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 方法指导 三步走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常言道:“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绩。”任何一个卓有成就的“语文人”绝不是只限于课内阅读,其实课外阅读量大大超过语文课本,所以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引导相当重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务须上好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课。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方法指导课三步走教学策略,第一是指导学生以专题阅读的方法,第二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第三是组织学生畅谈阅读的收获和体会。

一、指导学生专题阅读方法

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确定专题,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名为专题,那么就得在专题上下功夫。在这一步中,教师要注重把握两点,一是指导的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二是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这一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在这一步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技能。这一步的操作要领是实践二字。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技能。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学生阅读期间进行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更特别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这一步的时间通常也是控制在15分钟左右。此外,为了便于学生训练以及教师管理,教师可以统一发放学生的阅读材料,并且可以限定学生阅读的范围,如教给了学生浏览性的泛读方法之后,可以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再如教给了学生探求性的速读方法之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又如教给了学生品味性的精读方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阅读方法,一种是读思结合法,一种是三读法,还有一种是圈点法。

所谓读思结合法,就是边读边思考,这也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情感、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所谓三读法,实际上是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而采取的不同的阅读方法,第一类是浏览性的泛读,它针对的是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对于这种书籍,可以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即可,这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泛读法使用的出发点;第二类是探求性速读,它针对的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而需要寻求的读物,对于这类读物,要求“一目十行”,而这类快速阅读的奥妙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第三类是品味性的精读,它针对的是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些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要像吃东西那样,细嚼慢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所谓圈点法,就是指在阅读的同时,或在阅读处圈圈点点,或只是勾勾画画,或做批注,或另用纸张写读书笔记,或进行再创作。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就是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做批注就是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有时是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有时是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有时是对文章中提出的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时甚至是对文章纰漏之处的指评;写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编提纲,或者写体会,这样做是为了便于随身携带,能够随时翻阅、背诵,帮助自己记忆和积累,并且还可以激励自己上进;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其中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这些圈点法的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年级差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圈点勾画、做摘记、做卡片等,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是编提纲、做批注,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写体会,进行再创作等。

三、组织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范文第2篇

一、 激发学生善于提问题的策略

1.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的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要激活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爱问,必须改变学生阅读的心理状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青年学生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为此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一句话,教师要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提供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

2.创设有利于阅读的问题情境的策略。

学习中的问题情境是指学习主体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从而构成的问题条件。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提问的课堂情境。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3.结合自身经验和体会移情的策略。

即读者阅读时在理性的认知之外,加上的感性的想像和联想。想像能打破时空限制,使思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所以,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广泛联想和想象,从而激活思维,孕育出创新因子。例如,在阅读舒婷的《致橡树》时,可启发学生联想我们的先祖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吟出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绝唱,联想那“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初恋羞涩,联想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灵相应,还联想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热恋烦恼和“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坚贞勇敢,以及“和你肩并肩站在一起”的平等呼唤和深情相依。在这样广阔的联想中,学生感受到的是人类心灵世界爱的辽阔和细腻多彩的个性光辉。

二、 教给学生阅读中提问题的方法

提出问题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这门艺术,从而使问题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

1.提出的问题要有新颖性。

不是每篇课文本身都很吸引学生的,也不是每个学生对某篇课文都很感兴趣的,即使感兴趣的课文也未必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去思考的,如果课堂提问平淡直白,学生就提不起精神,也容易感到疲倦,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设计得新颖一点,巧妙一点,就能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就会爱读这篇文章,会认真钻研这篇文章。这可以是一种全新的、另辟蹊径的、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把那些直白的问题,甚至如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应怎样来划分段落、每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等问题设计得巧妙一点,新奇一点,有趣味一点,从而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致,去深入研读课文。由此课文的重点、难点自然也水到渠成般地解决了。

如教学《祝福》时设问:“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引导学生细读全文后可以发现:祥林嫂的大半生的悲惨命运发展轨迹,其每一个临界点都与春天有关――立春之日,丧掉丈夫;孟春之日,被迫再嫁;暮春之日,病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春天是多么美好啊!祥林嫂不能像常人一样拥有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这不能不使我们为她掬一把同情的泪水,而透过这一悲惨人物的命运轨迹,又能让我们找寻到那比没有春天更为可怕的压抑、冷漠、世俗的旧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如能以这样的一个问题作为导入,颇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能引发起学生无尽的思考。

2.对重点词句、语段的提问。

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如果对重点语句、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遇到和日常生活、日常概念、科学观念等不一致的情形,产生疑问;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新设想,并检验设想,进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荷花淀》(人教版普高必修本第二册第一单元)中有这样一段情景描写: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呢?”

“睡了。”

“小华哩?”

“和爷爷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这段对话粗看起来不过是一般的家常对话,但细细品味就会对产生疑问:妻子为什么总对“他们几个”特别关注?为什么水生的脸有些涨红,说话有些气喘?妻子从丈夫的神情举止中预感了什么?要准确解读这些词句、语段的含义,就必须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细心揣摩,品味,体验。

3.就文章空白处提问。

由于文本是借助语言来描述形象和感受,本身具有间接性,加上作者写作中讲究用语的含蓄,结构的精巧与审美感受的需要,往往曲笔成文,留给读者充分想像空间。“补白”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含蓄简省之处进行大胆联想、想像、补充,从而发掘出文本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邃的思想。这样对文本“空白”的再创造,无疑是对学生阅读创新素质的很好培养。如《祝福》中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黛玉临终前高叫:“宝玉,宝玉,你好……”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故乡》中闰土断断续续说了几句,便“只有摇头……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暗示对以上几处“空白”进行提问引导,进而会更深入地领会文本意蕴。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涌入到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头脑当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想情感的培养有促进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则使得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氛围不尽活跃,教学成果不尽明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与开发创新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代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开展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质量的重要策略。因此,笔者选择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关注语文阅读兴趣的提高

1.教师可以利用悬念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不仅是文学作品创作之时的一种有效表现手法,更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手段。在进行阅读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点与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从文章的特点与学习的需求出发,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在山的那一边》的讲解之时,教师可以利用山那一边风景的假设来为阅读的讲解设置悬念,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进行悬念的设置,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

2.教师可以利用情景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与阅读文章相关的学习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将学生引入到阅读的情境当中,使学生借助真实的情境,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比如在进行《父亲》的讲解之时,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父爱相关视频,来呼唤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具有进行阅读的兴趣,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来。

二、关注语文阅读方法的改变

阅读方法对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没有正确且高效的阅读方法的积累,很难实现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推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方式,而学生自己掌握阅读技巧,才是实现自身阅读水平提高的根本性方法。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时,教师要将更多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开展特色化的阅读,提高个人能力。

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之时,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行认识。就课内阅读来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关键句子与段落,从而可以快速地解决问题。这种阅读技巧叫做跳读,对于学生的应试有很大的正面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告诉学生略读与精读这两种阅读技巧,在每一次进行阅读之时,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 ,完成对文章整体结构的了解。而细读一般用在最后一次阅读之时,这样,学生可以更多地关注文章的细节问题,从中发现自己疑惑的点,对其提高问题或者发表观点。每一种阅读方法都有其特点,教师要将阅读方法与技巧教给学生,更要将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范围与时机告知学生,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用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效率。总而言之,阅读方法与技巧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关注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1.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学生借助阅读进行积累,是实现其语文素质提高的重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告知其阅读材料选择的方法,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的材料要具有广泛性,更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对于自己语文能力有扩展作用的书目,比如说文学名著或者科普性书目等,也可以适当进行实事性或者评论性刊物的阅读,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扩大阅读面。

2.引导学生在阅读之时进行摘要与记录。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对自己有利用知识与文化,告诉学生要边阅读边思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阅读之时,要用一个本子进行部分句子与个人感想的记录,抓住阅读的重点与关键点,从而使自己从阅读中得到些东西。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面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当代语文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关注,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教学模式与课堂模式。笔者从三个角度,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引起初中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关注,将更多的有效教学方法引入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来,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勉.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几个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阅读是是在对文章进行通读的情况之下,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的过程,同样阅读教学应当以“读”为基础,只有把文章读懂,才能回答所提的问题。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动,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相比,现如今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就,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阅读教学朝着良性方向发展。[1]然而由于处于新旧方法交替阶段,阅读教学必然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必须结合新思想、新理念进行改进,确保阅读教学的稳步前进。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理念落后,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的指导思想,一套良好的理念可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阻碍教学的发展。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全国各地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未能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相吻合,严重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二) 阅读教学方式陈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是关键,对整个语文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高中语文阅读形式多样,文章体裁多变,这就要求阅读教学模式要多种多样,对于不同体例的文章教学方式应当不一样。而目前许多教师采取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生一套“万能答题模板”,遇到类型相似的题目就套用模板。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制约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三)阅读基础知识积累不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把握

阅读基础知识是阅读教学开展的前提,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否则学生无论在深入阅读,还是在各种考试中对试题的把握就会不到位,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这些都是学生掌握的重难点。[2]目前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阅读基础知识不牢,在回答问题时难以抓住重点,经常犯错。

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上述阅读教学问题的存在,制约并影响着学生语文教学质量和考试成绩的高低,学校和教师必须从教学理念入手,不断吸收新思想并创新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阅读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自身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 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尽管当前教学成果的评价仍然以各种考试为主要标准,考试成绩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但在此情形之下,用一种全新的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理念指导教学,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学生的语文阅读成绩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升。理念的更新在于学校和教师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把握,往往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注重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理念,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阅读和鉴赏相结合的理念,让学生自己感受文章多描写的形象,品味语言特征,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并形成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可以积极参加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作品讨论会、辩论会、读写本观摩等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相互切磋,交流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读书成果。

(二)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面对文章体裁完全不同的文章,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分析不同文章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种阅读方式,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论述类文章的阅读教学策略通常为“读”、“代”、“比”、“筛”、“除”、“验”六步法,具体为:读――通读全文;代――带入原文;比――比较鉴别;筛――筛选信息;除――排除干扰;验――验证答案。从整体把握到微观勾画(论题、脉络、关键词);从紧扣语境到把握内涵(瞻前顾后、比照辨析、参考语境);从抓住概念到识别混淆(程度范围、偶然必然、主客指代、现实设想、肯定否定、主要次要、条件结果、原因结果);从筛选判断到逐步排除。做到逐步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3]小说作品阅读教学经常从了解背景到写作意图;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从体味细节到把握情节;从分析主题到欣赏技巧;从品味语言到领会作品内涵。而诗歌阅读教学策略概括为“五读”、“三找”、“一想”。“五读”即读诗题、读作者、读诗句、读注释、读习题,“三找”即找意象、找情感性语言、找表达技巧,“一想”就是善于联想和想象。因此不同的问题阅读方式有所不同,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所区别,便于学生全面掌握各种体裁的文章阅读技巧,在解题时做到快、准、狠。

(三)引入探究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多种多样也丰富了考试的形式,当前语文阅读考试的题型可谓是越来越灵活,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是检验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究式阅读教学具体包括:第一,比较式阅读研究。其将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一组(两部以上)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然后选定可比点,分析研究,鉴别异同,最后整合得出结论。第二,补充式阅读研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选定一个研究专题,进行思考、想象,对作品中的“空白”进行补充,然后阅读课外相关材料,对“空白”加深理解。第三,辐射式阅读研究。围绕研究课题,根据材料或学科间的某种联系,将阅读研究由此及彼地辐射开去,在更为广阔的范围思考和分析问题。[4]此三种新型教学方式既增大了“教”的容量,更拓宽了“学”的途径,使阅读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井然有序、多姿多彩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闫学荣.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2]徐凤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1(02)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效会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因而教师需要重视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如何采取措施,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则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去领悟阅读教材中的文学精髓。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培养学生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初中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课堂中,应深入向学生贯彻阅读中心思想,精心选材,有针对性教学,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有文化价值的文字做记录,并进行整理,作为今后写作的灵感来源,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设计情境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情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幼时记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播放与文章相关的影片资料,把学生融入情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想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