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基础 教学方法
一、引言
作为入门级课程,小学语文在孩子们往后更深入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而阅读教学作为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尤其应该被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该把理念充分的渗透到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的吸收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方方面面。不管是从语感能力认知能力的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来讲,还是从思维能力的拓展,知识面的加宽与积累,想象力的增强,学习兴趣的激发,基础的夯实来说,它都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再者,丰富的阅读量对于孩子们日后的写作能力也是一个潜在的基础铺垫,对于孩子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在教育体制及教员教学模式的规束下,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的接受过多的理论知识造成“消化不良”的情况。脑袋里消化不掉的东西过多堆积久了往往有碍信息的正常传递,久而久之孩子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只会减不会增学习效率自然也上不去。这里说的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学生接受信息的表现无非也就是死记硬背。背了,记了,但使用的效果恐怕不会很理想。显而易见,该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非常的不利,对于学习的举一反三的灵活性及领悟能力也颇为不好。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但是观现状会发现很多老师上阅读课仅仅是带领学生们阅读或者是让学生们们自己阅读。无奇无趣枯燥的课堂对于一群还处于贪耍年龄段的孩子完全没有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融入一些能够迎合孩子们兴趣的一些自己的想法进行科学的引导,提高孩子们消化知识的效率。培养孩子们活学活用的能力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够把“死的”书本讲活。
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寄情于景,在生活中提高阅读能力
年纪越小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会越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员可以把课堂设置在室外,让孩子们与自然亲密接触。本着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大自然的万物定更能勾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及兴趣的驱使下学习效率定然会比在教室高,而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或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在教室上课比起来肯定也是千差万别。
(二)温故而知新
也是因为好奇心,对于学习,孩子们往往也能很快的学会可是也是因为好奇心太多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常理,教员在上新课程的时候可以衔接回顾与之有共通性性或说有类似点的学过的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一并巩固熟悉了旧知识,可谓两全其美。
(三)关联学习法
这一点在上一点我差不多也提到过。如果你留心过就会发现,很多事物间都是有共通性有所联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往往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或是通过发散思维具体化活化书本上的死物,通过这样的思维扩展脑子里必定会产生某种具体的象形。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所学的知识不够深刻,学了就忘。
(四)深度扩展培训法
对于教育,一个资深的教员应该有因材施教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应该采用不一样的引导方法。不仅要站在自己的位置设计讲课方案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心性来考虑传授方式。对于年纪低一点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相对年纪高一点的孩子来讲更加的稚嫩并趋向于感性,在这个时段内,教员的引导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接受浅显易懂即可。随着孩子们年纪年级的上升,教员的引导则可以慢慢的由浅入深,当然这个深就要教员自己拿捏尺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升华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及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员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传达一些较之深刻一点的知识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的学习。
(五)多角度、全方面、多层次深入教学
在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后一个优秀的学者应该具备灵活的能够举一反三以此类推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学生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对于所学过的旧知识的掌握还是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都会相对的简单容易。熟能生巧,知识多了,经验也就自然产生了。这里就不再举例赘述。
五、结语
还是那句老话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想也是基于此衍生的。课堂氛围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率高低除了一部分学生自己本身的原因外也考验着教员的职业素养及任职能力。
参考文献:
[1] 江吉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J].神州(上旬刊),2012,(2):35.
[2] 苗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2):15-15.
一、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热衷阅读课外小说而对课内阅读没有兴趣
农村初中生平时接触书籍、报刊和杂志的机会相对较少,对文章的把握不够熟练,久而久之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外小说比较感兴趣,但对课本中的小说却不感兴趣,若提起某些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有些学生能滔滔不绝地道来,但若提起课本中的某些小说的人物、情节,他甚至连最基本的都不知道。学生对阅读缺乏的兴趣,使得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成为一纸空文。
2.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理解的解答技巧上,把阅读看成是一种短期行为,认为只要在考试中得高分就行,而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最终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
农村初中不少教师的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部分老教师更注重传统阅读教学,关注的是字词句的阐述和理解;津津乐道的是字音、字义、词义;孜孜以求的是这个词用得怎样好,意蕴如何丰富,表现力多么强,忽视了阅读方法和全局把握等。而年轻教师着眼于把握整体,以全文精神为纲,以作者的写作思路为目的,至于字词句则如蜻蜓点水,或者只居高凭栏一瞥,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怎能大幅度提高呢?
二、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对策
阅读教学要改革,要提高效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端正阅读教学指导思想,真正认识到主观盲从的危害,认真扎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尝到阅读的乐趣,以利于习惯的养成
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活动,是一种精神和审美的享受。学校的阅读教学应该使学生尝到阅读的乐趣,使他们感受到由阅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性情、激发创造的愉快,使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指出:“搞好阅读教学,最重要之点在于启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关于阅读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使他们感到读书是一生的需要和乐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适当地设置悬念
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适当设置悬念,那么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如:我们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篇文章取题为“最后一课”?小弗兰士在上学途中看到的那些不寻常的事,是不是在向我们预示着什么呢?这样经过我们的引导,相信学生在学习时就能更认真地去阅读并思考了。
(2)努力展现文本中的意境
意境所展现的具体情形能引导学生阅读。例如,教师朗读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认真阅读全篇,咀嚼品味其中的境界。
(3)开拓学生的想象
阅读常常有助于想象,通过想象再现文章或者诗词中所描绘的人或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譬如,阅读《天上的街市》,由地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想到天上的街市和浅浅的天河及河两岸的牛郎织女,便增添了阅读的兴趣。
(4)激发感情
教师利用讲读训练,再现作者的情感,能叩击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从而增强阅读兴趣。必要时还可由教师范读,这样效果会更好。
2.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阅读教学中也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细致明确的计划和目标
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努力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及阅读基本功,对学生制定不同的计划、明确不同的目标,从而进行分期、分批的习惯养成。
(2)教师应认真指点,正确引导
计划制定了,目标明确了,关键在于实施,而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而耐心地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难以形成。因此,教师的细心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3)严格检查,不断督促
初中生的年龄毕竟还小,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他们中的有些人,往往会对教师的要求漫不经心,常有疏忽、遗忘甚至废弃现象发生,我们做为教师只有不断督促、严格检查,才能逐渐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步入正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兼收并蓄,重在提高
上面所提到的老教师的侧重于字词句的阅读教学,只是引导学生看到了“树”,而看不到“森林”。年轻教师侧重于全局、把握整体的阅读教学,只是引导学生看到“森林”而看不到“树”。所以,这两种阅读教学指导方法都失之偏颇。要想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得整合这两种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既见到“树”,也要见到“森林”。正如“读书先了解每个词的意义,积词成句,再了解全篇的意义;回过来,据全篇的意义再来了解每句话的意义,据每句话的意义再来了解每个词的意义:这是循环。经过这样循环解释,才能达到正确的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得去,也出得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参与;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85―02
随着世界朝着全球化、信息化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得到广泛运用,因此各国均在改革和强化英语教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高中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还存在显著的差距,特别是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际,这种教学模式缺少了文化内涵。由于不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基础,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影响到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使用。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将英语教学与文化参与紧密相连。所以,在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学目标由“语言能力”发展到“交际能力”,并扩展到“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文化参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文化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是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容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承担者以及民族文化的凝聚体现。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的传播又促进着语言的延续和发展。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价值观等。
文化参与阅读教学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使学生在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下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要在讲授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时注重语言思维模式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跨文化思想的人。教育家王佐良指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实践证明,阅读理解的准确度与对阅读的文化背景信息的掌握度成正比。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风俗、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更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和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文化真正参与到语言的教学中,使学生更加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科技信息。拥有广泛的跨文化知识,有助于对语言传递信息、传播文化功能的理解,更有助于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二、文化参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1.深入挖掘教材,丰富课堂活动
高中英语教材是高中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其涉猎的文化知识层面广博,题材多样,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有待教师的进一步挖掘。教师在讲解传统的语法、词汇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参与,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背景材料,课上分组做汇报展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他们搜集材料、整理信息以及公众表达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们也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知识。比如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这个单元是关于世界各国的节日文化,其中就有很多文化内涵可以挖掘,向学生介绍各国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为日后的交际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必修五的第二单元United Kingdom,是关于英国国家的概况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以及短片展示英国的名胜古迹以及文化风情,使学生感受异国风情和异质文化,了解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及北爱尔兰的历史、地理概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文学艺术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特征。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这一传递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入挖掘教材背后隐藏的文化知识,通过丰富课堂活动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进一步提升文化参与阅读教学。
2.拓宽学习渠道,扩大课外阅读
若要提升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参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绝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教学,应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拓展英语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当今社会是网络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时代性强这个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学唱英文歌曲,使学生更加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地道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大量的英语学习网站为不同学习阶层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单词闯关训练、VOA慢速新闻以及英文小故事,通过浏览网站拓宽英语学习素材,是学习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订阅英文杂志报刊,如《英语世界》《21世纪英文报》等,这些文章涉及时事政治、经济时讯、旅游信息、体育新闻、娱乐快报等,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板块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扩大英文词汇量和信息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辨别中西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视野,提升文化意识。
3.完善教师文化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屠蓓(1994)曾指出:“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开一门文化课,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教授。”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学生心中,英语教师不仅是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输送者;教师不仅要传播,还要为学生制造语境和“社会文化”氛围。为保证文化参与的有效进行,教师自己要广泛地阅读书籍、利用网络学习、出国访问等,提高文化素养,在学生提出疑问时给予更好的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外国文化知识,也要传播本国的优良文化,所以教师要丰富文化底蕴,拓宽知识领域,做一个合格的英语学习示范者。首先,教师应吃透教材,研究课本上词句背后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渗透给学生;其次,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多读外国原版名著,了解英美文化,提高文学修养;再次,教师还要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多听外国新闻,观看外国电影,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常识及表达习惯,从点滴处积累外国文化。教学的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完成的一项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示范者以及文化情境的创设者,应从自身出发,完善自身文化结构,提升文化素养,做一个有效的文化学习者,主动发现学习文化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为文化参与阅读教学服务。
三、结论
阅读作为英语教学重要部分,无论是高考题型还是专家的理论研究,阅读教学均备受关注。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对语篇的整体性阅读、文化背景知识的关注甚少,将语篇与文化背景隔开,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导致学生只知单词表面含义,而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致不能真正地读懂英语,更无法灵活地使用英语。所以教师应使语篇分析和文化教学参与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善于在整体语境下提取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总之,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英语语言国的背景知识及文化规约。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吕京,吕丁.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教师角色[J].中国教育学刊,2012(09).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江苏教育出版社
主办单位: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0293
国内刊号:32-1748/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意义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要制订学期学习中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国内外名著,并写好读后感,这说明名著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并且对课内阅读进行扩展、深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农村的初中生与城市初中生相比,接触新鲜的外界事物有所局限,再加上农村的教师和学生对名著阅读的价值认识相对较浅,在进行名著阅时出现种种认知、方法问题,进而阻碍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一部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感悟到真善美、假恶丑等,这些对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
虽然新时期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在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继续强化教育的方面。目前,在农村的初中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模式还很单一,仍停留在“讲、读、背”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在教学模式、机制和阅读时间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僵化,课堂缺乏创新研究。传统的农村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名著时,往往按照自己制订的教学方案,采用“主题―人物―环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自导自说,毫无创新性。名著阅读教学基本划分为教师对作品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段落层次的划分、主旨的把握、段落大意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阻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失去了名著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2.名著阅读教学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评价制度。传统语文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通过考试结果评价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然而名著阅读与语文学习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考试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名著阅读结果的评价。在现在的名著教学阅读中,教师只是对文章进行重点知识讲授,课后会大量推荐名著让学生自己去读。对于学生阅读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是有效学习并没有评价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丧失阅读主动性。
3.教师缺乏阅读素养,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有些教师的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果任由学生自己阅读,就无法达到想要的阅读结果。目前农村有些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量少,对于部分名著,只能借助参考书介绍给同学,不花时间自己读,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无法共同感受给学生以指导。教师阅读素养的欠缺,也会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丧失。
4.学习压力大,阅读存在误区。对于初中生而言,所学的课程门数多,各科都有相应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只是对语文知识和写作的补充学习,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受限制。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和不务正业,这样学生的阅读计划更是不能实行下去。
5.学生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看一眼就能看懂的,短时间就能看完的。许多学生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总是会选择一些青春小说和网络小说,对于传统名著视而不见,更不会花时间去阅读。因此,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成为他们的首选,对于传统著作里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产生距离感,因为学生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舍弃名著而选择追通俗,这无疑会限制学生个人素养的形成,还会阻碍学生思想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阅读的精髓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碰撞,读者需要身临其境,感受著作中的人与物,从而得到阅读体验,进而提高阅读素养和语文综合水平。上文对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在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下从五个角度,探索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1.发挥课堂渲染功能。课堂是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地方,语文是阅读性学科,知识是通过对文章的细致理解吸收的,只有把思绪放在文章中,才能读出其中隐含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课堂发挥着引导作用,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国内外名著和课外阅读资料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教师的作用是抛砖引玉,将名著的精华讲述给学生,而把更重要的阅读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细细体会名著,充实语文素养,养成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师不能把学校安排的所有教学课时都用于教材知识的传授,应该每周安排一定的课程专门给学生讲解名著阅读,使学生的名著阅读课堂化,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学生读同一本名著后,可安排一次名著学习交流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把各自在名著中汲取到的知识展现出来,互相交流讨论,达到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效果。
2.营造名著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名著阅读意识。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课堂阅读氛围,还应注重学生名著阅读环境的建设,课内课外共同构筑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环境,强化学生的名著阅读意识。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营造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发挥出来。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名著阅读技巧指导。语文教师应针对名著的特点,采取适合农村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介绍阅读方法和技巧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先看“序”的习惯,通过阅读序言,了解名著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做好名著阅读的准备。口述练习放在名著阅读的进行阶段,教师可通过举办相应的活动巩固学生阅读的阶段性成果,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4.更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应具备动态性特征,逐步摆脱教案的控制,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设计出更具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由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导转变,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设计符合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案。
5.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提高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成效。所以教师要尽可能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校需要投入专项资金购买辅助读物,建设电子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利用这些平台,提高教师的阅读量。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高考语文的侧重点就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语文功底要强。学生要想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平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要求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写作水平,丰富文化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