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医疗的范围

智慧医疗的范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医疗的范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医疗的范围

智慧医疗的范围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医疗;物联网;物联健康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is still predominately in the government domain and is limited by skills shortage and a lack of standards. As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become more commonplace, demand for terminals will increas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connection wi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goal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to allow every user to benefit from collaborative, coordinated, and intelligent health services. A smart health industry will include governments,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Key words:smart health;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active health

智慧医疗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互动服务保障,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近年的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中突显出政府主导性、规模有限性、标准性缺乏等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和未来应用推广的发展趋势。

1 智慧医疗概念及业务形式

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是现代医学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全面信息化。

目前,类似概念很多,诸如无线医疗、移动医疗、物联健康等说法,然而从以上概念的核心特征看均属于智慧医疗范畴。根据信息互动主体不同,智慧医疗的业务范围大体分为智慧医院服务、区域医疗交互服务、社区/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智能远程急救服务。

1.1 智慧医院服务

智慧医院服务主要指在医院范围内部展开的智能化业务,一方面有方便患者的智能化服务,如患者无线定位、患者智能输液、智能导医等(如图1所示为患者智能输液的业务流程,在药品配发、输液耗材配发、人药匹配上均自动化实现);另一方面有方便医护人员的智能化服务,如防盗、视频监控、一卡通、无线巡更、手术示教、护理呼叫等。此外,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是智慧医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方面,各医院正在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整体建设。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单元的医疗临床信息标准化、电子化、语义化处理平台,在实现临床信息采集与存储的基础上,实现临床信息的深入利用。同时,在有资源有实力的医院逐步整合H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R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会诊系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实现医疗临床信息的深层次利用。

在智慧医院医生所持终端方面,逐渐向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据Manhattan研究所预言,到2012年,81%的医生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然而在Manhattan研究所2011年5月的报告中展现,这一数字已经在2011年得以实现。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及屏幕分辨率提高,移动护士站、医用Pad终端已开始在部分医院中应用[1]。

1.2 区域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控制甚至包括社区自助健康服务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该信息化服务以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该服务作为“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医疗卫生规范中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之一。

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图2展示的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架构。通过该平台,将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中心的妇幼保健、疾控、医疗服务等各系统的信息进行协同和共享。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1.3 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

健康监护业务主要直接针对个人类或家庭类客户,主要实现方式为通过手机、家庭网关或专用的通信设备,将用户使用各种健康监护仪器采集到的体征信息实时(或准实时)传输至中心监护平台,同时可与专业医师团队进行互动、交流,获取专业健康指导。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也可结合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全民建档及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更新;也可与应急指挥联动平台结合,结合定制化手机或定位网关提供一键呼、预报警等功能。

健康监护业务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分为家庭健康监护业务、个人健康监护业务和车载急救监护业务几类,各场景对平台、网络及终端的关键技术、实现形式均有不同需求。

图3展现了健康监护业务架构,其中涵盖健康监护终端、数据传送网关、信息展现平台等终端实现环节。

2 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

智慧医疗需要新一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全面、透彻、精准、便捷的服务。智慧医疗体系架构图如图4所示。智慧医疗在整个泛在网、物联网体系中所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各种关键技术。

(1)技术范围广

在智慧医疗相关技术领域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关键技术,针对以上介绍的几类业务场景所相关的技术包括:

・智能感知类技术,如射频标识(RFID)技术、定位技术、体征感知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智慧医疗中的相关数据主要从医院和用户家中各系统传出信息的传感器获取的,实现被检测对象准确的数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

・信息互通类技术,如上下文感知中间件技术、电磁干扰技术、高能效传输技术等。实现用户与医疗机构、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网络协作的数字沟通渠道,为整个医疗系统海量信息的分析挖掘提供通道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如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完成对各类传感器原始测报或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和分析,更高层次的信息融合实现对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2)技术需求个性化强

针对几类医疗健康场景采用的关键技术也各有不同特点,具有一定复杂性。

・针对智慧医院场景下环境复杂、多种终端共存、医用设备防干扰要求高等特点,医疗健康环境电磁干扰技术要求成为智慧医院场景下一个重点要求。包括临床场景下多径环境下多个移动用户及射频干扰源时对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影响,目前中国联通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开展合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拟与加拿大合作针对室内电磁辐射级别的室内现场预测模型进行建模,用于蒙特利尔医院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下的电磁干扰及覆盖研究。

・无线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根据医院、家庭、野战环境下实时监护需求,提出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的要求,目前业内已提出了许多室内定位技术解决方案,如ZigBee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超宽带技术、光跟踪定位技术,以及图像分析、信标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技术等,以实现医护人员、病人、医疗设备等目标移动条件下的精确定位。

・高效传输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不同信道的传输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使信息得以可靠传输的技术。针对医疗健康信息传输的需要,针对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能够有效压缩医疗传感器数据流、医疗影像数据的新的压缩算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传输技术研究,涵盖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协作分集传输算法,从而提高传感器节点及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效。

(3)技术门槛高

智慧医疗属新兴行业,但其涉及技术和研发成本偏高,在为传统医疗信息系统和设备厂商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将一些研发实力薄弱、投入资金有限的企业逐渐排挤出智慧医疗主流产品供应商。

基于以上技术分析,面向智慧医疗的一些关键技术仍不成熟,还待继续完善、研发、产品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布局仍需投入较大研发成本,因此对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基础和产品沉淀有较高的要求。

3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现状

智慧医疗领域在电信运营商眼中的位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无论是中国运营商还是国际运营商,都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运营商不仅将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而且也将其视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在组织结构上,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并且还大量聘请来自医疗机构负责信息技术的高管组成咨询委员会。这对于运营商了解医疗行业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运营商还非常重视与产业链重点环节建立伙伴关系。在服务方面,运营商非常重视网络及安全设施的部署,这是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基础[2]。

2010年,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强势进军医疗信息领域,专门成立了智慧医疗业务部门。西班牙电信采取了进军电子医疗业务领域的做法。提供开发并销售基于ICT的医疗业务,包括通过移动方式提醒患者就医、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远程监控、远程修改病历以及基于视频会议的病患咨询等。

AT&T公司最近在管理层架构中新设了一个全新的高层职位――首席医疗信息官。该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将智慧医疗行业作为一大潜力领域进行系统开发。AT&T公司针对行业中医院、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纳税人等不同的主体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T&T提供了包括医疗信息交换、远程医疗、安全服务、灾后恢复、统一通信、远程医疗等解决方案。

Vodafone在智慧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关注三类主体,制药公司、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提供者。Vodafone研发团队提供应用服务系统作为重点产业。医疗机构员工可通过移动终端以远程方式方便接入其应用系统,使其能够实时接入最新医疗健康数据并使用其他资源,以方便服务客户、判断产品效能、指导安全用药、提高产品和服务效率。

此外,国际几家主要的平台研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也高调介入智慧医疗行业领域。

高通公司宣布组建全资子公司――高通生命公司,将运营此前的高通无线医疗部门业务。同时还将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由高通公司的投资集团――高通风险投资管理。高通生命公司的首项产品――无线医疗终端的2net™平台,目前已上市。旨在通过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将无线医疗终端互连,以方便终端用户、他们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和护理者访问生物计量信息。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软件从他们的医疗设备,如血压和血糖监测的接口来传输各自的数据,并通过谷歌在线录入个人健康记录库中。

英特尔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早在2009年建立合作关系,在智慧医疗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他们发起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旨在实现医疗设备和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标准化。

然而,在过去的3~5年内,中国运营商的智慧医疗业务与国际方向不同,大多数地方运营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一些保健、健康提醒类信息服务,多是为用户提供疾病预防和饮食调养之类的信息推送服务或预约类服务。该类普适性的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得,缺乏针对性,并且在服务链中多以“哑管道”提供者角色出现,介入服务深入有限,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仍未在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本身中产生价值。令人鼓舞的是,近来中国智慧医疗应用发展,其多数发展模式是在延承国际健康服务先进理念的同时兼顾具体国情,其经验具有借鉴价值。如何突破价格竞争“瓶颈”,积累充足且合格的专业人才,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医疗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决定智慧医疗产业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综上,目前全球智慧医疗业务发展均突显出以下共同特点:

・传统通信行业多以ICT基础业务作为智慧医疗业务切入点和业务开展基础。

・智慧医疗作为行业信息化的一种典型应用,具有行业特点强、个性化要求高特点。

・智慧医疗作为新兴行业,目前仍未形成成熟产业链,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未来发展模式。

4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趋势

通过对全球智慧医疗技术特点分析及业务现状梳理,可见智慧医疗将成为健康管理最有效的适宜技术。智慧医疗将覆盖影响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实现有效地利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健康信息及各类医疗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是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政府参与度加强、应用范围广、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互联互通更加全面等特点。

(1)政府参与加强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目前中国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政策及规范,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为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法律保护缺失。随着中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设要求,即建设国家、省和市州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可以预见在未来3年内,医疗主管机关将逐渐针对人群、服务范围、标准,出台相关政府监管、法律、规范,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3]。

据谷歌宣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永久关闭个人医疗信息聚合服务Google Health,该服务的关闭反映出公共云服务的现状,也表明公众对于将个人信息存放于免费服务的意愿仍不够强烈,用户更期望政府监管下的健康信息服务。

(2)应用范围更广

随着应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成熟完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拓广,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从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国际上,IDC研究公司2011年数据显示,大约1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智慧医疗的移动医疗程序管理保健、健康和慢性病问题。中国卫生部“3521”工程明确提出重点业务系统中包括药物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新农合监管、城镇医疗保障、药品器械信息化监管、远程医疗服务、共享协作服务等,智慧医疗也将覆盖以上范围。

(3)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

据ABI研究公司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16年可佩带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亿台,未来将有8 000万该类设备成为健身感测器。ABI预测,在未来5年中,消费者在体育、健身以及临床上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和可佩带血压计等设备将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蓝牙4.0等新型低功率无线技术也将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相结合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4]。根据InMedica公司2010年报道,在世界范围内,远程医疗使用的家庭血糖仪、血压计、体重秤、脉动血氧计和峰值流量计等联合装置的发运量将增长到160多万台。

可见物联健康终端产品,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广大市民主要健康业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管理慢性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压和糖尿病[5-6]。

以便捷化、低成本化、移动化为特征的物联网健康终端也将随着智慧医疗应用范围拓广急剧增加。

(4)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将普遍

随着中国区域医疗服务平台分阶段开始部署、搭建,未来的智慧医疗将真正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而且,预计智慧医疗将成为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平台,完成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关联、估计和组合,实现各系统及物联网多元数据相关信息的全面加工和协同利用,最终实现医疗信息的融合。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智慧医疗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其核心目标是使得每一个用户享受到协同的、协调的、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从产业角度看,未来将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价值为基础的医疗产业链,包括政府角色,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角色,社区、药品和设备制造商角色。智慧医疗产业链如图5所示。

目前产业链各角色面向智慧医疗均有所动作,或研发平台产品,或研发芯片、或提供系统集成,或提供网络,然而远未实现针对智慧医疗信息为中心的有机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只有实现各角色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打通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管道,提供协同化健康服务,用户才能享受到最便捷、最放心的智慧医疗业务。

6 参考文献

[1] “感知健康 智慧医疗”战略规划报告 [R]. 2010.

[2] 郭庆婧. 运营商剑指医疗信息化 [N]. 人民邮电报, 2011-10-12.

[3]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S]. 北京: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009.

[4] 李建功, 赵文东,王宁, 等. 移动医疗终端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J]. 通信世界, 2011(30).

[5] 贾雪琴, 包建军, 李建功. 物联网在智能心电监护上的应用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0(4):24-28.

[6] 李建功. 物联网环境下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思考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1(5): 75-78.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

智慧医疗的范围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建设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借助传感设备、射频识别技术、GPS定位系统等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互联互通的新型现代技术,因此物联网具有极强的互联网特性、识别特征以及智能化特点,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智慧城市是高阶版的信息化城市,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而且需要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物联网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一、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应用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进而实现的人、物、机以及环境之间的连接,完成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共享以及对于物的操作控制,并由此在城市中建立智能化服务管理系统,构建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主要包括四个关键性技术,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以及量化融合。物联网四大支撑技术与业务群关系如图1所示。

二、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智慧城市就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等实现对于城市运行过程中各信息的感知、收集、整合和分析,进而结合城市民生、交通、环保以及各种公共服务等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响应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智慧城市是新时期背景下信息化与城市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是物与物的相连,更是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的连接,智慧城市如图2所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实现城市物物相连,扩大城市人、机、物以及环境之间连接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第二,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全新信息技术体系,而物联网技术能够为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收集数据信息,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确保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三,城市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而物联网技术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城市运行过程中相关动态数据,例如物流运输方面、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城市顺利、安全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第四,随着当前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物理网技术逐渐向着微型、便捷方向发展,在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产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极大的促进了传统行业发展。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难点

(一)功耗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与各个终端进行连接,进而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才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实现智能化建设。在实际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在很多场景安装终端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接入,但是由于实际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无法在其中接入外电,这就导致在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无法连接电源,只能够借助外用电池进行供能,这就使得终端的应用存在功耗问题,如果设备功耗较大,那么就需要经常更换电池,严重影响了物联网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还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例如,车检器的应用就必须考虑终端设备的功耗情况,若出现电能供给问题,则可能会影响到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容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已然离不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在此情况之下,人们对于互联网以及通信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智慧城市构建的过程中,各种信息采集、终端以及生产生活当中应用的智能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对城市网络的容量和通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在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网络容量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的5G网络,正是为构建智慧城市而做出的重要准备。5G网络和4G网络的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三)连接数

在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物联网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物联网技术想要得到良好的应用就必须能够同时支持大量终端设备的运作和数据传输等,而且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终端设备的密集程度将不断提升。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基站可承载的运行数量上线,以此保障设备终端能够正常运行。

(四)覆盖范围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物联网技术尽可能覆盖更大的范围,才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收集更加全面,使得城市中的数据资源能够得到能充分的利用,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进而为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扩大物联网技术的覆盖范围,但就目前我国各方面的技术水平来看,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受到限制。例如,地下停车场等区域通讯信号的质量相对较差等,因此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也成为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难点之一。

(五)统筹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等结合在一起,而是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城市化建设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以此进一步提升城市资源的利用率,为城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实际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将物联网技术合理的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充分考虑当前城市的实际情况,智能化水平以及后续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等,科学合理的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但是就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而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严重制约了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物联网技术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四、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应用方向

(一)智慧交通

交通运输是城市建设和稳定运行的重要部分,因此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传统交通运输体系和系统当中,科学合理的应用物理网技术,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于城市交通领域的全面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于交通环境的感知、信息的传输以及远程监控等,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精确性、实时性,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为城市人们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环境。智慧交通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二)智慧物流

在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之下,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异军突起,物流产业也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人们对于物流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智慧物流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的重要内容。借助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物流运输过程,还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物流服务水平。例如,激光检测、条码识别、机器分拣、卫星定位等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物流服务水平。

(三)智慧医疗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之下,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智慧医疗的建设能够进一步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不断完善现代化医疗系统。例如,构建家庭医疗系统、(四)智慧社区社区是城市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单位,将物联网技术与社区管理建设融合在一起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智慧社区,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助于强化社区管理,而且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之下,能够使得社区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有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智慧社区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为确保智慧城市稳定可靠地运行,不得不面对功耗、容量、连接数量、覆盖范围以及统筹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确保智慧城市稳定运行,未来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城市交通、物流、医疗以及社区等方面都会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谢晓芩.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3):189-190.

[2]赵羚志,谢辉,张国辉,王,杨舒.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J].长江信息通信,2021,34(03):216-218.

智慧医疗的范围范文第3篇

更多互联网企业将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

据预计,2015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快速转变,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将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以阿里和百度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将会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国家层面将通过财政改革、购买服务和政府引导等多种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合作大于竞争的特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多个层面,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厂商共同合作,才能做好,需要通过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生态系统的衍变。因此,随着政府和市场的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必将在今后几年快速转变,从而有力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大数据发堀将提升智慧城市体验

2014年,诸多具有行业特点的新技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2014年是4G元年,4G的移动高速体验为智慧城市应用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而IDC建设原本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基石,随着云技术的逐步成熟,各地的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均加入了云计算的概念,通过数据中心的云化建设,更大化地提升数据中心海量数据的支撑能力。除此之外,一些智慧城市产业链的成员,如IBM、阿里巴巴、银江股份等均开始在大数据方面加大投资,同时也将智慧城市平台作为大数据获取的来源。预计2015年,在整合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中,通过大数据发掘等方式实现智慧城市体验提升和商业变现的成功案例将明显增多。

民生类的服务平台涌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014年1月9日,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通知》。通知指出,信息惠民工程实施的重点是解决社保、医疗、教育等九大领域的突出问题;各地方在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中,要注重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同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全国共计80个城市。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旨在通过试点城市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探索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据预计,2015年,民生类的服务平台将在中国各地快速涌现,并且会结合政府的政务云建设,因地制宜,结合4G网络推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覆盖,以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智慧城市物流转实为虚

商品与服务数字化是实现电商的前提。城市空港、内陆港、保税区等实体商品集散地将利用云平台实现数字化仓储、物流、分销等一系列环节,在物流配送之外添加信息和支付,补足电商体系的铁三角。

中搜云商城正是实现商品数字化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已与上海、宁波、烟台等多个城市的保税区、自贸区合作,将商品汇集在虚拟货物中心,呈现在全国各地手机用户的移动应用上。商品被检索、下单、支付,配送信息跟进等在线购物环节都将以信息流转;仓储、渠道突破地域局限,实现全国范围内货物调配和全用户分销。云商城极大丰富了城市商品品类,加速了商品流动性。

高速网络的推广将加速智慧旅游建设

高速网络在中国大范围的推广将会为各地的智慧旅游建设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等智能终端获取位置定位、路线导航、天气走向、寻找美食、酒店预订、景点推荐、购物导航、互动分享、网上购票等多种服务,实现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位一体的旅游服务。据预计,2015年,智慧旅游建设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高速网络的推广,突破了数据传输的瓶颈,使得基于大数据的高效数据分析和信息获取等旅游服务成为可能。随着游客的体验逐步提升,将逐渐形成网络效应,在未来的几年,智慧旅游将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政企协同为主逐步替代政府投资为主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政府若既抓管理又管运营,将极易导致城市发展财政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而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将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管理,则可既拓展城市管理的综合资源,又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为此,2014年各地政府陆续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与神州数码、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与阿里巴巴集团、江苏省南通市政府与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华胜天成等,均在智慧城市领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智慧城市有效推进奠定资金和专业运营基础。事实已经证明,政企协同比政府投资为主的方式更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因此2015年这种趋势将更明显。

智慧医疗将加快产业链整合,向大健康体系发展

2014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智慧医疗行业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不断应用,智慧医疗作为新兴的服务载体,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服务保障,将会成为政府的重要抓手,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优化产业链,以缓解当前突出的医疗问题。据预计,2015年,智慧医疗的建设将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产业链将加速整合。政府方面将逐步扩大区域卫生平台的范围,将更多的医院、妇幼保健、疾控中心和药房纳入到区域卫生服务体系中来;市场方面将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进行模式创新,以满足用户健康方面的需求。

智慧杜区将成为智慧城市入口的争夺点

近些年,各类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智慧社区的建设当中。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管理、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载体,其中数字社区、智能家居、社区养老和智能生态社区等各类智慧社区项目层出不穷。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广以及新一代技术的普及,智慧社区的项目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因此,2015年智慧社区将成为企业业务落地的承载点,智慧社区行业将实现快速拓展。据预计,智慧社区建设将在2015年取得快速发展,各企业将会加快在智慧社区行业的布局。智慧社区入口的争夺,将会随着模式刨新、技术推广和数据沉淀而日趋激烈。

中国将稳步推进政务云采购工作

2014年8月,政务云服务采购试点启动。自2010年财政部和工信部等多个部委开展云计算示范工程以来,政府积极展开了云计算新型服务采购的模式探索,并不断拓展服务采购种类,2012年,财政部印发了《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试用)》,将云计算服务纳入其中。国家采购中心将完善采购标准和流程,从中央政府机关开始试点,向地方政府推广。据预计,2015年,各地方政府将会积极推进政务云的采购工作。各地政府应该重点研究和关注服务标准、服务安全及服务量化等方面的问题,在积极响应国家云战略服务推广的同时,结合自身发展,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自身的采购标准。

信息安全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

智慧医疗的范围范文第4篇

在胡奎看来,智慧城市就是要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便利,更舒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中,应该回归理性思考,不能“”;真正的智慧城市是有地方特色的,要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人们愿意去那里工作和生活,就是它的特色。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难题很多,顶层设计最为艰难,难在复合型人才的匮乏。而在这方面,方正集团优势明显,旗下五大产业集团的资源整合,已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综合实力。在一些“智慧点”上,方正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像智慧医疗、智慧公安、智慧社区等。然而实现由“点”到“面”的飞跃,路途还很遥远。这不仅需要跨界思维,更需要政产学研相结合。

以下内容根据胡奎的演讲实录整理:

智慧城市热潮涌动

智慧城市是方正信产集团主打的业务方向,今后若干年会在这个领域投入几乎全部的精力。

智慧城市这个话题很热,截至目前,全国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另外有300多个城市已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望超过2万亿元。

但是智慧城市真正做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些人把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叫智慧城市,也有人把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叫智慧城市,这都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不管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都看得见摸得着。

怎样让城市具有智慧呢?如果城市能像人一样,能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适应环境,并能给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人们就更愿意在那儿工作和生活。我想这样的城市,可以慢慢把它叫做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够真正“号称”是智慧城市。但是有些城市已经在服务智能化和服务贴心化方面慢慢逼近,会让人越来越向往到那样的城市工作和生活。

大家如果关心IT产业,关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今后的应用领域或者服务方向的话,也应该关心关心智慧城市到底要做什么?很可能大家能从中发现一些商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潮中,可能会延展出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意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要给城市灌输一种能力,让它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智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这实际上也是方正信产的理念。我们就是要做智慧城市的真实贡献者。

为什么各个城市都对智慧城市非常感兴趣呢?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希望有政绩。在不再只追求GDP一元要素的前提下,怎样让自己管理的城市脱颖而出?智慧城市是一个很好的理念,而且符合国家大战略。

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政府层面,甚至是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层面,大家都有很高的战略高度。当然也在向国际学习,比如美国专门出台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NII,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GII等,其实就是想把城市打造得更智慧、更智能。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智慧城市排名。排在前几名的有维也纳、多伦多、巴黎、纽约、东京、柏林、哥本哈根、香港、纳赛罗纳。排名仅仅是一个参考,更重要的是看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什么样的投入和布局。

顶层设计难在统筹

要建好智慧城市非常难,包括方正信产刚开始做智慧城市的时候,都是从一个点切入的。比如先做一个智慧交通,再做一个智慧园区。一个城市的建设就更难,因为要涉及城市综合管理和运营的方方面面。

现在的城市运营和综合管理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条块分割。一个城市按照职能划分了很多条条块块,但是划完之后,各自都往纵向深度发展了,横向联系不够紧密。比如交通部门就只管交通,医疗部门就只管医疗,互不搭界。

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施工队在一条路上挖沟,一个月挖三遍。先是水务局开挖,过两天电信局也来挖,再过两天煤气管道部门又来开挖,给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这就是没有统筹规划导致的结果。

中国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地面以上的东西是最关心的,比如盖一栋楼,楼有多高,容积率是多少,管得非常严。但是地下部分就漠不关心,其实地下埋了很多管道,纵横交错,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

我记得曾经在中关村西区的一栋楼里办公,有一天突然网络断了。后来查清楚原因,居然是地下光纤被另外一个施工队挖断了。这就是当时做顶层设计的时候没有统筹规划,导致城市各个部门做不到互相协调配合。

做顶层设计,仅仅靠信息化的人才是解决不了的。方正是北京大学的公司,有天生的学校资源和研究资源,所以产学研结合得比较好。即便是这样,我们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仍感到困难重重。如果光靠IT团队,别说做顶层设计,就连综合设计都很难。顶层设计是跨界的,它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它的难点所在。方正集团有这方面的优势,下属的五大产业集团互相配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实力。

北大医疗集团依托北大。北大下面有9家直属的顶级三甲医院,并辐射28家关联医院。北大医疗集团不光做北大的医院,也在全国拓展医院,现在在全国已经有多家三甲医院加入阵列。此外,北大医疗集团还依托北大科研力量,做基础药物研发。

北大资源主要做智慧社区和智慧园区。这个时候,可以把方正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信息服务资源全部导进去。这些资源统筹起来后,社区和园区的房子就更加好卖了。有教育资源的话,孩子上学方便。有医疗资源的话,看病方便,等等。

方正物产集团主要做产业流通,以大宗贸易为基础的产业形式。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设计流通领域,能做出好多的贡献。

方正金融集团主要做投融资。金融服务很多还是要落地的,不能简单在网络上签一个合同就完事。对于投资的来源和融资方案都需要综合设计,这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团队,否则光靠IT解决问题真的不现实。

方正信产集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垂直行业软硬件解决方案、再到城市大数据运营的全面解决方案。

实际上我们是把方正集团下面的五大产业集团协同起来,再配套北京大学产学研的支撑来做顶层设计。最后把政府加进来,走政产学研之路是绝对正确的,这也是今后的重点方向

智慧城市要成功,政产学研必须要结合,否则建不起来。

信息共享难在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另一大难题,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大家在不同的时期,上不一样的系统,由不同的厂商提供不一样的标准的东西。比如,北京的地铁最早都是人工检票的,因为那时候信息化不够,标准化不够,一跨线就不认了。所以智慧交通需要标准化信息化作支撑。

十几年前,日本作为一项产业政策推出了ITS(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一段不到十公里的路,全世界很多人都去试乘试驾,模拟各种车流由自己控制,有车怎样避开,碰到障碍物怎样避开。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了信息标准化和信息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以前提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但是即便这些都建好了,仍不是智慧城市。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一条一条孤立的纵向系统。

我们要力争做到,通过城市数据服务与交换平台,把这些独立的系统全部贯穿起来,做信息标准化。也就是要做分层数据管理模型、分级数据交换模型,以及主数据的规范、定义和标准。各个系统是插拔式的,透过系统的耦合,能够全部接在一起。在信息化系统能够支撑的范畴内,真正实施信息共享。只有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优化流程。这就跟人体一样,首先要保证血液通到全身。

落地实效要借助大数据

在日本,地铁和轻轨的月台上画了各种颜色的线条,区分六节车厢门、四节车厢门、急行车厢门,停车位置不一样,乘客排队也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同一条地铁线,发车的种类会多达10种,有每一站都停的,也有隔几站才停的;有特快、有快速、有急行、有准急,还有区间车。整个设计非常细化,管理车次调度的系统非常多,也非常精密。所以智慧交通真正落地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既要有经验,更要追求实效,而不是做面子工程。

北京的西直门立交桥,设计得就非常不合理,很多司机会步入“迷魂阵”。如果从动物园方向去西二环官园方向的话,其实就是一个直角拐弯,但是却要转3个360度的圈才能到达,绕三圈的线路轨迹就像一只蝴蝶。

今后,我们要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城市要真正智能化,大数据必须要起作用。通过分析建模形成一种智慧的判断。还以智慧交通为例,什么时间段派什么车次,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在日本,连公交车都有准点的,每一班车几点几分到基本上是靠谱的。支撑其运营的就是大数据。他们对人流、车流、路况,以及各个信号灯的情况都做了综合分析。

20年前,我在日本的时候就发现路口红绿灯的变化时间是可调的。没人的时候,不变灯,人一出现,灯就亮了,就可以过去。交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国外是非常流行的。所以要让城市有智慧,落地实效性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过程可以借助一些IT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顶层设计和多方位人才形成经验积累,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才能真正做到。

安全可控要靠民族产业

安全可控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又一大难题。我们国家尤其是信息安全领域是最可怕的,所有事情都不太安全可控。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个人信息天天在分享。苹果表面上把GPS定位关了,但实质上还是在偷信息。这是没办法的。所以在新一轮国家政府主导工程中明确要求安全可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怎样做到安全可控呢?首先,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使用可控的核心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要靠民族产业的创新,真正替代国外的技术和产品。目前,从国家宏观战略上考虑,一定要把它当成核心关键词,否则今后遇到的屏障可能会越来越大。

要迅速采用新的思维逻辑进行综合布局,把我们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软硬件相关的解决方案尽量朝高精尖创新发展,在国家安全策略提升的前提下有一个很好的支撑。这是城市运营者在智慧城市设计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智慧医疗的范围范文第5篇

智慧城市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一、移动互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

2014年全球智能终端出货量达13亿部,继续保持了25%以上的高增长率。2015年1月,全球接入互联网的移动设备超过70亿台。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手机网民用户规模达到5.57亿,渗透率达到85.8%,高于全球58%的水平。互联网与工业制造、物流、金融等产业融合催生了网络化协同制造、智能仓储、股权众筹、P2P等新业态,实现产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

(二)实现民生服务便捷化

移动互联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服务平台,成为居民更便捷、更有效获取公共服务的途径。据Gartner 统计,智慧城市民生领域相关的移动应用总量占比达到11%,已成为移动应用的重要组成。例如美国的移动应用SpotHero能够实现车位信息查询与预定,英国剑桥大学研发的Colorimetrix应用可以将病人的医疗数据直接传送到专业医疗人员手里。我国主要围绕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服务领域进行移动互联网应用实践。移动医疗、在线教育、打车软件、智慧停车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深受公众喜爱的热点应用。

(三)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移动互联网能最大范围扩大城市管理的参与程度,实现高效精细管理,绝大部分建设智慧城市的地区都将移动互联网应用于城市管理的不同领域。西班牙桑坦德了移动应用“城市脉搏”,市民通过手机拍照功能就能将路面损坏情况上报市政厅进行处理。我国主要采用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实现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例如重庆的数字城管支持城管执法人员使用智能终端进行路灯、井盖等城市设施的定点定位管理。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全球范围内,移动互联网应用于智慧城市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智慧城市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也刚刚起步。在技术、标准、应用案例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可成功复制的运行模式。部分城市还停留在传统信息化的理念上,未能充分认识智慧城市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优势和价值,导致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忽视应用开发的需求,对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便捷化、高效化、一体化考虑不足。

(二)民生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化

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挖掘力度不足,亟待深化应用服务。目前面向用户提供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大多是通用型,针对民生领域的定制化应用服务仍比较匮乏,仅有小部分应用充分结合民生特色,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例如医疗方面的应用服务大多操作复杂且功能单一、重复,不能满足多层次的用户需求。政府推出的便民应用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移动互联网便民服务门户,用户体验欠佳,难以得到全面信息和一站式服务。

(三)社会力量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市场参与智慧城市民生服务建设程度不足。目前政府仍是智慧民生建设的主要开发力量和资金来源,社会力量的参与度较低。二是政府数据开放的推进机制尚未形成。目前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将数据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截至2014年4月,已有63个国家制定了开放政府数据计划,其中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的数据在开发数据中占比最大。我国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未能利用公共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价值。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策略建议

(一)以“互联网+”为契机,探索移动互联网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鼓励互联网思维下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网络化政务新应用,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整合现有的政府各级相关部门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网上大厅、网络问政大厅等互联网服务,形成统一的互联网公共服务渠道,推动各类事项全流程一站式网上办理。二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推进便民应用创新发展。例如在公共交通方面,大力推广移动互联网交通信息类服务应用,通过构建数字化的交通运输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的高效适配,快速对接线上线下的民生需求。三是依托“互联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例如在工业领域,加快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网络化转型,促使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互联化,实现向工业互联网化演进,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创新集群建设。

(二)建立健全数据开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用服务创新

一是完善政府大数据库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政府大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共享与利用机制,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解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问题。二是建立政府大数据开放平台。在政府信息共享目录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大数据开放平台,整合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和业务专题数据,逐步实现与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开放平台的对接,推动社会各界利用大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最终实现面向公众开放。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基于政府开放数据创新便民服务应用。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研究完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与开放法律法规。重点研究健全政府资源在部门间的共享要求和规范,从而推动跨部门间的共享问题,加快研究形成政务数据开放利用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实现政务数据的增值化发展;二是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体系,针对智慧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形成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的体系,包括资金管理、绩效管理、监督机制等各方面体系,鼓励社会主体发挥创新潜能,为公众提供优质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