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技术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是在人与自然、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凝聚了人类建筑文化、生态文明与生态智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生态效益并体现出对未来的关怀。因此,绿色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态、降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其主旨是与地球和谐共生。作为一名设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环境伦理学的观念,将建筑与适宜技术相结合,采用低能耗达到高效率的能源循环模式,将建筑从建造到全寿命周期的能耗减到最低,并有利于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
2绿色建筑技术
在谈论绿色建筑技术时,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建筑技术的适宜性。福斯特曾经指出:“谈论技术不时髦了,但我却不知道,你怎么能不制造物品?而这正是技术之所在,也即我们的文化之所在”。任何时代建筑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与建筑师对当时先进技术与结构的大胆运用和拓展密切相关。技术在当代社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乃至成为当代的文化特征,建筑亦不能不把技术的运用当作一个关键课题。在分析当代技术的前提下,如果以建筑所利用技术的特征和差异作为分类标准,则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低技术、中间技术(或称轻技术)、高技术。这种划分标准有助于理解技术的复杂性、经济性和可普及性之间的关系。(1)低技术是指在传统建筑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条件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在建筑营造中使用的技术。当今低技术的源泉是传统建筑,它偏重于从乡土建筑、地方建筑中挖掘传统的节能、通风、利用土生材料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并加以技术改良,不用或很少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在形式上主要强调乡土、地方特征。(2)中间技术是因其并不拘泥于技术类型的时空性,并在上述低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的原理和设备,通过深入的建筑设计,提高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以保护生态环境。在运用层面上,它倾向于利用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和工业产品,也不排斥传统低技术。中间技术的核心是依据建筑所处的经济、环境条件适度地选择合适的技术形态。(3)高技术是指积极主张运用当代最新的技术成果来解决生态建筑设计的问题。并把其他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进来且以高新技术的运用为主题。即使使用一些传统技术手段,也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来加以实现。技术的三个层次在这里并不是一种绝对观念,而是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中间技术相对低技术而言是高技术,而相对高技术则是低技术。同时技术也是动态发展的,不同层次之间的技术,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而相互转化。传统建筑的很多地方体现了生态的观点,在技术上是人们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摸索所形成的,其所依据的建筑技术往往是最朴素最直观的自然规律和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相对现代建筑而言,低技术具有良好的普及性、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和应用、成本低廉。传统建筑的低技术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制约,营建模式需要结合地域的自然气候、地理资源,表现出与自然和谐统一。正由于以上诸多的原因,传统建筑的低技术设计方法保留和延续着较多的传统因子,携带的文化信息较多,同时也在技术层面上最结合自然,采用最少的改造自然的技术手段来达到舒适、适宜的居住环境,在这个层面上,传统建筑的低技术特征是绿色建筑技术的一个分支研究方向。
3绿色节能建筑实例分析
对绿色节能建筑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国的相关节能建筑上,德国在居住建筑中的能源节约计划主要有:主动式太阳能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且将这些节能方式运用到建筑上形成了———低能建筑、近零能建筑、全零能耗建筑。其中有一项建筑技术让我们的感受尤为深刻,那就是“石灰砂砌块”和泡沫混凝土砌块。德国的砌体外墙和中国的砌体外墙非常相近,砌块的基本模数是一样的,原来也是以实心粘土砖为主,后来发展成为空心粘土砖,但粘土砖都要开采粘土而破坏植被,还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烧结并释放有害气体。而石灰砂砖砌块是在200摄氏度下,蒸汽养护数小时即可成型,不需要高温烧结。泡沫混凝土砌块也不需要烧结,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原材料也可以反复利用,同时,这种方式形成的砌块的力学和热工性能都比粘土砖好。低能耗是世界上比较公认的一种可以推广的实用型节能建筑,而且技术也相对成熟。节能建筑是一种在建筑建造完成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探求的一种能耗节约模式,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层面上来讲是对于建筑的使用寿命周期的研究。德国的零能耗建筑实验表明,建筑所必需的能源都可不需要靠外部系统提供,而可以仅依靠建筑自身从太阳能和地热等资源中取得,所以这种建筑也叫太阳能全自给建筑。在设计上主要从建筑设计、外墙和窗户的构造、通风系统、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热水系统这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每个方面的相互搭配补充,实现建筑的零能耗;建筑设计上,讲究建筑的进深尽可能小,这样采暖能耗小;外墙和窗户的构造上,首先要避免“热桥效应”的产生,还有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及墙体砌体材料的选择;通风直接关系到建筑使用的舒适性,这一点尤为重要,应在设计上尽量减小风速,室内通风的方式应根据室内的温度来选择是自然通风还是被动进风或排风系统,同时配合采暖系统保证室内温度在一个范围内的恒定,这样才会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主要采用太阳能电池系统和氢氧电池系统为建筑提供能源和供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给自足,为建筑提供良好的电力供应和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热水系统主要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要设备,在冬季太阳能不足时,可利用氢氧电池系统为热水器提供热源。实际上,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常有多种节能方式可以运用。太阳能只是其中一种。传统建筑虽不能做到完全的零能耗,但可采用适宜技术来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比如沼气、利用乡土材料来加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等。为此,在设计绿色建筑时,首先是要认真审视建筑周围现状,哪些技术和条件有利于节能,哪些可以提供能源;如果常规成熟的技术可以运用,不妨与高新技术进行仔细比较,何者更经济可靠;同时还要找到在热工学上的平衡点,既减少能量损失又增加能量获得,力求节能效益更大化。
4绿色建筑技术
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景绿色建筑技术是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着眼,从建筑的材料到建筑全寿命周期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这是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诚然,这只是从空间建构的材料方面为考量,在建筑空间的使用过程中,绿色建筑又应该对建筑投以什么样的关注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建筑的使用能耗、建筑的生态性、建筑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三个方面来思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从传统居住模式中转变为现代居住模式,势必会造成居住方式的改变和建筑观念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分散式居住,演变为新农村的集中、密集、小区化居住形态。传统的居住建筑是人们长期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物,往往是采用简单、经济的技术来达到生产生活居住的目的。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应该以绿色建筑技术理念为指导,遵循可持续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尽力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使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因此,在建筑前期阶段,应全面考虑地域特色、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调查研究当地的建筑材料;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这些因素加以重点思考,力图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设计与自然结合。而在建筑工程技术设计中,也应该对工程作出系统分析和合理科学的规划,使工程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同时针对建筑的各种物理性能,还需要作出相应评估,例如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遮阳等物理性能。此外,也要对当地的光环境进行分析,是否适合采用太阳能,在农村沼气也是一种环保的新型能源,在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给予重视。
关键词: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绿色建筑;技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P421文献标识码: A
一、超高层城市综合体概述
城市综合体或都市综合体,是“将城市活动中多种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的组合(商业、办公、居住、旅馆、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通过一组建筑来完成,并与城市交通协调。同时,在不同功能之间建立一种空间依存、价值互补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复合、高效的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功能复合是城市综合体的首要特征,其次它具有城市性,这意味着城市综合体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对城市开放,为城市活动提供若干功能,也需要依靠城市的公共设施进行供给,更重要的是依靠城市中高密度的人口赋予活力,因此是城市建筑网络中有机的部分。
二、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绿色建筑的特点
超高层综合体的绿色建筑或其可持续性涉及一场关于城市形态的集中与分散的争论。主张分散的主要论点认为代表着集中城市形态的超高层综合体耗费过多的能源和资源,对周围环境施加过大的不利影响,并且会造成建筑内的人与自然环境的过度隔离;主张集中的主要论点认为超高层综合体向空中发展节约了土地,让更多的自然环境得以保持,可以通过公用设施节约能源和资源,还能缓解城市中日趋紧张的交通状况同时减少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从上面的论述可看出,超高层综合体对于可持续性来说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争论至今仍持续不断。超高层综合体对于可持续性的有利因素包括用地集约,减少大面积的地表环境破坏,减少交通需求,可以进行功能复合与设施共用,可以进行集中的大规模控制,高度优势增加了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的可利用性,为城市生活增加便利性等。不利因素包括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尤其是结构),能耗大,超过土地单位面积资源承载力,大进深不利于自然采光通风,容易造成安全问题,保证室内舒适度代价高,与自然环境的过度分离,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可能造成交通拥堵等。超高层综合体的绿色建筑的特点,可以从这些有利或不利因素中找到依据,发挥有利因素,避免、减少或弥补不利因素。超高层综合体的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还需要具有前瞻性,因为超高层综合体项目规模巨大,设计、施工到投入使用再到完全运转使用的周期往往较一般项目更长,因此要求在设计进行绿色技术方面的考虑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技术、设计等方面不仅要立足与现在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顺应各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高层城市综合体原则型设计策略
(一)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体现的是以个体与整体有机关系的设计整体,要求设计既满足个体的需求和发展,又要实现与设计整体间的整体适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及可持续的关系。高层城市综合体具有复杂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设计中更需要综合性原则的应用,以保证这一复杂建筑类型设计上的成功:①外因:地理环境、交通可达性、市场构成分析、人群活动习惯与活动方式;②内因:项目明确定位(消费人群、服务内容等)、独特性(建筑形式、功能组合方式、服务)、企业文化、人本关怀(体验型的空间)、人性化的管理营销手段(慈善、名人、活动、品牌);综合性的原则体现在具体设计中,表现为功能的叠合、空间的整合以及设计意象的融合三个方面:①功能的整合是建筑本身功能复合化和城市高密度发展的需要;②空间的整合是实现提空间使用效率、减少空间设计浪费的做法,在突破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与内涵的同时,提供给人们新型的城市空间体验;③设计意象的融合更多的体现在设计整体的视觉效果,社会内涵、功能需要、技术支持、个人审美等等共同决定高层城市综合体展现出来的效果。
(二)多样性原则
高层城市综合体设计具有很强的城市性特点,加上其在城市中的重要角色,其设计时应尽量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在城市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混合多样化,这给城市生活带来了丰富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加拿大城市规划家简?雅各布斯,在其《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通过考察城市结构与基本组成元素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功效,反思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论,表达了城市多样性对于城市活力与市民生活的的重要意义。她在书中写道:"建筑以及其他用途间的融合是城市地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高层城市综合体为充分发挥地块的优势和价值,多样性的原则贯穿始终,主要表现为功能的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两个方面。这既符合城市对高效利用土地的要求,又丰富了建筑的内涵和空间活力。
(三)可持续原则
高层城市综合体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撑其运行,在当今人类可用能源减少、地球资源紧缺的北京下,生存环境的可持续需要社会中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高层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师作为物质环境的主要参与者,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树立生态、节能、可持续的观念,在此指导下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可持续设计策略,实现高效节能的目的。为了解决发展与可持续之间的矛盾,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延长建筑寿命成为现时代首要需要思考的建筑问题。在设计中,适宜的可持续方案是实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体现到设计可持续原则策略上,包括了减少对生态圈破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创造健康舒适环境三个部分。
四、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的绿色设计与实际应用
(一)绿色设计的意义
超高层综合体的绿色设计,可分为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阶段,它们有不同的考虑问题的方式和范围,但也有延续和承接、有相同的原则和目标。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与一般的绿色建筑设计一样,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为必需。计算机模拟以及实验室的物理模拟,从方案阶段开始就起着分析、比较与筛选的作用,有时候模拟的结果还能对设计给以决定性的影响,在技术设计阶段更是如此。此外,一份客观的模拟结果所具有的准确度、说服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任何精巧设计构思无法比拟的。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总结出的两个阶段各项绿色设计条目远远不是超高层综合体绿色设计的全部内容。建筑设计不是一个多项选择的问题,在超高层综合体绿色设计方面更需要的是突破常规的创新性。
(二)体形细部的设计
虽然在超高层综合体的技术设计阶段其形体与空间己经定型,但形体的细部设计仍会对建筑的绿色性能有很多方面的影响。风对超高层综合体不仅造成水平荷载,还会对表皮结构有剥落的作用。此时对于风环境来说有必要进行更细致的风环境模拟,为达到更加真实的模拟效果,还可通过风洞试验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发现问题,对建筑形体的细节做进一步的调整。例如,形体转角处流线化处理是超高层综合体普遍使用的减小风的瑞流和剥落作用的设计。
(三)特殊“绿色构件”的设计
除了利用自身形式以及围护结构的性能,超高层综合体还可以通过设置的特殊构件来应对风、光、热等自然条件,这些“绿色构件”往往能成为建筑的特色。梅纳拉TA1大厦顶部的薄膜遮阳棚就属于这一类“绿色构件”。超高层综合体中还常有利用特殊构件引入自然光的设计,如郑州绿地广场顶部的精心设计的导光构件,将自然光引入顶部酒店的大堂。用于减小超高层综合体高层部分的风振、增加室内舒适度的阻尼器也可被概括为这类特殊构件之一。总的来说,这类“绿色构件”的设计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清楚它是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被设计的,其次需要运用创新的思维,最后需要运用分析、模拟等手段进行验证,确保所设计的绿色构件能够达到既定的目的。
(四)材料性质的考虑
超高层综合体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十分巨大,对于材料的设计决策会对某类型的材料消耗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超高层综合体的材料设计决策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材料的可再生性质和隐含碳排放量并将其纳入设计考虑的范围中。尽量选择通过可再生途径生产的材料;利用本地或附近的材料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还需将建筑材料的便于回收利用的性质进行考虑。
结束语
超高层综合体合理地应用绿色设计与技术,对建筑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与建筑的环境有重要意义。虽然超高层综合体的建设、运营乃至拆除会耗费大量的能源、物质和人力物力,而且会形成脱离自然的高度人工化的环境;但从效率方面考虑,超高层综合体节约了大量的土地,使城市在激增的人口压力下扩张、侵占周边土地的趋势得以缓解,节约的大量交通需求使得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得以降低,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环境体验。它的存在和发展正在不断验证它的对人类和环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凯竞.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研究[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4.
关键词:绿色医院建筑 设计 自然资源
Abstract:Green hospital building is the hospital buildings those can maximize resource conservation, rational planning and carefully designed to ensure functions and compliance processes, maximiz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e pollution, provide safe, suitable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in the buildings life cycles. There is no fixed design pattern in green hospital building. To design a good green hospital building, the architects must joint with the hospital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tegrate the function,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Keywords:Green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Natural resources
一、绿色医院建筑的概念
绿色医院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确保功能,遵守流程,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供安全、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
目前,绿色医院建筑通常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利用先进技术类型,其特点是积极利用技术含量高的适宜技术,侧重于技术的精确性和高效性,通过精心设计建筑的细部提高对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另一类型则被称为乡村类型,其特点是采用较低技术含量的适宜技术,侧重对传统地方技术的改进来达到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的目标。
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把医院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高效、美观的医疗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
我们从绿色医院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中可以看到,设计师应该在有限的物质资源条件下,采用较为简单的建造技术,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文化习俗,设计出实用、高效的医院。
绿色医院建筑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人和自然相协调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健康、舒适生活的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二、绿色医院建筑的设计原则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绿色医院建筑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人们对于绿色医院建筑的认识日趋深入。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不是某种固定的结论或方法,而是这种理念所蕴涵的设计原则。
(一)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
绿色医院建筑首先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即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
据统计,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0%~60%,这包括建材生产和运输、建筑施工所消耗的能源,而其中所占份额最大的是建筑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建筑照明、采暖、空调等)。这些高能耗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人为浪费造成的。例如:从主观上漠视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影响,过分地依赖人工照明、空调等高能耗的机械设备,低劣的建筑质量,粗放的施工工艺以及基于高能耗的粗放的运营方式。而绿色医院正是要杜绝这种粗放、浪费的模式,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
(二)以人为本
绿色医院建筑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即追求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建设代价。首先,要满足人体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以满足人体热舒适。其次,要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霉,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健康方面,绿色医院建筑既要保证患者与医生之间良好的交流环境,又要满足患者就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等要求。
(三)因地制宜
绿色医院建筑非常强调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例如,西方国家有很多多层的小医院,建筑面积小,相对专一,而我国则以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主,其中病房楼几乎都是高层建筑。对于前者而言,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热、供暖都较为可行,而对于我国高层建筑来说,就是将医院所有楼的外表面都装上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也不足以提供该楼所需的能源。
另外,气候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生态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医院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例如,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非常高效、重要。北方寒冷地区的医院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要更多地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从而防止太阳辐射和眩光。一种医院平面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蹩脚的抄袭。
(四)全局考虑
绿色医院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例如,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此,整体节能设计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绿色医院建筑的性能及成本。
(五)注重美学
生态美学是绿色医院建筑不可或缺的灵魂。从美学特征来说,绿色医院建筑没有可以套用的模式,它是各门专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综合作用的科学结果。它尊重材料固有的美学特性,发挥材料最大的物理性能,不矫揉造作;在高技术的条件下,能显示建造技术的精密、严谨;在适用技术的条件下,能体现纯朴、自然、谦恭的态度。
(六)合适的技术手段
在绿色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建成过程中,技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为实现绿色医院建筑的目标,从技术的层面来说,可以分为简单技术、常规技术、高新技术3个层次。尽管采用高新技术是未来绿色医院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常规技术、常规材料依然是当今我国绿色医院建筑探索与实践的主体。在西方发达国家,多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建成各种技术水准的“生态型”医院。而在许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埃及,一些著名建筑师在适用技术这个层次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印度的现代建筑不仅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而且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利用传统技术材料,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了适合人们居住的、健康的生态环境。所以,生态绿色医院建筑是一种设计理念,它针对不同的自然气候特征、地域文化传统以及当地的材料技术,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三、绿色医院建筑的若干设计构想
绿色医院建筑没有固定的模式,建筑师只有联合院方和工程专业人员,整合功能、结构和构造,才能设计出艺术上令人信服的、有效的、可持续性的形式。
(一)考虑建筑本身的节能
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时,首先要考虑建筑本身的节能问题。理想的医院建筑应该是集热、贮热、保温集于一身的建筑,应该将建筑本身设计成一个满足人们舒适感的低能耗实体。
(二)充分利用太阳能采光、供热、制冷、通风
建筑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有机体,护结构模拟人的皮肤,不仅起保护作用,而且还起着室内外能量交换和新陈代谢作用。
(三)设阳光间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可在正南和偏南方向设阳光间,其大部分或全部用双层玻璃,并设可调节角度的百叶或窗帘,通过阳光间将小庭园引入室内空间。建筑的南向设透光玻璃窗,其他朝向少设或不设玻璃窗。同时,可以间接利用窗外地面及翻转的上下窗台板,将太阳光反射到室内。
(四)考虑蓄热能力
为防止太阳能建筑室内气温波动太大,医院应具有一定蓄热能力,应保证两面以上的隔断墙是蓄热性能好的重质墙。房间内的各个部分――包括各种设备、家具等,尽量选用高蓄热性能的材料,以利热量的贮存和释放,提高房间的室温。
(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控制系统应采用模糊逻辑,多个传感器可提供诸如室外风向和风速、室外温度和湿度、降雨量、室内温度和湿度、室内光线强度等各项参数。信息处理网络接收各传感器所传送的信息,控制着多个微气候调节装置(羽页、通风瓣、供暖和制冷系统)等。
(六)做好建筑保温
应利用周围地形、树木和其他建筑物挡风,使建筑物少受强风影响,避免与当地主导风向正交;应加强屋顶空间和地下空间保温;应在入口处设挡风门廊等。建筑围护结构应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加强构造细部的处理,防止冷风渗透,门窗部分可通过加厚窗帘、增设挡风百叶等来保温。
(七)种绿植
为了使环境绿化在冬季不遮挡阳光,在绿色医院建筑的前方以种植花草及灌木为宜。高大的树木宜种植在建筑前方120度范围以外,这些树木冬季不会遮挡阳光。考虑夏季遮阳可在建筑前方格架种植季节性的藤类植物。
(八)设置建筑净高
考虑到太阳能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1AQ)及能耗和建筑造价,绿色医院建筑净高以2.6m~2.8m为宜。
(九)考虑建筑材料的舒适性
建筑材料除节能外,还要有天然的舒适性和保健性。即要求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能耗低、污染小,使用时与环境协调,废弃时易于消纳或生物降解,对环境无不利影响。
四、结束语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途径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特点分析
绿色建筑产品的成功投产运营并被市场的高度认可和接纳,并不是因为绿色建筑施工具有的成本可控的价格优势,同时也因为绿色建筑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各类现有能源,比如节能、节水、节电、节水等,进而会最大幅度降低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提供给人们居住、办公、娱乐时的健康建筑环境,使之建筑风格和建筑环境等最大限度的回归大自然。此外,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念应用时,由于要全面考量到生态环保收益和经济适用需求。因此,建筑产品投产运营时往往可获得可观的经济利润,又能实现显著的生态效益,做到人和建筑以及环境间的和谐共处,促进建筑产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保建设间的持续化发展。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一)和谐原则
建筑是人类行为所产生的一种影响结果,因为它的影响因素较多,其受空间选择、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影响,这些过程均存在着消耗和扰动,因此,绿色建筑特别强调其体系和谐、系统和谐和关系和谐。
(二)综合运用原则
公共建筑融入绿色设计理念的服务宗旨主要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可靠、便利的建筑场所。和传统设计概念相比,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利用各类资源、能源等,强调合理综合利用,高度体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同时,公共建筑往往人流较多,流动性明显,所以也要强调因地制宜,能够利用好各类现有自然条件。
(三)节约原则
最主要是把握好“节能省地”的原则。省地要从规划阶段就开始入手解决,分配好生产、生活等各种用地之间所占的比例关系,使得土地的使用率提高。节能主要是利用蓄热等措施减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按照太阳的运行轨迹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风能等节能措施来减少能耗。
(四)最佳效益原则
在满足业主单位设计要求的基础之上,绿色设计理念应用要结合工程概况将项目施工所在场地的周边现有条件、社会人文要素、自然环境等考到在内,从而才能设计出适宜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地域文化传承的公共建筑产品,待项目营运时可促进建筑产品被市场所接纳,使之具备充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价值。
(五)高度适用性原则
一般建筑设计要考虑实用性需求,但绿色公共建筑要在此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具有高度实用性,能够增强建筑内部和外界间的交流与沟通。比如,建筑产品设计中如果应用了玻璃墙,此时需要考虑避免光污染的同时,还要考虑风格、美观、人文关怀等,从而才能增强人与建筑以及外界的交互性,给人们提供适宜、健康、舒适的建筑场所。
三、绿色建筑设计运用途径
(一)设计方案
要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能源,比如自然光照和自然风力。在设计时要明白任何一个项目组织设计都要满足经济适用原则,所以必然要为长期考虑成本控制而进行合理计算,并不能只看见项目各工程作业的工程量增减花费成本,同时设计目光也要带有远瞻性,能够考虑可以合理利用的施工建材成本回收费用。此外,在技术工艺选用方面,也要适当应用生态策略技术,准许在设计阶段中谋划出不同的设计文件,以从中挑选出集多种方案优点于一体的优质设计方案,取长补短,为项目施工打造出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公共建筑提供有力基础。
(二)公共建筑衔接着的院落
传统情形下的公共建筑,涵盖着独特院落。这一空间形态,带有多个层级内的绿色功能。院落的布设方式,可以依循场地内的空间状态,沿着周边去布设,以便限缩原有的占地。院落类的建筑,能阻挡住外界多样污染,维持住室内现有的气流洁净。敞开态势下的院落,可以吸纳特有的长波辐射,吸纳洁净空气。闭合情形下的天井,衔接着周边区段内的房屋,能搭建出特有的通风体系。经由风压这样的作用,能获取到很顺畅的气流,维持住院落现有的气候环境。院落内的房屋,也会获取到期待中的气候状态。建筑衔接着的庭院,能消除掉噪音,带有隔热及保温特性。布设最佳的院落,可以增添原有的采光面,限缩人工照明产出的污染。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绿色建筑设计要尽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比如,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言,原有对建筑容积率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2.5逐渐升至3.0,且覆盖率也由原来标准的25%下降到18%。此外,对于建筑项目所选施工场地,要确保做好必要的隔音降噪、防光污染、节水节电等设计考虑,以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并能合理利用交通体系,可以将施工组织进场入口设置在运输条件通畅的一侧方向。
(四)合理应用建筑材料
1、应用无公害材料。施工方案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应该是对人体身体损害最小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要具有低挥发、无放射、低活性;同时,要对常用的粘合剂、地板砖、模板、绝缘类材料等的选择,除却考虑材料性能意外,还要考虑是否具有“公害”,从而才能确保公共建筑各类工程施工所选选用的材料具有绿色、低碳、环保,满足“原生态”要求,为人们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2、应用节能环保材料。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领先市场前沿,许多新型建筑材料流行于市场。其中这些新型材料不乏有一些建筑节能的环保建材。如果是大型商场或者一些民用性质的公共建筑,供暖费用往往是一笔较大开销。因此,设计阶段时有关人员要充分考虑供暖建材是否能够利用环保节能式的材料。比如可以在写字楼等大厦选用太阳能幕墙,既环保又为供暖提供必要的热量,一定幅度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
(五)考虑要全面系统
要全面考虑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具有的气候特点来设计选用出合理的节能式低耗材料。此外,也可以就地取材,强调综合利用,以降低建筑运输成本;或者可以通过节能墙体建材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节能效益;通过空调冷凝热当作平时生活所用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地热能产生的热量为生活用水提供温度,留作日常生活用热水;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一方面可以监视构件在恒载作用下受力情况是否正常,另一方面在实际施工中也可以利用该方式修复混凝土结构;建筑构造物表面材料,要选择能够净化室内空气的建筑材料等。
结束语:
总之,绿色建筑是时代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屡遭破坏严峻形势下的产物。它的应运而生,能够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与保护环境,并能重视生态效益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念一方面应能注重人们的实用性需求,另一方面应能合理设计,充分注重各类能源的高效运用,强调现代公共建筑产品能够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从而才可以通过公共绿色建筑来实现生态与经济发展共繁荣的持续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 建筑 设计 理念 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在最近的几十年间,世界能源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下,世界上许多建筑领域的工作人员也更加重视绿色建筑的设计。我国也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理念、材料以及成果,借助于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能够设计出即舒适优美又节能环保的新型绿色建筑,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是非常美好的。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用最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从社会的长久发展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体系发展的趋势,建筑的节能设计也将因此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景十分广阔。
1 绿色建筑理论
1.1 绿色建筑理论的概念
绿色建筑理论是指将生态学理论应用在建筑设计、建设过程中,使得建筑物同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相互协调。绿色建筑理论能构建出更加适合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态环境,减少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节省资源消耗,保证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应用绿色建筑理论,科学的改造自然环境,实现建筑、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1.2 绿色建筑理论的特点
绿色建筑理论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根本,将生态学、建筑学、科学技术等理论融为一体,对建筑物的设计、建设、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建筑环境的生态平衡,实现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无污染、低消耗。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最常见的应用,建筑要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文化等相互统一。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
2.1建筑材料的循环和大量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绿色建筑设计也体现在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方面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有着广泛的来源,价格低廉,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节省现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墙体板材具有质量轻盈、强度高、安装方便等优点,符合绿色材料的指标要求。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各种新型绿色环保材料都达到了使用要求。在成本、安全方面有着巨大的竞争力。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墙体产品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我国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墙体材料的研究已初见成效,成功研制出轻质砌块。石膏墙体材料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宽广。因为石膏建材加工工艺简单,生产耗能低,且具有重量轻、凝结快、耐火性好、防磁辐射等许多良好特性。石膏材料施工方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无放射性,可调节空气湿度,节省能源,是典型的绿色产品。在建筑设计时应尽量采用上述材料。
2.2新能源的利用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除了使用新型的绿色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建筑装修材料等各种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外,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也是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在绿色建筑中,新能源的利用对节约传统能源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能源危机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量设计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的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现在新的发展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建筑上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不失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行为,设计使用新能源,一方面可以解决当今世界范围内能源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现有的传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还可以结合建筑所在地的实际环境选择利用太阳能、水能或者是风能进行发电。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太阳能光发电,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建筑设计中,还有风能发电,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现状,并为将来的多种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2.3加强建筑绿化设计,实现绿化和建筑设计的有机统一
建筑的整体设计与规划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如果选址不恰当或者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建筑在后期运行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此阶段,建筑师应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与结构设备工程师,能源分析专家和环境专家密切配合,达到从策划、选址到设计整个全过程都符合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
(1)合理的选择建筑的地址
选址时应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经济、气候、交通、能源供应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以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
(2)合理的设计外部环境
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设计也十分重要,合理的外部造型和环境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达到减少建筑内部对能源的消耗。
(3)建筑平面布局的优化
综合性地考虑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它的体形、朝向、布局等等,都要从全面的方向进行思考。一般在节能建筑的设计中,外形比较简单的建筑物性能反而更好。当外形变得简单后,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也就慢慢地减少,因而建筑节能效果不断提高了。同时,通过适当的建筑体形的设计同样可以提高节能降耗效果。当建筑形体设计合理后,它在建设、运营、维护中需要的物质也减少了,造成的消耗也相应地降低。由此可以推出,建筑本身的节能性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朝向。由于在不同的季节,建筑物接收到的阳光辐射以及热量的损失都有差异,而科学的建筑朝向能够保证建筑物在夏季良好的通风、冬季可以避开冷风侵袭。另一方面,较好的环保节能效果可以通过巧妙的建筑布局实现。因此为了减少空调和取暖的消耗、提供给住户最大的舒适住房,在用户时常出入的大厅、主卧等等地方,建筑设计师可以将其设置在日照、通风都较佳的南风位置。
2.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的能耗占建筑能耗的大半,我国采暖和照明所用能量的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能量增长的速度。只有设计出高效节能的采暖、照明系统,才能真正的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实现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目的。
2.5 提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隔热保温的性能,良好的隔热保温性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外部取暖设备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在取暖时对资源的消耗,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
2.6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在设计建筑形态上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条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内部在采光、取暖、通风等问题上对设备的依赖与需求。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减少建筑的空间使用能耗,这既是绿色建筑设计较为重要方面,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2.7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绿色建筑强调要节约资源,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建筑的配套设施,还可以开发地下空间,在最小化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可开发利用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地下空间的利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节约成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初始阶段是在地下建设地铁、地下车库等。此外,还可以采取新型的结构或材料提高建筑的质量。也可以利用废弃的土地资源或者破旧的建筑材料设施来较小成本,例如将废旧的厂房改造成休闲场地等。
3结语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人类要想与自然和谐的共存下去,就必须学会节能,以减少对现有资源的消耗,维持现有的平衡状态。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生活生产时要绿色环保,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概念。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如果再进行以牺牲生态环境而建造的传统建筑,那么生态平衡必将遭到破坏。而绿色建筑的设计有利于与促进人、建筑与自然三者之间和谐统一,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下去,创造出宜于人类居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晶颖.生态住宅绿色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6.
[2]周玮.住宅装修中的绿色理念[J].住宅科技,2002.
[3]童斌.绿色设计在住宅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