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典名著;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98-0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接触经典、感受经典,在享受经典带来的无穷魅力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养成诵读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国学经典的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文化瑰宝和人文传统有所了解。学生精神发育的主要载体是书籍,阅读对一个人的心灵和思想的成长至关重要,民族精神的培养和良好情操的形成与阅读关系紧密。教师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渗透到语文课堂,使之成为语文阅读的重要素材。例如,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经典读物以及古诗词画册供学生阅读,也可以制作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边看边读,直至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认知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目前,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并没有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有的学校没有把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的重心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而欧美一些国家,小学语文课程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是阅读,阅读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欧美国家,一些图书馆、出版社也都用不同的形式为青少年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国教育应该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条件,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不仅是增长阅历、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还可以在考试中提高审题速度,提升作文水平,提高理解能力,是提升考试成绩的最佳途径。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剖析教材名著精x

在阅读经典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述一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经典文本的氛围当中,对经典名著的精彩描写进行全面赏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对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精巧和美妙,咀嚼文章的关键词句,仔细品味作品内涵,感悟作品表达的含义。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前对《水浒传》进行阅读,对写作背景以及故事梗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林冲当时所处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文本营造的氛围中,仔细品味故事情节,找出课文中描写林冲心理活动及神态动作的词句,了解洪教头挨打的原因及描写洪教头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仔细咀嚼、了解人物形象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思考文中的内容,提出新的见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采用小组议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师要给出学生议题,让每个学生围绕议题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讨论:高太尉为何要陷害林冲,原因是什么?林冲在发配沧州途中又发生了什么情况?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围绕议题对文字描写进行细致的赏析,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三、加强课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感受经典

经典精妙之处就是文字描写中的语言辞藻,关注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经典作品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这也是古典名著的魅力之所在,是学习名著最值得关注的地方。教师在教学古典名著节选或自编文本时,要教会学生细致咀嚼和揣摩文本语言特点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增强学生对古典名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领略经典原著的语言之美。“白骨精变成一个怎样的村姑,请同学们试着描述一下她的美貌。”教师可以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学生回答:“貌美如花、眉目清秀、沉鱼落雁。”教师再带领学生看一看原著是怎样描述的,“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品味原著的味道,领略原著的语言魅力,使学生被经典所吸引,从盲目地阅读到有意识地进行赏析。

经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由于教材的删减、节选,课文很难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全面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尽量把人物形象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名著中的人物,使学生对人物的个性有一个深刻全面的了解。在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后,个别学生可能对唐僧有看法,认为他什么都不会,只会念紧箍咒。这时,教师可利用原著这一资源,让学生经过拓展阅读后,对唐僧的人物性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将经典名著引入到语文教学中,通过精读、议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名著,使学生感受经典名著中的语言、人物形象塑造,使学生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霞.语文教学中模糊艺术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0(26).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一、端正名著阅读态度

长久以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许多学生都缺乏名著阅读的积极性,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名著逐渐厌倦,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也因此降低。高中生的逆反心理很严重,教师越是要求学生阅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情况,学生就越容易反对教师。一旦逆反心理产生作用,教师的名著导读措施就很难取得成效。因此,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措施,转而改变学生对名著导读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俗话说得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只要学生对名著阅读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名著阅读的效果自然可以得到提升。比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学习的无趣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名著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名著可以增加他们与同学交流的机会,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创造力的提升,让学生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习。实践证明,笔者采用的教学措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小组学习之后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态度转变,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浓厚。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名著导读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名著导读的教学效率,教师有必要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让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更好地学习名著。学生只有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才能快速掌握名著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由此可见,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是提高名著导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积极尝试。

从广义上来讲,阅读方法分为泛读与精读两类。泛读指的是学生广泛的阅读之后稍微理解一些梗概,然后就依据这些梗概推断名著要表达的情感。泛读的特点是速度快,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名著的题材,理解名著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泛读不同的是,精读很花费时间,学生需要从字词句这些方面理解文章,从厚厚的篇幅中提取最精华的部分。但精读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时候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阅读综合素质。

比如,在学习《红楼梦》第三回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精读,让学生从字词句方面认真分析《红楼梦》,从而实现高效导读。实践证明,笔者传授精读方法之后,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不知道如何学习逐渐转变为会学习。

三、做好名著阅读计划

高中教材中有专门的名著模块,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每一个名著模块都是名著节选。为了提高名著导读的效率,教师必须将名著导读的范围扩大,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名著,还要让学生去阅读完整的名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一部名著的特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名著学习习惯。简短的名著章节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好习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开展名著导读教学的时候就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课本,课本中的名著内容很少,有的甚至缺少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因此,这些教师的教学很难取得成效。只有开展完整的名著导读,学生才能阅读完整的故事,了解每个情节发生的背景,教师的名著导读才能取得成功。

比如说在学习《西游记》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西游记》原著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名著培养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整部名著的阅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学习氛围一直非常浓厚。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沉闷的教学氛围,采用各种教?W技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进而促进阅读教学成果提升。

二、正确引导,名著激趣,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今中外名著是个巨大的阅读资源库,它为我们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牢牢抓住课外阅读这条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课外读物可以增长知识面,为将来的写作、阅读打下基础。但是小学生因心智尚未成熟,理解力较弱,课外阅读盲目、肤浅,缺乏引导,老师需要给予正确引导,使名著更好地为我们阅读服务。可选用比较典型且浅显的名著来进行阅读赏析,可以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此外,还可借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精彩情节。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大闹天宫》、《武松打虎》、《七擒孟获》……慢慢地就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能力不断地提高。

三、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就阅读本身而言,笔者认为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教师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广泛阅读各方面的材料,增长见识,开拓思维。在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兴趣作为支撑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特色和方法习惯,使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尊重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自主、平等的环境下进行阅读,与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哪种体裁的课文,其情境创设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地喜欢语文,又要使学生在情境的欣赏和感染中领悟文意、探求新知,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创设情境,增强语文阅读的实效性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但是,我们农村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实在堪忧。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阅读教学观念落后,教学中生搬硬套参考资料。其次,教师阅读教学方法不恰当,流于形式。采用枯燥无味的环节禁锢学生的思维,更甚者为了提高教学成绩采用考点练习法,按照考试模式训练学生,将课文编成考题,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应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再次,农村阅读教学缺少计划性、系统性。很多教师只是在讲解练习的时候,穿插讲述阅读方面的知识,没有专门的阅读教学课,这样盲目地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阅读面窄,自己的体验、感受少,缺乏阅读材料,90%的学生没有阅读过课外书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对阅读题有畏难情绪;问及觉得语文学习中最困难的内容或地方时,45%的学生选择了阅读题;享受不到阅读的成就感,无信心阅读;阅读缺乏悟性、创造性。

因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出了现代文高效教学“四步教学法”模式,即“激趣导入”“交流预习”“读、品、悟”“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其中“读、品、悟”是核心。

一、激趣导入

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一步。导入方法有背景导入、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形式,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文章特点而选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

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料《语文课堂作业》中的“课前预习”。先分组交流,再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预习中难于解决的问题,可以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四步教学法”模式,重视预习的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可以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促进学科间的渗透及课内外的联系。比如搜集背景材料、作者资料、与文章相关的故事知识等。有了学习课文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就有了学习主动权。

三、读、品、悟

1.读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可先从题目入手,猜读文章的文体和主要内容。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猜想课文内容,是介绍贝多芬的音乐成就,还是介绍其成长经历,或是其他。然后根据文体特点和文本特点,指导学生按照不同文体的阅读要求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语句或语段理解文章的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朗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全体学生参与,促使学生大胆质疑,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品

就是细读品味,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句段,进行精细反复阅读,品味揣摩优美词句的表现力,理解文章的主旨。现代文阅读大多为一些文学作品,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提炼出有效信息来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如《社戏》中六一公公的语言、行动就体现了他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性格。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议论句或者抒情句,如《伟大的悲剧》最后一段中的“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及价值指向。

3.悟

即提高性阅读,通过鉴赏文章特色,感悟生活。引导学生从写作目的着手,揣摩文章的亮点、美点,从中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学生可以从修辞手法、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可以联系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提升思想意识。

四、拓展延伸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导学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节。但这一教学却困难重重,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本人主要从两个方面和大家探讨“名著导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

“名著导读”并不作为常规课来讲,一般都是教师根据本册书名著的数量,在教学进度中随即插入来讲。而依据就是课本中的简介与附带的名著片段。除此之外,并没有系统的资源,都需要教师自己去搜集。

长久以来,教学的不重视与资源的限制,“名著导读”真的让老师无从下手,有些甚至是放弃的态度。

(二)、学生

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在名著上,而是一些较短的文章,例如网络中一些几百字的小短文,或者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的内容。

而名著多为字数多,远离现实生活,年代久远,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背景知识才能读懂。并且要读下去,是需要浓厚的兴趣的。

另外,即使有同学喜欢名著,但因为繁重的课业,也没有足够时间去阅读。

(三)、家长

虽然家长也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但他们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学知识,考大学,所以成绩是家长最重视的。许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因此,并不是很赞同学生大量阅读。

总的来说,“名著导读”的现状并不乐观,也许只是因为考试中还有那么一点分值,它才勉强被重视吧。对于教师的无助,学生的无兴趣,家长的无意识,教学时步步艰辛。而且对于“名著导读”的各方面研究也是少之又少的。我也只是从个人浅薄的经验与各种讲座中汲取知识,来探讨“名著导读”的有效教学方法。

二、浅谈“名著导读”的有效教学方法

任何“名著导读”教学方法都应该基于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心理入手,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怎样才能够让学生对名著感兴趣,并且不要被“名著”两个字吓到,它并不意味着晦涩难懂,而是通过历史的洗涤,沉淀下来的最能吸引人的小说或故事,最能引人深思的哲理。去掉“名著”这个光环,读它和读一些当下小说都是一样的,要的只是学生的心灵去体验。只要学生想要知道它讲了什么,愿意去看,那么,我认为这种教学就是有效的。

(一)、针对中考的教学方法

1、电影教学法――立竿见影

可以说,这是最直观,最能提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故事,并且不容易忘记;也容易引起学生对原著的渴望,愿意去读书。

缺点:①不是每本书都有电影,不是每部电影都是好电影。还有诗歌、寓言等是没有电影的。

②电影版本都较旧,画面不清晰,看起来容易疲劳。

③毕竟与原著有出入,删减较多,注重了趣味,缺少了精髓。

2、师生交流教学法――引发思考

师生就一部名著进行交流,尤其让通读过的同学讲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部分,让没有读过的同学可以了解内容。

小说类也许效果不会很好,因为学生讲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口述出来后,也许没有读过的同学不会觉得有多吸引。

诗歌类比较好,去朗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说出感想,也许会擦出新的火花。适合较短的文章。

3、课前阅读教学法――虽短却精

在每节课之前,以为同学为大家朗诵原著中的一部分。若是小说,该同学应该提醒故事前要。这样每位同学都会接触到原著,并且通过朗读加深印象。但必须要坚持。

缺点就是课堂时间并不多,若朗读过长影响进度,过短没有效果。保持在十分钟之内比较好。

(二)、针对深阅读的教学方法

1、保障阅读时间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时间,根本不可能阅读。这也是最难调节的一点,课业过重,尤其九年级,除了吃饭、睡觉,基本没有时间去阅读。

因此,主要要利用课外时间,做到课内激发,课外阅读,有效利用寒暑假。寒暑假应该是最好的阅读时间,语文老师大可不必布置作业,让他们去读书,做读书笔记,写随感。开学要有较全面的检验方法。这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好的阅读环境,支持学生去阅读,教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意识到读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2、激发求知欲

教师努力找到学生生活、经历和心理与名著中的联系,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爱上读书。

教师就需要抓住各种时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是想知道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的欲望。

3、鉴赏名著

这是最有深度的方法,让真正深入阅读的同学可以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悟等。鉴赏活动的方法是多样的:手抄报、朗诵、故事会、知识竞赛、辩论会等。需要注意的是采取何种方法,是要根据名著本身的特点而定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阶段的学生的特点。采用最适合、最有效、最有趣的方法来鉴赏著作。

上述种种只是本人经验性的泛谈,“名著导读”的教学之路任然很长,很难走,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再有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这比教师反反复复的说教有效百倍。

参考文献:

[1] 董蓓菲,边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社,2006

[2] 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1