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82-01

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并伴有体温低下的综合征[1]。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或室温过低。保温不良的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也可在感染、产伤、窒息之后发生。本病大多数在生后不久或生后7-10天出现症状,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的硬肿症患儿有30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中有29例为早产儿,1例足月低体重儿,其中有2对双胞胎(早产),2例合并窒息的患儿,住院天数在10~20天,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2 新生儿硬肿症的原因分析

寒冷、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和窒息为主要原因。新生儿期,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过大,皮下脂肪层薄,易于散热;早产儿体内棕色脂肪少,在感染、窒息和缺氧时棕色脂肪产热不足,导致体温过低;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其熔点高,寒冷时易于凝固。一般以生后1周内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多见。全身表现为体温低于35 ℃,重症患儿低于30 ℃,局部表现为皮肤发凉、硬肿、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如硬橡皮。硬肿发生顺序一般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患儿反应低下,哭声低弱或不哭,吸吮困难,严重者可导致休克、肺出血、心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急性肾衰竭等多脏器损害而危及生命。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3 观察及护理

3.1复温:其中复温是治疗的最关键的措施。其中凡肛温>30℃且腋温高于肛温者,可以置于已经预热至适中温度的暖箱中,一般要经过6-12小时就可以恢复正常的体温,那些体温低于30者应置于比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并逐步提高暖箱1℃,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3.2合理喂养:提供能量与水分,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遵医嘱给予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有条件时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无条件者应加强手控滴速,建立输液记录卡,每小时检查输人液体量及速度,根据病情加以调节,防止由于输液速度过快而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3.3预防感染:加强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保持患儿皮肤的完整性。

3.4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护理单,监测体温,每2h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6小时后改为4小时一次,监测心率、呼吸、血液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如多巴胺、肝素、止血敏、呋塞米(速尿)等药物及氧气、吸引器、复苏囊、呼吸机等),一旦病情突变,能分秒必争进行有效地抢救。

3.5其中健康教育,会向家中们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知识,嘱母亲坚持拔乳,要保持母乳的通畅,一定也要避免因患儿住院就造成的断乳,也介绍相关的保暖、防感染、喂养、预防接种等的一些育儿的知识。预防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对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就应正了这一点。该病症对新生儿健康可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者会引起多种器官功能损害。下述五点主要预防措施是每个家长都要好好学习的:①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②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③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处理。④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⑤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发生硬肿症。上述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增添极大安全保障。预防,是避免疾病发生的关键,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针对疾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小结

通过对30例新生儿硬肿症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对广大家长的健康宣教,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防止肺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等多脏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0.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资料与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8月患病新生儿1268例,早产儿198例,足月儿1043例,过期产儿27例,死亡96例,死亡率7.57%。新生儿死亡病例96例,男58例,女38例。有胎龄记录者82例,其中早产36例,足月52例,过期产8例。死亡时间: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39例,7天内死亡45例,28天内死亡12例;生后24小时内死亡42例,7天内死亡39例,28天内死亡15例。

结果

死亡原因:常见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新生儿肺透明病等。

死亡与日龄的关系:不同日龄死因也不相同,24小时内死亡42例,死因主要为新生儿窒息,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43.8%);24小时~7天内死亡39例,死因主要为早产、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40.6%);7~28天内死亡39例,死因主要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15.6%)。

死亡与胎龄的关系:本组资料显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早产儿胎龄为26+5周~36+6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新生儿肺透明病、新生儿畸形等。足月儿胎龄为37+1周~42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等。过期产儿胎龄为42+1周~43+5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出血等。

主要死亡疾病: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等。

讨论

本组资料中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达7.57%,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组资料均为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且我院医疗条件差或患者就医不及时,使患者病情加重,所以死亡率较高。降低围生期新生儿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1],而窒息、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经过本组资料统计,窒息性因素是新生儿第一位的死因,以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且多于1周内死亡。新生儿窒息大多是宫内缺氧的延续或母体并发症的后果,因此必须解决宫内缺氧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及早识别难产、及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防止新生儿产时窒息,估计分娩会发生危险时,儿科医师应提前到场,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实行产、儿科合作,新法复苏的良好局面,减轻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早产占第二位。本组资料显示,胎龄越小,产重越低,新生儿肺透明病、颅内出血等的发病率越高,新生儿的死亡率越高。防止早产是防止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等因素,易并发肺透明膜病、颅内出血和感染等。

感染性病因占第三位,以感染性肺炎和新生儿败血症为最多见,因此,重点应加强新生儿期防止感染措施。新生儿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更高。主要的死亡疾病中以肺出血和颅内出血占绝大部分,但是在早产儿中,肺透明膜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减少,可能与早期给予促胎肺成熟和保胎等早期干预有关。

因畸形而死亡的新生儿也不少,以心脏先天性畸形最多见,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因此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及早发现处理畸形儿极为重要。因产科因素引起的新生儿死亡也不少见,如脐带打结、胎盘早剥、子宫破裂、重度妊高征等。因此,定期产前检查、普及孕期保健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尽早就医非常重要。本组资料中不论24小时内还是7天内,最多见的死亡原因仍是窒息性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孕妇学校,宣传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干预,防治早产,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使用规范的窒息复苏手法,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同时加强新生儿护理,积极防治感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53-01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以出生3天或早产儿多见,指新生儿期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早期表现反应差,体温低,吸吮差或拒奶,皮肤硬肿或水肿,病情严重时出现多器官损害等临床特征。现将我院小儿科2008-2009年收治2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2009年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患儿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早产儿13例,占 65%,轻度15例,中度3例,重度2例,硬肿范围计算: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1.2 临床表现

1.2.1 低体温 体温低下或不升,常降至35℃以下,重症<30℃。新生儿由于腋窝下含有较多棕色脂肪,寒冷时氧化产热,使局部温度升高,此时腋温高于或等于肛温。因腋温-肛温差值可作为判断棕色脂肪产热状态的指标。

1.2.2 皮肤及皮下组织硬肿 硬肿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受压部位皮肤僵硬、发亮、冰冷、呈暗红色或青紫色。

1.2.3 一般表现 反应差,吸吮力差,哭声细弱,呼吸浅弱甚至不规则。

1.2.4 多器功能损害 早期常有心音低度钝、心率缓慢、微循环障碍表现,严重时可呈现休克、DIC、急性肾功衰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表现。

2 护理措施

2.1 复温、保温是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硬肿症大多数体温过低,尤其是寒冷季节,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2.1.1 若肛温>30℃,此时可通过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将患儿置于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1.2 若肛温

2.2 合理喂养 轻者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保证能量供给。

2.3 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应用输液泵控制滴数,以免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准确记录补液量。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防止药液外漏,以确保单位时间内液体的输入量。

2.4 皮肤护理 患儿取头侧平卧位,每次更换尿布后翻身1次,保持皮肤清洁及脐带干燥。进行各项护理治疗操作时,时间要集中,动作要轻柔敏捷,避免热量散发。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时严防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有紫绀者给予氧气吸入,最好间断给氧,氧气浓度20-40%,吸氧时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根据缺氧程度调节输氧量至紫绀消失为主。

2.6 预防感染 病房每天用肯格王消毒机消毒,工作人员入室前应戴帽子、口罩、穿鞋套及穿隔离衣,各种治疗及护理均应严格无菌。经常更换,防止性水肿和附积性肺炎,尽量减少肌肉注射,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2.7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及程度,严密观察患儿的哭声,注意患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从而全面了解病情进展 在护理过程中及时了解硬肿症的严重征象,如患儿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提示患儿病情严重;如发现患儿鼻出血或呼吸节律不稳、脉搏不规律、少尿、腹胀等则提示有肺出血、呼吸衰竭、心功能受损、肾功能衰竭或中毒性肠麻痹。

2.8 健康教育 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指导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暧,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鼓励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

参考文献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3.1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3.2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3.3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3.4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超级秘书网

3.5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3.6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2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9例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7-02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 其中男26例、女12例;其中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8例,围产期窒息6例,反流性窒息4例,临床治愈39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复苏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3.1保暖。在无暖箱的情况下,用热水袋保暖,防止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如有条件,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肤温度尽量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3.2监测生命体征。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3.3观察病情变化。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3.4预防感染。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病房每天定时通风两次,并用紫外线循环空气消毒机消毒病房2次,加强新生儿暖箱的消毒,每天擦拭并每周更换一次,患儿所用物品必要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脐部护理:①断脐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脐带结扎过紧或松脱。②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天用75%酒精消毒脐部。③脐带脱落后用清洁纱布包裹。皮肤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给予润肤油油浴全身皮肤,(尤其是皮肤皱褶处血迹及胎脂),患儿病情平稳后每天给予温水洗澡一次,勤换尿裤,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3.5喂养。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静脉加滴静脉高营养药物治疗。

3.6安静。窒息患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4体会

本文中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胎儿出生后,采用新法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护及精心的护理,及时的治疗,除2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9例全部治愈出院。提示我们在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复苏技术及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因缺氧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大脑在缺血缺氧四分钟以上,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且窒息儿的智能异常,并发症发生均与缺氧时间存在重要关系。因此,应正确有效地处理,力争尽快复苏,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不需要名贵药物、名贵仪器,最主要的是需要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爱心和信心。

参考文献

[1]范运阁,张凤荣.分娩方式与产程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1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