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电工入门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 贯彻 就业 理念
一、贯彻就业导向是时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制造”正在世界范围内崛起。但是,在这一发展和奋斗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高级技工的紧缺。据统计,在我国1.4亿名职工中技工占50%,即7000万人。在这些技工中高级技工仅占5%。以精湛技能享誉全国的“上海师傅”在130多万技工中高级技工、技师仅占6%。而在发达国家中高级工要占35%之多。造成高级技工紧缺的深层次原因是对人才理解的扭曲,人们普遍存在着重高层学历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的观念,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教育与培训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重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实现相互间的融通。现代职业教育在“入门教育——就业教育——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给学生以必要的职业观念作好进入职业世界的基本思想准备;另一方面是给学生以各产业生产劳动所共同的基础技术技能,作好进入职业世界的基本职业技术准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经济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足够的能力和适应性。以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工作技能的内涵和水平,同时也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专业实训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
上海对“灰领”职业技能人才的概念是集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较熟练的心智技能为一体,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中的引领性标志,以“用明天的需要培养今天的学员”的口号来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迫切需求,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我们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重重原因,在职业培训中长期存在着重视理论讲授、轻能力训练的倾向,为此我们不仅要提供必要的实训设施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认真思索、探讨的创新精神,正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才能使学生真正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处理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技术难题。
三、要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的要求来进行实训教学
(一)该课程项目的设置内容根据“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设计思路,将整个教学内容分成了5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又设置了若干个课题,具体的项目设计内容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的项目设置,主要是按照学生学习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的入门与升华过程进行规划和设置的。模块一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数控铣床有个感性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熟悉数控铣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基本养护知识;模块二的学习目标是在模块一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具体加工项目的实施,让学生掌握数控铣床的基本加工技能和简单的走刀编程(不带刀具半径补偿),重点在于走刀路线的设计和节点坐标的计算;模块三是在模块二的基础上,根据零件的标准外形与结构特点,分为外形轮廓、型腔以及孔类零件的加工三大部分,引入了学生学习编程入门时比较难掌握的刀具半径补偿问题;模块四是针对特殊的零件结构形状,在前面三个模块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特殊的编程指令(如子程序、镜像、坐标旋转、极坐标等),能熟练应用这些指令进行综合编程与加工;模块五属于综合项目,侧重考查学习的数控综合编程与加工能力,培养学生达到数控铣床中级工的水平。
(二)该课程项目设置的教学情况分析该课程的项目设置完成后,通过对各个项目近几年的教学实施状况和学生调查反馈结果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项目的设置难度比较合理从近两年的学生学习掌握程度来看,本课程的教学项目难易度设置比较合理。项目的实施流程是按照从入门到初级,从初级到中级进行规划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体验到由简入难、由低到高的学习过程。每个学习阶段中课题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每个项目的难易度设置都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分布的,比较科学合理。2.项目的产品设计比较单调,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从学生座谈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每个项目产品的设计认可度不高,特别是每个项目所设计的产品比较单调。学习初步阶段,出于对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的兴趣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但随着知识的慢慢掌握和积累,学生对于加工产品的美观和欣赏性也越来越高。目前设计的大部分零件图纸都是比较单一的,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反复编程与加工操作外,对于所加工出来的产品没有太大的成就感,后期的学习动力下降明显。3.项目产品之间缺乏系统性的联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项目与项目之间,除了对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有所关联外,每个项目的产品都是独立设计的,缺乏整体的设计与规划,产品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这与欧洲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倡导的“以综合产品加工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差距明显,这就需要对所有的教学项目进行重新设计和统一规划,使每个产品变成一个零件,所有的零件最后能组装成一个产品。
二、整合实践
(一)教学项目整合的初步实践针对本课程教学项目设计的不足,对模块二中的前三个项目,即“长方体六面铣削”“直线沟槽的铣削”和“圆弧沟槽的铣削”,见图2,进行了整合实践。通过对上述项目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分析可知,项目一主要让学生掌握六面体铣削的工艺流程;项目二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G00、G01指令编写直线的走刀程序;项目三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使用G00、G02、G03指令编写圆弧的走刀程序。根据上述学习目标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三个项目整合成了一个实用性比较强的项目——“麻将牌中‘条’与‘饼’的制作”,见图3,该项目涵盖了六面铣削、直线与圆弧沟槽的编程与加工等内容。从项目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这样的产品加工兴趣非常浓厚,通过对不同学习小组设置不同的麻将牌制作任务,使各小组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各组同学都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和美观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成就感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二)教学项目整合的进一步思考在对本门课程中的几个项目进行整合实践后,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但这仅仅是课程改革和实践的一小部分,后期还需要对整门课程的项目进行整合探究和实践,甚至可以延伸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改革。首先,关于这门课程的项目整合,主要思路是设计一套较为复杂的零件图纸,用于贯穿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之中,每个零件的加工为一个子项目,在完成所有零件的加工后,可以将其组装成一个产品,即为一个大项目。因此,“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过程,就完全转化为“以完成某个产品加工与装配”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在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一种“现学现用”“所学服务于所用”的教学理念。关于这个大项目的设计和规划,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创新,并在实施过程不断完善,最终让这门课程的教学转变成以综合产品加工(如卡车模型、农用拖拉机模型等)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最后,参照这门课程的教学项目整合思路,可以将整个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也进行项目划分和整合,每门课程就是一个项目,所有的项目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专业课程体系。而这些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都是基于某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设计的,所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为了这个产品的生产而准备,这也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中提到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结论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教学改革 实践
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机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PLC从诞生至今,得到了异常迅猛的发展,与CAD/CAM、机器人技术一起被誉为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经过30多年的发展,PL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控制器产品系列,其功能从初期的主要用于替代继电接触器控制,发展到目前的具有接近于计算机的强有力的软硬件功能。因此,它已经成为自动控制等众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1 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选取困难
PLC自1969年问世以来,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PLC生产厂商,400多种PLC产品。各公司的产品在功能上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美国各公司的产品功能比较齐全,但在组成中、小系统时,价格比较高;欧美的产品比较注重功能和价格的统一,特别是中型系统的“性能价格比”较好;日本各公司的产品模块集成度较高,整个系统的价格较低,特别是小型PLC在价格上有优势。由于PLC产品如此众多,相应的教材也是种类繁多。这样就带来了一些问题,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一方面要考虑不同流派PLC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另一方面又要想到一旦选择某一品牌的PLC,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装置,给教材选取带来一定困难。
1.2 相关知识欠缺
在学习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以前,学生首先应掌握一定的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例如学习过电工学、微机原理等基础课程。当然,绝大多数的自动控制专业会考虑到这一问题。只是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往往由于学习任务重,将主要精力放在基本原理的学习上,而对于一些应用性的内容如继电接触器控制不予理睬。这样,学生在学习PLC这类专业课程时,会对基本概念、设计思想等难以理解,感到很难入门。
1.3 实践环节薄弱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堂讲授的内容需要在实验中加以验证和巩固。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教师水平、经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如果缺乏必要的实践,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程序编制就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2 课堂教学的改革
2.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知道,PLC源于替代继电接触器控制,因此它与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制订教学大纲时,首先应适当加入传统继电接触器控制的内容,介绍一些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基本电气控制电路、控制原理等。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灵活处理。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可缩短课时,但要注意突出传统继电接触器控制的典型电路和设计思想。其次,虽然PLC产品种类繁多,不同型号的PLC结构也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却大致相同。作为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PLC都具有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电源等,对用户程序进行循环扫描分为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进行。这些基本问题应首先讲解清楚,而在结构形式、性能、容量、指令系统、编程方法等方面,各类PLC不尽相同。由于课时限制,我们介绍编程部分时,只能重点介绍一种型号PLC的指令系统,当然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介绍所有类型PLC的编程语言。另外,学生应对目前市场上几种主流PLC有所了解,如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系列、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FX系列等等。各类PLC适用场合各有侧重,因此在进行PLC控制系统设计时,合理选择PLC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起着重要作用。
2.2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实践性很强,因此,其教学方法与基础理论课有很大差异。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味地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首先理论知识的讲解应与实验相结合。在介绍PLC结构、工作原理时,可以在实验室对照实物讲解,并演示PLC的工作过程。此外,可以带领学生到工业现场参观,了解PLC的工作环境。这样在课程开设初期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于PLC指令系统,由于学生难以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接受全部指令,可重点介绍基本指令和常用的功能指令,其余部分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可自行查阅。对编程方法的掌握重在练习,因此这一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多动脑编程、多上机调试。另外,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一些具体的PLC控制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如从简单的PLC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到复杂些的PLC用于液体混合装置、温度监测控制系统等。多了解具体的控制系统,可以使学生能够逐渐将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结合在一起,提高设计可用于实际的PLC应用系统的能力。
3 实践教学的改革
3.1 安排好实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强调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只是处于理性的阶段。要使学生真正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必须让他们在实验中得到锻炼。在实验内容上,应首先安排一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这种传统的控制方式。一般情况下,在电工实验室的实验板上都能完成较简单的继电接触器控制实验,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停和正反转控制。其次,PLC实验部分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基础性实验能够巩固和加深理解PLC的基本指令,掌握PLC的操作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这一部分实验是整个PLC实验的基础,但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角度出发,其内容偏于简单,由于课时有限,不能安排的数目过多。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设计PLC控制系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先公布若干实验题目,提出实验要求,给出必要的提示。学生自行选定题目后,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参考相关教材,在预习阶段设计方案、选择仪器设备,编制程序。实验课上,学生根据自拟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自,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同一个题目,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因此,实验室应尽量提供可能涉及的实验器材,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
3.2 组织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PLC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解决课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可布置几个课程设计的题目,如PLC用于电梯控制、用于电镀专用行车、用于交通信号灯自动控制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取题目。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然后选定PLC、完成输入/输出定义号的分配及硬件图的设计、进行内部继电器分配及软件设计和调试。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题目时,不但要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严谨的科研作风,使他们终身受益。
4 结语
当今工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工艺不断涌现,与任何一门课程一样,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每一位教师只有及时更新观念,积极投入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中俊,黄永红.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大学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大学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大学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现就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阐述如下:
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
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征
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
首先,要实现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
其次,实践性很强,一体化教学由于把理论课堂搬至实习场地,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训练实操的同时又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故一体化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方面均有较高的实践性。
再次,综合性强,由于将课堂搬至实训场所,教学条件丰富了,各知识点由书本上枯燥无味的东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实物,把理论和实操结合一起,通过实际训练来掌握理论上的各知识要点,要达到这一点,光靠一种教学法不够,必需是多种教学法的有效结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复合型的教学型式,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提问法及多媒体电化教学法,以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案,一般包括教学计划与大纲,教学组织与机构、教学设施与设备、教学评价等。
四、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途径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校应积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可知,要成功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必须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和与专业规模相吻合的教学设施,也要对原来的专业课进行课程整合。
(一)多途径培养,造就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1)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明确带教目标,落实带教措施,定期检查带教结果,传、帮、带是人们熟知的对快速培养年轻教师的一条最有效的传统的方法。增强教师的“双师”能力。
(2)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大力引进“能工巧匠”和各类专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以上的方式方法去培养教师,能帮助教师较快地培养成为一名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实践操作也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并通过教学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迅速发展得到了有力的师资力量保证。
(二)要合理地整改课程的内容,配备足够的教学设施
(1)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事先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统一制定模块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进度,编制相应的教学讲义。
(2)同时,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学校的教学实习岗位尽可能做到一人一岗,配备必须的教学及实习硬件设施、实现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练习法,提问法教学的有机统一,以确保教学的质量。
五、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一)目前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来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抽象的专业理论课,学生感觉较难入门,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一堂课下来,真正系统理解掌握课程的学生不多。
(二)通过“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
(三)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思想适合于电工专业课的教学。
(四)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集中实习分别进行,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符,出现了理论是这样讲的,而实习又练的是其它的,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一体化教学可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职业学校必须加快高技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教学资源的投入必然加大,实习费用必然增加,教学成本必然提高,但取得的效果一时不一定有很大的提高,短期内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模块化整合,并改变课时及授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