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质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纤维素乙醇;酶法水解;发酵;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牛皮纸浆的糖化与同步糖化及发酵
吴卓晶
(1.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心理学系,云南 650500;2.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心理咨询室,云南 昆明 650041)
摘 要:在内隐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和搜集资料的方式,以综述的方式研究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的现状.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因素有生理因素、个体特质、性别因素和诱发因素,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为家长、教师及学校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42-02
1 引言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03年,迅速发展于之后.五年制高职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毕业后颁发大专文聘.因为招收学生的年龄特殊性,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敏感易冲动,常与他人发生口角,甚至打架.近几年,五年制学生间的攻击性行为有发展成为群体斗殴的趋势,其危害及影响深远,故对这些学生的攻击性做专题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政府于2002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整个社会更加关注个人的攻击性和犯罪问题.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当前行为、决策、态度和判断都可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因此在无意识的过程中,个体难以觉察和控制内隐的攻击性.研究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可以为降低学生间矛盾、预防学生间冲突以及控制校园暴力案件提供新的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新的实践指导.
2 攻击性的定义
人类的攻击性长期以来是各类学科研究的课题之一,但各领域学者对攻击性的定义却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解释.多拉德·米勒(Dollard)认为攻击是以伤害另一个生命有机体为目的.巴斯(Buss)认为只要伤害到他人,就是攻击性行为.班杜拉(Bandura)认为,攻击性不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强化与模仿是习得攻击性的重要途径①.道奇(Dodge)等人提出,一个人的攻击性与他在特定时空情境下对事件的认知加工有关,他将个体的攻击性分为主动攻击性和反应攻击性②.
3 内隐攻击性的定义
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内.杨治良等人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内隐攻击性的存在.周颖(2007)把内隐攻击性定义一种无意识结构,这种结构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并自动化地影响个体进行与攻击相关的认知反应③.本文将内隐攻击性定义为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过去的经验影响其当前具有攻击性倾向的认知、情绪、态度和行为等.
4 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因素
4.1 生理因素
Price等人从遗传基因的角度研究发现,含有XYY染色体的个体更具暴力倾向④.母亲的一些助产并发症(如惊恐等)会对婴儿的大脑产生极大的影响,容易使个体患精神分裂并出现攻击性倾向⑤.也有研究显示,血清素(5-羟色胺)的降低、脑损伤或感染引起的杏仁核损害、MAOA(单胺氧化酶A)基因都对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生理因素为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4.2 个体特质
五年制高职学生都是从初中毕业就进入高校学习的少年,还带有青春期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情绪敏感且易激惹,发生一点争执或冲突就容易产生攻击的念头和行为.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将青春期到青年早期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⑥.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好处于这个时期,进入高校后,他们要离开家人独自前往学校学习生活,虽然他们有主观上的独立要求,但又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的生活.学生既要应对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还要克服重建人际关系的困难,这时如果自尊受到伤害,就会表现出攻击行为.
4.3 性别因素
许大真,杨治良(2001)研究了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性别差异,使用不同性别人物图片作为攻击行为中相互作用的材料,发现被试对攻击者(男/女)的偏好显著高于对被攻击者的偏好(男/女).叶茂林(2004)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性质的启动刺激对男女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发现男女皆有显著的内隐攻击性⑦.
4.4 诱发因素
4.4.1 父母的不当教育方式是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的重要原因
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方式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对孩子缺乏温情和关心,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和问题,放纵孩子的攻击行为,使得孩子的攻击性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引导.
其次,父母对孩子过分打骂、虐待和惩罚的消极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攻击性的增加.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更强的敌对性、冲动性和防御性,更容易习得攻击的观念和态度等.
最后,父母本身具有较高的攻击性,常使用语言攻击、身体攻击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使孩子在观察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增强攻击倾向.
4.4.2 学校教育管理方式
五年制高职学院大都位于郊区,多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管理方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攻击性.从初中毕业进入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中考失利,挫败感强烈,对学习兴趣低落.课余时间学生无所事事,容易发展不正常的男女关系、形成小团伙,讲究“兄弟义气”,彼此之间稍有摩擦就可能激发学生的挫败感和自尊,致使学生以攻击的方式发泄愤怒.
4.4.3 社会环境因素
暴力文化是滋生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温床.
首先,大众媒体对暴力文化、暴力态度和暴力行为的大肆渲染和宣传对学生是一种蛊惑和不良诱导,长时间接受这些不良信息会内化成为学生认知的一部分.当学生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这个部分的潜意识会被触发,促使学生使用攻击行为解决问题.
其次,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暴力是解决人际冲突最好的方法,这种评价取向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借口.五年制高职学生从他处获得攻击性的正性评价,并将这种评价作为一种荣誉和尊重,无疑增加了学生的攻击性倾向.
5 降低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对策
5.1 家长、教师和学校三方协力
首先,家长和教师要多交流、多沟通.因为五年制高职学生大部分住校,离家远,与家人见面时间减少,家长对学生的情况无法及时了解.而教师长时间与学生相处,需要及时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跟家长反馈,与家长一起商量教育方法,相互配合.同时,学校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提供便利.其次,在学生中树立道德模范,奖励道德素质表现突出的学生,并对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真实的宣传,鼓励学生对道德模范模仿,形成一个校园内的良性循环.
5.2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虽然五年制高职学生日常课程安排比较紧凑,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图书馆的资源不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量被浪费在休闲活动上.因此学校可以“寓教于乐”,将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起来,筹办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开展有营养的文化课等.如,定期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拔河比赛、篮球赛和素质拓展训练等,既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也提高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还能抵御暴力文化的侵害.每个学期还可以开展礼仪形体、绘画、书法等选课课程,最后将考试分数计入总成绩,这些课程修身养性、生动有趣,对减少学生攻击性有一定的作用.
5.3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年制高职学生生源复杂,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堵”,即问题出现了就批评惩罚或是勒令退学的方法堵住它,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是“疏”和“防”,即学生的攻击性态度、情绪和行为等刚刚冒头就将其疏通、缓解,或攻击性还没有出现就采取防范措施.例如,开设专题讲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影响及危害,消除学生对攻击性行为的正性评价,让他们认清采用攻击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是带来荣誉和自尊的途径,从而起到降低学生的攻击性.
6 展望
我国目前正大力推广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这意味着今后我国五年制高职学生数量将继续增加.而有关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的专题研究还非常少,内隐攻击性是否真的存在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群体当中,或内隐攻击性是否是一种中介变量在影响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行为等,这些问题还缺乏量化的调查及实验研究来佐证.解读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现实攻击性之间关系的探索还未涉及,哪些中介变量会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将攻击性的态度转变为实施攻击性行为,这是未来研究中可以展开讨论的重要问题.
注 释:
①孙时进.社会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32-133.
②Tremblay E. The Develop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during Childhood: What Have We Learned In The Past Centu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0, 24(2):129-141.
③周颖.内隐攻击性[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④黄芥.不同攻击水平大学生的注意偏向[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3.
⑤Anderson Aerson A. Heat and Violence [J]. Psychology science, 2001, 10:33-38.
⑥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20-370.
⑦康园园.内隐攻击性的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46-50.
参考文献:
〔1〕曹丛.MAOA基因rs323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对儿童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3.
〔2〕陈玉焕.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研究现状及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5):165-167.
〔3〕余学发.职业学校学生攻击性行为研究[J].科技信息,2009.197.
关键词:生防细菌;筛选策略;植物病原菌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5.042
The Screening Strategy of Biocontrol Bacteria for Phytopathogens
TIAN Tao1, SUN Shu—qin1, YANG Xiu—rong1, WANG Qi2
(1.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381, China; 2. 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ypes of biocontrol bacteria of phytopathogens, the progress of screening strategy, and the problems and the posible solutions of present study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biocontrol bacteria;screening strategy;phytopathogen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瓜类和蔬菜保护地的重茬种植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多种病害加剧发生,尤以瓜类枯萎病、辣椒疫病等土传病害尤为严重。由于此类病原菌存活于土壤之中,一般化学农药难以奏效,生产中频繁使用高毒农药防治,从而加重了土壤农药的残留。另外,由于长期的化学防治,目前病原菌对现有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十分严重,对当前农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3]。因此,出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需求,亟待开发新的、环境友好的高效微生物农药[4]。生物农药源于自然,环境相容性好,且具防效高、作用谱广、对人畜低毒等特点,在病虫害综合治理中,是一类理想的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化学农药的植保产品。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及其相关产业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从发展方向上属于国家优先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领域。而微生物农药因其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易于规模化工业生产,在生物农药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着植物保护的方向,未来有望得到迅速发展,在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防微生物是微生物农药生产的源头,一方面既可利用其活体直接用作农药,又可分离提取其活性代谢产物加工成一定的农药剂型[10];另一方面,农药的合成经过几十年的结构筛选已几乎遍及可想象的化学类型,化学农药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而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经受环境压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了其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为新颖独特的化学结构的发现和新农药的创制提供了更多的机率,因而生防微生物资源的发掘利用也是开发创制新农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青杨天牛;特性;综合防治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0203015NY,201105075)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8.038
1 青杨天牛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特征
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innaeus),又名青杨楔天牛,在分类上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nae),是杨树幼树的危险性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国外主要分布在欧洲。以幼虫连续钻蛀为害枝干,特别是顶梢和侧枝。幼虫首先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连续钻蛀,最终蛀入木质部为害,从而影响养分的正常运输,并在被害处形成纺锤状的虫瘿,致使枝梢干枯影响苗木成才。若在幼树主干髓部侵害,可导致整株死亡。
雌虫体长约13毫米,雄性成虫体长约11毫米。成虫体呈黑色,密被浅黄色的茸毛。复眼黑色,呈椭圆形。触角为丝状,着生在复眼内侧的上方。雄虫触角与体长基本相等,雌虫略短于体长,相当于体长的5/6,柄节最短,第三节最长,其后各节又逐渐缩短。柄、梗两节均为黑色,鞭节颜色雌雄不同,雄虫每节的前半部分为黑色,后半部分为银灰色。雌虫每节的前1/3部分为黑色,2/3为银灰色。前胸背板呈圆筒形,上有3条黄色的茸毛纵带,前部延伸到头部后缘。鞘翅两侧平行,其上布满粗糙刻点,其内生有浅黄色的茸毛。在两鞘翅上,各生有4个距离几乎相等的黄色茸毛斑,斑纹形状不整齐。第一个着生于近基部1/4处,第二个于其下后方的外侧约2/4处,第三个较大,微呈横形,位于末端1/4处,与第二个平行。
成虫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第二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蛹期历经约20~34天。成虫于5月上旬~6月中旬开始发生。雄虫一般较雌虫提前3~5天羽化,雌雄比例约为1∶1。成虫羽化后需经过1天左右才开始钻蛀,先用足将幼虫在越冬前于蛹室末端堵塞的木屑推到另一端,然后咬一直径约为3.5毫米的圆形羽化孔而爬出。成虫一般在白天羽化出孔,以上午9时到下午1时最多,约占70%。成虫出孔后沿着枝干爬行,温度高时,经4~5分钟即可飞翔。
成虫一般白天活动,当早晨太阳出来后,均在树冠的阳面取食或活动,特别是中午最为活跃。如遇风雨,则栖息在叶片背面或枝条上不动。成虫有假死性,遇到惊吓后,身体倒转或侧向假死下坠,常于坠落途中又展翅飞逃。成虫出孔后,一生不断取食,食量不大,将叶内或叶柄咬成不规则的缺刻或麻点。
2 综合治理
针对吉林省青杨天牛发生和为害的特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该害虫进行综合治理,以便将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的水平以下。
2.1 预防措施
2.1.1 良种壮苗 应用吉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会议审(认)定通过的杨树品种,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进行育苗。加强水肥管理,起苗、运苗要尽量少伤根、茎。按照LY/T 1716规定操作。
2.1.2苗木检疫 出圃前,做好苗木分级和检疫工作。
2.1.3 适地适树 根据吉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会议审(认)定通过的杨树品种适生区,应按照GB/T 15776规定进行造林,提倡营造混交林。
2.1.4营林抚育 应按照GB/T 15781规定进行森林抚育。
2.2 物理防治
12月至翌年3月剪除虫瘿,集中销毁。
2.3 生物防治
7月上旬在青杨天牛发生的林分中释放哈氏肿腿蜂(曾用名管氏肿腿蜂),轻度发生林分释放50 头/株,中度发生林分释放150 头/株,重度发生林分释放250 头/株。
2.4 化学防治
成虫期:4月下旬,树冠喷洒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微胶囊制剂触杀成虫。
卵期:5月中旬,在新植林和未成林造林地,用氧化乐果等渗透性杀虫剂点涂青杨天牛产卵刻槽。
幼虫期:5月下旬~6月上旬幼虫孵化盛期,用虫线清乳油等化学药剂树冠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 任利伟,李飞.青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1,30(02):28-30.
[2] 李桂如.论青杨天牛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J].山西林业,2007,(05):37-38.
[3] 贾越真,韩玉辉,朴永杰,等.青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1):57-59.
[4] 高瑞桐,陈合志,林淑荣,等.杨树蛀干害虫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01):6-8.
[5] 王晓晶,张志,王秉矗等.白城地区青杨天牛的危害及综合防治试验[J].吉林林业科技,2009,38(03):27-28,62.
[6] 王志英,刘宽余,李淳,等.青杨楔天牛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05):18-20.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综合实训;教学改革
生物制药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培养面向一线的现代高素质生物制药产业人才,高职院校提出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院校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创新型人才,因此技能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1]而实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是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除了校企合作的实训内容和企业顶岗实训之外,实验室的综合实训项目则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实践教学。本文结合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情况,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依据,对综合实训项目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探讨如何改革和提高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实践技能教学。
一、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扩建和改造,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实验室已经小具规模,其实验仪器和场地能基本满足日常实验教学要求。学院生物制药实验室可以开展基因工程(核酸提取、基因扩增及电泳等)、细胞工程(清洗并消毒灭菌细胞培养器皿、配置细胞培养基、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等)、酶工程(酶的提取纯化及活力测定等)、发酵工程(菌种保藏与复苏技术、微生物发酵工艺技术等)和生化分离(固液分离、层析技术、萃取与浓缩、膜分离、结晶及干燥技术)等实训教学。近几年,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综合实训的要求,实验室新添了几台先进的设备,并实行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改革思路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它培养掌握核心生物技术和药学基本原理,具备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类专业技术人才要能够把微生物发酵技术、生化分离与纯化技术、生物活性物质分析检测等多种技术应用到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过程中。[2]为了使这些技术能够更好的连贯起来,在开设生物制药实训教学时,将涉及到的各门专业课程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系列联系紧密的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下面以生物制药技术综合实训项目――“细胞色素C的提取纯化及鉴定”为例,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进行改革与探讨。
目前,细胞色素C的生产工艺过程包含着以下环节:生物材料的选取、原材料的处理、细胞色素C的提取纯化及鉴定、干燥制成酶制品。在工艺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运用多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从而考查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符合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思路。
在综合实训项目开始的前一周,先由教师讲解细胞色素C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工艺过程,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安排各组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然后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核,通过后再由各组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对本组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讨论和分析,并在实验报告中写出实验结果。最后由教师对每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开展综合实训项目,学生既能将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转化为实验操作,又能对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有深刻的认识,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三、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改革措施
1、实训教学内容的优化
为了提高高职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实训技能,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以往实训教学经验,对实训教学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与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基础实验技能,是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中的重点实验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以几个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和评价,这部分内容主要在大一下学期进行。第二部分主要是专业实验技能,是将药用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药物分析与检测等课程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几个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进行训练和考核,这部分内容主要在大二上学期进行。第三部分主要是综合实验技能,包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分离等生物制药专业涉及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中的综合性大实验,主要在大二下学期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实训内容并不是将各门课程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是对其进行有机整合,以几个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进行。
2、实训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先把实验内容讲一遍,并强调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虽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学效果很一般。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开始前教师只讲解设计思路,不具体演示实验步骤,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的设计思路,必要时给予启发和引导,为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训教学考核机制的完善
对学生实训的考核,首先应注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大实验操作题的比例,并从实验设计思路、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提问考核。其次,考核过程中应适当考查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不是简单的操作工,同时还要具备相对全面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胜任以后的工作。最后,教师要根据考核的反馈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以后的实训教学中加以改进,改善教学效果。
4、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近几年,我校与几家生物制药企业建立了校外定点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和生产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保证毕业生综合实训技能和应用能力与企业岗位之间的要求达到紧密对接,[4]使学生可以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为将来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四、结语
高职教育的综合实践教学成为未来大的发展趋势。[5]通过近几年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因为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较快,对教学内容、考核机制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不断的在实践教学中沉淀经验、总结教训,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实践摸索。[6]
【参考文献】
[1] 秦钢.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技能与课程体系设置[J].考试周刊,2007(35)13-14.
[2] 邢增威,陈聪,曹智启.高职生物制药技术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2012(3)157-158.
[3] 何纯莲,赵冰清,黄浩.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J].药学教育,2006.22(1)43-45.
[4] 余斌.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效能评价的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77-79.
[5] 宁波.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5(1)31-32.
[6] 王安平,陈圆,黄亚瑾.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技能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09(2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