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道路的问题

农村道路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道路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道路的问题

农村道路的问题范文第1篇

距离2020年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工作验收考核仅剩两个月时间,今天的会议召开的很及时、很有必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既关系到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的提升也关系到我们全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绩效评估。从通报的情况来看,不是很乐观。部分道安委成员单位、乡镇街道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落地不实。等下,交警大队会对农交安APP的使用进行具体的培训,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

2019年11月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以来,我们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专班推进,精准调度,严管实控,狠抓整治和完善健立长效机制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下降12.24%,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农村地区道路设施基础差、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差,成为我们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短板。要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要把抓好全市尤其是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政治责任抓紧、抓实、抓好,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当前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年底检查在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已纳入《2020年度县市区重点工作绩效评估涉道路交通安全指标计分细则》,同时我市也将其纳入2020年度重点工作绩效评估,道安委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你们都是参与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门,要绷紧弦,确保绩效评估不丢分,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圆满收官。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实重点工作

(一)要抓好县域道路交通安全的协同共治。今年以来,交警大队深入落实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新时代县域警务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人、车、路、企、政”五大要素,对全市206个村(社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其中一类风险村社区45个,唐洞街道、东江街道、州门司镇、白廊镇一类风险村社区占比较高,其他各乡镇街道均存在一类风险村社区。各乡镇(街道)、道安委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一村一辅警”和农村派出所履行部分道路安全管理职责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尤其要突出一类风险村社区的管控,抓实“三临”路段、马路市场、农运车辆、非法营运等重点隐患和“两客一危”车辆管理等工作。

(二)要抓好“农交安APP”的落地落实。“农交安APP”的使用已纳入市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要动员“两站两员”利用“农交安APP”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工作既是考核评估工作的需要更是协助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用的、实效的工作方法。目前,各乡镇(街道)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两站两员”的重视程度及管理情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工作推进落后的乡镇(街道)要认真反思,知耻后勇,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做到守土尽责。

(三)要落实道路隐患排查整治的长效机制。要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各乡镇、“两站两员”、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要强化道路日常巡查,突出恶劣天气巡查,及时排查上报隐患。要立足长效抓隐患整改,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整改不仅要抓具体问题的解决,也要借势发力,着力从思想上、机制上解决一批长期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要强化督查问责,确保责任落地

农村道路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客运交通;安全;道路状况

引言

我国拥有着面积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活动日渐频繁,人们出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而给农村地区道路客运道路交通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和城市发达的客运交通系统相比,农村地区道路客运交通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巨大的客运需求加速了农村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缺陷、客运网络分布范围广、站点众多以及人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问题都对农村道路客运交通造成了负面影响。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分析,研究、发展安全防范策略,保证人们出行安全是当前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1农村客运交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但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资源配置等原因,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和城市还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存在,并给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造成显著影响。在道路交通方面,农村地区路网工程建设缓慢,技术标准和施工质量也有所不足,许多道路在建设投入和后期维护、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问题。比如有的农村道路宽度、路面质量等规格较低,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加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需求,道路负荷超过设计标准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不仅加剧了农村道路损耗速度,缩短道路使用寿命,还极易引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给通行车辆和行人带来威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交通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受历史原因和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道路交通事业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对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妨碍。

1.2农村道路客运车辆状况较差

由于缺乏对农村客运安全问题的足够重视以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农村道路交通客运车辆状况水平普遍较差。相对于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视,农村地区对于交通设施、设备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够,不但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步伐较慢,用于承担客运工作的车辆状况也较令人担忧。在选择客运车辆时,人们更加重视的是汽车的价格,从而使得二手车辆乃至接近报废的车辆更加受到欢迎,广泛应用在农村道路交通上。这些廉价车辆性能、质量普遍不高,有的还存在较多的故障隐患,运行安全远远得不到应有保障。部分地区对于农村客运交通车辆管理也缺乏足够重视,许多按照有关规定不应该用于客运交通的车辆别投入实际使用中。这种情况虽然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但同时造成了行车安全水平下降的问题。我国政府正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严加整治,特别是加大了对违规使用和超载车辆的经济惩治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客运交通安全事故起到了控制作用。但由于我国农村区域面积广大。客运线路分散,有限的行政检查资源难以起到决定性效果。目前我国交通部门通常使用在道路节点设立检查站的方法对来往车辆通行情况进行检查、控制,但部分违规超载车辆为了免于惩罚,在到达检查站之前驶离主干道,进入农村公路,给农村道路带来远超设计标准的运输负荷,公路状况进一步恶化,提高了农村道路的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1.3农村客运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除了上述因素外,农村地区客运交通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道路客运经营企业为了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客源,在设置运行路线时尽可能地延长线路,将更多的村庄纳入经营范围内,这无疑会提高道路交通部门的管理难度。再加上传统观念中对农村道路客运一直存在一定程度的轻视,特别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力度偏弱,难以取得应有实效。

2强化农村道路客运安全措施相关建议

农村道路客运交通是农村地区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农村道路客运交通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针对上文所述的各类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提高农村道路客运交通安全水平,推动农村道路客运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2.1降低农村道路客运运营成本,推动农村客运用车的升级换代

在农村道路客运管理方面,政府部门要充分承担起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通过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农村客运企业提供资金补贴,专项用于客运车辆的购买和升级,促进农村客运车辆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水平的提升,物价部门可以对高品质客运车辆的票价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加大利润空间,鼓励客运企业提高运营车辆层次。同时,加大对不符合交通客运相关规定的客运车辆的查处力度。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措施促进农村客运用车的升级换代。

2.2引导客运经营者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增强农村客运市场活力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农村客运经营的个人和企业普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不同客运经营企业之间差异很大,良莠不齐,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客运交通的管理难度。针对这个问题,交通部门要通过科学的措施,去芜存精,引导广大农村客运经营企业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客运市场良性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客运服务,也为客运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2.3大力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农村客运交通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良好的路网设施是道路交通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各地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设置专项资金,推动新路建设和旧路的升级改造,做好道路日常维护,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路面等级。

3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带动了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加强农村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正当其时。道路交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客运交通安全建设,想方设法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强化管理力度,真正建立起农村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为农村地区人们的出行安全作出保证,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农村道路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农村;道路建设;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5-0032-02

从目前现状来看,农村道路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发展需求,在管理农村道路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尽管建设新农村道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将建设农村道路放在重要的地位,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给予及时的支援。农村的道路建设,对于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农村道路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符合新时代主流的要求。农村道路的建设,属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直接可以为农民造福,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

首先,农村道路建设的好,有利于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建设,刺激发展非农业项目。减少前往大城市打工的人口流失,激发农民创业致富的想法,增加农民近距离的就业机会,更有利于农村家庭的正常和谐发展,减少孤寡老人和无助留守儿童的存在。

最后,建设并完善农村道路,可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最大化的保证城乡物资流通,提高其生活水平质量。

2 农村道路建设的现状

农村道路的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位置。当然,更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在实际中解决,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建设。

①资金不足。我国尚待建设的农村道路数量众多,所需投入基数也较大。农村道路建设所需的资金是仅靠国家补助远远不够的。目前为止,农村道路建设的资金筹集无非是以下几种:国家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社会爱心人士捐助一部分,建筑工程队承包一部分,而大部分的资金则需要农民自身承担。但是,我国农村常驻人口流失严重,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资金筹集困难,靠国家补助仅是杯水车薪,许多道路工程队甚至面临破产的危机。

②缺乏管理。没有一个良好的机制管理而是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是我国大部分农村道路建设面临的一个问题。农村道路建设监管办公室只有少数城乡政府有设立,保留有足够的资金和足够的人力外,其他城乡政府都没有设立必要的管理机制,严重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在农村道路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对道路建设进行监管的执行者,很难以保证建设出来的道路的质量,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不说更是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资金浪费。甚至有些农村道路建设好以后,不懂的也没有资金对道路进行必要的养护工作,降低了道路使用的寿命,对必要的经济联系沟通造成阻碍,不利于进行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缺乏专业人士帮助。将科学、进步的思想引入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一步。为达到这一步,就需要很多高学历的有潜力的年轻人以及知识分子加入。一方面,如何讲人才吸引到农村并且留住是目前很大的一个问题。另一个方面,许多农村本地的人员大多缺乏对科学以及政治方面的认识,可是他们又是建设农村道路的主力人员。这样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产生认知的或多或少的偏差,影响并阻碍了农村道路建设的进度进程。

3 建设农村道路的改善完善方案

农村道路的建设,困难阻碍众多,但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则需要有条理的,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

①完善筹集资金方案。要进行农村道路的建设,首位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资金的筹集。只有解决了资金困难,才能确保农村道路的建设顺利进行下去。首先农村自己应成立相应的农民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在政府与闲散农民之前形成一条纽带。由于国家政府机构与农民阶层缺乏联系,农民或多或少在建设过程中有欺瞒,再加上政府无法切实了解到农民的所想所需求,导致于国家拨下来的补助资金远多余农村农民实际收到的资金,导致补助资金沉淀。成立农民自己的组织,其成员必须有良好的诚信,不能两头欺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向国家上报,拟定真实的资金补助方案。这样一来,使农民有了组织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方向,建设起农村道路来更省心省力。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农民贷款的宣传力度,在政策上鼓励并支持银行贷款给农民。同时,农村内部也需要加大监察,确保可以定期定量的还款。对于有困难不能及时还款的个人,需给其帮助,保证其信用度,只有大量良好的前期投入,才会有更好的后期回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建立并完善管理机制。为了保障农村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则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农村需要建立专门专业的管理道路机构。机构中的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状况,对道路的建设,道路养护,以及资金管理方面有一个专业且完善统一的规范化计划。对农村道路建设进行监管,避免出现偷工减料,资源浪费等行为。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调度,达到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道路建设,省时省力。道路建设完工后,更是要定期对道路进行检测维修,以免出现路面受损等状况,耽误城乡物资流通,损害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性。最后要掌握好道路建设的核心,资金问题。保持与政府以及银行的密切联系,监督农民的定期还款,达到一条线的连轴转,保证各个方面上不出差错,有效率的进行农村的经济发展建设。

③专业人才的引入。在农村道路的建设中,专业人才是必不可缺的一环。此需求体现在多方面:一是道路规划,需设计出既符合规格,又能省时省钱的道路,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二是定时定期的制定道路养护计划,提高道路可使用寿命。三是有计划的对道路进行监管,确保施工可以顺利进行。并且深入指导农村内部培养相关的人才,既给农民的就业压力得到了减轻,又达到了有限的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从道路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更上一层楼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观点很早就已经被提出,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意识到道路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快农村道路的建设,可以打破农村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使得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利用开发,并使其蕴含的矿产,土地以及森林资源转化为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1 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农村道路的建设,极有助于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策略。改善农村传统的有资源无运输条件的状况,带来畅通与拓宽商品流通渠道,使农副产品较好地进入流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农村落后,愚昧的政治面貌,从而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快速发展,脱离贫困,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农村道路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之一,对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强与城镇地区之间的联系沟通,刺激商业化的活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起这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4.2 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促进生活富裕

目前为止只要提到农民就业,我们就会惯性的想到背井离乡、“农民工进城”,离开生长的土地、产业转移。犹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大家一窝蜂的往城里涌。结果,路子越来越窄,办法越来越少,还带来不少问题和隐忧。其实,农村道路建成后,人们就应当跳出惯性思维,完全打开更广阔的一片天地——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已经不需要单纯的外出务工了。既可以走向城镇,促进农民转移向二、三产业;也可以走回农村,引导农民勇于在农村内部创业就业。

具体来说,只需要走几步棋:一是利用农村整治建设,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动和农业产品的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二是进一步丰富地域文化,传统人文,山水风光,特色的农家生活、特色绿色食品等,发展时下流行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三是建立生活、生产资料连锁的超市,加速发展农村的社区服务。这几步走下来,可显著壮大了集体经济。

一些经济弱村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不少农民有了自己创业的产业。实现了农民自主增收和集体农村增收双赢。这样一来,农村条件改善了,更为重要是,农民不用离开家乡,在熟悉的土地就可以有收入,有事业。

4.3 加快对外交流和农村信息传播,促进“乡风文明”

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突出的特点,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收入高,农村的经济较为落后,农民的自身媒介素养不高,文化传播机构理所当然的把城市当成了关注焦点和传播主市场;而对于占人口比例56%的农村,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农民对于媒体传播消息的利用,评判,认知和解读能力较低。并且对自身的身份处境不够自觉,只有当农民有相对高的自觉度时,才会有改变生活的愿望以及行动意向。

如今,大力发展农村道路建设,道路通畅了,农民经济条件也在逐步变好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明显有了增加。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只有文明的农民,才有文明的乡风。由此可见,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是以提升素质为基础的。需要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素质文明,加强农民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农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各农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逐步完善村规,形成诚实守信,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并且要开展符合农村形势和政策的教育,切实的强化法制教育。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应有的权益,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农民。

4.4 加快农村步入城镇化进程,促进“村容整洁”

农村道路的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塑造文明建设的良好形象。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新形象,遵照“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的要求,结合农村道路建设的实施,加大村容村貌整治的力度,突出解决农具乱放、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问题,搞好村庄内绿化,做好农村生活农业用水工作,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同时必须坚持保护生态的原则,加大对农村工业污染治理的力度,合理的布局规划畜禽禁养、控养、适养区,政府有关机构需鼓励畜禽养殖业向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的发展,着力进行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使村庄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加大村庄整修改造力度,实行人畜分离,逐步完善公共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制定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山水人文优势,充分体现农村历史内涵和农村当地特色,逐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形成水在村中、山在景中、人在绿中、村在美中,融清水远山、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生态新农村。

4.5 打破农村的自然封闭状态,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

传统的农村,由于交通极其不便利,农村的农产品和经济作物无法运到城镇,农民们在“金山”脚下过苦日子,经济自然无法提高,生活水平就难以得到改善。

全国从2005年起,便掀起了大规模的“村村通”农村道路建设热潮。通过几年的计划,建设,实施,完善,各地区的大部分农村道路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举动打破了以前农村封闭的自然自给自足状态,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刺激促进了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蕴藏的大量的森林,水利,矿场以及自然风貌等潜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农村的农副产品以及自然产物顺利的流通到各个市场,同时,也带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新生活,新农村等美好的愿景已经在一点一点实现,成为现实。

农村公路的实施在带来交通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农名从传统封建思想,转向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需求方向发展,一个个农民经济人在提高自身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带动了产业链快速发展,农村道路的建设与高速公路、国省道,快速通道一起,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方便农民群众出行发挥着交通先行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农村道路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混合交通;运行机制

1背景

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道路交通快速发展,农民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主要以摩托车、自行车为主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型客车、面包车等多元化交通出行方式转变。农村地区小型客车、面包车的增长速度快,交通工具和道路的飞速发展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建设,截至目前县与镇之间的公路建设工程大部分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稳步推进。由于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多依山逐水而建,存在典型的山大路窄、曲折蜿蜒、坡陡弯急、临库临崖、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农村道路安全的严峻形势和发展需求,应不断建立健全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减少农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农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创造安全、有序、和谐的农村道路交通运营环境。因此要积极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不断探寻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有效措施。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自然地理因素引发交通事故

农村多处在山区丘陵地带,山脉较多,地形复杂,地势变化多端,很多道路多依山逐水而建。尤其在山区,多以炸炮的方式开山修路,土层植被涵养能力薄弱,雨季山体崩塌极易发生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且夏季雨水多,遭受暴雨的袭击,道路极易被洪水冲毁、坍塌,造成人员受伤甚至死亡。季节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较大,夏季雨水增多容易引发山洪,冬季雨雪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很大,山区冬季雨雪天气较多,道路易上冻,车辆摩擦力低很容易发生事故,尤其是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

2.2道路基础设施薄弱引发交通事故

山区道路的建设目前以村级单位为主实施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道路较窄,很多乡村道路在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地方财政有限,加之没有经过系统规划设计和施工,建成后也没有资金保障进行正常的维护,日积月累造成路面坑洼不平、路基松软、道路等级低等状况。且道路两旁的交通标志线、防护墙、隔离墩等安全防护措施也落实不到位。在崎岖的山间避让车很困难,尤其是在转弯处,很难快速做出反应。车辆通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种具有灾害性的自然气候,例如自然地震、洪涝、强风、暴雨等,这些自然灾害会对农村正常交通出行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随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汽车、电动车逐步发展成为现代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交通客流量也在快速增加,尤其是在召开重大活动、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期等时段,道路交通的客货运量远超过道路承载能力,会对农村道路交通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主城区以外的山区交通基础设施缺乏,红绿灯、斑马线等在省道与乡道交叉处才有,交通照明设施严重缺乏,大部分路灯设国道、省道、主城区和旅游景区,山区道路照明设施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山区坡陡弯多,又缺少必要的交通设施,人们夜晚出行时安全隐患较多[1]。

2.3混合交通引发交通事故

山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农村居民普遍收入低,乡镇居民收入较高,农民出行大多依靠自己的双腿或者是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自行车以三轮电动车居多,方便农民外出采购、搬运等。一些家庭收入较高的农村家庭会使用面包车和小轿车等作为出行工具。向山区内运输石子、砖等建筑原材料时,以农用车为主要运输方式,加之区内国道和省道穿境而过,客车、公交车、汽车、货车等混合并行,混合交通问题突出。除主城区外农村道路大部分没有划分车道,很多车辆行驶时不仅不遵守靠右行驶的规则,甚至超出界限,占用对面车辆的车道,同时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等小型车辆也会混杂其中,各类车辆车况参差不齐,令人担忧。因为农村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农民购买交通工具时会选择价格相对低的车辆,这些车辆安全性能相对较差,比如三、四轮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拖拉机、简配的摩托车等,有的人甚至购买报废车的二手车,这些年久失修的车辆一旦上路,无异于定时炸弹,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2]。

2.4政府管理不严引发交通事故

警力不足是目前中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尤为突出。因此,除对重点乡进行突击整治外,乡镇中队只能管辖辖区主干道,而大部分县、乡、村道路则存在失控漏管情况,交通违法问题突出,交通事故频发。同时,有些群众对交警部门依法查处交通违法的行为不理解、不配合,有的村民甚至对交通法律有抵触情绪,阻碍了民警日常执法。交通管理模式相对单一,只关注城镇和恶劣天气下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对交通道路所存在的隐患没有进行及时排查。没有建立预防机制,侧重于事后处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新开通的道路数量逐年增加,政府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措施不完善,交通安全配套防护设施严重缺乏。此外由于同区县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分配的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仅够用于路面工程,购买乡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的专项经费不足、养护维护的力度不够。后续的道路标志、标线及安全防护设施投入的资金得不到保障、筹措困难,而由之前的泥土路变为板油路、水泥路,村民已心满意足,也不会去再追求这些安全保障设施,有关部门没有真正为农民办实事。

2.5农民安全意识薄弱引发交通事故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还相对薄弱。虽然交警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创新交通安全宣传的工作形式,但是广大农民还是缺乏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交通事故的危害认识不到位,认为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无关紧要,各种交通陋习普遍存在,比如行人随意乱穿马路,与机动车抢行等。此外,在农村无证驾驶已成为一种风气,当交警拦下他们时,有人甚至认为是交通管理部门在故意刁难他们,因此对交通管理工作极其不情愿不配合,根本没有意识到交通违法行为对自己家人和他人会造成严重后果。在偏远的农村,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随意违法载客、行车、走路,逃避处罚、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超速超载行驶、酒后驾驶、不按规定驾驶、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让行、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现象仍广泛存在,这些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事故的比例很高,已经成为导致农村地区许多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农村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运行机制

转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团体、企业、公众多方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不能单纯只靠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管理,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要广泛建设“交通安全村”和“交通安全社区”,实行交通安全与乡镇领导、包村、挂职村干部以及村委会干部政绩挂钩的责任制,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及时处理各种影响交通安全的隐患,向道路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加强管理及执法的及时性和威严性。严格执法是防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加强道路巡查,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交通参与者牢记交通法律法规,坚决遏制违纪行为。加强农村基层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优化警力,强化公安交警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岗位学习、交通业务知识培训和管理技能的学习,提升其素质。同时可以采用志愿者形式,招募学校学生和业余人士,经过培训后成为交通协管员,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3]。

3.2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政府应积极克服困难不断筹集资金。积极安排预算,用于建设农村公路安全工程,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可学习神农架林区农村公路安全工程建设的经验,引导企业为安防工程配套建设的资源开发活动增加投入,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建设农村公路安全设施,鼓励企业和个人为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捐资出力。鼓励使用道路、安全设施冠名权,开发路边资源。统筹农村公路建设和维修资金。加强对农村公路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政府要想办法募集资金用于道路建设,扩大车流集中以及流量较多处的路面宽度,尽快硬化山区道路。如果不能提前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那么就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以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保证设备状态良好的关键是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这同时也是保证运营安全的关键。

3.3加强对农村机动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

造成交通事故的要素是人和车,目前中国对农用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不到位,相应的管理部门没有掌握农用车和司机的基本情况,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管理和调控。农用车辆、司机数量快速增长与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山区农村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要用有效的方法对农用车辆和驾驶员进行排查,建立台账,排查的同时进行有效治理和安全教育。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对车辆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降低运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概率。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该在第一时间解决,避免影响列车正常运营。为设备设施制定完善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车辆运输安全。严格执行机动车运行标准,坚决杜绝报废汽车、拼装汽车、改装汽车上路。定期深入农村、社区,以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摩托车为管理重点,推行机动车村级化管理,对农村“三小”车辆登记和驾驶证申请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心中有数。从源头上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流动车管所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开通绿色通道,为群众车辆办理牌证,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强化监管,加强对乘客安全的监管,加大对运输车辆、客运车辆的检查,坚决禁止驾驶技术不高、作风不良的驾驶人从事客运,坚决禁止拖拉机和客车等农用运输车运载乘客。发现道路交通危险源时及时控制,促进群众之间相互监督,对及时控制风险源的群众给予褒奖。实施安全巡查责任制,按时巡查、随时抽查。完善应急预案机制,应急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多角度分析交通事故原因,完善应急预案细节,尽量使应急预案更具体更易懂,以便实施时易上手[4]。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法规政策中,虽然对安全管理有着原则和定性的要求,但是缺少具体的管理条文和一些定量的衡量标准。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要建立完善的、针对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法规体系。

3.4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教育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必须在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素质上下功夫。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故为主,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强化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让人们知法守法,让群众参与、社会各界积极配合,营造强有力的安全氛围。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农村群众报道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和交通安全防护常识,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农民自觉依法文明出行,将交通事故消失在萌芽状态。道路运营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还要增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的重视力度,使司机、农民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对全民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开展一些交通安全培训或者实地演练活动,使广大群众对交通事故事件的危害有更加全面且深刻的了解[5]。只有当群众真正参与到交通安全活动中才会对该类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才能全身心配合交通安全工作,并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可经常向群众发放出行安全指南,举行安全知识问答讲座,邀请群众参与到互动中,开展交通安全有奖知识问答。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加强大众对安全突发事件的认识,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介向公众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史骄麒.别让“村村通”变成“村村痛”[J].中国乡村发现,2020(2):147-1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R].2019.

[4]唐小青.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镇交通拥堵问题调查[J].中国乡村发现,2015(1):106-109.

农村道路的问题范文第5篇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公路得到了大力的修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车辆也越来越多,农村道路状况空前增加。随着发展农村道路管理政策亟待实施,许多道路偏于狭窄,道路交通安全设备缺乏,道路指示标志过少甚至没有。当遇到交通问题时,多半是大家私下解决,很多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证,真正的安全隐患也得不到消除,这些都是目前农村道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落到实处,得到解决。

二、农村道路交通车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探索

在多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了许多管理上的难点,长期以来未能解决,导致成为了交通管理工作中久攻不克的“顽症”,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基层交警警力不足。由于许多农村地区地处偏远,国家部门根本考虑不到这么仔细,往往交通部门只有一两个交警。

(二)编制出现负增长,在很多农村地区,民警职位调到频繁,大队人员不断的调换,往往安排并不合理,使部门实际人数越来越少。使部门警力编制出现了负增长。

(三)经费出现“短腿”现象。经费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经费非常困难。根据预算核发每年的经费,许多地方部门除去发放工资、水电费、燃料费等其他必须支出的项目后,剩余经费很少,根本没有金钱投入到地方管理当中。只能力保个人经费、公用经费的开支,交通设施、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网络、装备等基本建设无钱购建,路面监控等更是无力顾及。

(四)农村道路交通车辆管理失管、漏管。农村道路交通车辆管理工作无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单靠地方交警根本无法解决。农村道路车辆管理工作中的种种难题,因为地方经费不足、部门人手不足、许多政策落不到实处等问题,地方没有根本性的解决办法。同时县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并没有履行相关的职责,各乡镇对农村道路交通车辆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当前道路交通车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道路交通事故产生一种侥幸心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三、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中公路隐患排查工作难点

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公路安全隐患整治和排查工作一直在实施开展,然而年年整治都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三:

(一)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进行,农村道路交通网络还未完善,许多村镇还没有通公路,为此每一年政府都投入资金来开路,全国新开通的农村道路在逐年增加,但是这些逐年增加的公路里程却没有配套的交通设施,而且政府部门追求的只是达到开通公路的目标,却没有维修和增设交通设施的观念。

(二)由于地放财政收入较低,对新开通的公路没有专项经费进行维护和治理,无力增设相关的标志标牌。并且许多临山道路因自然环境而被破坏,导致通行能力降低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四、道路交通车辆安全宣传工作的难点

(一)道路交通车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展开,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多数认为事不关己,甚至看着其他人因车辆不符合上道要求而引起交通事故受伤也无忧患意识,无车辆合格要求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意识。

(二)单靠交警部门的宣传,显然势单力簿,影响力较小,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宣传部门不直接参与,我们应该加大车辆管理宣传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化交通车辆合格上道的宣传教育的良好局面。

五、面对农村车辆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解决农村车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加大基层交警中队的建设,积极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提出申请,要求解决当前警力不足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辖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车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化的建设基层交警中队,解决地处边远乡镇的交通车辆上道管理问题,明确对新建交警中队的管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