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范文第1篇

培养语感的诸多方法中,大家都推崇朗读的作用。叶圣陶老先生十分推崇美读(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有感情朗读”),他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起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他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法都是莫大的收获”。美读可以培养语感,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美读中,读者不仅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包括难以言传的文章的韵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课时,我指导学生用心倾听,用心诵读,用心倾诉。在反复示范后,学生用心诵读,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水到渠成。当再次朗诵时,学生对语句的轻重缓急处理得恰如其分。最后,学生在用心灵倾诉的时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让人耳目一新:“只要你抓住时间,你就会变得伟大”“虚度时间是敲给生命的警钟”“抓住今天的分分秒秒,明天你就会更美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积累的源头活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语言是为了拿它来用。只有运用了,语言才能周转起来,静止的语言才会变成活的有生命的语言。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人的一生,吸收、储备语言的最佳时间是在小学阶段;形成语感,形成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在小学阶段;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发展智力,拓宽视野,丰富情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小学阶段也是重要时期。另外,小学生学习语言理解不深,但记忆语言材料的能力却很强。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的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灵词典”。对于教师来说,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叙事散文,描写了20年前的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的情景。从所记内容看,作者为什么不选用《回忆我的父亲》这个既通俗又朴实的题目?从所记情景看,作者为什么不用《送别》这个更见凄切的标题?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内容,通过比较理解原题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写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过程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教师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读读悟悟。教师点拨:“‘蹒跚’可见步履不便,从月台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缩’可以想象爬得困难。”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味训练,让学生既明白语意,又悟到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再如曹操的《观沧海》,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这种情感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语言是形象、情感、美感的统一体,即便这样,如果让学生机械刻板地记忆也会寡味无趣,时间一长,还会减弱学生积累的心情。因此,教师可将开展有情有趣的活动和丰富语言储备结合起来,让学生乐记、活记。我们经常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学生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语感的前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含义,则是重点。我们在教学时要对学生反复强调,碰到陌生的字词,要先阅读课文语句,经过自己领会,再查字典,然后回到原文中去,进一步求得理解。同时,学生要用自己的话解释词义。有些词义往往只要意会,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讲,学生要特别注意词语在文章特定的环境里所表达的思想和感彩。在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进一步比较、揣摩、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笔者希望通过这次总结,帮助那些还在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词语手册和大字典解释的教师赶快把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来。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开拓创新的重要路径,深入的阅读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能够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儿童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学生语感的培养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语感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简单地说,语感就是语言意识,是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第七条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核心所在。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应以教材文本为根、以课堂教学为基,充分发挥“听、读、品、说、写”的功效,让语感这枝“玫瑰”在学生心中静悄悄地绽放。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就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更多地进行讲解,重分析、重机械训练,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重新得到了重视。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继承传统教学中好的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的把握和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字、词、句、篇内容,包含了材料所承载的文化因素。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领会,学生的语感就会逐渐形成。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强调学生主体的阅读与思考,学生语感的形成正是对语言材料的细细品味与深刻体验。加强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感悟能力的形成,以及强调学生认识能力的提升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价值理念

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之必需。在信息时代,阅读更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建构学习化社会就是建构“阅读社会”。在现代社会,阅读理应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阅读在语文课程的地位要更加凸显,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地位将得到确立,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新课标提出,要“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新课标在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中就要求“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导向很明确。“语感”并不神秘,主要指一个人对某种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判断和敏捷的应对能力。[3]语感的形成重在“感”,必须有丰富的积累。所以新课标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1~6年级合计约150万字。2000年小学大纲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在新课标中对于古今优秀的诗文,要求背诵的增加了一倍,达到160篇(段),这说明课标更重视通过诵读、积累培养语感。当然背诵应以大致理解内容为基础,强调“悟”,反对死记硬背。学生语感的不断加强,自我阅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能力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深入教学领域,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就是能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5]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主要技能,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师必备技能。新语文的阅读教学,既要摒弃传统的“以本为本”、死磨硬缠、机械训练的做法,又要给“文本”合理定位,其有效教学策略应该是“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统一。其中:立足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基;超越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根;回归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需。这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求的有效策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一)在“倾听”中增强感知语言感受力是语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人说话时的语音、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变化,是情绪上喜怒哀乐的外化表现。比如,一个简单的语气词“啊”,以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可以表现出惊叹、赞许、无奈、痛苦、伤感等不同的情感。学会并能够“听”出其中的意味,是语言感知力高低的标志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并利用教材文本资源,通过准确丰富的语音表达,辅以背景音乐、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听”出语言中蕴含的情感、美感和作者内心世界,从而培养、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感知力。如教学《望月》第二自然段对江上之月的唯美描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闭眼倾听录音,设身处地想象,让学生在倾听中想象沐浴明月清辉、眼见照亮的江面、跳动的光斑,学生们很受到语言的美妙。

(二)在“诵读”中深化理解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深化提升语感的有效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中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指导学生反复吟咏、仔细揣摩,通过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深化理解、潜心体悟语言文字背后的音韵变化和情感体验。教学《燕子》中描绘燕子飞行姿态、动态的第三自然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斜着身子”、“一转眼”、“掠过”、“唧唧叫着”、“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让学生读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的蓬勃的生机。《梦圆飞天》中神舟五号飞船准备发射的情境:“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语调抑扬、语速缓疾、语音轻重等方面变化,生动表现了其时其境其情其景。

(三)在“品评”中深刻体味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文本中的“文眼”、“字眼”等关键处,引导学生对词语、句式、语序等以替换、增删等方式去对比、推敲、品味,从中发现课文语言运用的妙处,体悟语言的意蕴和情味。课文《黄果树瀑布》中有一段: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飘、拂、涌、盖”四个关键字,让学生揣摩、体会,“飘”和“拂”让人感到轻、柔、远;“涌”让人感到声音响亮、水势凶猛、气势磅礴,也越来越近;“盖”更显出巨大的声势和气魄。如果换成“流、吹、奔、掩”,则弱化了表达的意味,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精妙。再如《灰椋鸟》最后一句话:“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反问句改换为肯定句,通过句式的变化品评其中的不同意味、程度轻重。(四)在“说写”中升华绽放王尚文在《语感论》中,根据言语主体和言语作品的关系,将语感分为听、读为主的输入型和说、写为主的输出型两类。

俗话说“学以致用”,语感培养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熟练乃至出色地运用语言文字。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发挥想象,自说自评、自写自悟,使语感之花在学生自主实践中升华、绽放。一是设境说写。教师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表演课文中一些精彩对白,允许学生自主发挥,使学生在表演中增强语感能力。还可以出示与课文关联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写,再与原文对照比较,在实践中体会评鉴出语言文字运用的优劣。如教学《草原》时,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指导学生把自己说写的美景和感受与原文对照比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语感。二是模拟说写。《爱如茉莉》一文,通过一些平凡的动作来体现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芬芳无比的爱,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像文中一样,用一些动词来说说自己身边平淡而又感人的爱。由此将文本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平凡语言却能表达出无穷的魅力。三是创新说写。教学诗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方式,调动大脑中贮存的经验,发挥想象去说写。学习《雨点》时,学生写出了:风拂过枝头,留下了一树春色;风飘过田野,留下了满地硕果……学习《狼和小羊》时,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接着“狼扑向小羊……”续写出了丰富多样、新颖别致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徐伟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J].安徽教育,2005(11)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4.

[3]谢忠凤.小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语言素养提高的途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

[4]孙德玉、吴支奎.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42.

[5]金本能.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9.

[6]吴永军.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03(11)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在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方向偏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没有深刻地理解教学改革的深刻的含义的情况,为了显示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性,出现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现象。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脱离语文阅读的教学范围,讲解了很多和语文阅读无关的内容,使语文教学出现非语文化的倾向,忽略了对基本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知识的教学。

2.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偏离

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我国初中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一般都非常模糊,理解也非常宽泛,而且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重视对语文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教会学生利用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认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来说也是如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感即语言感知的能力,语感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靠阅读来实现的。让学生徜徉在阅读的海洋中,在阅读中感受和体验文学带来的美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阅读是进行写作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上的积累,很难写出优美的语句和文章。古人曾经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可见阅读和写作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直接影响到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才能够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思和意义,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对于其他学科也有促进的意义,可以加深对其他科目的理解和掌握。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的指导,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阅读兴趣对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就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即使教师准备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也没有实际效果。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学和学习,让学生逐渐对语文教学、对阅读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提高的,特别是对于汉语这种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来说,更要重视在平时生活中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李世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2(28):28-29.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范文第4篇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概述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顾名思义,指的是对教材阅读文本的一个补充,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恰当的完善。教师在教学操作中,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除了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训练外,还应当增加课外材料的辅助阅读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挖掘学生的语文阅读潜力能,有助其培养起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当然,并不是所有课外的教材都适合拓展阅读教学,教师在选择拓展阅读教学材料时应当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课本教材为中心,向外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避免拓展阅读材料与教材脱节现象的产生,以此帮助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内涵及其相关外延知识都有较深刻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目标

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本身就是一项较挑战的事情,无论是教材上的阅读,还是拓展知识的阅读。但这种挑战并不是坏事,有效的阅读训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知识的阅读量,拓展其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帮助其形成阅读基础能力,包括如何使用工具书辅助阅读、如何更好地领悟材料上的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如何在遇到困难时更好地解决困难等。这些基础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日后更深入地学习语文及提高自身文学欣赏能力和水平都大有裨益。

(二)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衡量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看其是否拥有很强的语感。语感的获得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需要经过不断反复阅读慢慢积累起来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是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在做拓展阅读时,通过阅和读,纠正自己的发音,从而做到朗读流利、准确,并通过阅读做出符合语境的联想,建立良好的语感。

(三)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地阅读方法

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拥有一种魅力就是让人读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拓展阅读极大程度地丰富小学语文阅读知识,学生通过大量、有效地阅读,不仅增加自身语言知识的积累,而且从中探寻到许多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学生在“博览群书”之后,便对很多书上描写的情境进行联想与想象,这种联想对学生捕捉阅读材料的重点,更好地理解文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互动之下,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从拓展阅读中摸索到多种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为其未来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策略

以上我们提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相关概念及实施目标,接下来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以教材为中心,有效地向外拓展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教学的现象不少见,相反,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下,积极寻求有效开展小学拓展阅读的方法。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拓展阅读内容不精,学生对拓展阅读不感兴趣,教学的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未能有效地选材。拓展阅读是对语文教材的一种补充,因此在选材过程中应当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外做相关的拓展。教师如果将拓展阅读教学与教材剥离出来,那么就容易造成阅读的内容与学生知识、能力相脱节,最终不利反弊。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范文第5篇

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教学中,除了培养阅读能力,还有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通过学而得到的收获。《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几年来我致力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弘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高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半”。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是首要的,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保持积极、饱满、活跃、清晰的阅读情绪阅读文本,对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材资源的整合,删繁就简,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和相互作用。在促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兴趣高了,阅读目的性明确了,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阅读的内容中去,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二、指导朗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更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受到美的熏陶。 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朗朗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语文以生命、活力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二、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朗朗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语文以生命、活力。诵读的具体方法;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语言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代替老师的枯燥的条分缕析,还语文的本来面目。因为语文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习得语感,语感的获得就是读、读、读。叶老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御文字。”

三、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

文章的重点词语段落是最能表达文章内容或中心的词语段落就是重点词语。如写人的人物动作、语言传神语言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以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来加深理解。在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重点段,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在讲四年级下册语文《希望戒指》时,让学生抓住描写农夫、农夫妻子和商人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重点句子,进行研读,进行有感情的读,读出了农夫的自信,读出了农夫妻子的犹豫不决,读出了珠宝商的贪婪。学生知道了幸福的真谛是靠勤劳和付出得到的。只有在读中,才能深刻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只有抓住重点的句子和段落研读才能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相关期刊更多

湖南安全与防灾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烟草科技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烟草专卖局

湿地科学与管理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