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运用;数学教学;利弊;分析研究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利”

作为一门中学主要学科――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于一身的科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难怪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编制的系列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从听觉获得的信息,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获得的知识一般记住65%.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听、触觉等都调动起来,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与传统教法相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一)充分让图形说话,突破教学难点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例如,立体几何是多年来数学教学的难点,一是画图与识图,图“立”不起来;二是对空间图形的复杂位置关系条理不清,构思不出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仅凭学生想象是难以面面俱到的.利用多媒体卓越的画图功能就能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利用多媒体可以制作出上述几种几何体的模型,然后演示用不同的方法把它展开.以上每一步的操作显示都是动态图形,加上虚实线的变化,再配合适当的色彩,把立体图形表现得惟妙惟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立体感、空间想象力和空间作图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动态图形富有趣味性、奇异美,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W生能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例如,讲“转盘游戏”中概率问题时,可以用多媒体模拟出不同条件的游戏转盘,让学生亲自参与经历“转盘”游戏,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能体会到游戏反映出的数学结论;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到教学过程自然、亲切,教学内容不是“从天而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这就为教师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单位时间内的容量增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理解和练习.例如,几何教学中会有很多图形,有的甚至很复杂,若将图形都画在黑板上,很费时,用电脑课件或实物投影就可以立即展示出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

(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集听、视、触觉等感官于一体,不仅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开发智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个性,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总之,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和刺激的独特作用.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计算机的提示,逐步求解问题,并发现和掌握规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钻研求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将学习知识与增强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将信息交流与开发智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

二、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问题

我们不是追随潮流盲目地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而是要研究如何把信息技术“请”进课堂,利用信息技术的媒体优势,使它成为一种“催化剂”,使教学过程变得更醇、更有味,真正参与“化学反应”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和学生,这个过程依然是教师和全体学生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它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服务,但它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遵循教学规律.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适度、适当

1.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喧宾夺主.

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数学教学在效率上带来“几何级”的飞跃,这已经为无数的实践所证明.然而,如果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有一次我听了一节课,教师首先让学生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在屏幕上设置了一些动画效果,让学生思考讨论时还穿插了轻柔的音乐.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津津有味地讨论这些音乐和动画效果,对于教师的提问反而不感兴趣.这显然适得其反.

2.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必须以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挑选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才能让课前的优化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以最优化的实现.而衡量一节课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的标准,并非在于媒体和课件使用数量的多与少,而是视其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已经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亲自创作.而有一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照搬照抄别人的课件,因此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所以我们设计课件时应该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课件中,不仅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还要让学生容易接受,而不因使用了多媒体,把本来简明的内容,非要搞得花里胡哨,枝叶繁茂.这样只能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讲到有理数的运算这一章时,我主要侧重在学生的“练”与我的点评,因此在教授这章内容的时候,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不是代替教学

1.不能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多媒体有时仅仅把一些事实和现象展示给学生,它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代替不了学生对教分析的体会,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的实际的操练.课堂上教师对于重难点的详细讲解、对例题的示范演算,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这些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

2.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板书.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第2篇

一、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拥有不可忽视的优越性

1.兴趣养成,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就必须重视如何改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多媒体计算机优良的视听功能把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起来,信息技术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可以把语文教学信息的知识以全方位、整体化地形象呈现给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加深了学生的求知欲。传统的静态书本教材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转变为动态教材,其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丰富和扩展了教材的文本知识,为学生展现了生动、丰富、活泼的教学情景。

2.个性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这个时代是一个倡导、发展和尊重个性的时代,如何创设促进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呢?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了完美实现。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应利用信息技术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通过协作、会话、交流等过程,互相提供信息,自由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在《航天飞机》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作用之后,进行情境创设。课文中讲述的银色飞机第一次见到航天飞机时是什么情况?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银色飞机,想象是什么样的庞然大物猛窜上来?然后让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达成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爱上自主学习。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增长、发展创造力的根本动力和灵魂就是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陈旧的课堂教学局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而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结合语文学科,可以生动、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之前笔者所提到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在学生融入文字、图像和音乐之后,继而迸发创新的火花,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

1.过度使用信息技术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使学生产生了依赖的思想

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的感情,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将文本转化为图像,在一定程度上,会局限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文中用优美、生动的文字描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风景,学生阅读这些文字时,会闭上眼睛浮想联翩,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是,许多教师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关于南沙群岛风景的图片和影像,并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使学生“视觉暂留”在美丽的图片和影像中,产生“思维定格”。同时,因为只顾看媒体演示,忽视了对于教材文本的直接阅读,使学生体会不到作者语言文字上的精妙之处。

2.分不清主次关系,本末倒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目的是提升教学的质效。对于信息技术,很多教师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而忽略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和方式不能喧宾夺主,使其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停地点击鼠标,只顾着展现其花费很多的精力、时间制作的精美课件,因画面不停地变换,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动感、美丽、精彩的画面上,而忘记认真品味揣摩教材的语言文字、朗读感悟教材原想表达的意境,就会颠倒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习的主次地位。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110-01

随着高新技术的普及,培养学生信息的搜索、处理、应用的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语文是一门知识面非常广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教学资源来补充教材没有的资源。由于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快速的搜索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一体来呈现,因此,语文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常态。“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语文教师实现课前预设的信息搜集、电子教案整理、多媒体演示平台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上实行网络教学并利用投影音像设备展示语文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也有弊。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存期利避其弊是本文探索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到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获取、存储、传输。信息技术的各项特点显示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学习的整个过程都和兴趣有直接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相对传统教学来说,能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利用视频、图像等功能来创设教学情景,声形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苏州园林》时,除了借助教材上的图片外,再从互联网上收集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与录像,让学生详尽的了解苏州园林的美景,品味它的雅致奇丽,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存储了大量的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主学习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声像编辑功能,可以设计创作大量的图片、动画、音乐给学生欣赏、比较、筛选、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并不是百利无一弊的。如果使用不恰当会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或不利于学生发展。一般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过度依赖。网络平台中存储的大量语文相关资源,对教与学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搜索网络相关信息而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主观创造,将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借助网络现成的答案而懒得动脑筋思考,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第二,音像泛滥。图像或动画能直观的展现抽象的原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度的追求音像展现,用视频资料来讲解,用录音资料来范读,或过多的展现一些场景图片,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力。优美的语言文字能带学生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如果音像过多,会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削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第三,过于强调娱乐。在教学课件中插入音乐、图片、影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过于体现娱乐性,选择的资料偏离了教学目标,忽略了教学重点,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原则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扬长避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利用信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要把握四个要素,学生、教师、教材、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其次,课件的设计要细致。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备课的过程中,从案例的设计到教学的模式都要精心考虑。从网络平台获取的信息,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经过筛选、加工、创造,精细设计教学方案与课件制作。最后,要把握信息技术展现的恰当时机。例如课前导入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合适图像,能激发学生了解课文的兴趣,在教学难点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讲授《听潮》时,仅凭文字语言的描写学生难以理解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无法感知大海神秘莫测的美。这时恰当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大海涨潮落潮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有效学习。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始终要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展现信息技术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努力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蔡斐.学习语文的新平台[J].教育科研论坛,2010,(5).

[2] 陈涵.初中语文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仁[J].语文天地,2009,(03).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直观性、形象性,能够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英语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推动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给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但在教学中又存在不少弊端。

一、利的探讨

1.展现情景,直观形象

使用多媒体软件中形象生动的实时动画,严谨准确的授课和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向学生展现全新的视听效果,把教材中的情景内容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现于眼前。

2.渲染气氛,活跃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情景相融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活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

3.扩大知识,提高效率

多媒体英语教学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在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教师通过计算机幻灯、实物投影等手段代替传统的板书,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单位时间的授课信息。另外,多媒体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从实际情况来看,多媒体英语教学不仅能保证教学大纲的实施,而且带动了教育思想的改革和教学观念的更新。

4.突出重点,化难为易

运用多媒体,能够更好地解决知识重点、难点,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设计成相应的英语场景,以直观的形象演示,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同时笔者可以精讲多练,巩固知识,又能腾出时间,加大了课堂训练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教材中形容词比较级的教学,用多媒体呈现同一物质两个物体的比较,反反复复出现几组物体的比较,每呈现一组物体都在其下方造出句子。

二、弊的探讨

1.制约教师的板书

由于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辅认识不足,教学过程中屏幕遮盖黑板置于教室正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教师把多媒体置于主导地位。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点击鼠标,展示预先安排好的课件,甚至很多时候重复展示。勿庸质疑,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教学速度,在单位时间里给学生输入的信息量比使用粉笔多得多。但教学过程毕竟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机械地推进,其过程变量很大,绝非是若干课件的既定输出。教学活动的节奏、速度和频率均受到学生学习进展的制约。学生的课堂行为不完全以教师的事先设想为转移,处于可变地位。

2.忽视学生写的能力训练

教师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观看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很少安排学生写的活动。因为有了课件,语言知识的导入与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师生互动大多是就图片和动画进行问答练习。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随时都可以叫学生上黑板来板书,一方面检查学生写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充分体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师在课堂上属多维角色,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既是评价者,也是激励者。使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教师的角色无意识间变成了“播放员”,忽视了学生写的能力训练。

3.阻碍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而且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对话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课堂上要求师生拉近距离,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系统,声色并茂地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的使用,鼠标的点击,电脑显示屏的观察,迫使教师以电脑操作台为中心开展教学,很少离开讲台。由于教态的僵化,教师缺乏肢体语言,人格魅力得不到展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减弱,阻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

1.教室环境的布置

既然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辅助作用,就不能偏离辅助地位,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足够的认识,在辅助的功能上好好做文章。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策略,拥有自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既然是“辅助”教学,就应该把屏幕移到教室的左(右)侧,置于辅助地位,保留黑板正中央的传统课堂布局,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成为学生视觉的聚焦点。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屏幕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视觉辅助手段。

2.教学时间的掌控

一个单位课时可以分为三个时段:课前(Preclass)、 课中(While―class)和课后(Post―class)。课前包括导人与呈现(Lead―inandPresentation),课中指操练与实践(DrillsandPractice),课后指应用与归纳(ProductionandConclusion)。多媒体辅主要体现于课前和课后阶段,如课前呈现一幅飘飘洒洒的雪景,使 snow 一词的意义与学生固有的经验产生了链接。结合学生已有的文化图式,在课中(Whileclass)这一环节,教师离开多媒体,深入到学生中,组织学生进行操练:范读、教读、指名读,由词到词组由词组到句子。这样既可避免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的“机灌”现象发生,也可使教师和学生拉近距离,和悦课堂气氛。

3.教学内容的集中

多媒体的辅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屏幕的置放,使用时间的掌握,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相对集中上。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室,把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学。

4.教学课件的交互

教育心理学的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电子教室;5W1H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2-2895-04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 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丰富知识的载体,网络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电子教室(又称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诞生使得老师能够更方便、更系统、更全面的管理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也有很好的掌握。利用电子教室教学时,我们可以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及交互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朮进行同步或异步教学活动。

通过电子教室进行教学虽然存在了诸多优点,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不易掌握的方面。在教学中尽量弥补其不利因素,从而使电子教室真正为我们的教学、学习服务。该文主要对应用电子教室进行教学的优势跟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认识与探究。

1 5W1H法

如图1所示,5W1H法主要是通过对某种先行的方法或者现有的案例提出六个问题,构成方案的制约条件,并设法满足这些条件,以获得改进方案。从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展开、综合、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目的、理由、场所等,从而使问题具体化,缩小需要探索和解决范围的方法。是从客体的本质(what )、主体的本质(who)、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式时间和空间(when and where)、事情发生的原因(why)和程度(how)这几个角度来提问。这些问题属于任何事物存在的根本条件。这样抓住一个事物的制约条件来分析问题,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与原因在哪里。

2 提出问题元素

根据本校教学实践和本人教学的实际体会,从六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将问题列表显示,逐一分层地将利用电子教室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同问题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优劣差异。共计12项,如表1。

3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3.1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

通过以上问题元素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电子教室教学模式具有四方面的优势。

3.1.1 时间空间比较开放

我们总在强调,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可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就是四十分钟,发言的学生数也是十分有限。而运用电子教室的教学模式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案例一】 我在上信息技术网页制作内容时,先在课前布置好本课的任务:为班级制作一个主页,寻找制作网页需要的素材。让他们把寻找或准备的资料(图片、文字、视频等)统一放到学校FTP自己所在班的文件夹中。上课时,我打开FTP文件夹,就看到了全班所有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自己班级方方面面的资料。我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最后我把关于这节课的网页链接也发表到学校内网当中。这样,不仅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了我们的教学中,而且在收集这些信息资源时,对每位学生来说,时间也都是自由安排的,他们可以在自己空闲时去完成这些任务,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并且我们的学习过程实时的保存了下来,不懂的学生课后可以继续学习。

3.1.2 协作学习,使教学最优化

协作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协作学习,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但在电子教室中,协作学习的范畴较之前者更为广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更欢迎亲和力强、民主型的教师,但又需要教师给予适应的指导帮助。在教师适度的引导和控制下,计算机将成为学生的学习良师益友。另一方面,电子教室软件使学生眼、脑、手、耳并用,增加信息输入渠道,唤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案例二】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有几个平常在语文、数学这些课堂上不怎么爱说话,更别说举手发言的学生在我的信息技术课上却能够通过鼠标单击进行电子举手,而且很乐意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示范演示或展示,由此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特殊”学生,他们认为电子教室是虚拟的,也就不再害羞,不再内向。更乐于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在电子教室中以计算机作为媒介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他们能大胆的提出疑问,从而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同时,他们对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等功能操作总是“蠢蠢欲动”,促使他们更能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指令,教师也能够充分发挥电子教室的优势,引导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参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教师也可通过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进行监查、处理各种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个体或每个小组顺利完成任务,教学效率也明显得到提高。

3.1.3 教学活动更丰富

1)评价环节开展更全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把课堂作品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电子教室的引用,更能直观全面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学生演示等功能轻松直观的欣赏到更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从而为学生之间的评价提供了较强的依据,扩大他们可评价的效率和范围,然后,教师再采用生评与师相结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在向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效率中,电子教室“屏幕控制”的应用为此提供更迅捷的评价平台。

2)小组合作学习更顺利

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之传统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它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即不管他们在教室的什么位置,只要有需要探讨的共同话题,他们就可通过电子教室进行交流,或两位同学一起,或组成小组进行。它使相同程度、有相同兴趣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这样无疑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实现分层教学的一个有力手段。电子教室教学中,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是客观的,在教师适度的引导和控制下,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切身体会到计算机已成为他们学习的良师益友。

3)分层教学更彻底

在我们学校,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区,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情况下教师适当的利用电子教室进行“屏幕控制”,利用“分组教学”功能进行分层教学,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在教学中,我利用“极域”把有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所在计算机进行分组,让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操作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可在这段时间里加强练习,教师也可适当进行指导督促。使学生有的放矢,各得其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指令,变得主动的去探索问题,解决并发现问题,学生们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气氛也变得和谐融洽起来。

3.1.4 教学资源多样化、信息来源广泛

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我们尝试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

【案例三】 在PhotoShop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收集喜欢的图片作为素材,结果学生从网络上找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卡通类的、植物类的、科幻类的、军事类的等等。充分展现了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也为上课积累了不少资源。我觉得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交互性,即网状互动性,使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很好的沟通、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包括语音交流,还包括文件、图片等。交流可以是单向、双向、多向的。

3.2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运用电子教室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存在诸多优点,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实施起来也发现了一些困惑与疑问。

3.2.1 过于依赖广播教学

【案例四】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基本上的老师都采用电子教室广播教学模式,自然我也是如此,因为我知道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非常高,甚至到了某种“兴奋”的状态,如果不实施广播教学,根本管理不好课堂常规,严重影响到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我刚教信息技术的时候,在课堂上基本采用广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时间久了我发现麻烦也随之而来,往往前面段时间广播教学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学生也听的比较认真,但是到了放开让学生自己操作的时候,学生就开始“骚动”起来了,自然声音也出来了。但是更严重的还在后面,当我发现某个或者几个同学操作存在问题从而进行屏幕控制教学演示给大家看时,下面学生埋怨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有说老师我还没完成的,有说老师我还没保存等等,甚至有些还发出了嘘声来表示抗议,这让我非常头疼。后来我慢慢摸索出了规律,我试着在当我想再控制屏幕之前,也跟学生进行倒计时的方法,往往从10倒数,让学生有自己的心理准备,发现这样一来,下面学生的埋怨声就大大的减少了,因为不少学生在控制之前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当然,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还是尽量不要中途控制,因为控制次数多了,学生也厌烦了。

使用电子教室上课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活动,演示教师操作步骤,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了解学生举动,有利于教学。因此很多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往往为突出重难点,也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过分依赖于屏幕广播,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以确保教学进度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电脑前听讲时的注意力最多只能持续十来分钟,因此,长时间或者反复的讲解教学效果也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广播”很是抵触,从而失去了对本课程自主探索的兴趣,成为一个被动的任务接受者,甚至于懈怠厌学。

因此我认为,课堂管理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正所谓管理第一教学第二,电子教室软件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手段,但是,当出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教师,一个管理和驾驭课堂能力强的教师应该将电子教室软件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依赖它。

3.2.2 分组教学难以开展

前面提到了利用电子教室“屏幕控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好处,下面就将利用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带来的一些困惑进一步的进行阐述。

【案例五】 就我校高一的学生为例,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已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但是现阶段的学生中仍然有相当部分的人对计算机操作还不是非常熟练,所以实施分组教学中,如果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这一环节的开展,有的学生就无法与老师和同学同步,一时间,在课堂上,学生更乐于跟同学七嘴八舌的讲话,自顾自的玩,而对教师设置的问题经常忽略,或者因为掌握知识有限,而耽搁讨论的时间,无法掌握新的知识。分组教学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找出原因后,我加强了对基础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发现部分同学仍然“我行我素”,不愿意参与其中,最后分组教学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看来,电子教室的功能也不能滥用,教师要适当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策略的指导和变更。

3.2.3 学生的自主能力下降,依赖性增加

利用电子教室,可以进行屏幕演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利处就是演示直观,教师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较快的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学有方向。正因为这样,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也很乐于使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在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与教师同步操作,学生精力不集中,教师演示完了,让学生再操作时他却什么也不会做了,只是看了热闹,忘了门道。

【案例六】 上面提到的这种情况我是深有体会,众所周知,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模式能更直观的演示新知识的操作步骤,我平时上课一般也都是出示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刚开始进行情境导入部分还好,我上面进行“屏幕控制”教学,一般都能牢牢地吸引住下面学生的眼球,但往往到我在上面进行操作演示,下面有的学生就在那讲话了,在他们心里,似乎已经习惯了新知识由我先演示操作,他们坐在那等着看好了,这样一来他们都变懒了,自主探究任务都等着老师或者几个程度好的同学演示学习。但是真的一旦等我演示完毕再让他来演示给同学看的时候却什么也不会了,特别是我们学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演示时学生互相说话的人很多,精力不集中,只会看了热闹,忘了门道。

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在当今社会学习计算机操作对于未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第二,作为教师来说,更应该把精力花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上,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才是电子教室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

3.2.4 备课成本大

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教室教学模式下,要想备好一节面向全体学生,既有能足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多媒体课件,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案例七】 我在进行Flash脚本编写这节课备课时,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教学内容,搜索了大量的制作Flash二维动画的视频、文字、图片。为了组织好这些资源,花了我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 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教室的教学模式以它独特的优势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世界潮流,是时展的需要。 但任凭信息技术发展如何迅猛,手段如何多样,电子教室教学模式担任的功能地位如何高,始终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堂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地位,始终不变,关键是要认识到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模式的两面性,而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恰当的管理和驾驭这种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与学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蔡海燕,袁晓斌.多媒体电子教室在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0).

[2] 魏娟丽,翟社平.电子教室中文件传输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6(5).

[3] 秦丹,陈江涛.虚拟电子教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9(4).

[4] 王志忠.电子教室软件合理应用的策略与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2006(8).

[5] 朱旭刚,刘允涛,李茜.电子教室软件在计算机实践课中的应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6] 沈菊峰.电子教室软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