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出入境管理;信息网络化
所谓出入境管理信息网络化,是指按照国家制订的统一规划和标准,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利用公安出入境信息网络管理软件、网络设备和信息的管理使用机制构成的纵横成网、四通八达、快速灵敏、准确有力的信息系统,使出入境管理的各方面和各环节都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运用出入境管理信息资源,实现全国出入境系统信息共享。
一、凉山州公安出入境管理网络化的实践及面临的问题。自2006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以来,凉山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在上级公安业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不断从有限的省厅出入境管理局直拨经费中加大网络化建设投入力度,全州17县、市公安出入境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省(市)、地(市)、县、派出所四级联网。同时,加强和凉山治安旅店业系统开发商“金穗”公司的衔接,实现了出入境系统与治安旅店业系统的成功对接。出入境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在堵塞管理漏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我州出入境信息系统只是完成了出入境管理静态信息的处理,独立性太强,缺乏兼容性,无法全面实现与刑侦、治安、户政等主要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整体链接,相互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和互访性较差,要查询与出入境有关的刑事、治安在逃人员等信息,不仅费时费力,效率很低,而且往往由于上述信息的日常原始记录没有有效采集而无法查询。随着我州于2009年全面启动公安出入境从按事由申领护照到凭《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按需申领出境证照以来,使我州公安出入境管理更加迫切需要打破我州公安内部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融合刑侦、治安、户政等部门信息资源,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动态连接和数据共享,以组成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克服现有信息资源共享性性差的弱点。从目前来看,凉山州公安出入境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还不同程度存在几个不适应的问题。首先是领导者的认识与现实不相适应。一些领导同志认为出入境管理工作无非就是简单的办理各类出入境证照,抓好工作就是抓好证照办理,看不到出入境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因此,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迫于压力,被动发展、被动应用。其次,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州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经费主要由省厅出入境出入境管理局直接下拨,出入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有限,投入单一。第三,民警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凉山大部分县域地处深山,信息闭塞,大部分县级出入境管理部门民警呈老年化现象,新知识的接受、更新较慢,缺乏计算机专门技术人员,一些地方甚至连起码的系统管理人员与维护人员都没有,无法维护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第四,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出入境信息的管理工作是出入境管理工作的一部份。目前的出入境信息管理存在着本部门的横向交流投入缺乏、纵向联系受制约较多的弊端,内部的协调不畅,信息资源共享低下。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出入境系统与治安户政部门人口系统的对接上仍是困难重重,目前这仍是困扰我州出入境工作全面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实现出入境管理信息网络化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重视是抓好出入境信息网络建设的前提,如果领导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态度不够坚决,那么必然导致工作不力,信息化建设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因此,要认识到加强公安出入境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安出入境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外管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出入境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目前,我州群众出入境需求日益增大,境外人员入州数量、频率稳步攀升,非政府组织活跃,部分境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勾结境内破坏分子蠢蠢欲动,这充分说明出入境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迫切要求改变认为出入境工作只是办理各类证照的简单认识,加强出入境信息网络化建设,构筑坚固的信息情报网络,为有效做好全州涉外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二)更新、培养出入境技术和管理人才。同志说:“科学技术的竞争,关键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是开发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因而在建设出入境信息网络化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培训自已的技术力量,与科技的发展同步。对于人才匮乏问题的解决办法,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近年来,我州通过全省公安系统统一考录了一大批“年纪轻、能力强、业务精”的民警分配到各县市,一方面各县局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出入境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时代性,合理配置警力结构,充实出入境队伍;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民警对出入境工作的热爱,促发其加强自身学习出入境信息化技能的兴趣。对培养和引进的人才,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出入境信息网络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空间;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以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为探讨对象,针对我国现阶段设计中的不足进行浅析整合,进而引入了新的环境审美观,即环境美学的论述基础。以此来指导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建立一种系统、整体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系统。对城市开放空间的三种主要形式——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街道绿地空间的景观设计,结合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环境美学基础论述的实践性探讨与互证,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设计策略运用于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中。城市环境的美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美好的居住环境,还可以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有利于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理想联系,让人们对城市环境在情感上有认同感、归宿感。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以环境美学的角度为城市开放空间提供论述指导,着眼于对城市环境的整体把握,将对未来的深思建立在深厚的论述基础和现实作用之上。
1.城市文化空间内涵
城市文化是文化社会空间的延伸,具有文化娱乐休闲的性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发展中将现代休闲与历史文化精神进行融合,既使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又展现包容了社会和谐风貌。现代城市通过各种休闲设施来缓解市民的工作压力,提升生活质量。一方面反映出城市生活浪漫和多姿多彩的情调、折射城市管理系统有序规范的精致生活的城市理念;另一方面使传统特色的景观、自然风貌折射出人文精神的人居环境。
城市文化空间是指人们感知和体验城市文化的各种场所,承载的是多种多样并不断变化的城市多元文化类别。从狭义上讲,城市文化空间是指能够承载城市传统文化的空间,包含有物质文化遗存、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等。也叫文化空间环境,这种环境一旦失去传统文化的活力,就会成为毫无生气的标本。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来说,文化空间环境的保护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首要内容。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历史性城市已经或者正在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划定了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城市历史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有效的工作,但文化城市的建设更需要整体系统的文化空间的梳理和塑造。我们也还看到一些城市在改造和建设中破坏了历史文化环境,因此,挖掘城市历史信息、整理城市历史格局、并与城市当代空间叠合,是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的前提。
2.景观设计中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空间在视觉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文化景观上,是通过适当的景观整理措施,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通道。在城市文化景观设计中更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其作法就经常表现为把一些遗产通过建设绿色通道连接起来。借鉴遗产廊道理念,整合乡土文化景观资源,建立集生态和文化保护、休闲游憩、审美启智、教育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区域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以遗产休闲活动为出发点。基本理论服务于一种新型休闲方式的生态基础设施,这便是以遗产和乡土文化景观休闲活动为核心内容的休闲方式。把文化遗产和乡土文化景观一起被通过连续的廊道连接和保护起来,进行整体性的解说和展示,也就意味着游憩、生态和文化保护等多目标的结合。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说过这样一句话:“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城市的文化景观一直是设计界瞩目的话题。这是源于设计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造物中,并通过造物具体设计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就是文化的载体。一切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最终都会在人的某种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也可以说是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从文化的传统中找到创造的依据。也是设计者关心城市文化的动机所在。
3.我国城市景观设计文化特色现状
3.1深层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达不强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中,这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历史文化现象非常繁杂,有形的历史文化即以物态形式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容易被人们所触知,而无形的历史文化往往通过有形的物体才能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因而表现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则是设计师更多地注重对那些可视的、有形的历史文化符号的借鉴和应用,而缺乏对那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
3.2文化景点堆砌
城市的历史文化最能体现城市特色,因而把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一般来说,城市历史愈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愈深厚。面对城市众多的历史文化,许多设计师往往想将它们全部都体现在城市景观中,以为这样才能显现出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在某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分别设计了三星堆文化区、蜀汉历史文化区、孔子文化区和古蜀道文化区四个景区,全部以历史文化为题材,共36个景点,这种又多又乱的做法给人以历史文化堆砌感。
3.3传统景观消失,文化遗产、古迹遭到破坏,城市失去特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却是传统景观及文化遗产频遭破坏的事件:如有的城市为了扩路,砍去街道两侧百年古树;传统民宅被成片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方盒子建筑楼群;新建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雷同、缺乏特色。城市传统景观、名胜古迹是该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形式反映,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传统景观、风景名胜又是一个城市特点的重要体现,如今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因盲目建设而变得平庸、失去特色。
3.4欧式化、模仿风
现在有些城市公共景观空间,大量充斥着罗马廊柱、欧式建筑。许多正在建造的住宅小区,在广告语中喜欢打出“欧式典雅花园”“地中海风情”的时髦标语,甚至宣传要将某地建成东方的“法国的塞纳河”等。欧式广场、喷泉、拱廊、罗马柱等挤满了住宅区公共空间,似乎只有沾上欧式风格,才能提升环境景观品位。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出现一些欧式风格的设计无可厚非。但是,一些潮流般的庸俗模仿,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
4.我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我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在全球化背景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正经历着一个空前复杂、充斥着各种干扰的创作境遇。中国景观设计师要在新世纪拓展设计方向,就必须了解传统,继承和发展传统,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外国景观规划设计优秀品质,致力于在当前世界多元化图景中建立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现代中国景观,而非仅仅以古典园林的存在,作为一个僵化和单调的文化者的标本。
5.结束语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看,城市环境的更新向来就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城市空间的拓展相伴随。一个城市在开辟新区的同时,也要保护老城区,逐步的拉开整个城市的布局,这也是城市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国有许多城市也在鼓励划分出历史性区域,对历史性的旧建筑物进行整修,改造为休闲和娱乐性的空间环境,给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塑造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土化、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1.乡土化景观设计
乡土原指那些质朴的、本土的、传统的事物,是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传统的乡土景观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乡村里土生土长的“自然景观”,即所谓乡村风光、乡村田野、乡土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民族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景观现象的复合体;另一种解释是指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地理特质的“文化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投影,包括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
现代意义的乡土景观则是伴随社会的进程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传统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出的景观新形式.
2.昆明城市街道中的乡土化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地区,可以说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就是云南的本土文化特色,景观设计的题材也就相对丰富,各个少数民族都有非常有特色的元素,这些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极大的提升了景观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内涵,在省会昆明,更得到极大的发展和体现,城市街道这一方面是城市景观的重头戏,一个城市没有一个好的街道规划和景观,这个城市的综合分数将大打折扣。
2.1南屏街和景星街花鸟市场街道乡土化景观设计分析
南屏街现状:
南屏街是昆明历史上的老街区,也是昆明旧时的金融、商业和娱乐中心,是一条能体现昆明以至于整个云南的风俗文化的标志性街道,无论从街道的铺装、绿化还是雕塑的造型和陈设,都比较好的体现了当地的乡土文化,应该说,从景观布置上说是一条比较成功的乡土化景观街道,有很多古建被保存下来,而且后来添加的雕塑和装置也和现有建筑很融洽。有很多反映老昆明日常生活的雕塑,让外地游客一来到这个地方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云南气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使街道景观乡土化的过程中他的功能也被保持的很完善,因为南屏街一直都是昆明城人流量最大的一条景观街道,花池、水景雕塑、水池、台阶等设计手法很好的解决了分流这个问题,令街道景观既不单调,又很好的调节了人的视觉焦点。
南屏街乡土化景观分析:
考察中发现,南屏街景观布置和设计比较复杂,从铺装和雕塑小品的种类都很繁多,雕塑部分大多铜雕都选自老昆明的事物作为题材,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很好的向人们反映了云南风情。但是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对本土材料运用的缺乏,基本上没太看见有特色的材料,这就很可能导致南屏街的景观设计和全国很多城市步行街的景观设计雷同。
景星街(花鸟市场)现状:
位于光华街和人民西路之间的景星街的景观设计并不复杂,相对吸引人的应该是街边的老房子和卖各种奇异商品的店,其实这也是一种景观,只不过这种景观文化味道偏重,像国歌的作者聂耳先生故居等,景星街作为昆明的文化景观大道,对传统民居保护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最近景星街新建的几处建筑可说能够和景星街的文化背景融合在一起了,设计相当程度上保留了昆明或云南传统建筑的元素,雕花的木窗、传统的形式,都很好的诠释了云南特色。
景星花鸟市场景观分析:
相对于南屏街,花鸟市场的景观布局显得很简单,从头到尾地砖的铺设也就只有三种,而且都是很常见的青石板,只是纹路不同,这条街基本上没有什么绿化,只是两条大路的两边种植了一些,虽然铺装和绿化不太丰富,但是这条街的建筑做的很好,老建筑有的还在,就算已经拆除了,新建的建筑也是完全按照古建的结构和云南风格来做的。
3.总结:
通过对昆明市南屏街、景星街的考察,我发现昆明的重要街道的景观乡土化做的比较到位,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讲,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不论是绿化铺装还是建筑雕塑小品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准,可以说已经实现景观乡土化,但是有很多小的或者不太著名的街道,依然存在着对乡土文化的严重破坏,有些地方只看到眼前利益,只图一时痛快,不为长远利益着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乡土化景观设计的方法来解决,大致可从两个方面来处理,第一,提炼乡土化的物质形态的景观元素,例如在景观绿化的树种上采用云南本土植物,因为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拥有这么好的植物资源,当然要好好利用。第二,提炼乡土化的非物质形态的景观元素,也就是利用云南省少数民族多、民族文化丰富的优势,打造全国无与伦比的民俗景观,火把节、泼水节、龙舟节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人文景观。把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结合起来,才能最好的展示一个地方的乡土化景观,才能最大程度上用最节省的资源打造效果最好的景观。
4.结语:
现在昆明街道的景观设计,可能正在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高速的建设和景观乡土化之间的矛盾,一个设计做出来并不是给设计师自己看的,他要考虑到很多问题很多因素,既得让大众接受又得有一定的艺术涵养,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作为一名景观设计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在这条道路上,一定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对这项事业的追求,我们一定会努力完善自己,在这片领域里做出成绩。(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关键词】 装置艺术 商业景观 地域文化 文化传播
商业街
一、何为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一词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被普遍地引述。通常意义上来讲,文化景观是一种人类活动的产物,在过去,人类活动交流不甚频繁地历史条件下,其主要表现为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等具有物质形态的地域空间,也包括服饰、歌舞、传说等非物质性形态。而文化景观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演变,社会的主导价值形态以及人类活动交流,都在时时刻刻地塑造不同气质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具有创造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文化景观常常被视为地域文化的“精神堡垒”,大到一个城市有其广为传扬的著名景点,例如苏州园林,北京长城,上海东方明珠;小到一个商业区的核心景观亮点,例如新天地石库门建筑,K11的装置艺术展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文化景观给区域经济利益带来的巨大潜能,开始有意识地重塑商业老街,不停地在商业综合体周边进行艺术展陈,从而使用文化魔力来捕获更多地人流和消费力。
二、商业文化景观的类型
商业文化景观的类型,从其延承角度来分类,一般可概括为历史文化景观和现代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商业利益性其实与文化自身的高冷气质并不背离,不论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于现代文化艺术的传播,好的商业运作模式都必成为其载体。
(1)历史文化景观
近十数年间,国内许多城市对地域文化的重塑都集中体现在营建复古商业街上,这样的做法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使那些尚未消失但岌岌可危的老建筑得以重塑新颜。当然技术核心的着眼点是建筑的修旧如旧。二则,使历史文化的非物质部分依附于物质形态得以存续。三是,老街以独特魅力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当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四是,地域的商业利益得以保障,从而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链中。
以浙江嘉兴桐乡的乌镇为例,1999年陈向宏主动肩负起复兴乌镇的大业,以“小火慢炖”的思路,不停借鉴研发,进行保护性开发。终于把乌镇打造成全国游客接待量第一的单个旅游景区。对于乌镇的开发,不仅是着手于建筑形态的单一恢复,而更为难得的是,涵盖了所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都得以发扬。例如饮食习惯,染织技术,婚嫁风俗等都以景观实体为载体充分进行了展现,而且殊为可贵的是每一种民俗形式都融入了一定程度的现代生活习惯,和游客形成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2015年乌镇迎来了举办第一届互联网大会的殊荣,并成为了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选址专家就这样评价乌镇:一是互联网经济基础本身比较发达;二是最好能找一个小镇,像达沃斯小镇那样有其独特魅力;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要能代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乌镇的成功,离不开它对文化景观的创新性重塑。
(2)现代文化景观
现代文化景观当下的发展在欧美国家更为盛行,类似于在凡尔赛宫里常常展出极富前卫色彩的装置艺术,虽然这一做法饱受争议,但不失为对于现代文化景观发展的一种探索。从时空延续性来说,过去的成为了现代人的怀念,而现代审美意识对于未来总应有其存续方式,存续的前提就是扩大影响力。
商业对于现代文化景观的应用多见于商业宣传活动,比如上海新天地在2013年迎来的哆啦A梦道具博物馆装置术展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文化景观实例。还有此前风靡一时的大黄鸭巡展都属于同类性质的活动。
这样的展览也能为商业运营带来显而易见的利益放大,形式也更为灵活和机动,适用于现代普遍生长于城市的商业体。而这种具有文化传播意义的现代文化景观更多为临时性的。它遵循的原则一般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时下比较流行的文化景观形式,结合市场需求的相关调研,在室内或者室外具有一定开阔性的场地上进行展示。同时也要兼顾人性化原则,考虑到动线的合理性以及消防疏散等因素进行布置。
三、文化景观的价值
(1)助力品牌传播
品牌的建立目的是为了使旅游或商业产品便于识别,从而被大众更广泛的传颂和了解。把文化特有的高冷气质注入到品牌核心价值之中,从而使一个商圈或者风景区有了独树一帜的精神旗帜。这样它的识别性就更加鲜明,形成不同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特色,更容易脱颖而出同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加强流行认同
流行文化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吸引力,这种流行不仅是指现代艺术,同时也包括时下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复兴。还是拿2013年哆啦A梦在新天地的装置展来说,在近5-7年的时间里,其实是一个文化具有特殊性的时期,这个特殊性就在于“80后的怀旧”。随着80后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消费力也跟着提升,这就注定如果以80后的精神需求为导向进行文化活动推广,会得到强劲的消费助力。因为参与活动的人,在这其中感受到了更多的社会认同,这种认同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信仰。这种精神力量能加强人的归属感。
(3)提升环境氛围
文化景观的参与可以增添环境人文关怀的色彩。商业化的社会,一切建立在金钱交易的基础上,本身是一种冷冰冰地买卖活动。文化景观中常常凝聚了一种思托和情感,这些东西以颜色的形式,以材质的形式,以形态的形式呈现于大众视野之内时,常常会使人们惊喜或者神游。比如冬季的圣诞树,广场上的群雕,会使本来缺乏生气的空旷场地霎时间多了一丝向往与温暖。
总之,在商业运营的环境中适当的运用文化景观元素,有助于展现自身独特魅力,形成更好的商业氛围,带来更大流量的客源,巩固自己的品牌效应,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
【参考文献】
[1] 晏闻博、张建华.商业价值与艺术的“暧昧”――商业事件中临时性景观的探索与研究.上海商业,2014.
【关键词】景观设计 符号 表意方式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符号化语汇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往往能启发设计者的灵感,创造出更为多样且形式丰富的设计成果,进而促使景观设计与观者之间产生多层次的交流和互动,拉近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
一、景观设计符号的表意方式
在语义学研究中,索绪尔的符号的问题可归结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问题,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斯按能指和所指关系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类。笔者认为研究景观设计的符号问题亦可如此划分。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语言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的景观没有完全相同的,但不管哪一种形态,都不外乎两种可能,或重于表“象”,或重于表“意”。因此,通常来说,可以按照符号应用的程度及对符号原型的再处理和抽象程度对符号语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意方式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表象惯用型符号、重构创造型符号及意境象征型符号。
(一)表象惯用型符号
表象惯用型符号指能指与所指之间依靠历史及文化等原因形成的恣意性联系,是一种直觉性的符号。构成元素往往通过形象化的处理模拟某种造型或诸多文化要素中的一个方面,通常呈现出本体形态、标志形态或原有历史形态,多用于一些改造项目或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观设计中。
现代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和地域性很多通过“嫁接”或“拼贴”等手法,把一些显而易见的视觉符号应用到设计中以表达文化韵味或设计师的情感。例如,在西首尔湖公园设计中,设计者就对原有工业废址做出重新的诠释,保留了部分原有厂房的“残垣断壁”,将其作为一种符号,赋予这些原有元素新的意义,时刻提醒人们工业时代对于当今生态社会的影响,反衬出了当下生态建设大背景下对于过度工业化的反思和批判。
(二)重构创造型符号
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在初期阶段从点、线、面等基本构成要素出发,经过对元素的不断处理,逐渐形成特有的符号语言,而这种经过再处理的符号就被称为重构创造型符号。
重构创造型符号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标志性语汇,它通过引借、解构、夸张、共融、重复、置换等手法,在原有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以产生新的形象与新的语义符号,进而实现景观设计的抽象性和艺术性。在众多重构创造型符号构建手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材料和功能的替换。
例如,在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火山园设计中,由美国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在园中设计了一系列秩序排列的圆锥形草皮土丘,在每个土丘上种植一个柏树,且在树顶上放置了一个红色的灯泡。山丘指示着火山,柏树模拟肃穆的氛围,而红灯泡则是火山喷发时色彩的象征,通过这些置换体或媒介,设计者“再创造”了火山的形态,准确地表达了主题,而所有的这些处理手法使得这个“火山”符号具有了重构特征和创造性(图1)。
(三)意境象征型符号
意境象征型符号是高度抽象化的符号表现方式,它的表达侧重于空间布局、景观结构、视线理法,甚至是四维空间特征等隐性景观要素或结构性要素的提取和应用,正所谓借其“势”,传其“神”,蕴其“情”。
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气质在于神韵,而具体的表现在于其对意境的追求。塑造传统园林意境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视线的构造,这种特殊的视线结构已然成为了一种意境象征型符号。如“心灵的花园”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向荣在第四届新加坡花园节中展示的一个100O景观花园(图2),其设计理念为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中国花园的空间变化和诗意,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感悟。整体花园在翠竹林中,用帷幔将空间进行分隔,重重叠叠,变化丰富。帷幔的抬高、穿插看似不经意,却使得人的游览路径自然形成,视线方向发生不断转变,再加之帷幔所特有的透光性,使得整体氛围唯美诗意,具有强烈的符号化特征。
二、表意方式的应用
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运用设计符号就如同人们运用语言文字一样,是展现设计思想及理念的方式。由于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其中的符号体系也是繁复的,而不是单一的表意方式。
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象山校区从设计上与中国古典园林高度契合,原因之一就是运用了大量的符号语言,三种符号类型都有涉及,层次丰富而饱满,不同符号表意方式应用准确到位。有整体布局及规划上采用的意境象征型符号,有对古典园林中要素尤其是园林建筑要素进行抽象和重构的重构创造型符号,也有大量的表象惯用型符号,如随处可见的竹、爬山虎、瓦片、砖石、藤条、草席、诸多旧物等植物、材料符号语言,在表象层面上丰富了整体设计方案。
正如象山校区设计所呈现的,优秀的景观设计应该是全方位的、具有层次的。要想全方位地表达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化核心的内容,就需要整体考量,深度剖析各个层次的符号语言,并将其转化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表意方式。
[注: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RW2014-18.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RW2014-18)]
参考文献:
[1]邹华韬.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语言特性[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