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品的功能性

纺织品的功能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用纺织品;抗菌;吸湿排汗;功能性整理

中图分类号:TS195.6 文献标志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家纺产品日益受到人们青睐。根据美国棉花公司在2012年针对中国家用纺织品消费市场进行的一项调研,78%的消费者称他们在购买家纺用品时会重点考量产品是否具有功能性。而根据笔者之前在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市场所做的调研,有85%的消费者认为家用纺织品(主要是床品)的吸湿透气性能非常必要,认为抗菌性能非常必要的则达到84.2%。鉴于此,本文以此两项功能为重点,介绍国内外相关整理技术的新进展。

1.抗菌整理剂

1.1无机抗菌剂

1.1.1金属及金属盐

无机抗菌剂主要包括载体与抗菌成分,其中载体为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抗菌成分为金属离子(Hg、Ag、Cu、Zn等以及它们的化合物)。目前最常用的是银系抗菌剂。

Agion公司开发了具有吸附除臭功能的Ag基系列的抗菌防臭整理剂及其工艺,可应用于床单、地毯等的除臭,成本低且工艺简单。有研究者采用纳米级银微粒直接处理纺织品,获得了抗菌率超过98%的抗菌纺织品,但耐洗性较差,且颜色也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但银离子化学性质较活泼,对光和热较敏感,特别是经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后会还原为黑色的单质银,影响织物外观,国外使用银络合离子替代银离子,或者使用变色抑制剂来解决这一问题。

1.1.2TiO2光催化抗菌剂

光催化抗菌剂能够同时杀灭细菌及其残骸,并能分解细菌所分泌的毒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锐钛型纳米TiO2,但其对光的利用率不高,而且对织物有一定损伤,限制了其应用。一些研究者通过掺杂其他离子(如N、C)的方式,拓宽光使用范围,提高抗菌性能,但应用在织物上的研究不多。目前,一些研究者将银以纳米TiO2为载体制成纳米级复合粉体,并通过一定方法处理到纤维上,使纤维获得银离子溶出抗菌和TiO2光催化抗菌的双重杀菌功能,且两种抗菌作用相互促进,使得抗菌效果远优于含量相同的单一抗菌剂,可广泛用于床单、地毯等产品。

1.2有机抗菌剂

目前,有机抗菌剂多采用双胍类、有机硅季铵盐类、胍类、卤化物和酚类等溶出型有机抗菌剂,其抗菌性能好、杀菌速度快,但使用寿命短、易分解、耐热性差,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菌种,大大影响了抗菌效果。

季铵盐化合物是最常用的抗菌剂,但由于其与纤维的结合力差,常与反应性树脂并用,以提高其耐久性。胍类抗菌剂为聚阳离子化合物,能被纤维吸附于表面,但此类研究不多。目前已工业化生产的PHMB(聚六甲撑基双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阳荷性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使其牢固地与纤维素相结合,并成功地运用于棉、羊毛及混纺织物。日本东丽公司生产的MAKSPEC就是用后整理的方式将双胍组分深入扩散到纤维内部而制得的服装面料及家纺产品,其具有优越的抗菌性能和耐久性,可经得起医院等特殊洗涤条件的洗涤。

此外,Sanitized TH 27-24是活性成分基于吡啶硫酮锌[双(2-吡啶)-N-氧化锌]的一种高耐洗性抗菌织物整理剂,专用于纺织品领域;还有Sanitized T99-19,是一种含硅的四烷基胺乙二醇化合物,它以化学键和纤维结合,所以有极其优异的耐水洗性,可完全生物降解,且具有持久的卫生清爽和优异的舒适性,可用于直接与皮肤接触的各种织物。

1.3天然抗菌剂

天然抗菌剂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为壳聚糖。目前,可通过化学改性(如酰化、磺化、烷基化、酯化、醚化、羧烷基化、季铵化、席夫碱化等)制造出壳聚糖的衍生物,增强壳聚糖的水溶性和抗菌活性,且分子质量越高,抗菌性越强。但其局限性在于通过引入阳离子等方法增加其抑菌性,但阳离子本身带有的毒性使得产品又与环保要求不符。也有人制备了氨基胍化的壳聚糖,并用于整理纯棉织物,其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但经整理后的棉织物断裂强力略有下降,手感也稍变差。

此外,日本研究者将茶多酚混入腈纶中,应用于抗菌地毯的制作;还有人制成了基于海藻酸钠与纤维素共混的复合改性粘胶纤维,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并用其开发了一系列高档服饰产品和床上用品;还有研究者提取了蛇床子的药效成分,并处理在棉织物上,抗菌效果较好,但由于本身的褐素,整理后织物白度明显下降。

1.4微胶囊技术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后整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微胶囊技术把一些耐久性差、广谱性不够的抗菌剂或抗菌性物质包覆起来制成微胶囊抗菌剂,用后整理技术把微胶囊处理到织物上,织物在使用过程中,被包覆的抗菌剂缓慢释放出来,以提高抗菌耐洗性和持久性。国内有人以阿拉伯胶、壳聚糖为壁材,纳米银材料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出抗菌微胶囊,并采用喷雾法对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处理后的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都在98%左右,且耐洗性极好,非常适合用在家纺产品上。日本研究者将艾蒿提取物吸附于多空微胶囊状无机物中,再处理到织物上,制成的睡衣裤甚至可供皮炎患者使用。虽然如此,但由于成本太高、制备工艺繁琐以及国内起步较晚等原因,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2.吸湿排汗后整理

人体在夜间睡眠中会排出大量水汽,如果所用床品没有吸湿排汗的功能,不仅会造成人体不适,时间一长还会滋生大量细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2.1吸湿排汗整理剂

吸湿排汗整理剂HMW8871是有机硅三元共聚物含有环氧基团和聚醚基团。而聚醚基团为亲水基团,能提高涤纶织物的亲水性。有研究表明HMW8871整理剂影响织物吸湿透气性的最大因素是整理剂用量,其次是烘焙温度,焙烘时间影响极小。随着整理剂HMW8871用量的增加,涤棉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提高。

HF-1亲水整理剂是由兰州理工大学与雅戈尔公司联合开发的非离子水溶性聚酯树脂亲水整理剂,对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亲水整理效果,能显著改善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而且整理效果的耐洗涤性能较好。经HF-1整理后的涤纶长丝织物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并且手感比未整理前柔软舒适。另外,HF-1亲水整理剂水溶性很好,在水溶液中不聚集、不沉淀,而且耐硬水,使用非常方便。因此选用较低的整理温度和较短的整理时间以及较低的整理剂浓度对织物进行整理,用量较省,大大节约了能源,节约了成本。用以上整理剂处理的织物可作为内衣、运动服、床单及被套等的面料。

2.2吸湿排汗柔软整理剂

国内有研究者使用阴离子型吸湿排汗柔软整理剂XY-WST对涤/粘、纯粘胶、涤/棉织物进行处理,分别采用垂直芯吸法和透湿杯法对不同整理工艺条件下织物的湿传递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吸湿透气整理剂用量以10-15mL为宜,对织物的湿传递性能的改善最为明显。织物经过吸湿排汗整理后,其芯吸高度及透湿量的变化随着整理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整理剂的使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在织物表面形成膜,厚度相应增加,阻碍液体在织物中的传递。这种整理剂非常适合处理内衣、床单及被套等纺织品。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品质绩效;绩效考核;供应商精简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1-0008-04

1 引 言

制造性企业均有各自的供应商队伍,就大型企业而言,一般均有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历程,其供应商队伍变得越来越庞大。尽管日常也有一些要求来管理这些供应商,但是采购部门在选择下订单给哪家现有供应商时,一筹莫展,好像下给谁都可以,同时下给谁又都感觉有缺陷,不合理,只好看谁的价格低就下订单给谁,或干脆轮流坐庄来下单,导致供应商激励与良性竞争机制无从谈起,偷工减料或无序化低价外包作业,成了旧有供应商争夺订单的第一选择;另一方面,开发单位还在持续开发新的产品,还想于其BOM(Bill of Material)中添加绩效未知的新供应商,而新供应商一旦在设计阶段未加资格考核就轻易进入新产品的BOM中,后来再想调换综合绩效更佳的厂商,验证与核准的流程将会漫长而复杂。新供应商的选择变得越来越主观化和人情世故化,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其结果是:已有供应商素质日益下降,不合供应商资格绩效条件的新供应商争先恐后涌入,企业的供应商队伍滚雪球似的无序化膨胀,即使采取某种临时措施强行精简,也会很快再膨胀,无法执行系统化的供应商管理。可见,企业研究制定一套有效的供应商精简和防止再膨胀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持续的跟踪管理,势在必行。

2 以创新能力和品质绩效评价考核供应商

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效优秀的供应商队伍为后盾,双方的关系应是基于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而非简单的买方与卖方的关系[1~3],且这种伙伴关系是基于可度量的优良绩效基础之上的。如果企业建立了这样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就能很方便地对公司整个供应商队伍的绩效进行持续的评比和绩效排名,该排名应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它为执行供应商精简、构建高绩效的供应商伙伴团队提供了坐标。可见,如何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需要的供应商绩效考核评价系统是问题的关键。

企业供应商规模各异,各有千秋,纵观世界500强,他们均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以创新+高品质为基石并贯彻于公司经营的始终。可以说,供应商的创新能力评价和品质绩效评价是供应商绩效管理的核心。目前,各企业有着各式各样的供应商绩效考核模式,但基本上还主要停留在来料检验结果和价格高低的环节上的考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建立以创新能力IC(Innovation Capability)评价和品质绩效QP(Quality Performance)评价为核心的供应商绩效SP(Supplier Performance)考核评价模式,就能够有效侦测到供应商的内在特质,从而决定是否能为我所用。同时,持续对已有供应商绩效变化进行监控,并作为动态精简的依据,可有效避免供应商队伍膨胀或再膨胀。

3 建立供应商绩效考核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供应商若没有创新能力的话,明天的路就必然越来越窄,企业不应该选择这样的供应商作为自己的伙伴供应商;品质是工作品质、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的总称,供应商品质绩效QP也就包含交货实物品质Qg(Quality of goods)和服务品质Qs(Quality of service)及价格优劣性Qp(Quality of price performance)。供应商的绩效应是其创新能力评价和品质及价格绩效评价结果经加权后的综合。即:供应商绩效SP=IC×pi + QP×pq(其中pi, pq为权重)。完成考核后,要对考核的结果进行评定,供应商绩效评定的规则定义如下:

合格供应商:85~100%;有条件合格供应商:60~84.9;不合格供应商:

3.1 创新能力的评价

许多企业认为:创新与否是供应商自身的事,供应商只要能交出合格产品就行,其它与本企业无关,这是短视的观念。供应商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发展后劲,其命运只能是一步步走向衰竭。高度关注供应商的内部创新能力,对于保证企业自身长远发展息息相关。着眼于供应商创新能力评价的客观性、可量化性、可追溯性、可比较性的考量,并结合供应商经营运作过程的实际,可每季度按表1对供应商创新能力进行一次评价。

3.2 品质绩效评价

如果说创新能力决定了供应商的未来,也决定了其是否有技术能力成为企业的长期伙伴供应商。那么,品质绩效则是企业现有供应商合格资格能否得以维持的前提条件。SQE(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人员每月对供应商产品品质和品质改善状况进行Qg绩效评价,采购人员则每月对其交付及时性、售后服务绩效和价格绩效进行Qs和Qp评价,并按照其重要程度予以权重处理,得到供应商月度QP: QP=Qg×g + Qs×s + Qt×t(其中,g,s,t为权重);依据每月QP实绩可求得每季度供应商的平均品质绩效SP=IC×pi + Σ(QPi)×pq/3。

3.2.1 供应商产品品质与品质改善评价(Qg)

SQE人员针对进料品质Qi(Quality of incoming material),客户对材料品质抱怨Cc(Customer complaint)和品质管理Qm(Quality management)三方面的绩效分别按q1/q2/q3予以加权处理,得到供应商实物品质和管制绩效评价结果,评价要素如图1,计算公式:Qg=Qi×q1 + Cc×q2 + Qm×q3 (其中,q1,q2,q3为权重)

3.2.2 交付及售后服务品质评价(Qs)

由采购人员针对准时交付率Od(On-time delivery),交付弹性处理Df(Delivery frexibility)和售后服务As(After sales)绩效,按照d1/d2/d3的权重进行评价,评价要素如图2,计算公式:Qs=Od×d1 + Df×d2 + Cq×d3 (其中,d1,d2,d3为权重)

图2 供应商交付绩效评价要素构成

3.2.3 价格绩效评价(Qp)

由采购人员针对供应商的价格竞争性Pc(Price competitiveness)、降价率Pr(Price reduction)、付款条件Pt(Payment term)和主动降价性Pp(Proactive price reduction),依据p1/p2/p3/p4的权重进行评价。评价要素如图3,计算公式:Qp=Pc×p1 + Pr×p2 + Pt×p3 + Pp×p4 (其中,p1,p2,p3,p4为权重)

4 考核的供应商的流程、步骤与方法

依据上述供应商季度绩效,企业就可以很客观公正地对其供应商队伍进行评比,优胜劣汰,实现供应商精简。具体步骤按图4流程展开执行。具体流程阐述如下:

4.1 按物料类别对应分类列管现有供应商

首先将企业的主要物料按制造/工艺差异分为几个大类如:PCB、五金、塑胶、连接器等,依据物料类别将供应商对应分类列管,后续周期考核、评比与精简均在各类别内对供应商展开。

4.2 对现有供应商资格归为六类列管

第1类:依据供应商与企业的合作现况与交付实绩,将在两年左右时间内无业务往来的供应商定义为冬眠供应商;

第2类:将在过去相互互动业务过程中,经审核不能达到企业要求的供应商定义为不合格供应商;

第3类:重新审查合格供应商资料,甄别出因历史原因造成的资料错误的供应商定义为废弃供应商;

第4类:客户核准并指定的供应商定义为客户指定供应商,此类供应商企业仅进行正常的周期绩效考核和来料品质管制,并将结果反馈客户,其合格供应商资格的维持或取消由客户裁定;

第5类:供应商与企业的合作现况与交付实绩一直处于比较平稳优良状态的供应商,暂定义为合格供应商,并纳入后续周期SP考核进一步考察;

第6类:对于当初以有条件合格或在后续互动合作中,实际绩效状况表现较差的供应商,暂继续列为有条件合格供应商,并纳入后续周期SP考核。

4.3 首轮立即式精简

对上述第1~3类因历史原因沉淀下来的长久已无交易或绩效差的各类别供应商,在对应类别内给予立即精简(属于单一供应商暂不能立即精简的,列入特别管制如每次来料执行100%筛选后入库等。同时,继续执行后续SP考核,且启动替代供应商选择流程)。

4.4 对剩余的供应商考核

对第4~6类供应商进行首轮创新能力和品质SP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第4类客户指定供应商,通报客户处置;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第5~6类供应商,要求供应商限期改善。

4.5 周期SP绩效考核

首轮绩效考核合格的供应商,纳入后续每月持续的周期品质绩效考核并推动持续改善。

4.6 限期对策改善

对首轮或周期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要求其提交改善对策,要求限期改善,并对对策的有效性执行验证确认。对于改善有效的供应商,继续纳入后续周期绩效考核,监控其绩效。对改善无效的客户指定供应商,同样需要反馈给客户处置。

4.7 动态性供应商精简

针对限期改善无效的供应商或无意愿执行改善的供应商,发现一个,及时精简一个。

4.8 维持适度规模的合格供应商队伍

经过持续动态供应商的精简,必要时再寻找新供应商,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客户需求,并推动合格供应商间的良性竞争,企业的合格供应商队伍将维持在适度规模。

5 应用案例

US公司是一家具有30年历史的大型全球化的电子设计与制造服务企业,与一系列全球大公司有着近三十年的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但其在册合格供应商数目也高达5100家之多。按以上步骤,将US公司物料分成9大类,将提供每类物料的供应商分成1~6六个小类,其中1~3类占40%,5~6类仅占23%,第4类也高达37%(1887家),我们将其中的1~3类执行首轮立即性精简,US公司供应商队伍立即就被精简了40%(2039家)。我们再对其中的5~6(1173家)供应商执行首轮创新能力和品质绩效评估,发现第5~6类供应商中约有20%(236家)评价得分低于60,属于不合格供应商。SQE发出改善对策要求书,要求供应商限期改善。SQE持续对供应商的改善跟进确认。经确认,这些供应商中还是有约35%(83家)不能达到有条件合格供应商资格标准,US公司按规则执行首次动态供应商精简,再次精简83家供应商,共成功地精简了42%共计2122家不合格供应商。以上精简均基于统一的量化标准,体现了客观公正性。US公司正按计划持续进行周期供应商SP绩效考核和动态精简,并必要时增补新合格供应商。可以预见,US公司的供应商队伍将能持续维持在高效和适度的规模上。

6 结论

案例证明:基于创新能力评价和品质绩效评价为核心的供应商绩效考核系统,是企业执行供应商精简并防止再膨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林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詹姆斯L,博萨特.王剑译.供应商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3] 王成,刘慧,赵媛媛.供应商管理业务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马卫国,王欢.浅议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EB/OL].公文易文秘资源网/2009-10-08.

Research of Suppliers Retrenchment Method for Large CompaniesBase on the Core

Performance Rating of Innovation & Quality from Suppliers Performance Review

Jin Xing,Balance Zhou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 Mechanic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针织内衣;检测;功能性;远红外;智能调温

中图分类号:TS187+.4 文献标志码:A

1 针织内衣的发展趋势

针织内衣是指用针织面料做成的、与人体表面皮肤直接接触的针织服装,包括紧身胸衣、乳罩、掐腰、连胸紧身衣、背心式衬裙、短腰等许多种类。由于其手感柔软、富有弹性,且穿着适体,长久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针织内衣又有“人体第二肌肤之称”。

进入21世纪,针织工艺设备和染整后处理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新型材料的应用也更加多样化,因此,很多具有特种功能的针织内衣应运而生,如抗菌内衣、保暖内衣、远红外内衣等。如在2013中国功能性纺织品技术创新与应用研讨会上,国内首款自洁内衣――康纶航天内衣首次亮相。这款内衣宣称自洁、抗菌、防臭、吸湿排汗等功效,可有效抑制MRSA、NDM-1、H1N1三大病菌。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功能性针织内衣可谓五花八门,包括整形美体、保暖调温、抗菌保健等等,各公司对功能性内衣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有的塑身针织内衣还增加了养生保健功能的宣传,宣称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免疫或保护脊椎、防止腰酸背痛。有的塑身针织内衣甚至打起了“磁疗”的招牌,宣称能疏通经络、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加速微循环、提高免疫能力。但是这些功能性针织内衣的效果是否真的如商家所宣扬的那样呢?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检测技术手段来进行检验。

2 针织内衣常规的检测项目介绍

针织内衣常规的检测项目一般有纤维成分和含量、染色牢度、洗涤性能、物理性能、外观质量和安全性能等,具体检测方法和执行标准见表1。

3 针织内衣功能性检测技术介绍

3.1保暖功能性检测

目前,市场上销售最多的功能性针织内衣是保暖内衣。关于针织保暖内衣的检测,主要依据FZ/T 73016―2000《针织保暖内衣(絮片类)》和FZ/T 73022―2004《针织保暖内衣》标准。前者对絮片类保暖内衣的保温率、透气率和透湿量等指标做出了规定,而后者规定了针织保暖内衣的保温率。国外对于针织内衣保暖性的检测标准有ISO11092:1993、ASTM F1868―09等标准。

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是市场上新出现的一种保暖针织内衣。吸湿发热针织内衣的发热原理是利用纤维的高吸湿性将水分子吸收到纤维表面,将水分子的动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从而起到主动发热的作用。目前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对纤维进行高亲水化处理,包括引入亲水性基团、增加纤维的裂缝或微孔而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在纤维内部添加或在纤维表面涂覆吸湿发热材料颗粒等。我国于2010年制订了FZ/T 73036《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标准,对吸湿发热针织内衣的最高升温值和30min内平均升温值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该标准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核吸湿发热性能的耐久性。若产品本身是通过后整理方法获得吸湿发热性能,那么其耐久性的考核也是不可缺少的。

3.2抗菌功能性检测

一般而言,纺织品的抗菌功能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种是先制得抗菌纤维,然后再制得各种抗菌织物;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后处理的手段使纺织品获得抗菌效果。天然的竹原纤维确实有抗菌效果,但是也要含量较多才会有效。市面上的纺织品所采用的大部分是竹浆纤维,基本没有抗菌效果。

纺织品的抗菌功能测试目前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分为定量和定性测试方法。主要有ISO 20645《纺织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平皿扩散试验》、ISO/DIS 20743《纺织品抗菌整理产品抗菌活性的测定》、AATCC Test Method 100(菌数测定法)、AATCC Test Method 90(晕圈法)、AATCC Test Method 124(平行划线法)、JIS Z 2911(抗微生物性实验法)、JIS L 1902(纺织品抗菌活性剂效果测试)、GB/T 20944《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包括琼脂平皿扩散法、吸收法和振荡法)等。

抗菌针织内衣产品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抗菌功能测试。我国行业标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规定了4种测试方法,即奎因法、吸收法、振荡法和晕圈法,是参照上述国外标准并作出了适当的改进。其中晕圈法可用于判定测定织物是否为溶出型抗菌织物。另外,CAS 115―2005《保健功能纺织品》也规定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

3.3生理舒适性检测

针织内衣的舒适性包括客观舒适性和主观舒适性。由于主观舒适性的评价因人而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客观舒适性主要是指热湿舒适性,一般是用针织内衣的热阻、湿阻和透气率来衡量。

关于针织内衣的热阻、湿阻和透气率的测试,我国和欧美目前都有相应的标准。如GB/T 1104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GB/T 5453《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ISO 9237、ASTM D737、BS 7209、ASTM E96/E96M、ISO 11092、ASTM F1868等。上述标准的测试对象都是指向面料,不能精确反映针织内衣穿着在人体上时整衣的生理舒适性能。

GB/T 18398―2001《服装热阻测试方法暖体假人法》测定针织内衣的热阻是将针织内衣穿着在假人上,通过假人皮肤上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而且假人能够维持静止站立和动态步行两种姿势,步速为30~60步/min。暖体假人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特点,能模拟人体表面温度分布,可进行与人体有关的热学研究,也是进行针织内衣隔热值试验研究的理想测试设备,它可以接受任何试验条件,由于没有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稳定,误差较小,测量精确合理。这种假人的缺点是不能模拟人体出汗条件下针织内衣的热阻。

3.4智能调温功能性检测

智能调温功能一般是通过使用相变调温材料来实现的。自然界的物质以气、固、液等3个状态存在,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在这3个状态之间的转变称为相变。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吸热或放热的现象。相变材料就是一种利用相变潜热来储能和放能的化学材料,是智能调温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相变材料加入到纺织纤维中一般有浸渍法、复合法纺丝法和微胶囊法等3种方法。

关于相变调温针织内衣的温度调节性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测试方法与标准。相变材料的科学研究工作经常用到的方法是热分析法,包括差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DSC是针对性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相变材料吸热和放热的相转变点、熔点、结晶点和温度变化的范围,并可提供热转变中的能量损耗。TGA用于测量微胶囊中相变材料的热应力。但是这些方法对于实际的检测工作却不太适用。因为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只需要直观的了解该智能纺织品随环境温度变化保持自身温度稳定的能力。

Youngmi Park等人在研究相转变材料制成的服装的性能时,采用了一种新的测试仪器,人体服装环境模拟器HCE(human clothing environment simulator)。该仪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温度控制单元,出汗热板(模拟人体皮肤,保持温度在33℃),两个环境控制舱(温度分别为《30~18)±0.5)℃、((10~50)±0.5)℃),相对湿度RH(30%~98%)±2%),数据记录系统,发汗装置。该HCE装置设有3个温度和湿度感应器,不仅可以测试单个样品,还可以模拟人体的穿衣习惯,测试穿着两件或3件服装时每件服装的性能。在测试期间,温度和湿度感应器实时测定温度Tmi和湿度RHmi,并将数据通过数据记录系统记入计算机。测试时先将织物置于(35±0.5)℃、(50%±5%)的环境下,10 min后喷洒1.2mL的汗液(模拟人体出汗),再过30min后将织物置于(-10±0.5)℃的环境下30min。以Tmi和RHmi分别对时间作图,就能清楚的看到服装在穿着环境变化过程中的性能。

该方法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能够真正模拟服装在穿着过程中的服用性能,不仅适用于智能调温针织内衣产品的检测,也适用于其他保暖服装和防风服的检测。

3.5远红外功能性检测

关于远红外针织内衣产品的检测,目前可供选用的有以下3个标准:FZ/T 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GB/T 18319―2001《纺织品红外蓄热保暖性的试验方法》和CAS 115―2005《保健功能纺织品》。

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采用测定法向发射率的方法来测定针织内衣产品的远红外功能。FZ/T 64010~HCAS 115也采用测定法向发射率的方法。此外,CAS 115还规定了生物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率测定法和生物组织微循环灌注改善评价方法。其中,法向发射率测定方法可以衡量远红外针织内衣产品的保暖效果,而生物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率测定法和生物组织微循环灌注改善评价方法可以衡量远红外针织内衣产品的保健功能,如促进血液循环等。

法向发射率的测试方法涉及到参照黑体的选择问题,但是自然界是不存在绝对黑体的,只能选择近似的黑体,因此不同的测试仪器选择的参照黑体的近似程度是不同的,这就对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的误差。生物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率测定法和生物组织微循环灌注改善评价方法都需要用到小白鼠来进行试验,不符合当今生态环保的潮流。

Yu Guan和Yi Zhang采用近红外光谱对远红外聚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进行定性分析,使用的主要仪器是近红外分析仪。其方法是首先使用近红外分析仪分别扫描聚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获得它们的标准红外光谱图,然后采用PLS(部分最小二乘法)方法进行拟合,分别建立聚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的定性分析模型。将被测试纤维的红外光谱图和已知的标准模型进行比较,判定该纤维是否为远红外纤维。

这种模型的回归系数大干0.96,具有一定的预测稳定性,而且使用方便快速。但是这种模型的建立需要对大量的纤维进行扫描,以保证模型的精度。

3.6磁功能性检测

磁性纤维是近来流行的一种纤维,宣称可以疏通经络、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加速微循环等。15~50 Gs的磁感应强度是对人体有益的,在这个磁感应强度下,磁力线能穿透的织物厚度是有限的,因此磁性纤维比较适合应用于贴身衣物,如针织内衣。

目前,关于磁性针织内衣的检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主要是以磁通量大小来衡量产品的磁性强弱。CAS 115在附录C中规定了磁场强度的测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加载永磁体的磁性针织内衣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采用霍尔探头感应织物内永磁体在其表面的磁感应强度。附录D是磁物数量及分布评价表。

但是该标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的磁性纺织品和早期的具有磁的纺织品已经有了很大差别,早期的具有磁的纺织品是将磁性材料如磁条、磁片或磁块缝制在纺织品上。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磁性纤维主要是通过共混纺丝、化学物理改性、表面合成、定位合成等方法制得含有磁性材料的纤维,然后对纤维进行充磁使之获得磁性。所以CAS 115规定的测试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磁性针织内衣产品的检测。

因此,制定评价磁性针织内衣性能的检测标准就显得非常紧迫。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核针织内衣的磁功能:(1)功能性:评估磁性纤维对人体血液流动的影响,判定是否有或者在何种条件下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2)安全性:规定合适的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太大对人体有损伤,磁感应强度太小亦不能起到作用;(3)耐久性:评估在保持产品效果的同时产品的耐洗涤次数。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纺织品;功能整理;创新技术;趋势

中国分类号:TS195.6 文献标志码:A

Development Modes of Functional Finishing Textil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veloping trends of muti-functional finishing technology for apparel fabric and protective textiles,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modes and ideas for developing functional textiles.

Key words: textile fabrics; functional finishi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trend

功能性纺织面料,是指面料除了自身的服用、装饰等属性外,通过运用新技术赋予其一种或几种特殊的性能,如防水透气、抗菌、消臭、防紫外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安全、健康的消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纺织品的功能要求有了本质的变化,更加注重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和保健性。纺织面料的发展趋势有舒适化、时尚化、环保化、多元化、多功能化。功能纺织品逐渐成为当今纺织品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而且单一功能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吸湿速干、杀菌抑菌、阻燃、抗静电、防紫外线、防电磁辐射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化、细特、超细特化及高仿真系列产品都将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纺织面料的竞争将成为新型纤维、高科技加工装备和环保染化料的竞争,其中,结合新型纤维和高科技加工设备并达到一定环保效果的纺织品功能整理技术成为开发重点。

1 染整加工开发功能纺织品的思路

1.1 纺织面料舒适性整理思路

舒适性是纺织面料尤其是服用纺织品永恒的需求。对服用纺织面料进行舒适性整理,主要从 4 个方面入手:视觉、嗅觉、触觉和穿觉。视觉方面包括色、光、图和样式;嗅觉方面,如芳香整理和除臭整理等;触觉整理,如柔软、蓬松整理等;穿觉整理,指的是人体和服装之间环境的湿热平衡状态控制,如吸湿透气整理、易去污整理、表里异机能整理、舒适保湿机能整理等。

1.1.1 从视觉入手

面料流行趋势主要是通过色彩和图案来表达的,它们最能反映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文化诉求,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比如牛仔面料的各种怀旧视觉效果,可以通过各种水洗整理工艺实现;朦胧感和奢华感的烂花织物,配合相应的不同原材料和后整理工艺也可以实现多种风格独特的效果;配合相应的织物组织结构,运用泡沫立体印花、多彩染色、泡沫整理等多种复合工艺,可以实现织物表面的多彩炫色、异质化效果,细腻多样的纹理。

比如时尚变幻花呢系列采用轧光整理技术,形成明暗相间的花型图案,随着光线照射的不同角度,会呈现出变幻莫测的花纹。

1.1.2 从嗅觉入手

人体的汗液、皮肤分泌物、护理品的残留、微生物的繁殖都会产生的异味,影响纺织品在穿着时的服用性能,这可通过芳香整理、防臭整理来消除异味。

微胶囊芳香整理是将天然芳香精油包覆在微胶囊内,通过特殊后整理工艺把微胶囊牢固、均匀地施加在面料上。目前应用较多的香料是薰衣草、薄荷等,研究者通过多元羧酸交联法,以聚丙烯酸作为交联剂将β-CD接枝到棉织物上,β-CD包合香精或药物,可赋予织物更多功能,如香料的释放等。

采用天然抗菌消臭植物的提取物整理织物,开发抗菌、消臭环保功能性纺织品有重要意义。比如从绿茶、芦荟、竹叶、杨梅树皮和柑橘皮等 5 种植物提取抗菌效果的提取物整理涤纶织物。研究发现绿茶提取物(茶多酚)、芦荟提取物整理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1.1.3 从触觉入手

手感整理技术可根据面料的自身特性以及未来的用途,进行多种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整理设计,如孩童服饰的手感方面强调松软、丝滑、亲肤;职业装强调更多的是柔弹、有质感;宴会裙装则强调飘逸、蓬软;休闲装侧重的是滑糯、有张力感。

液氨整理技术能提高面料的水洗外观、改善手感、增强面料稳定性、提升色织面料品质。磨毛面料多用于冬季衬衫面料,通过磨毛整理,高支高密色织面料会有类似桃皮绒效果,手感柔滑。

有机硅类柔软剂在染整后整理加工中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为了获得持久的回弹性和柔软的手感,欧美和日本正在竞相开发棉超柔软剂,重点研究改性有机硅类柔软剂。道康宁携手东麒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天鹅绒整理、超弹手感、水晶手感、干爽手感等一系列产品都是利用了有机硅分子的特性并在其改性的基础上,根据纤维本身特性和消费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将其他化学品复配整理,从而产生不同手感和风格。

1.1.4 从穿觉入手

服装设计领域提出“人体-衣着-环境”系统理念,即纺织面料介于人体和环境之间,作为平衡身体与环境热交换的一种“媒介”,既要防护外界环境中的风、霜、雨、雪,又要使人体产生的热与湿气、汗水适当地转移出去,因此面料本身及其对于热、湿、空气的传递能力是影响穿着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其次,皮肤与衣着之间的狭小空间称为“衣服内气候”,其温度、湿度、气流变化必须维持在很小的范围内,在这样的范围之内,穿着的舒适性就会体现出来。防水透气面料一般是通过涂层、复合等特殊技术将防水透气膜处理到一定密度的织物上。

未来防水透气织物研究开发的重点是降低成本,开发出更具舒适性和功能性的织物。防水透气整理已经不再是把化学助剂简单地涂抹在面料上,而是将添加方法、效果处理与服用者的舒适性相结合,理论和功能上都具有了创新性和实用性。

1.2 防护用纺织品多功能整理思路

防护用纺织品是指能保护穿着者免受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的伤害的一类纺织品。关于纺织面料安全防护功能整理的研究热点,近阶段主要集中在三防整理、易去污整理、抗菌防霉整理、防辐射整理、阻燃整理、抗静电整理这几个方面。

1.2.1 三防整理(拒水、拒油、自清洁)的研究思路

(1)纺织面料表面改性

通过对纺织面料表面改性,使之同时兼具优异的拒水、拒油、易去污等性能,是目前相对成熟、易于产业化的加工方法。拒水拒油剂多以具有高表面活性、高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憎水憎油的含氟整理剂为主,比如杜邦的Teflon?面料,具备优异的防水防油性能,残留物可以轻松擦去或用清洁的棉布吸干。该技术适用于棉、合纤服装、家用纺织品及户外运动休闲服装等。

研究者庄伟等人在无醇溶胶-凝胶体系中,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添加剂,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用下,制备了改性纳米SiO2水溶胶,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棉织物的超疏水整理,构筑了无氟耐久性超疏水表面,之后用添加2%正硅酸四乙酯(TEOS)制得改性SiO2水溶胶,整理后棉织物具有耐久的拒水效果,皂洗20次后,棉织物的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可达141.5°和25.0°,沾水评级75分,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方便应用,可适用于涤纶、棉、锦纶、羊毛等。

(2)纺织面料种植金属氧化物

通过在纺织面料表面附着TiO2、ZnO等具有光氧化催化能力的光催化剂,这类光催化剂在紫外线或阳光的照射下能释放出电子,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氧自由基,能使沾附在纺织面料上的有机污垢氧化降解,最终形成CO2和H2O。

(3)改变纺织面料表面结构

通过仿生学原理改变纺织面料的表面结构,使之形成微乳状突出表面的“荷叶结构”赋予“荷叶效应”,从而赋予纺织面料优异的拒水拒油效果,是制造具有自清洁效能纺织面料有效途径。

Xue等研究者使用带有氨基的APTS修饰SiO2颗粒整理棉织物,再通过GPTMS环氧基功能化的SiO2颗粒进行整理,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微纳米粗糙表面。疏水整理同时用了硬脂酸和全氟十二烷基三氯硅烷(PFTDS)作为疏水剂。

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的绿色环保型织物整理剂将是未来的主导开发领域。由于低表面能物质是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必需原料,而目前主要使用的含氟化合物价格昂贵,很难短时间内生物降解。氟碳拒水整理剂单体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在整理过程中和整理后会释放有毒氟化物,危害人体和环境。

三防整理的热点是开发高效无氟防水整理剂及超疏水表面的构建,研究热点中的焦点是超疏水的持久耐用性以及防油性能的提高。

1.2.2 抗菌防霉整理的研究思路

抗菌防霉整理除应用于纺织面料抗菌处理外,还可用于农业生产中杀灭虫害、工业中的循环水处理、医疗卫生中的疾病预防、军事中的伤口抗感染处理以及日常用品中等。一些特殊的抗菌剂,如有机硅季铵和季鏻盐,用于织物抗菌处理的同时,还能够赋予织物良好的吸水性、吸汗性、柔软性、平滑性、回弹性、防静电性。

(1)常见抗菌剂

长期以来国内外开发抗菌整理功能纺织品一直选用 3种典型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抗菌试验。我国已在部分领域的抗菌服装上,通过检测这 3 种细菌来确定服装的抗菌效果,旨在提高和调整我国抗菌纺织品的适用性。

由表 1 可见,已被开发的抗菌整理剂有多种,主要有重金属离子(Ag+)、光催化性金属氧化物(TiO2)、聚铵盐、三氯新(C12H7Cl3O2)、壳聚糖等,这些抗菌剂通过不同的抗菌机理,都具有广谱抗菌性,但是也分别存在各自的一些缺点,比如Cu2+离子影响织物色泽,有机系列抗菌剂毒性大、耐热性差、易于迁移并且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可能会损伤纤维。

(2)可再生抗菌剂

卤胺结构和过酸结构杀菌而失去活性后,可通过简单的漂白或氧化过程,赋予纺织面料可再生的抗菌性(代表性的抗菌剂和再生机制)。可应用于涤纶、棉、尼龙等纤维制品。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采用溶出型载银无机抗菌剂及非溶出型天然抗菌剂壳聚糖。具有更全面优良性能的新型抗菌剂亟待开发。开发新型可再生植物源抗菌剂将会是未来抗菌剂发展的方向之一。

1.2.3 抗静电整理研究思路

抗静电织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智能材料已引起国内外材料界的广泛关注,其研究和开发方兴未艾,并在服装、传感器及产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抗静电整理作用机制主要基于两方面:(1)表面离子化。整理剂受纤维表面层含水的作用,发生电离,形成导电功能,从而降低静电的积聚;(2)定向排列。疏水基吸附于织物表面,而亲水基却向外排列成一层吸水层,从而提高导电性,具有抗静电效果。

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发展为抗静电产品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三氧化二铁等氧化物,具有抗静电功能,将其溶胶整理在织物上,可在涤纶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导电薄膜,具有散逸电荷的功能,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国内目前大量使用的主要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醚酯类,季媛等人用聚醚酯物PEE和脂肪长链类化合物J进行复配生成一种新型的抗静电整理剂PEEJ。这种整理剂对整理后的抗静电性能会有所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织物的手感和其他服用性能。

壳聚糖具有其他单一抗静电整理剂(如烷基磷酸酯、季胺盐型抗静电剂TM、SN等)所不具有的优异性能,常用于丙纶、涤纶、毛织物的抗静电整理,是一种天然碱性多糖,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是理想的环保型织物功能整理剂。

1.2.4 防辐射整理研究思路

目前对于防紫外线整理较广泛的是用紫外线屏蔽剂对织物进行浸轧或涂层,达到防护效果。理想的紫外吸收剂大多具有共轭结构和氢键,吸收紫外线后能转成热能、荧光和磷光。为提高整理效果的耐久性,通常可采用微胶囊技术,将吸收剂装入微胶囊中,再进行后整理。

将紫外吸收剂分子结构引入到染料分子结构中,是一种新的提高染料的光牢度和紫外整理的新方法。将二苯甲酮、苯基三嗪、苯并三唑、水杨酸酯等紫外吸收基团引入染料发色体中,便可得抗紫外功能染料。紫外吸收染料由于兼具着色与抗紫外整理双重功能,可实现染整的同步进行,并且提高染料发色体的光牢度,因此紫外吸收染料的研究也得到了染料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2.5 无卤、无甲醛阻燃整理研究思路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对交通工具(飞机、动车、高铁、游艇、巴士等)、公共场所室内装饰、日用家俱用的纺织品的防火、阻燃性能做了严格的规定,出台了各种标准。由于含卤阻燃剂存在环境问题,无机阻燃剂添加量大,国内多家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出集碳源、气源、酸源于一体的新型三位一体膨胀型阻燃剂、无卤无甲醛的磷-氮系阻燃剂。

含磷阻燃剂和含氮阻燃剂都有可能替代含卤阻燃剂,但是阻燃效果有待提升。世界各国要求生产和进口的纺织品无毒、无污染,中国作为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应该朝着低烟、低毒、无卤、高效新型绿色环保阻燃剂的方向发展。

阚道远等人以自制P-N系膨胀型阻燃剂为原料,与结晶Ⅱ型聚磷酸铵、水性聚丙烯酸酯复合制成环保的阻燃涂层胶,并用于涤纶织物的阻燃涂层整理,该阻燃涂层胶对涤纶织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集炭源、酸源、气源于一体的自制阻燃剂具有较好的阻燃作用,且无传统聚磷酸铵复配体系吸湿或“白霜”等问题,是一种经济环保的阻燃助剂。

国外有研究者在聚酯聚合过程中或纺丝熔体中加入纳米层状硅酸盐材料来改性聚酯材料的燃烧性能。国内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也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展现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2.2 功能纺织品开发的技术思路

功能纺织品的开发是纺织品开发的重要部分,在纺织品一般功能的基础上强化或附加一项或多项特殊功能是功能纺织品开发的具体任务。开发功能纺织品,使纺织品的某项或多项功能被强化或其他某项或多项功能被附加于纺织品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思路实现。

2.2.1 功能性纤维是功能性纺织品的基础

纤维是构成纺织品的基础材料,纤维的性能影响纺织品的功能,纤维的性能也需要通过纺织品的具体形式来表现。功能性纤维按其属性可分 4 类:物理纤维、化学纤维、物质分离纤维、生物适应纤维等。

直接利用功能纤维,通过纺织产品的纱线、组织结构设计、外观形状设计来开发功能纺织品。可以全部使用功能纤维,也可以用功能纤维与其他纺织纤维混纺或交织的方式。采用功能纤维与其他纺织纤维混纺或交织时,要考虑织物的类型、织物的组织结构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等等。

2.2.2 染整加工是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的关键

前面已述及,常规纺织品通过染整加工进行化学与物理的整理可赋予各种功能,开发功能纺织品。纺织面料功能整理新技术主要体现如下 3 个特征:

(1)单功能到多功能。如从简单防水、抗皱、阻燃等单功能整理,发展到目前同时具有防水、防油、防皱、易去污等多功能复合整理。

(2)小批量到即时化。传统意义上的小批量、多品种加工过程向即时化生产、一次准确化生产过程转变。

(3)传统技术到高新技术。从简单的整理技术发展到多重技术复合、高新技术融合,如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微波、超声波在发展加工中的应用等。

国内纺织品消费市场正处于稳步上升期,为了适应微利时代纺织品市场的竞争需要,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过程中,染整企业应该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科技发展趋势,结合公司具体发展情况,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进行技术攻关。清洁生产、绿色环保、舒适健康是纺织面料及后整理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参考文献

[1] 潘克霖,刘传勋.全球功能性纺织产品发展趋势[J],纺织月刊,2001(6):34-43.

[2] 潘煜标.Autofoam 泡沫整理系统[J].印染,2003,29(25):60-62.

[3] 王俊华,王峰,蔡再生.芳香保健微胶囊的研制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08(1):32-35.

[4] 纪俊玲,陈水林,汪信.薰衣草纳米胶囊制备及其在彩棉针织物上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06(4):14-16.

[5] 史会彩,吴赞敏,陈丹.基于环糊精包合技术的棉织物芳香整理测试[J].棉纺织技术,2011(12):35-38.

[6] 陈锁,吴明华,李慧玲.天然植物提取物整理涤纶织物抗菌消臭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12(11):47-50.

[7] 张慧茹,董继红.湿热舒适功能纺织品[J].合成纤维,2010(3):9-16.

[8] 庄伟,蔡再生,徐壁.硅水溶胶法棉织物无氟超疏水整理研究[J].印染助剂,2011(3):35-38.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纳米技术 纺织印染 应用前景 能源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热塑性高聚物与无机纳米功能颗粒,有效复合及其复合树脂的高温、高压、高剪切细旦化纤维成形和聚丙烯基体中有机分散相的一维纳米化形态结构控制关键技术,首次实现了功能性、舒适性与可纺性的有效统一。与微米技术相比,功能组分的加入量同比减少最高可达50%,纺丝组件的更换周期从1周延长至4周,大大提高了纤维制成率,降低了设备损耗及生产成本,节省了能源。

一、纳米生态染料

1.纳米生态染料是一种新型染料,粒径小于100 nm,色牢度非常好,它符合Oeko-Tex Stan-dard l00的要求,研究人员已对纳米生态染料的概念、性质、技术创新以及应用作了专门的论述。染料染色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染料印染使纺织品五颜六色,光彩照人。但是染料印染仍存在着以下严重缺点:染色后的织物有大量浮色,必须水洗,由此产生大量废水;印染工艺长、设备多,设备投资大;能源消耗高、成本高、利润低;色牢度低,大部分产品达不到生态纺织品的要求。

2.对于某种功能来说,不同种类、不同尺度和不同晶型的粉体有着各自特有的作用,因此,将不同尺度、不同晶型、不同品种的纳米材料有选择地进行改性、复配,就可以得到具有理想功能的纳米粉体。同样,针对纺织行业的需要,经过有目的的深度加工,即可得到系列化纺织专用的纳米粉体。

3.多种功能复合即指将两种或多种功能复合于一种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如具有抗紫外线和抗菌功能的纤维,可用来织造泳装、登山服和T 恤衫;具有防水、透湿、抗菌功能的纤维,可用于舒适性内衣;具有抗紫外线、抗红外线和抗菌功能(凉爽、抗菌型)的纤维,可用于高性能的运动服、休闲服等。同时,应用纳米材料对纯棉或棉-化纤混纺织物进行多种功能的复合后整理,这些多功能的纺织产品都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纳米技术在我国纺织工业应用的现状

1. 2010年我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突破4万亿元,出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利润突破2000亿元,利润增幅达40%。一批有代表性的新型纤维、新型纺织技术、新型产业用纺织品和生态纺织品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及精细化工技术在纺织领域得到快速推广。2011年是《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力强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是行业发展的重点。

2.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的纺织工业,如何在2011年开好局必将关系到未来5年能否为实现纺织强国这一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在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纺织业将突出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展示纺织业的新技术和新趋势,从而促进整个纺织产业的提升。

3.类似这种技术的出现是为了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要求企业深加工,精加工,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以及加强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在目前的纺织品中,色织布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高,开发的功能性产品也越来越多,如免烫,抗菌,抗紫外线,亲水整理,护肤,蓄热加工,阻燃,抗静电等等,有的是在纤维中直接添加助剂形成功能化。有的是通过整理技术形成功能化,然而总体来说,单一功能的产品比较多,而具有三种以上功能的色织布面料还比较少。

三、纳米生态技术在新型纺织原料及产品上的应用

1.有效地应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是当前制约纳米材料产业发展的瓶颈,相信纳米技术将在纺织印染领域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天地,更多更好的纳米纺织品将成为21世纪纺织科技的新的亮点。纳米抗菌纺织品已大量面世,其发展态势看好,但其安全卫生性的研究远远滞后于产品的开发。今后将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使纺织行业对纳米材料产业形成持续、有效的拉动。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纳米纺织品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如用纳米助剂对纺织品进行整理时,纳米粒子在纺织品上的附着率、附着于纤维表面或纤维内部的方式等, 目前均尚无有效的表征和测定方法。这势必难以保证纳米纺织品的产品质量,影响纳米纺织品的研发。

2.纺织品数字喷墨印花技术是集信息、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新材料等于一体的新型印花技术,是办公室喷墨打印技术在纺织品领域的延伸。涂料印染工艺因具有工艺简单、仿色准确、无需水洗等特点,在国外印染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所占比重超过50%以上。

四、结语

纳米技术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香港理工大学和东华大学已对此展开了研究,并于低温(100℃左右)下在棉织物上成功制备了锐铁矿型纳米TiO2。此外,负载在纺织品上的纳米ZnO和TiO2经紫外光照射后,在分解污物、杀灭细菌的同时也会降解纤维,导致织物强度等物理机械性能劣化。国外有研究者用一层惰性多孔质膜覆盖光触媒或利用无机材料对织物进行隔层预处理等。

参考文献

[1]郭艳茹;;用纳米技术 智能纺织品创造时尚[J];纺织服装周刊;2007.

[2] 杨华;;纳米纺织材料的应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