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阅读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29-01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人均文本阅读量比较少,能够坚持每天阅读的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所占的比率不大。小学生中普遍存在文本阅读量不足、阅读兴趣不高的不良现象,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当今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信息化模式,文本阅读是我们尤其是小学生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生文本阅读量明显不足,要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迅速改变这种不良现状。

1.导致目前小学生文本阅读不良现状的原因

导致小学生严重不足的文本阅读量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多数小学图书馆硬件条件不过关。大部分小学图书馆没有丰富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甚至部分小学没有建立图书馆或者阅览室,无法给小学生提供便利的读书环境或借书条件及资源。部分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单一、图书数量严重不足,校方也不够重视图书馆的管理,不能及时更新图书馆馆藏书籍。这是小学生文本阅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大部分城市并没有充分利用城市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型图书馆提供借阅服务,但是小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来增大文本阅读量,文本阅读的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再次,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业,电视、网络媒体的超强趣味性和新颖性等特点也使小学生更加觉得文本阅读枯燥无味,这其中不乏家长的因素。电脑及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的文本阅读量,家长的"低头"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文本阅读。

2.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几个有效策略

2.1 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所以,想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理应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氛围,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只有学生喜欢老师,上课时才能有较高的积极性,才会重视文本阅读的学习。和谐的阅读氛围是提高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基础,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具备现代的教育理念, 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积极的阅读氛围,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求,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建立意境。 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应积极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使他们都能够在良好和谐的阅读氛围中培养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真诚善良地对待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人文情怀,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改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2.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师生之间也没有交流,课堂教学氛围严肃,学生长期在此种环境中学习,其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就逐渐下降,进而导致阅读效率不高。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文本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更好地进行阅读提供有利的条件。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一些雪地中的美景,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其能够融入到文本阅读中,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3 创设情境。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应该根据文本内容来查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等,然后将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课件的方式将文本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促使学生可以有兴趣去进行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文本中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融入到文本内容中,进而促使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失物招领》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讲台作为失物招领的地点,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失物招领的情形,此种教学方式是非常有趣的,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调动起来,而且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其交际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另外,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可以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地了解,也可以从中增长见识,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2.4 示范朗读。小学生正处于需要表扬的阶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心理特性,每天选择一名阅读较好的学生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让领读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更加努力进行阅读,还可以让其它同学产生羡慕的情绪,在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他同学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也可以成为领读的人,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不用教师督促就会认真的进行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领读方式将阅读的技巧教授给学生,比如说阅读的节奏以及动作等。当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棉鞋里的阳光》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自己领读一遍,让文中深刻的感情通过阅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进而促使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阅读理解文本中想要表达的感情,在这之后,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进行观察,从中选择一名阅读最好的学生来示范朗读,当学生第二次听的时候可以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阅读,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进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主要时期,若是学生在此阶段中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是树立错误的思想观念,在以后的发展^程中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在这些习惯养成之后再进行改正也是比较困难。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提高对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桂红.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5).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 情感 兴趣 教学语言 教学艺术

目前,语文教学的情况是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并熟记于心,若考到课外阅读则愁眉苦脸,如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阅读教学没有达到素质教育所预期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部分,一般情况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教学过程结构和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阐述。用朗读、默读、讲解、描述、提问、讨论和教材处理等浅层次的操作方式对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基本技能的表述,仅限于这对于语文教师提高阅读教学能力和水平,获取高质量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缺乏深层次的或根本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从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出发,对语文阅读教学艺术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

语文阅读教学相比其他在各科教学,是更具艺术性的学科。这种艺术的首要的本质的目的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愿望和动机,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性强弱的最重要的标志。也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语言具有信息性、交际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作为语言基础学科的语文,而且还处处蕴含着形象性、情感性、意境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其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等多方面的知识,给语言这种工具增添了具体、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语文阅读具有下述三个特征:

(一)语文阅读具有学与教相互活动的作用

教师围绕阅读教学的目的,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点拨、提问、答疑、朗读、讲解、组织讨论等方式向学生输出信息,传授知识。在这种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学生参与阅读的内在动力的大小、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语文阅读的效果和效率。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听读说写活动将他们对课文理解和对知识运用的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一步步达到预定的阅读教学目的。

(二)阅读是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要运用精读、略读、朗读、默读等技能技巧,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吸收思想知识营养,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整个阅读过程是一种训练语言技能技巧的语言实践活动过程。这就是阅读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内化的吸收过程。

(三)阅读是复杂的情感活动

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阅读过程是读者经历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体验和情感熏陶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凭借对文字形象的感知、想象获得感性的情感信息;阅读议论文,通过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方式获得理性的情感信息。所以,语文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载体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

二、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语文阅读决定了阅读教学艺术的规律和结构要素,这是其本质特征。这就是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下述三个要求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的规律和构成要素。

(一)讲究口语艺术

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是阅读教学语言有正确的示范性,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推广应用的时代,永远都是口语运用的艺术,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

(二)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直接通过语言训练可以提高语文阅读中的思维。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必须贯彻情境诱导,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经验、事实等,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三)突出情感因素

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字词句篇之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以理驭情,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艺术的基本要素是情感、思维、艺术。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策略研究;阅读

阅读作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已发展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紧扣同一议题筛选组合而成的一系列文章就是所谓的群文,而围绕群文进行的阅读活动就是本文所讲的群文阅读。为完成《语文课标实施建议》制定的标准与要求,即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面的拓展和阅读量的增加,使得有效开展群文阅读及开发选文成为重要任务之一。

一、群文阅读的基本内涵及选文原则

(一)群文阅读的基本内涵

群文阅读教学简称“群文阅读”,从字面来讲,群文阅读由“群”和“文”这两层涵义组成,其中“群”主要是指聚集的意思。因此,从群文阅读教学范畴分析,群文阅读指的就是聚集起来的一组文章,即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的一组文章。[1]从宏观角度去看,群文阅读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群文阅读是指群文阅读教育;广义的群文阅读指的则是一种阅读形B,主要是广大读者通过传统媒体平台或新媒体平台实现阅读的价值体现。

(二)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多元性。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选文要尽量避免过于单一化,坚持多元性的基本原则。通常而言,群文阅读选文要广泛涉猎多种文章类型,如文学类、说明类、科学类、应用类以及科幻类等,充分凸显群文阅读的多元化特性。同时,教师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也应多元化,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人格塑造。

整体性。不同组的群文阅读选文要坚持多元性原则,但同组选文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即能够提炼出相同主题。只有协调好多元性与整体性原则,才能切实提升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的高质量与高成效。

议题性。尽管群文阅读选文范围十分广泛,但所有选文都必须紧扣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围绕确定好的议题进行选文。只有深入分析《课程标准》,才能精准把握不同学习阶段的阅读内容、阅读目标及阅读能力培养,选文议题也不容易出现偏差。

二、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群文阅读资料库

群文阅读资料并不局限于图书馆、书店等纸质版的阅读教材或书本,还包括计算机网络、手机终端等信息化平台中的电子版资料。从中可以看出,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极大地丰富了群文阅读资料库,有效开阔了学生们的阅读视野。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由于群文阅读更有益于学生掌握阅读规律与阅读方法,品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类型,进而调动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2]只有促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才能使其享受到阅读乐趣,才能提高其阅读水平。

(三)有益于教师创新阅读方法

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对选文进行分析、提炼与汇总。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会自然而然的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与发现,逐渐摸索出更为科学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而教师教学方案的优化,又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阅读效果,推动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选文

群文阅读选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脱离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进行选文,避免选文目标过高或过低。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过程中的选文过于盲目或随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畏惧心理,从而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增强选文内在联系

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选文并不是简单的、随机的文章抽取或拼凑,而是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选文过程中,只有重视文章的内在联系,才能让学生把握住阅读方法与规律,才有助于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积极丰富选文体裁

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选文应兼顾各种文学体裁,既记事、写人、状物、描景的记叙文,童话、寓言以及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与科幻小说,诗歌、散文和小说,还有使用价值较高的应用文等。选文体裁丰富不但可以遵循群文阅读的多样性原则,而且能够有效延伸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张力,强化语文阅读效果。

(四)重视选文精神内核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通过阅读提高修养、丰富阅历、开阔视野,以及快乐幸福的享受生命。[3]所以,选文必须重视文章的精神内核,不仅要散发积极向善的正能量,而且还要传播知识、宣扬和谐自然、充满爱与温暖等。

参考文献:

[1]徐莹.浅谈基于课外阅读的群文阅读教学的组合选文[J].语文天地,2015(04).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 教学实践

近些年来,关于自主阅读教学的研究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阅读教学被广大语文教师提及。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阐述了如何将自主学习与阅读指导融为一体,在实践中进行高中生的自主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自主阅读的基本理念

1.1以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根本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下的自主阅读教学就是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品质,充分发挥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长期实践的过程,当学生不会、不肯、不要自主时,教师要让出时空,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努力地引导学生自主,逐步地教会学生自主。

1.2以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为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学生内在素养的形成与自主阅读密不可分,新课程下语文教材内容具有时代性且极丰富。自主阅读教学就是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例子,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开展丰富而生动的自主阅读。将语文的概念放大,运用一切有效教学手段有意识地进行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地学习语文,而是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这是知识和方法更广范围的迁移,使学生更具灵活性,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极为重要。

1.3以联系社会生活为途径

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为起点,运用各种方式还原、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判断生活的底蕴,诠释生活的经验,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中,透过文字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自主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个人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是阅读行为的主体,无论课堂还是课下都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第二,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阅读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带着思考阅读,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挖掘其内涵和外延。第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语文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自主阅读是基础,课外自主阅读是补充、是延伸。第五,在阅读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

3.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阅读实践探索

3.1努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因此,要高中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必须要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首先,通过课内讲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中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水平较高,思考问题已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抽象思维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辩证思维基本形成。因此在阅读课教学时,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教材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要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开始,就是使学生养成见到读物能主动读的习惯;此外还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既有阅读习惯又具欣赏水平,再加上读物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容易产生。

3.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认真选择阅读材料。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前提下,笔者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有层次地推荐适合的阅读内容,力求循序渐进。其次,科学规划阅读任务。给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的阅读目标,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后,让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历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阅读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再次,注重日积月累。阅读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过程,把读物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必须注重积累。最后,精心指导阅读方法。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阅读、会学习,使他们受益终生。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粗精结合的阅读方法,学会鉴赏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

3.3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确定学习目标,给予阅读导向。在学生充分预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事先制定并下发自主阅读的提纲,对学习步骤和方法进行提示,自主阅读练习题。第二,激发兴趣,引发阅读期待。这个环节的重点在阅读导语设计上,导语设计要“激情”、“激趣”、“设悬”、“巧妙”。第三,提出问题,引发质疑。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学要根据内容巧妙的设计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第四,收集资料、整合内容。收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以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4.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素养,不断探索提高自主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发吉.浅谈如何搞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魅力中国,2009(25).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拓展了阅读范围。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一种,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理解、感悟、鉴定与评价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积累语文知识,训练阅读理解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丁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段话全面、深刻地概括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情感、丰富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阅读策略和阅读的多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积淀、丰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在阅读教学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可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明确新课标的要求,改进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教学当做教师、学生与文本的联系与对话。在教学观念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不仅是教师阅读方法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三者提供一个纽带与桥梁,让三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完成交互与影响的互动。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充分沟通。而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过程是活动的、变化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能力水平与兴趣爱好为基础,摒弃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足够的兴趣。

2.个性化阅读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定义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指导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感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经过足够多的阅读沉淀,才能够有语感的产生,才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与语言的应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减少了学生阅读的内容。现代教学应当紧扣教材推荐相关读物,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巧借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3.融合阅读与写作,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阅读教学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基础上,以主观情感与思维为核心,强化体验与理解过程,熏陶情感,启发思维。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将写作与阅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得到充分的延伸。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与技巧都是由阅读进行训练的,没有阅读训练作为基础,就没有写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充足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从教材阅读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训练作文的写作方法,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多媒体为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生动的展现。音频与视频方式能够设定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境界充分理解,深刻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的范读是一种直观、形象的阅读指导。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解读和掌握教材,可在学生阅读前或学生阅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为学生范读一遍,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那些写景抒情的文章,教师更应该有感情地为学生范读一番,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带入优美的情境中,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及文字赏析能力。教师在范读时,要指导学生边听边用心思考,感受教师阅读的语速或语感,从而顺利进入文章的意境。

例如,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有这样的段落“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教师绘声绘色地范读之后,学生听出了紫貂得到美餐时的喜悦,黑熊舔自己脚掌的无奈,然后尝试着自己阅读,慢慢地就会读出文章的韵味。这样,不仅改善了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整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阅读的兴趣也被激发了。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教学内容是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拓展语文教学资源,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语文阅读理解的平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