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

国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

国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第1篇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阅读教学回顾

(一)对国外快速阅读理论的翻译与介绍

我国有历史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形成了独立的阅读教学,但在近代却落后了。就快速阅读方面来说,我国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属于后发展国家。因此,对快速阅读的研究是以翻译与介绍国外的快速阅读理论起步的,我国主要翻译了美国与日本快速阅读专家的专著,还翻译了苏联、英国等国家快速阅读专家的著作。

1.开启我国快速阅读教学研究的著作是1980年王秉钦翻译苏联O・库兹涅佐夫和L・赫莫罗夫合著的《速读法》,它作为《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增刊在内部发行,1985年被重新翻译并正式出版。

2.快速阅读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翻译的著作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主要有:1981年,翻译卡特博士的《加快您的阅读》;1989年,翻译科林・曼尔期的《高效速读法》;1991年,翻译A・弗兰的《速读教育指南》;1992年,翻译H・谢夫特的《自学快速阅读法》;2001年,美国速读专家哈尔・伯格的教学CD、VCD由武汉音像出版社从台湾引进出版;2003年,翻译保罗・席利的《十倍速影像阅读法》。

3.日本快速阅读专家加古德次、芦田献之、加藤周一、佐藤泰正等人致力于快速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并培养出每分钟阅读1万字到2万字的速读能手,我国专家也翻译了他们的著作。主要有:1988年翻译芦田献之的《实用速读法》;1989年翻译加古德次的《神奇速读记忆法》;1990年赵元参考佐滕泰正的《使大脑敏捷的速读法》编译了《超级速读术》;1996年翻译加藤周一的《读书术:快捷有效的读书技巧》。

(二)我国对快速阅读教学的探索

1.我国快速阅读教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随着对国外快速阅读专著的翻译与介绍,国内也开始了对快速阅读的研究,经过国内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快速阅读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总结快速阅读发展三十年的历史,可以将快速阅读教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快速阅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阶段

大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快速阅读研究,整个八十年代,研究者们翻译国外的著作,并基于此进行教学实验。如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老师自1985年下半年开始的教学实验;四川绵阳师专晏茂心老师于1986年春开始的教学实验;浙江舟山市特级教师乐连珠于1987年开始的教学实验等。他们努力将快速阅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快速阅读进入语文课堂,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虽然这一阶段处于摸索阶段,但凭着满腔的热情与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者们的教学实验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阅读效率呈几何数增长,快速阅读也开始在全国其它地方推广。

(2)快速阅读教学的规律化、科学化阶段

规律化是快速阅读的重要途径,我们的阅读教学如果能像数学教学那样有规律、有规则可循,快速阅读就非常简单了。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究者继续翻译大量的国外专著以寻求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研究者们第一轮教学实验基本完成,各个研究者都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阅读法,如程汉杰的“快速高效阅读法”、晏茂心的“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乐连珠的“小学快速阅读法”、潘意敏的“高中语文速读法”,并有相应的专著与教材出版。此外,王学贤于1993年创办我国大陆第一所快速阅读学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全脑速读培训学校,也是快速阅读规律化、科学化里程碑事件。另外,研究者们也为快速阅读寻找到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科学依据,快速阅读教学进入科学化阶段,发展渐趋成熟。

(3)快速阅读教学的现代化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快速阅读教学也进入崭新的阶段。从外部条件来说,我们进入了多元媒体时代,新的科技手段为快速阅读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内部条件来说,研究者们继续投入大量的经历与热情进行快速阅读研究。内外部条件的结合,使快速阅读教学进入了现代化阶段。从最初的光盘版的快速阅读教材,如2002年,王学贤、尹炎合作的《全脑快读记忆法教程》的教学VCD光盘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到目前的快速阅读远程教育网,如“高效速读远程教育网”。快速阅读教学的媒介由最初的纸质版的教材,到光盘版的教材,再到计算机,可谓是快速发展。快速阅读的现代化使快速阅读教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为快速阅读教学中诸如计时阅读、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的计算等提供了方便。

2.我国快速阅读研究的主要成就

(1)关于快速阅读概念

研究快速阅读,首先要知道快速阅读是什么,每位研究者基本上都对快速阅读的概念做了界定。例如,速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技能。①再如,速读就是对文章信息快速的加以发现、识别、认同、组建、扩展、记忆,通过大脑这一连串快速的思维活动,从而排除文章的一般内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②

通观各位研究者对快速阅读所下的定义,除了语言表述上有些差异之外,他们对快速阅读概念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快速阅读又称为速读或快读,集理解、速度、记忆于一身,与浏览有很大差别,是一个对书面语言材料积极的、有创造性的理解和记忆过程。

(2)关于快速阅读实验

北京铁路二中的程汉杰老师,从1985年下半年起,借鉴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在一个高二文科班开设了快速阅读课,每周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节,专门进行速读训练。经过一年的实验,阅读速度平均由原来的278字/每分钟,提高到了957字/每分钟;阅读效率由159字/每分钟,提高到882字/每分钟。③他创立的快速高效阅读法先在铁路学校实施后推广至全国。

四川绵阳师专的晏茂心老师于1986年春开始了快速阅读实验,经过试用修改、立项实验,直至结题验收,历时八年,共200多个实验班参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年时间,受训者阅读效率平均增长3―5倍,阅读视野平均扩大7―8倍。④卓著的成效使其迅速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浙江舟山市特级教师乐连珠从1987年―1990年夏,在一个班中从三年级下到六年级下进行了为期三年半的快速阅读实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⑤她撰写了《小学速读教学》,其后出版了相关书籍。并在《河北教育》发表相关论文,也在《科学启蒙》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快速阅读的文章。其快速阅读教学法也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潘意敏老师自1990年9月至1991年6月进行了为期十个月的教学实验。他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实行速读课实验教学。同时将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不上速读课,并严格控制实验因子。并把自己于1988年著的《速读方法与技巧》一书作为教材进行教学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验班的平均阅读速度和阅读有效率竟是对照班的七倍多,实验班在实验后的平均阅读速度和有效率也分别是实验前的八倍。⑥

(3)关于快速阅读法

国内的研究者从实验中总结了很多经验,主要有程汉杰的“快速高效阅读法”、晏茂心的“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乐连珠的“小学快速阅读法”和潘意敏的“高中语文速读法”。通观这几种快速阅读法,几位老师所运用的理论、所使用的具体训练方法基本上都是相通的。

快速阅读最核心最基本的原理是“眼脑直映”。⑦“眼脑直映”指真正意义上的看书而非读书。一般情况下,人们看书时的活动路线是“眼睛――嘴巴――耳朵――大脑”,而“眼脑直映”是眼睛与大脑之间的活动,不涉及嘴巴与耳朵,这就节省了很多时间,为快速阅读提供了捷径。看书时做到了“眼脑直映”,会使阅读速度翻倍。与快速阅读相关的还有扩大视域⑧,在快速阅读原理这里,视域指人的眼睛与书面材料的第一接触面。一般来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么是字字看,要么是词词看,这就是慢读,如果我们一眼看一行或一目十行也就达到了快速阅读的效果,这一目十行也就是我们视域的扩大。

快速阅读训练方法主要有计时阅读法⑨与程式阅读法⑩。计时阅读法是快速阅读训练中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阅读任务,兼顾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率,以最大限度获取有用信息。这就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排除一切干扰,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完美地完成阅读任务。程序阅读法运用“定势”理论,认为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固定的程序要走,如标题、作者、出处、文本内容、文本特点、文本带给学生的启示等。一般阅读文本,都需要按此步骤进行,因此,学生掌握了阅读程序,有意识地按照阅读程序进行训练,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快速阅读的技巧有很多,主要包括默读、高度集中注意力、略读、跳读、预读、整体感知等{11},但这些是建立在现代阅读观与良好速读心态的基础之上的。这些阅读技巧中最关键的是默读,它是快速阅读的起点,也是快速阅读最基本的要求。与这些阅读技巧相对应的便是快速阅读需要克服的障碍,高度集中注意力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用手指指点点,不摸尺,不转笔,不摇头晃脑,让大脑摆脱一切多余动作的牵累{12},进入快速阅读。默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革除声诵、唇诵、喉诵和心诵等{13}。整体感知与略读等要求学生改变逐字阅读的习惯。快速阅读过程中,还有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便是回视与重读。

(4)关于快速阅读与慢速阅读

与快速阅读相对的,是慢速阅读,将两者做比较的文章虽然很少,但从这仅有的几篇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快速阅读时代”后是“超慢速阅读”》{14}一文作者描述了自己由慢阅读到快速阅读再到慢阅读的转变。在快速阅读时代,只有读得快才能有高效率,这是经过科学验证过的。但是他很快发现了超慢速阅读的妙用,超慢速阅读不仅使他心旷神怡,而且使他眼界开阔,还能帮助他处理日常事务。作者只是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但也能给我们很多启迪。《美教授提倡“慢阅读”》一文中指出由于快速浏览时代的来临,带给学生阅读过程中“快就是好”的错误观念,也出现了学生在阅读纸质书籍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针对这么多的问题,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托马斯妞柯克教授提倡“慢阅读”,他认为这是从文字中发现更多意义和乐趣的一种方式。同时很多人加入到“慢阅读”运动中来,他们鼓励大中小学校重拾大声诵读和背诵的老方法,但他们也指出,并不是说一切的东西都需要慢阅读。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快速阅读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1.快速阅读的合理性

快速阅读教学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经历了起步、发展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快速阅读有诸多合理与科学的地方。首先,快速阅读有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科学依据,这证明了快速阅读是可行的,科学的。其次,研究者们寻求到了诸多科学合理的快速阅读方法。如计时速读法、程序阅读法等。再次,快速阅读适应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快速阅读能力,可以快速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

2.快速阅读的不合理之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快速阅读也不例外。首先,快速阅读不利于学生阅读情感的养成。快速阅读是功利性的行为,从而忽视了阅读的非功利性,通过阅读涵养品格,这恐怕不是快速阅读能够给予的。其次,研究者们的阅读训练也有不足之处。如增大识别间距训练太过于理想化了,杜绝回视现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再次,快速阅读并不适合所有的文本。在读专业书籍时,快速阅读往往不能奏效;在消遣性阅读过程当中,快速阅读不能使读者的心情放松下来,也就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3.网络阅读与快速阅读

网络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亦称“网上阅读”。{15}快速阅读正适应了网络阅读形式,而网络阅读的娱乐性、消遣性的特点,也将快速阅读推向了快速浏览。它在带给人们自由奔驰之惬意的同时,也将人们带入了无休止链接的深渊,它在拓宽了读者的阅读空间的同时也缩小了读者的阅读视野。网络阅读与快速阅读的结合将人们带入了轻松阅读时代,同时也带来了“浅阅读”的滋生与深入。而且,浅阅读也深入到了中学校园,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二)展望

1.快速阅读是人们必备的阅读技能之一。

首先,在这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就如何迅速培养出适合时展的人才来说,快速阅读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另外,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再次,在中小学的语文课程中,教材内容与课时是不成正比的,教师想要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把一部分课“快速处理”。从这些方面来说,时代需要快速阅读,教师需要快速阅读,学生需要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人们必备的阅读技能之一。

2.快速阅读的研究会继续深入。

从最初的几个人的研究到全国性的研究,从最初的几个实验班到全国诸多省市学校的快速阅读教学,快速阅读走过了辉煌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直接的体现便是阅读效率的提高。同时,快速阅读在研究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缺点,如在增大识别间距与杜绝回视的训练中表现出来的不合理之处,研究者们会继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纠正错误,将不合理改为合理。对于快速阅读的合理性,研究者们会继续深挖下去,使快速阅读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3.快速阅读与慢速阅读会相互促进

快速阅读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发展起来的,它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式,有助于我们快速搜集与处理信息。慢速阅读是让我们从文字中发现更多意义与乐趣的一种方式,慢速阅读会使我们身心放松,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快速阅读与慢速阅读相结合是必然趋势。快速阅读会帮助人们适应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而一旦你因不适应这个社会而出现问题的话,慢速阅读也许可以帮你平复心情。在快节奏、高效率工作之外的生活中,慢速阅读会让你享受到更大的乐趣。

――――――――

注释:

①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379页。

②蒋祖德:《速度训练刍议》,《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7期。

③程汉杰:《高效率读书能力的培养初探――快速阅读训练实验小结》《语文教学通讯》,1987年第2期。

④⑦晏茂心,张先华,钟贤权:《“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模式构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

⑤乐连珠:《“快速阅读”实验报告》,《河北教育》,1994年第2期。

⑥⑨{12}潘意敏:《高中语文速读课实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⑧{13}乐连珠:《送你一片快速阅读的金钥匙》,《科学启蒙》,1999年第2期。

⑨潘意敏:《高中语文速读课实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⑩程汉杰:《程序阅读 提高效率》《父母必读》,1997年第7期。

{11}李永芳:《快速阅读障碍与技巧》,《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14}旺仔:《“快速阅读时代”后是“超慢速阅读”》,《课外语文(高中)》,2003年第2期。

国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整体中不可分离的一个重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语文学习基础较差,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交际水平已经成为社会与学生个人的共同期待。但是,在目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学生的进行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所以,本文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为出发点,进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对策的探讨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价值的。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只有会读书,才能将书中的知识进行分析与吸收,实现自我语文水平的提高。但是,中职学校的学习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差,使得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语文阅读教学。下面,我们就来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死板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许多语文教师将教学参考书目当作是圣典一样对待,他们对于教学参考书的依赖性过大,在课堂完全按照语文教学参考书进行标签戔讲解。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之下,许多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自然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下,中职语文课堂因此而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其次,以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学依据,教师可以省去备课的许多环节,长此以往,一些语文老师会心生惰性,对于教学参考书目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不能够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也不会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学人物,而教师对于教学参考书的过分依赖使得这些鲜明的文学人物不能全面呈现于学生面前,不能立体化地展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枯燥性提高。

(二)教学方式陈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无论是国内国外,教育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方式都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是,在我国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还只以单纯的知识教学作为教学的基础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原本十分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也因为教学方式的陈旧而得不到彰显。因此,许多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只是为了回答教师的问题或者应付考试在进行学习与被动地接收信息。这样陈旧的教学方式使许多学生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找不到自我。

(三)教学模式落后

受我国传统的应试教学体制的影响,一些中职语文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语文阅读知识进行一味地灌输,这就使得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具有了一定的规律。一般业说,进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主要要进行词语的解释与文章结构与段落大意的总结,分析文章结构与段落,最后对文章的写作特点与风格进行分析。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这已经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固定模式,这对于教师教学思想的改变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高对策分析

面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对策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注重课本内容的深入研究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文本是主要的关系体,而教师对于文体的研究深度对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对文本的内容本身与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与作品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与合理地整理,对文章内容具有整体上的认知,更要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与思维逻辑对文本的可读性进行分析,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两个不同的维度去寻找相通点。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找到自身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方向。

(二)注重教学思想的创新改变

教学思想的转变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广大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老师要改变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所服务的,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与学生应当保持良师益友的关系,共同进步与发展。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作为辅助者的地位,不得让学生一味地在自己的思路下进行阅读学习,要让学生在中职语文阅读学找过程中找到自我。

(三)注重教学模式的知识更换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我国的许多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知识与阅读技巧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进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之时,教师要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独立思考进行结合,指导学生在思考中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以此方式来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关系,也促成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感情共鸣的产生。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更投入地进行文章的阅读与理解,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与文章的走向。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提高对策对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新时代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希望以此促进中职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国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班;ACT;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05-03

2015年10月21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在北京。报告显示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国际高中或高中国际班,为留学之路奠定基础。这些学生通过参加国外的语言考试(托福、雅思)及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ACT)进行申请,来实现自己的留学梦。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和ACT (American College Test) 都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中国对SAT的关注较早,而对ACT的了解并不深入。然而近些年来,参加ACT考试的中国学生却逐年增加,甚至有赶超SAT的势头。从近些年的ACT考试成绩来看,中国学生在数学部分的表现十分突出,获得满分的学生不在少数。而阅读部分却不尽如人意,平均分始终为四部分最低,没有满分获得者。因此,研究ACT阅读考试对现行国际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ACT阅读考试的结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国际班学生阅读现状及其成因。第三部分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一、ACT阅读考试结构及内容

ACT考试是以中学所学内容为依据,侧重于对中学所学内容掌握程度考查的学术考试。ACT考试由英语、数学、阅读及科学四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满分都为36分,总分为四个部分平均分。ACT阅读考试由来自4个不同领域的文章构成,文章长度约为700~900字,每篇文章后附10道选择题,答题时间为35分钟。四篇文章的具体类型及内容见下表:

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如通过阅读选文,判断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时间的顺序或因果关系,比较不同的方面;根据选文直接明确提供的信息,分析推断出其中隐含或暗示的含义,根据上下文确定文中词语或表述的含义,总结概括,分析作者或描述者的立场与方法。试题主要针对选文内容,不考查选文未涉及的事实记忆,不考查孤立的词汇或逻辑原则 。其中所涉及的文章类型与考点其实是与美国对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相契合的。CCSS(全美教育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提出了以下要求:“学生应该阅读文学作品,以及基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事实及背景知识的复杂文章。学生将被挑战并且能够基于所读文章回答问题。阅读侧重考查学生的批判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关乎学生在大学,职业及人生的成功。”从中不难看出,ACT阅读作为一种学术能力考试,考查范围广,时间紧,题量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二、国际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及其成因

国际班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外课程双轨制,引入国外主流课程,如A-level, IB, AP,GAC等,所有的外方课程教材全部为英文原版引进,同时设置按照中国会考要求设计的中方课程,涵盖普通高中所学科目,各具特色。从近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国际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及学术能力比较突出,但阅读能力亟待提高。这集中体现在绝大多数国际部ACT阅读成绩没有达到ACT官方的benchmark22分。分数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班的阅读教学确实存在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公民的幸福奠基。阅读对推动一个国家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即将出国留学的高中生来说,阅读能力关乎他们在大学的学业表现。美国大学通常每周的阅读量为500页左右,主要内容为书籍和各类期刊文献,话题非常广泛,即使是在标准化考试中得分很高的同学都会觉得吃力,而教授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更是让想偷懒的学生无处逃遁。阅读如此重要,所以SAT和ACT考试都将阅读作为一个单独的考试部分,去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美国大学的入学标准。且在考试总分相同的情况下,美国大学更倾向于录取阅读成绩高的学生;反观中国高考,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试卷,都只把阅读部分作为考试的一个题型;而美国把阅读视为教育学科下的学士硕士甚至是博士研究阶段的一个专业。而在传统英语学习中,我国的英语教师及研究者通常只是将阅读作为四项技能之一进行训练,因此,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只局限于英语课堂内的课文讲解,英语课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学生的阅读量在课内和课外都不达标。笔者曾在开学初,对所教国际班两个班60名高二学生做过调查,60%的学生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英文书籍。读过5本以上的学生只占5%。而国际班学生在高二下学期即将参加ACT考试,这样的英文阅读储备远远不足以应对ACT阅读考试也必然会影响他们在美国大学的学习效率。

(二)中方英语教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阅读课程设置不合理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传统的中方英语教材将听力、语法、阅读、写作融为一体。虽然最近的英语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编写,在内容的选取和形式安排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这套教材的编排主要突出中国英语高考要求,不能完全满足国际班学生阅读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缺乏阅读策略的训练。现行中方教材阅读部分基本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同一个语法项目安排在不同阶段,语言由易到难。阅读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语法知识点编写,忽略了阅读策略的训练。第二,阅读材料覆盖面窄。现行教材的编排已经尽可能遵循广泛取材的原则,包含语言文化、风土人情、自然科学等。但是教材中几乎没有英文小说的编排。而ACT阅读考试中小说部分的出题比例占25%,并且作为开篇文章呈现,小说阅读的匮乏导致学生这部分得分普遍偏低。除此之外,社科类的文章编排比较少,缺少这样的文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第三,文章难度不够,教材里无论是文章还是练习对于国际班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吃不饱”。较低的难度无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导致学生在进行较难的ACT阅读训练时无法适应。从课程设置来看,阅读只局限于英语课内的课文部分,课时分配少,教师在处理方式上倾向于精读,力求使学生掌握词义及句法。精读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彻底理解文章是非常必要的,但过分侧重精读,会产生一些不利后果,比如,学生的阅读量太小,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词汇量对于阅读非常重要,而阅读又是提高词汇量的最佳方式,两者相辅相成。美国高中生毕业时词汇量大概在13,000个左右,中国高中生的词汇量只有4000个左右;普通美国高中生的平均阅读速度为260 WPM (word per minute),中国高考要求的阅读速度大概为60~70WPM,而ACT阅读的速度要求为200WPM。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国际班学生入型在阅读部分只能完成2~3篇,且准确率偏低。

(三)英语教师对阅读积累不够,研究不深,指导不强

任何一个教师必须具备两种知识,一是所教学科的知识,二是如何教该学科知识的知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很多老师阅读只局限于文学作品,而对于很多里程碑式的英语文学作品,只读过介绍或评论,对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类的书籍涉猎甚少,底蕴不够,高度不达。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阅读只局限于书本内容,要求学生读,自己却未读。积累不够,导致教师无法深度挖掘阅读材料,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在课堂教学方面,英语教师虽然教的是国际班学生,却没有认真研究国外的考纲以及国外阅读课设置。与此同时,现在的英语阅读教学缺乏理论的指导。自19世纪中叶的bottom-up reading model原型被提出以来,阅读理论又经历了top-down reading model,interactive reading model等理论的发展,而图式理论,元知策略,及基层因素理论的相关研究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遗憾的是,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深度发掘这些理论,更多时候是倾向于依赖个人经验,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PPP模式,即“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这种模式确实简洁,易操作,但却以教师为中心、应试为导向、课堂输入少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科间,中外方课程配合不够紧密

在国际班的中外方课程双轨制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止体现在英语成绩上,也影响他们在其他学科的表现。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ACT科学组曾经做过一个ACT科学成绩影响因素分析,发现ACT阅读成绩与ACT科学成绩的相关性最大。中国学生理化基础扎实,很多学生做不对题的原因是读不懂英文题目。但英语教师很少阅读其他学科的英文教材,英文专业词汇匮乏,对其语义表述不甚熟悉;而其他学科教师英文功底偏弱,在指导学生阅读专业材料方面效率偏低。英语教师与其他学科合作的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中外方英语教师之间在共同探讨课程方面的交流并不充分。如阅读与写作这门课是外方GAC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但很多中方英语教师并不熟悉这门课的教材,也不了解外方教师的教法。通过与其他国际班教师的交流,笔者了解到他们在教学设置与教学方法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外方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内容、理念、教法方面没有深入的研究合作,阅读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中外方阅读教学各自为政,内容部分重复,效率偏低。

三、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ACT阅读考试的特点,国际班英语阅读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转变学生阅读动机,树立正确阅读目标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动机是最有影响力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因子之一。Gardner和Lambert首先提出了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的区别。带着“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利用第二语言达到自己的目的,侧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带着“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希望自己能融入第二语言的文化中,表现出一种“对于该种语言下的文化和人民的真诚的个人兴趣”。前者需要语言,后者喜欢语言。前者有明确的实用性目的,后者没有明确的目的。前者是被动学习,后者是主动学习。目前国际班学生既要准备托福雅思,又要备战ACT或SAT。既要完成外方的各种考评,又要应对中方的相关考试。学生学习压力巨大,而近些年来美国大学申请竞争激烈,标准化考试成绩要求水涨船高。他们阅读的最大动机便是取得高分,属于典型的工具型动机。这导致他们将英语阅读局限为考试练习,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与考试无关的英文书籍。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学生无法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也不可能体会其中语言的美与力量,积累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研究表明,在外语语言测试中,具备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往往比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取得更佳成绩。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融入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相结合,两者结合才能形成最优动机。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西方文化,陶冶个人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思辨能力才是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

(二)改革阅读课程,丰富课堂活动

中方英语课程应该将四项技能独立开来,分设听力、阅读、口语及写作课。虽然这是中国大学英语专业采取的课程设置,但笔者认为,国际班在高中阶段就可以进行这样的课改。鉴于阅读的重要性,可以分设精读及泛读课。近些年来,由于国外标准化考试的渗入,老师已经逐渐认识到阅读速度的重要性,所以阅读课被改为泛读课,强调运用阅读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并要求学生不要出声读、回读或指读,认为这些行为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原因。而研究表明,出声读、回读或指读正是阅读者遇到困难的表现,而非引起阅读困难的原因。在没有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追求速度和数量就如同空中楼阁。精读重“质”,泛读重“量”,两者缺一不可。过分偏重任何一种都不可取。在传统中方英语教材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现状下,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开设这两门课非常重要。笔者建议,精读材料可以根据ACT阅读四种文章类型进行分类选材,尤其对小说类文章可以重点讲解,从高一开学至高二上学期,三个学期分三级汇编教材,文章字数由400~500字过渡到800~1000字。精析精练,加以全文翻译练习,深入解决学生的理解问题。而泛读课则可侧重阅读策略及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教材方面可以直接引入基于阅读策略写的国外教材,每一单元训练一个技巧,高一阶段完成阅读策略编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通过运用小组讨论、知识竞赛,互读,表演等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

(三)鼓励课外阅读,加强个性指导

对课外阅读的鼓励由来已久,然而长期以来英语课外阅读似乎都只凭学生自己的兴趣,随意性较强,老师的指导非常有限。国外的课外阅读通常采取分级制度,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智力与心理发育程度,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及有针对性的图书。笔者认为,国际班的英语课外阅读也应该进行分级,但绝不能照搬国外的书单,因为外语阅读与母语阅读不同,学生有词汇,句法,表达方面的困难。中国高中生与美国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笔者在美国西雅图教会学校访问学习时曾带领15名中国高二学生参加过一次校方安排的阅读水平测试(MAP reading test),从测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处于美国七年级水平,相当于国内的初一水平。这一结果更说明国际班课外读物的选择上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参考国外的主流分级体系并做出调整。如现在盛行的Lexile分级法就是一套衡量学生阅读水平和标识文本难易程度的量化的标准。它主要根据词汇的难度与句子的复杂程度来衡量文本的难易程度。该分级系统是一个分数的系统,初学者为0分(0L),最高为1700分(1700L)。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在去年英语课改时就参照Lexile分级法,参考美国众多高中必读书目,为高一新生列出书单,主要分为小说和自然科学两大主题。小说部分必读书目有书虫系列中的《雾都孤儿》《吉姆老爷》《简・爱》等经典名著;自然科学书目主要为国家地理科学探索丛书,如《机会几何》《方圆之间》《理解运动定律》等,这个系列文章内容略显简单,但学科词汇丰富,并且与高一相关学科内容呼应。例如,在物理课上学生开始学习牛顿定律时,英语教师便布置《理解运动定律》这本书作为这段时间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积累英文相关表达,丰富其学科背景知识。除此之外,我们将ACT阅读四大文章类型细化,总结出每一类型的常见文章主题,为学生列出了选读书目。例如,ACT小说中,移民题材经常出现,我们便将《喜福会》列入书单;社科类中的政治题材是很多同学都头疼的话题,我们便选择了相对容易理解的《动物农场》供学生阅读。选读书单的选材范围相当广泛,并结合了ACT阅读考试的实际内容,适读性和趣味性都很强。与书虫系列不同,选读书目都为原版书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大的挑战,坚持啃下一本,学生就有很大收获。不少同学反映这份书单指导他们循序渐进得阅读,从改写文本到原版小说,从读一本吃力到几本不在话下,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英语阅读的快乐。

(四)加强专业素养,增加与其他教师的互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质量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学质量 = [ 学生(1分)+ 教材(2分)+ 环境(3分)+ 教法(4分)]×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及其教法起着决定性作用。想要教好阅读,国际班英语教师自己首先要大量阅读。建议英语组教师在为学生制定书单时,也要有教师的阅读计划及考核要求。阅读的题材要尽可能广泛,尤其要阅读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的英文材料。从ACT的文章难度来看,很多阅读问题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字面的理解,有时甚至是智力上的一种挑战,丰富的知识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地挖掘阅读材料。所以英语教师也应该加强同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共同探讨学生在其他科目的英文材料阅读上遇到的问题,共同建立相关学科的英文词库及书库。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国际班相对丰富的外教资源,多观摩外方阅读课程,尤其要学习外方教师的一些教学理念,从整体上规划国际班阅读课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ACT考试在中国日渐兴起的形势下,国际班英语阅读教学现阶段面临许多挑战,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方面仍旧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只是对此问题研究提出的一点拙见。因此,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同行和专家们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任长松.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深度剖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

[2]袁晓峰.阅读是教育的核心[J].人民教育,2008,(41).

[3]孙南南.美国分级阅读教育体系探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1,(3).

国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第4篇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相反,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划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不能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2.教学观念上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因而对它的研究不够重视。

3.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的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学校教研氛围不浓,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这样导致教师更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4.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如下策略。

1.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语,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购买符合本校特点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的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编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我在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工作,积累了一些材料,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实际意义,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组织英语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3.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全面规划,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实施。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校本课程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不一定是整节课或4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国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阅读课教学 学习策略

英语阅读,既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以书面语言为基础的。英语阅读就成为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参加英语实践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

阅读课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是主干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来带动听、说、读、写,通过阅读课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阅读技能,使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阅读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语言知识。利用阅读课进行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指导,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定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大意义。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关键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效率。而英语阅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英语阅读课的学习效果。

许多中国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存在着这样的通病:第一、回读习惯。即阅读了一遍之后,仍未能理解,再倒回从头阅读,这是―种重复性阅读,直接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第二、逐字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的弊病是阅读理解的速度极慢。读完之后往往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只是感到所读的字都很熟悉,但意义却无从把握。第三、出声阅读的习惯。现在仍有许多人在阅读过程中“口中念念有词”,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但仍保留朗读的一些特点,所看到的每一个字都依照其发音要求进行口型变化。这种读法实际上是看到文字,先读出声,再由声音在人脑中想起意思,从而达到理解的过程,速度自然极慢。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学起来感到乏味,失去自信心,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的,并以学习掌握语言为主要目的。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学会学习的境地,这是终身教育的要求,只有学会学习,学习主体才会真正具有一种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从而真正掌握英语知识。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基础,积累是要求,而运用是最终的目的。只有通过充分地感受英语语言并通过学习主体的主观努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稳步地积累,才能真正地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英语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在理解中仔细体验这一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等。只有通过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的优美,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真正成为英语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购买符合本校特点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编阅读材料。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我们在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工作,积累了一些材料。例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有实际意义,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组织初中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全面规划,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实施。

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校本课程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英语阅读教学要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训练和形成学生的阅读技能。实践证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少走弯路、迅速掌握文章中心、逐步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才能独立而又准确地阅读,进而不断提高自己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