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疾病健康宣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儿科护理 健康教育 意识培养 技能训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0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8-01
1 儿科健康教育的意义对象和内容
1.1 儿科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在儿科开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理负担,增加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现在儿科的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小孩一旦生病,家长情绪焦虑,心情急切,在求医过程中,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儿科的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以及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医疗纠纷也较多,护理管理中易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强化安全意识,重视风险意识教育,使儿科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降低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
1.2 儿科健康教育的对象。健康教育,对于儿科护理人员来说,其对象:一是对儿童、少年本人,在护理的同时,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二是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同时,对婴、幼、儿、少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是病儿和病儿父母。健康教育范围为儿童保健常识、儿科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护理措施、疾病预防及护理措施。儿科健康教育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由于父母是未成年儿童的看护者,他们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主要是了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后等方面的知识。另外,如何正确地养育孩子,减少疾病对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尤其是慢性病的家庭护理、急性病的预防等,家长也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同时,家长又因孩子生病面临心理压力,存在明显的行为的情绪障碍。因此,护士要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状态,树立必须与家长一起执行护理活动的观念,主动向病儿父母说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教会家长观察病情和一些必要的护理技能、保健知识,帮助家长调节心理状态,消除不良行为和情绪。
1.3 儿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从内容上,主要包括:①生活卫生和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的教育;②常见病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家庭初步护理知识的教育;③合理配给营养和微量元素的教育;④日常生活常识与加强锻炼的教育;⑤常用药物(内服和外用药物)的作用、用法及其副作用知识的教育;⑥正确使用简单器具(如血压计)的教育等等。
2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患儿入院时应热情接待,及时为患儿提供舒适、整洁、安静的治疗环境,以诚恳的态度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耐心地向陪护家长介绍病区环境及住院有关制度等,使其尽快熟悉环境,适应住院生活。介绍有关床位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护理人员情况,通过语言和行动的交流沟通,使患儿及陪护人员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收集患儿的健康问题,结合患儿病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制订符合个体需求的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并予以实施。
2.1 适时宣教。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时行重点宣教。刚入院时不应马上宣教,掌握教育计划与随机相结合的原则。刚入院时患儿家长心急如焚,关心的只是患儿的病情,对其他一切无心关注,所以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宣教,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晨午间护理时介绍不同年龄患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护理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时示范有效拍背方法;输液时讲解疾病特点、药理作用,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喂奶时指导正确的喂奶姿势及喂奶后注意点防止呛咳;出院时交代家庭护理要点、复诊时间。
2.2 按需宣教。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用讲故事、做游戏来满足其好奇心,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对学龄期儿童,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来帮助患儿克服对注射的恐惧心理,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对家长的宣教,有意识地选择患儿的主要陪护者作为对象,在其最需要的内容上作详细的介绍,如服药时家长想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高热、腹泻时家长最希望了解疾病的过程、治疗方法;恢复期家长最想知道的是疾病的预防知识;4~12个月的患儿家长最想了解添加辅食的方法等。
2.3 因人施教。儿科陪护较复杂,有老师、外地民工、青年、老年,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差异较大。应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对文化层次低的家长,语言应通俗易懂,表达清楚明了,尽量少用医学术语,让陪护者听明白听清楚,对一些重点内容应反复强调。对文化层次高的家长可简明扼要,有重点进行宣教。
2.4 因病施教。结合患儿所患的疾病和家长关心的知识进行宣教。如高热时,配合治疗措施,指导家长可采取给患儿松解衣被,多饮温开水以助降温;腹泻时指导正确的饮食护理以及臀部皮肤护理等。
参考文献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护理转向护理、预防、康复和保健等综合性护理。护士的职能在扩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近年来,使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在儿科门诊开展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属在就诊及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善了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使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从原来的85%提高到95%。
1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 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 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工休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 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 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 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1];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3.4 健康教育的方法 (1)口头宣教: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应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期望,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针对不同个性,及时、恰到好处地提供宣教。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掌握治疗性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宣教的预期目标。(2)发放宣传材料:将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宣传卡片,交给患儿及其家属阅读。护士仍然要给予必要的解释,以保证患儿及其家属能正确地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3)出板报、播放电视录像:可根据季节性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4)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举办学习班:制订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学习计划,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认真讲解,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家属做相关操作的示范,家属们互相交流、讨论、提问,从而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5) 开展咨询热线电话:解答各种有关疑问,指导有关健康知识及相关应对措施,使其能针对性地了解有关疾病知识,解除顾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4 健康教育的评价 我院护理部制定了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 讨论
2.1 开展儿科门诊健康教育,满足了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护士大多数是中专毕业,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是以往护理教学涉及较少的领域,大多数临床护士未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学习。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变后,人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以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迫切需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护士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使护士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增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2.4 改善了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健康教育
1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使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4健康教育的评价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讨论
2.1满足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改善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还是健康捍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我正确认识了“护士”这一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往后的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力求更好.
儿科患儿无自我护理能力,缺乏危险意识,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而在儿科病房意外伤害中,坠床属高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常引起头颅外伤、四肢骨折、头面部软组织挫伤等直接创伤或惊吓引起的情绪激惹、恐惧、睡眠障碍等心理损伤。由此常引发医疗纠纷,所以防范住院患儿坠床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人通过对本院儿科病房10例患儿意外坠床的分析,总结了以下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临床资料
10例坠床患儿,男7例,女3例;年龄7月-12月4例,13月-24月5例,25月-50月1例;导致头面部软组织挫伤5例,肢体骨折1例,无损伤4例。
高风险因素
人员因素:患儿因素 坠床多发生婴幼儿,本组坠床患儿年龄7月-50月。此阶段小孩能翻身和行走,活泼好动,无生活经验,对危险事物缺乏辨别能力和预见能力,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婴幼儿患病入院后对陌生的环境存在好奇、恐惧和紧张心理,睡眠深度不够时,翻身和肢体活动增加,易发生坠床;部分患儿对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如打针、体检、喂药等产生逃避和拒绝行为甚至哭闹挣扎,从而导致坠床。本组2例患儿好动,与邻床患儿打闹时发生坠床;1例在治疗时哭闹挣扎导致坠床。
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对家长的宣教不够,导致家长不够重视。近几年儿科病房工作量直线上升,人员及医疗设备相对短缺,从而降低了病房巡视的质量。
患儿家长因素 部分家长不遵从护理宣教,安全意识缺乏,认为孩子在床上睡觉不会掉下来,与家长的文化教育低有关。本组3例在家长离开床边拿东西时发生坠床。
季节时间因素 坠床多发生在夏季,此季节小孩衣服穿着少,活动方便。本组6例坠床发生在夏季。夜间是坠床的高发时间,因我科护士排班为8小时三班倒,下午17:00以后护士人员较少,同时白天输液治疗基本结束,家长疲劳瞌睡,安全意识减退,疏于看护,从而发生坠床。本组6例坠床发生在夜间。
疾病时段因素 坠床多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患儿刚入院时处在疾病的急性期,精神较软,活动少。住院3-5天后,疾病逐渐恢复,精神转好,活泼好动,加上家长精神放松等。本组8例坠床发生在疾病恢复期。
预防措施
加强风险评估 患儿入院时,责任护士作好坠床风险评估并及时记录。同时评估家长的安全知识及身体状况,有癫痫病史不能陪护。
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 患儿入院时对家长做好安全宣教,提供预防住院患儿意外伤害告知书;详细讲解坠床防范措施,指导家长使用床栏,并做床栏的支起、放下、落卡锁的示范操作,使家长完全掌握。告知家长不能让患儿一个人留在病床上,必须24小时陪护,万一有事需离开病房,要及时告知护士或者托邻床家长临时代为照顾,杜绝坠床发生。
加强床栏管理 我院儿科病房的床全部加用床栏,床面距地面的高度50厘米,加用床垫后58厘米,床栏高45厘米,床栏间隙宽度为8厘米。规定责任护士每天整理病房时检查床栏,护士长或首席护士每周检查,发现损坏及时维修更换;反复向家长宣教患儿睡觉时必须支起床栏,要求护士巡视病房时加以督促;患儿出院后,再次检查床栏有无损坏,及时对损坏床栏进行修理。
使用安全标识 每间病房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随时提醒患儿家长。在每张床头墙壁上贴温馨提示牌子,在病房宣教栏及病区走廊、厕所等使用“小心坠床,小心滑倒”标识。
加强巡视及交接班制度 人人参与医院安全管理,医生护士在巡视病房时都要及时制止不安全现象。尤其是在坠床发生率最高的夜间,夜班护士加强巡视,检查床栏是否使用,发现未支起的床栏要及时协助加护,并提醒家长。落实交接班管理制度,做到每个班次在每位患儿床头交接班,根据风险程度按时记录评估单。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患儿发生坠床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并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和整改,同时以书面形式上报护理部,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保证患儿的住院安全。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