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台湾纺拓会于1975年为应对当时经济环境而在相关机构的辅助下成立,早期受命办理纺织品出口配额管理业务,因配额制度的完善及高效率的管理绩效而备受推崇。2005年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台湾纺织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与挑战,纺织企业纷纷意识到,只有转型朝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发展,才能走出泥沼。纺拓会名誉董事长暨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回忆,过去参与了纺拓会的成立,当时欧洲共同市场欲与台湾洽谈纺织品贸易问题,民间企业遂组织可代表洽谈的单位,纺拓会就此应运而生。
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致辞时表示:“通过企业家们的努力与相关机构的辅助,台湾纺织业已经浴火重生,扮演着台湾经济的重要角色,纺拓会也一直是产业界与政府相关机构沟通的桥梁,借着相关补助及委办计划协助相关机构推动政策,帮助企业开发创新纺织品、专业设计与营销人才的培育,进一步带动整体纺织业的升级与转型。”
台湾“经济部次长”杨伟甫认为,纺织业不仅是台湾重要的关键型传统产业,更是个创新产业,“目前台湾纺织业有4200多家工厂,聘用劳工超过14万人,年产值约新台币4300亿元,每年创汇超过80亿元,代表着纺织业对台湾社会与经济稳定的重大贡献,历经60年的发展与淬炼,已成功转型升级并维持优势竞争力,成为台湾产业之光。”
制造业是台湾经济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支柱,且制造业生产毛额及就业人数占台湾全年总生产毛额及总就业人数的四分之一,“全国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指出,台湾大型企业集团如:台塑、远东、裕隆、新光、润泰、台南纺织等,许多都是由纺织业起家,在工、商业领域都有令人尊敬的成就;工业总会中,纺织业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纺纱、针织、织布、染整到制衣等,共有8席产业公会代表在工业总会担任要职。
40年来,纺拓会与全体纺织企业携手走过风雨,共同突破许多困境。肩负着带领台湾纺织业航向国际的使命,纺拓会除配合台湾纺织产业发展方向,并协助纺织业强化营运质量,加强海外市场开发,让台湾纺织业成为全球纺织市场产销供应链上的关键角色,更多方积极参与国际纺织会议,举办大型国际纺织研讨会,提升台湾在国际纺织产业的地位。纺拓会董事长詹正田致辞时表示:“纺拓会创立至今的40年期间,仰赖业界前辈的努力及相关机构的支持,让我们能一路伴随台湾的纺织业成长茁壮。在纺织品出口配额结束十年后,纺拓会也一直扮演着协助相关机构及服务企业的角色,让台湾的纺织业能够继续在国际上发光发热。”
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纺织业为台湾重要产业,40年代为促进台湾经济发展及创造就业的关键产业,60年代成为创造台湾外汇收入的首要产业,自90年代后,已转型为高科技产业之一,现今台湾纺织业倚靠着非凡的创新研发技术,不断发展出崭新的功能性面料,现已成为许多国际品牌不可或缺的供应链伙伴。
谈及台湾创新、功能性纺织品,詹正田指出,台湾纺织业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拥有完整的产业聚落,以及具备卓越的产品研发能力,成就了台湾纺织业在全球运动、户外及休闲领域等消费市场上的关键性地位,更以环保与科技的诉求,抢进时尚产业供应链,并成为全球第七大纺织品出口地。台塑集团总裁、纺拓会名誉董事长王文渊也强调,尽管中国大陆纺织业也在成长茁壮,但是台湾在功能性纺织品技术方面有一定的门槛,与中国大陆产品有所差异;徐旭东则表示,目前远东新世纪与Nike洽谈2017年世运的比赛用服,创新是必然的需求与趋势,台湾功能性纺织品仍有优势,“纺织业的前景远大,现在才开始!”
有人认为,纺织是夕阳产业,但詹正田坚定强调:“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面对全球经贸环境变迁,TPP、货品贸易协议等的谈判协商,詹正田信心十足地认为,外在经贸环境固然重要,但不需过度仰赖,最重要的是,纺织业界要一起加油、努力,毕竟台湾功能性纺织品的质量保证是有目共睹的。
厚植国际竞争力迈入下一个40年
詹正田特别提到,2015年纺拓会首次组团参加四年一次的国际纺织成衣机械展(ITMA)纤维及纱线区,台湾纺织业凭借着创新的研发技术,不断开发出受国际品牌青睐的功能性纺织品,因此吸引许多国际买主造访台湾馆;同时,期望各部门未来能多多支持纺织企业参与国际大展,除了增广见闻,更能推广台湾优质产品。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特别是ECFA的实施,为两岸纺织业合作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ECFA在两岸纺织贸易合作逐渐显现效果时,两岸纺织业的合作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和有利的条件,也存在不少亟需破解的问题。
(一)ECFA制度存在贸易摩擦制度隐患
ECFA的目的是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建议双向、和平、便利的合作保障机制,不论是出发点还是目标都是通过优惠性市场,在大陆与台湾之间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减少生成成本、提高竞争力。但是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引起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比如在ECFA中,一方对另一方采取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双方保障措施”的最长实施期限不得超过一年。这一要求不仅不如CEPA的规定,同时也低于了WTO中《保障措施协定》最长4年、特殊情况下最长8年的实施期限,那么也就是意味着双方可以根据WTO的规则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和其他保障性措施,不利于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
(二)两岸政治关系还未建立完全互信关系
虽然两岸都定位ECFA为“经济议题”,不涉及政治争议,但是在台反对党认为ECFA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事实上他们认为涉及了利益分配,也将造成社会冲击。ECFA签订时,两岸关系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重大政治分歧依然存在,使得两岸难以实现政治互信。此外,台湾岛内持反对意见的政治势力十分强大,这些反对势力给两岸经济关系带来了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成为影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重要非经济因素。尽管两岸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降低签署EFCA造成的政治影响,但是由于两岸关系的敏感性以及两岸政治的巨大分歧,EFCA绝不可能仅仅被看做是一项经济合作,政治因素必然会在EFCA推进过程中发挥作用,特别在推动经济合作在深度与广度上发展时遭遇的阻力会更大。
(三)两岸间的贸易不平衡,台湾对大陆长期出超
台湾对大陆出口与自大陆进口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与此同时大陆始终都处于逆差逐条,这种不平衡性且随着两岸贸易规模扩大有逐渐拉大的发展趋势。两岸贸易不平衡的情况是由于台湾运往大陆的货物远远大于大陆输送到台湾的货物,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台湾当局的贸易政策不限制出口,但是做进口管制严格,很多大陆产品无法进入台湾市场,而台湾几乎所有产品都可以间接的输送到大陆市场。二是大陆对台湾始终坚持开放政策,从改革开放之后大陆就单方面向台湾开放市场,还针对台湾出台了同等质量产品优先选择的优惠政策。换言之,大陆允许从台湾进口所有需要的商品,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放宽对台湾商品质量和价格的限制优先考虑。(四)两岸纺织业自身存在问题,国际竞争力下降大陆的纺织品出口虽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相对于台湾而言仍属于低科技含量的制造业。其次大陆纺织业的自主生产性不强,产业链亟待升级,并且大陆的纺织行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80%的企业生产中低产品,6%的企业生产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的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对台湾纺织业而言,台湾的劳动力不足,工资成本高,使得纺织业的成本相对也高,并且由于台湾纺织业发展已久,产业政策历经萌芽期、发展期最后到成熟期,目前属于转型期。相对许多正在起步或者是推展阶段的国家,台湾对当地纺织业的着力明显落后,这给台湾纺织业带来了莫大的竞争压力。
二、后ECFA两岸纺织业贸易合作前景展望
签订ECFA可以实现区域经济贸易的合理规划,为两岸创造更多的经贸合作机会,通过体制改革降低关税水平以打破贸易壁垒,进而将贸易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此外还应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提高贸易便利程度,从而提升两岸间的纺织业合作水平。
(一)降低关税带来的两岸纺织业贸易经济效益将逐渐显现
在2009年之前,两岸对纺织品的进口关税在10%左右,甚至超过15%。而在后ECFA时期,2011年大陆对台湾出口至大陆的纺织品就已经有18项征收零关税,台湾对大陆出口至台湾的纺织品中有4项征收零关税。直至2012年大部分纺织品已经实行了零关税,在2013年1月1日开始所有纺织品都将享受进口免关税的优惠。就原产地证效益而言,在2011年ECFA早收计划实施的头两个月,仅仅广东、福建两省就签发了364份ECFA原产地证,为企业减免关税98万美元。2011年直接经济利益超过150亿美元,占两岸贸易额的1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中小型企业利用ECFA原产地证书较大型企业更为积极,体现了EC-FA涉及惠及台湾中小型企业的初衷。
(二)分工上不断优化两岸纺织业贸易合作
大陆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台湾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也为台湾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土地、人力资源,并且大陆为台湾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如果台湾纺织品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大陆的政策和优质资源,积极调整经营方式适应大陆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将加快推进其产业调整升级。将提高产品附加值,控制生产成本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方针,将提高盈利水平和竞争力为经营目标,以更好的利用EFCA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综上,台湾纺织品企业应当将大陆市场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向大陆开放市场,加快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实现纺织品市场的全面开放。在未来,两岸纺织业合作发展的领域应主要包括功能性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附加值面料、节能减排与循环再生、产业梯度转移、品牌与营销渠道等。在后ECFA时期,真正形成两岸纺织品市场双向开放、合作竞争的均衡机制,打破传统的“台湾接单—大陆生产—日本进口—欧美销售”营销模式,推动两岸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两岸纺织业互惠互利、均衡发展,形成更加密切、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共享ECFA框架下的利益。
(三)两岸纺织业贸易有更多的合作空间有待探索
关键词:纺织业 自营出口业务 情况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业所占的CDP比值很重。纺织业在中国的生产运作劳动密集度十分高,而且具有较强的对外依存度。国内纺织业的快速而稳健的发展,有效的保证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均衡。纺织业快速的发展为中国解决了较大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与纺织业相关的服装业,随着纺织业的发展而进一步的促进服装业的发展。国内的纺织业主要集中于江、浙、鲁、闽、粤、沪等省份进行加工产,而这几个省份所占有的出口额就占到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广东的纺织业产品主要出口到香港,而浙江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到国外,这几个省份的纺织交易产品各有不同,有的是以棉产品为主要出口对象,有的则以成品衣服作为主要的出口对象。随着经济模式不断的发展变化,而纺织业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1.纺织业自营出口业务的现状
中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多的人口,同时也是世界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纺织品远销到世界各地,中国纺织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势甚至可以影响世界纺织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国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他们没有生产大规模纺织品的优势,但是却需要进口较大量的纺织品。总的来说,像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市场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国。
1.1纺织品在美国的市场情况
美国是当前世界上科技与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拥有非常先进的科技产业,美国的工业农业都十分的发展。但是美国地广人稀,大多数产业都采用机械生产的方式进行动作。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且收益无法与美国自身的发达的科技工业相提并论,因而美国在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中国纺织品的巨大的进口商之一。2012年以来,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对于中国的纺织品进口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1.2纺织品在日本的市场情况
中国与日本在纺织品的贸易往来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中国向日本进口大量的纺织原料,经过加工之后再返销到日本市场。在2012年以来,中国对日本的纺织品进口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的纺织原料都进行加工返销回日本本土,因而日本无疑是中国巨大的纺织品市场之一。中国向日本销售的成品服装的销售额度也非常大,是中国服装业主要的出口国之一。专家认为,日本今年的地震以及事件,会大大的影响中国对日本的纺织贸易成交量。但是随着风波的过去,日本对中国的纺织品及纺织服装成品的进口额会进一步的加大。
1.3纺织品在欧盟的市场情况
中国纺织品在欧盟的出口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欧盟与中国的纺织品交易额占中国总出口贸易总额的一半。欧盟的纺织品贸易主要限定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对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做出了较多的限制,来进一步的保护成员国间的利益。即使如此,中国也还是欧盟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虽然欧盟对非成员国做出了较多的贸易限制,但是欧盟对纺织品的需求依然存在。当前,欧盟市场对于纺织棉布成品以及成品服装以及其他化纤类的纺织产品需求依然存在,欧盟对于中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商业前景。
2.纺织业自营出口业务所存在的问题
2.1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棉花是纺织业最基本的原材料,棉花价格的上涨大大的削减了工业厂商的生产销售利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种植费用的增长、棉花化肥价格的上扬等,都使得棉花的价格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化纤在近来年得到了较大的改良,不管在吸汗还是在透气性能都具有较好的特性。但石油原料价格的上涨,化纤生产成本也不断的提高。
2.2人民币过快的升值
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受到了非常大的制约,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使得外国进口商在进口中国产品时大大的增加了交易支付的压力。据有效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百分之一时,纺织业的整体利润则下降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四。2012年以来,浙江纺织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而人民币的升值会给企业的利润带来进一步的负面影响。纺织业属于薄利的行业,经受人民币过快升值的冲击,必然会大大阻碍纺织业的未来发展。
2.3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贸易保护条约
中国对欧美较大多数国家都存在差额较大的贸易顺差,这就使得存在逆差的国家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而设定的贸易保护条约。对中国商品进行进口限制,大大的影响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欧美针对中国制造的商品采用严格的PFOS检测控制,而标准又各不相同,可以说,欧美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严重的影响到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2.4中国纺织业品牌意识的缺乏
中国纺织业远销世界各地,但是中国纺织业产品却没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纺织业品牌。很多纺织业工厂只能进行国外名牌企业的贴牌生产,赚取低廉的加工费,严重的影响了纺织业的发展。在2012年的浙江纺织业交易中,纺织业的贴牌加工贸易占到交易比例的百分之五十。
3.纺织业自营出口业务的策略
3.1发挥国内数量巨大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对纺织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在中国的纺织业劳动资源是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对劳动力进行利用的同时,还应该培养这些劳动力资源的素质,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2对当前的纺织业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的提高纺织品的生产附加值,引进最先进的工艺与技术,进一步的提高纺织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对服装进行深加工,把纺织业的重心向服装的精加工与高生产附加值的方向进行转移。
3.3对纺织品的出口结构进行调整,不断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仍然停留在低端商品上,纺织品的利润十分低下,在2012年之后,纺织业要进一步的调高中高档的服装生产销售比值,提高服装的销售价格。以适应市场对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
4.纺织业自营出口业务的分析
中国的纺织业自营出口成交额度逐年的提高,纺织业的生产与商品的品质都比往年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纺织业的自营出口业务仍然不容乐观。据可靠数据统计,2010年至2012年,中国的服装出口数量下降了万分之三,可是在出口成交额度上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这个数据结果表明,中国的纺织业商品已逐渐向中高端商品开始转移。当然,在未来,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出口环境会更加复杂多变,纺织业的成本压力也会不断的变大。全球经融危机的影响会大大的影响着中国纺织市场的发展,而一些国外进口大国的自然灾害,也会大大的影响中国纺织业的出口成交额。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兴起,也使得纺织业自营出口业务的竞争更加的激烈。
5.纺织业自营出口业务的总结
中国的纺织业必须构建自己独立的商品品牌,拥有自己服装的商品特色,才可以较好的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在国内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上,必须充分的利用我国自身的优势,并寻求扩大纺织业竞争的途径。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商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形成纺织业自营出口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晓奇.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分析[D].吉林大学2007
[2]胡一伦.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3]杨梅.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与合作[D].四川大学2006
___纺织制造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期,如今___已由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地区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我市充分利用纺织制造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建设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对于___融入全球经济竞争,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成为国际先进纺织业基地必须具备的条件建设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涉及产业经济和产业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就纺织产业经济本身而言,总体上要求其纺织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引领纺织品市场潮流,并具备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具体讲,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基础与条件。1、雄厚的产业基础。纺织制造业不仅是本区域经济的支柱,而且其规模总量要占到全国行业的10以上,产品外销率在40以上。2、先进的技术装备。纺织行业中大面积采用国际先进的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新型精梳机等关键设备,其中无梭织机的比重达到9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众多的优势产品。纺织产业链较长,且产品丰富。作为制造业基地,必须具备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特色明显的优势产品。主导产品产量在国内行业中占到20以上,特别是需要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4、领跑的骨干企业。在纺织行业中有一批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骨干企业和跨国公司。要求这些龙头骨干企业其销售规模在50亿元以上,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并拥有知名品牌和相当规模的出口额。5、健全的创新体系。行业整体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求在2以上。拥有产业共性技术为支撑、企业专利技术为核心、国际性智力源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二、当前国际国内纺织业发展特点及趋势纺织制造业作为与生产关系最为密切和最广泛的传统产业,被许多现代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假借为经济腾飞的“跳板”,即使是现今的日本、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以廉价的劳动力迅速形成了纺织产业大军。(一)国际纺织业发展趋势当今全球纺织业发展变动较大,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产业内涵扩大,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加速等诸多方面。1、产业内涵扩大。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特别是特种合成纤维和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目前国际上高性能特种纤维已达250多种,总产量每年超过30万吨),由此推动着纺织业由传统消费领域向生产资料领域拓展。“基于纺织又超越纺织,基于消费又超越消费”,成为目前及未来世界纺织工业发展总趋势。2、技术创新加快。创新成为当今国际纺织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突出表现在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产业化,以生态和环境为目标的创新技术的应用。一是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出了具有质轻、高强、耐高温的特种纤维,如芳纶、P80纤维等新产品为目前性能最优的有机性能纤维;美国杜邦公司通过生物遗传工程技术,已开发出了具有与芳纶强度一样的人造蜘蛛丝,预计在一两年内投产使用;同时具有多功能的差别化纤维品种层出不穷,而且许多工业化国家都在将合纤应用于生产资料领域。二是在纺织新工艺、新技术方面,以无梭织机和自动络纱技术为代表,得到了迅速应用。目前欧美国家已全部采用自动络筒机,日本的普及率已达80。三是以生态和环保为目标的创新技术集中应用于印染业,90年代后期喷射印花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喷射印花技术无需制版,全部CAO一体化,花型重现不受限制,有利于印花环保,能够满足小批量、多品种、快反应的市场需要),已经引发了染整技术革命。现今世界先进的纺织技术基本上掌握在美、德、英、日等工业发达国家手中。3、结构调整加速。目前国际上先进纺织制造业国家和地区均着力于调整结构,一方面注重纺织新型原料的研发,高档优势面料的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则将一般化纤行业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美国主要致力于高科技纺织品的研发,目前已推出了一系列高科技纺织品和服装。法国北方加莱海峡地区30多家纺织企业组成的“纺织俱乐部”推出以光纤和传统纱线交织而成的“发光布”,广泛应用于信息标志,安全警示上。在亚洲地区,日本重点发展扩大用于OPT的原料,向外出口高价值的原料,其化纤企业主要从服装类产品向非服装类产品转移。韩国采用“有选择的集中”策略,实施化纤业结构调整,其国内企业主要生产如超细旦纤维、低熔点纤维和复合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而一般涤纶生产线正在向泰国、印尼和中国等地转移。中国台湾地区纺织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以资本及知识密集型为主转移,去年已开始提出打造“亚太布料制造中心”、“亚太纺织品设计及流行时尚中心”和“全球纺织运筹中心”三大计划,并推出了“纺织工业发展六年计划”,目标是朝产品差异化及高值化发展。(二)国内纺织业发展特点及趋势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纺织生产数量第一大国。20__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纺织总产值超过了10000亿元,主要产品纱产量完成810万吨,增长15.8;化纤产量完成991万吨,增长20.1;纺织服装出口达到618亿美元,增长15.9,实现利润超过300亿元。但整个纺织业发展主要是数量型增长,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是我国纺织制造业的最大弱势。目前国内纺织业重要生产地区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省纺织工业生产总量占了全国的65.6,其中浙江为全国纺织业第二大省,占全国总量的18.5。从国内纺织业发展现状看,也出现了积极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突出反映在以下三方面:1、形成了众多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国内纺织业发展最大特征是形成了众多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__年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10个纺织产业基地和29个纺织产业特色城镇,并以此作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试点。在10个产业基地中除号称“中国北方纺织城”的辽宁海城市外,大多处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上。表现出纺织业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链体系相对完整,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等共性特征。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江苏省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以棉、毛针织为主,拥有众多著名大企业大集团的张家港市;经编产品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海宁市;以化纤为特色 ,主导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的___县;服装用、家饰用、产业用纺织品门类齐全、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萧山区;拥有纺织类三资企业1600多家、70产品销往欧、美、日、俄和东南亚市场的东莞市;聚酯切片占全国第二的开平市;以生产高档面料见长、引领国内纺织面料市场的西樵区等等。(浙江省3个全国纺织产业基地20__年纺织业数据,见表一)表一:浙江省3个全国纺织产业基地20__年纺织业数据单位:亿元县 市指 标纺织业服装业化 纤三行业小计占规模以上工业___县工业产值345.0918.9270.06434.0775.29销售收入336.2018.1866.31420.6975.22利
润17.380.943.4821.80利税总额26.781.445.0433.25海宁市工业产值44.017.333.3154.6532.54销售收入33.695.283.0542.0230.18利
润2.690.290.063.04利税总额4.130.520.164.80萧山区工业产值221.1124.8129.25275.1738.07销售收入213.5122.9827.04263.5338.70利
润9.641.690.9512.28利税总额16.622.601.5320.75(注:表中所列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2、注重于高档面料的开发与生产20__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启动实施“纺织流行面料”工程,决定每年举办中国纺织面料及花样设计大赛;建立中国流行面料保障机制,不断向国际市场提供国际买家需求的优势纺织产品;逐步建立起集合中国优质纺织企业的集中供货模式等等。这也是应对国际上发达国家纺织企业注重于面料的研发,且优质经典面料强势进入我国这一趋势的一种有力举措。国内纺织产业集群间的互动推动着纺织生产企业加强对面辅料的开发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如江苏阳光集团去年累计投资2亿多元用于新品开发,共开发新品7000多个,拥有男装品种开发在国内领先、女装品种和休闲装品种开发与国际同步的明显优势。无锡协新集团在织造方面实现100无梭化,在染整方面全部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在纺纱方面达到100的无结头纱,其在国内市场不仅为名牌服装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同时为公安、邮政、水利等集团服装的制作提供面料。吴江丝绸厂每年的40产值由新产品创造,去年在真丝与各种纤维混纺方面共开发500多个品种,为日本著名的帝人、东丽公司提品。西樵区纺织企业生产的棉制品、牛仔面料以时尚、休闲、环保为切入点,突破了传统棉和化纤生产的思维模式,并以文化理念提升面料销售,引领着国内面料潮流。3、着力于前道聚酯原料项目的建设目前我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聚酯纤维生产地,由于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世界上聚酯纤维进口量最大的国家。20__年我国聚酯纤维进口量为81万吨,超过了西欧和北美进口量的总和70余万吨。20__年由于聚酯原料的PTA供应出现短缺,国内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我国PTA进口量达312万吨。据咨询公司PCI集团预测,我国PTA需求在20__年将达到1000万吨,而届时的生产能力将为580万吨/年,进口仍需400多万吨。巨额供求缺口诱使国内许多企业投资或扩大PTA生产。去年厦门开始建设90万吨/年PTA项目,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投产运行;美国BP化学公司出资的4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正在珠海加紧建设,也将在今年内建成投产。江苏仪征在已形成年产32.5万吨PTA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目前还正在建设45万吨/年项目。我市的远东化纤、纵横集团、三鑫化工正在规划建设360余万吨的PTA项目。此外,宁波、萧山都正在建设PTA项目;浙江桐昆集团计划在嘉兴建设60万吨/年PTA项目;舟山也将考虑建设PTA项目。预计今后国内还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资建设聚酯原料项目。三、___/,!/纺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一)___纺织业的基础和优势目前,我市的纺织工业已拥有从最初的纺织原料到最终的服装服饰加工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涵盖了聚酯、化纤、织造、染整、服装服饰、染料、纺织机械等重要的纺织领域,以及与之相呼应的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到20__年底,全市有纺织单位5.66万家,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纺织企业3200余家,从业人员38.2万人;个体纺织单位5.34万家,从业人员21万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0__年销售收入734.6亿元,实现利润40.5亿元,出货值219.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51.2、42.9和60.8。20__年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居全市工业大类行业中的第一、四、三位。已拥有“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纺织品成交量”四个全国第一。整个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较强的规模优势___纺织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市纺织工业与全省相比较,企业数占比为21.7,销售收入占比为34.8,利润占比为37.5,出口创汇占比为19.5。从目前我市的纺织工业生产能力、生产效能以及在全省、全国纺织工业的比重分析,主要纺织品产量居全省、全国的前列,经济效益水平居全国前列,出口(不包括间接出口)占全市纺织工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达24,为全国纺织工业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见表二、表三)。表二:20__年___市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品名称单位完成量增长占全国比重占全省比重纱万吨7.04 6.00.8714.61布(含丝织品)亿米34.8724.912.4650.97化学纤维万吨108.2352.010.9235.23表三:20__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全国、全省同行中的比重企业数(家)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出口创汇(万美元)___市1023734.640.521.4浙江总量47102108.0108.0110.0
一、选择产业模式的理论基础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影响产业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国际因素等。绍兴市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以纺织、机械、食品、化工等传统产业为支柱,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的制造业体系,其中纺织业成为国内最具优势、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目前,绍兴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纺织等优势产业为有力支撑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发展目标。绍兴市的产业模式,基本上定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范围内,这是基于客观理论基础和历史积淀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1、市场条件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等需求因素刺激了绍兴以纺织业为主体的产业模式的形成。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自古就有“男耕女织”的生产分工模式,纺织业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伴随着市场发育和成长,以及市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易关系日渐展开,刺激了该地区产业模式的形成、发展,获取信息的便利及成本低廉,为该产业模式进一步成型提供了条件。始建于1988年的中国轻纺城,到现在已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达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和轻工类市场5个,交易旺季日客流量达7万多人次,是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这样的市场条件,为绍兴产业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交易空间、信息渠道以及低成本扩张的需求源泉。绍兴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平原地带,其周边城市―――宁波、杭州、上海、苏州、南通等都是纺织、服装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尤其是宁波的杉杉、雅戈尔、培罗成等男装服饰业,上海本地及外资服装业的发展对绍兴纺织业的兴旺形成了需求刺激效应。
2、丰裕的劳动力资源、品质齐全的纺织原材料资源、性能价格比优势较为明显的纺织机械设备等供给因素,是绍兴产业模式选择的客观物质基础。随着绍兴城市化水平日渐提高,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有相当部分从事以纺织业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绍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进入绍兴,这些劳动力中亦有相当部分从事纺织业。丰裕的劳动力资源为绍兴纺织业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2002年,绍兴市从事纺织业的劳动力有59.2万人,占全市劳动力总量的18%。劳动力供给丰裕,为绍兴以纺织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低成本扩张提供了空间。此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背景下,技术、资本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绍兴市以纺织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这与当地纺织原料资源丰裕且价格低廉,纺织机械性能价格比优势明显密不可分,这是产业模式选择的技术、资本条件。目前,绍兴是国内最大的化纤生产基地之一,以聚酯和涤纶长丝为主体的化纤原料,为纺织产品多样化提供了基础,氨纶等新型化纤,PTA等原料工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纺织原料产品;与此同时,棉、麻、毛等天然织物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长,而且还不断改进织造技术,以迎合消费者偏好天然织物的消费时尚。化纤原料、天然织物的迅速增长,推动了绍兴面料工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国内最大的面料制造业基地。良好的纺织原料形成高档的纺织产品,需要高性能的纺织机械。绍兴之所以提出打造以纺织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是因为不仅纺织业已有较大发展,而且纺织机械业亦有显著提升。目前,绍兴年产各类纺织机械5万余台,品种有倍捻机、剑杆织机以及印染、后整理等配套机械,有些厂家的纺织机械品种,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
3、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是形成绍兴现有产业模式的制度因素。制度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主体应遵循的规则,它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影响并制约经济发展、产业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有的制度因素直接作用于产业模式,如,重工业优先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或进口替代战略等;有的制度因素通过影响其他制约产业模式的因素,间接地影响着产业模式,如,财政金融制度、技术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在计划经济年代,绍兴处于政府计划的边缘区域,享受计划经济的福利和政府管辖相对较少,计划经济所不允许的非公有制经济在绍兴发展较早且发展速度较快。独特的地理位置,农产品品种的历史遗传及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等因素使非公有制经济选择了以纺织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其产业基础。这样的制度基础决定着绍兴选择产业模式的路径依赖是自生能力推动,依靠自有资本发展经济成为绍兴经济发展的固有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这里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对经济增长做出很大贡献。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利润趋动动机和公共产品本身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公共产品将成为瓶颈。绍兴市政府预期到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近几年着力进行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投资,努力建设一个有利于生产制造、又利于生活居住的投资环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上政府对环境因素的创设,外资的进入也就具有必然性。绍兴经济发展所凭借的制度基础具有可持续性,符合经济发展的逻辑顺序,避免了广东一些地区由于开始选择了外资推动的增长途径,从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整体经济陷入了外资增长迅速、自有资本闲置的僵局。
二、产业模式选择推动经济增长
绍兴市天然资源不甚丰裕,尤其是能源、矿产需从外地输入。而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为绍兴市纺织原材料的种植、农产品栽培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成了绍兴经济发展的先天资源,再加上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较早发育,绍兴的纺织、服装业、农产品开发、加工业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柱。随后,绍兴市积极开拓、创新,把医药、化工(合成有机染料)业积极引入到原有的产业模式中,寻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促使经济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终于获得了骄人的经济发展业绩。
把纺织、服装类产品(具体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等)、农产品开发及加工产品(具体包括蔬菜、茶叶、填充用羽毛、羽绒等)两种产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代表,医药、合成有机染料作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代表(见表1),对此两类产品在1998―2002年的出口值与GDP、出口总值作相关分析,分别测算两类产品出口值的增加值、GDP、出口总值的年度增加值,以计算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边际GDP贡献率,具体又包括纺织品的边际GDP贡献率和农产品的边际GDP贡献率,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边际GDP贡献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边际出口总值贡献率,具体又包括纺织品边际出口总值贡献率和农产品边际出口总值贡献率,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边际出口总值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2、表3)。
以上分析结果反映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对绍兴GDP、出口总值的边际贡献率较大,且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边际GDP贡献率从1999年的16.4%,上升到2002年61.7%,它的边际出口总值的贡献率从1999年的73.7%提高到2001年的83.6%,2002年也维持在77.3%的高位上;医药、合成有机染料产品出口的边际GDP贡献率和边际出口总值的贡献率目前虽较低,但已呈现出增长势头,如合成有机染料出口对出口总值的贡献率,在1999年为-0.4%,到2002年增长到1.3%。这说明,以纺织业等优势产业为有力支撑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对绍兴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作用。
三、小结
产业模式从制度因素起作用的角度来说,一般可分为计划型、政府推动型、市场型三种。绍兴现存的产业模式是政府推动型、市场型两种类型综合选择的产物,它具有市场型模式基于资源禀赋、进行自发遴选的特点,又具有政府推动型模式凭借理性博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富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一种产业模式。
现有的产业模式是过去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合理的产业模式对经济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产业模式选择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正确的产业模式选择,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其次,产业模式选择是经济效益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产业模式,决定着资源在各产业间合理分配,为行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条件。第三,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涉及到优势产业突出、目标产业具有潜在性、数量比例关系恰当、投入产出均衡等相关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实现以选择合理的产业模式为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