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提问 问题情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55-03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课堂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提问更有效果,什么才算更有效的提问策略呢?因此,我们走进了高级教师巢老师的课堂去寻找答案,课后巢老师谈到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把握重点,研究难点,让问题与所学知识相呼应,使所提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核心与本质。为此,教师要多了解自己的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应带着强烈的感染力去提问,同时要热情地启发和引导他们,让学生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摘录了巢老师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段,并收集和分析了巢老师课堂上所使用的提问方法和提问策略。

二、课堂教学片段

教师:数列 的前n项和是多少?

学生甲: 。

教师:很好,如果数列变成 ,它的前n项和又是

多少?

教师:请你先把求和的式子列出来。

学生甲: ,下面怎么操作呢?

教师:前面你是怎样想到变成差的形式的?

学生甲:前面做过的。

教师:你们说 这一式子为什么可以变成 ?那

是因为分子可以写成(k+1)-k的形式,所以有 。

现在分子的差是2,该如何求数列 的和呢?

学生甲: 。

教师:请你观察一下,最后通过前后相消还剩下几项?

学生甲:还剩下4项, 。

教师:但是现在原题的分子式1,该怎么处理?

学生:每一项先乘以2,再除以2。

巢老师给出了一个与本题有关且做过的问题后,学生很快就会解答了,说明学生以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当巢老师复习后又问到原题时,学生就没有反应了,于是巢老师转变思路,利用“联想搜索”的策略提出问题“前面你是怎样想到变成差的形式的?”从而了解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裂项相消的规则,但学生只是生搬硬套,是因为“前面做过的”,由此可看得出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好裂项相消的方法,当题目变了以后就无从下手了。接下来巢老

师利用“提示关键点”的策略提问:“你们说 这一式子为

什么可以变成 ?”帮助学生回忆是如何裂项的,接着巢

老师自己说出了原题裂项的关键点。提问“那现在分子的差是2,

应该如何去求这一数列 的和呢?”学生

回答用裂项法,但没有给出结果。于是巢老师再次应用“提示关键运算步骤”来问到“请你观察一下,最后通过前后相消还剩下几项?”当巢老师回到原题时问道:“但是现在原题的分子式1,该怎么处理?”时,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类问题。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1.创设先入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先入情境的创设,使得案例情境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有层次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寻找知识的本源,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面广、自由度高、积极性高。

2.创设数学实验情境,引导学生用实验去解决。

案例1:排列组合知识作为高中的选修内容,由于抽象程度很高而成为“教”与“学”的难点。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把题目讲清楚,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从而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一知半解、模棱两可。

例如: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情境创设: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这里的关键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成为题目中的“演员”,成为问题解决的主角,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管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抽象、枯燥的,但可以从中学到知识,逐步掌握解排列组合题的规律,抓住本质,从而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运用。[1]

3.创设问题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递进。

案例2:用砖砌墙,第一层(底层)用了全部砖块一半多一块,第二层用了余下砖块一半多一块,依此类推,每一层都用了余下砖块一半多一块,到第十层恰好用完,求原有砖块的数量?

问题情境1:设第n层用了an块砖(n=1、2、3、4、5、6、7、8、9、10),原有砖块有x块。如果得到数列{an}是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这一结论,是不完整的,必须进行完整的证明。如何严格证明数列{an}是等比数列?必须要找到an+1与an的关系,但比较困难。由于第n+1层所用砖块数与第n层所用砖块数都与到第n层时所余下的砖块数有关,所以引入参数b,得到了下面一种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2:设第n层用了an块砖,第n层时上次剩下砖块为b块,则由题意得数列{an}是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这里是用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了数列{an}是等比数列,弥补了上述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的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

四、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意见,并探究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78-01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的讨论,以期加强对数学教学的理解。

一、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策略

1.构建课堂教学策略的价值。课堂教学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组织行为的指导方略,而是需要执行教学组织任务的教师,依据自己的价值观、教学目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去探索、构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构建教学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它是教师确定教学组织方法的依据。组织课题教学,教师要面对学习环境、学生特征、教学内容和目的。那教师会进行怎样的思考呢?大致有以下几方面:这些内容怎样组织最好?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如何与学生相互作用?这时,教学策略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2)它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何评价教师教学的好坏?如何判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这与课堂教学策略在教育目标达成方面的相关性有关。

2.小学数学教学组织策略的主要特点。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已经从关注教师的行为方式转向注重学生的行为方式,并越来越注重教师的行为模式与期望学生产生的行为之间的相关程度,因而也就越来越关注数学课堂学习组织策略的基本要素。

(1)以情境呈现任务。首先,教师应注意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往往对枯燥的公式和单调的公式不感兴趣,因此,需构建一个他们乐意尝试的任务。其次,教师还应关注到所谓的“任务”应该是儿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思考着的问题;最后,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将问题情境化,并参与其中。

(2)以任务驱动探索。教师将任务转化成学生需要探索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学习不能是死记硬背,而应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不断探索而获得自己,成就自我。教学组织过程与直接将知识展现给学生的教学组织过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性和尝试性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到学知识的乐趣,并理解知识的价值。

3.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良好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还可以促进教师组织优秀课堂教学。

(1)教学策略构建的依据。教学策略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哲学观的转变、课程观的更新、教学观的发展,教学策略也会不断更新与发展。所以,对教师来说,不仅要不断地去主动吸取丰富的教学策略,而且还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去丰富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基本认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些价值认识涉及教师在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时,是以“结论呈现”为主,还是以“问题探索”为主?对学习任务的理解不涉及究竟是“记忆”重要,还是“理解”重要?等等。

(2)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构建教学策略的原则,随着对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不同理解,对小学数学教育本质的不同诠释,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表述。如果从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角度看,至少有这样几个原则需要引起重视:①准备原则。即构建的教学策略要能有效地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因为学习准备是学生展开主动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唤起是这个原则的主要要求。②兴趣性原则。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关注生活的起跑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找准学生的关注点,以助推教学走向高效。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多样性和生成性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因此,教学方法的概念具有可变性和综合性。

1.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教学方法源于教学实践,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总结出多样的教学方法,下面主要从以下两种类型进行讨论:

(1)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所谓问题解决型教学方法,也称“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以师生对话或讨论的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话。在对话中要首先注意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起主导作用;其次,教师应该进行启发式引导,促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智力。最后,让学生总结经验和知识。②讨论。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首先,要给学生明确但又有一定思考空间的讨论主题;其次,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为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并要求学生及时汇报,回答必答题。③操作。学生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让学生熟知操作目的和操作物品;其次,应培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并要求其做好相关记录;最后,锻炼学生的分工和合作能力,开发其团队意识。

(2)自主型的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挥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学习过程是教师设置一个问题情境,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独立或在教师辅导下完成问题,从而构建知识树,形成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2.儿童数学学习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师要最大化提高并促进学生学习,否则,整个教学过程将变成一个教师自导自演的舞台,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参与。教学方法如果缺少学生参与,就失去了有效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达到通过学生自主探索,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注意已有知识和经验,并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讨论,笔者得出结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设计出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的课堂,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潘宝珠.小学数学思维模式的逻辑起点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6).

[2]张佩玲,郁军.数学文化价值与小学数学教育[J].贵州教育,2005,(17).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活动经验 积累策略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不断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经验积累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是一种过程性的认识,它是指小学生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认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文章主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了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积累小学数学活动经验。

1.思维经验积累的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经常给学生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增强自主探究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通过实际操作,小学生能够获得最为直接的教学活动经验,从而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做摸球的试验,来感受摸到球的可能性。比如,在已知的盒内有六个红球和四个白球,让学生判断自己摸到哪个球的可能性更大,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为了探究结果,就有必要进行动手操作和相关的实验。学生对实验结果充满着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学生会更加专心地做好实验和探究性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本来就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和使用价值,但是,要想将数学活动经验融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还有必要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概念化和形式化。

2.感官经验积累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能够获得对相关知识和问题最直接的感受。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目的,并不是将问题解决就可以,而是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对学习材料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研究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可以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然后将这三个角的顶点重合,并且依次拼在一起,从而发现刚好能够成为一个平角。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能够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3.学习方法的积累策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通过一段时间的思维积累,也能够沉淀出一种经验,不过这是一种思考的经验。一个善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能够进行认真反思的学生,随着经验积累的增强,他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增强。例如,在讲授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在教材中,给出的是测量几瓶液体结果中质量和体积的有关记录,然后对体积和质量的比值进行填写,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比的相关知识。这样形象直观的图形比较,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及其相关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不太了解液体的质量、体积的比等相关概念,但是基于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包括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学生便会产生一种直觉,那就是在比的知识中也会存在某种类似的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一个不为零的相同数字,在它的结果中比值是不变的。像这样的经验,学生通过之前的经验便可以获得。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重视经验的积累,并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以提高学习效率。

4.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广泛地存在于生活实践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学习的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课堂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观察、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小学五年级教学实践课程,校园的绿化面积这堂课中,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稍微复杂图形的面积问题,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任课老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加强对测量、计算等相关问题的指导,在观察学生具体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能够自行设计出花圃,并通过测量,计算出花圃的面积。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活动经验的积累。一方面,小学生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思维,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以便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也要重视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充实自己,不断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进行探索,将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思维经验、感官经验、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策略,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玉萍.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

[2]梅建青.从生活经验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J].现代特殊教育,2012(2).

[3]张良朋.例谈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2012(14).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76-02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方面去解决问题,为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条件。从数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围绕这一主体展开,从多方面提升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探究行为转化为一种习惯,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和理想。数学教学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学习能力,让其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动力,学与教是个交互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让其形成一个有机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学生自主交流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把各种数学思维融合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人、小组、集体等方式进行各类教学活动,从而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顺利实现小学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程序计划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其主要包括三层基本含义,其一是教学策略制定需要符合教学设计要求,其二是教学策略目标制定需要和教学对象结合在一起,其三是教学策略既符合操作功能要求又符合观念功能要求。

二、小学教学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主动参与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认识的源泉,另一方面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无限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同时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意愿出发,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小学数学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强化剂的作用,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强大的作用,数学学习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产生巨大的内驱和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新颖有趣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数学探究式教学需要在教学中产生一种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效应,通过动力内驱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提供活动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课堂上切实从事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空间。此种学习空间是一种具有开放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友好、宽容、真诚状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平等互敬的关系,让数学学习在开放争辩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同时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学习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学问题,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学校成效需要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全面的体现。学生只有成为学习主体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评价,确保教学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探究更好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可以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往机会,加强沟通可以破解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难题。合作能力培养对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上的集体动力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合理的交往性可以形成团队精神,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一种合作精神,让不同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实现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形成。

1.从学生角度分析。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拥有良好学习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训练合作技能,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通过争辩、讨论、倾听、表达等方式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对小学生人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从教师角度分析。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探究学习分组,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可以设计合理的学生学习活动,选择合适的探究时机,对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小学教学探究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创造学习方法的源泉,教学过程需要贴近生活、联系生活,通过方法改进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通过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可以调动学生内在心理活动,促使学生动脑、动手,让学生更好的想方法、找资料。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根本学生性格和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积极性、创造性,为数学能力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结合当前学生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判断能力。教学新知识引进过程中需要注重现实性,让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申玉红.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28-29.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范文第5篇

略;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51―01

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满足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且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对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 自主性。在自主探究的背景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分析,并且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求、思考、分析,让学生经历发展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当然,基于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需要积极规避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2. 情感性。情感教育现已经发展成为了教学体系的关键,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成为了学习能动性的关键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 创新、实践性。从教学角度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性主要是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全过程的分析与整合,能够自己动手实践,能够自主探究,且可以采取自主交流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观察与了解。另外,创新性则是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学知识的引导,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勇敢创新,如此才能将自主探究式教学深入学生内心,才能发挥出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1. 创设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当前最为主要的内容,其中首要任务便是要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便是与生活相关、自己喜闻乐见的事物,虽然从属性上分析数学是比较复杂、抽象的科目,但是确实来源于生活。因此,笔者认为在制定情景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融入生活化,并且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在探究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选择一名学生当售货员,一名学生当顾客,顾客进入超市买了一个书包,一盒铅笔,一个笔记本,价格分别是25元、5元、2.5元,顾客给了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并且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所学知识。在整个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自己探索,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深入了解。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应用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空间,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空间,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满足学习的需求,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在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空间的时候,需要从实际发展角度出发,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知识的能力、学习需求等角度出发,根据自身的经验,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