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技能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专项技术培训,进一步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着力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培训补助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和农民受益。
二、培训任务、对象和内容
2012年,省下达我市阳光工程任务3730人,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2340人(已列入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390人。各区县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任务见附表。具体对象和内容如下。
(一)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这项培训已列入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仍然按照年初市民生工程的部署加快推进。结合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购置补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对从事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从事农业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为种养大户等农业农村生产和经营人才(详见附件2)。培训内容以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为重点,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时间一般累计5天。
在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常识、道德素质、艾滋病防治、农村消防安全、科普知识等农业农村公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农业专项技术培训。
结合今年全国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全省705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对示范方内的从业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每方培训骨干农民约100人,全年培训不少于2次。具体培训人数详见分解表。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内容要紧紧围绕项目和产业发展,以主推品种、种植养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为主,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示范指导,注重同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
三、补助标准
根据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实行不同的补助标准。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按人均778元的标准(中央和省财政补助728元、地方配套50元),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按人均100元的标准(中央财政补助)。
四、组织实施
(一)确定培训机构,落实培训任务。
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由市民生工程已认定的培训机构承担,农业专项技术培训由区县农业主管部门根据高产创建方建设情况认定培训机构进行实施。加强阳光工程实训条件建设,特别要注意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技推广示范县科技实验示范基地等重大农业项目实施场所作为重要的实习实训基地。市农委和财政局编制的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方案,连同《阳光工程任务分解表》(附件3)上报省农委、财政厅备案。
(二)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机构要根据农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类别、专业和任务数量,精心编制培训计划,遴选培训师资,编发培训教材(除专项技术培训外,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不得以简单的讲义、明白纸等代替培训教材。),实施班级管理(填写阳光工程参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见附件4),组织培训考核,建立培训档案(见附件5),做好项目管理和验收工作(填写阳光工程培训验收报告单,见附件6)。验收不合格的,要出具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到位。
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按省民生工程规定的培训台帐、资料档案、验收考核等管理要求执行,其中,2012年7月1日以后培训的,需增加填写《阳光工程参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按阳光工程规定的培训台帐、资料档案、验收考核等管理要求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市民生工程任务,要按照市民生工程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业专项技术培训,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责任落实。要加大阳光工程资金配套力度,增强项目实施效果,扩大项目覆盖面。
(二)强化信息公开。各区县应通过农业网站,向社会公布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机构名称、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贴标准、联系电话等内容,同时鼓励通过电视、报刊等其他媒体向社会公布,加强宣传,接受社会监督。
(三)规范经费使用。阳光工程培训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培训机构对农民开展免费培训的相关支出。根据《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资金开支内容和审核拨付程序。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在审核拨付过程中应出具《阳光工程培训台账》(附件7-1)和《阳光工程培训验收报告单》等资料;承担农业专项技术培训的培训机构,在审核拨付过程中应出具教学计划、教材讲义、《阳光工程培训台账》(附件7-2)和培训现场照片。
通过大力开展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的种养殖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培训、技术入户,发展以西芹、番茄、川芎、商品蔬菜、小家禽养殖、水稻制种等“一村一品”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村。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二)养殖业培训
1、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2、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技术;培训;必要性
1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最近几年,农业机械呈现出了快速发展趋势。但同时制约和影响农业机械发展的因素也有所突显,尤其是农机从业者、驾驶操作人员的科学技术知识、驾驶操作技能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有效保障生产作业时的安全,并随之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导致机械事故、伤人事故时有发生。因此,这就需要基层农机部门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举办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技术操作培训班,来提高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生产作业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普及机械常识、技术操作水平和安全作业知识,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
2农机安全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分析
2.1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山西省原平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地大面广,耕地面积119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70万亩。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广发展,玉米机耕、机播及机收已日渐普遍,但由于玉米收割机、谷物收获机等都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而我市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大部分文化素质较低,对这些新型、先进的农业机械不能正确操作,更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实践,使得农业机械故障率居高不下,农机事故也时有发生,农民机手的专业技术水平已经严重跟不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脚步,专业技术知识的匮乏已经成为了农机化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和瓶颈,并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因此,组织举办农机安全技术培训非常必要,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民增产增收有着现实意义。
2.2社会需求性分析
(1)随着农业机械使用数量和使用率的大幅提升,农机产品呈现出了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农民在选择农业机械上存在盲目感。
(2)农机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性、规范化教育,宏观产业理念和市场经营理念匮乏,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急需在理念和思路上予以引导和支持。
(3)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技术安全操作不规范,全国各地的农机使用事故时有发生,提高农机生产技术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政府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2.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经过系统化培训,驾驶操作人员可以详细了解各种品牌农业机械的性能、工作原理、维修保养知识,使自己能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种植、收割的新型农业机械,最大化提高其经济效益。以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玉米机收为例,由于玉米联合收割机成本较高,农民买回机械就迫切投入使用,在机械性能、操作规程等方面欠缺专业知识,机械事故、伤人事故经常发生,既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也使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原本每天80亩的设计作业面积,由于各种原因成倍下降,有的每天仅能作业20~30亩,有的使用者甚至天天修车,造成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通过组织专门的技术培训,着力解决难点疑点问题,大幅度提升作业效率,有效减少伤害事故,从而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现实意义分析
通过农机安全技术培训,不仅有利于农机操作人员系统性地了解掌握农业机械发展理念,还有利于其正确操作新型农业机械。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习型、创新型新型农民
传统农民没有也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术单一,生产主要是自产自销,也不懂得经营,不谋求更多的收益和更高的利润。这种原始理念已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而新型农民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基本的学习和钻研精神;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劳务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熟悉和会用现代农机技术;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创业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通过培训,要使这些新型农民发展成为农机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成为促进农村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中坚力量。
(2)有利于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使用
我国各级政府为了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对于农民新购置农机给予了相应的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技术、新农机的推广使用,而新型农业机械与传统老旧农机在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农民不仅需要较长时间来接受新技术,而且容易操作失误或者增加维护保养费用,降低新型农机的产能效率。通过培训,能够让农民接受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教育,了解目前新技术和新农机的特性,有效提升操作技术水平和科学维护保养的意识和能力,为新型农机具的推广起到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3)有利于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目前,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在农村地区当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农机操作和驾驶人员接受的正规和系统的安全驾驶培训较少,机械常识以及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匮乏,他们的安全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比较差,应急处置能力较弱,法律意识淡薄,这些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通过系统和正规的农机安全培训教育,不仅能够在驾驶技术方面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更能够从安全意识上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
3农机安全技术培训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1)充分发挥基层农机部门的技术优势,为农业机械化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有力推动作用。基层农机部门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专业部门,拥有农机技术、农机安全和农机培训方面的专业经验和专业优势,对基层农村、农民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情况也比较了解,又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能够为农机培训提供专业技术保障,便于组织和开展培训工作,同时也能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农业机械化良性、快速发展。
(2)专注科技创新开发,探寻农机安全技术培训的新思路,新模式。农机安全技术培训,要注重科技创新开发,注重对受训者的技术与理念的并轨传输,思路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培养,利用理论研讨、专家讲座、电子授课、现场实践等多维立体化教学,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掌握的形式,积极探寻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3)深入农村,以点带面,进行现场示范。深入农村社区,田间场院,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现场示范,实地应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头作用,并从农机操作者的薄弱环节和适用性入手,着力解决实际生产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的生产作业效率大幅度提升,人身伤害事故大幅减少,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的目的。
(4)有效整合资源,政府统筹,部门协调,争取农民培训工作的效益最大化。加大培训支持力度,有效整合资源,政府统筹,部门牵头,争取财政、科技等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形成综合协调机构,集中资金,统筹规划,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使农民培训工作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同时通过培训,产生技术和理念的衍生和辐射效应,使阶段性的培训发挥长效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腾飞作出巨大的贡献。
(5)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培训。在玉米机收率较高、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较高的地区,侧重开展玉米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培训;针对玉米联合收割机常有发生的因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伤人事故,机器保养使用不当和防火灭火知识欠缺等发生的火灾事故,侧重开展联合收割机操作规程、防火灭火知识、灭火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在丘陵山区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业机械保有量密集、使用频繁的地区,侧重开展小型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培训;针对因操作不当、非法载人等引发的安全事故,重点开展小型农业机械的技术操作、安全运行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6)关于培训内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法律法规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以及各省地方出台的农业机械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这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必修课,也是农机从业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在进行法律法规培训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守法观念意识方面的教育。农民普遍存在法律法规是对自身的约束的落后思想,要注重法律法规是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的思维导向教育,要让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不仅知法守法,还会懂法用法。②操作规程类:常见的农机事故和机械故障大多是由于违法操作规程造成的,利用事故警示、现场模拟等方式,将操作规程教育深入人心,同时还可将风险、应急处置等内容纳入培训教程。③操作使用类:除了将基本的维修保养知识纳入培训内容外,应将节能减排理念、作业驾驶技巧以及倒车影像、GPS测量、车况监控等电子设备应用技术纳入培训教程。④综合技术类:改变单一传统的种、收技术培训,要将饲料青贮、秸秆综合利用以及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化、链条化的现代机械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民,注重系统和多元化的技术指导。⑤发展理念类:发展方向、经营理念的教育引导,在社会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快速变革的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产业思维、互联网+思维、市场营销与农业机械发展战略思维有机结合,促进受训者由只管生产不懂营销的传统农民模式向为生产经营服务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民转变。
参考文献:
[1]许泽民.谈山区农机科技培训存在问题与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6,(01):68.
[2]马成东,黄生发.彭阳县农民农机科技培训需求调查报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0):23.
关键词:农业 职业教育 课程 模式
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立与健全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对于培养现代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建设现代农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1 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业类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其问题形成原因各异。笔者认为除了社会对农业职业教育观念上轻视(低于普通教育)、层次上限制(作为普通教育后备)、制度上歧视(仅限于专科)等诸多问题之外,课程模式定位不清是当前农业职业教育课堂模式面临的根本问题,形成农业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误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笔者以为,由于农业职业教育投入比较效益低下、社会制度改革滞后、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影响、农业职业教育机构萎缩等原因,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应定位为“生存模式”。
1.1 农业职业教育投入比较效益低下问题 比较效益低下是“三农”问题中一个持续存在的特征,农业职业教育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同样的劳动付出,城市比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更高的比较效益。换句话,农业、农村、农民的人力资本边际报酬相对较低。结果,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以“脱农”为目标,学成之后多不愿返乡工作,多以到城市工作为首选。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以流向“北上广”、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寻找工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因忧于“为他人做嫁衣”,为经济发达地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而缺乏对当地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财政投入的积极性。农业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办学经费不足问题。
1.2 社会制度改革滞后问题 户籍制度的存在阻滞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变迁节奏,农民的孩子仍是农民,社会阶层固化成为现实社会中农民心中的“梦魇”。由于农村职业教育不能改变户籍制度身份,招生生源深受影响。虽然各地户籍身份制度有松动迹象,中小城市户籍制度逐步放开,但并不能扭转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在“农转非”户籍身份制度改变上的劣势地位,相对而言,非农职业教育有更大竞争优势。户籍制度只是城乡二元隔离制度之一,与此相关的城乡待遇等系列社会制度或多或少都存在滞后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也影响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
1.3 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形成负面影响问题 自1978年以来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农业职业教育生源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中青幼年比例开始降低。职业学校学生生源锐减直接影响到农业职业院校生存问题。以最近五年数据为例,2007年至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招生数分别为651.4754万人、650.2739万人、711.7770万人、711.3957万人、649.9626万人,自2009年开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开始逐年减少①。在社会上对职业技能人数需求不断上涨的形势下,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人口结构变化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在此大形势下,农业职业院校招生数同样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直接影响到农业职业教育存续。
1.4 农业职业教育机构萎缩问题 伴随着农业职业教育生源的减少,农业职业教育机构开始萎缩。以最近五年数据为例,2007年至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数(所)分别为11837所、11744所、11324所、10864所、10169所,自2007年开始,近五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数(所)开始逐年萎缩②。由于数据局限,无法统计出农业职业教育机构减少数量。但综合考虑农业比较效益较低,以及近年来社会上轻农、限农倾向,农业职业教育机构萎缩现象可能更加严重。
2 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定位
课程模式是课程设计的总和。由于对农业职业教育中的问题认识不清,造成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定位模糊,最终影响到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教课程的三大主要模式: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学生或学习者中心课程,既与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相关,也与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无关。相关之处表现在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不可能脱离上述模式的范畴;无关之处在于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呈现自身的特殊性。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以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理论等课程理论为基础,以服务“三农”建设、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课程目标,由相关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课程评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设计。从实质上看,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定位是“生存模式”。
换言之,农业职业教育课程“生存模式”可以分为两层内涵:一是如何使农村职业技术人才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目标,找到谋生的工具,学会生存的技能。农业弱势地位不仅体现在产业上,而且体现农村职业技术人才就业上。由于传统工农、城乡关系中,农业、农民、农村相对于工业、工人、城市总是处在弱势地位,农村职业技术人才就业出路窄、范围小、薪酬低、条件差、技术含量低等问题突出,在社会保险、医疗等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健全的情况下,满足最基本的“谋生”要求成为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首要目标。二是农业职业院校自身的生存问题。在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生源总体下降使所有院校生源数量减少情况下,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就业劣势,严重影响了农业职业院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不仅阻碍农业职业院校课程模式发展,甚至影响配套师资、教材建设、教学设施等相关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对农业职业教育轻视,部分农业职业院校的存续成为问题。
3 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设计(以信用管理专业为
例)
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生存模式”要求现有课程模式做出相应变革。现有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多以职业教育为主。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为主要构成部分。不同的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对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安排比例有所区别,或者五五开,或者三七开,但总体结构基本雷同。在“理论知识够用”理念的指导下,多数农业职业院校大幅增加实训课程设置,创造了“订单培养”、“任务导向”等多种课程设计方式。然而,农业职业院校课程模式的生存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其弱势地位依旧,生源、经费、师资等系列问题没有明显改善。笔者认为,从“生存模式”的角度看,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应拓展为三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以适应广阔农村纷繁复杂的市场需求,实现就业、市场零距离目标。
以信用管理专业课程“生存模式”为例,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三类课程体系分别由不同课程模块构成。职业教育类课程面向在校普通学生,以信用管理概论、社会信用体系、消费者信用管理等理论知识课程为主,职业培训类课程面向在校普通学生及农村征信机制人员,以征信面访技能、信用管理流程构建技能、信用管理岗位求职技能等信用管理技能培训模块构成,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同时帮助学员顺利通过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技术培训类课程面向工作在第一线的信用管理工作人员,以征集调查技术、征信报告制作技术、征信数据库技术等课程模块构成,帮助解决现实工作中的信用管理工作问题,实现终生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三类课程体系之间互联互通,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职业培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技术培训解决学生就业后遇到的新问题,实现终生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训问题由技术培训加强,技术培训学生的理论基础由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有力地缩短职业教育、技术培训与市场需求、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三类课程形成一个正向反馈、不断完善的可持续性课程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农业职业教育就业问题,也有助于地解决农业职业教育院校的办法经费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利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较好地解决农业职业教育学生与教学机构的“生存模式”问题。
4 结论及对策
本文认为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困境的成因是模式定位不清,“生存模式”是走出困境的出路。分析了“生存模式”的课堂体系构成体系,包括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及相应课程模块内容。鉴于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快相关制度改革,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同时,培养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促进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与发展。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
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
参考文献:
[1]张晋,马庆发.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127-131.
[2]马庆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基于哲学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1:9-13.
1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文明诚信、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农民工岗位技能等培训为重点,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转移就业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
2总体要求:立足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需求。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需求、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及当前农村发展存在重点、难点问题。突出农村基层干部、专业户和一线农民的科学操作技能及经营管理水平培训,分层分类确定培训重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全面科学发展。
3目标任务:培养造就一支热爱农业。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按照二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民培训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根农村。培养造就一批能够适时、稳定转移的后备技能工人和产业工人队伍;按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批知法守法、文明诚信的新农村建设者。今冬明春教育培训的具体任务是全县完成农民教育培训5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劳务技能培训2.4万人(次)转移就业2万人。
二、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意见。传达贯彻市县农民培训有关精神;农牧、科技、林业、教育、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和农民教育培训成员单位立足本部门、本行业实际,县乡成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构。召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筛选确定专业技术人员、聘请专家教授和农村经济能人组建培训师资队伍,确定教育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动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
第二阶段教育培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村组干部、农民技术骨干、初高中回乡毕业生等进行政策法规、科技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组织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和农村致富能人巡回宣讲培训;各乡镇要以“六站一校一中心”为依托,县上将以党校、农广校、职中、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并由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严格按照培训意见,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分类组织好本乡镇培训,及时收集培训资料,建立培训档案,坚持每周向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农民教育培训进展情况,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编发教育培训简报,向县委、县政府及市政府报送全县教育培训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向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评优选先,各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检查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档案资料、参训农民人数及教育培训效果。表彰奖励。
三、工作重点
要始终突出“五个重点”坚持“五个结合”培育“五型农民”整个教育培训中。
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以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为重点。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进行系统的农业知识培训,开办“2+13+1培训班。提高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务农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即将启动的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万名中专生计划”对部分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实施农业中专学历教育,培养善于创业、热爱农业的农村青年实用人才。
二是以外出务工人员为重点。开展创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其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劳动力外出务工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由无序型向组织型转变,打造劳务品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以在家务农人员为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我县农业发展现状和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技术要求。突出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立体种养业、科学施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节本增效、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技术、苹果栽植管理等技术培训。围绕农业结构调整。
四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为重点。使其真正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者和领路人。开展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知识培训。重点培训市场开拓、品牌培育、效益管理、合作组织运转等方面知识。
五是以村组干部为培训重点。开展现代经营意识和市场经济理念培训。通过重点辅导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提高运用农业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促使其率先转变观念。并通过他示范引领农民致富。
坚持“五个结合”培育“五型农民”
一是结合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形势政策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期轮训、巡回宣讲等形式,培育明白型农民。各乡镇要坚持以乡村宣传阵地为载体。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农村发展现状看变化、找差距、谋发展,以“学政策、知政策、用政策”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为重点,深入宣传培训,真正使党的各项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把广大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群众学习政策、运用政策、加快发展的能力。
二是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美德型农民。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区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实践和文明村组、文明家庭、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双节”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坚持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占领农村活动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深入实施小康文明示范创建工程,改变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环境文明程度,创建一批省、市、县级文明新村,
三是结合“五五”普法活动。深化民主法制教育培训。深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公路交通、土地承包征用、社会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育知法型农民。坚持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学法、守法、懂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解决矛盾纠纷,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
四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强化发展能力教育培训。以支柱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重点,培育经营型农民。根据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和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技能要求。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印发资料、巡回宣讲、现场咨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突出抓好以设施高效瓜菜生产、优质果品生产、设施规模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开发新技术推广培训,以沼气能源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的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知识培训,以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培训,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生产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以农业品牌培育、合作经济组织运转、农产品销售流通为主的市场营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运用农业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结合农村劳动力输转。深化劳务技能教育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就业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培育就业型农民。坚持把劳务产业开发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场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既要抓好制造、服务、建筑、餐饮、保安、电子信息等技能性教育培训,又要向农民工传授基本权益保护等外出务工常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
四、保障措施
一要广泛宣传动员。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宣传动员摆放在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位置。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民教育培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采取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印发宣传材料、制作电视广播专题、组织宣讲队巡回宣传、编排文艺节目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县电视台要跟踪采访,报道宣传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切实做到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刊有文字,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
二要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项目带动为重点。合理确定培训对象,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科技入户、科技增粮、农村能源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突出培训重点;要借鉴农业科技入户经验,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科技水平较高、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高、乐于帮助和带动周围的农户作为示范户,由科技特派员负责进行重点培训,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问题。要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办农民技术咨询服务点,开展技术咨询、图书借阅、科技成果展示、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等活动,全方位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每乡镇要选择有条件的村社新开办一批“农民科技书屋”制定计划,按期组织农民借阅农业科技图书,观看技术光碟。要组织“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建立农民科技培训流动课堂,现场开展信息传播、技术指导和农业咨询服务,提高政策、技术信息到户的直接性和到位率。
三要通力协作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精诚团结、形成合力。乡镇在抓好畜禽养殖及优质苹果栽培管理、加工贮运等培训的基础上,发挥职能、分工负责。要突出抓好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其他各乡镇在抓好优质苹果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畜禽养殖等技术培训的同时,要突出抓好高效设施瓜菜栽培和烤烟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县农牧局要牵头抓总,全面做好农民教育培训人员调配、检查指导、综合协调等工作;县农广校、农技中心、能源办要发挥主阵地作用,认真抓好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设施瓜菜生产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县发改局要加大力度,积极论证争取一批农民培训项目,县财政局要千方百计筹措落实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要抓好农村劳动力劳务技能培训和农民工输转就业,县文化教育体育局要抓好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职业教育培训,县扶贫办要抓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县林业局要抓好果树栽植管理培训,县畜牧中心要抓好科技养殖培训,县水务局要抓好节水灌溉、水产养殖培训,县烟管局要抓好烟草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县科技局要抓好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培训,县司法局要抓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其他各成员单位都要根据各自业务特点,培育师资力量,承担一定的培训任务,确保全县农民教育培训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