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第1篇

1.加强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的管理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永远是教学发展的核心重点。没有高质量的教官队伍,再完美的教学设计,再领先的教学理念,再先进的教育技术对民警培训工作都将是无意义的。1.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官队伍。要结合本地区的公安工作特点和优势,设定教官等级和准入制度,提高教官待遇标准,吸引高质人才进入教官队伍。要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成为教官队伍建设的核心理念,就必须设定教官等级和准入制度,提高教官待遇标准。教官水平决定在训民警水平,教官素质决定在训民警素质,教官知识能力决定在训民警知识能力。要在晋职晋级、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稳定的奖优赏优政策制度。这是教官队伍建设中吸引人才、稳定队伍、提高水平的战略方向。注重教官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促进教学水平可持续发展。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学机构,可通过理论和实战集训,组队深入基层所队调研,开辟新知识新技能“第二课堂”,广泛开展警务技能研讨会、研讨班等方法,不断提升教官的知识能力和教学训练水平。建立健全教官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的评估机制,正确引导教官通过“终身学习”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对拒不参与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效果不佳,教学脱离公安实践的教官要予以淘汰。2.优化教官知识结构。教官要能够运用教育技术,掌握学科最新进展,把握政策导向,组织领导团队开展教学工作。要避免教官只懂警务实战技术,不懂课程研发;只能具体操作、不能教学设计;只会动作示范、不会讲解传授。要鼓励教官突出自身专长,优化知识结构,努力自主研发课程,设计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还要搭建学术专业平台,鼓励支持教官开展警务实战理论和实操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争鸣。随着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开展全警大练兵、苦练基本功等活动不断深入,各地培训机构的实战教学水平迅速提高,经验日趋成熟。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迎潮冲浪,将自己优秀的警务实战教官打造成“掌门人”级别的教学精英,从而在警务实战教学、学术领域打上自身独有的“烙印”,将警务实战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2.加强教育培训资源配置管理

教育培训资源配置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安教育培训质量。教育培训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现代教育培训中,教师和学生也是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课程资源和装备资源等四大方面。1.师生资源公安教育培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而学员的实战经验丰富。虽然经过多年的轮岗、选调,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仍没有根本解决。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重视学生资源是教育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为此我们建议:一是临时延聘专家型教师。但临时延聘专家型教师是在教学任务下达时间短、警种专业教学特殊等情形下的一种无奈之举,难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的一贯性、连续性。二是开放互动课堂。开放互动课堂是由教师进行理论讲解,而由实战经验丰富、表达能力良好的优秀学员进行典型案例讲解或模拟实战演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精通实操(战)远远不够,只有上升到潜意识中的实战理念,才能在千变万化的环境、情境中应变自如。而从实战上升到理念,需要教师的高度总结、概括、升华。2.课程资源目前在公安教育培训工作中,课程开发、研发、创新热度高,课程资源积累、共享、开放忽视多,造成重复开发、研发、创新,造成大量的、不必要的、本来就稀缺的教学资源浪费。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库。从省部级机构到基层公安教育培训机构,都应建立健全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库。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库应包括教案、讲义、课件等图文材料,也包括视频、音频等课程媒体材料。经典的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库,可通过定期的评比入选、更新。优秀的新研发、新创新课程优先入库。课程资源库在内部应完全公开、全部共享。二是建立健全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辅助资源库。对公安教育培训课程的教案、讲义、课件等研发可能需要使用的文稿、书籍、图片,以及经典实战案例、视音频资料(的可设立访问等级)等,建立较为完善、全面的课程辅助资源库。课程辅助资源库的建立,可以极大方便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官根据需要研发、更新课程内容,而不会将宝贵的备课时间用在寻找、搜索具体素材方面。3.装备资源目前,我国公安教育培训工作仍处于初级起步的发展阶段。虽然上级对公安教育培训多年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但教育训练基地硬件建设装备资源发展仍处于滞后状况,影响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上层次,上水平。

3.坚持广泛调研与科学设置课程相结合

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培训工作谋求新发展的措施和途径,就必须找准公安教育培训工作与公安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从而推动教育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而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则是极为有效的工作方式。一是深入基层所队代职调研。教育培训机构教官,必须带有明确的调研课题或课程研发方向深入基层所队代职调研。由于教育培训机构派员深入基层调研与轮岗交流有着本质的不同,根据我们的实际经验,建议教官调研者可任基层所队临时副职,以便于教官调研者能同时调研基层所队领导和普通警员实际警务工作的真实情况、面临的真实问题,从而研发出更受基层欢迎的、更贴近基层警务实际的教育培训课程。二是课堂调查问卷。在教育培训期间,应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参训民警的意见和建议。既可对授课教官的水平能力进行正确评估,也能便捷获知基层的课程培训需求。三是利用内部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广泛征求基层单位和基层民警意见。四是加强与科研单位和上级训练部门的沟通。为把握国内外教育培训动态,了解当前和将来公安民警应对新形势和新局面所必须具备的前沿理念和前沿知识,应广泛加强与有关科研单位和上及训练部门的沟通联系。五是加强教学交流。加强与省内外相关教育培训单位的横向交流,可以掌握教育培训发展动态,更新教育培训理念,学习好的做法,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通过调研和交流,促进培训机构掌握基层警务真实情况,了解实际需求,从而把握重点,创新思维,更新理念,将调研中吸取的意见建议和发现的问题,融入到新的教育培训课程之中,采取更加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和基层工作需要的“科学、实用、高效、规范”的训练新机制,逐步实现警务实战训练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教育训练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确保培训实效。

4.在课程设置中贯彻教育培训理念

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特殊职业从业人员并非是天生就有特殊能力的人,而是由“普通人”通过专业训练设计和培养出来的。对于警务工作来说,警察强于普通人的力量更多来自于专门的警察装备和专业的警察训练。当今发达国家的警察教育培训,教给学员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输诸多先进的警务理念并贯穿培训始终,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警务生涯,从而内化为执法理念。为此,要坚决将教育培训理念贯彻到课程设置并落实到教育培训之中。将先进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先进的专业教育心理学方法加以科学整合,将会培训出具有优秀执法理念的警务工作者。

5.坚持纪律教育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要把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的队伍,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队伍,就必须将综合职业道德培养、综合职业精神养成与理论、实战教育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总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警察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警察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根据当代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心理学相关观点,警察综合职业道德培养、综合职业精神养成是一个长期综合过程。必须遵循他律时期、自律时期和价值目标形成时期等三大发展形成时期的特点,耐心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为此,教育培训应相应地分三个阶段进行,即主体形成阶段——主体反思阶段——主体自觉阶段,从而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警察综合职业道德培养、综合职业精神养成。

6.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前瞻性研究

只有理念上的创新,才有实践上的创新;只有战略上的前瞻,才有实际上的推进。新时期的公安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敏锐把握时展趋势,树立符合不断发展的警务实际要求的培训新理念。1.教育培训管理者要立足实际,加强战略前瞻性研究,引领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战略性前瞻研究,是把握未来发展、把握时代脉搏、把握发展趋势的研究,但要立足当今、不能好高骛远。一是知识上要与现代科技进展——特别是当代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保持同步;二是建立健全警务教育培训大数据系统,综合科学分析,完善优化公安教育培训课程体系。2.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前瞻性研究,是公安教育培训工作创新的必要前提和必由之路。其特点是分析过去、探索发展,立足当前、预见未来,依据进展、把握趋势。要创新公安教育培训工作,教育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就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前瞻性研究。

二、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进展对民警教育培训课程设计的启示

课程设计,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课程设计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课程设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侧重于技术层面,即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各种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另一个层面更为侧重具体设计前的理论研究和准备。也就是说,课程设计是指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科书等,为决策部门服务。(一)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设计要根据教育培训内容、对象选择匹配的价值取向现代教育心理学各学术流派对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学术理性主义取向主张学校课程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最有价值的学科的教学增强个体的认知能力,重点强调知识、技能和各种学科的价值,倾向于教师为中心,重视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揭示价值观;认知过程取向强调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必要技能和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本主义取向主张学校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的经验,强调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认为学校课程应当为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以达到自我实现提供机会。为此,教师必须提供一个有利的情境,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学习;社会重建主义取向强调学校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要使社会成为更加理想的社会,在课程中就要表现社会需要、社会问题、现实的理想和未来的憧憬,帮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和社会调查等参与到社会的结构与管理之中。社会重建主义取向不仅强调学生能够适应社会,而且还要具有改造社会的意识和本领;科技取向强调运用各种设备和媒体,确定更有效的方法完成事先所期望的任务。而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科技取向常常运用其它课程取向的观点。各种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各有优缺点。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设计,应根据教育培训内容、对象选择匹配的价值取向。比如系统理论课程设计,总体课程设计可依据理论体系以科目为中心进行设计,使系统理论体系层级叙述完备、框架构成逻辑性强;在重点知识点讲述上,应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以调动学习兴趣、记住重点、掌握难点;在知识理论难点上,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力透难点。(二)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设计要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导向受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构建主义教育心理学影响,当代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更多地倾向于多种取向的综合。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设计,应采取多种整合或综合优势的取向,兼顾系统的学科内容、学员与公安工作实际的需求,以使设计出的课程能够发挥更全面的功能、获得最好教学效果。单一形式的教育培训课程设计不可取,但亦不能因为热衷于跟潮流、多取向而忽略教育培训的宗旨。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设计必须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导向。

三、当代教育心理学新进展对民警教育培训技术发展的启示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受构建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教育心理学理念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实验技术日新月异,而许多心理学实验技术已经证实可以走出实验室而广为教育工作者采用。如设计型实验或设计型研究、心理学网络实验和测量技术、交互式学习技术、学习兴趣的任务内测量技术、认知负荷测定技术、概念图与图论测量技术等。而大数据综合分析整合技术、多价值取向教育技术则必将是未来教育技术学实际应用的大趋势。(一)大数据分析整合技术是宏观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趋势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海量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是目前最火爆、最前沿的科技界概念。大数据的特点为4个“V”——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即: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EB级别,甚至达到“恐怖”的DB、N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第三,价值密度低,分析整合价值、商业价值高;第四,处理速度快。根据以上,我们建立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的优点将是多方面的。1.建立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可以保存完整历史培训档案大数据特点之一就是数据体量庞大而价值密度低。由于大量的阶段性价值淹没在海量数据之中,许多数据或许目前看不出价值,但若干时间之后都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数据、历史史料。建立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仅需要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和海量数据硬盘阵列,及时输入上课信息即可简单组建。当然,许多目前看来非常琐碎的信息,譬如:学员出生日期、籍贯、学历、培训经历等身份简历信息、授课教官的身份简历信息、上课情况、教案、讲义、课件、上课视音频文件、学员因公负伤或牺牲情况、学员获奖晋升情况、学员工作差错处分情况等等,都可输入大数据系统。目前看来越琐碎越普通细节的相关信息,越具有历史保存和未来分析价值。2.建立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是分析目前公安教育培训现状的有力工具基于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的分析结论,将是分析公安教育培训现状的最权威的报告。由于大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种类繁多齐全,基于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既可分析诸于教育培训与受训学员立功授奖、受伤牺牲、差错事故的关系,亦可从长远角度分析受训学员家庭子女因素对教育培训效果的影响,还可分析整合多因素、多技术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综合影响等等,从而可以对当前的教育培训效果作出科学权威评估和评价。3.建立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是开展公安教育培训前瞻性研究的依据由于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的分析结论的科学性、权威性,对当前的教育培训工作的合理内核和存在问题进行真实展现,从而成为公安教育培训前瞻性研究的最科学、最权威的依据。(二)多价值取向教学技术是课堂教育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受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和构建主义教育心理学影响,当代课堂教学技术更多地倾向于多种价值取向的综合。无论是警务理论教学还是警务实战教学,每节课程都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绝对单纯内容教学,所以也不应该采取特定价值取向的教学技术。1.课堂教学技术的价值取向应以最佳教学效果为目标教学,包涵“教”与“学”两方面概念。最佳教学效果,就是教的好、学的佳的理想教育状态。各种教育心理学流派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各有优缺点。公安教育培训的课堂教学技术,应根据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选择合理的价值取向。比如手枪应用射击教学,总体课堂教学可依据以科目为中心进行开展;在手枪应用射击实战理念讲述上,应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采取实战案例法教学技术;在应用射击难点上,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体验实操实练。2.课堂教学技术的价值取向应与教官教学艺术相统一由于各个教官知识阅历、气质类型、表达艺术不尽相同,课堂教学艺术不可能完全一致。即使教学内容完全一致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官不可能采取或使用完全一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教育培训理念的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官个体差异性是授课方式方法和教学技术生动化、多样化的有力保障。但只有将教学科学上升到教学艺术,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而前提是,课堂教学技术的价值取向与教官教学艺术完美统一、完美合一。

四、当代教育心理学新进展对民警教育培训理论教学的启示

当前民警教育培训理论教学范围十分宽泛,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警察礼仪、心理健康等内容,教学重点一般集中在法律基础知识、公安业务知识、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公安信息化、群众工作能力、廉政教育、保密教育、现场保护及证据意识和提取证据能力等方面,范围宽泛,内容丰富。依据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进展及发达国家警务理念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警务理论教学未来趋向于整合成“一个素质、两个理念”为主体内容的综合教学模式。“一个素质”,指的是现代警察综合职业素质。现代警察综合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心理健康、公安信息化、群众工作能力、廉政教育、保密教育、现场保护及证据意识和提取证据能力等;“两个理念”,指的是执法规范化理念、服务职业对象理念,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公安业务、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警察礼仪、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群众工作能力、廉政教育、保密教育等。“一个素质、两个理念”的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叠,但在教学设计、教学方向上有差异。现代警察综合职业素质是人民警察对自我、自我职业的必备道德和必备素质的认同、认可;执法规范化理念、服务职业对象理念是人民警察在对自我、自我职业的必备道德和必备素质的认同、认可的基础上,自觉履行职务与义务、限制性行使权力的认同和认可。

五、当代教育心理学新进展对民警教育培训实战教学的启示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to Solve the Computer Skills Training Issues

Ren Jian

(Shandong Drug and Food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264210,China)

Abstract:Computer skills training as one of universal application,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has been showing.However,a variety of vocational high impact factor in computer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co-exist,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computer effects.

Keywords:Multimedia;Computer;Skills training

一、职高计算机技能课训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技能训练,忽视理论知识。目前,在市场化经济主导的浪潮中,以“就业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导向,直接决定了职高院校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与技能训练的培养。职高院校在计算机授课过程中,为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往往忽略对技能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的讲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辅相成,有实践知识支撑,对理论知识才可以掌握的更为透彻;反过来,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才可以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然而,在职高计算机技能课训练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异常突出。例如,在学习flash二维动画设计课程时,教师要求学生注重制作过程,强化模仿训练,但是对于一些理念性的知识却疏于讲解,例如“帧”的概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技能训练与操作遵循一定的理论轨迹,在理论知识讲解透彻的同时,才能对具体的操作和技能训练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训练场地缺乏,影响授课效果。近10年来,职高计算机课程内容已发生显著变化。九十年代,计算机授课仅需要学生学会打字及排版等操作技能;Dos命令也仅通过板书书写与讲解,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并不需要在机器上完成;同样,网络课程的教育也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总结看来,初期的职高计算机培训属于理论知识优于实际应用训练,学员动手能力较弱。

近年来,职高计算机应用培训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越发被重视,相应的训练课程内容也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首先,增加了photoshop、powpoint、flash等具有显著时代需求特征的课程;其次,伴随互联网的出现增加了网络构建与硬件维护等课程。然而,随着职高计算机培训内容的更新,原有培训的硬件设置却并未随之变化。因为授课经费、授课场地及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影响,职高院校的教学配置并未能够及时跟进培训课程所需。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让学生更为直观感受使用计算机在真实环境下的技能操作,从而达到应有的技能训练这一实质性问题。

(三)训练视角单一,缺乏分层训练。职高计算机培训中涉及到较多的技能操作,比如装机操作和上机操作等。但是,当培训课程结束时,随堂布置的操作作业单调、统一,缺乏新意。首先,在现有职高教育体系中,小班额的教育几乎不可能实现;其次,虽然学生在领悟计算机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存在个体化差异,但是授课教师仍采取齐头并进的授课模式,忽略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需求;再次追求层面统一的授课形式,决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可能在操作训练中得到充分的技能训练。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解决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可考虑应用多媒体授课软件予以解决。多媒体授课软件能够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接受,将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等信息高效率传递,从而实现交互性的教学。特瑞其尔在表述人类感官与记忆关系时说过,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到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单一的情况事件,通过亲历、亲睹能够达到的记忆效果要远远高于仅通过文字阅读所产生的记忆效果。当然,在记忆过程中如果能够看、听等交互环节同步进行,记忆效果会得到明显提高。

(一)多媒体的集成性决定理解效果的优化。在固定目标的引导下,技能能够通过反复的训练而得到逐步提高,这对于计算机训练也同样适用。在职高计算机培训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育,能够拓宽学生应用视觉模式接受信息的具体途径,通过大量使用二维动画、静态图片等,能够加强训练信息的有效传递。

(二)多媒体的交互性决定技能训练的优化。传统教育教学中,授课教师重点把握中等层次学生的学习理解进度,而忽略了高、低两个层次学生的切身理解与感受。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可以规避这一问题,能够提供灵活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能够创造相对隔离、封闭的独立学习环境,从而为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技能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三)多媒体的智能型决定知识传递的优化。多媒体教学能够化难为易,化艰涩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在应用多媒体时,能够使多媒体承载的信息,与人的多种感官同步发生相互作用。和视听媒体比较而言,它在信息的传递中能够实现人与媒体的双向智能交互。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缓解技能训练时间不足及解决硬件设施与实验要求不配套等问题。

三、应用多媒体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表明,和静态事物相比较,动态事物更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关注,从而能够更为有效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理查德.E.迈耶在multimedia principle(多媒体认知原则)中曾提到,学生学习词语和画面组成的呈现比学习只有词语的呈现效果要好很多。当仅呈现词语时,受教学员建立的是单一的语言心理模型,无法形成图像的心理模型。并且,因为多媒体课件同时具有处理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等综合能力,兼具电视、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媒体教学优势,从而更具有人机交互的特征,使学习过程中各种认知加工过程协调工作,为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忠伟,邓剑英.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J].职教论坛,2007,328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农村中小学;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96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金娥(1987-),女,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管理教学;程国忠(1963-),男,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管理教学。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已成为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极大地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的发展。但由于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CAI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根据实际走访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并对如何使CAI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农村中小学中更好地加以运用进行探讨。

1 CAI对农村中小学的价值所在

1.1 CAI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外界信息,而CAI在这两方面有独特的优势[1]。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接触多媒体计算机的机会较少,在农村学校运用CAI必将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另外,CAI课件能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能让教师们系统重点地讲解和演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及时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 CAI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各种智力因素的价值在发生变化,对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不断革新,用CAI来挖掘智力因素、促进能力培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CAI课件能形象地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2]。同时,CAI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功能强大的教学软件和丰富的学习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

1.3 CAI能促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农村中小学生又有着特殊的心理状况,时下留守或是单亲的特殊家庭环境再加上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学习环境很容易使学生变得孤僻、内向,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CAI教学软件和课件顺应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现他们该有的活泼天性。

1.4 CAI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优化农村师资结构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让教师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学习新的知识,丰富了备课内容,同时也发展了教师自身的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CAI能激发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多媒体运用能力和教学能力,优化农村师资结构。

2 CAI在农村中小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全面了解CAI在农村中小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四川省某市周边几个区县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采用了访谈和听课等多种形式。通过考察了解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CAI的认识有待提高

观念问题是制约CAI在农村中小学发展的一大因素,在农村中小学普及和发展CAI需要当地学校领导、教师的重视和支持。 然而在实际考察了解的农村中小学中,一部分学校领导并没有认识到CAI普及和发展的必要性,大部分学校领导虽然已认识到CAI的重要性,却很少去具体操作CAI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在接受访谈的农村学校教师中,极少有教师能对CAI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一部分教师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准备课件,还不如传统教学方法方便,不少教师没有使用过CAI,甚至不会操作多媒体计算机。

2.2 硬件设施缺乏,资金投入不足

硬件设施是开展CAI的基础条件,资金投入则是开展CAI的有力后盾。当前,资金投入不足和硬件设施的缺乏是制约农村学校开展CAI的一大问题。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所获得的建设经费要少很多,自筹经费又困难重重。在所考察了解的学校中存在这样的现状:不少中学只有一间电脑老式、数量也不多的微机房,没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有的学校即便有也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没有充分利用;一些农村小学只有学校领导和少数教师才有计算机,有的小学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有。

2.3 轻视软件资源投入,教学资源建设缓慢

CAI需要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共同投入。在实际调查了解的一些有多媒体教室的农村学校中,大都只注重硬件设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多媒体教室、机房等硬件设施上,忽视了配套软件资源的投入,不仅浪费了前期投入,更降低了硬件设施的有效利用率。一些较偏远的农村学校,由于没有接入互联网,教师无法通过网络获取好的教学资源。调查了解的大部分学校中,教学资源多是来自网上的免费资料,现有教学资源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很多不符合新课标教材的资料却被教师用来制作教学课件,失去了CAI的意义。

2.4 教师教育技能水平低,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擅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技能水平偏低。一方面对于使用CAI,很多教师表示不习惯、太麻烦,在深入的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教师缺少相关理论知识,尤其对CAI技术方面的问题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差、待遇低等因素,农村学校缺乏多媒体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教育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当前CAI在农村中小学发展的瓶颈[4]。

2.5 缺少科学合理的CAI评价体系

由于当前教育部门和社会检测学校办学质量是以升学率为标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依然是应试,导致很多学校CAI质量评价以分数为主,没有明确科学的评价目标和具体有效的评价方法,更没有专门的评审机构和评价人员对教师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CAI评价体系。

3 实施方法和措施

针对CAI在农村中小学应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经过详细地咨询研讨,本人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加快CAI在农村中小学的普及和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3.1 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当前农村中小学CAI进程的关键。学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CAI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大意义,通过立足实际,抓住国家提供政策、资金扶持的机会,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并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为CAI创设良好的环境,同时鼓励教师们探索和发展CAI;教师要挣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清醒地认识到CAI事关自身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尽快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5]。

3.2 合理投入,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有效使用

当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CAI建设资金少、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使政策向条件差的农村中小学倾斜,调整资金投入比例,加大对贫困农村中小学的资金投入力度。学校要加强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建设,考虑到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快,在选购硬件设施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本着“好用、够用”的原则,合理投入,避免盲目投资而导致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建设是基础,使用才是关键。建立健全对硬件设施的管理机制,确保CAI教学得到有效保障,提高硬件设施的有效利用率。

3.3 重视软件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优质课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丰富的软件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制作出优质课件。学校对此要予以重视,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来获取软件资源。

要规范和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开发和整合农村教育信息资源。一方面,学校要规范CAI课件的开发制作,积累优质多媒体课件,建设课件制作素材库和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库,确保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使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在加强本校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学校间交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4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CAI运用水平

CAI能否在农村中小学很好地展开,其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情况,要想提高教师运用CAI的水平必须通过培训,以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两方面为基点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1)培训内容要全面。要依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要求全面地、有步骤地展开培训,从最简单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入手,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多媒体计算机操作技术、CAI课件与学科课程整合、优质CAI课件制作方法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

(2)培训方式要灵活。首先,当地教育部门应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制定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案,建立培训中心,组织专门的培训人员进行培训,为在CAI方面有突出成果的教师举办讲座或经验交流会,加强城乡中小学教师在CAI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其次,学校可以充分借助当地高校的教育力量,采用实地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邀请高校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对年轻教师和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优先培训,培养出一部分CAI骨干教师,再通过这部分教师带动全体教师的学习;另外,要加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提高待遇水平等方式来招聘信息技术教师,由专业教师来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CAI运用上的指导[6]。

3.5 建立科学合理的CAI评价机制

要促进CAI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就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CAI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评价机制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为最终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评价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上级教育部门要制定统一全面细致的评价标准和奖惩措施,同时建立一支由教育技术专家、专业教师等人员组成的评估队伍,不定期对当地农村中小学进行考察指导,对教师的多媒体操作水平、CAI课件质量、CAI教学效果情况等进行重点调查,及时对学校和教师的CAI水平作出合理的评价,不足之处要给予指导,对有突出表现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二是学校也要组建由校领导、信息技术教师、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评估指导小组,建立CAI课件评价指标,对CAI课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还可采取教师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把教师的多媒体操作技能水平、CAI教学效果等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当前教师资格注册实施方案的考核内容中。

4 结语

CAI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意义重大,要解决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农村中小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以及政府、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必不可少。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真正做到普及和发展CAI,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使得农村教师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嵩,刘江,李浩.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09(19):493.

[2] 王云,李志河.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罗建均,杨云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教育科研,2010(7): 5455.

[4] 陈宗胜.淮安市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0): 6770.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第4篇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为了培养教师,首创了微格教学。80年代的时候,微格教学传入我国。作为一种缩小的教学模式,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基本的、具体的单向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等等,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这些技能对师范生进行逐个、反复训练,以提高师范生的课堂基本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方式之一,它能够将师范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自身的教学技能,从而达到获取经验和掌握教学技能的目的。微格教学是英文Microteaching的译名,原意为微型化教学,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微型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二、微格教学对师范生培养教学技能的意义

微格教学采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一个模拟中学课堂的教学环境,使接受训练的学生能够获得实战的感觉。克服了以往脱离实际的弊端,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微格教学就是把各种基本教学技能具体的、逐个的进行研究和训练,使复杂的教学得以简单化,借助现代信息设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引用现代教学方法,使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方式和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微格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使师范生能够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及时的、科学的对训练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在循序渐进的微格教学训练中,师范生展现了高度的自我积极性,使教学技能得到很好的巩固,这样使教学技能训练变得更加细致、深入,从而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三、微格教学在高校师范生中培养教学技能的应用案例

微格教学是高校师范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教学技能对于师范生来说,又是必要掌握的教学能力。在这一课程体系中,师范生需要针对某一或多种教学技能结合加以训练,然而在这一训练过程中不免出现各种问题,为了更好地实践教学和改善绩效,我们专门对这一具体实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根据在我校展开的活动情况并结合亲身经历和周边普遍现象,我们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是我校13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的部分学生,以信息技术课为例,针对师范生在微格教学中关于教学技能的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专业知识匮乏,脱离教学实际

学生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例如:学生制作的课件主题风格与教学内容不搭,只有文字没有图片,或文字和图片没有联系,没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字号大小的问题,字体颜色与背景色相似,导致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课件上的字;PPT中内容的排版不合理,逻辑能力有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不完善,技能使用不规范

我们对他们在使用技能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导入技能: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好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一节课开始的首要前提。首先,从师范生自身知识结构来看,经过几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有了较高的掌握水准,其本体性知识得到了加强,能够从较高、较宽的学术视角进行问题的分析.这也造成了师范生对基础教育领域教学问题的淡忘,不能从中学的视角进行问题的分析、阐释。导入的时候没有考虑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情况,完全凭着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进行授;其次就是对中学的现状不是很了解,从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引入,但是学生并没有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以至于学生不了解;导入内容与学习内容不符合,教师也没有很好的解释,不能引导学生思路到本节内容上。

讲解技能:讲解技能是在概念教学的基础上实施的,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理论知识较少,操作性强,如果仅限于讲解,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大多数师范生对讲解技能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只要单纯的讲授就可以,由于师范生在这一方面出现较多问题,我对其进行以下几点总结。首先,师范生自己对教课内容都不是太深入,没有提前进行教学规划写详细教案;其次,由于初次讲课站在讲台,语言不够流畅有时停顿,逻辑不够清晰;再者,和学生互动较少,单纯的讲授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过于生硬,缺少丰富的感性材料;讲解过程中没有很明显的语气变化,没有抓住重点并对学生进行强调、深化和巩固;课堂讲解过于平淡,学生积极性不高,使课堂气氛变得乏味。

演示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演示的目的与学习内容并没有很大的紧密性,重难点不突出;有时候会出现演示错误的情况,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课件的内容不熟悉,思维逻辑不清晰;在演示的过程中会出现讲解与演示不同步,学习者不明白讲的内容;在演示的时候学生的讲解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演示的速度很快,学习者会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没有留给学习者足够的时间去理解。

结束技能:结束语很仓促,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者对课后安排的时间不能合理的利用,学习内容结束时没有强调重难点,表达的不清楚,安排的实验、作业、练习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把握不够充分;没有启发学习者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没有进行小结就匆忙地=下课了,对所讲的知识点没有梳理和归纳或者对下节课设下悬念,引起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教态方面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在讲课时眼睛一直盯着课件,与学生的目光交流太少,不会注意学生神态的变化,就会导致不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另一个是学生讲课过程中肢体语言很多,比如说:身体一直在晃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穿着打扮不恰当,手势繁多看起来教态非常不自然。

三、信息技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优化策略

(一)学习专业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师范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对理论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安排合理的资源,对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学习,比如说教学设计、班主任工作技能、中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学习这些相关的课程,能够对专业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加的完善,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师范生针对自身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断的改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多听一些中学优秀教师关于教学方面的讲座,多去观摩一些优质课程,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比如说多媒体课件大赛、讲课说课大赛等,从而获取一些相关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二)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创造完善的教学环境,在课程教学学时十分有限的条件下,特别要注意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使其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中不仅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充足的时间来观看其他人的教学过程,学生经过观看微课型及反馈评价环节的录像,取得最直接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反思体会,再重新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种找差距的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强,可以使学生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修正不足,并且通过反复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最终实现把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导的课堂传授,改变为以实践技能培训为目的的教学技能训练。在进行微格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某些技能加强训练,就要合理并充分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三)培养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个别学生通过一次训练后在某一技能方面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学生应该多次进项有针对性的巡训练,从整体上有把握、有信心的、圆满地完成这一技能的培养。我们要对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对师范生进行专项训练以及综合训练 。在教态变化技能训练方而,要求在训练中,应注重其教态:站立挺拔;走动时轻盈优美,快慢得当;手势运用大方、恰当。在日后的训练中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不断的训练中,不断进步,达到相应的要求。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和学习者有大量的互动环节,可以分小组,设置游戏环节,提问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吸引学生的注意,烘托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构建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被教师所控制,学生要想发言必须先举手,待受到教师的允许之后才能发言。因为课堂时间比较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学习效果常常不理想。新课程标准下,生态课堂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关心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笔者结合初中数学实际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产生新思想和新观念,最终形成创造性课堂。例如,在学习乘方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之前设置一道抢答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抢答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耐心观察、思考、研究、互动,挖掘抢答题中的韵味,最后再由教师引出课堂的乘方内容,这样一来,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得到了提高。

其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营造开放、探究、民主、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有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而只有创设探究、民主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分析问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设疑和生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竞争意识,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最后,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各种多媒体技术,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不断促进生态课堂的构建。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丰富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信息,还可以构建比较系统的多媒体课件,促进了数学课堂不断凸显生动性和系统性。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设计教学软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运动展示或投影展示等。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