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且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000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不少亟等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没书可读
我对学校小学部作了调查,目前有小学生435人,40余名教师.我对五年级55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是38名同学自己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剩下17名学生也只有一本作文选,全班同学没见过《小学生天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读物,这说明学生自己没有适合的课外读物.另外,学校没有读书室,更没有阅览室,学生没书可读,自然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1.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当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缺陷.就以我学校教师情况为例,学校有40余名教师,从年龄上讲,其中九名教师都是四十岁已过的人,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知识底子薄弱.个别教师还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说:”这两年,面对新教材、新要求,真感到自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语文教师知识的匮乏和方法的不妥,是导致阅读教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等现象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是普篇存在的.
1.3学生阅读的不良习惯
由于学生得不到的正确方法,就是手头有一本书去读,也不知道要去读什么,将要从中学到什么,因此,学生阅读时,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或大概内容,看完后,自己的大脑中并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不但读书效果甚微,还养成了不少阅读的不良习惯.
2.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2.1学校建立读书室,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普九期间,上级部门要求小学要有”四室”,其中”两室”就是读书室和阅览室,尽管本县通过了省、市部门的验收,但据笔者所知,农村小学只有乡中心小学建立起了读书室,但大多数书籍是过时的、价值不大,很有必要建立读书室.要建立读书室,笔者认为有以下措施:
2.1.1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扶持农村小学读书室的建立工作
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扶持”,不能是扶持资金,而是直接配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才能逐步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看的现状.
2.1.2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购买书,来补充学校图书
过去,学校的一切开支仅靠每个学生的杂费,出现学校欠帐的现象,近年,国家免除学生杂费后,直接拨发义务教育经费,学校每年有计划地抽出一部分经费,购买一些读书,还是可行的,几年下来,还是能够改变学校读书室的面貌.只有学校和政府携起手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读的现状.
另外,建议农村小学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拿出一本书,全班同学的书凑到一起,也有几十本书,相互借阅、相互交流,这也是解决农村小学生没书可读的有效途径.
2.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笔者个人认为有以下途径:
2.2.1让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1、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2、培训学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先进性;3、教师重视学历提高教育,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4、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形式化,缺乏真实性;5、没人愿意去接受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局面,使得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得不到提升.
为此,笔者个人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要有长远目标,并且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教师素质情况,切忌一刀切,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以真正收到实效.
2、继续教育的教学设施改善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结合,体现先进性.这就要求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增加投入,高度重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这一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3、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要与时展相结合,体现前瞻性.教材一定要反映国内外小学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及动态,如目前可增进课改信息及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新理论,体现前瞻性,发挥导航作用.
4、培训形式要与教师教学工作特点相结合,体现灵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培时间过分集中,形式单一的现状,完全可以安排教师带课题在训岗进行自学或进行研究,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5、考核评价要与小学学科个性相结合,体现科学性.考核形式上,闭卷、开卷、专题研究要结合进行,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科学导向功能.
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2.2.2农村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做一些试卷上的阅读题,这种眼光就太浅了.阅读不仅有课内的阅读,还有课外阅读.更何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只是会做一些试卷中的阅读题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让农村小学教师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保障.
2.3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3.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4.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5.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2.4提高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还不够 ,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1.朗读法.即要求学生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富有感情,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领略文章的语言特点.
2.查阅法.即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熟练地使用常工具书,这对人一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3.背诵法.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式.
4.测读法.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揣摩作者的构思,读了前半部分后,想想后半部分,如果让你去写该怎样写.
5.默读法.利用默读加快阅读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质量比朗读要快、要高.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63-02
引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古诗文作品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以其独特的魅力呈现于世人面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将不断凸显,这一点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便能看出。高中重视古诗文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能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由于古诗文与白话文相比学习难度大,目前不仅教师的施教存在方法死板单一的问题,而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热情也不高,因此古诗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本文分析了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古诗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中学古诗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机存在问题
古诗文不同于现代白话文,有着字词难懂、内容难记、语序怪异等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难懂,特别是遇到长篇大论、生涩难懂的古诗文,如《鸿门宴》、《离骚》等作品,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读,这对于惜时如金的高中生来说难以接受,于是校园中流行着“古文难、古文难,提到古文就心烦”的叹息。另外,古诗文以写古人、古事为主,缺乏时代特征,这也使得学生觉得“学难以致用”,这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虽然国家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目前“应试教育”依然在改变着我国教育的航向、歪曲着我国的教育目的,因此学生学习古诗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少有学生是因为喜欢古诗文或为了提升自身语文素养而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古诗文只是“为记而读”,那么必然会导致“有声无情”的现状。
2.教师教学只为应试,教学方法死板单一
古诗文阅读教学效果不好,不仅与学生学习动机有关,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认识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一些高中教师在进行古诗文阅读教学时,往往采用“逐字逐句翻译”的形式进行,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统领下被动的学习,这种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使得学生难有切实体会或者得到真正提升。另外,教师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应试,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着应试展开的,高考考察什么,教师就教授什么,古诗文教学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古诗文。此外,当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题时,只认单一的“参考答案”,而对学生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则是全盘否定,这与新课程要求的“让学生学会鉴赏古诗文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技巧,学会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是相违背的,这也成为当前古诗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不足之处。
二、提升古诗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
1.学生主动学习是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改善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效果,需要学生努力激发自身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去学习。为此,学生首先要重视课前预习,做到“先学于师”。大教育家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课前对古诗文进行提前预习,对难懂、不懂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课上有针对性的展开学习,将大大提升学习效果。其次,学生要注重多学。多学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着手,既要让自己从古诗文中学得多,又要让自己学好古诗文。文学大家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学生要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例如有的教师在教授《小石潭记》时采用了“做客聊天室”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让学生围绕“作者所描述的小石潭一景美在何处”、“游览小石潭时作者触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分析,于是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学得多,学习的质和量都能兼顾到。最后,学生还要会学,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技巧。古诗文的品读、背诵等都有一定的技巧,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的过程中要注重方法与技巧的学习,例如古诗文的品读技巧有“三问品读法”,即“作品写了什么、作品是怎么写的、作品为什么写”,“三问品读法”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有序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有效施教是保障
教师是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主导者,因此其施教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古诗文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更新教学观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学习的相关规律,而且要在明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开。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需要,以学定教,而不是单纯为了应试而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其次,教师在进行古诗文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时机的把握,提倡“先学后教”。高中教师应该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学则应该是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应该是在学生“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和点拨,将有助于学生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教师还要把握教学的量。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当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研读作品、自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有益的启迪、享受阅读的乐趣。例如高中教材中《史记〈选读〉》所选的篇目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教材未录入的《史记》中的名篇,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做到多阅读、多研读,在阅读古诗文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优化教学方法是途径
教师和学生作为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两个主体,作用不容忽视,然而,优化教学方法也是提升高中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重视优化教学方法,具体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要注重导语激趣法的作用。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若在教学中能用好导语、做好课堂导入,将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时,一名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导游,让学生结合文本写一段有关滕王阁景色的导游词,上课时随机找几个学生诵读,并让大家讨论这几个同学所描述的景色与书中所写的异同,这样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展开合理想象。古诗文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然而古人大都表达含蓄,因此单从字句意思很难挖掘出作品的全部内涵,因此学生要能结合文本描述的场景展开合理的想象。例如江(转下页)(接上页)苏一高考题要求学生体会“浮云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一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对此,学生就需要通过诗文描述的场景展开联想,由“送”联想到离别,由“无穷树”联想到行程的艰难,由“云埋山”联想到被压制或者被迫害,这样才能逐步分析出诗句蕴涵的深意。
三、结语
总之,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将不断凸显,对此,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革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等措施努力提升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昱如.浅谈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与有效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5)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灌输式。在较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也不充分,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吸收、能吸收多少。这逐渐让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一个旁观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2.习题式。而应试背景下所产生出来的另一种教学模式——习题式,也是不可取的,它不仅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还束缚住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注重学生阅读时的情感体验
在指导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自身不仅要投入诚挚的情感,还要让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去感悟作品的情感。情感会诱导出一个人的特定状态,其感受的深浅取决于他所灌输的情感的浓郁程度,投入越多,所感受的也必然越深。所以在文本的解读当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更要以情激情。引导学生去体验文章中那刻骨铭心的痛苦和感天动地的真情,体会热血奔涌的愤怒与手舞足蹈的欢欣等;让学生去辨别文章当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引导他们与文章中的人物进行情感的对话。当学生们从文章中获取的感受与自身的心境一样的时候,必然会引起一场情感上的波动,达到与文本对象形神交汇、物人合一的状态。
例如,学生读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观沧海》,通过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感受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读到陆游的《游山西村》时,通过诗人描绘的一幅和平、富饶的农村风俗画卷,感受出诗人热爱家乡、留恋农村生活的情趣。学生与文章中的人物产生相同的感受,这种阅读的教学方式才能震撼到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美感效果,净化学生的心灵。
2.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它属于阅读教学中的灵魂。具备正确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能够体现出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能把文章正确地朗读出来,这是理解文章的表现,若不将文章理解通透,是读不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的。
有的课文比较适合去指导并训练朗读,则教师需要将朗读指导作为该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朗读,根据朗读的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若是人物比较多、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将其演变成话剧,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进行对话。而对那种有着浓郁色彩的抒情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
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让学生进行多次朗读,在朗读中发现诗歌里带有乐观激昂的基调,引导学生尝试逐步提升感情,最后引出部分。
3.联系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积累进行阅读教学
对课文的理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语言属于一种较为抽象的工具,它需要让学生们在脑海中组建成为一个较为具体的情景,并理解其中抽象的含义,因此,阅读文章是需要个人经验积累的。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激励学生解读出课文中的一些语言与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中的意义表达出来,这属于一个解构接着重构的过程。这样的理解过程是学生与文章之间的对话,一旦学生能运用自身知识了解文章的内容,他们将会拥有愉悦的体验,那么今后的阅读也会变得顺畅。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27-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对策的探究有着很高的价值。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知语言,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
1.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1很多学生不爱阅读。客观上说,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保持十分有限,他们不能够长时间静下心来深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是大致浏览一下,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就忽略不计,这样造成了学生不能理解语义,长时间的积累让学生厌倦英语阅读。
1.2缺少阅读的基本方法。小学生对于英语阅读只是进行简单的停留于词汇语句的语音层面,没有深入到阅读内容的本质上,学生对于所读的语言材料的语音、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一概不知;加之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结果使学生误认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弄清每句话的意思仅此而已。
1.3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合,造成学生无法阅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面对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实际,词汇量少,语法知识欠缺,语言积累不够,教师要提供适合学生学情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教学。比如,小学生的词汇量非常有限,阅读时经常遇到很多生词,他们还不能够借助于工具书,这样的阅读往往半途而废;即使勉强为之,也往往会因为某一单词的含义,致使W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另外,部分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大部分是结构复杂的复句等,给学生的阅读造成较大的障碍。加之,小学生对文化背景和学科知识的欠缺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综合这些原因,小学生对于英语阅读听之任之,造成英语阅读教学尴尬局面。
2.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1巧记单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而词汇是语言知识最基本的一个单元。语言学家O.A.Wilikns说:"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表达;而没有词汇,任何东西都无法表达。`'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的记忆单词,然而"记忆一背诵一默写"这一程序化的传统课堂教学法,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形成。我觉得不妨尝试一下从改革词汇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内记忆效率做起,努力尝试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英国有句名言:"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2倡导学生参与,让英语课堂魅力四射。常规的英语课堂一般包括导入、呈现、操练、巩固和拓展、总结和作业布置几个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要对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在每次新课教授时都尽量兼顾到完整的教学流程,以学生主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为主要构成,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为前提,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让英语课堂魅力四射,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例如,为了使学生的参与更有效,我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大班变中班,中班变小班。分组确定后,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我当小老师"的活动,在每次活动之前,都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英语学习;进入呈现环节后,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要教授的新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接下来的操练、巩固和拓展这两个环节,我主要采取游戏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让各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合作、学习,再进行相互间的展示和评价,出乎意料的,这种方式大受学生欢迎,他们离开了束缚已久的座位,走上了另一个广阔的舞台-讲台,个个积极准备,自信满满,听课的学生也学得认真;在最后的总结和作业布置环节,我设计了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
2.3注重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中,要能充分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善于采用英语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英语阅读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只有从多个角度进行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才能有所提升。英语的阅读教学也可和听说写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比较有助于学生英语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就比较有利。
2.4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多激励学生。对于学习一门外语知识的小学生来说,在没有接触英语之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应当格外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充分予以保护,以鼓励为主,使学生充满自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要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光在纪律管理上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如果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话,英语教学就会颗粒无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和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尤其在信息时代,阅读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依托。因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把阅读教学作为十分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突出强调。意在表明高中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对阅读教学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方可在教学中把握要旨,抓住关键,收到成效。
一、管窥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作者交流和沟通的最常见方式,是读者以作品为媒介,理解感悟并体验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精神的契合与灵魂的碰撞,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读者一旦进入角色,便会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懂得文章的要旨,获得美的感受。因而阅读是一个人增强人文素养的最好方式。
当前,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头戏,在具体实施中却出现了不少偏差,阅读教学的本质往往被曲解,主要表现为:
教材内容涵盖面小,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教法选择单一刻板,程式化强;教学活动功利性重,仅着眼高考单一目标因而盲目短视;分析教材太细,以至于扼杀文学内涵使阅读教学枯燥乏味;阅读教学远离学生实际,脱离现实生活……
究其原因,教师用凝固不变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内容,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培养、主体意识形成等主观要素。因而,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荡然无存,甚至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学生是阅读主体,然而学生除了用在课堂上跟着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阅读很少,即便阅读了,随意性也较大,当然收效甚微。
其直接的后果是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而使阅读教学活动南辕北辙,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因教师的越俎代庖而举步维艰。
二、改进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最终目标是使青少年通过阅读,拓宽生活空间,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修养,张扬个性才华,提高审美水平……孔子读书曾有“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正因如此,他学识渊博,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显而易见,阅读是靠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情感对情感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而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如何改进阅读教学?
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是成功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说,教材不过是例子,因而,我们要有新的教材观,阅读教学也应该凭借教材教语文而不应是凭借语文教教材。在课本外,应用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作为补充,古今中外,文史哲经无所不包,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开阔视野,潜移默化受到文学熏陶。其次要有新的教法观,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选用什么方法,各种方法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应不适应之别。
以灵活的方法组织教学是成功的捷径。阅读教学宜采用探究式阅读、体悟式阅读、积累式阅读和鉴赏式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1.探究式阅读
教师要设置必要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置疑解惑,把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师分析课文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使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教师能以平等、合作、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观点,充分发扬民主,那么,课堂教学气氛、师生关系就会变得轻松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多方位思考问题,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艺术特色比较,《孔雀东南飞》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探究,《鸿门宴》中刘邦项羽成败原因分析等,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其价值自不待言。
2.体悟式阅读
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和读者生活体验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对不同的文学形象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只有这种学生自我建构的文学形象才是真实、生动的。因此,对于一些语言明白晓畅、文辞优美的散文、诗歌、小说,教师应让学生在诵读中自行体悟。比如,词《沁园春•长沙》,不必过多地分析,只须把握诵读这一关,并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让学生诵读体悟,学生大多能对词的主题,词人的志向与抱负,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3.积累式阅读
人的文学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既不能立竿见影又并非遥不可及。高中语文教学宗旨,小而言之,是为学生应考加油;大而言之,是为学生一生奠基,阅读教学承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积累人文意蕴,因而,教师要善于导航,善于激励学生。给学生剪辑材料就有讲究,比如,剪辑《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一节,就最易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笑傲江湖》中,《论杯》一节,富含诗酒文明,也颇耐读……学生在不经意间已积累了学识,提高了素养,增长了才华。
4.鉴赏式阅读
“文学是人学”,人的文学素养的形成最主要的依托是好的人文环境,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就是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好的条件,将其带入知识的瀚海,去领悟,去鉴赏,使之为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成果所化,主动探求,接受熏染,和谐发展。信息时代,文化正处于多元化时期,文学艺术有精彩纷呈的一面,又有鱼目混珠的情形,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既要具有欣赏的目标,又要具备鉴别的眼力。教师则应该当好向导,把好尺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挑战,亦有机遇,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提高素养,丰富底蕴,方可与时俱进,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蔡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谈》
2.刘慧勇:《高中语文新课标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实践探微》,《语文学刊》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