产经营及物业管理 5 个专业方向。相关高校都是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战略的需要,在上述 5 个方向中选择一至两个方向,并依此确定该专业的主学科归属与办学设置,或偏重于管理或偏重于技术,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方向。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工管专业是以管理学研究而誉满全国的品牌专业;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工管专业都是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型管理专业;而东北财经大学的“投资工程建设管理学院”则是培养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的高端人才基地。

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弥补电力工程建设中估价、施工及管理人才缺口,结合沈阳工程学院在经济学、管理学、电力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工程管理专业设电力工程建设方向。

二、电力工程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沈阳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未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根据市场调研以及沈阳工程学院的定位,学院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面向电力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突出工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过程;突出“产、学、研”结合的育人特色;突出具有创业和创新人才潜质的能力培养。也就是说,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充分考虑行业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和电力建设行业发展调整专业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

三、电力工程建设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

1、根据人才市场对同时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色,在开设电力工程基础、动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技术类课程。开设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主要有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生产实习、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电力设备概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工程实训等课程。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职业资格认证角度增设了造价师方向,并结合注册造价师的考试科目,合理地安排了课程,增加岗位适应能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中至关重要。其中专业课基础实训课设置了工程测量实训、工程结构实训、工程估价实训和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并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训、工程概预算软件实训、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利用学院的优势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优势,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力度。如: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增加电力工程实训、发电厂动力设备实训等实训环节。实践环节中的毕业设计:安排学生到沈阳工程学院基建项目、校外实习基地的电建施工项目等建设单位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等实际工作,并结合所参与的实习项目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设置采用“教学阶段—课程平台—能力训练”模式。我们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参考了同类学校的培养计划,本着优化结构、保障重点和突出人才特色的原则,经过科学分析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这3个阶段。各个阶段根据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规律,按公共基础课管理基础系列课土木工程系列课专业课电力建设专业方向课的顺序,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系列课程平台。每个课程平台又与一个或若干个能力训练模块相对应,着重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工程技术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执业技能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按照相互衔接、相互渗透、顺序进行、整体推进的态势组织教学,全过程地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以上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达到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工程技术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执业技能训练的目的。

土木工程市场调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施工单位;工程造价;造价管理;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项目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新兴土木工程建筑的高速发展,施工单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此,提升施工单位工作质量,加强施工的单位施工效率与经济收益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对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行有效强化与调控,用以保证施工资源的优化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1施工单位工程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工程决策阶段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工程项目规模、工程项目建设强度、工程项目施工设备选用与工程项目建设地点勘察等内容[1]。而这些内容的确立与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以及工程成本预结算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对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决策时,施工地点应可能的选择距离施工原材料较近的地方,或是尽量选择符合施工标准的本地设备资源与材料资源,从而降低施工材料运输时间与运输费用,实现施工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为施工工期提升保障。与此同时,在进行施工工程建设地点选用、施工设备选择以及施工方案确立时,应对工程建筑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自然环境进行考虑,遵循科学性、经济性、实用性、技术性原则,从而在保证施工适量的同时,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优化[2]。

2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工程设计是基于工程决策的基础上,得以进行的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此工程中,施工单位需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工程项目实际调研情况以及施工单位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招标设计、合同设计,用以为施工工程提供施工标准与依据。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首先应根据工程要求与自身资源、经济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整合,从而设计出最优的施工方案,用以保证施工工程与工程造价管理的稳定性。其次,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工作人员,根据方案,结合工程项目预结算计算方法,对工程各环节所需材料、人力资源、设备以及整体费用进行计算[3]。与此同时,基于施工单位自身情况(技术人员、工程设备、运行资金等)将工程图与施工图相结合,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分解并保证分解项目预结算限额的稳定性。此外,设计并规划合同标准,避免工程变更造成经济损失与工期的延误,用以在施工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行科学规划。

3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招标的制度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建设企业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施工单位而言,施工单位的招标工作是一个内容复杂且涉及领广泛的工程管理环节。与此同时,施工单位招标工作也属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施工单位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要想实现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降低企业成本控制,施工单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招标工作:其一,严格遵循国家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结合市场发展变化,科学进行招、投标设计;其二,准确掌握市场发展变化与工程项目需求,结合市场调查情况(原材料市场价格、设备价格、竞争企业情况)进行合理投标报价,并制定科学施工方案;其三,利用工程量清单计算模式,对工程成成本进行预算,并结合施工图纸与实际情况,对成本进行调控[4]。

4工程合同签订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合同是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标准,是工程施工各环节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有效反映了建筑工程市场情况变化。因此,施工单位在合同设计与签订过程中,应保障其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对此,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市场调研、企业实际情况、工程建设需求、工程成本可控范围、不确定因素影响性等),从而强化合同管理。与此同时,对不确定性因素应进行补充说明,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明确责任职能,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5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施工单位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阶段,也是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经济投入都将进行实践投入,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工程工期与资源投入[5]。因此,在施工工程中要想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稳定与优化,可从以下几点进行管理与控制:首先,基于施工图纸与施工合同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施工单位在施工工程中,根据施工图纸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反复考察,并针对图纸中已发生变化的地区进行及时、合理调整,用以减少因工程变更而造成费用损失。例外,施工单位应遵照合同施工要求,明确施工责任,用合同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因工程纠纷而出现经济损失。其次,强化施工成本控制:熟练掌握施工具体情况,依据市场变化,科学计算工程量,避免漏算、错算、超算等现象的产生。合理选用施工工作人员与施工设备,尽量聘用高技术且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在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同时,降低用工数量,从而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此外,注重施工变更的控制:工程变更问题是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竣工工期与施工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工作,尽量减少施工变更的产生,在面临施工变更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与解决对策,用以减低经济损失。

6工程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工程竣工管理部门,科学管理工程款项、预结算工作与建筑问题索赔制度,尽量降低工程变更、工程延期等问题带来的经济影响,避免工程款拖欠问题的产生,从而实现施工单位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优化。

7结论

总而言之,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对施工单位内部资源优化与调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发展以及土木工程建设的改革实施,实现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优化发展,对我国施工单位安全、稳定、可持发展与竞争具有深远意义,是我国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曹智芳 单位: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娜.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26.

[2]玄丽,康丽.浅谈高校基建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控制[J].科技资讯,2016(21):35-36.

[3]张妮妮.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